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单元《直线与圆的方程》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8.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的推导过程.2.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教学难点】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本节教学中,将平面(二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轴(一维)上的数量关系是关键.先从复习上节内容入手,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将两点间的距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最后讨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公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1.1 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教学目标】1. 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会表示数轴上某一点的坐标.2. 掌握数轴上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教学难点】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先从数轴入手,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定义及记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轴上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本节教学中,始终要坚持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大胆的猜想,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归纳两个公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2.5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 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点到直线距离的简单问题,会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在解决一个特例后,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再通过例题讲解了公式的一般用法,最后通过例题解决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学生一起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8.2.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2. 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了解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本节首先通过观察同一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引入了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在明确了倾斜角范围后,定义了直线的斜率,最后讨论了直线斜率与直线上两个不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教学过程】8.2.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一)【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2. 了解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3. 让学生从学习中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魅力.【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教学难点】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过程,认识到点斜式直线方程与斜率坐标公式之间的关系.对于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要使学生认识到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形.教材在例2中给出了已知两点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直线方程的两点式,但要求不宜过高.【教学过程】8.2.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2. 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及斜率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法与直线的对应关系,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与斜率的关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首先从所学的直线方程入手,揭示所学过的直线方程都可以表示成Ax+By+C=0的形式,引入了直线的一般方程的概念.在引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后,介绍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进而讨论了方向向量与斜率的关系、法向量与一般式方程中一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打下基础.8.2.4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 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重合)与相应的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无解、有唯一解、有无数个解)的关系.2. 掌握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教学难点】求两条直线的交点.【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课首先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在讨论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相应的直线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对应关系后,进一步研究了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8.2.4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能利用直线的斜率或法向量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2. 会求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课从直线斜截式和一般式两个方向讨论了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先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讨论了两条直线垂直时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l1⊥l2⇔k1k2=-1;再由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讨论了两条直线垂直时的条件,即l1⊥l2⇔A1A2+B1B2=0.【教学过程】8.3.1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2.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复习圆的定义,在定义的基础上,推导了圆的标准方程.最后通过例题,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8.3.2 圆的一般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能判断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是否是圆的方程.2.能根据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教学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到圆的一般方程,然后讨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表示圆.最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初步感悟待定系数法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8.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依据直线与圆的方程,能熟练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2. 能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 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与相应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无解、有惟一解、有两组解)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利用方程来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可以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在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8.5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形关系,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问题.2. 通过本节例题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可以利用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师生共同研究,不仅可以巩固直线与圆的有关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直线与圆的定义及特性;•掌握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和运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和运用;•熟练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求解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方程(1)一般方程•定义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解释A、B、C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推导一般方程的标准式:y = kx + b。

(2)点斜式方程•定义点斜式方程:y - y1 = k(x - x1);•解释k和(x1, y1)的几何意义;•推导点斜式方程的一般式:Ax + By + C = 0。

2. 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定义标准方程:(x - a)² + (y - b)² = r²;•解释圆心坐标(a, b)和半径r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推导标准方程的一般式:x² + y² + Dx + Ey + F = 0。

(2)一般方程•定义一般方程:x² + y² + Dx + Ey + F = 0;•解释D、E、F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推导一般方程的标准式:(x - a)² + (y - b)² = r²。

三、教学过程1. 直线的方程(1)一般方程1.引导学生思考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2.介绍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3.解释A、B、C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4.讲解一般方程的标准式:y = kx + b;5.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6.练习一些示例题,加深理解。

(2)点斜式方程1.引导学生思考点斜式方程的表示方法;2.介绍点斜式方程:y - y1 = k(x - x1);3.解释k和(x1, y1)的几何意义;4.讲解点斜式方程的一般式:Ax + By + C = 0;5.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6.练习一些示例题,加深理解。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第一教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教材: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目的:1、初步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2、了解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理解直线的斜率概念,会准确地表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知道每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倾斜角,但不 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3、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会求直线的斜率(或倾斜角);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

过程: 一、新课1、"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1)请一名学生作出函数y=2x +1的图像,引导大家分析:①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y=2x+1,在直线l 上就有一点A ,它的坐标 是(0,1),即函数y=2x+1⇒有序实数对(x ,y )−−−→←一一对应点⇒直线l ;②反过来,直线l 上点P (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函数y=2x+1, 即直线l ⇒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x ,y )⇒函数y=2x+1。

归纳:一般地,满足函数式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都是直线l 上的 点的坐标(x,y );反之,直线l 上每一点的坐标(x,y )都满足函数式y=kx+b 。

因此,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y=kx+b 的每一 对x,y 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

(2)讲解: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y=kx+b 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 y -kx -b =0,这样,满足一次函数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y -kx -b =0的解” ,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

板书:定义“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 ,强调定义中两个条件必 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例1、已知方程2x+3y+6=0(1) 把这个方程改写成一次函数式; (2) 画出这个方程所对应的直线; (3) 点(23,1)是否在直线l 上?2、直线的倾斜角设问1: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 的一条直线绕P 点旋转,不管旋转多少周,它对x 轴的位置有几种情况?画图表示。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一、引言在平面几何中,直线和圆是基本的几何元素,它们的方程是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关键。

本教案将介绍直线与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二、直线的方程1. 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A和B不同时为0。

通过该方程,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2. 截距式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以表示为x/a + y/b = 1,其中a和b表示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该方程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直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倾斜程度。

3. 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 = m(x - x1),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

通过该方程,可以直接得到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点的坐标。

三、圆的方程1. 标准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可以表示为(x - h)² + (y - k)² = r²,其中(h, k)表示圆心的坐标,r表示圆的半径。

通过该方程,可以方便地确定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 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可以表示为x = h + r·cosθ,y = k + r·sinθ,其中(h, k)表示圆心的坐标,r表示圆的半径,θ为参数,取值范围为0到2π。

通过该方程,可以根据参数θ的变化描述圆上的点。

四、直线与圆的交点1. 相切情况当直线与圆相切时,直线只与圆相交于一个点。

可以通过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来确定相切点的坐标。

2. 相离情况当直线与圆相离时,直线与圆没有交点。

3. 相交情况当直线与圆相交时,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可以通过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来确定交点的坐标。

五、应用示例1.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求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组,可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离或相交。

2. 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通过解直线与圆的方程组,可以求得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几何推理和计算。

3. 圆的切线问题直线与圆相切时,直线为圆的切线。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中职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x x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复习引入:新授: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设A ,B 为平面上两点.若A ,B 都在x 轴(数轴)上(见图7-3(1)),且坐标为A (x 1,0), B (x 2,0),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数轴上A ,B 两点的距离为 |AB |=|x 2-x 1|. 同理,若A ,B 都在y 轴上(见图7-3(2)),坐标为A (0,y 1), B (0,y 2),则A ,B 间的距离 |AB |=|y 2-y 1|.若A ,B 至少有一点不在坐标轴上,设 A , B 的坐标为A (x 1,y 1), B(x 2,y 2).过A ,B分别作x ,y 轴的垂线,垂线延长交于C (见图7-3(3)),不难看出C 点的坐标为(x 1,y 2), 则 |AC |=|y 2-y 1|,|BC |=|x 2-x 1|,由勾股定理 |AB |=22BC AC +=221221)()(y y x x -+-. 由此得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平面内两点A (x 1,y 1), B (x 2,y 2),则|AB |=221221)()(y y x x -+-. (7-1-1)例1 求A (-4,4),B (8,10)间的距离|AB |.解 x 1=-4, y 1=4;x 2=8, y 2=10,应用公式(7-1-1),|AB |=)()(21221y y x x -+-=2210484)()(-+--=180=65. 例2 已知点A (-1,-1), B (b ,5),且|AB |=10,求b . 解:据两点间距离公式,|AB |=36)1()]1(5[)]1([222++=--+--b b =10,解得 b =7或b =-9.例3 站点P 在站点A 的正西9km 处,另一站点Q 位于P ,A 之间,距P 为5km ,且东西向距A 为6km ,问南北向距A 多少?解 以A 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如图7-4,则P 的坐标为(-9,0),|PQ |=9.设Q 坐标为(x ,y ), 图7-3(2)xy O y 1 y 2 • • B A 图7-3(1) x y O x 1 x 2•• B A 图7-3(3)则x =-6,据题意要求出y . 据两点间距离公式(7-1-1)|PQ |=22069)()(y -++-=5,解得 y =±4,即站点Q 在南北向距A 是4km .例4 如图7-5,点A ,B ,C ,D 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求点D 的横坐标x .解 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相等, |AB |=|CD |, |AC |=|BD |. 由距离公式(7-1-1)|AB |=5311222=-++-)()(; |AC |=17212222=-+--)()(;|CD |=42242222+-=-+-)()()(x x|BD |=11341222++=-++)()()(x x 由|AC |=|BD |得11172++=)(x ,x =-1±4;由|AB |=|CD |,知x 只能取-1+4=3.所以当点A ,B ,C ,D 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横坐标x =3,即D 的坐标为(3,4). 课内练习1 1. 求|AB |:(1)A (8,6),B (2,1);(2)A (-2,4),B (-2,-2).2. 已知A (a ,-5),B (0,10)间的距离为17,求a .3. 已知A (2,1),B (-1,2),C (5,y ),且∆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y 。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份教案]DOC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份教案]DOC

8.1.1 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教学目标】1. 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会表示数轴上某一点的坐标.2. 掌握数轴上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教学难点】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先从数轴入手,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后,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的定义及记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轴上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本节教学中,始终要坚持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大胆的猜想,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归纳两个公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的推导过程.2.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教学难点】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本节教学中,将平面(二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轴(一维)上的数量关系是关键.先从复习上节内容入手,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将两点间的距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最后讨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公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2.1 直线与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2.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直线的特征性质,直线的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直线的方程的概念.【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分组探究教学法.本节首先利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揭示代数方程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用集合表示的性质描述法阐述直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而给出直线的方程的概念.本节教学中,要突出用集合的观点完成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转化.【教学过程】8.2.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2. 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了解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本节首先通过观察同一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引入了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在明确了倾斜角范围后,定义了直线的斜率,最后讨论了直线斜率与直线上两个不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8.2.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一般式,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2. 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及斜率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法与直线的对应关系,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与斜率的关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首先从所学的直线方程入手,揭示所学过的直线方程都可以表示成Ax+By+C=0的形式,引入了直线的一般方程的概念.在引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后,介绍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进而讨论了方向向量与斜率的关系、法向量与一般式方程中一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打下基础.8.2.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一)【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2. 了解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3. 让学生从学习中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魅力.【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教学难点】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过程,认识到点斜式直线方程与斜率坐标公式之间的关系.对于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要使学生认识到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形.教材在例2中给出了已知两点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直线方程的两点式,但要求不宜过高.【教学过程】8.2.4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能利用直线的斜率或法向量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2. 会求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课从直线斜截式和一般式两个方向讨论了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先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讨论了两条直线垂直时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l1⊥l2⇔k1k2=-1;再由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讨论了两条直线垂直时的条件,即l1⊥l2⇔A1A2+B1B2=0.8.2.4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 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重合)与相应的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无解、有唯一解、有无数个解)的关系.2. 掌握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教学难点】求两条直线的交点.【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课首先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在讨论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相应的直线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对应关系后,进一步研究了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8.2.5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 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点到直线距离的简单问题,会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在解决一个特例后,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再通过例题讲解了公式的一般用法,最后通过例题解决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学生一起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8.3.1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2.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复习圆的定义,在定义的基础上,推导了圆的标准方程.最后通过例题,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教学过程】8.3.2 圆的一般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能判断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是否是圆的方程.2.能根据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教学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到圆的一般方程,然后讨论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表示圆.最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初步感悟待定系数法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8.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依据直线与圆的方程,能熟练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2. 能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 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与相应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无解、有惟一解、有两组解)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如何利用方程来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可以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材在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8.5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形关系,运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问题.2. 通过本节例题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可以利用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师生共同研究,不仅可以巩固直线与圆的有关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第四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备考方向要明了]考什么怎么考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主要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考查,难度较为简单,如2012年重庆T3,陕西T4等.2.由直线与圆的方程求弦长或求参数是高考热点之一,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考查,如2012年天津T8等.[归纳·知识整合]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Ax+By+C=0(A2+B2≠0),圆:(x-a)2+(y-b)2=r2(r>0),设d为圆心(a,b)到直线l的距离,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Δ.方法位置关系几何法代数法相交d<r Δ>0相切d=r Δ=0相离d>r Δ<0[探究] 1.在求过一定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时,应注意什么?提示:应首先判断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点在圆上,则该点为切点,切线只有一条;若点在圆外,切线应有两条;若点在圆内,则切线不存在.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1:(x-a1)2+(y-b1)2=r21(r1>0),圆O2:(x-a2)2+(y-b2)2=r22(r2>0).[探究] 2.若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与两圆的方程有何关系?提示: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二次项得到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就是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自测·牛刀小试]1.直线l:mx-y+1-m=0与圆C:x2+(y-1)2=5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C.相离D.不确定解析:选A法一:圆心(0,1)到直线的距离d=|m|m2+1<1< 5.法二:直线mx-y+1-m=0过定点(1,1),又因为点(1,1)在圆x2+(y-1)2=5的内部,所以直线l与圆C是相交的.2.(2012·山东高考)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选B两圆的圆心距离为17,两圆的半径之差为1,之和为5,而1<17<5,所以两圆相交.3.已知p:“a=2”,q:“直线x+y=0与圆x2+(y-a)2=1相切”,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a=2,则直线x+y=0与圆x2+(y-a)2=1相切,反之,则有a=±2.因此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已知圆x2+y2=4与圆x2+y2-6x+6y+14=0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是( )A .x -2y +1=0B .2x -y -1=0C .x -y +3=0D .x -y -3=0解析:选D 法一:圆心O (0,0),C (3,-3)的中点P ⎝⎛⎭⎫32,-32在直线l 上,故可排除A 、B 、C.法二:两圆方程相减得,6x -6y -18=0,即x -y -3=0.5.(2012·重庆高考)设A ,B 为直线y =x 与圆x 2+y 2=1的两个交点,则|AB |=( ) A .1 B. 2 C. 3D .2解析:选D 因为直线y =x 过圆x 2+y 2=1的圆心 (0,0),所以所得弦长|AB |=2.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2012·安徽高考)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1]B .[-1,3]C .[-3,1]D .(-∞,-3]∪[1,+∞) (2)(2012·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自主解答] (1)因为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a -0+1|2≤r =2,可得|a +1|≤2,即a ∈[-3,1].(2)圆C 方程可化为(x -4)2+y 2=1,圆心坐标为(4,0),半径为1,由题意,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x 0,kx 0-2),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因为两个圆有公共点,故(x -4)2+(kx -2)2≤2,整理得(k 2+1)x 2-(8+4k )x +16≤0,此不等式有解的条件是Δ=(8+4k )2-64(k 2+1)≥0,解之得0≤k ≤43,故最大值为43.[答案] (1)C (2)43——————————————————— 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若两方程已知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易表达,则用几何法;若方程中含有参数,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表达较繁琐,则用代数法.能用几何法,尽量不用代数法.(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可根据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与差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求解.1.直线l :y -1=k (x -1)和圆x 2+y 2-2y -3=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解析:将x 2+y 2-2y -3=0化为x 2+(y -1)2=4.由于直线l 过定点(1,1),且由于12+(1-1)2=1<4,即直线过圆内一点,从而直线l 与圆相交.答案:相交2.设圆C 与圆x 2+(y -3)2=1外切,与直线y =0相切,则C 的圆心轨迹为( )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椭圆D .圆解析:选A 设圆心C (x ,y ),则题意得(x -0)2+(y -3)2=y +1(y >0),化简得x 2=8y-8.有关圆的弦长问题[例2] (1)(2012·北京高考)直线y =x 被圆x 2+(y -2)2=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2)(2013·济南模拟)已知圆C 过点(1,0),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l :y =x -1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为22,则过圆心且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自主解答] (1)法一: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0-2|2=2,圆的半径r =2,所以弦长为l =2×r 2-d 2=24-2=2 2.法二:代数法: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y =x ,x 2+(y -2)2=4,消去y 可得x 2-2x =0,所以直线和圆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2,2),(0,0),弦长为2(2-0)2=2 2.(2)由题意,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m =0,设圆心坐标为(a,0),则由题意知⎝⎛⎭⎪⎫|a -1|22+2=(a -1)2,解得a =3或a =-1,又因为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所以a =3,故圆心坐标为(3,0).因为圆心(3,0)在所求的直线上,所以有3+0+m =0,即m =-3,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 +y -3=0.[答案] (1)22 (2)x +y -3=0 ———————————————————求圆的弦长的常用方法(1)几何法:设圆的半径为r ,弦心距为d ,弦长为l ,则⎝⎛⎭⎫l 22=r 2-d 2; (2)代数方法: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AB |=21k +·|x 1-x 2|=221212(1)[()4]k x x x x ++-.3.若直线x -y =2被圆(x -a )2+y 2=4所截得的弦长为22,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或3 B .1或3 C .-2或6D .0或4解析:选D 圆心(a,0)到直线x -y =2的距离d =|a -2|2,则(2)2+⎝ ⎛⎭⎪⎫|a -2|22=22, 所以a =0或a =4.4.已知圆C 的圆心与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关于直线y =x 对称,直线4x -3y -2=0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6,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所求圆的半径是R ,依题意得,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是(1,0),则圆C 的圆心坐标是(0,1),圆心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d =|4×0-3×1-2|42+(-3)2=1,则R 2=d 2+⎝⎛⎭⎫|AB |22,因此圆C 的方程是x 2+(y -1)2=10.答案:x 2+(y -1)2=10圆的切线问题[例3] 已知圆C :x 2+y 2+2x -4y +3=0.(1)若不过原点的直线l与圆C相切,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2)从圆C外一点P( x,y)向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M,O为坐标原点,且有|PM|=|PO|,求点P的轨迹方程.[自主解答](1)将圆C配方得(x+1)2+(y-2)2=2.由题意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零,设直线方程为x+y-a=0,由|-1+2-a|2=2,得|a-1|=2,即a=-1或a=3.故直线方程为x+y+1=0或x+y-3=0.(2)由于|PC|2=|PM|2+|CM|2=|PM|2+r2,∴|PM|2=|PC|2-r2.又∵|PM|=|PO|,∴|PC|2-r2=|PO|2,∴(x+1)2+(y-2)2-2=x2+y2.∴2x-4y+3=0即为所求的方程.若将本例(1)中“不过原点”的条件去掉,求直线l的方程.解:将圆C配方得(x+1)2+(y-2)2=2.当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零时,设直线方程为y=kx,由直线与圆相切得y=(2±6)x;当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零时,设直线方程为x+y-a=0,由直线与圆相切得x +y+1=0或x+y-3=0.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2+6)x-y=0或(2-6)x-y=0或x+y+1=0或x+y-3=0.———————————————————求过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1)若该点在圆上,由切点和圆心连线的斜率可确定切线的斜率,进而写出切线方程;若切线的斜率不存在,则可直接写出切线方程x=x0.(2)若该点在圆外,则过该点的切线将有两条.若用设斜率的方法求解时只求出一条,则还有一条过该点且斜率不存在的切线.5.已知点M (3,1),直线ax -y +4=0及圆(x -1)2+(y -2)2=4. (1)求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2)若直线ax -y +4=0与圆相切,求a 的值.解:(1)圆心C (1,2),半径为r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方程为x =3. 由圆心C (1,2)到直线x =3的距离d =3-1=2=r 知,此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y -1=k (x -3), 即kx -y +1-3k =0. 由题意知|k -2+1-3k |k 2+1=2,解得k =34.故方程为y -1=34(x -3),即3x -4y -5=0.故过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3或3x -4y -5=0. (2)由题意有|a -2+4|a 2+1=2,解得a =0或a =43.2种方法——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体现了圆的几何性质和代数方法的结合.(1)从思路来看,代数法侧重于“数”,更多倾向于“坐标”与“方程”;而“几何法”则侧重于“形”,利用了图形的性质.(2)从适用类型来看,代数法可以求出具体的交点坐标,而几何法更适合定性比较和较为简单的运算.3个注意点——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的三个注意点 (1)涉及圆的切线时,要考虑过切点的半径与切线垂直;(2)当直线与圆相交时,半弦、弦心距、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在解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把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结合起来使用;(3)判断直线与圆相切,特别是过圆外一点求圆的切线时,应有两条.在解题中,若只求得一条,则说明另一条的斜率不存在,这一点经常忽视,应注意检验、防止出错.创新交汇——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问题1.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中一类重要问题,常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常常是将直线与圆和函数、三角、向量、数列及圆锥曲线等相互交汇,求解参数、函数、最值、圆的方程等问题.2.对于这类问题的求解,首先要注意理解直线和圆等基础知识及它们之间的深入联系;其次要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是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隐含条件的挖掘,再次要掌握解决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待定系数及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典例]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6x +1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 上.(1)求圆C 的方程;(2)若圆C 与直线x -y +a =0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求a 的值.[解] (1)曲线y =x 2-6x +1与y 轴的交点为(0,1),与x 轴的交点为(3+22,0),(3-22,0).故可设圆C 的圆心为(3,t ),则有32+(t -1)2=(22)2+t 2,解得t =1. 则圆C 的半径为32+(t -1)2=3.则圆C 的方程为(x -3)2+(y -1)2=9.(2)设A (x 1,y 1),B (x 2,y 2),其坐标满足方程组:⎩⎪⎨⎪⎧x -y +a =0,(x -3)2+(y -1)2=9.消去y ,得到方程2x 2+(2a -8)x +a 2-2a +1=0. 由已知可得,判别式Δ=56-16a -4a 2>0. 从而x 1+x 2=4-a ,x 1x 2=a 2-2a +12.①由于OA ⊥OB ,可得x 1x 2+y 1y 2=0,又y 1=x 1+a ,y 2=x 2+a ,所以2x 1x 2+a (x 1+x 2)+a 2=0.②由①②得a=-1,满足Δ>0,故a=-1.[名师点评]1.本题有以下创新点(1)考查形式的创新,将轨迹问题、向量问题和圆的问题融为一体来考查.(2)考查内容的创新,本题摒弃以往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而是借助于参数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2.解决直线和圆的综合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求点的轨迹,先确定点的轨迹的曲线类型,再利用条件求得相关参数;(2)存在性问题的求解,即先假设存在,再由条件求解并检验.[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2ax+by=1(其中a,b是实数)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且△AOB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a,b)与点M(0,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2+1B.2C. 2D.2-1解析:选A直线2ax+by=1(其中a,b是实数)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则依题意可知,△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坐标原点O到直线2ax+by=1的距离d=12a2+b2=22,即2a2+b2=2,∴a2=2-b22(-2≤b≤2),则|PM|=a2+(b-1)2=b22-2b+2=2|b-2|2,∴当b=-2时,|PM|max=2×|-2-2|2=2+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只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 =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圆的半径为2,且圆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即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即|c|122+(-5)2<1,解得-13<c<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圆(x -1)2+(y +3)2=1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 ) A .x -y =0 B .x +y =0 C .x =0D .y =0解析:选C 圆心为(1,-3),半径为1,故x =0与圆相切.2.已知直线l :y =k (x -1)-3与圆x 2+y 2=1相切,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2 C.2π3D.56π 解析:选D 由题意知,|k +3|k 2+1=1,得k =-33, 故直线l 的倾斜角为56π.3.(2012·陕西高考)已知圆C :x 2+y 2-4x =0,l 是过点P (3,0)的直线,则( ) A .l 与C 相交 B .l 与C 相切C .l 与C 相离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解析:选A 把点(3,0)代入圆的方程的左侧得32+0-4×3=-3<0,故点(3,0)在圆的内部,所以过点(3,0)的直线l 与圆C 相交.4.过点(1,1)的直线与圆(x -2)2+(y -3)2=9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 A .2 3 B .4 C .2 5D .5解析:选B 由圆的几何性质可知,当点(1,1)为弦AB 的中点时,|AB |的值最小,此时|AB |=2r 2-d 2=29-5=4.5.过点P (1,1)的直线,将圆形区域{(x ,y )|x 2+y 2≤4}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2=0B .y -1=0C .x -y =0D .x +3y -4=0解析:选A 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即弦长最短,此时直线垂直于过该点的直径.因为过点P (1,1)的直径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方程为x +y -2=0.6.直线ax +by +c =0与圆x 2+y 2=9相交于两点M ,N ,若c 2=a 2+b 2,则OM ·ON (O 为坐标原点)等于( )A .-7B .-14C .7D .14解析:选A 设OM ,ON 的夹角为2θ.依题意得,圆心(0,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等于|c |a 2+b2=1,cos θ=13,cos 2θ=2cos 2 θ-1=2×⎝⎛⎭⎫132-1=-79,OM ·ON =3×3cos 2θ=-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设直线x -my -1=0与圆(x -1)2+(y -2)2=4相交于A ,B 两点,且弦AB 的长为23,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圆心(1,2)到直线x -my -1=0的距离d =4-3=1,即|1-2m -1|1+m2=1,解得m =±33.答案:±338.(2012·江西高考)过直线x +y -22=0上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点P 在直线x +y -22=0上,∴可设点P (x 0,-x 0+22),且其中一个切点为M .∵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OPM =30°.故在Rt △OPM 中,有OP =2OM =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OP =x 20+(-x 0+22)2=2,解得x 0= 2.故点P 的坐标是(2,2).答案:(2,2)9.(2012·天津高考)设m ,n ∈R ,若直线l :mx +ny -1=0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且l 与圆x 2+y 2=4相交所得弦的长为2,O 为坐标原点,则△AO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为2,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3,即1m 2+n 2=3,所以m 2+n 2=13≥2|mn |,所以|mn |≤16,又A ⎝⎛⎭⎫1m ,0,B ⎝⎛⎭⎫0,1n ,所以△AOB 的面积为12|mn |≥3,最小值为3.答案: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0.求过点P (4,-1)且与圆C :x 2+y 2+2x -6y +5=0切于点M (1,2)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圆心为A (m ,n ),半径为r ,则A ,M ,C 三点共线,且有|MA |=|AP |=r ,因为圆C :x 2+y 2+2x -6y +5=0的圆心为C (-1,3),则 ⎩⎪⎨⎪⎧n -2m -1=2-31+1,(m -1)2+(n -2)2=(m -4)2+(n +1)2=r ,解得m =3,n =1,r =5,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3)2+(y -1)2=5.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x 2+y 2-12x +32=0的圆心为Q ,过点P (0,2),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Q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向量OA +OB 与PQ 共线?如果存在,求k 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圆的方程可写成(x -6)2+y 2=4,所以圆心为Q (6,0).过P (0,2)且斜率为k 的直线方程为y =kx +2,代入圆的方程得x 2+(kx +2)2-12x +32=0,整理得(1+k 2)x 2+4(k -3)x +36=0.①直线与圆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 等价于Δ=[4(k -3)]2-4×36(1+k 2)=42(-8k 2-6k )>0,解得-34<k <0,即k 的取值范围为⎝⎛⎭⎫-34,0. (2)设A (x 1,y 1),B (x 2,y 2)则OA +OB =(x 1+x 2,y 1+y 2), 由方程①得x 1+x 2=-4(k -3)1+k 2.②又y 1+y 2=k (x 1+x 2)+4.③因P (0,2)、Q (6,0),PQ =(6,-2),所以OA +OB 与PQ 共线等价于-2(x 1+x 2)=6(y 1+y 2),将②③代入上式,解得k =-34. 而由(1)知k ∈⎝⎛⎭⎫-34,0,故没有符合题意的常数k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22的圆C 与直线y =x 相切于坐标原点O .(1)求圆C的方程;(2)试探求C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使Q到定点F(4,0)的距离等于线段OF的长.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圆心为C(a,b),由OC与直线y=x垂直,知O,C两点的斜率k OC=ba=-1,故b=-a,则|OC|=22,即a2+b2=22,可解得⎩⎪⎨⎪⎧a=-2,b=2,或⎩⎪⎨⎪⎧a=2,b=-2,结合点C(a,b)位于第二象限知⎩⎪⎨⎪⎧a=-2,b=2.故圆C的方程为(x+2)2+(y-2)2=8.(2)假设存在Q(m,n)符合题意,则⎩⎪⎨⎪⎧(m-4)2+n2=42,m2+n2≠0,(m+2)2+(n-2)2=8,解得⎩⎨⎧m=45,n=125.故圆C上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45,125符合题意.1.设两圆C1,C2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C1C2|=() A.4B.4 2C.8 D.8 2解析:选C依题意,可设圆心坐标为(a,a),半径为r,其中r=a>0,因此圆方程是(x-a)2+(y-a)2=a2,由圆过点(4,1)得(4-a)2+(1-a)2=a2,即a2-10a+17=0,则该方程的两根分别是圆心C1,C2的横坐标,|C1C2|=2×102-4×17=8.2.(2012·天津高考)设m,n∈R,若直线(m+1)x+(n+1)y-2=0与圆(x-1)2+(y-1)2=1相切,则m+n的取值范围是()A.[1-3,1+ 3 ]B.(-∞,1- 3 ]∪[1+3,+∞)C .[2-22,2+2 2 ]D .(-∞,2-2 2 ]∪[2+22,+∞) 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m +n |(m +1)2+(n +1)2=1,化简得mn =m +n +1≤(m +n )24,解得m +n ≤2-22或m +n ≥2+2 2.3.已知⊙O 的方程是x 2+y 2-2=0,⊙O ′的方程是x 2+y 2-8x +10=0,由动点P 向⊙O 与⊙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O 的圆心为(0,0),半径为2,⊙O ′的圆心为(4,0),半径为6,设点P 为(x ,y ),由已知条件和圆切线性质得x 2+y 2-2=(x -4)2+y 2-6,化简得x =32.答案:x =324.已知圆C :x 2+y 2-2x +4y -4=0,问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 ,使l 被圆C 截得的弦为AB ,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若存在,写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依题意,设l 的方程为y =x +b ,① x 2+y 2-2x +4y -4=0,② 联立①②消去y 得2x 2+2(b +1)x +b 2+4b -4=0,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x 1+x 2=-(b +1),x 1x 2=b 2+4b -42,③∵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OA ⊥OB ,即x 1 x 2+y 1y 2=0,而y 1y 2=(x 1+b )(x 2+b )=x 1x 2+b (x 1+x 2)+b 2, ∴2x 1x 2+b (x 1+x 2)+b 2=0,由③得b 2+4b -4-b (b +1)+b 2=0, 即b 2+3b -4=0, ∴b =1或b =-4.∴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x-y+1=0或x-y-4=0.。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第一教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教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目的:1、初步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为尔后进一步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二、了解直线的倾斜角概念,明白得直线的斜率概念,会准确地表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明白每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倾斜角,但不 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3、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会求直线的斜率(或倾斜角);4、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

进程: 一、新课一、"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1)请一名学生作出函数y=2x +1的图像,引导大伙儿分析:①有序数对(0,1)知足函数y=2x+1,在直线l 上就有一点A ,它的坐标 是(0,1),即函数y=2x+1⇒有序实数对(x ,y )−−−→←一一对应点⇒直线l ;②反过来,直线l 上点P (1,3),那么有序实数对(1,3)就知足函数y=2x+1,即直线l ⇒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x ,y )⇒函数y=2x+1。

归纳:一样地,知足函数式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都是直线l 上的 点的坐标(x,y );反之,直线l 上每一点的坐标(x,y )都知足函数式y=kx+b 。

因此,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以知足y=kx+b 的每一 对x,y 的值为坐标的点组成的。

(2)讲解: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y=kx+b 也能够看做是二元一次方程 y -kx -b =0,如此,知足一次函数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y -kx -b =0的解” ,使方程和直线成立了联系。

板书:概念“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 ,强调概念中两个条件必 须同时知足,缺一不可。

例一、已知方程2x+3y+6=0(1) 把那个方程改写成一次函数式; (2) 画出那个方程所对应的直线; (3) 点(23,1)是不是在直线l 上? 二、直线的倾斜角设问1: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 的一条直线绕P 点旋转,不管旋转多少周,它对x 轴的位置有几种情形?画图表示。

中职数学圆的一般方程说课稿

中职数学圆的一般方程说课稿

圆的一般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的一般方程》安排在职业中学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二小节第一课时。

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圆的一般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本课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圆的一般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求直线方程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在学习过圆的标准方程之后进行研究的,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

另外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运算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都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一般方程的特点(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成圆的标准方程,进而求圆心和半径(3) 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方程过程与方法:(1)在师生合作以及小组合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2)探索圆的一般方程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待定系数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探究问题的精神。

(3)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圆的一般方程。

(2) 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难点:(1)圆的一般方程的应用(2)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二】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和圆的方程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

理解圆的参数方程.§07.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要点一、直线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0παα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ya x .注:若23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2--=x y ,但若)0(232≥--=x x y 则不是这条线.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3.⑴两条直线平行: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②在1l 和2l 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21C C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21,l l 的倾斜角为21,αα则1l ∥212αα=⇔l .⑵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①设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斜率分别为1k 和2k ,则有12121-=⇔⊥k k l l 这里的前提是21,l l 的斜率都存在.②0121=⇔⊥k l l ,且2l 的斜率不存在或02=k ,且1l 的斜率不存在.(即01221=+B A B A 是垂直的充要条件)4.直线的交角:⑴直线1l 到2l 的角(方向角);直线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转动的角θ,它的范围是),0(π,当 90≠θ时21121tan k k k k +-=θ.⑵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指由1l 与2l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θ,又称为1l 和2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2,0π,当90≠θ,则有21121tan k k k k +-=θ.5.过两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λλ(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为参数,0222=++C y B x A 不包括在内)6.点到直线的距离: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00y x P ,直线P C By Ax l ,0:=++到l 的距离为d ,则有2200BA C By Ax d +++=.注:1.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距离公式:21221221)()(||y y x x P P -+-=.特例:点P(x,y)到原点O 的距离:||OP =2.定比分点坐标分式。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故这艘轮船不需改变航线,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280 65
典型例题:
例3 过点 P(1, 1) 作圆 的切线,试求切线方程. x2 y 2 2 x 2 y 1 0 解 设所求切线的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
y 1 k ( x 1),

kx y (1 k ) 0.
运 已知直线x +5y +c = 0和圆x2 + y2 =25相切,求c的值? 用 知 识 强 注意点: 化 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去绝对值时,应 练 注意有两解 习
请同学们谈一谈: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 系 相交 相切
d
示意图像
y
r 0
x
相离
因为d<r 所以直线x+y-1=0与圆x2+y2=4相交。
已知直线l:x-y+5=0与圆C: (X+1)2+y2=m的相切,求m的值?
思考:
挑战 自我
1、由题意直线与圆相切,可以得到d与r存在怎样的大小关 系? 2、圆方程中的m与圆半径r是什么关系? 3、求圆的半径根据什么求解? 4、你能说出该圆的圆心坐标吗?怎样表示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
圆 x2 y2 2x 2 y 1 0 的标准方程为
( x 1)2 ( y 1)2 1
所以圆心C(1,1) ,半径r=1. 圆心到切线的距离为
d k 1 (1 k ) k (1)
2 2

2 k 1
2

由于圆心到切线的距离与半径相等,
所以
2 k 1
2
1,
解得
k 3.
y 1 3( x 1),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说课稿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说课稿

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说课稿《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设计说课稿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8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章我尝试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分析和教学反思8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方程》是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的第八章,它是众多知识的汇合点,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坐标,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等等。

是对口单招考试的必考点,考试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维持在10分左右,一方面,本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体验解析几何的应用;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的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认为,本章本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18级护理专业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点、直线方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具有初步认识,已具备基础知识,也具有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女生较多,普遍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考虑问题不全面,知识运用不灵活,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材结构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并掌握了直线与圆概念,理解圆的方程,通过对圆与直线的学习加深对解析几何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合作等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重难点分析本着中职数学教学大纲,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案

第一教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教材: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目的:1、初步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2、了解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理解直线的斜率概念,会准确地表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知道每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倾斜角,但不 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3、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会求直线的斜率(或倾斜角);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

过程: 一、新课1、"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1)请一名学生作出函数y=2x +1的图像,引导大家分析:①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y=2x+1,在直线l 上就有一点A ,它的坐标 是(0,1),即函数y=2x+1⇒有序实数对(x ,y )−−−→←一一对应点⇒直线l ;②反过来,直线l 上点P (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函数y=2x+1, 即直线l ⇒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x ,y )⇒函数y=2x+1。

归纳:一般地,满足函数式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都是直线l 上的 点的坐标(x,y );反之,直线l 上每一点的坐标(x,y )都满足函数式y=kx+b 。

因此,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y=kx+b 的每一 对x,y 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

(2)讲解: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y=kx+b 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 y -kx -b =0,这样,满足一次函数y=kx+b 的每一对x,y 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y -kx -b =0的解” ,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

板书:定义“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 ,强调定义中两个条件必 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例1、已知方程2x+3y+6=0(1) 把这个方程改写成一次函数式; (2) 画出这个方程所对应的直线; (3) 点(23,1)是否在直线l 上?2、直线的倾斜角设问1: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 的一条直线绕P 点旋转,不管旋转多少周,它对x 轴的位置有几种情况?画图表示。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一、引言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直线和圆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元素。

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对于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二、直线的方程1. 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点斜式方程使用直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方程。

点斜式方程公式:y−y1=m(x−x1)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x1,y1)为直线上的一点。

2. 两点式方程两点式方程是另一种表示直线的方程形式。

两点式方程使用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方程。

两点式方程公式:$$\\frac{y - y_1}{x - x_1} = \\frac{y_2 - y_1}{x_2 - x_1}$$其中,(x1,y1)和(x2,y2)为直线上的两个点。

3. 截距式方程截距式方程使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来表示直线方程。

当直线与x轴相交时,可以用两个截距来表示,当直线与y轴相交时,也可以用两个截距来表示。

截距式方程公式:- 当直线与x轴相交,记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为y=mx+b;- 当直线与y轴相交,记截距为a,则直线方程为x=a。

三、圆的方程圆的方程是描述圆的位置和形状的数学表达式。

常用的圆的方程包括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 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以圆心坐标和半径来表示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公式:(x−ℎ)2+(y−k)2=r2其中,(ℎ,k)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2. 一般方程一般方程是一种表示圆的方程,它包含x的二次项、y的二次项和一次项,并且没有交叉项。

一般方程公式:Ax2+Bxy+Cy2+Dx+Ey+F=0其中,A,B,C,D,E,F为实数,(x,y)为圆上的一点。

四、直线与圆的关系直线与圆之间有几种可能的关系,可以通过直线和圆的方程来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圆相切如果一条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那么这条直线与圆是相切的。

判断直线与圆是否相切可以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来进行。

2. 直线与圆相交如果一条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那么这条直线与圆是相交的。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三版《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直线圆与方程》第四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7世纪初期,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人们开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圆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问题.本节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将继续用坐标法探究圆的几何特征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解析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将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借助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两种判断方法: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初中学习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另一种方法,根据学生初中学习的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即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该方法,涉及到把点与坐标、直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方法属圆的个性范畴,不能推广.通过分析不难看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首先,直线与圆的位置这一几何特征,是通过点的坐标和直线、圆的方程来研究,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在学习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结合本节课内容,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其次,从本节课知识的研究过程来看,由“几何问题(位置关系)”到“代数问题(坐标、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联立方程组等),再到“几何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充分体现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转化过程,是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再有,通过具体例子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归纳总结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教案:圆的标准方程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教案:圆的标准方程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编号:备课组别数学组课程名称数学基础模块所在年级高一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系部授课班级授课日期课题:§6.4.1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3.利用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教法引导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设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一、新课引入天圆地方是我国古人朴素的世界观,圆很早就被运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之中,可以说,没有圆就没有中式设计,如北京天坛的圜丘坛就是典型的圆形建筑,还有中式园林中的“洞门”。

如何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圆呢?教学内容二、新知探究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动点的轨迹,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 C 的圆心为点C(a,b),半径为r. 圆上任意一点M(x,y),则有|MC|=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即:(x―a)2+(y―b)2=r2这个方程叫做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当圆心为(0,0)时,圆的方程为:x2+y2=r2三、例题讲解例 1 求以点C(1,2)为圆心, 半径r=2 的圆的标准方程.解因为圆心C(1,2), 半径r=2,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 (x-1)2 +(y-2)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教学设计课题1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斜率的概念,了解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的关系;3.初步掌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简单应用;4.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教学重点】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请同学们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说明(x ,y ),(x1,y1),k 的几何意义. (答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 -y1=k (x -x1);(x ,y )是已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1,y1)是直线上一个已知点的坐标,k 是直线的斜率.)(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0,b ),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y =kx +b. )(二)讲解新课(1)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一条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例如,引例中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0,b ),则b 就是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截距是坐标的概念,而不是距离的概念.(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如果已知直线l 的斜率是k ,在y 轴上的截距是b ,那么直线l 的方程是y =kx +b . 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这个方程的导出过程就是引例的解题过程.这是我们同学自己推导出来的.(3)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方程①它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似而不相同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k 不能得0,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没有这个限制.②练一练根据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写出它们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1)y =3x -2, k =________,b =________;(2)y =23x +13, k =________,b =________; (3)y =-x -1, k =________,b =________;(4)y =3x -2, k =________,b =________.小结:通过练一练中的这些题目,告诉我们: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第一个要求是要能够根据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写出直线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4)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应用例1 求与y 轴交于点(0,-4),且倾斜角为150°的直线方程.解:∵直线与y 轴交于点(0,-4),∴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是-4.又 ∵直线的倾斜角为150°,∴直线的斜率k =tan150°=-33. 将它们代入斜截式方程,得y =-33x -4, 化简,得 3x +2y +12=0. 这就是与y 轴交于点(0,-4),且倾斜角为150°的直线方程.例2 已知直线l 过点(3,0),在y 轴上的截距是-2,求直线l 的方程.解:∵直线过点(3,0),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2,∴直线l 过点(3,0)和(0,-2).将它们代入斜率公式,得k =-2-00-3=23. 又知,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是-2,即b =-2.将它们代入斜截式方程,得y =23x -2, 化简,得2x -3y -6=0.这就是所求直线l 的方程.小结:通过这两个例题,告诉我们:如果知道了直线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就可以直接写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这两个条件,那么就必须利用已知,找到这两个条件,然后再利用斜截式求直线方程.讲评:老师在带领学生做过练一练之后和讲解了两个例题之后所做的小结很好,它点明了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应用的要点,同时也明确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5)练习教材 P 76练习1—3.(三)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指导用书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学设计说明】本教案的前一课时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本节开始直接利用点斜式方程引出斜截式方程,这种引入方法,既复习了前一节学习的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直截了当并且显得很自然,同时还讲清了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的关系.因为学生常常误认为截距是距离,实际上,截距是坐标的概念,是一个可正,可负,可零的实数,教案对此专门进行了提醒,十分必要.教案还在练一练与例题之后分别给出了小结,这对学生掌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应用很有帮助.课题2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2.初步掌握各种方程之间的互化方法;3.初步了解分类讨论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各种方程之间的互化方法.【教学难点】分类讨论问题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写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答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y =kx +b ,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是x =x1. )(2)求斜率为2,在y 轴上的截距为1的斜截式方程,并将其化简整理.(答案:斜截式方程是y =2x +1,化简得2x -y +1=0. )(3)能通过上面一道题就说所有的直线方程都能化简为二元一次方程吗?(答案:不能.)(二)讲解新课(1)所有的直线方程都能化简为Ax +By +C =0 (A ,B 不同时为零)的形式 . 通过下面五个层次完成教学:①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②将所有的直线分为两类:有斜率和没斜率,即α=90°和α≠90°.③α=90°时,直线都有斜率,其方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y =kx +b ,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④当α=90°时,直线没有斜率,其方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x =x 1,这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其中y 的系数是0.⑤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方程,而且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任何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 ,y 的一次方程Ax +By +C =0 (A ,B 不同时为零) .(2)方程Ax +By +C =0 (A ,B 不同时为零)总表示直线.通过下面四个层次完成教学:①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零)可根据B ≠0和B =0而分成两种情况. ②当B ≠0时,方程可以化为y =-A B x -C B.这是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它表示斜率k =-A B ,在y 轴上的截距b =-C B的直线. ③当B =0时,必有A ≠0,方程可以化为x =-C A. 它表示一条与y 轴平行(C ≠0)或重合(C =0)的直线.④结论:关于x ,y 的一次方程总表示直线.(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根据(1)(2)两方面的结论,我们称方程Ax +By +C =0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A ,B 不同时为零) .直线l 的方程是Ax +By +C =0,可以简称为直线Ax +By +C =0,记作l :Ax +By +C =0.(4)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应用例1 求直线l :2x -3y +6=0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解法1:(将直线l 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将原方程移项,得3y =2x +6.方程两边同被3除,得 y =23x +2. 这是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可以看出其斜率为23,在y 轴上的截距为2. 解法2:(利用k =-A B ,b =-C B,求k ,b . ) 在方程2x -3y +6=0中,∵A =2,B =-3,C =6,∴k =-A B =23,b =-C B=2.故直线l 的斜率为23,在y 轴上的截距为2. 例2 画出方程4x -3y -12=0表示的直线.解:在方程4x -3y -12=0中,令x =0,得y =-4,令y =0,得x =3,可知,直线过点A (0,-4),B (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A (0,-4),B (3,0)两点,并过A ,B 做直线,则直线AB 就是方程4x -3y -12=0表示的直线.(5)练习教材 P 82练习1、2.【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的基础上引入直线一般式方程的,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案针对难点采取了分层次讲解的方法,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图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由于教材中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分类讨论的方法.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其他形式方程的互化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但根据方程画直线也是直线方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案中的两个例题突出强调了这一点,并在练习及作业中进一步作了强调.课题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2.了解平面几何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3.会用两种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用两种判定方法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答案:相交,相切,相离.)(2)在圆的一般方程x2+y2+Dx +Ey +F =0(D2+E2-4F >0)中,如何确定圆心坐标?[答案:圆心坐标是⎝⎛⎭⎫-D 2,-E 2. ] (3)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何计算?[答案:如果点P (x0,y0)为直线l :Ax +By +C =0外一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d =|Ax0+By0+C|A2+B2. ] (二)讲解新课(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方法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与圆的三种不同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判断方法. 已知圆C 的半径为r ,设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如图①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交,并有d <r ⇔直线l 与圆C 相交;②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切,并有d =r ⇔直线l 与圆C 相切;③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与圆相离,并有d >r ⇔直线l 与圆C 相离.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方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判定直线l :3x -4y -1=0与圆C :(x -1)2+(y +2)2=9的位置关系.解:根据圆C 的方程(x -1)2+(y +2)2=9,我们知道,圆的半径r =3,圆心为C (1,-2),则圆心到直线3x -4y -1=0的距离为d =|3-(-8)-1|32+(-4)2=2. 显然,有2<3, 即d <r .故直线l :3x -4y -1=0与圆C :(x -1)2+(y +2)2=9相交.(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种方法设直线方程为Ax +By +C =0(A ,B 不全为0),圆C 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方程组⎩⎪⎨⎪⎧Ax +By +C =0x 2+y 2+Dx +Ey +F =0经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设判别式为Δ,则有Δ>0⇔直线l 与圆C 相交;Δ=0⇔线l 与圆C 相切;Δ<0⇔直线l 与圆C 相离.例2 判定直线l :3x +4y -25=0与圆C :x 2+y 2=25的位置关系.解:由直线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为⎩⎪⎨⎪⎧3x +4y -25=0,x 2+y 2=25. 由直线方程得y =-34x +254,代入圆的方程,得 x 2+⎝⎛⎭⎫-34x +2542=25, 整理,得x 2-6x +9=0.因为 Δ=(-6)2-4×1×9=0,所以 直线l 与圆C 相切.(3)练习教材 P 105练习1—3.(三)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指导用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设计说明】在分别学习了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之后,教材安排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作为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的直接应用,同时,也突出体现了解析法的特点,即利用代数知识解决几何问题.为了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障碍,教案首先对一些相关知识做了复习,然后分别介绍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只适用于直线与圆的关系的特殊方法;第二种方法则是适用于直线与所有二次曲线关系的一般方法.对于圆来讲,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一些,第二种方法则计算量大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