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
比拟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比拟,又叫做比体,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分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拟物: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比拟的修辞效果:增添特有的情味,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常用在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文体中。
例句:
1.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比拟中的拟人效果)
2.枪口对准猎犬,猎犬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
(比拟中的拟人效果)
3.黎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比拟中的拟物效果)
4.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比拟中的拟物效果)。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

将两个看似矛盾的事物进行比喻, 如“他的笑容像冬天的一缕阳光” 。
拟物的用法
增强表达力
通过拟物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具体化,使读者更容
易理解。
创造形象感
通过比喻,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 加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更深
刻的印象。
引发共鸣
通过将事物比喻成人们熟悉的事 物或情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03
比拟(拟物)
拟物的定义
拟物是指将一个事物赋予另一个事物 的特性或状态,以表达比喻或形象化 的效果。
拟物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 物,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 达力。
拟物的种类
形象化拟物
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具有相 似特征的事物,如“太阳像一个
大火球”。
抽象化拟物
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赋予具体的事 物,如“爱情像一首美妙的歌曲” 。
行为,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是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将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使其具 有与人类相似的思想、情感和行
为。
拟人的运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富有 情感和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
力。
拟人的种类
形象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比喻成人 类的外貌特征,如“月亮 姐姐”、“太阳公公”。
情感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 的以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特征
通过比喻可以将事物的特 征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深刻地 理解该事物。
引发情感共鸣
比喻可以通过描绘事物的 形象、情感等,引发读者 或听众的情感共鸣,增强 表达的感染力。
02
比拟(拟人)
拟人的定义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类 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情感和
比拟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 得夹着尾巴跑 。
三、作用: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 更加丰富。
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 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 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修辞手法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无声去润花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 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 弘儿。
பைடு நூலகம்辞之
比 拟
比拟:
一、概念:
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二、分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即物有了人的行为 动作。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即人有了物的行为 动作。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一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
比拟
新 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 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 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 亲切喜爱之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 可看出? 拟人。嫌、故 2.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 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生趣。
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南乡子 冬夜
南宋 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 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 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明人李攀龙评论此词说:“叙冬夜之景,在胸中流 出。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这段话, 对词中“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这句话作简 要评析。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一、比拟和比喻主要用来加强语言的含义,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区别有侧重点不同、性质与作用的不同、句式结构的不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侧重点不同
(1)比拟重在“拟”,将A事物比作B事物,两者是互相融合的。
(2)比喻重在“喻”,将A事物比喻成B事物时,两者是分开的。
2.性质与作用的不同
(1)比拟:将另一事物具有的特性用于本事物。
(2)比喻:找出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然后,将本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3.句式结构的不同
(1)比拟:主要依靠个人的想象,然后,将本体比拟成其他事物的某一特性。
(2)比喻:由本体、喻体与喻词这三部分组合而成。
二、拓展阅读
1.利用比拟的手法,描写句子。
(1)蒲公英随着风婆婆高低起舞。
(2)红石榴非常高兴地裂开了嘴。
(3)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利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句子。
(1)她的脸红得像一个苹果。
(2)弯弯的月亮就像一艘小船。
(3)她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漂亮。
(4)秋天的雨就像是一个空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5)大雪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鹅毛,轻轻飘落。
比拟修辞手法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例 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
,看它呀,蹦蹦跳跳。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 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例如: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例如: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至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拟气凌人。
②:他骄人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拟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拟。人)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 人)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 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 ,给他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使其人格 化。
例 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 [分析] 把白云当作人来写,给白云以“无精打采
修辞手法解析比拟的美妙表达

修辞手法解析比拟的美妙表达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充满韵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突出一方的特点。
比拟的美妙表达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悟,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比拟的修辞手法及其美妙的表达。
1.直接比拟法直接比拟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比拟手法之一,它直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比如“她的歌声如同流水,清澈动人”,就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她的歌声与流水进行了比拟,强调了她歌声的清澈动人之处。
2.象征比拟法象征比拟法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象征性特征进行比拟,以体现另一事物的某种含义。
比如“他的微笑如同太阳一般温暖”,这里将微笑的特点与太阳的温暖相比,象征着他的微笑给人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3.拟人比拟法拟人比拟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具体的感觉和行为,以突出其形象特点。
比如“树木低下了头,像是在为离别的游子送行”,这里将树木拟人化,形容其低下的头像是在送行,表达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忧郁的情绪。
4.排比比拟法排比比拟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并列的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的眼睛清澈如水,皎洁如月,明亮如星”,通过排比的方式,将眼睛与水、月亮、星星进行了比较,强调其清澈、皎洁、明亮的特点。
5.对仗比拟法对仗比拟法是通过对两个事物在形式结构上的对称安排,以显示其相似之处。
比如“心如磐石,志比日月”,这里心与磐石对应,志与日月对应,通过对仗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心理坚强和远大志向的特点。
比拟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高雅。
它的美妙表达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提升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够启迪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此,对于作家来说,熟练运用比拟这一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比拟的美妙表达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拟可以使作品更有情感,更有表现力。
比拟:课前必备知识积累与答题技巧(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国通用)

解题方法总结
黄金四步
一、明确指出修辞手法是什么(修辞名称)
二、修辞构成(结合文本分析修辞怎样用的)
课前必备知识积累
比拟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
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可分两类,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 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把事物 “人化”(拟人);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 乙物。把人“物化”(拟物)或“把甲物乙物 化”(拟物)。
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 拟进行简要赏析。
①本句把党河岸边的草木当作动物来写,表现 水边植物的情态,神形毕现,十分生动。②“舔” 字用词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流动的河水轻拍 河岸边草木、草木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树易活,并不需要精心照料。我小时就曾将杏核埋到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古园当人来写,为 地坛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②通过写地坛对 自己的等待来反照自己对地坛的情感,更凸显 出自己与地坛的缘分以及地坛对作者的慰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 烂、摇曳、生长。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 “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 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 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 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 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比拟修辞手法ppt课件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沁阳市中小学微课系列
人教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修辞格:比拟
沁阳市第二中学 周静
-
一、概念: 比拟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
写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 物化为乙物。 例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天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分析]“沉睡”、“淋醒”都不是银梨树本身所具有的 特征, 而是将它比作人来写。
-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至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拟气凌人。
②:他骄人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拟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拟。人)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 拟人拟物叫比拟,拟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洗染,强烈感情来抒发。
-
沁阳市教育局
2015.08
-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 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

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比拟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都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来丰富文章的意义和感受。
本文将分别介绍比拟和借代,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它们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比拟的定义与作用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感受。
比拟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含义。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大量的比拟手法,如“初如露未干,榴花未开第一枝,亦是一种美好”等,通过比拟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喜爱情感。
这种比拟使得黛玉的美丽和宝玉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对二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和复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借代的定义与作用借代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借代能够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和思考。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借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明月光借代了家乡的月色,而地上霜则象征了远离家乡的寒冷和孤独。
这种借代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离乡背井的心情。
三、比拟与借代的差异比拟和借代都是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
比拟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强调某种特征或感受;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此来传达意图和情感。
此外,比拟通常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来突出某种特征;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来象征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综上所述,比拟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丰富作品的意义和感受。
比拟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感受;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修辞手法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中,比拟和夸张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修辞效果。
一、比拟的修辞效果比拟是一种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运用生动的形象来描绘抽象的概念,以达到生发联想、升华感情的目的。
比拟所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比拟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作者将明月与地上的霜进行了比拟,使读者感受到了月光的洁白和清冷。
其次,比拟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通过比较,作者可以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形容一个陌生的事物,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鲁迅的《药》中,他将药和救命稻草进行比拟,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医药行业道德问题的忧虑。
最后,比拟可以帮助读者进行思考和理解。
比拟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读者的思考。
通过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比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中的观点。
比拟可以帮助读者打开思路,提供新的视角。
例如,鲁迅在《狗》一文中,通过将国家和一只忠犬进行比较,让人们思考狗忠诚、国家守护等问题。
二、夸张的修辞效果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和放大表达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通过夸张事物的属性和表现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所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夸张可以增加作品的幽默感。
通过夸张事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可以使作品更加夸张滑稽,引起读者的笑声。
例如,鲁迅在《一件大事》中写道:“文化总是在拼凑中走过来的。
”这句话夸张地揭示了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困境,同样也引人发笑。
其次,夸张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和程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例如,一些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夸张来强化社会问题的冲击力,达到社会讽刺和批判的目的。
修辞手法之比拟与夸张

修辞手法之比拟与夸张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其中,比拟与夸张是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们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为基础,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修辞手法。
比拟,又称为类比,是将两种事物进行相互对照,通过找到共同之处,来巧妙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感情和意图。
比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比拟的具体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直接比拟、象征性比拟、拟人比拟等。
比如,以下这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夜空像一面黑色的锦缎,点缀着无数闪亮的明星。
”通过将夜空比作一面锦缎,给人以美丽和神秘的感觉,加上明星的点缀,更加突出了夜空的灿烂和美丽。
比拟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小说中常用的人物比拟,通过将人物与某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该人物的某种特征或者情感体现。
这样,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夸张,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进行夸大和放大的描写方式。
夸张是一种戏剧性和矛盾性的修辞手法,可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使作品更具冲击力。
通过夸张手法,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强调某种观点或者突出作品的主题。
例如,“他饿得连个骨头都没有了。
”这句话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一个人饥饿的程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饥饿的痛苦和无奈。
夸张在幽默作品和讽刺作品中的运用也尤为常见,通过夸张的手法,可以让读者感到滑稽和荒诞,增加作品的娱乐性和讽刺效果。
总之,比拟与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且重要的表达方式。
它们通过将事物形象化,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拟通过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夸张则通过放大和夸大事物的描写,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不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其他类型的作品中,比拟与夸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作品增添了色彩和魅力。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修辞鉴赏分类指导(讲解+练习)(比拟)

高考语文修辞鉴赏分类指导(比拟)一、讲解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例如: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草棵、树叶被风吹折的声音,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
(这里是赋予小虫人的思想情感,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人的“情话”。
)(2)拟物: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例如:①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
(“蛰伏”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人当作动物来写。
)②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咆哮”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火山当作动物来写。
)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答题思路(1)鉴赏比拟手法或分析比拟的表达效果/好处/作用等: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A.拟人: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人格化,赋予xx(本体)人的情态/动作/思想等;B.拟物:句中“YY”一词把xx(本体)当作XX(拟体)来写;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回到文本具体分析)(2)分析比拟手法的构成: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A.拟人: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人格化,赋予xx(本体)人的情态/动作/思想等;B.拟物:句中“YY”一词把xx(本体)当作XX(拟体)来写;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3)分析比拟手法的可拟性: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比拟成XX(拟体),二者在······这一点上有可拟性;(一般有两处相似性);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比拟是一种说明方法吗

比拟是一种说明方法吗比拟是一种说明方法,它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来向读者或听众传达某种观点、思想或概念。
比拟是修辞手法的一种,被用于文学、修辞学和讲演中,以便更加生动地描述和解释某个概念或理念。
比拟的目的是将抽象的或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为具体且易于理解的形象。
它通过与读者或听众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其通过类比去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
比拟通常通过建立相似性来创造对比。
这种相似性可以是在形状、特征、行为或功能等方面。
当我们使用比喻时,我们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比,以便突出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概念。
一个常见的比拟例子是“勤劳如蜜蜂”。
通过将人的勤劳与蜜蜂的勤奋相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勤劳的重要性。
另一个例子是“坚强如狮子”。
这个比喻用狮子的力量和勇气来比较一个人的耐力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比拟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说明方法,因为它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可以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
此外,比喻也能够增加作品的情感色彩,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文学中,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被用于诗歌、小说和戏剧中。
通过使用比喻,作家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以更好地传达其情感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比喻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在修辞学中,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增强说服力和表达力。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更为直观的概念进行对比,演讲者能够更好地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比喻也常常用于政治演讲和商业宣传中,以便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共鸣。
总之,比拟是一种有效的说明方法,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来传达观点、思想和概念。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比喻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应用,也在修辞学、演讲和商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丰富和生动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什么是比拟手法

什么是比拟手法比拟手法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它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能够丰富表达,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下面将从比拟手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比拟手法的定义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相似事物之间的比较,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比拟手法常使用的词语有“如同”、“好像”、“仿佛”等,在比较中可以突出某种特点或者感觉,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二、比拟手法的作用1. 增强形象感:比拟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能够使表达更具有形象感。
通过生动的比喻,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增加情感色彩:比拟手法常常用来表达感情,通过将某个事物与具有相似性质或特征的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情感的丰富性,以吸引读者的共鸣。
3. 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比拟手法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通过巧妙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审美的享受,达到文学作品的审美目的。
三、比拟手法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 散文中的比拟:散文是比较常见的运用比拟手法的文学形式之一。
比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特征或者表达作者的感受。
比如,“夕阳如火,余辉满天,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句话通过将夕阳与火相比,用火焰燃烧的形象来形容夕阳,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夕阳的绚丽和壮美。
2. 诗歌中的比拟:诗歌常常运用比拟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以传达复杂的情感或意境。
比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句诗中用“古道边”和“芳草碧连天”进行比拟,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愫和人生的变迁。
3. 小说中的比拟:小说中的比拟多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或者状况。
比如,“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这句话通过将人物的眼睛与鹰的眼睛进行比较,突出了人物眼神锐利的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比拟的修辞手法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分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斯妤<<北海的早晨>>)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8.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二)、拟物(借物喻人):1、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类型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
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拟人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
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把动物拟人:(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
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
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
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
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把植物拟人:(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符合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
《比拟》教学PPT课件

热呀······” 人的语言 4、花儿向我们点头。 人的行为
.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把人物化),
或者把一种事物当做另一种事物来写
(把甲物乙物化)的修辞手法叫“耳朵听。
2、比喻句中,本体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但是, 比拟句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
判断下列属于比拟还是比喻?
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 ( )
②、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 ( )
③、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
④、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
听。
()
.
人
动物的行为
2、解放后,这些家伙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
人
动物的行为
3、我的书不翼而飞了。
物品
动物的行为
.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 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 凌人。( )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 )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 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
.
比拟的作用
1、可以鲜明的表达感情的。
例如:
人的行为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
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的护卫着
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人的性格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垂柳”和“芦苇”在诗人的眼 里都是有情有义的,具有人的行 为和性格。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
2、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
例如:瞧你这得瑟劲儿,尾巴都翘上天啦!
修辞手法所有 概念

修辞手法所有概念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旨在增强表达的效果,给语言赋予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运用非字面意义的类比,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以便更深入、更形象地描述。
2. 比拟:与比喻相似,也是通过类比来描述,但比拟是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比较。
3. 象征:通过用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4. 排比:将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进行并列,以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
5. 对偶:通过对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安排,强调某种对立或平衡的关系。
6. 修饰: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的词语,来加强或修改所描述的事物或概念。
7.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共鸣。
8. 夸张:夸大事物或描述的程度,以增强描述的效果和印象。
9. 借代:用一个词语来指代另一个相关的词语,以避免重复或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
10. 拟人:赋予非生物事物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
生动性和亲和力。
11. 对比: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来突出它
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12. 双关:一个词语或短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解释的特点,使
得语言更加诙谐或含蓄。
13. 倒装:改变正常语序,以突出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或语气。
14. 辞章:通过用两个或多个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在句子中进行
重复,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5. 借词:从别的语言或方言借用词汇,以丰富表达和赋予独
特的风味。
这些修辞手法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强的修辞效果。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一)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修辞手法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中的比拟和排比,并分析它们在表达中的修辞效果。
一、比拟修辞手法比拟是一种通过运用类比的方式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与之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感受到被表达的事物。
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形象感受通过比拟,可以用一个熟悉的形象来描述一个抽象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我们经常会用“如同烈火般炙烤”来形容极度的炎热天气,这种比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炎热的程度。
2. 夸张强调比拟常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某一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比如,“像头脑发热一般”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通过比拟头脑与热来强调一个人的冲动行为。
3. 增加趣味性比拟可以给文字增添一些趣味性,使读者感到新鲜和有趣。
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二、排比修辞手法排比是一种通过将同类的事物或概念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对比效果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或概念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比如,“早上鸟儿鸣叫,花儿绽放;晚上鸽子归巢,霞光余晖”,通过排比的方式将早晚的景象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加鲜明地感受到时间的差异。
2. 增加表达力度排比通过反复的使用同类词语或短语,使得表达的力度更加强烈。
比如,“忙碌于工作,忙碌于生活,忙碌于追求”,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忙碌”的程度,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3. 增强节奏感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类的语句结构或词语,使文字流畅,给读者带来一种韵律感。
这种韵律感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感受,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感谢您的阅读!
什么是比拟
比拟的定义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
拟人: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
动作,所以是比拟。
)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