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物质的量
实验室对身体有害的试剂
低级醇都对身体有伤害,甲醇的伤害最大,乙醇的伤害较小,异丙醇的伤害更小。
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
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
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
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丙酮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属于轻微中枢神经抑制剂,不会在体内积蓄,大部分丙酮会由呼吸排出,小量丙酮会由氧化成二氧化碳经由呼吸及尿中排出。
丙酮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会迅速生物分解,但丙酮高浓度下对微生物有毒。
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环境医学ld50名词解释
环境医学ld50名词解释LD50是一个危险性评估的常用标准,用来衡量一种物质对生物的毒性。
它的含义是“致死剂量的半数50%”,指的是一种物质致死一群动物的最小量。
换句话说,LD50是一种物质致死50%的动物所需的量。
一个物质的LD50值越低,它对生物的毒性越高,从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物质是否安全。
LD50值按照毒性强弱可以分成三类:1.别毒性:LD50小于50mg/kg2.其有毒:LD50在50mg/kg到500 mg/kg之间3. 不毒性:LD50大于500mg/kgLD50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有什么样的潜在危害。
目前,LD50测试一般使用小鼠或兔子,以评估物质的毒性。
实验过程中,会将某种物质分配到不同剂量的动物群体中,并观察它们在受到物质剂量后的死亡率,以计算出LD50值。
虽然LD50测试有助于了解物质的潜在危害,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它的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它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准确的结果,而且需要许多复杂的实验程序和昂贵的设备;它的测试结果也会受到物质的剂量,形式以及被测物质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LD50测试只能测试物质对动物的影响,而不能衡量它们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因此,对于LD50的研究必须在决策层面上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考虑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物。
不仅仅要纳入LD50值,还要考虑被测物质的种类、剂量以及实验时间等因素,以确保更加精准的结果。
总而言之,LD50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医学指标,可用来衡量一种物质对生物的毒性。
它的准确性受到实验条件,剂量以及物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结果。
只有详细了解环境危害,我们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物。
LD50简介
LD50简介
目录
•1英文参考
•2注解
•3参考资料
1英文参考
median lethal dose
2注解
LD50 是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的缩写,是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化学物质剂量[1]。
半数致死量(LD50)是通常朋来粗略地衡量某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所需的剂量,其单位是mg/kg。
同一受试物质对各种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不一样,有的甚至有相当差异.给予方式不同,其半数致死量(LD50)也不一样。
动物的种系、性别、年龄和试验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半数致死量(LD50)。
但相对于半数致死量(LD50)受动物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其数值比较稳定,较具代表性;在不同条件下,同一受试物质的半数致死量(LD50)仍有其一定的相似趋势,所以仍然可以相对地参照比较。
虽然人与动物不同,但通过做多种动物的试验,一般对多种动物毒性很低的物质,对人的毒性往往亦很低;而对多种动物半数致死量都小的物质,则可认为将对人表现有很大的毒性。
若剂量大于5000mg/kg,而试验动物没有死亡时,说明急性毒性极低,可认为是相对无毒,就没有必要继续做致死量的精确测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和霍恩式法。
3参考资料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Z].2010012
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
站概不负责。
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吗?
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吗?单就毒性强弱来说,是有办法量化的,毒理学界对每一种毒物的毒性大小有严格的计算标准和详实的数据,通常用LD50来表示。
所谓LD50,即半致死量,是指受试动物摄入毒物后,会导致一半动物死亡所需的单位体重的量。
不难理解,毒性越大,能毒死动物和人所需的量就越少,所以LD50数值越小,就表明毒性越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实验数据:DEHP对大鼠的LD50是30克/每公斤体重[1],三聚氰胺的LD50是克/每公斤体重[2];作为对比,有剧毒的氰化物的LD50是毫克/每公斤体重[1]。
假设我们有10只大鼠,每只大鼠为1公斤重,现在我们来试验这三种物质的毒性,那么要毒死其中5只大鼠,需给每只大鼠吃30克的DEHP;而三聚氰胺只要喂克,差不多是DEHP的1/10,就可以毒死一半的大鼠;至于有剧毒的氰化物,只需给大鼠吃毫克,也就是DEHP的1/250000的量,就可以让一半大鼠挂掉。
从这样的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出,三种毒物中,DEHP的毒性是最小的。
根据LD50计算,DEHP的的毒性约是三聚氰胺的1/10,而根本不是传言中的“20倍”。
致癌性:有可能在白鸟的《塑化剂究竟有多可怕》里也说到过,DEHP 在动物试验上证明有致癌性,但只是在很高剂量的情况下发生。
目前关于DEHP对人的癌症发生并无来自流行病学的直接证据,因此WHO只是把DEHP列为潜在的致癌物。
但是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各国均把DEHP这类有潜在危害的物质的安全摄入量标准制定得很低。
例如,英国规定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DEHP不超过毫克,而美国的规定是毫克。
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台湾饮料中的DEHP含量确实远远超过安全值。
但是否一旦超过安全值就一定会产生严重健康损害,并无直接证据。
DEHP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12小时,完全从体内代谢排出大概需7天[1]。
因此即使喝过DEHP饮料,只要停下不再喝,一段时间后DEHP便会从体内清除。
类激素作用:确实有让很多人担心的并不是DEHP的毒性问题,而是,DEHP 是一种类激素物质,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带来危害,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尤其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1. 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质量、增加食品特性、提高食品安全性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调味料、防腐剂、色素等。
然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为评估其安全性,科学家们通常使用LD50值作为参考指标。
LD50(Lethal Dose 50)是指在实验条件下,使得半数试验动物死亡所需摄入或接触的毒性物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LD50值。
2. 常见食品添加剂及其LD50值2.1 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于抑制或延缓微生物生长以保持食品新鲜度和延长保质期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防腐剂及其LD50值:•苯甲酸:该防腐剂广泛应用于果酱、果冻等产品中。
其LD50值为1500-2000mg/kg(大鼠口服)。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常用于肉制品的防腐处理。
其LD50值为180-200mg/kg (大鼠口服)。
2.2 色素食品色素是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改善外观和吸引消费者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色素及其LD50值:•雪莉红:雪莉红是一种红色食品色素,广泛应用于糕点、果冻等产品中。
其LD50值为>5000mg/kg(大鼠口服)。
•孟加拉红:孟加拉红是一种橙色至红色食品色素,常用于面制品和果冻中。
其LD50值为>5000mg/kg(大鼠口服)。
2.3 增稠剂增稠剂在食品生产中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和稳定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增稠剂及其LD50值:•可可胶:可可胶是一种天然增稠剂,常用于巧克力制品和冰激凌中。
其LD50值为>5000mg/kg(大鼠口服)。
•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合成增稠剂,常用于调味品和罐头食品中。
其LD50值为>5000mg/kg(大鼠口服)。
2.4 调味料调味料用于增加食品的风味和口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调味料及其LD50值:•味精:味精是一种常用的增香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
污水处理COD和BOD区别
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测定方法:重铬酸盐法、高锰酸钾法、分光光度法、快速消解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符合国家标准HJ-T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一般测量化学需氧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出的数值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明检测方法.为了统一具有可比性,各国都有一定的监测标准.根据所加强氧化剂的不同,分别称为重铬酸钾耗氧量(习惯上称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 )和高锰酸钾耗氧量(习惯上称为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简称oc,也称为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还可与生化需氧量(BOD)比较,BOD/COD的比率反映出了污水的生物降解能力。
生化需氧量分析花费时间较长,一般在20天以上水中生物方能基本消耗完全,为便捷一般取五天时已耗氧约95%为环境监测数据,标志为BOD5。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
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十大剧毒化学物质
十大剧毒化学物质盘点世界上的十大剧毒化学物质。
第一名:钋元素钋在十大剧毒化学物质中位列第一,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
钋210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它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而进入人体,因此必须密封保存。
美国原子核管理委员会规定,钋-210最大摄入量为一万亿分之0.8克。
算一算,0.1克钋可以杀死1000亿人。
第二名:钚元素钚是世界上第二毒的物质(世界上第一毒的物质为钋)。
一片阿斯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5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
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比马钱子碱大约3.2亿倍它的威力远胜过核武器,同时他又是制作核武器的物质。
第三名: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烈的生物毒素。
这种毒素起源于肉毒梭菌,它能引起肉毒中毒。
纯粹的肉毒杆菌毒素是已知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物质,并且是生化恐怖分子希望使用的一种毒素。
4克未稀释的粉末(约一枚五分镍币的重量)足以使1亿人丧命。
第四名:炭疽毒素炭疽毒素是由一种不常见的大型细菌——烟草杆菌产生的。
一旦它的孢子粘在皮肤或肺上,便开始迅速生长并产生一种由三部分组成的致命毒素。
这种毒素可以导致细胞大量的死亡,从而导致令人恐惧的结果。
第五名:VX神经毒素VX毒剂是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是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
它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一旦接触到氧气,就会变成气体。
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贮存时会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带有臭味,主要是以液体造成地面、物体染毒,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源传播,几乎无法察觉。
第六名: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
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第七名:氰化物在英文中称为cyanide,由cyan(青色,蓝紫色)衍生而来。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是指半数致死量,即用来测定化学物质对实验动物的毒性程度。
LD50值越小,代表毒性越大。
下面将针对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作出相关的参考内容。
1. 硫酸亚铁,又名食盐酸,它的化学式为FeSO4。
根据实验数据,硫酸亚铁的LD50值在375毫克/千克体重左右。
2. 硫酸锌,化学式为ZnSO4。
根据实验数据,硫酸锌的LD50值在500-5000毫克/千克体重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硫酸锌长期摄入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3. 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
根据实验数据,硫酸钠的LD50值在7000毫克/千克体重左右。
4. 磷酸氢钠,化学式为NaH2PO4。
根据实验数据,磷酸氢钠的LD50值在3000-5000毫克/千克体重之间。
5. 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
根据实验数据,磷酸二氢钾的LD50值在2625毫克/千克体重左右。
6. 磷酸三钠,化学式为Na3PO4。
根据实验数据,磷酸三钠的LD50值在6610毫克/千克体重左右。
7. 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
根据实验数据,亚硝酸钠的LD50值在71-85毫克/千克体重之间。
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8. 亚硝酸钾,化学式为KNO2。
根据实验数据,亚硝酸钾的LD50值在180毫克/千克体重左右。
以上列举的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仅为参考数值,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实验条件和实验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还要注意,实验数据一般是通过将化学物质直接投入动物体内进行研究得出的,与实际摄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差异,因此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控制其浓度和用量,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对于个别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应尽量避免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以保护身体健康。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取决于具体的添加剂和动物种类。
LD50(半数致死量)是用来衡量某种物质在特定时间内能够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的范围:
1. 亚硝酸钠(食品腐败防止剂):大鼠LD50为59-180毫克/千克体重。
2. 亚硝酸钾(肉类和鱼类产品的保鲜剂):大鼠LD50为180毫克/千克体重。
3. 硫酸铝钾(烧碱):大鼠LD50为3,450毫克/千克体重。
4. 苯甲酸钠(防腐剂):大鼠LD50为8,120毫克/千克体重。
5. 硝酸钙(抗氧化剂):大鼠LD50为2,500-3,000毫克/千克体重。
6. 反式脂肪酸(增加食品口感和保鲜性):据研究,人类的LD50仍未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LD50值仅供参考,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人类与动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同时,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还需考虑剂量、频率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使用。
九种物质致命剂量计算公式
九种物质致命剂量计算公式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些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有些则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在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中,了解其致命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致命剂量是指导致人或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九种常见物质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对人体的危害。
1. 乙醇(酒精)。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物质,它可以在酒类、药品和化妆品中找到。
乙醇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为,LD50 = 10 g/kg。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体重为70kg的人,需要摄入700g的乙醇才会导致死亡。
乙醇的致命剂量通常与个体的体重和代谢能力有关。
2. 苯。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它可以在化工、印刷和油漆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苯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为,LD50 = 0.5 g/kg。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体重为70kg的人,需要摄入35g的苯才会导致死亡。
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导致骨髓抑制和白血病。
3. 氰化物。
氰化物是一种强毒性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在金属加工、农药和染料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为,LD50 = 1 mg/kg。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体重为70kg的人,需要摄入70mg的氰化物才会导致死亡。
氰化物主要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途径对人体造成危害。
4. 氨氮。
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它可以在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中被找到。
氨氮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为,LD50 = 350 mg/kg。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体重为70kg的人,需要摄入24.5g的氨氮才会导致死亡。
氨氮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5. 氯仿。
氯仿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它可以在医药和化工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氯仿的致命剂量计算公式为,LD50 = 1.1 g/kg。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体重为70kg的人,需要摄入77g的氯仿才会导致死亡。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最新版)目录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种类2.LD50 值的定义和意义3.常见食品添加剂的 LD50 值4.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及 LD50 值5.结论正文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种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保护食品营养、增加食品口感、提高食品稳定性等目的,而在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食用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
2.LD50 值的定义和意义LD50 值是指在实验条件下,给一组实验动物喂食某种物质,使得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某种物质的毒性程度,一般情况下,LD50 值越大,表示物质的毒性越低。
3.常见食品添加剂的 LD50 值- 食用色素:如红色 40、黄色 5 和黄色 6 等,它们的 LD50 值较高,表示毒性较低。
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仍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 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等,它们的 LD50 值也较高,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 甜味剂:如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和糖精等,它们的 LD50 值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适量使用。
- 增稠剂:如明胶、果胶等,它们的 LD50 值较高,但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4.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及 LD50 值虽然很多食品添加剂的 LD50 值较高,表示毒性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任何物质在过量摄入的情况下都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遵循适度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添加剂使用标准来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潜在风险。
虽然目前很多食品添加剂在短期内看来是安全的,但长远来看,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因此,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不含过多添加剂的食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5.结论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提高食品品质、保护食品营养、增加食品口感等。
微生物致死剂量
99,9 %(log 3)失活的致命剂量范围:
病毒:2 –16 mJ /cm² 酵母:10 –25 mJ /cm² 细菌:4 –60 mJ /cm² 真菌:15 –400 mJ /cm²
UV-C
特级紫外模块
生物效应 不同微生物的 UV-C 敏感性
由于不同菌种细胞壁不同的 UV-C 滤光能力
细菌
酵母 敏 感 性
6,3 红色螺菌
13,0
大肠杆菌
9,0 葡萄球菌 albus
5,4
亮白微球菌
19,0 葡萄球菌 aureus
7,8
球形微球菌
30,0 葡萄球菌 hemolyticus
6,6
奈瑟氏球菌
13,0 葡萄球菌 lactis
18,0
农杆菌
13,0 葡萄球菌 viridans
6,0
普通变形杆菌
7,8
特级紫外模块
特级紫外模块
生物效应
机密
电磁波谱
特级紫外模块的 UV-C 辐射在 254nm 发出。
X
紫外光
射 线
254nm 特级紫外模块
可见光
红外光
特级紫外模块
生物效应 特级紫外模块的发射光谱 和 细菌细胞失活的作用光谱
相 对 单 元
波长(单位:nm)
机密
低压汞灯 细胞失活
特级紫外模块
生物效应
机密
DNA 是 UVC 光子的主要目标
nm低压汞灯细胞失活特级紫外模块生物效应机密dna是uvc光子的主要目标uvc范围中的高吸收率微生物细胞直径dna长度碱基对的数量大肠杆菌细菌1um1360um百万酿酒酵母酵母510um4600um0135特级紫外模块生物效应机密胸腺嘧啶二聚体dna的典型uvc损坏dna双螺旋氢键氢键t胸腺嘧啶胸腺嘧啶二聚体磷酸糖类主干特级紫外模块生物效应机密剂量mjcmws紫外光源在规定距离的辐照度致死剂量
世界卫生组织把外源化学物毒性分为几个等级
世界卫生组织把外源化学物毒性分为几个等级世界卫生组织把外源化学物毒性分为几个等级应该是五个。
(一)致死剂量或浓度1.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
还要求出95%可信限。
2.绝对致死量(LD100):是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MLD,LD01):是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MTD,LD0):是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LOAEL):是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某种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三)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是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四)有害作用阈值:有害作用阈值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刚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即稍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稍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有害作用阈剂量应该在实验确定的NOAEL和LOAEL之间。
(五)安全限值:安全限值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值,对个健康的危险是可忽略的。
安全限值可以是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参考剂量(RfD)等。
制定安全限值是从得到LOAEL或NOAEL除以安全系数。
而遗传毒性致癌物和致突变物通常认为是无阈值(零阈值),只能利用实际安全剂量(VSD)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将残疾人分为几个层次残疾( Disability)是指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解剖、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缺失,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担负其日常生活和社会职能。
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y and Handicap,简称ICIDH),将残疾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三种。
小分子毒素分子量
小分子毒素分子量小分子毒素是指分子量较小的毒性物质。
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小分子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内,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小分子毒素的分子量一般较小,通常在100至1000道尔顿(Dalton)之间。
道尔顿是衡量物质质量的单位,1道尔顿等于1/12碳12同位素原子质量。
小分子毒素的分子量较小,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生物体内,通过渗透、吸收或穿透等方式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毒性效应。
小分子毒素的种类繁多,包括有机小分子毒素和无机小分子毒素两大类。
有机小分子毒素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物质,如某些植物中的生物碱、真菌中的毒素、昆虫中的毒液等。
无机小分子毒素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和无机化合物,如铅、汞、砷等重金属离子以及氰化物、硫化物等。
小分子毒素的毒性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抑制酶活性、破坏细胞膜、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
例如,某些有机小分子毒素可以与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干扰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某些无机小分子毒素可以与细胞膜结合,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某些小分子毒素可以干扰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小分子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当人体接触到小分子毒素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反应。
例如,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通过皮肤吸收某些有机溶剂或金属离子,可引起皮肤过敏、炎症等反应;通过食物或水摄入含有某些有机或无机毒素的食品或水源,可引起食物中毒或水中毒等。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对于小分子毒素的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食品、水源、环境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
此外,对于小分子毒素的控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控制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工作场所中加强安全防护,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监管,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等。
药典中溶剂按毒性分类
药典中溶剂按毒性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假如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实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答应接触量如下,乙腈(410ppm)、氯苯(360ppm)、氯仿(60ppm)、环己烷(3880ppm)、二氯甲烷(60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2-甲氧基乙醇(50ppm)、环丁砜(16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嘧啶(200ppm)、甲苯(890ppm)、甲酰胺(220ppm)、1,2-二氯乙烯(1 87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正己烷(290ppm)、甲醇(300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二甲苯(2 170ppm)。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实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BOD5的具体含义
地面水中的污染物,在以微生物为媒介的氧化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作生化需氧量(或生物耗氧量,即BOD)。
编辑本段意义测定仪器-三角瓶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英文(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缩写BOD,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
若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编辑本段应用广测定仪器泛应用于衡量废水的污染强度和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负荷与效率,也用于研究水体的氧平衡(见河流自净)。
将试样或经过稀释的水样存放培养一段时间,存放前后试样的溶解氧的差就是它的生化需氧量。
存放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都影响耗氧量。
现在各国采用的培养时间都是5天,温度是20°C,参数称五日生化需氧量,用符号BOD5,20°C表示,温度下标常略去不写,即用符号BOD5表示,也有只用符号BOD表示的。
延长存放时间,可以测得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全部氧量,称总生化需氧量,一般则按生化耗氧规律以BOD5推算。
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不易准确。
水样的储放、稀释、接种等检测程序都应按照标准方法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物质
a. 杀菌剂、消毒剂、除草剂及杀虫剂等(如双氧水H2O2, 漂白水NaOCl, 碘化钾KI, 碘I2, 流入曝气槽,会造成活性污泥的解体,容许浓度为0.5mg/l 以下。
b. 含有硫化物及SO 2 时,废水呈厌氧作用散出H 2 S ,流入量若超过3mg/l ,亦容易造成污泥解体,避免方法为防止水流停滞或曝气改善之。
c. 重金属:即使微量的重金属也会被活性污泥生物吸收蓄积,浓缩达数百倍。
但重金属对于活性污泥毒害之容许浓度并不一定。
d. 无机性废水:工业废水中之盐类,尤其是含氯量高的废水,由于其渗透压和菌体体内渗压的差而发生活性污泥菌体原形质发生分离,细胞机能减弱,致处理效果降低。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和环境中的pH值、水温、溶解氧、其他物质、微生物数量等因素有关
嗜盐微生物:指在高盐条件下可以生长的细菌,其生长离不开高盐环境。
按照最佳生长盐度范围可以分为三类。
海洋菌:最佳生长盐度1~3%
中度嗜盐菌:最佳生长盐度3~15%
极度嗜盐菌:最佳生长盐度15~30%
污泥处理活性污泥工艺生物滤池自净化两段接触氧化法
NaCI(mg/L)
5000~10000 8000~9000 10000~40000 10000 25000~35000
研究普遍认为生物膜法的耐盐能力大于悬浮活性污泥法。
另外, 加设厌养段可以大大提高后继好氧段的耐盐范围。
重金属不能超过2mg/l,若引起污泥中毒,采取的措施是把曝气开大些
毒物名称允许浓度(mg/L)毒物名称允许浓度(mg/L)
氰60 5~20 氯苯200
游离氯0.1~1 酚 1000~100
氯化钠 10000 苯胺100
硫化物 40 10~30 吡啶400
苯300~100 二氯甲烷250
甲苯 200 氯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