横断面设计

合集下载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横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道路的长度、宽度、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限制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为横断面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2. 交通流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道路的设计交通流量。

这有助于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道路横断面的尺寸。

3. 车辆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适应的车辆类型。

不同类型的车辆对道路横断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车辆速度确定:根据设计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横断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确保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5. 车行道宽度确定: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限制,确定车行道的宽度。

车行道的宽度应能够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并考虑到安全和舒适性。

6. 路缘石和人行道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路缘石和人行道的设计要求。

这包括路缘石的高度和宽度,以及人行道的宽度和坡度等。

7.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道路的纵坡和交通流量,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

这包括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处理,以确保道路在雨天能够正常通行。

8. 横向曲线设计:根据道路的纵坡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横向曲线。

横向曲线的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9. 横断面绘制:根据上述设计结果,绘制道路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是横断面设计结果的直观表达,可以清楚地展示道路的各个部分和设计要求。

二、横断面设计的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道路的相关数据,包括长度、宽度、交通流量等信息。

2.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设计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

3. 确定设计速度:根据设计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

《横断面设计》课件

《横断面设计》课件
降低噪音等。
照明设施
根据道路使用要求,设置合适的照 明设施,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
道路标志
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提供必要的信 息,引导驾驶员安全行驶。
道路安全要素
视距
视距是指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内能 够看清前方障碍物的能力,需根 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进行合理设
置。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需 进行合理设计,提高行车安全性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遵循安全、 高效、环保和经济等原则,以提高道 路的使用效率和城市的交通环境。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宽度 、车道数、路肩宽度、人行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等,以及各种交通管制设 施的布置。
公路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指根据公路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公路的路幅宽度、车道数、路 肩宽度、边坡坡度等进行规划和设计。
道路横断面要素
行车道宽度
根据交通量大小确定行车道宽度,确 保车辆行驶安全。
路肩宽度
侧向净空
侧向净空是指道路边缘至障碍物的横 向距离,需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 。
路肩是道路两侧的余地,用于临时停 车、紧急救援等,需合理设置宽度。
道路景观要素
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 分,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可持续性
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再 利用性,减少资源浪费。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需求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
人机交互
优化人机交互设计,使产品更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和心理预期。
个性化定制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提高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
2023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路肩宽度、绿化带宽度 、边坡坡度等,以及各种景观设施的布置。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第三讲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分离式路基标准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错车道等。

此外,对于城郊混合交通量大,实行快、漫车道分开的路段,其横断面组成可能还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公路直线段与曲线段的宽度有所不同,在曲线段,路幅宽度还应包括行车道的加宽宽度。

为了迅速排除路面和路肩上的降水,将路面和路肩作成有一定横坡的斜面。

直线段的路面为中间高、两边低,呈双向倾斜,称为“路拱”。

在曲线段为了抵消离心力,路面作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一横坡,称为“超高”。

(二)路幅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这类公路在我国所占比例最大,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一般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均属此类。

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可达7000辆/昼夜;行车速度可从20~80km/h。

在这类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

但当交通量很大,非机动车混入较多时,其车速和通行能力则大大降低。

所以对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可专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将汽车和其它车辆分开。

2双幅多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分隔带或作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

这种类型的公路,其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顺适、事故率低。

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即属此种类型。

这类公路占地多、造价高,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且远景交通量较大时才修建。

假如近期交通量不是很大,可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先修一幅路供双向行车使用,当条件具备时,在修建另外一幅。

3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机动车辆较多,所以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都放在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之前进行。

(一)横断面主要构成1 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分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1.1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横断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满足交通需求,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行人安全通行,而且还应考虑道路沿线地块规划特殊需求。

道路横断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道路设计应留有发展的余地。

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道路的布置主要从以下4方面考虑:
1)考虑道路周边建筑及景观工程的协调;
2)考虑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的协调;
3)考虑断面布置与地形地物的协调;
4)考虑断面布置的近远期结合。

(2)横断面设计
本次修复工程按照现状道路横断面对环城南路进行改造设计。

1)环城南路
断面布置形式为:3.0-4.5m(人行道)+6.0m(机动车道)+3.0-4.5m (人行道)=12.0-15.0m,车行道为2.0%单坡,人行道为2.0%单坡。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横断面设计是指在道路、管线等工程项目中,根据地理和工程要求,对特定路段的纵断面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方法1. 收集资料: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包括道路或管线的起点、终点、长度、宽度等基本信息,以及周边地形、土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资料将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2. 初步勘测:在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初步勘测,了解道路或管线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

通过实地勘测和测量,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并绘制高程图和剖面图。

3. 确定纵断面:在初步勘测的基础上,根据道路或管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横断面的位置和长度。

通常情况下,纵断面会依据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以确保道路或管线的平稳过渡。

4. 设计曲线: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确定曲线的半径、长度和变化率。

这些参数将决定道路或管线在转弯处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5. 设计横断面:根据道路或管线的宽度和设计要求,绘制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包括路基、路面、边坡、排水系统等要素,以确保道路或管线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6. 分析评估:对设计的横断面进行分析评估,包括纵断面的平稳度、坡度合理性、排水系统的有效性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7. 编制设计报告: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果,编制横断面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设计的目的、方法、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工程施工和监测。

二、横断面设计步骤1. 收集资料和初步勘测2. 确定纵断面的位置和长度3. 设计曲线4. 设计横断面图5. 分析评估设计结果6. 编制设计报告以上就是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勘测、设计曲线和横断面图,以及分析评估和编制报告,可以得到合理和有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地质、水文、交通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横断面设计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或管线的使用和维护,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和谨慎处理。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横断面设计是指在道路或铁路等交通工程中,沿着线路方向所做的垂直于该方向的截面设计。

它是交通工程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横断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横断面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道路或铁路等交通工程在不同位置、不同用途下对于截面形态和尺寸的需求,以保证其安全、舒适、高效地运行。

同时,它还能够提高道路或铁路等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减少事故发生率和运行成本。

二、横断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 交通量和车速:根据不同车辆类型、车流量及车速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中央隔离带宽度等。

2. 地形条件:考虑地势高低差异及地形起伏情况,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及护坡措施。

3. 水文条件:考虑降雨量、径流量及排水系统的情况,确定合理的排水设施和截面形态。

4. 建筑用地:考虑周边建筑用地的规划及开发情况,确定合理的道路或铁路等交通工程截面形态和尺寸。

三、横断面设计中的主要内容1. 车行道宽度:根据车辆类型、车流量及车速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车行道宽度。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车行道宽度应不少于3.5米,快速路应不少于3车道,高速公路应不少于4车道。

2. 人行道宽度:根据周边建筑用地及人流量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人行道宽度。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人行道宽度应不少于2米。

3. 中央隔离带:根据交通量、车速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中央隔离带。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中央隔离带宽度应不少于1.5米。

4. 边坡坡度和护坡措施:根据地形条件及交通安全要求,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和护坡措施。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边坡坡度应不大于1:2.5,高速公路应不大于1:4。

5. 排水系统:根据降雨量、径流量及地形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排水设施和截面形态。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应设置排水沟或雨水收集井等设施。

四、横断面设计中的注意事项1. 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的需求,避免过度追求美观性而忽略实用性。

横断面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横断面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横断面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1. 基础数据分析:需要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质地貌、现有道路、水文信息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设计区域的地貌特征、水文特性和初始道路条件等,为设计提供参考。

2. 横向坡度设计:横断面上的道路坡度决定了排水情况和交通安全性。

设计时应考虑设计标准中规定的坡度限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还需要保证横断面上的道路坡度均匀,以提高行驶舒适性。

3. 排水设施设计: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考虑到道路排水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设计并安装排水设施,如雨水口、雨水管道和溢流管,以确保路面排水畅通,并防止水浸导致路面损坏。

4.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的使用要求和设计标准,选择适当的路面结构。

考虑到交通量、车辆类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厚度,以确保道路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5. 裁剪与填方设计:当横断面设计涉及到地形变化时,需要进行裁剪与填方。

根据地形高程、土质和地质等信息,进行合理的削方和填方设计。

还需考虑土方开挖和填方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6. 交通安全设计:设计时应考虑到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设置合理的曲线半径、坡度、超高限制和交通标志等。

还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减速带、人行横道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7. 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应认真评估设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或避免不利影响。

8. 可持续性设计: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还要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等因素,推动低碳、绿色和智能交通的发展。

以上仅是横断面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横断面设计是指地面高程在一定路段上的变化情况,并将其表达为一条横断面图。

下面是10条关于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 收集原始数据:需要收集一些原始数据,包括道路的长度、宽度以及与道路相关的其他因素,如交通流量、排水等。

2. 划定设计区域:确定需要进行横断面设计的具体路段,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区域的起点和终点。

3. 制定采样间距:根据需要进行横断面设计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的间距。

一般来说,采样点的间距应均匀分布在设计区域内。

4. 实地测量采样点:根据划定的采样间距,在实际路段上测量每个采样点的高程,并记录下来。

5. 构建横断面图: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横断面图。

可以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将测量点连接起来,形成横断面曲线。

6. 分析横断面特征:对绘制的横断面图进行分析,了解路段的地形特征。

可以观察横断面曲线的变化趋势,寻找出高程变化较大的区域。

7. 设计地形平整化措施:根据横断面特征和设计要求,提出地形平整化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填方、挖方、边坡修整等。

8. 优化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地形平整化措施进行优化。

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地质条件、施工便利性、经济性等。

9. 进行交叉检查: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交叉检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审核。

10. 编制设计报告:需要将横断面设计的过程和结果编制成设计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图纸等内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和实施。

以上是关于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简述。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细节,以确保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道路横断面组成公路横断面组成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公路的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路幅的构成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等级高、交通量大的公路(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常是将上、下行车辆分开。

分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分隔带分隔,另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

前者称作整体式断面,后者称作分离式断面。

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及左侧路缘带)、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分离式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

二级公路位于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混合交通量大的连接线路段,实行快、慢车道分开行驶时,可根据当地经验加宽右侧硬路肩。

图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根据地形、地物等情况,其路基横断面型式可分段采用整体式或分离式断面。

在山岭、丘陵地段或地形受制约地段,当采用整体式断面而工程量过大时,宜采用分离式断面。

二、三、四级公路均为双车道公路,应采用整体式断面。

2.路幅的布置类型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二级路、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均属这一类。

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达15000辆/昼夜。

设计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

2)双幅多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设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

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景区等原因甚至作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

3)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单车道,我国“标准”中规定的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为者就是属于此类。

此类公路虽然交通量很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车。

当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错车道。

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于 m,错车道的间距应根据错车时间、视距、交通量等情况决定。

错车的位置至少可以看到相邻两个错车道的情况。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非机动车道。

此外还有供行人步行使用的人行道和分隔各种车道(或人行道)的分隔带及绿带。

城市道路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影响,其位置的安排和宽度的确定必须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畅通,同时要与道路两侧的各种建筑物及自然景观相协调,并能满足地面、地下排水和各种管线埋设的要求。

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高度均应有发展余地。

1.布置类型1)单幅路: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

2)双幅路: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

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

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 三幅路: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

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4) 四幅路: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

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两半分向行驶。

车道宽度车道宽度的确定车道是指专为纵向排列、安全顺适地通行车辆为目的而设置的公路带状部分。

所谓车道宽度是为了交通上的安全和行车上的顺适,根据汽车大小、车速高低而确定的各种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所需的宽度。

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最大宽度、加上错车、超车所必须的余宽来确定。

1.一般双车道公路车道宽度的确定双车道公路有两条车道,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应满足错车、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

汽车宽度取载重汽车车箱的总宽度,为。

余宽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主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如图所示。

双车道公路每一条单向行驶的车道宽度可用下式计算:y xc a B +++=22单 两条车道:y x c a B 2+++=双 式中:a ——车箱宽度,m ;c ——汽车轮距,m ;x ——两车箱安全间隙,m ;y ——轮胎与路面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m 。

根据大量实验观测,得出计算z ,y 的经验公式为黑龙江省交通部门1970年通过对270余次错车资料分析得出:图 双车道公路的车道宽度)(01.051.021V V x ++=)(014.079.0221V V y x ++=+ () 式中:(21V V +)——错车速度,km/h 。

从式可知车道的富裕宽度与车速有关,此外还与路侧的环境、司机心理、车辆状况等有关。

当设计速度为较高时,取一条车道的宽度为是合适的。

对车速较低、交通量不大的公路可取较小的宽度。

表 车 道 宽 度注:高速公路为八车道,当设置左侧硬路肩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各路段的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设计速度、采用的服务水平确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为四车道以上时,应按双数增加。

二级、三级公路应是双车道。

二级公路混合交通量大,非汽车交通对汽车运行影响较大时,可划线分快、慢车道(慢车道即利用硬路肩及加固土路肩的宽度),这种公路仍属双车道范畴。

2.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一般设置中央分隔带。

分隔带两侧的行车道只有同向行驶的汽车,如图所示。

车速、交通组成和大型车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有较大影响。

根据实地观测宽度 ,得出下列关系: 56.00103.01+=v S ()49.1)(000066.02122+-=V V D ()46.00103.02+=V M ()则单侧行车道宽度:21a a M D S B ++++= () 式中:21,a a ——汽车后轮外缘间距;普通车:1a =,图有中央分割带的行车道大型车:2a =。

“标准”中设计速度从120km/h 至60km/h ,每条车道宽度均采用。

高速公路为八车道,当设置左侧硬路肩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的计算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另外汽车行驶在横向力较大的弯道上会有一定的横向摆动,也应增加路面的宽度。

1)车身与公路轴线倾斜的加宽值普通载重汽车,可由图所示的几何关系求得一条车道的加宽值: 221A R K R -=+ )(11K R R e +-=代入上式,得 A R A R A A R A R A R R A R R e ++=----=--=34234222182)82(上式第二项以后的数值极小,可省略不计,故一条车道的加宽为: RA e 221= ()式中:A ——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 ——圆曲线半径,m 。

2)摆动加宽值据实测汽车转弯摆动加宽与车速有关,一个车道摆动加宽值计算经验公式为 RV e 05.02=()式中:V ——汽车转弯时车速,km/h 。

这两种加宽值之和即为弯道的加宽值(均按一条车道计算,多车道公路加宽值计算方法与之相似)。

则一条车道的加宽值为图 普通汽车的加宽RV R A e 05.022+= () 3)平曲线的加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见表。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单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折半,由三条以上车道组成的行车道,其路面的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对于分道行驶的公路,若平曲线半径较小,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见表加宽的过渡 1)加宽缓和段及其长度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全加宽。

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之为加宽缓和段。

平曲线内无回旋线时,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

设置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应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数值,布设在加宽缓和段上,路面具有逐渐变化的宽度。

不设回旋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不小于10m 的设置要求。

2)加宽过渡的设置方法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按比例过渡二、三、四级公路,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如图所示。

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为kb b x = LL k x=()式中:x L ——任意点距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L ——加宽缓和段长,m ;b ——圆曲线上的全加宽,m ;x b ——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m 。

按比例过渡简单易操作,但经加宽以后的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起终点出现破折,于路容也不美观。

(2)高等级公路加宽缓和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设置加宽缓和段时,为使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圆滑、顺适,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高次抛物线的形式过渡,即采用式(3-19)计算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为:b k k b x )34(43-= ()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级公路。

(3)回旋线过渡在缓和曲线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性的美观。

它可用于下列路段:①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

②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

③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

(4)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对于设有缓和曲线的公路弯道,按上述第一种方法处理以后的加宽缓和段起终点其曲率并不连续。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在ZH (HZ )和HY (YH )点处各插入一条二次抛物线。

插入以后,缓和段的长度有所增加,路容有所改进。

路肩、中间带与人行道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第 16讲:2学时图 路肩的组成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