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五章-102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课件-急性肾衰

内科护理学课件-急性肾衰

治疗要点
6.感染 感染是ARF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因, 应及早使用抗生素,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 验选用无肾毒性抗生素治疗。 7.对脓毒血症合并ARF的干预性治疗 ①抗凝②维 持平均动脉压≥65㎜Hg③维持血细胞比容≥30%④ 严格控制血糖⑤糖皮质激素 8. 透析治疗 指征:心包炎、严重脑病、高钾血症、 严重代酸、容量负荷过重对利尿药无效等。
护理措施
5.高钾血症治疗配合
高钾血症是临床危急表现,应密切监测血钾的浓度, 当血钾超过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 宽等明显变化时,应紧急协助医师处理。 此外,高钾血症病人禁用库存血,限制摄入含钾高
的食物,停用含钾药物,并及时纠正酸中毒。
6.透析疗法治疗配合
护理措施
7. 心理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在精神上给予病人真诚的安慰和 支持,通过介绍治疗进展信息,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争取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
① 代谢性酸中毒:肾排酸能力降低 ② 高钾血症:肾排钾减少,组织分解快 ③ 低钠血症:稀释性因素 其中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逐渐恢复。 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少尿 型病人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表现,每天尿量 可达3000~5000ml,通常持续约1~3周后逐渐 恢复正常。 部分病人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持续1年以上,若肾 功能持久不恢复,提示肾脏遗留有永久性损害。
临床表现
(2)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典型者7~14,
也可没有少尿(>400ml/d),称非少尿型急性 肾衰竭,病情轻,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1)急性肾衰竭的全身并发症
①消化系统症状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射精障碍的护理
详细讨论射精障碍的类型和治疗方法,着重强调心理支持和沟通的重要性。
性功能减退的尿失禁的辅助措施
介绍尿失禁患者可采用的辅助措施,包括选择适合的尿布、加强盆底肌肉锻 炼和改变饮食习惯。
疼痛管理
讨论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疼痛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泌尿系 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是内科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介绍了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的护理措施,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疾病概述
详细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的类型、病因和临床表现,同时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
尿路感染的护理
解释尿路感染的原因、症状以及护理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方法。
描述尿毒症的症状和并发症,重点介绍透析和肾移植等治疗方法,以及病人 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尿泡炎的护理
探讨尿泡炎的发病机制和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正确的用药方式和鼓励病人增加饮水量等。
膀胱炎的护理
详细介绍膀胱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肾上腺素过多症的护理
解释肾上腺素过多症的病因和症状,着重强调压力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讨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控制血糖、减少肾脏负担和维持合理的饮食习惯。
肾传染病的护理
介绍肾传染病的病因和护理策略,包括合理用药、加强个人卫生和定期检查。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护理
解释非特异性尿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强调药物治疗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
肾结石的护理
说明肾结石的形成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重点讨论预防复发和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肾炎的护理
介绍肾炎的不同类型,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强调病人定期复查 和稳定情绪的重要性。

内科护理学题库 第5章

内科护理学题库 第5章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名词解释1.尿路刺激征2.肾性水肿3.尿量异常4.肾性高血压5.无症状性菌尿6.尿路感染7.急性肾衰竭8.慢性肾衰竭9.氮质血症10.透析疗法二、填空题11.肾性水肿常从( )处开始,逐步发展至( )。

12.尿路刺激征的主要表现为( )、( 、)、( )和( )。

13.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 )。

24小时尿量超过( )为多尿,少于( )为少尿,不足( )为无尿。

14.导致多尿常见的肾外疾病有( )、( )、( );少尿或无尿常由( )、( )和( )因素引起。

15.多尿可引起( )血钾;少尿、无尿可引起( )血钾。

16.少尿病人出现( )、( )、( )、( )及( )提示可能存在高血钾;出现( )、( )、( )、( )、(, )、( )等提示可能存在低血钠。

17.尿量异常的病人主要的合作性问题是潜在并发症:( )、 ( )。

18.导致肾性高血压的疾病有( )、( )、( )和( )等。

19.急性肾炎导致的高血压,多为( )、以( )升高为主的( )高血压;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不全导致的高血压,常呈( )、( )高血压。

20.肾动脉狭窄或堵塞等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在病人的( )、( )( )和( )部位可有血管杂音。

21.肾性高血压病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时可发生( ),持久的血压升高可加速( )的损害和导致( )病变。

22.肾性高血压病人出现血压升高,或突然发生血压急剧升高时,常见的心理反应有( )、( ),甚至出现( )。

2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广泛的( )形成。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 ),肾功能数周内( )并发展至( )。

24.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积极控制( )、限制食物中( )的摄人、应用( )药物、避免( )的因素。

25.慢性肾小球肾炎以( )、( )、( )、( )及( )为基本临床表现。

26.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护理诊断有( ),( ),( );最重要的合作性问题是( )。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知识点(有相关题目和答案)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知识点(有相关题目和答案)

一支气管扩张的概念支气管扩张:继发于急性,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结构被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反复感染引起气道内充满炎性介质和病原菌的粘液。

二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先天发育不良以及遗传因素部分病人原因不明支气管扩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支气管扩张较少见。

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关键条件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与支气管阻塞的互相影响。

支气管扩张发生于有软骨的支气管近端分支,支气管管壁软骨、肌肉和弹性组织被破坏并且被纤维组织替代,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类型:柱状扩张,囊状扩张,不规则扩张(既有囊性扩张也有柱状扩张)。

三临床表现(一)症状1咳嗽咳痰:反复咳嗽,大量脓痰,早晨和入睡前会阵发性咳嗽,咳浓痰。

咳痰量与体位有关,合并感染时黄绿色浓痰增多。

痰液静置后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浑浊粘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2呼吸困难和喘息3反复咯血:干性支气管扩张症以反复咯血作为唯一症状。

4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中毒症状(二)体征早期和干性支气管扩张症无明显异常肺部体征特征表现:湿啰音(肺底部最为常见)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干啰音的一种)(特别重要)四实验室检查(1)影像学检查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显著的囊腔,卷发样;柱状支气管扩张纵切面表现为“双轨样”(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坑弹”样病变病史+胸部CT即可判断支气管扩张五处理原则(1)治疗基础疾病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者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代替治理(2)控制感染出现急性感染应使用抗生素(3)清除气道分泌物祛痰拍背体位引流以及雾化吸入等方法(4)咯血的治疗①少量咯血(<100ml/24h)对症治疗或者口服卡巴克洛、云南白药②中等量咯血(100~500ml/24h):垂体后叶素或者酚妥拉明静脉给药③大量咯血(>500ml/24h或者一次咯血量>300ml):保持气道通畅,首选药物是垂体后叶素,内科治疗无效选择外科手术治疗(5)外科治疗七常用的护理诊断(一)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多粘稠和无效咳嗽有关(二)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导致机体消耗和咯血有关。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

《内科护理学》第五章

— 26 —
(五)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尿液异常的原
因、各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 认真遵守饮食计划,劳逸结合。
四、尿异常
护理评价
患者是否:① 水肿减轻或消 失,体液保持平衡;② 情绪稳定、 身心舒适。
— 27 —
五、肾区疼痛
— 28 —
肾区疼痛(renal area pain)是指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牵拉所致,表 现为肾区胀痛或隐痛、压痛和叩击痛。
(六)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减轻不安和焦虑;向 患者解释饮食对控制水肿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自觉控制水、钠、蛋白质、热量的摄入;教会 患者保护皮肤的方法;提醒患者观察水肿的变化、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护理评价
患者是否:① 水肿减轻或消失;② 皮肤未发生损伤或感染。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 12 —
1.肾性高血压的特点
(1)按病因不同,分为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2)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2.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发病年龄、血压水平,有无眼底、心脏、脑、血管等并发症。对肾
血管性高血压者,注意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是否出现血管杂音;有无水肿、 少尿、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二)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电解质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排尿次数。
四、尿异常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原则上根据24 h液体出入量决定 补液量,根据血钾、血钠检查结果决 定液体和饮食中钠、钾的补充量。
(三)用药护理
(四)心理护理
积极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心中的疑 虑,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不安。
护理评估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内科护理学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讨论、临床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内科病人护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明确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目的,掌握其学习方法。

2.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为内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实施和评价,对病人能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4.能通过临床见习,加深对内科病人相关知识的理解,熟悉内科护理工作的范畴和任务,学会为病人找出护理问题并能解决之。

5.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改革说明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代谢三章以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为主,作为预防渗透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外安排社区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临床见习中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内科护理学(二)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二)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水肿的鉴别:
心源性水肿:对称,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右心衰)
肾病性水肿:同心源(肾病综合征:胶体渗透压下 降)
肾炎性水肿:眼睑开始,非凹陷性(急性肾炎)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二)肾病综合征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定量> 3.5g;尿中可有红细胞、颗粒管型 (2)血液检查:血浆清蛋白<30g/L (3)肾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二)肾病综合征 5.主要护理措施 (2)饮食护理 ②保证足够热量,不少于30~35kcal/(kg·d),其中 脂肪占供能的30%~40%,多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 植物油及鱼油,剩余热量由糖供给 ③有明显水肿,高血压或少尿者,钠盐的摄入量〈3g/d ④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 ①指导患者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第一节 总论
2.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肾性水肿:水肿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两种。肾 炎性水肿多从眼睑及颜面部开始,重者波及全身,指压 凹陷不明显。肾病性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常为全身性、 体位性和凹陷性,可无高血压及循环淤血的表现。 (2)尿路刺激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排 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3)肾性高血压:仅指肾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按 病因可分为肾血管性和肾实质性两类;按发生机制可分 为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第一节 总论
2.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4)尿异常 (4)管型尿:若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 或镜检发现大量或其他类型管型称为管型尿。白细胞管型 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 管坏死,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蜡样管型见于 慢性肾衰竭。 (5)肾区疼痛及肾绞痛:肾区痛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 肾区持续或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多见于肾脏或附近组织炎 症、肾肿瘤等。肾绞痛多由输卵管、结石所致,表现患侧 发作性绞痛,并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放射,多伴 有血尿。

内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重点整理第五章第三节

内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重点整理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出血性疾病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以自发性广泛性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破坏加速、寿命缩短和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为特点。

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感染因素2.免疫因素慢性ITP是血小板抗体作用于血小板相关抗原,造成血小板破坏。

3.肝、脾因素脾是ITP病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产生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

4.其他因素慢性型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

(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多数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

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及全身广泛性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甚至出现血肿、血泡;也可出现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少数病人(约1%~4%)并发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2.慢性型多见于40岁以下育龄期女性,起病缓慢,一般出血症状轻,常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女性多表现月经过多。

每次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

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三)辅助检查1.血象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急性型以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巨核细胞较少见;慢性型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但缺乏血小板生成型巨核细胞。

3.其他80%以上ITP病人PAIg(多为PAIg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增高,缓解期可恢复正常。

(四)治疗原则1.一般疗法:可用一般止血药如维生素C、维生素P、卡巴克络、酚磺乙胺等。

2.糖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物。

常用泼尼松每天30~60mg口服,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可逐渐减量,缓解后以每天5~10mg维持量治疗3~6个月,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

内科护理学完整版

内科护理学完整版

第一篇内科护理学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通气量①肺泡通气量(VA):指在吸气时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②最大通气量:以最快速度和尽可能最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护理措施病因本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防止疲劳;②采取呼吸道隔离;③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④警惕并发症;⑤药物护理;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4.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概念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组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的环境因素有:①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②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③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④药物:如普奈洛尔、阿司匹林等;⑤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临床表现①症状: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发绀等;②体征: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②痰液检查;③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量(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呼吸道通气功能的变化治疗要点①脱离过敏原:是哮喘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②药物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茶碱类:为黄嘌呤类生物碱,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病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COPD最多见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动脉高压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治疗要点①急性加重期慎用镇静剂,镇静剂会抑制呼吸中枢;②控制感染;③氧疗: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④控制心力衰竭: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利尿剂、强心药及血管扩张剂;⑤控制心律失常6.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病因及发病机制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婴幼儿麻疹、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感染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黄绿色脓痰每天可达数百毫升;②反复咯血辅助检查①痰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7.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是由肺炎球菌引起,临床最常见的肺炎类型,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临床表现有寒战、高热呈稽留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完整word版)内科护理学第五版目录.doc

(完整word版)内科护理学第五版目录.doc

《内科护理学(第 5 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内科护理学概述第二节内科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实践的发展第三节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咳嗽与咳痰一、肺源性呼吸困难三、咯血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肺炎概述一、肺炎链球菌肺炎三、葡萄球菌肺炎四、其他肺炎第五节肺脓肿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第七节肺结核第八节支气管哮喘第九节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十一节肺血栓栓塞症第十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第十三节胸膜疾病一、胸腔积液一、气胸第十四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第十五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呼吸衰竭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第十六节机械通气一、有创机械通气一、无创机械通气第十七节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一、胸腔穿刺术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概述第二循系疾病病人常症状体征的理一、心源性呼吸困一、心源性水三、胸痛四、心悸五、心源性厥第三心力衰竭一、慢性心力衰竭一、急性心力衰竭第四心律失常一、性心律失常一、房性心律失常三、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四、室性心律失常五、心阻滞六、心律失常病人的理第五心停与心性猝死第六心瓣膜病一、二尖瓣狭窄一、二尖瓣关不全三、主脉瓣狭窄四、主脉瓣关不全五、心瓣膜病病人的理第七冠状脉粥硬化性心病一、心痛一、心肌梗死第八原性高血⋯⋯第四章消化系疾病病人的理第五章泌尿系疾病病人的理第一概述第二节泌尿系疾病病人常症状体征的理第三节小球疾病概述第四节小球炎第五节病合征第六节尿路感染第七节急性衰竭第八节慢性衰竭第九节血液化治的理第六章血液系疾病病人的理第一概述第二节血液系疾病病人常症状体征的理第三节血第四节出血性疾病第五节白血病第六节淋巴瘤第七节多发性骨髓瘤第八节血液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第七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第三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第四节甲状腺疾病第五节肾上腺皮质疾病第六节嗜铬细胞瘤第七节糖尿病第八节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第九节肥胖症第十节痛风第十一节骨质疏松症第八章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第三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第四节强直性脊柱炎第五节类风湿关节炎第六节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第三节病毒感染第四节恙虫病第五节细菌感染第六节钩端螺旋体病第七节原虫感染第八节蠕虫感染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第三节周围神经疾病第四节脊髓疾病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第六节多发性硬化第七节运动障碍疾病第八节发作性疾病第九节肌肉疾病第十节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五章:医院感染护理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五章:医院感染护理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五章:医院感染护理•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的定义•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在医院感染诊断中首先应明确是医院感染或非医院感染,判别的原则如下:•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④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等;•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按其预防性可分为可预防性和难预防性;按其感染途径又可分为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类。

由于后两种分法,其界限往往不易肯定,多数人常采用前一种分类。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及探视者,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

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endogenos infections)也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InternalMedicineNursing)《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增进健康的临床护理专业课。

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指导。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计划教学总时数为160学时,理论100学时,实践60学时。

分两个学期上:第四学期每周6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102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践32学时;第五学期每周3.5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教学时数5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28学时。

此外另有11周的临床实习。

本课程总学分数:7.5学分。

其中第四学期5学分,第五学期2.5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8 8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8 8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8A5V-j-*Vr.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0 8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8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8 8第八章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4 4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2 4 机动 4 4合计100 60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内科急、危、重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专科护理技能,使学生能适应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间见习两部分。

课堂教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采用讲授、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间见习通过临床护理查房、病例示教、诊疗护理技术指导等,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灵活、熟练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操作等。 3.护理目标 (1)患者能减少或避免出血,贫血得到纠正或改善。 (2)患者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体位。护士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的速度及原发疾病等情况,与患者
共同制订休息与活动计划。轻度贫血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中度贫血 者兔八哥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至少每日8 h,增加午休时间。若病情 允许,护士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伤。 ②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动 物内脏、大豆食品、蔬菜、新鲜水果等,以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护士应根据不同的病因,有针对性地添加患者缺乏的营养成分。
胞系统。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出生后4周,骨髓成为主要造 血器官,肝、脾造血功能停止,仅应激情况下部分可再恢复造血功能。 5~7岁以前,个体全身的骨髓均为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随着年龄的增长, 四肢长骨中造血组织逐渐减少,除胸骨、肋骨、骨盆、脊椎骨及股骨、肱骨的 骺端外,全部被脂肪组织所替代,即黄骨髓取代了红骨髓。
5.2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5.2.1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 (RBC)计数和红细胞压积(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人的正常标准最低值。 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对疾病的意义最为重要。造血细胞的增殖过程必须在正 常的造血微环境中进行,当内环境受到射线、重金属、药物、微生物等的影响 时,可导致造血微环境被破坏,发生于造血干细胞则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导 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当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铁、铜、钴、维生素 B12、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 E、叶酸等缺乏时,可引起红 细胞的分化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4)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涂片检查判断患者贫血的性 质和类型。护士应了解尿常规、粪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有无异常。骨髓穿刺 检查有助于护士观察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变化,对贫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无法配合诊疗活动,患者可因活动无耐力而无法配合一些治疗、护理检
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血细 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余下血液容积的55%为血浆。
(1)血浆。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 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2)血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 蛋白,具有结合与输送氧和二氧化碳功能。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 种类多、形态功能各异,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 细胞等,因其具有变形、趋化、游走与吞噬等生理特性。
(5)健康教育。护士应指导患者避免贫血的诱因,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避 免挑食、偏食,及时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
5.2.2 出血与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指止血和凝血机能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 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种症状。出血倾向是血液病的常见表现,发生的原因 为:血管壁功能异常,血管壁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 扩张症等可以引起出血;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询问其是否有再生障碍 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肝硬化等病史。
(2)身体状况评估。 ①出血的部位与症状。护士要注意评估出血的部位,出血可见于皮肤、黏膜、
(2)病情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原发病及贫血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自觉症 状有无加重或减轻;观察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饮食疗法的依从性和服药情况。
(3)治疗护理。护士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 良反应;对严重贫血者,应给予其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患者输血。
(4)心理护理。护士应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娱乐活动;指导家属理解和满足 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严重贫血者,应给予其足够的精神和心理支持,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第5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患者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 念、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了解本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结果的意义、治疗原则和护理评 估、护理目标。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概述
5.1.1 血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细
5.1.2 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溶血、红细胞增多症。 (2)粒细胞疾病,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等。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5)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6)脾功能亢进。 (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有无与贫血相关的病因或促成因素,有无 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吸收不良导致的各种造血原料不足。
(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贫血的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了解患者 的起病方式、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疲乏无力、头痛、头晕等。
(3)社会心理评估。贫血患者会因组织器官缺氧导致长期贫乏无力、活动后 气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