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doc
诗歌中的比拟

诗歌中的比拟比拟(simile)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诗歌中,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明确的比较,以传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或意象。
这种比较通常使用"如同"、"好像"、"像"等词语来引导,使得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比拟在诗歌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它可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情感和意义,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比拟在诗歌中的使用,以及其在不同诗歌中的示例。
一、比拟的作用1、增强形象感受:比拟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景物。
通过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读者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对诗歌中画面的印象。
2、传达情感:比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情共鸣。
通过将作者的情感与某种情境或物体相联系,比拟可以增强诗歌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容易感同身受。
3、强化主题:比拟可以用来强调诗歌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诗人可以突出主题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4、创造意象:比拟有助于创造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二、比拟的修辞效果比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具有多种修辞效果,包括:1、形象鲜明:比拟能够为诗歌中的对象或情感创造生动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将其想象和理解。
2、情感共鸣:比拟有助于传达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与诗歌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通过将情感与某种情境或物体进行比较,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3、突出主题:比拟可以用来强调诗歌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使其更加显著和引人注目。
4、创造意象:比拟有助于创造丰富的意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总之,比拟是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丰富了诗歌的意义、形象和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通过比拟,诗人可以创造出美丽、深刻的诗歌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拟修辞手法课件L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物
例1(人拟为动物 )
01
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说 明甲事物(本体),喻体一定出现,甲乙两 事物有主有从;二者有相似点 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来写,拟体一定不出现,甲乙两事物不 分主从,浑然一体。二者不一定有相似点 生活像车轮一般隆隆地前进。 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如: 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如: 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如: 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如: 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
比拟要注意语体。
比拟与比喻
比喻和比拟
比拟法

由先生读错,到财主读错,再县官读错,这是层层递增笑料,因此,这里是将别字法与层进法结合起来使用,其造成的幽默效果就更佳。
实际生活中,也有故意读错某字以求得幽默效果的。如故意将“苏东坡”读作“苏东皮”,这时,切不要自以为是地去加以纠正。
“喻中有比”的比喻叫“较喻”,较喻也能造成幽默情趣。如下面两例:
一县官谒见大宪。谈毕公事,大宪闲谈问曰:“闻得贵县出猴子,不知都有多大?”答曰:“大的有大人那么大。”既而觉其失言,乃惶悚欠身而复言曰:“小的有卑职那么大。”
棗《笑林广记》
还可以是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下例中最后一句话就是借喻:
男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生就能顶一千只鸭子。”不久,老师的爱人来找老师,一个女学生赶忙找那位男老师:“老师,楼下有五百只鸭子找您。”
--《中外幽默》
棗《俏皮话》
这则笑话当然别有深意,但若非采用拟人手法,就不会象这样诙谐好笑。再如,不说“广播喇叭关了”而说“喇叭放了假”,不说“肚子饿了”而说“肚子唱空城计了”,意思虽然一样,但因为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就显得幽默风趣。
我在少年时代,看见了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可不料你也飞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一些吗?
棗《雪涛谐史·薄酒》
将液体的酒说成“薄薄的”,是将其拟作固体,以此物拟彼物,先拟物而后双关。薄,实是言其酒淡,但这样说,就风趣可笑。
比喻法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描述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做比喻。例如,在莫里哀的喜剧《太太学堂》里,阿南解释人为什么“吃醋”,为什么生气:
比拟

比拟1、概念: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2、分类:(1)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①把动物拟人:……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
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
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
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
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②把植物拟人: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符合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
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
③把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
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
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
比拟修辞手法

课程内容
4、比拟要注意语体。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 修辞手法。一般而言,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 技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文的严肃性和科 技文章的严谨性。
本体:被写的人和事物
比拟 的构 成
拟体:当做的事物和人(大多不直接出现) 拟语:用来写本体的词语
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例 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课程内容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
[分析] 把白云当做人来写,给白云以“无精打采 ”“没有心思听”等人所具有的特性。
课程内容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①把动物拟人化 例 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
朵嗡嗡着。 ②把植物拟人化
例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
课程内容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例 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
谢谢
练习题
1. 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 笑得鼓鼓圆。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课程内容
2.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 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 榕树“捋着长髯”、木瓜“睁着大眼”都赋予了人的特性
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比景拟交作融。用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做人,给他们
比拟修辞手法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例 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
,看它呀,蹦蹦跳跳。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 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例如: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例如: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至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 峰突起,盛(拟气凌人。
②:他骄人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拟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 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拟。人)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拟 人)
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
送。(杨絳《老王》) 3、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 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 ,给他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使其人格 化。
例 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 [分析] 把白云当作人来写,给白云以“无精打采
比拟

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第1页共1页。
修辞手法之比拟

修辞手法之比拟作者:汪茂吾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8年第17期比拟这种修辞手法,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
拟物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某种特征;二是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某种特征。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拟人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宗璞《紫藤萝瀑布》)分析:“推着挤着”“活泼热闹”,是只有人才具有的动作和情态,这里用来描写花朵儿,突出了它们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活泼可爱。
2.那一夜,萤火虫陪伴他们玩了很久很久。
(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分析:“陪伴”和“玩”是人才有的动作,这里把它们移用到萤火虫身上,突出萤火虫与盲孩子和影子的亲密关系。
3.“你是谁呀?”他们问。
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
(安徒生《丑小鸭》)分析:这句话有两处拟人,一是“问”,二是“恭恭敬敬地行礼”。
这两个动作只有人才能发出。
这里把它们分别赋予野鸭和尚未变成白天鹅的小鸭子,显得生动有味,使二者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物,让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二、拟物1.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分析:恶霸是人,不可能有尾巴,这里说他“夹着尾巴跑”,显然是把他当作狗一样来形容了。
2.庄济生并不张牙舞爪,丑态百出。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张牙舞爪”一词通常用于凶猛的动物,这里用于一个人,是把这个人当作动物看待了。
分析:以上两例运用拟物修辞,把动物的体态特征和动作(主要是动作),巧妙地运用到人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3.“是叫浪花咬的。
”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
(杨朔《雪浪花》)分析:这句话是以物拟物,即把无生命的浪花,拟成有生命的动物,突出浪花的顽强。
什么是比拟

什么是比拟作文一:什么是比拟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比拟。
比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给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那什么是比拟呢?比拟就是用一种比较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心如小鹿乱撞”、“山如黛”等,都是比拟的例子。
这些比喻像图画一样,把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使用比拟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比拟的对象必须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似,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此外,比拟要用词得当,不能夸张、生硬。
在写作中使用比拟,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比拟是我们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修辞手法。
作文二:如何使用比拟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关于如何使用比拟这个话题。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比拟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如果使用得不当,也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比喻的对象必须与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似,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说,如果你要表达的是柔弱的女孩子,那么可以用“柔若无骨”的比喻,而不能用“像一头熊”这样与主题毫不相关的对象。
其次,要注意用词的适当性。
不能夸张、生硬,否则容易让读者感到不自然、矫揉造作。
比如说,“山如黛”这样的比喻就十分恰当,因为山与黛色相似,可以把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最后,要注意比喻与上下文的关系。
比喻要与上下文相呼应,与文章的主旨相符合,这样才会起到美化或强化文章的作用。
总之,使用比拟的时候要注意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用词得当,保持与上下文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拟

常见的修辞手法之比拟比拟分为拟人与拟物两种。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它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一)用适合于人的词语去写物例如∶1. 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2. 三山垂泪悲声起,五岳鸣咽哀音鸣。
3. 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松树的风格》)4. 太阳刚露出鲜红的脸,村子里的早晨是冷清清的,田野里传来隐隐的吆牛声。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5.我们那棉袄还是在白石龙得的,一路来,日穿夜盖全靠着它,可是它也憔悴不堪了。
——(茅盾《脱险杂记》)例1 "跑将来""给"都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写"事实"。
并用"先生"来称谓它。
例2 "垂泪""鸣咽"是人的行为,这里写"三山""五岳",表现对总理的沉痛哀悼。
例3 用了描写人物性格的语言来修饰松树。
例4 直接把"太阳"写成了人。
例5 用描写人物情绪状态的"憔悴"来修饰棉袄。
(二)用与事物对话的方式,把物人格化例如∶1.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复盆子们和木莲们! ……(注∶Ade-再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去吧,苍蝇们! 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
你们这些虫豸们!——(鲁迅《战士和苍蝇》)3. 从前哪,沟仿佛老在那儿说∶"我臭,你敢把我怎样?我淹死你的孩子,你敢把我怎么样?政府一修沟呵,丁四可仿佛也说了话∶你臭?你淹死我的孩子?我填平了你这个兔崽子!——(老舍《龙须沟》)例1和蟋蟀道别,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
例2对苍蝇的斥骂,表现了对反动文人的愤恨。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描写相似之处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形象,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句:她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对比来突出被修饰对象的特点。
比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特征、情感和景物等方面的描写,以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句:他虽为铁面无情的警察,却有一颗如黄金般温暖的心。
3.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概念或动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能力,以增强描写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拟人可以使物象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读者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句:夜幕低垂,星星似乎在窃窃私语。
4.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或渲染,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字更加鲜明、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例句:他的身高可以媲美一座高山。
5.排比:在同一句或相邻句中使用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以使表达更加连贯、鲜明和有力。
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更加突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爱情需要真诚、付出和理解。
6.反问: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引起对方思考。
反问可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增强修辞的说服力和抒情性。
例句:难道生活只有苦难吗?7.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借代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来保持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句:他的大脑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8.对仗:在语言中通过平衡配搭、对称的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目的。
对仗可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音调,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和谐。
例句:风轻轻吹,雨纷纷下。
9.比较: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使句子更具说明性和感染力。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湍急的江水,嘹亮而动听。
在这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拟人等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形象描绘来增加修辞效果。
夸张、排比等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相同结构的运用来突出表达的效果。
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

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修辞手法:比拟与借代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比拟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都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来丰富文章的意义和感受。
本文将分别介绍比拟和借代,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它们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比拟的定义与作用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感受。
比拟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含义。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大量的比拟手法,如“初如露未干,榴花未开第一枝,亦是一种美好”等,通过比拟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喜爱情感。
这种比拟使得黛玉的美丽和宝玉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对二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和复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借代的定义与作用借代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借代能够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和思考。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借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明月光借代了家乡的月色,而地上霜则象征了远离家乡的寒冷和孤独。
这种借代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离乡背井的心情。
三、比拟与借代的差异比拟和借代都是隐喻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
比拟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强调某种特征或感受;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此来传达意图和情感。
此外,比拟通常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来突出某种特征;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来象征另一个事物或概念,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综上所述,比拟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丰富作品的意义和感受。
比拟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感受;而借代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修辞鉴赏分类指导(讲解+练习)(比拟)

高考语文修辞鉴赏分类指导(比拟)一、讲解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例如:假如是孤行者,就可以听到草棵、树叶被风吹折的声音,听到各类小虫的绵绵情话。
(这里是赋予小虫人的思想情感,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人的“情话”。
)(2)拟物: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例如:①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
(“蛰伏”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人当作动物来写。
)②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咆哮”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火山当作动物来写。
)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答题思路(1)鉴赏比拟手法或分析比拟的表达效果/好处/作用等: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A.拟人: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人格化,赋予xx(本体)人的情态/动作/思想等;B.拟物:句中“YY”一词把xx(本体)当作XX(拟体)来写;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回到文本具体分析)(2)分析比拟手法的构成: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A.拟人: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人格化,赋予xx(本体)人的情态/动作/思想等;B.拟物:句中“YY”一词把xx(本体)当作XX(拟体)来写;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3)分析比拟手法的可拟性: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②句中“YY”一词将xx(本体)比拟成XX(拟体),二者在······这一点上有可拟性;(一般有两处相似性);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doc

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篇一: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篇二: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即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拟物。
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比拟同比喻的区别: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 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
什么是比拟手法

什么是比拟手法比拟手法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它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能够丰富表达,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下面将从比拟手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比拟手法的定义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相似事物之间的比较,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比拟手法常使用的词语有“如同”、“好像”、“仿佛”等,在比较中可以突出某种特点或者感觉,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二、比拟手法的作用1. 增强形象感:比拟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能够使表达更具有形象感。
通过生动的比喻,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增加情感色彩:比拟手法常常用来表达感情,通过将某个事物与具有相似性质或特征的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情感的丰富性,以吸引读者的共鸣。
3. 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比拟手法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通过巧妙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审美的享受,达到文学作品的审美目的。
三、比拟手法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 散文中的比拟:散文是比较常见的运用比拟手法的文学形式之一。
比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特征或者表达作者的感受。
比如,“夕阳如火,余辉满天,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句话通过将夕阳与火相比,用火焰燃烧的形象来形容夕阳,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夕阳的绚丽和壮美。
2. 诗歌中的比拟:诗歌常常运用比拟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以传达复杂的情感或意境。
比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句诗中用“古道边”和“芳草碧连天”进行比拟,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愫和人生的变迁。
3. 小说中的比拟:小说中的比拟多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或者状况。
比如,“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这句话通过将人物的眼睛与鹰的眼睛进行比较,突出了人物眼神锐利的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比拟的修辞手法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分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斯妤<<北海的早晨>>)7.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8.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二)、拟物(借物喻人):1、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修辞手法 比拟

修辞手法:比拟比拟,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创作和日常语言中。
其运作机制是基于对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特征的突显,以此将一事物直接转化为另一事物。
这种转化可以是将人转化为物,或将物转化为人,或将此物化为彼物。
一、比拟的定义与特点比拟是一种深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通过直接转化两个不同的事物,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寓意深远。
它不同于比喻,比喻是通过相似点将两个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而比拟则是直接将一事物当做另一事物来描绘。
二、比拟的分类1.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像人一样,赋予其人的特性或情感。
例如,“海浪亲吻着沙滩,仿佛是对久别重逢的恋人。
”这里将海浪与沙滩的接触比拟为人之间的亲吻,使得描绘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2. 拟物:将人描绘成物的形象,或以此物化为彼物。
例如,“他是一棵屹立在风雨中的松树,坚韧不拔。
”这里将人比拟为松树,强调了人的坚韧品质。
三、比拟的效果与应用1. 生动形象:比拟使得描绘更具体、形象,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2. 寓意深远:通过比拟,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深层思考和情感寄托。
3. 语言美化:比拟能够为语言增添艺术美感,使得表达更具文采和感染力。
四、比拟的注意事项1. 合理选择比拟对象:比拟的两个事物间应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相似点,不能随意转化。
2. 适度使用:过度使用比拟可能会使语言显得矫揉造作,失去真实感。
3. 注意语境:比拟的使用应与上下文和语境相协调,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五、结语比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能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寓意深远。
然而,在使用比拟时需要注意适度使用,避免过犹不及的效果,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比拟对象和方式。
通过合理的运用比拟手法,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
修辞手法所有 概念

修辞手法所有概念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旨在增强表达的效果,给语言赋予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运用非字面意义的类比,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以便更深入、更形象地描述。
2. 比拟:与比喻相似,也是通过类比来描述,但比拟是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比较。
3. 象征:通过用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4. 排比:将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进行并列,以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
5. 对偶:通过对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安排,强调某种对立或平衡的关系。
6. 修饰: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的词语,来加强或修改所描述的事物或概念。
7.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引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共鸣。
8. 夸张:夸大事物或描述的程度,以增强描述的效果和印象。
9. 借代:用一个词语来指代另一个相关的词语,以避免重复或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
10. 拟人:赋予非生物事物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
生动性和亲和力。
11. 对比: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来突出它
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12. 双关:一个词语或短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解释的特点,使
得语言更加诙谐或含蓄。
13. 倒装:改变正常语序,以突出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或语气。
14. 辞章:通过用两个或多个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在句子中进行
重复,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5. 借词:从别的语言或方言借用词汇,以丰富表达和赋予独
特的风味。
这些修辞手法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强的修辞效果。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doc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什么是比拟

什么是比拟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比拟相关。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比拟是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来比喻事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比拟有两个部分:被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对象。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其中,“他的眼睛”就是被比较的对象,“星星”就是比较的对象。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形象地描述他的眼睛亮闪闪的样子。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于比喻是通过直接类比来传达意思,而比拟则是通过以“像”、“如”的形式来传递意思。
在写作中,使用比拟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有趣,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要写好比拟,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熟悉的比喻素材。
同时,要注意比喻要与被比较的对象在相近的层面,不能过于牵强或离谱。
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避免过度修饰。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比拟相关的理解。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读者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意思。
比喻通过设想和描述来引导读者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晚霞如火如血”,这就是一种比喻。
根据这个比喻,我们可以形象地想象出晚霞鲜艳如火燃烧一般的样子。
要写好比喻,我们需要注重细节和感性表达。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例子来丰富我们的比喻素材,让比喻更加具象。
同时,要避免抽象和空泛的比喻,要让比喻直观易懂,让读者产生真实的感受。
总之,比喻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能够让读者更好地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优秀的比喻文章,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比喻素材和运用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