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课件:第2讲 历史学科常用命题术语与常见错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材料主要意思是君主在宫中,对天下各地官吏的所作 所为无法知道和控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根据秦朝三 公职责,可以判断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答案为 C。
( C )
第2讲
解题对策 此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读懂材料,要 对涉及到的史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明确材料所 反映的内容,抓住有利于理解和解题的核心句子和词汇,其 次要善于将材料的内容和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衔接,然后进 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分析材料,其意Biblioteka Baidu是当时的国民党是国内的第一大
( B )
党,且是革命的,而共产党力量比较弱小,要完成民主革命 的任务,必须与国民党合作,故答案为 B。
第2讲
典题示例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 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赢得了一战胜利 C.巩固了工农联盟 ( C )
解析
主要考查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①有利于中国近
代化,须排除。
第2讲
典题示例
1992 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 ( )
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 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伏尔泰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A 项是教会的主张,B 项是伏尔泰思想的本质,C、D 两项只是其思想主张的内容。
第2讲
解题对策 “实质”类选择题首先应全面把握题干信息,然 后从深层次上体会其内涵,句意浅显和只顾及其中一个信息 得到的结论,就应大胆排除掉。 关于“性质”类的选择题所选项往往呈现为“……阶级(阶 层、政党、团体)的……”这一表述方式。
第2讲
典题示例
中央电视台在 《探索· 发现》 栏目中曾播出“徽商
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 儒„„贾儒结合„„清乾隆、 嘉庆时期, 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 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解析 解题关键是理解“商”的内涵, 这里的“商”指的是
解析 本题易错选 C,主要是仅从“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 布贵”得出结论,没能从整个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朝经济重 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 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
( D )
第2讲
解题对策 对题干材料分清层次,宏观上提炼信息,不可仅 抓住其中一个分句就下结论,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分句的同一 个说法代替整体信息,应将整个题干材料各分句的层意综合 起来归纳推论。
第2讲
4.获取信息不全→片面推断结论 对题干材料丰富的选择题, 往往对材料读不完整而顾此失 彼。
第2讲
典题示例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
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 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棉花便宜而棉布价格高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 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 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C )
第2讲
第2讲
二、常见错因分析 1.基础把握不牢→迁移知识不准 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主要是由于忽视对重大史实发生的 时间的识记;对史实的前因后果理解不清;对史实的认 识不科学;对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不能形成宏观的认知。 由于以上欠缺,在考查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类能力时就 不能准确迁移所学导致错选。
第2讲
典题示例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 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C.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D.广东、广西 ( C )
A 项指“文革”刚刚结束时的思想状况,
B 项时间相对要早,
D 项在讲话之后。 答案 C
第2讲
解题对策
“原因”类选择题易错在对根本原因与主要原
因区分不清上,应明确: ①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主要原因是从 原因的地位上来说明其重要性。 ②分析 “根本原因” 要考虑四个方面: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从阶级本质分析;从影响事 物的主要矛盾分析;从是否顺应或违背历史潮流分析。分析 “主要原因”要多考虑内因。在事物发展中,内部与外部因 素相比,内部的因素是主要的。 “背景”类选择题一要注意 考查的是国内背景还是国际背景,还要注意是经济的、政治 的还是文化的。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该 发表在俄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始恢复之时,也就是在新经 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 工农联盟。
第2讲
解题对策
解答“影响”类选择题关键要注意其限制词,即
弄清是对何时何方面的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反面的影响 等。解答“作用”类选择题常出现的错因是对基础知识的要 素和相近史实不能正确区分。为此解题需要把史实的积极影 响与其发生的原因、目的区分开,避免因果倒置,还应加强 对易混知识点比较其异同,避免张冠李戴。
第2讲
4.影响、作用 历史事件的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范 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和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 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作用与影响意思 相近,不过多指积极影响。
第2讲
典题示例 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 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 民主革命。”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第2讲
3.材料理解不透→脱离题干主旨 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在对历史材料透彻解读的前提下,通 过科学缜密的思维,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 巧,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在望 文生义的情况下迷茫决断,就会脱离题干主旨而错选。
第2讲
典题示例 《荀子· 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 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 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 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中国在西方列强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了半殖民地的 角色,社会转型极其缓慢。下列有关缓慢原因的说法正确的 是 ①海外留学生大量介绍西方思想文化 挠社会变革 丧失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③近代工业举步维艰 ( C ) ②封建顽固势力阻 ④遭受侵略,主权不断
种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 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一般情况下: (1)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 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 (2)制度概念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制定制度的目的、原则; 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其施用范围、沿革发展等等。 (3)反映思想或著作的历史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主要有: 针对 性(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目的性(解决某一问题的最终目 标)、思想理论依据或缘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2讲
第2讲
历史学科常用命题术语与常见错因
一、常用术语解读 1.原因、背景 背景与原因都是史实发生的前瞻性要素。两者最大的区 别就是有没有因果关系。在同一个背景下会发生不同的 事情,其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与背景和原因相近的核心 词是“条件”,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 于有利因素。
第2讲
典题示例
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 (2)掌握历史事件:了解背景和原因的关系;掌握历史事件的 经过。(3)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历史 影响;思想意义。(4)掌握历史特征:环绕某一个历史整体, 抓住它的方方面面来寻觅历史事物的特征;在具体、多样、 纵横交织的历史内容中(大跨度),通过归纳、抽象和概括从 一定的高度上总结特点。
第2讲
解题对策 解答“表明了……”这类选择题应注意首先审题 干所述史实反映的时空,然后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抓住其主 旨,避免断章取义。解答“反映了……”这类选择题应以解 答“表明了……”类为基础,进一步透过史实的表层信息, 运用一定的唯物主义原理深刻思考。
第2讲
3.实质、性质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 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 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 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 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 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第2讲
2.概念区分不清→筛选模棱两可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考查历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 “青 睐”。如果对单个的概念理解不清就会对同类的概念发 生混淆,选择时就会张冠李戴。对概念不能准确把握主 要在于不能对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全面地把 握。
第2讲
典题示例 “生发未燥, 已拜列侯; 身未离襁褓, 业披冠带” 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 A.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第2讲
2.表明(体现)、反映 表明是直观的结论,是通过历史现象和事件的阐释,大 家一看就明白的意思,即题干表面信息的获取;反映除 了“说明了,得出„”的意思外,还隐含有“经过逻辑 上的严谨的推理 (或强有力的证据)而得来的间接结 论„”这样一层意思,即题干深层次信息的获取。
第2讲
典题示例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
典题示例
(2012· 天津高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
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 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 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C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省的简称,迁移西周分封的主要 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进行分析。简称鲁、晋 来自西周封国鲁国、晋国而得名。河南省简称为豫;河北省 简称为冀;湖北省简称为鄂;湖南省简称为湘;广东省简称 为粤;广西省简称为桂。
第2讲
解题对策
(1)掌握历史时间:把握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解析
( C ) B.察举制 D.科举制
本题考查对几个古代选官制度基本概念的理解。材料
反映了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已垄断官位,据所学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 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 步入仕途,故答案为 C 项。
第2讲
解题对策
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
传统的商业而非近代意义的商业, 更非近代经济, 在清乾隆、 嘉庆时期更没有所说的外国资本主义,据此可知 A、B、C 均错,故答案为 D。
( D )
第2讲
典题示例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
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 里,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B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提倡进步和理性 C.实行开明君主制 D.主张天赋人权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第2讲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92 年” 。背景主
要指促成讲话的因素,发生在讲话之前,但时间距离较近。 1991 年, 经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 挫折。在此情况下,中国要不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南方谈话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不 争论,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C )
第2讲
解题对策 此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读懂材料,要 对涉及到的史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明确材料所 反映的内容,抓住有利于理解和解题的核心句子和词汇,其 次要善于将材料的内容和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衔接,然后进 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分析材料,其意Biblioteka Baidu是当时的国民党是国内的第一大
( B )
党,且是革命的,而共产党力量比较弱小,要完成民主革命 的任务,必须与国民党合作,故答案为 B。
第2讲
典题示例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 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赢得了一战胜利 C.巩固了工农联盟 ( C )
解析
主要考查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①有利于中国近
代化,须排除。
第2讲
典题示例
1992 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 ( )
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 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伏尔泰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A 项是教会的主张,B 项是伏尔泰思想的本质,C、D 两项只是其思想主张的内容。
第2讲
解题对策 “实质”类选择题首先应全面把握题干信息,然 后从深层次上体会其内涵,句意浅显和只顾及其中一个信息 得到的结论,就应大胆排除掉。 关于“性质”类的选择题所选项往往呈现为“……阶级(阶 层、政党、团体)的……”这一表述方式。
第2讲
典题示例
中央电视台在 《探索· 发现》 栏目中曾播出“徽商
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 儒„„贾儒结合„„清乾隆、 嘉庆时期, 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 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解析 解题关键是理解“商”的内涵, 这里的“商”指的是
解析 本题易错选 C,主要是仅从“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 布贵”得出结论,没能从整个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朝经济重 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 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
( D )
第2讲
解题对策 对题干材料分清层次,宏观上提炼信息,不可仅 抓住其中一个分句就下结论,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分句的同一 个说法代替整体信息,应将整个题干材料各分句的层意综合 起来归纳推论。
第2讲
4.获取信息不全→片面推断结论 对题干材料丰富的选择题, 往往对材料读不完整而顾此失 彼。
第2讲
典题示例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
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 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棉花便宜而棉布价格高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 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 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C )
第2讲
第2讲
二、常见错因分析 1.基础把握不牢→迁移知识不准 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主要是由于忽视对重大史实发生的 时间的识记;对史实的前因后果理解不清;对史实的认 识不科学;对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不能形成宏观的认知。 由于以上欠缺,在考查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类能力时就 不能准确迁移所学导致错选。
第2讲
典题示例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 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C.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D.广东、广西 ( C )
A 项指“文革”刚刚结束时的思想状况,
B 项时间相对要早,
D 项在讲话之后。 答案 C
第2讲
解题对策
“原因”类选择题易错在对根本原因与主要原
因区分不清上,应明确: ①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主要原因是从 原因的地位上来说明其重要性。 ②分析 “根本原因” 要考虑四个方面: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从阶级本质分析;从影响事 物的主要矛盾分析;从是否顺应或违背历史潮流分析。分析 “主要原因”要多考虑内因。在事物发展中,内部与外部因 素相比,内部的因素是主要的。 “背景”类选择题一要注意 考查的是国内背景还是国际背景,还要注意是经济的、政治 的还是文化的。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该 发表在俄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始恢复之时,也就是在新经 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 工农联盟。
第2讲
解题对策
解答“影响”类选择题关键要注意其限制词,即
弄清是对何时何方面的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反面的影响 等。解答“作用”类选择题常出现的错因是对基础知识的要 素和相近史实不能正确区分。为此解题需要把史实的积极影 响与其发生的原因、目的区分开,避免因果倒置,还应加强 对易混知识点比较其异同,避免张冠李戴。
第2讲
4.影响、作用 历史事件的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范 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和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 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作用与影响意思 相近,不过多指积极影响。
第2讲
典题示例 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 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 民主革命。”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第2讲
3.材料理解不透→脱离题干主旨 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在对历史材料透彻解读的前提下,通 过科学缜密的思维,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 巧,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在望 文生义的情况下迷茫决断,就会脱离题干主旨而错选。
第2讲
典题示例 《荀子· 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 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 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 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中国在西方列强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了半殖民地的 角色,社会转型极其缓慢。下列有关缓慢原因的说法正确的 是 ①海外留学生大量介绍西方思想文化 挠社会变革 丧失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③近代工业举步维艰 ( C ) ②封建顽固势力阻 ④遭受侵略,主权不断
种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 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一般情况下: (1)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 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 (2)制度概念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制定制度的目的、原则; 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其施用范围、沿革发展等等。 (3)反映思想或著作的历史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主要有: 针对 性(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目的性(解决某一问题的最终目 标)、思想理论依据或缘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2讲
第2讲
历史学科常用命题术语与常见错因
一、常用术语解读 1.原因、背景 背景与原因都是史实发生的前瞻性要素。两者最大的区 别就是有没有因果关系。在同一个背景下会发生不同的 事情,其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与背景和原因相近的核心 词是“条件”,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 于有利因素。
第2讲
典题示例
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 (2)掌握历史事件:了解背景和原因的关系;掌握历史事件的 经过。(3)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历史 影响;思想意义。(4)掌握历史特征:环绕某一个历史整体, 抓住它的方方面面来寻觅历史事物的特征;在具体、多样、 纵横交织的历史内容中(大跨度),通过归纳、抽象和概括从 一定的高度上总结特点。
第2讲
解题对策 解答“表明了……”这类选择题应注意首先审题 干所述史实反映的时空,然后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抓住其主 旨,避免断章取义。解答“反映了……”这类选择题应以解 答“表明了……”类为基础,进一步透过史实的表层信息, 运用一定的唯物主义原理深刻思考。
第2讲
3.实质、性质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 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 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 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 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 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第2讲
2.概念区分不清→筛选模棱两可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考查历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 “青 睐”。如果对单个的概念理解不清就会对同类的概念发 生混淆,选择时就会张冠李戴。对概念不能准确把握主 要在于不能对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全面地把 握。
第2讲
典题示例 “生发未燥, 已拜列侯; 身未离襁褓, 业披冠带” 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 A.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第2讲
2.表明(体现)、反映 表明是直观的结论,是通过历史现象和事件的阐释,大 家一看就明白的意思,即题干表面信息的获取;反映除 了“说明了,得出„”的意思外,还隐含有“经过逻辑 上的严谨的推理 (或强有力的证据)而得来的间接结 论„”这样一层意思,即题干深层次信息的获取。
第2讲
典题示例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
典题示例
(2012· 天津高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
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 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 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C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省的简称,迁移西周分封的主要 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进行分析。简称鲁、晋 来自西周封国鲁国、晋国而得名。河南省简称为豫;河北省 简称为冀;湖北省简称为鄂;湖南省简称为湘;广东省简称 为粤;广西省简称为桂。
第2讲
解题对策
(1)掌握历史时间:把握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解析
( C ) B.察举制 D.科举制
本题考查对几个古代选官制度基本概念的理解。材料
反映了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已垄断官位,据所学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 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 步入仕途,故答案为 C 项。
第2讲
解题对策
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
传统的商业而非近代意义的商业, 更非近代经济, 在清乾隆、 嘉庆时期更没有所说的外国资本主义,据此可知 A、B、C 均错,故答案为 D。
( D )
第2讲
典题示例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
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 里,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B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提倡进步和理性 C.实行开明君主制 D.主张天赋人权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第2讲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92 年” 。背景主
要指促成讲话的因素,发生在讲话之前,但时间距离较近。 1991 年, 经过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 挫折。在此情况下,中国要不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南方谈话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不 争论,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