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
朱自清文章赏析
朱自清文章赏析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文章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文章赏析一:买书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
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
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
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
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
他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帐。
每到节下,我总欠他一元多钱。
他催得并不怎么紧;向家里商量商量,先还个一元也就成了。
那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佛学易解》(贾丰臻著,中华书局印行)就是从张手里买的。
那时候不买旧书,因为家里有。
只有一回,不知哪儿来检《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
这部书还在,两三年前给换上了磁青纸的皮儿,却显得配不上。
到北平来上学入了哲学系,还是喜欢找佛学书看。
那时候佛经流通处在西城卧佛寺街鹫峰寺。
在街口下了车,一直走,快到城根儿了,才看见那个寺。
那是个阴沉沉的秋天下午,街上只有我一个人。
到寺里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
这股傻劲儿回味起来颇有意思;正像那回从天坛出来,挨着城根,独自个儿,探险似地穿过许多没人走的碱地去访陶然亭一样。
在毕业的那年,到琉璃厂华洋书庄去,看见新版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才十四元。
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
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做的一件紫毛(猫皮)水獭领大氅亲手拿着,走到后门一家当铺里去,说当十四元钱。
柜上人似乎没有什么留难就答应了。
这件大氅是布面子,土式样,领子小而毛杂——原是用了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的。
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很费了点张罗。
拿去当的时候,也踌躇了一下,却终于舍不得那本字典。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他的写景散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善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对古代散文的常用手法运用自如,语言注重炼词炼句,也讲究创新,运用新鲜的口语。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古典文学传统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晦涩,也没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又不乏神奇清新之处,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纵然许多地方是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的,但朱自清从小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是形成他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他说:“柳子厚的山水诸记,也常常引我入胜”,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山野掇拾》)。
朱自清还很赞赏韩愈杂说的“理趣”。
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所受的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正如李广田所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陈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①仔细品味朱氏散文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对认识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无裨益。
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博大精深,朱自清对古典文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古典文学的精髓在他的许多篇章里熠熠生辉,这里不可能全面论述,笔者试图结合其散文名篇,就其散文的意境,抒写主观情感的特点,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等三个方面粗略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极力追求写景文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营造散文的意境美,是朱自清散文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论朱自清在散文中古典艺术特质
论朱自清在散文中古典艺术特质杜花柳2010年4月15日论朱自清在散文中古典艺术特质摘要:在新文学运动垦拓期,朱自清带着诗歌走上了文坛,却在散文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他的创作实绩,既包含了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的启蒙价值,也有传统文化的心理深层机制对现代文明的反作用。
本文揭示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其中蕴涵并折射出的独特的古典丰韵。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古典艺术特质正文:在新文学建设中,迫切需要白话文以其“漂亮填密的写法,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 ,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实践了这一时代使命。
受过良好的旧有传统文化熏陶的朱自清,传承了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美学,在散文中包孕了丰富的本土传统文化因素,具有民族的古典风韵。
他的漂亮、缜密的“美文”对传统文学的承袭。
一、含蓄的艺术朱自清在散文中常常对情感加以节制和调控,将情深藏于文字之中,通过叙述、描写隐隐地渗透出自己的情感,而不将其格外点明,读者只能隐隐地感悟到一种情绪的指向。
他善于使用中国文学传统的衬染手法来烘托主题,体现出一种含蓄美,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他作品的含蓄美在写景散文中表现很清楚。
波光激淞的幽静湖塘,清澈蜿蜒的小溪山泉,月色朦胧的飘香荷塘,给人以清秀,淡雅,柔和,朦胧,飘逸之感,具有婉转含蓄、妩媚动人的魅力。
他的荷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他的秦淮河“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他的威尼斯“海水那么绿,那么配,会带你到梦中去”,他的歌声“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无不呈现出优美的形态。
写人的文章,他也善用淡淡的笔调把人带入无尽的遗憾。
即使是哀悼亡友亡妇时,他也是矜持和深沉的,说话有节制,情感的流露是平缓的。
《飘零》中朋友w的际遇令人心酸,但文中并没有强烈的惋叹。
在文末“我们于是都又默然”,对朋友的思念,通过不事声张的笔墨,含蓄地表露出来。
在《白采》里,听到好友的离世,只用了寥寥的“茫然若失了一会”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境。
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
第2 8卷第 7期
安 庆 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 a o n i e cesC lg ( o il cec dt n o r l f qn T a h r ol e S ca S i eE i ) n A g e n i o
JI O 9 u .2 O Vo . 8 NO. I2 7
《 名著笺 》 《 诗 、古诗 十九首 释 》《 四家诗钞 》《 、十 、宋
五家诗钞 》 等专著 前后衔 接 , 现 出先 秦至 北宋 以 呈
印象; 清声 则 显 示 安 易 , 滑 , 动 , 静 , 妙 , 良 平 流 稳 轻 温
与娴 雅 。 浊 声如 重担 在 肩 上 ; 声如 蜜在 舌 上 。] 清 [
致” 。 的
朱光 潜先 生在《 文艺心 理学 》 一书 中就从 心理 学 的角度谈 到 吟诵 的好处 : 中国古 典 文 学作 品 的 吟诵 过 程 , 逐字 逐 句 , 出胸 臆 , 到眼 到 、 到 、 如 达 耳 心到、 到, 手 思想 感受 , 特别 深刻 。经过反 复 吟诵 , 读 者对作 品的 语言 文 字 有 了初 步 的感 知 , 作 品 对
朱 自清古 典 文 学欣 赏理 论 初探
方 大 卫
( 湖 信 息 技 术 职业 学 院 文 化 传 播 系 , 徽 芜 湖 2 10 ) 芜 安 4 典 文学 作 品离 不 开 吟 诵 , 在吟 诵 的 基 础 上 了 解 , 培 养欣 赏 力 的 同 时 培 养 判 断 力 。欣 赏 也 是 要 在
现 的独 特 内涵和 韵 味 。也 许 这 就 是古 人 “ 头 晃 摇 脑” “ 、 吟唱不绝 ” 的真正原 因吧 。朱 自清 特别 看重
朱 自清的文学批评与文学思想
朱自清的文学批评与文学思想朱自清,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他的散文,那可是清新自然,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读者的心间。
但今儿个咱们不聊他的散文,而是要深挖一下他的文学批评与文学思想。
先来说说朱自清的文学批评。
他对文学作品的评判,那可真是眼光独到,而且毫不留情。
就拿他评论某个作家的小说来说吧,他可不是那种敷衍了事,随便夸两句或者骂两句的主儿。
他会仔仔细细地琢磨每一个情节的设置,每一个人物的塑造。
比如说,他会指出某个人物的性格转变太突然,让人感觉像是坐过山车,一下子就从这头冲到那头,没有个缓冲的过程,显得特别生硬。
或者是某个情节的发展不符合逻辑,就好像是硬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拼在一起,怎么看都别扭。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了朱自清的文学批评集,那时候我正在为一篇小说的评论作业抓耳挠腮。
翻开他的书,我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
他那种一针见血,又有理有据的评论方式,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该怎么去分析一部作品。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上,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不停地点头,那种感觉就像是朱自清在面对面地跟我交流,给我传授他的独门秘籍。
再讲讲他的文学思想。
朱自清认为文学应该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
他强调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要表达人民的心声。
这可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就像他写《背影》,简简单单的一个送别场景,父亲那蹒跚的背影,却让无数人感动得稀里哗啦。
这就是他文学思想的体现,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最真挚的情感。
我曾经和一位文学爱好者朋友讨论过朱自清的文学思想。
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就想到了朱自清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
朋友感慨地说:“朱自清的文学思想,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它能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
”我深以为然。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思想,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文学的道路。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尚清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文人士大夫们不满现实逃避现实的产物,但“尚清”却又体现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多地体味到了自然和生活中美的情趣,从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保持了精神的纯洁,找到了不同于仕途的人生价值,发展并传播了尚清生活与尚清审美意识。
“清”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最早在先秦的老庄哲学中,就作了深刻的论述。
老子日:“天得一以清。
”庄子也说:“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澄水,以其清而静也。
”夭之所以清,是因为“得一”;水中没有杂物则清澈,不搅动则平静,但如堵塞而不流动则也不能清澈,这就是自然现象;人要像水那样,清澈明净。
在老庄的哲学中,“清”与“道”、与“自然,,、与“一”、与“纯”、与“和”、与“虚”、与“淡”有关,与“浊”、与“俗”、与“杂”相对。
“清”作为美学范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基本含义是清洁、清净、清明。
“清”的本字为“青”,“青”含有美好之意。
日之美好日“晴”,草之美好日’‘青”,米之美好日“精”,人之美好日“倩”,水之美好日“清”。
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与“清”有关的含有惬意的词语。
如:清爽、清凉、清脆、清澈、清净、清晰、清闲、清秀、清雅、清香、清幽、清新、清淡、清晨等等。
为官者崇尚清政、清廉;艺术家追求恬静、和润、飘逸、古朴、雅致;居家生活向往清福、悠闲、幽静、潇洒;就连古代读书人的清贫、清苦、清平也被儒家颂扬为固穷守道。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自然万物、宇宙离不开“清”,真正的人,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政治,真正的道德等同样离不开“清”。
另则“新”亦为“清”。
新沐谓之“清爽”;新衣谓之“清新”;新房谓之“清亮”;新雨谓之“清凉”。
由此可见,作为美学范畴的“清”的内涵十分丰富。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是以“清”作为基础的一种东方特有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尚清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美学是一种尚清的美学。
论朱自清经典阅读的“了解与欣赏”
论朱自清经典阅读的“了解与欣赏”摘要:朱自清经典阅读“了解与欣赏”能力的内涵:强调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
通过阅读教学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读书思想习惯或能力,对文本有自我独立的思考和思辨,能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一定分析文章内容、结构、组织、辞类、作者思想感情鉴赏能力进而提出“好”是判定欣赏能力重要的标准。
关键词:朱自清经典训练了解与欣赏朱自清先生认为经典阅读是国文训练最重要的任务,经典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国文训练最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所谓读书(包括报纸、杂志等)的习惯或能力。
指‘善观大意’,注意句式、成语、生字等,而读书的嗜好的培养,也甚重要。
所谓思想的习惯或能力,指思想的条件与疏密等”即通过不断的读写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思想的习惯或能力。
在了解的基础是最后形成自我一定的欣赏能力——“了解与欣赏”是同时的。
一、经典阅读的“透彻的了解”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它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
阅读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和人格情操的培养。
他说:“就像看一张图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什么境地,那么得由你自己体会,及体会的能力,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
可见“好”是判定一个人欣赏能力重要的标准。
任何作品不论文学的或艺术的鉴赏都是个人“体会的能力”深入的“了解”,绝不是只对作品泛泛的解读。
他提出“好”作为欣赏的标准进而强调任何作品的细密阅读而又要求甚解,阅读典籍不可只注重故事、匆匆读过,应该随时停下来思考研究,并且用心记住,并对文本深入进行了解然后细致鉴赏。
二、经典阅读的“设身处地”的欣赏“透彻的了解”的阅读教学文本的础上达到欣赏,而且通过品味中外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从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开题报告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初探09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武威学习中心陈芸芝提纲: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具有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散文大都篇幅不长,而构思却独具匠心,精美慎密。
他的写景散文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
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主要体现了“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摘要:一、意境美——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1、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
2、抒情与描写相结合,情景交融,追求一种“情感美”。
3、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4、抒情与议论相交错,追求一种“理趣美”。
二、构思美——精巧独特的艺术结构1、结构严谨,脉络分明2、艺术构思上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3、线索结构的安排表现的比较巧妙。
4、结构严密,行文曲折多变,又浑然一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三、语言美——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1、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
2、运用缤纷修辞手法运用,产生了语言的装饰之美。
3、语言赋予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蕴藉腴厚的美。
4、真挚的言语,浸透着语言的情感之美。
正文: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主要以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为主。
按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
二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具有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散文大都篇幅不长,而构思却独具匠心,精美慎密。
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述论
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述论摘要朱自清的文学理论思想诞生在新文学运动之后的现代文学环境中,是在新文学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而应运产生的,是随着现代文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时代的产物。
本文分析了朱自清的文学理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其内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背景内容特点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早在“五四”时期,朱自清就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是以新诗步入文坛的,随后将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散文上,并创作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名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朱自清先生在文学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一直以来就有许多人从事朱自清的研究工作,并且研究越来越繁荣和广泛。
通观朱自清的文论,不难发现,朱自清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了文学理论上的许多问题。
对此,本文将就其文学理论思想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一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的产生是在特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环境下产生的,是时代的需要和产物。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是以“五四”新文学革命的爆发为起点和标志的。
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文学改良,主张言文合一,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为现代文学语言;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倡扬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同时,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阐明了文学革命的宗旨、方法和途径,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从而将文学革命与现代民族语言的建设结合起来,凸显了文学革命的内涵,进一步奠定了新文学的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五四文学革命”是以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为倡导,以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为建设新文学的理论基础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文学革命激发了人们运用白话进行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极大热情和自由,文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应当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文学的进一步蓬勃向前发展,文学理论也随着实践在不断地丰富着、深化着。
《朱自清散文集》的古典文学特点与民族风格
《朱自清散文集》的古典文学特点与民族风格摘要: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有着构思缜密、布局巧妙的特点。
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清隽沉郁、文笔清丽,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典雅。
朱自清的行文风格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扬,蕴含独特的民族风格,文章中创新讲究的词句锤炼,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朱自清散文集》的古典文学特点与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古典文学;民族风格朱自清是我国优秀的散文家,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此后便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
朱自清的文风平易自然、朴素易懂,让人回味无穷。
翻开朱自清的散文集,隽永之风迎面袭来,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可以感悟浓郁的古典文学之风。
文章中还体现着朱自清先生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朱自清向往山水秀丽的地方,曾道: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
于文学创作方面,朱自清先生时常逐字逐句锤炼。
郁达夫曾言朱自清的散文蕴含诗意,研究会作家中,除却冰心就属他文章最美了。
朱自清于散文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诗歌。
本文主要谈论朱自清先生散文集的古典文学特点,感受朱自清先生文章中的民族风格。
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散文富有浓郁意境美二、传承古典文学的抒情风格,以“抒写自我”为核心朱自清先生在抒情方面造诣非凡,以“抒写自我”为写作要义,用疏淡的笔墨记述生活琐事,文章情深意切、发自肺腑,清淡的风格中穿插浓郁的情感描绘,浓而不烈、清而不淡。
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情感的描绘颇多,朱自清在抒情方面的写作方式,也正是传承于古典文学。
在古典风格的渲染下,朱自清的文章散发着亲切且浓烈的生活气息。
朱自清的文章有着自身的民族风格,喜爱用白描手法写景绘物,利用烘托手法渲染气氛,其中的代表便是《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是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朱自清不满现实的黑暗,心中烦闷,于是在文章开头便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文章的感情格局。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他的写景散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善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对古代散文的常用手法运用自如,语言注重炼词炼句,也讲究创新,运用新鲜的口语。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古典文学传统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晦涩,也没有华美的铺排与藻饰,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又不乏神奇清新之处,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纵然许多地方是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的,但朱自清从小承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是形成他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不可无视的因素。
他说:“柳子厚的山水诸记,也常常引我入胜〞,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山野掇拾?〕。
朱自清还很赞赏韩愈杂说的“理趣〞。
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所受的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是比拟深刻的,正如李广田所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陈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那么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场就建立了一种纯粹朴实的新鲜作风。
〞①仔细品味朱氏散文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对认识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无裨益。
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博大精深,朱自清对古典文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古典文学的精华在他的许多篇章里熠熠生辉,这里不可能全面论述,笔者试图结合其散文名篇,就其散文的意境,抒写主观情感的特点,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等三个方面粗略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竭力追求写景文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营造散文的意境美,是朱自清散文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朱自清文艺思想论
朱自清文艺思想论朱自清文艺思想论朱自清五十岁人生短暂,却履历了墨客、学者和斗士三种脚色。
学术界对付他的研讨,固然已见不少功效,但仍旧显得零星而不成系统,对朱自清文艺头脑举行体系梳理和研讨的就更为少见。
一、从“为人生”到“为人平易近”的文学创作不雅人们称赞朱自清最“完善的品德”,有的人说他外貌谦恭而心田严肃,外柔内刚是“狷者之流”;有的人以为他可以“托逝世生”;有的人称赞他“卖力”、“谦逊”……这些都是朱自清的品德特色。
然则,我觉得朱自清品德的最根基特点是他的“永久的旅人的色彩”。
他平生刻意立异而又稳步进步,具有一种“矜慎中的缔造性,妥当中的前进性”的品德力气。
这是鲁迅所歌颂的“过客”精力,他永久坚持不懈地谛听着“前面的声音”之招呼,掉臂疲惫饥渴,不计成败利钝,“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迹”。
“五四”时代,朱自清作为文学研讨会主将之一,受到“为人生”文学头脑的影响。
直面弱肉强食、人情冷暖的实际人生,直面被欺辱、被伤害的劳苦民众的申说与呼告,他高举文学研讨会之大旗,刚强文学“为人生”之主旨。
他认定把文学看成“公共政策论文消遣”和“游戏”的时期已经成为已往,“我们如今须要最切的,天然是血与泪底文学,不是爱与美底文学;是号令与咒骂底文学,不是歌颂与咏歌底文学”。
20年月末,他只管徘徊苦闷,但仍艰巨跋涉进步。
30年月,《论语》、《人世世》等刊物倡导滑稽小品,他尽力阻挡,乃至刀刀见血地指出:“常识分子讲求生存的意见意义,讲求小我私家的好恶,讲求身边琐事,文坛上就涌现了‘言志派’,实在是玩世派。
更进一步讲求滑稽,为滑稽而滑稽,偶然义的滑稽。
滑稽取代了严厉,文坛上一片空虚。
”他不时不忘“文艺有社会的任务”。
而到了抗战时代,朱自清的天下不雅产生了深入转变,文艺头脑也随之实现了比力大的变化。
以下两方面为其标记:第一,认定文学是宣扬“本性”、表示“自我”的。
朱白清说:“人道虽有大齐,细端小节,倒是千差万殊的,这叫做本性,人生的富厚的意见意义,正在这细端小节的千差力‘殊里。
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和思想探析
149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和思想探析商金林【摘要】语文教师一是要能写,二是知识面要广博,贯通古今。
朱自清对语文有精深的研究,对语文教育有很清晰的定位,在学什么、怎么学、写什么、怎么指导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作为语文教育家的朱自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朱自清;语文教育;精读;略读【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6660(2019)01-0149-10朱自清(1898―1948)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的诗人、古代文化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盛赞他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全才”。
他们三人用《国文月刊》名义写的《悼念朱自清先生》 一文中说:他(朱自清)兼有中学及大学的教学经验,根据他的经验制定语文教学的方案,自然不会好高骛远,闭门造车而不合于辙。
他兼有新旧文学的修养,凭借他的修养讨论语文教学的内容,自然能够深知甘苦,不会畸轻畸重,局于一端而不切实际。
除了文学造诣之外,他又富于研究的精神,于是解析语文教学的问题,更能够深中肯綮,剖析入微,不至于空疏迂阔,类乎戏论。
除了本国语文的修养之外,他又有外国语文的精深的造诣,于是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更能够多所比较,相互贯通,不至于抱残守阙,拘墟短视。
朱先生具有这么些条件,所以就这方面说,他真是个全才。
a 朱自清的“全才”是怎样练成的,他又有哪些经验和理念,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梳理。
一、“国文教师生活的开始”就是“写作生活的开始”1920年5月,朱自清在北大哲学系提前毕业,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国文教员,这是他一生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开始。
当年在一师执教的还有毕业于北大中国文学系的俞平伯。
俞平伯比朱自清高一届,虽说是校友,又都是北大新潮社早期的会员,但彼此的交谊则是从一师开作者简介: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教育史研究。
a 《国文月刊》第71期,1948年9月10日。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探析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探析概要:实际上,凡是成绩斐然文史留名作家,都具有自己辨识度极高的风格特色。
朱自清作为中国文坛的一座高耸的山峰也不例外。
朱自清通过自己在结构、抒情、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自创的鲜明特色,为自己成为散文巨匠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读者对朱自清的解读可能还会更加深入,但是有一点是永恒的,那就是朱自清独特的写作风格将会在中国的新文学史上永远传颂的。
大师生于近代中国,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段沉痛的历史。
在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后,大师以其深重的爱国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成为了一名鉴定的民主主义革命斗士。
纵使身患重病、缠绵床榻,也极力的投入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斗争中,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愤怒的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诫家人绝不能因为一点面粉而丢失对于国家的忠诚,从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气节。
毛主席曾大力的赞扬了朱自清大师不为美帝国虚伪“救济粮”折腰的爱国精神,评价他“宣示了我中华子民的英雄血性”1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民国时期的大家,其作品都带有那个残酷时代的烙印,朱自清先生也不例外。
先生开始拿笔写文章,便是受到了当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影像。
自那时起,先生的散文一直与时代保持一致,深刻的反映了当时每个阶段的历史。
后来的五四运动的低潮、再发展、西方文化刺激下传统文化的变革大跃进和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伤痛,都在先生的文中得到了详细的体现。
而随着先生人生的前行,先生的文体日趋圆满,风格益发显著,最终诞生了独树一帜的朱自清派散文。
先生的文章偏向于叙事和抒情。
先生叙事的散文,多是描写社会百态、芸芸众生;而抒情的散文亦或描写家庭的温脉的亲情(比如《父亲》、《儿女》),亦或以大千世界内的自然之景传递出先生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绿》、《荷塘月色》等)。
而说到借景抒情,不得不提先生的一篇绝佳之作《白马湖》,借着对曾经逝去的时光的回忆,先生用笔表达出了常人难以言喻的对故友的思念和牵挂。
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
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吴芷菁在对我国古典文学进行欣赏时,我们不能离开对优秀作品的吟诵,并在吟诵之后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使自己在提高作品欣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具体作品的判断能力,而对作品的欣赏其实也是一个自行想象、体会、深入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对理解了的文学内容进行一次的再创造。
朱自清是我国文学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学者,他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并通过新诗走进了文坛。
他是最初了解到别国新批评观念的学者,他参考西学文化,并将其融合到我国古典文学的欣赏判断中。
在《朱自清全集》中,有大量针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探讨和研究,他对这些古典文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清华大学做教授的时候就很爱研究古典文学。
朱自清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观念,值得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不能离开吟诵我国某种理论观念的产生都有某种特定的原因,朱自清古典文学的欣赏理论也是如此,这种理论是在我国当代的文学背景下产生的,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理论。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高职院校的中文专业为例,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学作品时,通常都是先对作品进行吟诵,在旧时候,学子们学习作品时,也会采用晃脑袋的方式进行吟诵,可见吟诵对文学作品学习尤为重要。
朱自清先生将吟诵视为古典文学欣赏的必要方法,他认为吟诵是学习古典文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能最大限度体会文学作品内涵和深意的途径。
朱自清先生曾在《文艺之力》中表示,利用吟诵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并将其同乐律结合在一起,就会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和美感。
作者在进行文学写作时,会有专门的节奏和声韵,后来人员在进行阅读时也须根据专门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利用不同程度的节奏和乐律,结合各种声调,静心感受古典文学在吟诵时带来的美感。
学生每次吟诵的状态都会有所不同,那么其就会体会到不同的内涵。
这样便可以让中文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具体感受,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这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朱自清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
朱自清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认识。
朱自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
朱自清阅读鉴赏心理思想
作者: 程稀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4-119页
主题词: 朱自清;鉴赏能力;心理思想;阅读鉴赏;培养学生;中学生阅读;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阅读欣赏;相互依存
摘要: <正> 根据中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孜孜探求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中学生念国文的目的,不外乎获得文学的常识,培养鉴赏的能力,和练习表现的技术。
无论读文言白话,俱是如此”。
这三种目的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其中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因为鉴赏者的关键在正确的、透彻的了解之中,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鉴赏;了解包括求字句的甚解和进行经典的训练,而经典的训练,其价值却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生打通了语言文字,了解了固有文。
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
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
阮忠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4)006
【摘要】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法集中在三个方面:古典诗歌、古典诗论和古代经典.他对古典诗歌采用集释、参证、分析、考证的方法;对诗论采用考辨的方法,重实证;对经典则从"变"与论辩、社会文化、比较论说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三者都紧扣古典文学的本土和时代特征,求真求好,在慎思明辨中,形成自我的研究风格.【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阮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朱自清散文集》的古典文学特点与民族风格 [J], 仲钰皓
2.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综述 [J], 陈佳
3.文本细读·体悟感发·材料鉴析·理论观照——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析 [J], 李会转
4.“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更新 [J], 赵敏俐
5.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探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自清文艺思想论
解析朱自清文艺思想论一、朱自清的介绍朱自清(1885-1942),原名朱格,字自清,号清太,湖南醴陵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也有小说、散文、评论等,形式多样。
朱自清的诗歌以抒情诗为主,有深厚的哲理性,语言简洁而充满诗意,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代表作。
他的小说也有不少,最著名的是《阮玲玉》、《苏幕遮》等,其中以《阮玲玉》最为知名,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二、什么是“朱自清文艺思想论”朱自清文艺思想论是指朱自清著名文学家、诗人的文艺思想,他主张文学要有真实性、真挚性,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有深刻的感情表达,要有深刻的审美感受,要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还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学创作原则,以及“以真实为笔”的文学创作方法,把人性、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等深刻地描绘出来。
三、解析朱自清文艺思想论1.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艺术的精神价值。
朱自清认为,文艺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形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其文笔清新,著作基本整理合编成《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对于古典文学有着很深的研究,他认为古典文学的欣赏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吟诵,通过吟诵来理解,不断培养自己的欣赏力和判断力,在欣赏的同时,去理解和感受,然后再进行创造。
本文主要对朱自清先生对于古典文学欣赏的理论进行探究。
标签: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离不开吟诵,在吟诵的基础上了解,在培养欣赏力的同时培养判断力,欣赏也是一种想象、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其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以新诗步入文坛,创作了约六十首新诗。
随之又将创作方向转向散文方面,也相继创作了很多有名的散文,从而形成了朱自清独特的风格。
在其著作合集《朱自清全集》中,就有其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朱自清先生对于古典文学的欣赏和研究比较深入,其曾在清华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尤其钟爱古典文学。
探讨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离不开吟诵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也不例外,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环境下必然产生的,是那一个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朱自清先生一生不断探索出来的真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通常都是从吟诵开始的。
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也是进行吟诵的一种形式。
朱自清先生对于吟诵也十分看重,在他看来,吟诵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也是发掘诗词意境的重要方式。
他把吟诵看作古典文学学习的入门方法。
朱自清先生在其著作《文艺之力》中曾对吟诵进行过描述,他将吟诵同音乐联系起来,认为字和句子都依照着一定的韵律。
诗人在创作时依据一定韵律创作,而读者在阅读古典文学时,也需要依照一定的韵律。
在吟诵中,不同的韵律,刚音、柔音、粗涩、甜美音等,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都极具耐读性,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吟诵,每次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在吟诵中,我们可以更为贴近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
二、欣赏古典文学,在“吟诵”中“了解”
朱自清先生在《欣赏与了解》中对“吟诵”和“了解”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吟诵和了解是进行古典文学欣赏的必然步骤,通过不断的吟诵来了解,而只有了解了才能欣赏。
尤其是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必须做到逐层分析,一个分析不对,就会导致理解错误。
季镇淮先生曾提出:“只有懂得分析,才能做到欣赏,欣赏建立在了解透彻的前提下。
”分析其意义,这也是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的重要方法。
朱自清认为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具有层次感的,需要不断去吟诵,才能对
古典文学作品做到深入了解,进而分析作品和体验作品带来的美感。
在《诗多义举例》中,他提出对于诗歌需要仔细地分析,不仅要了解一首诗好与不好,还要给出为什么,而“为什么”就需要我们做足分析。
诗词都有着多种意思,一词多义的情况十分普遍,这是我们在进行古典文学欣赏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诗词中蕴涵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在语言和表达上,都存在相异性。
同一诗人在不同诗词中的语言和表达手法都不相似,这就增加了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难度,只有反复吟诵,细致推敲,方能了解其中之妙。
三、欣赏古典文学,培养欣赏力和判断力
欣赏古典文学需要人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欣赏力和判断力。
人们在欣赏古典文学时,反复吟诵,深入了解和分析,在不断探索作者内心情感的同时,欣赏能力得到培养。
在培养欣赏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朱自清先生对古典诗文学非常熟悉,其写散文时也经常会借鉴,从而让诗词的意境跟散文的意境有效联系在一起,让散文具备古典美。
如在《松堂游记》中,“晚饭后在廊下暗里等月亮”“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这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句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姗姗来迟而又被云半遮的月亮比喻成害羞的乡下姑娘,又引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得害羞的乡下姑娘更加形象化,让人感觉情趣无穷。
朱自清先生认为“欣赏力和判断力才是进行古典文学欣赏的重要培养能力”。
欣赏力和判断力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古文学的欣赏》一书中,朱自清提到,我们在进行古文学的欣赏之前,必须弄清自己和古文学的不同立场,正所谓知己知彼,只有清楚自己的立场,才能明确哪些立场是该保留或者该扬弃的,也就是一面接受,一面批判,这也是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说既要培养欣赏力,还要培养判断力。
在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时,欣赏力和判断力是必不可少的。
四、欣赏古典文学感受、理解和创造
欣赏古典文学,从反复吟诵到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去创作。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古典文学作者因思想而创作,我们欣赏其语言和文字,来了解作者的情感。
欣赏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对作品分析、了解的基础上,然后,对古典作品来鉴别和评价,实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接着,再进行再创造。
古典文學欣赏需要欣赏人有着一定的艺术修养,对艺术有着敏锐的感受能力,拥有独特的审美眼光,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妙,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朱自清认为“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古典文学因文字和语言引发读者想象,读者想象的同时也是情感的操练。
人们阅读、想象,在大脑中构成生动的画面,在享受画面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也就是情感的操练,文学欣赏的过程,也是情感操练的过程。
五、欣赏古典文学需要联系作品的历史背景
古典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是在进行古典文学欣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古典文学作品除去感受和品位之外,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因此,任何古典文学作
品都跳不出当时的历史背景。
古典文学作品来源于作者的思想,对事物的理解和阐释,而思想又离不开物质,也就是说,古典文学作品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阐释,这同样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因之一。
朱自清先生曾说:“艺术虽然与人生存在差距,但是与人生并无隔阂……离开艺术便无人生,欣赏和创造都属于艺术活动。
”
综上所述,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其独特性在于,既有欣赏性也有批判性。
朱自清认为,古典文学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欣赏古典文学,必须从吟诵出发,进而去分析和理解,培养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理解的同时去创造。
此外,古典文学作品离不开历史背景,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经历做到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方大卫.朱自清古典文学欣赏理论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7):96~99.
[2]尚玉瑞.朱自清的文本细读观研究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方大卫.朱自清古典诗学批评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64~67.
[4]李菀.“美人幻象”:朱自清写景散文审美视角管窥——兼与余光中先生商榷[J].名作欣赏,2011(29):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