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研究综述
exposed to numerous stimuli in their environment. The response they give to
such stimuli will be reinforced if successful, that is if some desired outcom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n other words, learning would
take place by imitating and repeating the same
structures time after time. Second, teachers needed to
30+
The Recent Histor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Chomskyan Revolution
以转换 – 生成语法著称的乔式语言结构理论。1957年 因他的《句法结构》的发表而使语言学研究革命化。 到 60年代中期,Chomsky开始强调语言对研究人类心 灵所起的关键作用。他认为语言学应视为认知心理学 的一个分支,这一观点主要在《语言与心理》中作了 论证。正是他思想的这一方面广泛吸引了语言学以外 的学者,特别是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
35
The Recent Histor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Behaviorism in Linguistics
In the behaviorist view, language leaning is seen like any other kind of
In the 1950s and early 1960s, theorizing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was still very much an adjunct to the practical busi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the idea that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had to be justified in terms of and underlying learning theory was well established. At that time the general learning theory dominant in mainstream psychology was behaviorism.
二语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已有30年的历史。
本文通过对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综述和评析,进而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关键词:二语习得;综述;研究趋势引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一般认为S.P.Corder 在1967年发表的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以及Selinker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两篇文章是这个领域的开端。
三十多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二语习得研究蓬勃发展。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自1984年,鲁健骥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到现在有20多年的历史。
二语习得涉及语言学、语言教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诸多学科。
正如Ellis(1994)在评价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时所指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成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学科。
与此同时,这门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个界限非常模糊的研究领域。
”文秋芳、王立非(2004)指出,二语习得主要涉及三大领域: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二.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的汉语习得研究80年代初,汉语习得研究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研究集中用于错误分析,基本上是建立在学习者的错误与目的语之间对比的基础上,这种基于结果的错误分析难以系统考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难以解释学习者汉语偏误产生的复杂原因。
如鲁健骥(1984)、王初明(1989)等。
(二)90年代的汉语习得研究90年代的汉语习得研究引起了对外汉语界的高度重视。
这个时期,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习得过程研究。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的不断引进以及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90年代的汉语习得过程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基于汉语本身特点的研究。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许多学者对于该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索。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其中的发现与进展。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主要从认知因素、语言输入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认知因素方面,研究表明,个体认知能力对于二语词汇习得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记忆能力、注意力和分析能力等都会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词汇学习历史也会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在语言输入方面,语言输入的多样性、频率和可理解性都被认为是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接触到的词汇越多,其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在学习策略方面,研究表明,学习者采取的学习策略对于二语词汇习得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词汇记忆技巧、词汇拓展策略和词汇运用等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学习者的词汇习得。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备受关注。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大量的词汇输入和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积累和巩固词汇。
还有研究者提出了词汇SRS(Spaced Repetition System)技术等电子技术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这些电子技术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自动调整词汇的复习间隔,以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果。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和评估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效果。
研究者采用词汇测试、语篇理解和语言产出等方式来评估学习者的词汇掌握情况。
还有研究者使用眼动追踪技术、脑功能成像技术等实验方法来研究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效果,对于教师的词汇教学策略和词汇教材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的研究,总结了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并将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此类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二语习得;输入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近年来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分支。
早期的二语习得研究专门指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与外语习得(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FLA)研究是相区别的。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已被用来泛指除第一语言学习以外的任何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
[1]笔者讨论的二语习得包括第二语言(含外语),而输入(input)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有关输入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一、综述在二语习得范畴内,研究者们对输入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
R. Ellis的定义是讲母语者或二语者对其他二语者所说的语言。
[2]他的定义只有口头输入,没有包含书面输入。
Richards等人认为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接受到的并能作为其学习对象的语言。
[3]该定义比较全面。
国内学者给出的输入定义和Richards等人的接近[47],兼顾口头输入和书面输入,这也是本文采用的输入概念。
最初的输入概念是Coder在“学习者的错误的意义”一文中作为一个理论话题提出来的。
[8]最早引起语言学界重视的是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他提出了“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基本公式是“i+1”。
“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部分。
[9]Krashen和Terrell随后又论述了“输入假说”有四个方面的含义:(1)可理解的输入理论与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与学得(learning)有关;(2)习得是通过理解稍微超出已有的语言知识而完成的,需要借助于语境和非语言信息;(3)当交际成功时,当输入得以理解时,也自然就有了可理解性输入;(4)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逐渐显现出来的。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词汇习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
一、研究方法在近十年来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二语词汇习得。
实验研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被试者的词汇习得情况,为研究者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
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也是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被试者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词汇习得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国内学者们还进行了语料库分析和眼动追踪研究等方法的尝试,以期从不同层面全面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二、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们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发现,二语词汇习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于词汇习得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策略以及母语背景等都会对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输入以及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都会对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也对词汇习得起到重要作用。
三、词汇习得的研究热点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们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焦点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不同的词汇教学策略对词汇习得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案。
语境对词汇习得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学者们通过实验研究和语料库分析,发现了语境对于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创设合适的语境来促进学习者的词汇习得。
词汇教学技术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学者们尝试利用技术手段来促进词汇习得,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电子词典和手机应用等来进行词汇教学,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
语言输入和互动文献综述
国内相关研究
王初明(2000)以可理解性输出为基础提倡“写长法” 以促进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证明了语言输出的功能。
冯纪元、黄娇(2004)调查了有引导写作和短文重构 这两种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和习得,基本 证实了Swain的输出假设。
孙明(2007)探讨在中国外语环境下的交际英语课堂 上互动式反馈是否有效提高儿童二语问句形式的习得。
sequenced)
关于语言输入研究的争议
认知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语习得本身是一个获 得新的语言知识的心理认知过程,强调第二语言输入 的重要性。
Chomsky 普遍语法论(Universal Grammar Theory) UG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制约作用,语言习得过程是语 言官能在外部语言环境刺激下发育过程,语言输入对 语言学习起触发作用。
社会文化派(20世纪80年代)
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使用对语言学习来说起着根本性而不是辅 助性的作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在人类心智机 能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主要包括历史的方法、 中介论、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等重要概念。
历史的方法:历史是理解高级心理机能的基本方法, 研究认知功能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采用历史的方法。
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但此理论侧
重从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论的角度考察语言输入如 何被学习者吸收和内化的过程。第二语言学习者从语 言输入中获得信息,主要涉及两个不同加工过程:1. 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2.句子分析。
input
intake developing system output
郭红、戚德山(2009)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以听导说”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强调以听的形式输入知识,在学 习者头脑中创建一个有声的信息库。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
“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
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 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兴起。
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
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输出的始作俑者。然而作者认为 ,该假说相当粗糙 ,许多说 法尤其是关 断提高 .同时 自始至终他们 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
于普遍语法与二语 习得的关系的诸多论 断.纯粹是 主观臆断 。20世纪
从以上 的研究 至少 可以得 出两点启 示 :第一 ,任 何的输入和互 动
90年代樊伯顿提 出的语 码加工理论借鉴 了认知心理 学和语 言学 的许 都是需要设 计的 第二 .任务 型的学 习方式是有一定 的督促性 和效果
入假说包括语 码类型 、语码吸 收等概念 ,在外语 教育界引起 巨大震动 , 解 :4)语言学习 :5)学习者用英语 交流 的动力 。研究表 明 ,不断重复的
认为克拉 申是 当今学界有关 语码质量 、语 码输入如何 变成吸收 、语码 相同 的任务 同时改变了教师的输入和学生 的输 出 学习者 的理解力不
戴炜栋 (2006)在《语码输入 、语码吸收和语 码输 出研究新进展 》中 另一个实验 .在 五周的时间里把相 同的任务 向孩 子重复九次 ,以此来
分析 了 2O世纪 80年代初 由美 国应用 语言学家克拉 申提出的语码输 检验 五项 内容 :1)教师 的输入 ;2)学 习者词 汇 的产 出 :3)学习者 的理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 技视 界
科技·探索·争鸣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王丹 杰 、-2 于绍 玲 、 (1.新疆 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新疆 乌 鲁木 齐 830046; 2.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公共英语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多理论 .描述 了语码 加工 的具体 过程 .对克拉 申的理论做 了实质性修 性 的 这提 醒了很 多教授低龄语言学习者的教师 .重复不代表无计划
二语习得过程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过程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采用历时文献分析法,以上世纪80年代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为起点,从语言输入、吸收、输出三个角度,对有关二语习得过程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最后指出这些理论成果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二语习得;输入;吸收;输出引言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指“在自然和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Ellis,1985)。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输入、吸收与输出是三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输入”是指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能接收到的并能作为学习对象的语言,输入的形式包括听和读;“吸收”是指被内化并纳入中介语系统的输入部分,从根本上讲,只有被吸收的输入才会对二语习得起作用;“输出”是指学习者在经过输入吸收后产出的语言与信息,输出的形式包括说和写。
随着认知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与渗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剖析输入、吸收与输出。
本文将以Krashen“输入假说”为基点,从输入、吸收与输出的角度,对二语习得过程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述评,最后阐述其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的启示意义。
一、二语习得过程的研究视角1.输入理论及其发展述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Krashen在他的“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中首次使用了“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一概念,并将可理解输入假说,即“i+1理论”,作为其“监控模式”的核心内容。
根据Krashen (1982)的定义,如果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是i,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
i与i+1的缺口或距离,是通过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结构的调整,以及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和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
Krashen(1985)进一步指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征:可理解的,有趣且关联的,非语法程序安排的和足够量的。
2.吸收理论及其发展述评Corder(1967)首先将语言输入(input)与吸收(intake)区分开来,他认为输入是学习者可及的,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语言输入形式不一定能保证语言的吸收,即使是可理解输入也是如此。
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理论与互动理论的研究
DANGDAIJIAOYANLUNCONG2016年08月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理论与互动理论的研究张丰海(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0)一、输入理论Krashen(1985)提出了,TheMonitorTheory,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核心内容,对二语习得领域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的输入的最佳输入定量为“i+1”,其中“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
二、互动理论Long(1981)在整合可理解性的输入和调整后的输出以及会话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理论在肯定可理解性的输入基础上,把可理解性的输入、学习者内在能力和调整性输出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互动的重要性。
三、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1.语言输入的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语言输入的模式多样:以读写教程为主的输入、以视听说教程为主的输入、教师自己组织策划的语言输入、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输入等。
以输入理论作为指导,最佳输入定量“i+1”为原则,去选择跟学习者英语能力水平匹配的课堂教学的教程。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师单纯讲授的弱化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强化,针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组织、策划和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2.语言输入的相关问题教师自己组织策划的语言输入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语言输入内容方面的需求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
首先,授课内容设计必须要满足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学习者的主观要求,使其容易被学习者接受,进而与学习者的自主性接受结合起来。
其次,语言输入需要具有新颖性,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新颖。
时代在变化,知识也在变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内容也必须创新。
新颖的特性能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更好的与学习者内在的学习机制结合起来。
再次,语言的输入需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理念的转变以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内容,以趣味性来吸引学习者,进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语习得中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在英语中的作用
二语习得中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在英语中的作用
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理论,它们提出了学习外语时认知和语言系统
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前提。
互动假说认为,学习英语时介入认知加工的过程,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
即先提示语言原则以及英语的用法,使学
习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的,困难的,不熟悉的语言材料。
学习者通过认知加工,将语言材
料转化成可以理解的语言结构和想法,并且帮助学习者建立原有的语言能力和新的语言能
力之间的联系。
输出假说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产出口语。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分析观察其
他人使用英语的模式,以及语言表达的意义,然后直接调动语言,执行产出行为带动学习。
学习者实践说英语,能够更好理解英语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使用,并且更容易学习英语口语
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完成英语任务的能力。
因此,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理论,他们让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
解英语的语法结构和用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以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的英语学习目标。
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 第2期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Vol.2 No.2 2003年 2月(SOCIAL SCIE NCE EDITION)Feb.2003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郑银芳(零陵学院外语系,湖南宁远 425006)摘 要: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文章在客观地介绍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后,着重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本质及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输入假说;可理解输入;输出假说;沉默期;沉浸式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3)02-0067-03一、 引言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教授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 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
然而 输入假说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归功于对语言系统的理解,从而忽视和排除输出,这一观点未免过于片面。
80年代后期,不少研究者为补充完善这一理论,开始关注并研究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形成了另一些相关理论。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就是其中理论之一。
输出假说明确阐明了语言输出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
本文拟从介绍国外同行在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方面的研究开始,着重讨论输入和输出的相关本质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二、 Krashen的输入假说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中!!! 输入(Input Hypothesis)假说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这一假说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大相径庭。
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句型)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型去交际。
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流畅准确说外语的能力。
[1]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
对输入理论的探讨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关系
对输入理论的探讨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输入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将概述输入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理解其在二语习得中的核心地位。
接着,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输入(如质量、数量、类型等)如何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我们还将详细讨论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在线互动等,并分析它们如何与输入理论相互关联。
我们将总结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输入理论,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
二、输入理论概述输入理论,又称为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主要依赖于学习者接收到的可理解的输入,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种输入既不过于简单,让学习者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过于复杂,让学习者感到挫败。
理想的输入应该是具有吸引力和关联性的,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帮助学习者理解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
在输入理论中,互动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互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还能在交流中产生自然、真实的语言输入。
这种输入通常伴随着反馈和修正,有助于学习者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互动还能激发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输入理论强调了可理解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而互动则为实现这种输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学习者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实现二语习得的目标。
三、互动与二语习得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互动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互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口语和听力技能,而且能够深化对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本文将对互动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输入理论研究综述
参与, 语言输入或是输出都是 无本之末 。
kn 主要 强调在 意议协商过 程中互动式 调整在语 g 言学 习中所起的作用 , 为“ 认 互动式输入 比非互 动式输
入 更 为重 要 0 ”egr  ̄ “ 堂 交 互 活 动 的 学 习 者 , Sl e)为 课 i i , 比 在 课 堂 上 交互 活 动很 少 的学 习 者进 步 更 快 ” 。这 个 观 点
他从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所使用 的教材来分析 , 认为仅有 可理解性输入还不 足以产生语言习得 , 语言学习者必须 将语言输人 与语言输出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 中结合 , 才 能真正语 言习得 。邹为诚 以一个外语教学者的身份 , 根 据多年的从教经验 , 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之问并 认 不是一条直线 , 二者之间应该 “ 存在着什么” —— 即 n g
提 出的互 动假 设 。
输出假设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是在2 0 年后 , 00 但研
方 法 Ⅱ. 石 力 学 与工 程 学报 ,0 6 2 ( ) 14 — 59 】 岩 20 ,8 8 :5 4 14 . [1 . 民 , 鼎平 .L C F A 3 础 与 工 程 实例 【 . 国水 8g 育 徐 F A / L C D基 M】 中
、
国外语言学家对 三大假 设进行 的理论研 究及
评价
K ahn 为语 言习得是 无意识 的 ,而学 习是有 意 r e认 s 识的, 但对 二者没有一个 明确的界线 。I 和El发现 x mg ls i
有 意 识 的学 习对 二 语 交 际 能力 的 习得 是有 帮 助 的 。
K ahn r e 片面强调语言输入 的作用 , s 语言水平 从i 发展到
技能, 后者重在背单 词 、 词组和句型等 ,交际 的核心不 “ 是句子表面上的知识 , 而是语言知识 ; 词汇是核心。” 何 家宁尝试将语 言输入分类 为输入 内容 、 来源 、 方式 、 媒介 等 。对理论研究更为细致 , 分类更具体 , 涉及内容更广 泛 。刘润清认为如果输入 的形式已为学习者所知 , 那么 这种输入只能是练习已掌握 的语法规则 , 不能提高学习 者的能力 。詹朋朋 、 高翔和马志强等从认识心理学角度 探讨输入理论。徐海铭阐述语 言输入的特征 , 从信息学 和认 知实践角度摸索如何最大化地促进语 言输入吸收 , 强调实践的作用 。输入理论 的引进 , 对我 国外语 教学有 实践 和理论 上的指 导意义。上世 纪6 年代大学生学俄 0 语 ,0 7 年代转学英语 ,传统上是靠大量阅读发展语 言能 力。 孔子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而时习之 , ,学 不亦 悦乎?” 等思想 与K ahnil r e 理论都强调对 已学 习过的 s + 知识再次理解和新的认识 , 也蕴含把 已知的知识作为桥 梁, 并通过这个桥梁进而作下一阶段 的学习。在这一点 上 ,孔子 的教育思想与Kahn rse 的语言输 入论是有共性 的, 学习者应该学习略微高于他们 的现有水平 , 从而争
输入\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输入\互动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摘要:在影响二语习得的外部因素中,输入是关键的因素。
本文拟简述Rod Ellis等人提出的输入、互动理论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对国外输入研究与国内研究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提出看法,最后探讨开展输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输入互动习得路径习得速度1、引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二语习得研究在借鉴不同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
在此领域中,Rod Ellis所著的两本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可以说是二语习得理论的集大成者。
经过对这两本书以及有关文章中的输入理论的梳理,我们从中了解他们用输入理论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度,但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某些缺陷。
2、输入的特征2.1妈妈的话及看护者的话在国外进行二语习得的输入研究时,学者们首先将目光投向第一语言习得中的输入,即输入在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Snow和Ferguson(1977)以及Waterson和Snow(1978)通过对“妈妈的话”(motherese)及“看护者的话”(caretaker talk)(即妈妈或看护者和儿童说话时所用的话语)进行研究,发现与成人之间的语言相比,这类语言(即输入)的语法结构更简单、句子更短、发音更清晰、语速更慢、“此时此地”类话语及冗余信息更多,以达到交际为目的(Rod Ellis 1997:130)。
研究发现,这种语言输入对儿童习得母语的路径(route)几乎不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其习得速度(rate)则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妈妈的话”和“看护者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与二语习得中的输入有相似之处,故这一研究对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自然环境中的输入与互动2.2.1外国人的话对另一种语域(register),即外国人的话(foreigner talk,操母语者在自然环境中对二语学习者所讲的话)的研究表明,“外国人的话”在发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都与操母语者内部的谈话有很大的不同;而其互动过程也有其特点:“此时此地”类话题更多;操母语者更多地提出话题;求证类、理解类、澄清类、自我重复类、他人重复类、意思扩展类输入出现频率更高;回答更简短(Rod Ellis 1997:136)[1]。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总体概述输入、输出与互动的研究作为二语习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徐海铭(2009)在对《二语习得理论》这本书进行介绍时,特别提到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互动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1国内研究综述肖英(2002)在《近十年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与输出研究述评》一文中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输入与输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Krashen 的可理解输入假设与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文章指出,预先调整的输入、互动型调整的输入和互动型调整的输出都有利于第二语习得,而所谓一种学习形式绝对好于另一种形式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戴炜栋(2006)在《语码输入、语码吸收和语码输出研究新进展》中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语码输入假说包括语码类型、语码吸收等概念,在外语教育界引起巨大震动,认为克拉申是当今学界有关语码质量、语码输入如何变成吸收、语码输出的始作俑者。
然而作者认为,该假说相当粗糙,许多说法尤其是关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诸多论断,纯粹是主观臆断。
20世纪90年代樊伯顿提出的语码加工理论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许多理论,描述了语码加工的具体过程,对克拉申的理论做了实质性修正。
作者认为语码加工理论不仅综合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该理论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有待我国语境下进行的实证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在文章《影响互动性交际中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中,马冬梅(2004)从语言学习认知法、外语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就意义磋商过程考察了影响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
这些主要因素有:交际背景知识、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交际策略、交际任务类型、自信心、性格特征和学习动机等。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第二语言,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近几年来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论文。
二语词汇习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进行综述,对于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二语习得者对于词汇的掌握变得愈发重要。
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意义日益凸显。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词汇的习得,可以揭示出不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习得的机制。
对于教学实践来说,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深入可以促进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可以推动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语言学习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突破。
研究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意义重大且迫切,对于推动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和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二语词汇习得概述二语词汇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时,获取和掌握目标语言的词汇知识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习得一直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语词汇习得的概述包括了词汇习得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对于二语习得的关注逐渐增加。
国内学者们也开始着力研究二语词汇习得,希望能够为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研究热点转向多样化。
过去,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方法、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等方面。
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二语词汇习得进行研究,关注的问题也更加细化和深入。
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
传统的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尝试应用眼动追踪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来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为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二语词汇习得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涉及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影响习得的因素、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成果丰富了国内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理论认识,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国内学者不仅关注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有助于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实验研究是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确定变量,从而研究二语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机制。
实验研究不仅能够检验理论假设,还能够挖掘新的影响因素,是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问卷调查是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二语者对于词汇习得的认识、态度和实际习得情况,为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素材。
二语习得中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在英语中的作用word精品文档4页
二语习得中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在英语中的作用一、引言近年来,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人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转变,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
二语习得,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指我们除了对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无意识地学习的习得。
二语习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学习理论,这个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更科学、更快的习得第二语言,这些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已成为当下学术界乃至实务界的热点与前沿。
二、输入假说理论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输入假说是监察理论五大假说的核心,由Krashen在1985年提出,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可理解性输入,所谓可理解性输入,简单说来,就是在学习者拥有现有语言水平层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层次的可理解性输入,提高学习者的认识、理解水平,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输入是二语习得必不可少的过程,是二语习得的前置条件,要不然二语习得无法顺利进行,二语习得就没有了支撑,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说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都对输入假说进行了深入研究,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英语学习的重难点―英语听力和英语阅读上来,因为这是目前为止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部分,不管是从应试教育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都是如此。
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可理解性输入具有足够的输入量、可理解性、相互关联性、非语法序列安排等四个特点,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首先,足够的输入量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英语学习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输入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输入量,才能量变引起质变,产生巨大效应,英语学习才能得心应手。
其次,可理解性是二语习得的必要要求,只有做到输入的可理解性,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学习,要不然一切都只是在做无用功,此时的输入才真正具有意义,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相互关联性是二语习得的内在要求。
我们的输入量不仅在量上要足够,而且在质上我们也要下功夫,做到输入具有相互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学习,最终习得二语。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性研究--以语言的输入、互动和输出为例
入 的信 息就 会 受 到 阻 挡 。为 此 ,C r e (9 7 od r 16 ) 对 “ 到的语言输入”和 “ 受的语言输入” 得 接 作 了 区 别 ,前 者 被 称 为 “ p t ,后者 被 称 为 i u” n “na e 。 他 认 为 只 有 后 者 对 语 言 学 习 才 是 itk ” 有 意 义 的 。 此 后 ,不 少 学 者 在 这 一 领 域 中相 继 提 出 自己 的 新 看法 。其 中 ,G s as的论 述 相 当深 刻 ,对 语 言 学 习和 语 言 教 学 来 说 有 很 大 的 启 发 性 。 G s 将 语 言 输 入 的 接 受 演变 到 语言 输 出的 as 产 生 的 整 个过 程 分 为 五 个阶 段 : 1 得 到 的 语 言输 入 ) 2 理 解 的 语 言输 入 ) 3 语 言 接 受 ) 4 )知 识 的 结合 5 语 言输 出 ) 根 据 Ga 的 这 一 模 式 和 C r e s od r所 提 出 的相关 见解 ,我们可 以知道 学生得 到语 言输入
前 言 在 语 言 学 习 和 语 言 习 得 的过 程 中 ,语 言 输 入 、 学 习互 动 和 语 言 输 出是 三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方 面 。 严 格 地 说 ,忽 视 了对 这 三 个 方 面 中的 任 何 个 方 面 的 了解 与 研 究 ,语 言 学 习就 不 能 有 效 地 发 展 ,语 言 习得 也 不能 有 效地 产 生 。研 究 结 果表 明,世界上几乎所有 的双语学 习者 和使用 者 ,其 第 一 语 言 皆 比 第二 语 言好 。这 是 什 么缘 故 呢 ? 当我 们 对 之 作 一对 照 和 比 较 时 ,我 们 能 清 晰 地 发现 ,他 们 语 言 学 习 的 方 式 、得 到 的语 言 输 入 的可 理 解 性 和 可 应 用 性 对 他 们 语 言 学 习 的成功来说是重要的。婴儿在学习第一语言时, 得 到 的 语 言 输 入 是 十 分 理 想 的 。不 然 ,其 无 法 理 解 和 反 应 。 人们 等 待其 做 出 语 言 回 答 的 态 度 是十分 耐心 ;不然,其无法完成。人们对其产 生 的语 言 输 出的 回 音 是积 极 的 、热 忱 的 ;不 然 , 其不能不断地开展交流。 相比第一语言的学习内容 、学 习方式 、以 及 运 用 机 会 ,不 少 语 言 研 究 者 指 出 ,第 二 语 言 学 习 及 习 得 不 成 功 的 主 要 原 因 可 归 咨 于 以 下 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二语习得中输入、输出与互动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王丹杰于绍玲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对于输入、输出和互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关注了个别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体会到输入、输出和互动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所有的“学”与“习”都离不开这些多方的因素。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在教学中都得以实践,与此同时也总结了利弊,只有把输入与输出良好结合才可能让习得的过程不断完善。
【关键词】输入假设;输出假设;二语习得;互动
0 总体概述
输入、输出与互动的研究作为二语习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徐海铭(2009)在对《二语习得理论》这本书进行介绍时,特别提到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互动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国内研究综述
肖英(2002)在《近十年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与输出研究述评》一文中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输入与输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与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文章指出,预先调整的输入、互动型调整的输入和互动型调整的输出都有利于第二语习得,而所谓一种学习形式绝对好于另一种形式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戴炜栋(2006)在《语码输入、语码吸收和语码输出研究新进展》中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语码输入假说包括语码类型、语码吸收等概念,在外语教育界引起巨大震动,认为克拉申是当今学界有关语码质量、语码输入如何变成吸收、语码输出的始作俑者。
然而作者认为,该假说相当粗糙,许多说法尤其是关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诸多论断,纯粹是主观臆断。
20世纪90年代樊伯顿提出的语码加工理论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许多理论,描述了语码加工的具体过程,对克拉申的理论做了实质性修正。
作者认为语码加工理论不仅综合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该理论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有待我国语境下进行的实证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在文章《影响互动性交际中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中,马冬梅(2004)从语言学习认知法、外语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就意义磋商过程考察了影响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
这些主要因素有:交际背景知识、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交际策略、交际任务类型、自信心、性格特征和学习动机等。
刘学惠(2007)在《协商互动与即时输出:课堂语言学习探微》一文中提出“协商”在SLA 研究中是指学习者与其对话者为克服交际障碍而做出的各种会话调整或修饰,它直接影响目的语输入和输出的质与量;描述了英语课堂协商互动的特征及其导致的学习者目的语表现(即时输出)。
研究发现被调查教师所采用的各种协商发起方式,一般能增加学生输出的机会,但并非都能有效提高学生输出的数量与质量。
高瑛(2009)在《认知与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述评》一文中认为课堂互动话语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
认知视域下的研究主要以输入、输出及互动假说为理论依据,采用静态微观量化分析,聚焦个体与生生互动,关注话语及互动的功能和形式。
社会文化视域下的研究主要以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帮助概念为依据,采用动态宏、微观结合的质化分析,聚焦群体与师生互动,关注互动中的意义、形式及结构,强调语境。
文章认为,理想的发展趋势是二者的有机融合,国内研究应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环境,探索外语课堂互动话语研究的本土化路径。
通过如上的研究呈现出对于互动的两个趋势的研究,一方面,在不同的视野下,对课堂互动进行洞察和分析,例如在社会文化的视野之下;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互动的过程,希望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找寻到促进语言习得的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2 近年国外研究
Mitsuhiko Ota (2006)在文章“Input Frequency and Word Truncation in Child Japanese:Structural and Lexica l Effects”中以三位日语为母语的小孩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得出他们在形成韵律性词汇时的规律。
结果表明,这些小孩在形成韵律性词汇时发生截断现象,不论是结构还是频率,都是源发于他们母亲的词汇截断习惯,与他们母语形成韵律性词汇时的截断现象无关。
Natsuko Shintani(2012)作了两个相关的研究,首先以15个六岁零起点的学习者为例,学习目标是36个词汇,其中包括24个名词和12个形容词以及名词复数形式。
结果表明,边听边做的任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出词汇和语法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一点对于低龄的初学者更加见效。
Natsuko Shintani(2012)在另一篇文章“Repeating Input-based Tasks with Young Beginner Learners”中,对15个低龄零起点的日本小孩作了另一个实验,在五周的时间里把相同的任务向孩子重复九次,以此来检验五项内容:1)教师的输入;2)学习者词汇的产出;3)学习者
的理解;4)语言学习;5)学习者用英语交流的动力。
研究表明,不断重复的相同的任务同时改变了教师的输入和学生的输出。
学习者的理解力不断提高,同时自始至终他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
从以上的研究至少可以得出两点启示:第一,任何的输入和互动都是需要设计的。
第二,任务型的学习方式是有一定的督促性和效果性的。
这提醒了很多教授低龄语言学习者的教师,重复不代表无计划或无设计,与此同时,信任和耐性往往是奇迹发生的先导。
3 结语
现今的很多研究都验证了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理论的可贵。
语言教学者既要摒弃克拉申过分强调输入,尤其是过分强调可理解输入在习得当中的作用,同时又要注意使输入和输出有效结合。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触及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别是第二语言的习得。
虽然我们缺乏那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但教师们仍然可以借助其他宝贵的学说例如“情感过滤假说”等充分认识到“输入”过程当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Swain的输出假设进一步明确了“说”和“写”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借助例如输出假设中的“元语言功能”进行“有声思维活动”(thinking aloud)等方式,都是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的。
不论适用哪种理论或是把几种理论的有力结合,都必须牢记,学习者才是整个语言习得的核心,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Shintani, Natsuko. Repeating Input-based Tasks with Young Beginner Learners[J]. RELC Journal.2012,43(1):39-51.
[2]戴炜栋.语码输入、语码吸收和语码输出研究新进展[J].外语教学,2006,27(9):3-9.
[3]肖英.近十年国外第二语习得中输入与输出研究述评[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101-103.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