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研究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研究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研究综述潘从文 潘希宏 张志海内容提要:私募股权资本是指以私募和股权的方式为非上市企业提供资金并同时提供增值服务的资本,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股权资本的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制被市场发达国家私募股权资本普遍采用,然而有限合伙制基金限制基金投资人参与投资决策和基金管理,使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存在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治理,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契约治理、市场治理与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有限合伙制 基金治理 所谓私募股权资本是以非上市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创业投资资本或产业投资资本。

广义的私募股权资本不强调来源主体的存在形式,只强调资本所投资对象为非上市企业;狭义的私募股权资本强调非上市企业私募资本的来源是独立的机构,即私募股权基金。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的相关文献,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一、问题的由来私募股权基金肇始于美国,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Geo rg e W. Fenn&Nellie Liang(1995)在其“私募股权市场经济学”一文中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于1946年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的设立为标志发端于美国,但ARD未能有效解决美国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958年,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法》,试图通过降低小企业投资公司融资成本等方式来激励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遗憾的是,小企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同样并不成功。

美国的实践表明,以降低资本成本为取向的改革是不成功的。

其原因在于,对中小企业的价值判断、发展潜力、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可能收回时间,只有通过非常专业地、详细地、长时间地考察、分析和论证后才能给出答案,而为此所需的人力资本投资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水平。

因此,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关键可能不是资本问题,而是人力资本问题,即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作为一种金融中介,如何解决对受资企业价值判断、增值服务和企业治理的问题。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司治理的日益重视,对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了学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本文对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总结研究成果,揭示前沿动向,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许多研究者关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Jensen 和Meckling(1976)提出的代理理论认为,股权结构是股东与经理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办法。

众多研究发现,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以减轻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经营绩效(Demsetz和Lehn,1985;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

然而,较新的研究认为,股东多样化可以促进创新,改善公司长期绩效(Faleye,Hoitash和Ho,2011)。

因此,最优股权结构应根据企业特征和发展阶段来确定。

二、国际经验与最优股权结构选择许多研究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股权结构的选择差异。

La Porta等人(1999)通过研究全球27个国家的股权结构与财务约束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法系下公司股权结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内部法系的公司更倾向于集中股权结构,而外部法系的公司更倾向于散布股权结构。

此外,不同的法律环境、财务市场和金融发展水平也对股权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

因此,最优股权结构的选择需要考虑国家特定的制度和金融环境。

三、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股权制衡是指公司内外部各方力量对于公司治理的制约与平衡。

众多研究者关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初期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以减少股权之间的冲突,提高公司绩效。

然而,Van Essen等人(2012)的研究发现,适度的股权制衡可以增加公司创新能力和长期绩效。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股权制衡的优化策略也会因法律环境、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而异。

四、股权结构调整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众多研究者关注股权结构调整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内容提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简称PE)作为现代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在完善目标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但由于PE操作的非公开性,该行业的相关信息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甚至有些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解读。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PE的文献资料,对PE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在介绍了美国PE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PE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监管模式。

同时,也对PE在美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同时,本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总结美国经验和不足同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的PE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议。

鉴于目前国内关于PE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而且不是很系统,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深入系统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在对这个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系统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经验性的结论。

目 录引 言 (1)第1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理论 (2)1.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类型和特点 (2)1.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理论 (4)第2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 (7)2.1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产生背景 (7)2.2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历史沿革[4] (8)第3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及运作模式 (11)3.1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11)3.2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 (12)第4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 (19)4.1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特点 (19)4.2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 (20)第5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4)5.1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24)5.2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7)5.3规范并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对策 (30)结 论 (33)注 释 (34)参考文献 (36)致 谢 (39)中文摘要 (1)ABSTRACT (1)引 言引 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以下简称PE)主要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分险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中美比较的视角,深入探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私募股权投资在融资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首先回顾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中美比较提供基础。

随后,将重点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投资结构、资金来源等方面,并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行对比,以揭示两国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异同点。

在比较分析中,本文将关注两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政策环境、监管制度、市场成熟度以及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活动。

还将探讨中美两国私募股权投资在投资策略、风险控制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两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在总结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推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环境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融资环境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在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环境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相比,其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能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私募股权市场的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从资金来源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依赖于个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而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则更加多元化,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学捐赠基金等。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文献综述 (1)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1)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 (1)(二)国内文献综述 (2)(三)文献述评 (3)参考文献 (4)(一)国外文献综述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Titman(2009)根据400多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在不同负债阶段下的盈利能力,得出如果公司负债过高,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1]。

S. Ouchene等(2013)主要分析了美国银行优化资本结构的途径是提高二级资本,并提高了盈利能力2]。

Lepetit L等(2014)在研究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时,深入分析了股东控制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股东控制相对集中时,银行的利润最大。

风险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3]。

Daskalakis N等(2017)重点研究了外部环境、内部流动性和中小企业长期债务负债率的变化。

短期负债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化更为明显,而本案例中短期负债变化不大[4]。

Vecchiato M等(2018)以美国金融业为研究对象。

基于美国金融业的相关金融数据,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金融业。

了解行业不同变化下的资本结构将影响其盈利能力,最终发现在美国金融行业资产收益率越低,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的研究结论[5]。

2.股权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Welch(2003)为了研究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选取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取了股权结构作为内生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且内部人持股与盈利能力有着非线性相关的关系[6]。

Andersson等(2004)选取了瑞典87家上市公司,以1999-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和产权净利率为盈利能力指标,对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当内部股东表决权为5%、10%和20%时,表决权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7]。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理论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理论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理论综述要:本文主要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成的相关理论基础方面,对目前的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私募股权;理论基础;梳理和评述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内涵界定私募股权投资产生、壮大于美国,随后被引入到世界各个国家,由于受到每个国家特殊的政策、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各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又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目前,由于监管和进一步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需要,各国的风险投资协会一般都根据本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的一般形式和特点对本国私募股权的内涵做了一个界定。

譬如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对美国pe范围的界定是所有为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资本的私募基金均属于私募股权基金;欧洲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协会(evca)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就是为未上市的公司提供权益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所提供的权益资本可以用于研发新产品或者技术、增加营运资金、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或者用于解决家族企业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继承问题,或者用于管理层收购或者出售企业;英国风险投资协会(bvca)指出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提供中长期融资以换取具有高增长潜力公司部分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所投资的这些公司没有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上市,注入其中的私募股权资本包括风险资本和管理层收购资本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本。

在我国,并没有一个正式的行业组织或规范性文件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内涵进行一个界定。

盛立军(2003)认为私募股权投资从广义上来讲应包括对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等各个时期的非上市企业所进行的权益性投资,狭义上来讲就是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非上市成熟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胡晓灵将私募股权基金定义为以非上市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或产业投资基金。

卞华舵(2007)对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与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从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和辨析,他认为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都是从属于私募股权投资的。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目前研究状况与私募基金相关的学术研究,国外的学者茶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

以行业的发展为参照物,在1994年的Audretsch的研究中指出,私募基金运作过程中,主要会被国家经济发展所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现行经济状况良好的话GDP生产总值高时,国内的企业对自己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私募基金的投资环境就会变好。

Ljungqvist A, Richardson MP (2016)对行业内近2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私募行业竞争越激烈,意味着投资机会和需求量就会增加,那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Lerner J,Sorensen M,Stromberg P. (2015)把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划分为资金募集、项目投资、项目管理和项目退出四个环节。

从募资来看,Prowse(1997)提出了股债结合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股权投资的项目进行抵押,然后通过抵押取得债性融资,以此来筹措额外的资金;Gomper和Lerner(1999)研究发现投资者会偏好于购买过往投资业绩和行业内声誉更好的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从投资来看,Gupta等认为投资时应考虑到的因素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发展阶段的选择等等因素。

他作为私募投资行业较早吃螃蟹的学者,他的这一研究奠定了投资基本框架的形成。

Patezlt等(2009)提出基金管理人在运用基金进行投资时应当具备专业化的特点。

从投后管理及退出来看,Mattin kenne (2000 )指出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法律、创业内容、金融产业文化等一些部门对被投资公司进行专业运作。

Argote (1996 )研究后发现随着投资经验的增加,投资机构的投资失败率会逐渐降低,因此得出结论,长期坚持投资且注重专业投资方式的投资机构才能有效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ArminSchwienbacher(2002)通过研究发现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过程中IPO、股东回购或者并购、第三方购买、收购和资金清算等是目前最常见的退出方式,从而进一步发现并提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何退出这一领域,Clercq(2004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专业化能力和项目退出率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即专业化水平越高的投资机构,项目退出成功率越高。

私募股权基金国际比较研究

私募股权基金国际比较研究

私募股权基金国际比较研究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非公开市场的基金,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的资本市场。

本文将就私募股权基金的国际比较展开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监管标准、投资策略以及市场趋势,以期为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参考。

一、美国美国是私募股权基金最早兴起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市场。

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规模庞大,投资者多样化,涉及的行业广泛。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通常按照LP(有限合伙人)和GP(普通合伙人)的身份组成,投资手段灵活多样,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

美国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相对较为宽松,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

二、欧洲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在近年来逐渐崛起,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资金。

与美国相比,欧洲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相对较小,但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欧洲的监管标准相对较为严格,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投资策略和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三、亚洲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展迅速,尤其以中国为代表。

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经历了快速扩张期和规范整顿期,目前已逐渐步入成熟阶段。

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初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涉及领域广泛,如科技、消费、制造等。

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私募股权基金市场。

亚洲的监管标准相对较为灵活,但在近年来逐渐加强。

四、其他地区除了上述地区外,私募股权基金在其他地区也略有涉足。

例如,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上积极布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相对较小,但正逐渐增长。

这些地区的监管标准和投资策略多样化,具有一定的风险与机遇。

五、市场趋势从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加速,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化程度将逐渐增强。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方式。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开放,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运作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和特点私募股权基金是一种投资实体,通过募集来自有限合伙人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公司,并在一定期限内寻求成功退出的投资策略。

私募股权基金相比于公开市场的股权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风险高、回报潜力大的特点。

二、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方式1. 募资阶段: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与潜在投资者进行洽谈,向其解释基金策略和预期回报,以吸引资金参与。

募资阶段的特点包括投资者的限制性合同、基金预期回报和基金管理费用的决定。

2. 投资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会进行尽职调查、估值分析以及谈判和合同签署等环节。

投资阶段需要资本市场、行业和经济环境的高度敏感度和判断力。

3. 管理阶段:管理阶段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活动,包括对控股公司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私募股权基金还会积极参与企业治理,提供战略决策和管理咨询。

4. 退出阶段:退出阶段是私募股权基金实现投资回报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上市或剥离、回购和证券化等。

三、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势1. 全球化: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围逐渐从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通过海外投资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

2. 行业多样化: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投资领域也从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扩展到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

3. 相对价值:与公开市场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具备较低的估值波动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基金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4. 政策支持:国内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鼓励政策的出台,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私募股权投资融资方面,我国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中美比较的视角,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基金形式,向未上市或者上市公司中注入股权资本,并通过投资、管理等手段,使其增值并最终退出,从而获取投资回报的一种金融投资方式。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融资方面,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主要依赖于两种融资模式:GP融资和LP融资。

GP融资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General Partner,以下简称GP)通过向有投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融资回报。

LP融资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以下简称LP)通过向基金出资的方式获取融资回报。

在这两种融资模式中,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通过GP融资来实现融资需求。

根据《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办法》,我国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募集方式包括定向委托、委托代销和公募等形式。

相比之下,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加成熟,不仅可以通过GP融资,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在私募股权投资融资中,我国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各类法律法规较为繁琐,投资成本较高。

其次,我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投资者利益。

第三,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监管仍亟待改进。

这些问题与挑战限制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的发展。

而与之相比,美国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相对成熟,不仅投资规模大,回报率高,而且在融资方面也较为灵活多样。

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公司影响的文献综述作者:崔若伟杨洁来源:《财讯》2019年第09期摘要:本文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范围以及对创业板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并进行评述。

从投资范围上来看,私募机构多投资于初创型的高科技类公司。

从对被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来看,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私募;创业板;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关于私募股权投资范围的研究Daniel Wolfenzon(2007)经过研究发现,部分私募机构热衷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这是因为高风险的项目往往会带来高水平的回报,私募机构为获得高额的收益,有时甘愿承受高风险,但是私募机构在投资前会做充分的尽职调查,并且在投资后对被投资公司进行积极的监督和管理,以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自身的利益。

Peneder(2010)的研究结论与其他几位学者类似,通过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更倾向于投资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企业的价值,缩短企业的上市时间,以此获得较高的股票价格,在企业上市之后最终退出获利。

(2)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Wilson和Wright(2012)选择了英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经研究发现,在私募机构进入被投资公司之后,即使公司未到上市的阶段,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Pierre Giot(2014)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常投资的高科技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机构在进入企业管理层之后,往往会凭借其在高科技领域丰富的投资经验和管理技巧,为高科技企业制定详细的经营发展计划,并采取一定的监管和激励措施,督促企业实施该计划,在日常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私募股权基金也能及时指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良好的企业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公司价值。

(3)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价值产生消极影响的研究Hamao和Ritter(2000)以日本在1985-1995年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有私募背景的企业和没有私募背景的企业,经营绩效的差异不显著,但是有私募背景的企业其上市后的IPO抑价水平更高,这主要和早期私募市场发展不成熟,私募机构投资行为不规范,存在粉饰公司财务报表的行为有关。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综述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学术文献,以期对当前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股权结构,即公司中不同性质的股权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和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股权制衡,则是指通过不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以防止单一股东或管理层对公司的过度控制,从而保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股权制衡的机理与效果、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股权结构与制衡模式的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核心要素和一般规律,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文也将关注到国外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公司治理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理论基础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和假说,为理解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还需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社区等的利益。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配置上,还体现在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

当股权结构过于集中时,大股东可能会利用控制权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业绩。

控制权理论认为,股东通过持有股份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绩。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滥用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公司价值下降。

国内外PE发展综述(精简版)

国内外PE发展综述(精简版)

国内外私募股权投资(PE)发展综述1、私募股权投资(PE)的定义、特点及主要作用1.1私募股权投资(PE)的定义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对企业或者项目进行的股权性投资。

基于不同的出发点,PE基金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1)从广义上而言,PE基金涵盖对于未上市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股权投资,即包括企业初创阶段、扩张阶段、成熟阶段等的股权投资,而人们熟知的风险投资基金则更多投资于高风险高成长型企业的初创阶段,因此广义的PE基金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

(2)从狭义上而言,PE基金所投资的主要是处于成长、成熟阶段的企业的股权,不包括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广义PE基金与狭义PE基金的界限已逐渐重叠,且政策或立法上较难明确区分。

我国还有一种较特别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叫产业投资基金,它的投资范围通常被限制于某个产业或者是某个地区。

产业投资基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由于其募集方式采用非公开方式,而投资对象为企业的股权,因此属于PE的范畴。

由政府主导的私募投资基金在国际市场并不常见,不过,在我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也不熟悉,由政府主导,一方面可以调动政府在资金、产业方面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信心。

PE的阶段性分类及进入退出路径图1.2私募股权投资(PE)的特点(1)在资金筹集方式上,私募股权投资只向社会不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的方式筹集资金,它的资金来源为不特定的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这区别于公募的资金筹集方式。

此外,私募股权投资通常采用资金承诺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在设立时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合伙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是要求投资者给予承诺。

当管理者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他们只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投资者。

(2)在投资对象上,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具备发展潜力或者盈利前景的公司股权,这又区别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效率分析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效率分析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投资效率分析文献综述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界定了私募股权投资效率的含义,然后梳理了影响私募股权投资效率的因素,接着阐述了几个有关私募股权投资效率分析的模型选择,着重分析了随机前沿这个方法,最后对综述进行了评价总结。

标签:私募股权投资;效率;随机前沿1 私募股权投资效率含义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由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私募股权投资效率的研究处于私募股权投资研究的重要地位。

不同的文献对效率的度量各不相同。

1.1 内部收益率Ljungqvist & Richardson(2003)通过研究大型机构(LP)提供的1981年—1993年的73个退出数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加了数据量、调整了指标获得内部收益率。

Phalippou & Gottschalg (2009)通过对1328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据分析,发现结果和前者有一定的差距。

于佳(2012)用修正内部收益率构建六因子评价模型评价私募股权投资绩效。

1.2 私募市场与成熟市场的收益率比值Kaplan & Schoar (2005)通过研究私募股权基金的业绩情况,发现除去费用的私募股权基金和S&P500大致相当,其中风险投资基金的业绩要优于S&P500。

Robinson & Sensory (2011)通过研究1984-2010 年间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季度现金流量和管理合同数据,着重分析私募股权基金的现金流以及决定合同项目的因素,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和现金流量与公共市场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市场较强的情况下,IRR指数上来看市场走强时,弱于S&P500,但与S&P500 并不相关。

1.3 技术效率费一文等(2012)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能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私募投资进入时,所有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所提高,但从技术效率来看则并不明显;仅观察制造业相关的企业样本时,其私募投资当年的技术效率有一定的提高,次年技术效率提高不显著,反而盈利效率略下降。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并在该国得到了充分发展,随后迅速扩展到欧洲大陆、英国以及亚洲地区。

无论是从市场的完善程度还是从历史业绩来比较,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产业的成熟度和品牌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不少美国学者以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多种视角研究了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活动,比如委托代理风险、退出机制,这些研究对私募股权基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产业还处在“小马驹过河”阶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私募股权基金,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在评述这些文献之前,本文首先界定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

一、私募股权基金定义的界定国内关于Private Equity Fund(PE)的翻译有很多种,比如私人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

从PE基金在国外发展的历史来看,Pri-vate实际上是与Public(公共的)相对应的,在国外资本市场中主要是指基金面向特定的对象募集,因此译为“私募”比较妥当。

其次将Equity译为“股权”。

实际上,PE基金的投资方式是权益类投资,包括普通股、可转换优先可赎回优先股,此外,权证和期权也是在设计交易结构时可能用到的工具。

不过,无论是哪种金融工具,最终都会涉及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把Equity译为股权。

国际上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存在很多见解。

在欧洲大陆,PE基金等同于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VC)。

VC通常是指机构、企业或富裕个人对发展阶段处于早期或是扩张阶段的新兴企业的股权投资。

欧洲私募股权和创业资本协会EVCA(the 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2001)把VC 定义为投资于企业早期(种子期和创业期)和扩展期的专业的股权投资基金。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即凡是以高科技和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私募股权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诸多深入的论述。

乔治亚大学MullFrederick Hobert提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型,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金融中介,介入其所投资的项目,发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降低自身和经营高风险项目的企业家之间代理成本的作用。

科罗拉多大学的ThompsonRichard Charles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将股本资金注入企业家的公司,而且将自己的专家技术也注入其中,即为企业提供了服务。

这样做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投资并确保公司朝着投资家的目标发展。

Sahlman William A.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典型组织形式采用有限合伙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老金、大学和慈善机构等投资者是免税体,有限合伙制保证了它们的免税地位。

哈佛大学Hart Myra Maloney认为,创业的目的如果在于追求超优业绩,则企业家的经验尤其是行业经验在选择项目时应是予以考虑的重要资源。

Moriaty和Kosnik认为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Souder和Bethay认为应该分为商业、市场和技术三类风险,Bethay将高新技术项目风险分为技术、资金、设计、支撑体系、成本与进度和外部因素六大类。

JamesM. Poterba提出,1979一1989年的私募投资增长主要源于免税机构投资者的。

国外很多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

例如,Siskos等对法国某创业投资公司进行分析,运用多重标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了创业基金的决策过程;Gasper等提出私募股权投资者应选择具有关键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企业,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专家建议的双重支持,参与企业的建设或扩张;Ellison等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运作中寻找资金或者替代物、协商和退出等过程的具体操作;Nair等运用价值链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原理;Egan等对私募股权投资者选择受资企业的标准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Sroufe等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支持进行了研究。

【经济类论文】国外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经济类论文】国外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国外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股权结构”一词的英文是“Ownership Structure”,国内有人也将该词译作“所有权结构”,很多文献中将股权结构和所有权结构两词的含义等同。

实际上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源于人们对企业所有者认识的变化。

传统的物质资本至上的逻辑下,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

这样,股权就等同于企业的所有权,股权结构和所有权结构就是同义词。

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者如布莱尔认为企业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约关系,在企业的经营中股东并没有承担企业全部的经营风险,其它主体诸如债权人、职工等也承担了部分剩余风险,公司应实现所有那些事实上投资于企业并承担风险者的目标,(类似于一种社会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有权结构的范围就比股权结构的范围更大。

笔者在本文中认为股权结构仅指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Berle和Means(1932)的研究,他们在其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指出两权(即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分离,即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象,公司的控制权由经理人员掌握,股东的权益会受到经理人员行使控制权行为的影响,甚至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后人将这一论断称为“Berle-Means命题”。

笔者在对这方面的文献回顾时将其分成理论和实证两条主线,同时对每部分进行论述时,按照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外部人与公司绩效和股权结构内生性(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三条线索进行专题综述。

一、理论研究现状(1)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①利益收敛假定(covergence-of-interest hypothesis)Jensen和Meckling假设所有外部股份均没有投票权,管理者不论其持股比例如何都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可将其称为所有者--管理者。

Jenson和Meckling通过对所有者--管理者拥有企业100%的剩余要求权时的行为与他向外出售部分要求权时的行为之间的对比,指出随着股票份额的减少,所有者——管理者对企业产出的权利要求也随之减少,这将导致他以额外津贴的形式(如宽敞的办公环境、厚厚的地毯)等去占用大量的公司资源。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摘要: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国外学术界,有很多关于最优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的研究。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总结出一些主要的研究发现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国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对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 引言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议题。

适当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可以有效地约束管理层,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股东利益。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国外学者对最优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的研究日益深入。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相关文献,对最优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研究显示,最优股权结构的选择与公司特性、市场环境、法律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公司特性方面,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机会等因素影响着最优股权结构的选择。

在市场环境方面,股票市场发展成熟度、投资者保护程度等也会对最优股权结构产生影响。

在法律制度方面,公司法规范了股权分配与权益保护的框架,也对最优股权结构的选择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 股权制衡的研究股权制衡是指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分配及权力制衡机制。

研究显示,股权制衡不仅与公司绩效密切关联,而且还与公司治理水平、股东激励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较为典型的股权制衡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股权激励等。

研究表明,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能够减少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

4. 文献综述基于对大量国外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一些主要的研究发现:首先,公司规模和成长机会是影响最优股权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大型公司和高成长公司更倾向于采取较低杠杆比率、较高的外部股权融资。

其次,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且多样化的关系,对于不同行业和国家而言并没有通用的最优股权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诸多深入的论述。

乔治亚大学Mull
Frederick Hobert提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理论模型,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
为金融中介,介入其所投资的项目,发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降低自身
和经营高风险项目的企业家之间代理成本的作用。

科罗拉多大学的Thompson
Richard Charles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将股本资金注入企业家的公司,而
且将自己的专家技术也注入其中,即为企业提供了服务。

这样做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投资并确保公司朝着投资家的目标发展。

Sahlman William A.指出,20世纪80
年代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典型组织形式采用有限合伙制,这在很大程度
上是因为养老金、大学和慈善机构等投资者是免税体,有限合伙制保证了它们的
免税地位。

哈佛大学Hart Myra Maloney认为,创业的目的如果在于追求超优业
绩,则企业家的经验尤其是行业经验在选择项目时应是予以考虑的重要资源。

Moriaty和Kosnik认为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Souder和Bethay认为应该分为商业、市场和技术三类风险,Bethay将高新技术项
目风险分为技术、资金、设计、支撑体系、成本与进度和外部因素六大类。

James
M. Poterba提出,1979一1989年的私募投资增长主要源于免税机构投资者的。

国外很多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

例如,Siskos等对法
国某创业投资公司进行分析,运用多重标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了创业基金的决策
过程;Gasper等提出私募股权投资者应选择具有关键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企
业,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专家建议的双重支持,参与企业的建设或扩张;Ellison等
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运作中寻找资金或者替代物、协商和退出等过程的具体操
作;Nair等运用价值链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原理;Egan等对私募股权投资
者选择受资企业的标准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Sroufe等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支
持进行了研究。

部分国外学者结合某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Pandey在对台湾的私募股权投资进行研究时发现,自1984年私募股权投资在台湾
产生之后,台湾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仅有十五分之一的
资金投在处于起始阶段的创业企业。

台湾投资者的评估标准包括投资回报率、市
场需求、技术水平、市场增长潜力和资金流动性;受资公司看重的是投资者的声
望、对本公司决策的辅助、资金的灵活性和上市过程中的帮助等。

Pandey在对产
生于80年代中期的印度私募股权投资也进行了研究,印度的私募股权投资对象开
始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后来转向高增长、高利润的企业。

部分国外学者还对私募
股权投资在具体产业内的运作进行了研究,如对计算机、电子、环境、生物、信
息等产业的股权投资的研究。

总的来说,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得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
整的理论体系。

.5.2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受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缘故,国内学术界对于私募股权的研究相对较
晚,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功能作用、运作机制、组织结构以及法律
环境等方面内容。

在私募股权投资概念的界定方面,一些专家和学者对私募股权给出了较为权
威的定义,其中崔凯在《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一书中,对私募股权投资定义
为“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投资,主要包括发展资本、夹层资本、基本建设、
管理层收购(MBO)或杠杆收购(LBO)、重组和合伙制投资基金等”。

前中国人民
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主要投资于
未上市的企业股权,它将伴随企业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培育公开上市的企业资
源。

因为它是对未上市的股权进行投资,因而它对企业早期、成长期和扩展期都
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

许多学者对于如何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政府监管层面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和意见,盛立军在他的著作《私募股权与资本市场》中写道,政府因该鼓励民
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让民营科技企业家作为私募股权投资业的中坚力量。

吴晓灵认为:“尽管私募基金是在法律的豁免条款下生存的一种基金,但是这个
豁免的界限并不是表述得非常完整。

从募集方式来讲,现在规范了公募基金,但
是对私募基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管理原则。

她认为,私募不需要很严格的
监管,但是也应该有一个管理的原则”。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吴晓灵在2006年“中国私募股本市场
国际研讨会”上曾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她认为:“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上重要
的机构投资人,私募基金通过投资分析能力比较强的专家理财,有利于发现企业
的价值”。

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性,一、创新型国家需
要风险投资推动;二、争取产业重组的主导权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三、中
国应该给产业组合和市场要素整合提供金融工具;四、金融滞后会制约中国企业
在国际舞台的竞争。

在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上,吴晓灵分别对政府监管、税收制度、
市场退出机制、企业股权登记托管四方面提出了自己意见。

首先在政府监管问题
上,她认为政府监管的理念应该是以极大地减少各种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保护公众利益,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为目的。

在税收政策上,吴晓灵指出
应该坚持避免双重征税的原则。

就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普遍面临的市场退出难问
题时,吴认为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合格投资人的场外市场,此外应该变革外商投
资企业股权协议转让的外汇政策,为中资企业到海外投资提供便利。

虽然近年来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信息频频见于各种新闻媒体,但是学术界对
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也较为零散,
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总体而言,国内理论界对于私募股权研究比较滞后。

比如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上,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私募股权投资是对未上市公司
股权的投资,实际上私募股权投资不旦包括对上市公司的收购、重组、参与定向
增发,而且有特定的P工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事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再比如
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设立形式上,由于新《合伙企业法》在2007年6月才颁
布实施,之前的研究对有限合伙制这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的设立形式缺乏相
关的实践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