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包覆的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者:陈云灿刘帅刘小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一种闭合囊泡。
利用特殊的脂质材料或将脂质体进行修飾,从而赋予脂质体不同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研究领域,是涉及基础理论较多的一项新技术。
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
有关其研究很多,本文主要阐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早在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1]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囊泡,类似于洋葱结构,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小囊称为脂质体(liposome)。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在稳定性差、包裹药物量少等方面的问题逐一被克服。
本文对脂质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脂质体近来的应用。
1 脂质体的简介脂质体是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
在囊泡内水相和双分子膜内可以包载药物,类似于超微囊结构。
其一般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药物递送系统。
制备脂质体的膜材料主要为类脂类成分,有磷脂和胆固醇等。
其中磷脂最常用。
胆固醇主要与磷脂结合,阻止磷脂聚集成晶体结构。
胆固醇趋向于减弱膜中类脂与蛋白质复合体间的连接,像“缓冲剂”一样起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较为成熟,传统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高压均质法、超声法等;新开发的有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一冻融法、动态高压微射流—乙醇注入法、加热法、冷冻干燥法等。
脂质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小剂量制备,而不适合工业生产。
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可工业化大生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2-6]。
奥沙利铂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的药动学_赵雁

精密量取血浆 100 l,置 0.5 ml 塑料离心管中, 精密加入 6%高氯酸溶液 80 l,涡旋振荡 30 s,离 心 ( 13 160×g) 2 min,取上清液进样测定,以峰面 积按外标法定量。 2.3.3 专属性试验
在同一天内配制低、中、高浓度 ( 10、50 和 200 g/ml) 的血浆质控样品,按“2.3.2”项下方法 处理后进样测定,计算日内精密度。连续 3 d 测定, 计算日间精密度。结果,低、中、高浓度样品的日 内 RSD 分别为 2.54%、4.25%和 1.06%,日间 RSD 分别为 10.56%、4.97%和 4.43%,符合测定要求。 2.4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2.4.1 试验设计
联合碳化公司 );超滤管 (MW 50 000,Millipore 公司 )。 1 原药 (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含量 99.9%,批
号 190803031) ;蛋黄卵磷脂 E80、胆固醇及聚乙二醇修 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PEG 2000-DSPE) 均购自德国 Lipoid 公司 ;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其他试剂均为 分析纯。
Key Words: oxaliplatin; PEGylated liposome; preparation; pharmacokinetics
结肠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 20 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美国现有 120 万结肠直肠癌 患者,预计 2012 年将新增 143 460 病例 [1]。奥沙 利铂 (oxaliplatin,1) 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活性 高、抗肿瘤谱广,2004 年 FDA 批准注射用 1 与氟 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用于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一线 治疗 [2]。1 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剂量限制性的 外 周 神 经 毒 性, 包 括 急 性 及 慢 性 神 经 毒 性。 研 究
维生素C论文: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维生素C论文: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中文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美白祛斑、延缓衰老的美容功效,但是容易氧化变质,且不易被皮肤吸收。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兴药物载体,对包封的药物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其作用时间。
本课题以水溶性物质维生素C为模型材料,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作为核心技术,结合传统脂质体制备方法,通过工艺优化,制备了维生素C脂质体和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并研究了这两种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粒径、包封率、外观形貌、稳定性、缓释性)和生物利用率(抗氧化能力和皮肤渗透性)。
本课题建立了测定维生素C脂质体包封率的分析方法:采用透析法分离游离维生素C、甲醇破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
制备了维生素C脂质体和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考察了工艺配方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维生素C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为65℃,维生素C浓度为2 mg/ml,维生素C和总脂材质量比为1:25,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5:1,表面活性剂和总脂材质量比为2:10,卵磷脂和无水乙醇质量体积比为2.5:100。
制备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最优条件为:制备温度60℃,维生素C浓度5 mg/ml,维生素C和总脂材质量比为1:10,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4:1,表面活性剂和总脂材质量比为4:10,卵磷脂:无水乙醇=10:100,处理压力为140 MPa,处理2次。
对维生素C脂质体和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缓释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较好,包封率为(47.16±6.28)%,平均粒度为(73.9±4.4)nm,微观形貌呈实体球状,贮藏稳定性、体内稳定性良好,缓释作用明显。
对比研究了维生素C脂质体和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抗氧化功能和皮肤穿透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脂质体的维生素C抗氧化功能和游离维生素C基本一致;皮肤渗透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维生素C脂质体>游离维生素C。
包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
脂质体大小和组成多样化,可以针对特定疾病 和药物进行定制。
3
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 可用于药物输送和释放。
包覆脂质体的概念与分类
01
包覆脂质体是指通过包裹不同材料来改变其表面特性和功能的 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02
根据包覆材料的不同,包覆脂质体可分为蛋白质包覆脂质体、
多糖包覆脂质体、核酸包覆脂质体等。
拓展应用领域
包覆脂质体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 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等。
面临的挑战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包覆脂质体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工业化生产的难点之一,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体内安全性
包覆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是关键的挑战之一,需要对其体内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体内药代动力学
包覆脂质体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对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材料选择
磷脂
胆固醇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制备包 覆脂质体的主要材料,其种类和浓度对包覆 脂质体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可以调节膜的 流动性,通常与磷脂一起用作制备包覆脂质的膜修饰剂,可以增加 包覆脂质体的稳定性,降低药物泄漏和免疫 原性。
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磷脂双层膜还可以 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识别和内吞,提 高药物的肿瘤细胞内分布和摄取效率 。
抗炎与免疫药物载体
包覆脂质体在抗炎和免疫药物载体方面也有广泛 应用。
免疫药物载体可以将免疫调节剂或免疫抑制剂包 裹在磷脂双层膜中,保护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 同时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释。
口服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202467)**[作者简介]周瑶,女,汉族,生于1999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人,研究方向:药剂学。
***[通信作者]朱红艳,电话:*************,E-mail:**************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2020∶40(6)DOI:10.16424/32-1807/r.2020.06.006维生素C 在结构上与葡萄糖类似且为多羟基化合物,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其分子中第2和第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型羟基易解离释放出H +,因此它具有酸的性质,又被称之为抗坏血酸。
在人体中,维生素C 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具有维持免疫,参与血清素合成,维持血管的完整性,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等功能[1]。
同时,维生素C 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用于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底物的氧化应激。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口服维生素C 来达到美白、维持自身健康等目的[2]。
但是,维生素C 还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由于其自身结构,维生素C 很容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 ,维生素C 和脱氢维生素C 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而且该反应是可逆的,但如果脱氢维生素C 继续氧化,则反应变成不可逆,进而导致其氧化失活,完全丧失其生理效应[3]。
因此,增加维生素C 的稳定性是维持其长期功效的首要问题。
脂质体是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双层组成的小囊泡,它可以将药物包裹在亚微米或纳米直径的脂质颗粒中,形成的微粒具有类似的生物细胞膜结构,且可在体内生物降解而不具有免疫原性。
故选择脂质体作为包埋体系,可对维生素C 起到保护与缓控释作用[4-5]。
此外,脂质体维生素C 还具备改善体内吸收的优点。
肠道细胞摄入较高剂量的维生素C 会导致产生过量的气体和(或)腹泻,而脂质体维生素C 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常规维生素C ,几乎是普通维生素C 的两倍[6-7]。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1d1bb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5.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96020.7(22)申请日 2020.08.31(71)申请人 南开大学地址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72)发明人 薛雪 黄丽文 魏炜 马光辉 李嘉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代理人 刘奇(51)Int.Cl.A61K 33/44(2006.01)A61K 33/22(2006.01)A61K 47/60(2017.01)A61P 25/2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神经修复药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过将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与碱性物质混合,能够加强二维纳米材料的氧化性;通过将强氧化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与偶联剂、修饰性聚乙二醇混合,利用偶联剂的偶联作用,将聚乙二醇链修饰到二维纳米材料表面,得到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
本发明通过聚乙二醇链对二维纳米材料进行修饰,能够提高二维纳米材料的分散性,所得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用于制备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恢复药物时,能够更好的贴附于细胞表面进行修复作用,且用药剂量低,安全性高,为制备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修复药物的新思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3页CN 111956666 A 2020.11.20C N 111956666A1.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所述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为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或氮化硼分散液;(2)将所述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与碱性物质混合,进行碱反应,加酸液终止碱反应,得到强氧化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3)将所述二维纳米材料分散液与偶联剂、修饰性聚乙二醇混合,进行偶联反应,得到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维纳米材料。
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与研究

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与研究
赵华;董银卯;何聪芬;兰社益
【期刊名称】《香料香精化妆品》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采用改进薄膜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以卵磷脂:胆固醇=6:1制成空白脂质体,以空白脂质体:维生素C=9:2,超声处理3min,并经稳定化处理后得到维生素C 脂质体,包封率最高可达18.09%;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产品为单室脂质体,粒径集中在20~50nm之间;低温贮存环境有利于脂质体的稳定.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赵华;董银卯;何聪芬;兰社益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37;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37;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37;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
【相关文献】
1.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王颖;杨雪;周艳华;沈淑坤
2.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与研究 [J], 赵华;董银卯;何聪芬;兰社益
3.口服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J], 周瑶;曹欣雨;周佳敏;朱红艳
4.聚乙二醇包覆的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J], 陈婷婷;曹光群;杨成
5.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J], 刘亚文;曹光群;陈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3期2008年 6月大豆科学S OY BE AN SC I E NCEVol 127 No 13June 2008聚乙二醇包覆的维生素C 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收稿日期:2008202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506008)。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4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学品开发。
通讯作者:曹光群,高级工程师。
E 2mail:gqcao@jiangnan .edu .cn 。
陈婷婷,曹光群,杨 成(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利用聚乙二醇(PEG )包覆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先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维生素C 脂质体,然后将PEG 溶液与维生素C 脂质体混合制备PEG 包覆的脂质体。
电镜照片证明PEG 在脂质体外形成了一层膜,粒径增加。
脂质体经PEG 包覆后包封率增加。
稳定性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脂质体吸光度变化及脂质体中丙二醛含量变化情况,得到较佳贮存条件为4℃避光,PEG 包覆后的脂质体吸光度与丙二醛含量增大幅度均较小。
结果表明:用PEG 可有效包覆维生素C 脂质体并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维生素C;脂质体;聚乙二醇中图分类号:T 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41(2008)0320505204Prepara ti on and Property of Peg 2coa ted V it am i n C 2con t a i n i n g L i poso m eCHE N Ting 2ting,CAO Guang 2qun,Y ANG Cheng(School of Che m 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Jiangnan University,W uxi 214122,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pur pose of this work was t o i m p r ove the stability of li pos ome by coating PEG .The vitam in C 2containing li po 2s ome,which had been p repared by fil m dis persi on 2ultras onic e mulsify method,was coated with PEG by si m p ly m ixing the li 2pos omal sus pensi on with the PEG s oluti on .The structure deter m ined by electr on m icr oscope confir med the existence of poly 2mer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li pos ome particles .By comparis on with the non 2coated li pos ome,the poly mer coated one had lar 2ger particle size and better encap sulati on .The changes of A 500n m and the mal 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in li pos ome in dif 2ferent te 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the op ti m al st orage conditi on was light 2avoiding at 4℃,and the poly mer coated one showed less increase in A 500n m and MDA.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ita m in C 2containing li pos ome could be effectively coated by PEG and its stability was i m p r oved .Key words:V ita m in C;L i pos ome;Polyethylene glycol (PEG ) 维生素C 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用来促进骨胶原合成。
维生素C 越来越多地用于化妆品,特别是用于护肤霜和洗面奶液中,用来澄清皮肤、增强皮肤的免疫体系。
但是,维生素C 本身对光和热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其添加到护肤产品中都需要经过改性处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维生素C 衍生物[1]。
作者用脂质体包封维生素C,主要是因为脂质体是一种理想的递药技术,具有长效缓释的作用,而且它是目前在体外实验中能够将各种物质引入细胞的最有效载体。
脂质体具有靶向、长效、可降低药物毒性及增加药物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如脂质成分易氧化水解,脂质体易聚集、融合等,限制了它的功能。
在所有的改进方法中,脂质体表面修饰[2-4]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聚乙二醇(PEG )结构简单、价廉、无毒、无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高分子修饰脂质体的研究重点。
现利用大豆卵磷脂制备维生素C 脂质体,并利用PEG 对脂质体进行表面包覆,提高维生素C 脂质体的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维生素C (分析纯),上海光铧科技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食品级),上海爱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PEG1500(化学纯),无锡轻大精化科技有限公司;胆固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506 大豆科学3期透析袋(截流分子量3500),上海绿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它所用无机及有机药品与试剂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分析纯,试验过程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515高效液相色谱,W aters;T U 2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H 2800透射电子显微镜,H itachi;Quanta 2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荷兰FE I 公司。
1.2 试验方法1.2.1 脂质体的制备 首先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5]制备维生素C 脂质体,将n (大豆卵磷脂)∶n (胆固醇)∶n (维生素E )=4∶1∶0.15加入到100mL 茄形瓶中,加30mL 氯仿使其溶解,减压蒸发氯仿,脂质在瓶内壁形成一层薄膜。
将维生素C 溶于pH =6.40P BS 缓冲溶液,减压条件下洗膜30m in 。
再在超声仪上冰水浴超声90s,得到均匀的乳白色微透明脂质体乳浊液。
然后包覆PEG [6],将一定质量分数的PEG1500的P BS 溶液与等体积制备好的脂质体混合,并在4℃下放置60m in 后,再加入相同体积P BS 溶液,继续在4℃下放置60m in 。
1.2.2 脂质体的显微形态观察 扫描电镜观察:将脂质体置于液氮中快速冷冻1~2m in,真空喷金镀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观察[7]:将所得的脂质体,加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取1滴于点滴反应瓷板的凹槽内,并将喷碳铜网放于试液上(膜面向下),1~2m in 后取出铜网,用滤纸小片从铜网边缘吸干多余液体;按上述同样方法,将该铜网放在染液滴(2%磷钨酸溶液,pH7.0)上约30s,用滤纸小片从铜网边缘吸干多余染液,干燥。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
1.2.3 包封率的测定 用透析法将未包封的维生素C 去除。
取一定量的脂质体放入透析袋,浸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避光、搅拌条件下透析20h 。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中的维生素C 含量。
色谱条件:lichr os pher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25∶40);流速:0.65mL ・m in -1;检测波长:286nm;进样量:20μL;运行时间:10m in;检测温度:室温。
在维生素C 的浓度为20~120μg ・mL -1范围内,主峰面积与维生素C 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 =49891X -151557,r =0.9997。
按下式计算包封率:包封率(%)=(1-W 1/W 2)×100%式中:W 1为透析液中维生素C 的质量,W 2为维生素C 的总质量。
1.2.4 脂质体的稳定性测定 取不同时间点样品置于4℃、20℃、37℃,避光,测定不同条件下样品稳定性的变化。
浊度法[8]测定脂质体粒径变化:脂质体的粒径和分布与其稳定性有关,当不需要定量测定颗粒大小的分布时,浊度法是一种测定脂质体相对大小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如所有脂质体的粒径增加(储存过程中)或降低(超声或挤压)。
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定脂质体吸光度的改变,吸光度大表明脂质体粒径相对较大。
膜材磷脂氧化程度的测定[9]:磷脂中含不饱和类脂,氧化最初产物为共轭二烯,之后形成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进一步分解为丙二醛(MDA )等。
丙二醛在酸性条件下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 BA )反应,生成一种红色染料(T BA -Pig ment ),如下式。
化合物(T BA -Pig ment )在波长532nm 处有特异吸收,吸收值的大小即反映磷脂的氧化程度。
丙二醛测定方法:取1mL 脂质体置于试管中,加入T BA -T CA -HCl 溶液5mL 混匀,将试管置于100℃水浴加热30m in,冷却后转入10mL 容量瓶,用T BA -T CA -HCl 溶液定容、混匀、过滤,以T BA -T CA -HCl 溶液为空白,测定532nm 处吸光度A 532nm ,计算MDA 值。
MDA (μg ・mL -1)=A 532nm ×4.154.15为每毫升含丙二醛量的换算系数[10]。
MDA (μg ・mg -1磷脂)=MDA 单位体积磷脂含量(mg ・mL -1)2 结果与讨论2.1 脂质体的显微形态结构从图1中可见,两种脂质体均呈圆球状,图1b 经PEG1500包覆的脂质体平均粒径较图1a 大。
从图2中可以看到PEG 包覆前后的脂质体在形态上有所差异,经PEG1500包覆的脂质体在外层形成了一个PEG 层。
2.2 包封率包封率与表面修饰所用PEG1500的质量分数3期陈婷婷等:聚乙二醇包覆的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507的关系见图3。
PEG包覆的脂质体的包封率明显高于未包覆的维生素C脂质体。
随着PEG含量的增加脂质体的包封率增加,但当PEG1500的质量分数高于3%时,包封率又略有下降。
当PEG1500的质量分数为3%时,得到最高包封率为56.88%。
2.3 脂质体的稳定性脂质体的稳定性是脂质体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脂质体的存放和使用期图3 包封率与PEG1500质量分数的关系Fig.3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encap sulati on rate and the concentrati on of PEG1500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