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

《一剪梅》导学案六篇篇1:《一剪梅》导学案《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2.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不错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利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愁”,中国古代文人吟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愁”,中国文学史留下熠熠生辉的篇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李白的诗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杜甫的诗句。

豪放的苏轼吟过:“新月与愁烟,满江红。

”婉约的秦观也唱过:“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

”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好像对“愁”更有兴趣,她以女性固有的丰富感情,以词人特有的才气,留下不少言愁之作,抒发情愁、家愁、国愁,如《点绛唇》《一剪梅》《念奴娇》《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等。

【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XX)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学”(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品读诗词,疏通词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诵读课文,感受诗情】先听范读,再齐读。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

《一剪梅》学生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清照生平;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目标导学】1、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

李清照被誉为“一代词宗”。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她的作品主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这是一首闺情词。

李清照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2、关于词牌“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 3篇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1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作者介绍→词体介绍→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课堂小结→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各位老师有帮助。

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月满西楼》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学案(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了解《一剪梅》词牌及特点;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锻炼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达成本单元学习目标“知人论世”。

学习重点:全面了解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特色学习难点: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锻炼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二、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一剪梅》词牌及特点《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玉簟秋罗裳谁寄锦书来2、解释下列词语玉簟:锦书:四、拓展欣赏李清照词五首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一剪梅》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一剪梅》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及主题;
3.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是《一剪梅》,大家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还知道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吗?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课件展示)
1.《一剪梅》的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女词人。

她是南宋四才女之一,作品有《如梦令》、《如梦令(新韵)》、《声声慢》等。

2.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她的作品形式多样,情感细腻,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三、理解《一剪梅》的基本内容及主题(课件展示)
1.《一剪梅》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共四段,描写了梅花的
形象和寓意。

2.词的主题是对作者自身境遇的抒发,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

四、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冬天中的美丽,也代表了坚强和寒梅这种逆境下的顽强生命力。

2.一剪:表示将梅花剪下的动作,也暗喻了作者对生活险阻的剪除和去除。

3.寒食:传统节日,即冷餐节。

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去采集梅花,观赏梅花。

4.阳春:春天,暖和的季节,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剪梅》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了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及主题,并分析了一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剪梅》这首词以梅花的形象传达了作者的坚强和不屈精神,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后作业】
1.默写《一剪梅》的词句;
2.用自己的话简短描述一下《一剪梅》的主题。

导学案:《一剪梅》

导学案:《一剪梅》

《一剪梅》学案编写:审核:学习目标:1、复习李清照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提高诵读能力。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一、自学指导闺怨诗【专题解说】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或宫中女子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常用手法】(一)细腻的心理描写。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借自然景物比喻、衬托女子的遭遇,或男性诗人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思想感情】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二、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18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剪梅》的主 题、意象和情感内涵。
01
活动步骤
02
04
小组内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0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 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定一个小组长。
03
2024/3/28
06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 涵。
讲解《一剪梅》诗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 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2024/3/28
14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 赏析诗歌意象:“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而且透过这两个意象,可以推知季节已进入了深秋。这 样的秋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相思之情,“秋思”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8
8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一剪 梅》文本,理解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024/3/28
背景介绍
介绍李清照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词作。
词牌格律
讲解《一剪梅》词牌格律 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诵 和赏析。
9
教学方法选择
16
04 学生活动设计
2024/3/28
17
朗读背诵,感受韵律美
活动步骤
活动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一剪梅》的韵
律美和词句之美。
01
02
03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

《一剪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品味《一剪梅》的语言艺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运用的意象,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2)分析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把握词作的艺术特色。

2、难点(1)深入领会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尤其是相思之苦与闲愁的交织。

(2)体会词作语言的含蓄美和意境的深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当时她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或为官,李清照独处深闺,因思念丈夫而作此词。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红藕()玉簟()罗裳()兰舟()2、解释下列词语。

(1)红藕香残:(2)玉簟秋:(3)锦书:(4)雁字回时:五、文本赏析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什么?2、词句赏析(1)“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的“独”字有何妙处?(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花”和“水”分别象征着什么?(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怎样表现相思之苦的?(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被后世广为传颂,请分析其艺术魅力。

最新《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最新《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资料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把握李清照作品清丽典雅、细腻婉约的艺术风格2.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遇与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3.欣赏词作的表达技巧4..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和品味作品的意境,解读重点文句,理解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文中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分析法比较法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多媒体设备任务分配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婚后不久,赵明诚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2.古代写愁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一、课文导入:说到宋词,大家会想到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的豪放,也会想到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而李清照,这位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出现,使宋词焕发出温馨、清丽的色彩。

读了李清照《如梦令》里的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一剪梅》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一剪梅》导学案(含答案)

13一剪梅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2)掌握、理解诗词意境,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2、预习要点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3、达标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翔.(xiáng)鸟获骋.(chěng) 鹧.(shú)鸪B.红藕.(yǒu)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C.锦.(jǐn)书须臾.(yú) 绸缪.(móu)D.柁.(duò) 杳.(yǎo)悠悠吹襟.(jǐn)(2)“词”这种新诗体产生和盛行于哪个朝代?选出正确的一项( )A.汉代、唐代B.南北朝、宋代C.唐代、宋代D.宋代、元代(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

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2、问题展示(1)了解作者。

(2)了解《一剪梅》词牌。

(3)《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李清照 一剪梅 教案

李清照 一剪梅 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专家:[你的名字]教案标题: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分析和理解《一剪梅》的情感和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教案初步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李清照的照片,了解她的身份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李清照这个名字有了解吗?她是中国哪个时期的作家?你们对她的作品有什么了解?二、学习材料解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中文翻译。

2. 让学生自觉朗读原文,提醒他们关注词汇、句子结构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对比原文和翻译来帮助他们建立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针对学生提供的诗歌背景和主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一剪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引导学生从词句、意象和情感上理解诗歌中的悲凉、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3. 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四、诗歌欣赏和鉴赏(15分钟)1. 给学生播放《一剪梅》的吟诵音频或视频。

2.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欣赏这首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共鸣。

3. 帮助学生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韵律、押韵、意象等。

五、情感体验和创作活动(15分钟)1. 分小组或单独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下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思考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写出自己的一首悲凉之诗或以李清照的诗句为灵感进行写作。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提醒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与评价。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下次课的预习任务和家庭作业,如预习下一首与《一剪梅》相关的李清照的诗歌作品,或写一篇对李清照的作品的书评。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教学分:1、教学内容分《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

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

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用导学目的:1. 了解《一剪梅》这首宋词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意和语言技巧。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导入】1. 引入相关主题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宋词和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导读】2. 介绍《一剪梅》的作者李清照:提供简要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简要介绍《一剪梅》:提供词的大致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词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深入理解】4. 分析词的词意:逐句解读《一剪梅》,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

5. 探讨《一剪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离别、孤独、思念等,通过词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心境。

6. 理解《一剪梅》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一剪梅》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技巧】7. 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通过模仿、改编或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的古文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

【拓展思考】8. 进行相关讨论和写作:让学生思考,并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者其他事物),用诗歌或词的形式表达出对它的思念或评论。

【总结】9. 总结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回顾本次导学的重点和要点,确保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布置】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进一步扩展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运用。

【其他】1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宋词和李清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

1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推荐其他与《一剪梅》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阅读兴趣。

【导学反思】13. 整理导学反思:总结学生在导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今后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三).作品鉴赏:1.全班一起初读,没有预习请全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释自己先快速读下。

全班齐读同时请在读的同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先纠正字音)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是同学们刚才有读出闲愁来了么?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提醒学生读该词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

语文苏版新资料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导学案———《一剪梅》导学案交大二附中南校区薛婉婷【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以《一剪梅》为例,是大伙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提高大伙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吟诵,讨论、讲析结合,问题探究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动身,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在观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那么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2024年度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2024年度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真挚的情感表达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表达了对逝 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留恋之情,情 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同身受。
21
后世对该词评价和传承
2024/2/3
高度评价和广泛传播
《一剪梅》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后世的高度 评价和广泛传播,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该词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以花喻人,暗示女主人公的青春流逝和无法挽回的爱情, 同时水自流的景象也表现出她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表达出女主人公与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以及两人无法相 见的无奈和愁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情厚意无法消除,刚刚舒展眉 头,思念之情却又涌上心头。
9
2024/2/3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3
7
《一剪梅》原文呈现
2024/2/3
0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0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8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红藕香残玉簟秋”
描绘出秋日荷塘的萧瑟景象,红藕凋零,香气残存,玉簟 生凉,透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整体赏析与情感表达
01
《一剪梅》通过描绘秋日荷塘、独上兰舟、云中锦书、 满西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 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思念之情。
02
诗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 致,同时也展现出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学生版)

《一剪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本词写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本词。

2、反复诵读本词,感受词作的音韵美,体会词人的内心世界。

3、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味本词蕴含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味本词蕴含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情境导入】【预习检测,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______代著名女词人,号________,________(今山东)人。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丈夫________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比如以前学过的《如梦令·》、《醉花阴·》;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例如必修四所学的《》。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___________”。

后人有《》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词作吟诵,整体感知】1、学生代表朗读(小组抢答形式)。

(其他同学正音)2、全体学生齐读,整体感知(1)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合作探究,品味词作】1、这首词蕴含了哪些场景画面,你能给每一个场景取一个诗意的小标题吗?2、请选取任意一个场景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将画面用100字左右的语言呈现出来。

3、在这几幅触动人心的画面里,你们,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课堂检测,夯实提高】1、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引导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么细腻优美的出自《·红藕香残玉簟秋》,它是的作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因战乱失散,故而有此作,这首词可谓真挚感人,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

作为语文老师,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一剪梅》标准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大家听一首歌(《月满西楼》),请注意倾听里面的歌词。

2、这首歌大家熟悉吗?歌名是什么?里面的歌词来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词人的词《一剪梅》。

同学们对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让学生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明确: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初中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吟诵诗文,品味音韵吟诵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先一起来齐读。

1、师生齐读词文。

正字音:簟、裳2、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相思之愁。

3、应该用怎样的一种语气语调来朗读呢?缓慢、悠长。

我们来试读。

4、教师范读,希望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读。

5、同学们已经慢慢进入情感了,下面请大家声情并茂地自由读一遍。

体味词中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6、指名朗读:四、细读品味,重点赏析经过多次地朗读,我们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一位清丽端庄、多愁善感女词人的形象。

1、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从何而来?她在思谁?明确:写于她新婚不久,属于是少妇时代。

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和苦闷。

思恋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性,她自然不免抒写她思念丈夫的愁情。

2、她的词和人一样,也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让我们一起体味这位千年美丽女子的愁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
一、导入
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老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同学们: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老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自由朗读1~2分钟
2、感知: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愁
背景插入: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
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朗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全班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语速缓慢,音调低沉,语气绵延悠长,把握轻重缓急。

4、示范朗读:播放录音
5、个别朗读:请1位同学们演读,另一位同学们点评,并试读。

6、全班朗读
三、深入品析
(一)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
(同学们自由理解诗歌,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拓展想象)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同学们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同学们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引导同学们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
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花自飘零水自流”
引导同学们想象画面:词人百无聊赖地划着小船,一阵微凉的风吹过,水边的花瓣随风飘零,又随着流水消逝了。

此时,她在想着什么呢?一个“自”字道出了花开烂漫而无人欣赏,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的失意怅然。

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赏析)(“无计”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此一句统摄全诗,又将相思之愁推向了高潮。

“无计”意为“没有办法”,可见词人白日的泛舟游湖,夜晚的登楼望月,都是遣怀之计,可依旧无法消除这种情怀,它时时刻刻萦绕在词人心头。

可见情之深,情之重。

而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

“才……,
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以平实的语言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更见得心思之细腻敏感。

达到了平字见奇的艺术效果。

教师小结:
作为一个有着文学艺术修养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抒写相思之愁自是不同。

它叙相思之愁而不带一丝闺怨,含蓄典雅,婉约而又真切。

体现了词人前期的创作风格。

四、比较鉴赏:
我们以前学过李清照后期的一首词《声声慢》(PPT展示),同样是写愁,这两首词表达的愁情有什么不同?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参考答案:《一剪梅》表达的愁是相思之愁,少妇的闺愁,带着未经人事的天真浪漫;而《声声慢》表达的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之后的寡居之愁,更加深沉凄楚。

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
之深重。

问:为什么她的愁会有这种不同呢?
明确:生活经历不同。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长期过着颠沛流亡的生活,晚年依旧是凄凉的寡居异乡,此时的愁是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愁苦,是无可言说的凄惶。

这一时期,词人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

《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妇时期缠绵忧伤——晚年寡居孤独凄惶,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

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其情感也会不同,这种差别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三)鉴赏方法小结:
①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②联想拓展,比较鉴赏
五、课后作业
联系李清照的身世和创作风格,任选一角度(如情感、表现手法等),鉴赏下面的词,写一篇鉴赏心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

六、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情:愁?相思??孤独寂寞
计:泛舟游湖——落花流水
登楼望月——雁足传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