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2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高考语文突破---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一、知识梳理【基本要求】➢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能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法;➢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的活用类型并准确解释和翻译。

【考点知识】(一)考点综述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当做另一类词使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了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中重要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的考察本身是文言实词考察的升级版,属于高考必考题,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直接关乎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对词语、句子的准确解释、翻译,因此必须了解和学会推断。

一般来说,高中生应掌握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

(二)名词活用名词活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到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为动词。

如:“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中的“函”。

(2)“名词..+代词”。

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中的“名”。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

这时,名词用为动词,如“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使某事物发生某种变化,可以翻译为“使(让)某事物……”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中的“病”。

意思是“使……成病态”、“把……弄成病态”。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可以翻译为“认为某事物……”、“以某事物为……”、“把某事物当做……”等。

如:“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业”。

意思是“以……为业”。

4.名词活用为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现象很常见。

其活用的语境是“名词+动词”。

如:“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三)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后,这个词语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小的羊)
(《孟子·梁惠王上》)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用在介词之后,并和 该介词组成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好事;坏事 )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定语的中心词 构成名词性词组,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便利此月内。 (以……为吉利)
形容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1、“富,人之所欲”。(财富 )
(《孟子·万章上》)
规律1.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主语指的是人 或事物,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长辈)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动词的宾语,那 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2、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
规律: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 是活用为动词。
1、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 (《孔雀东南飞》)
规律: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该形容词是使动用 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
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用作名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左右欲刃相如。 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4、范增数目项王 。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名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将名词用作谓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详细描述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的表达方式,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友风而子雨” 中的“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风和雨具有“朋友”和“子女”的关系。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 与分类
什么是词类活用
01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 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 功能和用法,从而表达出新的意 义和功能。
量词作动词
总结词
量词用作动词时,通常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
详细描述
量词用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如“他吃了两碗饭”中 的“两碗”表示饭的数量,“他喝了 一大杯水”中的“一大杯”表示水的 程度。
量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量词的意动用法是指量词用作动词时, 表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具有某种程度或 标准。
动词作名词
示例 走千里(行走的里程数)
飞鸟(翱翔的鸟类)
动词的使动用法
总结词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强调主语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
详细描述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通过某个动词表达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 。这种用法强调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和控制力。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中 的“惊”表示主语“庄公”使宾语“姜氏”受到惊吓。
形容词“聪明”的使动用法,如“这 本书很聪明地解释了复杂的科学原理 ”。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技法指津】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化为别的词类,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讲解。

一、名词作动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它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它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名词的语法特点,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宾语,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1)但微颔之。

(《卖油翁》)――只是略微点点头。

(2)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它。

以上两例中,“颔”(原意为“下巴”)“蹄”(原意为“蹄子”)均为名词,后面均带宾语“之”,因此可以判定它们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点头”“用蹄子踢”。

2.名词后面带补语,活用为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后面是不能带补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补语,此时,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

句中“舍”(原意为“房子”)后带有介词短语“于其址”作其补语,可见,“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筑舍定居”。

3.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丞相。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

(1)句中“王”前面有能愿动词“欲”(意为“想要”),此处便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称王”。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一、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 名词的使动用法(1) 什么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

“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

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

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

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

“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

《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活用的识别与判断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现象。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原本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这 里用作动词,表示“使江南岸变绿” 的意思。
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 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的意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绿 色”,但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使江南岸变绿”的意思。
副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突然出现”中的“突然”原本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地”,但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出现得突然”的意思。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表示“使江南岸变绿”,而不是表示“绿色的春风”。
04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的定义
名词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谓语时,表示主语主观上 把宾语当作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强调一种主观感受 或认知。
例如: "吾从而师之" (《师说》)中的"师",就是名词 意动用法,表示"我把他当作老师"。
通过词义变化判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词义变化是判断名词是否活用的直接证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如果一个名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且这种变化符合语言发展 的规律和趋势,那么这个名词很可能是活用为其他词类。例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名词“绿色”, 但在句中作为谓语表示“使江南岸变绿”,词义发生了变化, 因此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名词课件

词类活用—名词课件
总结词
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名词是否活用
详细描述
在句子或段落中,如果名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与前后文相符合,则可以判断该名词发生了活用。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但在上下文中表示“使江南岸变绿”,因此可以判 断“绿”活用为动词。
结构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名词是否活用
VS
在某些特定的语法结构中,名词可能会被用作其他词类。例如,在英语中, “The book is interesting.”中的“book”是名词,但在“The book is writing.”中,由于语法结构的变化,“book”被用作动词表示“写书”。
语义条件
总结词
语义是名词活用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如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或状语等非名 词性成分,则可以判断该名词发生了活用 。例如,“壮志骄阳”中的“骄阳”原本 是名词,但在句子中作为谓语,表示“壮 志使太阳变得骄傲”,因此可以判断“骄 阳”活用为动词。
语义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词语含义来判断名词是否活用
详细描述
如果名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不再 是表示事物名称,而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属 性等,则可以判断该名词发生了活用。例如 ,“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但 在句子中表示“穿锦衣”,因此可以判断“ 衣”活用为动词。
名词的活用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语言更加形 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
05 名词活用的例句分析
主谓活用例句
名词+谓词 例如:道不拾遗(遗:动词,拾遗)
例如:海内鼎沸(乡(衣:动词,穿衣)
例如:退避三舍(舍:动词,舍弃)
通过名词的活用,可以将多个 词语的含义浓缩到一个词语中 ,减少了语言的冗余和重复。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名词作一般动名词作一般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名词名词名词补语补语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名词的前后有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乳二世 或师焉,或不焉 义不赂秦 族秦者秦也
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乳二世 或师焉,或不焉 义不赂秦 族秦者秦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吾得兄事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辇来于秦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于是项伯复夜去 徐孺下陈蕃之榻
练习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2、土崩瓦解: 如土之崩坠、瓦之破碎。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3、衣锦还乡: 穿着锦绣衣服回乡,形容富贵后荣耀乡里。 4、星罗棋布:像群星罗列,像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 语出明朝陈琏的《皆山轩赋》:“群圉牧监,星罗棋布。” 5、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形容恩情极深。语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6、胶柱鼓瑟: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7、篝火狐鸣:原指秦末陈涉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事。《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 8、亭亭玉立:指身材修长美丽或花木细长挺拔。亦作“玉立亭亭”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妇抚儿乳(喂奶)名(取名)之者谁公将鼓(击鼓)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买)鞍马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屠户)惧,投以骨⑥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⑦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数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一文说清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

一文说清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

一文说清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

文言知识讲解(词性活用)

三、被动句
1.谓语动词╋介词“于”: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2.介词“见”╋谓语动词: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 介词“见”╋谓语动词╋介词“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 ╋谓语动词: “吾属且为之虏矣”(《 鸿门宴》) 5.“为所”或“为……所” ╋谓语动词: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 修《伶官传序》)。 6. “被” ╋谓语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 记》) 7 .动词本身表被动,又叫意念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中的“诛”意为“被杀”( 《六国论》)
一词多义 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如,以笔画最少的“一” 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 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 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 专一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满,全 一至此乎(《史记· 滑稽列传》) 竟,乃 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 的意义。要想准确地翻译或解释实词,就应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了 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 律的,大致规律: (1)根据汉字造字法猜读判断或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2)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词义; (3)根据词性辩识来推断词义; (4)根据对称结构判断; (5)根据成语、书面语还原的方法判断; (6)根据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判断。
君”
3.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七百,卒数万人”
v 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 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实词之词类活用——名词活用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

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

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作者:王寿波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4期【技法指津】在文言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的词类活用。

其中名词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具有动词的特点,可以带宾语,但不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籍”和名词“吏民”连用。

籍:本义是籍贯,此处带宾语,构成动宾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登记。

2.名词用在“能”“可”“是”“欲”之后,活用为动词。

如: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王”被能愿动词“欲”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

3.名词放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

如:秦师遂东。

名词“东”前用副词“遂”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前进。

4.看名词后有没有代词“之、其、尔、汝、我”等。

如名词用在上述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唯君左右之。

名词“左右”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凭调遣。

5.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此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舍”后面有介词结构“于其址”作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

6.“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而”连接一个名词“墓”和一个动词“葬”,“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修墓。

7.“所”字加上一个动词组成一个名词结构,如果“所”字后面不是动词,而是名词,这个名词即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本义是渔网,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二、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很少见。

而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极为普遍,不仅是语法现象,而且还有修辞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之词类活用——名词活用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

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

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琵琶行并序》)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6)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船,名词作状语,用船(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名词作状语,当面(9)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势,名词作状语,按照……形势3、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过秦论》)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1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滕王阁序》)鲤,名词作状语,像孔鲤一样(13)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比喻,例,(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

《小石潭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17)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18)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时间名词作状语例,(19)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2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夜,名词作状语,当夜、当晚(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烛之武退秦师》)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2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方位名词作状语例,(2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2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27)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荆轲刺秦王》)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例,(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王,名词动用,称王(3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刑,名词动用,惩罚、处罚(3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籍,名词动用,登记(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牗,名词动用,做窗子;枢,名词动用,做门(瓮、绳在此为名词作状语)(3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鼓,名词动用,演奏,弹奏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34)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名词动用,用蹄子踢(3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名,名词动用,命名(3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鼓,名词动用,击鼓(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寡人之于国也》)树,名词动用,栽种;衣,名词动用,穿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活用为动词例,(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名,名词动用,识其本名(3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词动用,被封为侯(4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名词动用,用网捕(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虏,名词动用,俘获名词放在副词、介宾结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4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白衣冠,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罪,名词动用,归罪、归咎(4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白,名词动用,显出白色(45)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鸿门宴》)目,名词动用,用眼睛看(46)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盟,名词动用,订立盟约、签订盟约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4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名词动用,游泳、游水(4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誓将去汝,适彼乐土。

(《诗经·硕鼠》)德,名词动用,感激(4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动用,杀(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王,名词动用,称王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5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5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樵,名词动用,打柴(5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下,名词动用,休息、下榻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5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

(《赤壁赋》)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发(下,名词动用,拿下、攻占)(56)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过秦论》)履,名词动用,登上(5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名词动用,以……为师(5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滕王阁序》)襟,名词动用,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59)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60)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离骚》)步,名词使动用法,使……缓行(6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序,名词使动用法,使……有秩序;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朝贡(62)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使动用法,使……住在(6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族,名词使动用法,使……灭族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6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6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6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6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6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镜子)题型解读例1 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