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种群和群落
【明确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知识梳理
1.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产生条件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理想条件,实验室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
(1)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
(2)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二、易错诊断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三、核心讲解
题型一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种群的特征
1.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标志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δ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δ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t1和t4时刻乙种群δ等于1,但t1之后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δ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误;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δ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C错误;
D、t2→t4时段内,甲种群δ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
关键:结合题意“δ=出生率/死亡率”,不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图中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B.乙图中在A期间,若对害虫喷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C.丙图中若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Ⅰ表示其死亡率,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D.甲图中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 t。
(2)建立模型:N 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
【详解】
A、丁图中c点时鹿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A正确;
B、乙图中的蜘蛛和害虫之间是捕食关系,在A期间,若对害虫喷施杀虫剂,蜘蛛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增加减慢或减少,B错误;
C、丙图中若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Ⅰ表示其死亡率,则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o点对应的时期,C错误;
D、甲图中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以及曲线分析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题型二以坐标曲线为核心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3.为了治理蝗灾,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最初有N0只,以后每天增加3%,则t天后其数量为1.03t N0只
D.利用性干扰剂干扰雌雄个体交配,是通过影响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详解】
A、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它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正确;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以减低出生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