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专家共识与指导意见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专家共识与指导意见

介绍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 素、手术因素、医院环境 因素等,并提供了相应的 评估方法。
详细阐述了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包 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 个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操 作建议。
介绍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的监测方法和报告制度, 为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 件提供了保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术中感染控制技术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减少手术部位暴露时间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整洁,并定期 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 灭菌。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部位暴 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以降低感染风险 。
手术团队配合与操作规范
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 作规范,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 菌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家属支持
03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07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1 2
制定全面的感染预防控制政策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不断完善针对外科手术部位感 染的预防控制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
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
医护人员应熟悉手术室环境控制标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等, 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操作技能提升
无菌技术操作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无菌 技术操作,如穿戴无菌手 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 菌巾等。
手术器械处理
医护人员应学会正确清洗 、消毒、灭菌手术器械, 确保手术器械无菌状态。
患者皮肤准备
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患 者皮肤准备方法,如剃毛 、清洁皮肤等,以降低手 术部位感染风险。
发展趋势预测

CRT-D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重型药疹一例

CRT-D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重型药疹一例
• CIED 感染患者按照推荐疗法治疗后,长期死亡率与无CIED感 染者接近 2012 Heart
• 一项对51例CIED感染患者回顾性研究显 示, 对患者进行长达3个月或更长时间抗 生素治疗,41例患者中仅有3例患者 (7.3%)感染复发,另有3例患者因药物 不良反应而终止抗生素治疗。
Baddour LM. Long-term suppress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intravascular device–related infections [J]. AM J MED Sci,2001;322:209
入院时影像学资料 2013-02-28
心脏彩超
AO:45mm LA:40mm IVSd:12mm LVPWd:10mm LVIDd:61mm LVIDs:42mm LVFS:30% LVEF:57%
1、左室上后壁基底段向外隆起,运动明 显减低。 2、左房、左室增大,室间隔稍增厚 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
• 5.03 - 5.16:IE复发,未用抗生素 5.03 畏寒复发,间歇性体温升高到38.5℃ 5.06 血培养阳性;WBC回升至15*109/L
外周血培养
治疗经过(七)
• 2.27 - 3.08:囊袋感染,处理效果良好 • 3.10 - 3.18:重症感染,心,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欠佳,确诊IE • 3.18 - 4.02:针对IE以万古霉素治疗为主的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 4.03 - 4.12:出现重型药疹 • 4.12 - 5.02:重型药疹的治疗,效果良好 未用抗生素 • 5.03 - 5.16:IE复发,未用抗生素
• 术前预防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推荐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
古霉素。对于两者都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达托霉素和利奈唑 胺。

病例讨论-3起搏器感染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3起搏器感染病例讨论
7.16
7.19
PCT<0.05ng/ml
PCT<0.05ng/ml
PCT0.13ng/ml
PCT0.13ng/ml
PCT0.4ng/ml
PCT0.54ng/ml
6.23
7.4
7.9
7.9
7.11
7.12
由于ICED感染的生物膜特性,不可能既保留感染装置又消除感染。对早期植入后炎性反应是否用抗菌药物治疗应个体化,对软组织感染使用短疗程口服抗菌药物,亦可密切观察。有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临床证据时,建议经验治疗;当明确感染病原体后,予以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不推荐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CT扫描可发现大血管存在的腔内栓子
心脏彩超(24小时内)以确定心脏瓣膜及腔内有无赘生物以腔内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最高,经食管超声的敏感性次之,经胸超声敏感性最低,但经胸超声还能协助判断左心功能,心脏大小,检测肺动脉压等。心超发现电极上有赘生物时需结合临床解释 ,因为非感染电极亦可出现团块,如血栓。
PET-CT扫描(不纳入常规检查)当装置囊袋内或装置系统周围存在显影剂摄取活跃时为阳性,提示感染存在
莫西沙星400mg ivgtt qd
PCT<0.05ng/ml
伤口分泌物阴性
脓液培养阴性
PCT<0.05ng/ml
PCT0.13ng/ml
6.23
6.27
6.30
7.4
7.9
伤口分泌物阴性
脓液培养阴性
血培养阴性(右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血培养阴性(左侧)
6.27
6.30
7.12
7.13
ICED拔除术结果
失败:未达到完全成功或临床成功,或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介入、脑卒中、呼吸骤停)及死亡等。

1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观察与护理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精神折磨和经济压力,而且医生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并可能导致起搏治疗失败[1]。

囊袋感染若发现不及时, 可导致囊袋破溃,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发生全身播散感染,甚至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

合理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减轻囊袋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2011年5月,我科收治1例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囊袋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XXX,女,79岁,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因“反复心悸、黑朦三月余”于2011-05-23拟“冠心病、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收住我科,于05-31行DDD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出院。

06-09出现手术切口疼痛、红肿、破溃,有液体渗出,门诊抗生素静滴仍无好转,于2011年06月11日以“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囊袋感染”收入院。

入院后查体:左锁骨下起搏器囊袋处皮肤可见红肿,伤口破溃直径2cm,有少量脓性渗液,心电图示起搏心率67次/min,体温36.4℃,于入院当天行起搏器囊袋清创术,术后常规每天换药,持续7天后,患者患处仍未有明显愈合迹象,遂再次于手术室彻底清创,术中将脉冲发生器及起搏电极取出,碘伏反复冲洗囊袋及切口处,术后切口延期缝合,坚持每天换药,2周后切口愈合良好出院。

2 护理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嚢袋清创处理后进行持续的动态心电监护,注意心率是否与起搏频率一致,每日检查全导联心电图1次, 评价起搏器和电极的性能,测心率、节律、呼吸、血压每小时1次,重视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观察体温变化,每4h测1次, 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理。

2.2 严格观察伤口情况隔日用0.25%甲硝唑和0.25%氯霉素液交替缓慢灌注冲洗嚢袋,灌注速度为2—4滴/min,每日滴注为500 ml。

每日更换冲洗液时严格按照静脉输液操作法进行,同时一并更换冲洗所用输液管道。

起搏器囊袋反复感染临床分析

起搏器囊袋反复感染临床分析

起搏器囊袋反复感染临床分析何姗姗; 郭涛; 郭金锐【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5页(P496-500)【关键词】起搏器; 囊袋反复感染; 并发症【作者】何姗姗; 郭涛; 郭金锐【作者单位】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云南昆明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7起搏器囊袋感染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2013年发布的《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1],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提出了指南性意见。

但是,对于其他原因如免疫排斥、脂肪液化等无菌性囊袋感染的处理,未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2017年10月-2019年6月因起搏器囊袋反复感染至我院诊疗的患者5例,分析其原因并对症处理,取得满意结局。

旨在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资料与方法病例一,女性,患儿5岁时因“法洛氏四联症”行开胸根治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恢复可。

1年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晕厥,晕厥过程中偶有抽搐、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持续约1~2m in后可自行清醒,醒后可感乏力、头晕,多次于外院就诊,予以抗癫痫治疗无好转。

15岁时患者因起搏器电量下降,于外院行单腔起搏器更换,术后患者仍反复晕厥,性质同前,16岁时患者起搏感知不良,外院诊断考虑起搏器导线断裂,于2018年8月9日局麻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因发现患者左锁骨下静脉闭塞,家属及患者恳求保留右胸壁,故在左侧成功植入新的心房及心室导线,起搏方式DDD,实现单腔改双腔生理性起搏系统重建。

出院前胸片切口愈合可,胸片示起搏器电极尖端位于右房及右室流入道近心尖部,见图1;程控示起搏器工作良好。

1周后日患者起搏器植入处切口出现渗血、切口破溃继发感染流脓,囊袋无明显波动感,见图2,无发热等不适,来我院就诊,多次血培养、渗出液和局部组织细菌培养,均未出现致病菌。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与处理对策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与处理对策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与处理对策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

方法:对从1998年1月~2007年12月植入起搏器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296例中有16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4%,其中早期囊袋血肿11例,占68.7%,迟发型囊袋血肿5例,占31.3%。

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囊袋血肿,避免严重后果。

标签: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囊袋血肿;手术并发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受到临床医师关注。

本文对在我院的296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男185例,女111例,年龄43~91岁,平均(43.9±21.7)岁。

按心律失常分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7例,Ⅱ度Ⅱ型A VB伴交界性逸搏43例,持续性房颤伴心室率缓慢或长间歇>3 s者50例,SSS 合并A VB 56例。

合并冠心病60例,传导系统退行性变1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6 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8 例,扩张型心肌病4 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35 例。

植入起搏器的类型:VVI起搏器98例,双腔DDD起搏器101例,VVIR起搏器45例,DDDR起搏器5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起搏电极均经右锁骨下静脉锁骨外段途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或高位室间隔)及右心耳(右房前侧壁)。

起搏器囊袋位于皮下组织与胸大肌浅筋膜表面之间。

2结果2.1囊袋血肿发生情况296例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共有16例发生囊袋血肿或出血,发生率为5.4%,其中发生于植入后早期(1周内)的11例(发生率3.7 %),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68.7%,另5例为迟发性(术后1周以上)囊袋血肿或出血(发生率1.7%),占31.3 %,血肿发生时间为植入术后9~13 d。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囊袋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囊袋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囊袋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作者:尚喜艳常晓晓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3期作者单位: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起搏器作为心律失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延长了数以万计的患者的生命。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趋势以及起搏器安置技术的日益成熟, 临床安置起搏器的例数越来越多, 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

其中较常见的是术后感染及血肿等引起的切口延迟愈合, 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期,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旨在对2000~2011 年我院收治的12 例起搏器术后囊袋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78岁。

安装起搏器原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伴室早一例:三度(AVB)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2例。

其中初次安装10例,起搏器更换2例。

起搏器类型:VVⅠ型7例,DDD型5例,均为美国美敦力起搏器。

发生囊袋血肿的时间,术后1~5 d 10例,1~2 d 2例。

1.2 临床表现患者多主诉局部肿胀,暗红色,囊袋表面呈突起, 触有波动感, 局部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液,或黄褐色液体。

经超声提示存在着液性平段。

囊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愈合与痛感。

1.3 囊袋处理根据囊袋并发症的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囊袋感染的给患者使用充足的抗生素,局部给予及时清创换药。

皮下水肿、血肿的给予抽出积液或积血,同时给予沙袋加压包扎。

全身营养不良的给予支持治疗,加快囊袋愈合。

2 讨论囊袋感染是埋藏式永久心脏起搏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囊袋感染的原因,多与术中囊袋大小不合适、术中止血不彻底、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低下、或者伴有其他疾病有关。

若身体其他部位感染,也可累及囊袋局部,引起感染。

感染的表现根据情况不同,可有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波动感等症状,部分患者伤口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囊袋破损形成窥破等。

少数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起搏器术后感染的识别和处理

起搏器术后感染的识别和处理

自从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人人体以 来,半个世纪里全世界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已超过3百万 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临床成熟 的常规治疗技术。同心脏起搏器一样,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器(ICD)在20余年间功能不断完善,植入技术犹如植入普 通心脏起搏器一样方便,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脏性猝 死唯一有效手段。这些心脏器械的应用挽救了众多心脏病 患者的生命。但术后感染作为一个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 视。 1流行病学 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为0.1 3%一 19.9%【2)】,死亡率为27%一66%【4.5】,国内报道感染发生率 为2.1%【6J。大约有25%的感染发生在急性期,即起搏器植 入后l一2个月内。发生在8一12个月的迟发感染也有报 道。Klug等"1研究发现,急性期感染多发生于首次植入起 搏器,约占79%,而慢性感染则通常发生于对原有起搏器的 二次操作或置换。总的来看,第一次植入起搏器后感染的发 生率显著低于起搏器置换后感染的发生率p1。起搏器感染 可局限于囊袋部位,约为69%,也可播散至心内膜导致感染 性心内膜炎,约10%【8J。2004年法国的一项关于起搏器相 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每年每百万例接 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中有550例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ICD感染发生率大约为0—3.9%¨””J。与心脏起搏器 一样,大多数感染发生于囊袋局部,并且大约62%的感染发 生于ICD更换后,显著多于初次植入后¨“。 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感染的发生似乎 增加得更快。Cabell等¨刮进行的一项医疗保险调查告诉我 们,每l 000个医疗保险受益人中起搏器感染的人数由1990 年的0.94人增加至1999年的2.11人,lO年间增加了 124%。人口老龄化及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扩大使得起搏器 植人数量在增加,而感染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起搏器植入 增加的比例,这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包括病人的高 龄、体弱,对起搏器感染的认识和诊断的提高,以及人口寿命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病的体内植入装置的种类逐渐增多,并分成两类。

一类与心律诊断与治疗相关,包括起搏器,ICD,CRT,植入式Holter 等,因其内部都装备了复杂的电路系统而属于电子装置,国外称其为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

另一类为非心律方面的心血管植入装置,包括治疗瓣膜病的“人造瓣膜”,治疗心衰的心脏辅助装置等,被称为心血管非电子植入装置。

根据国内专业名词的习惯,我们将“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改称为“心律植入装置”,该名称与其功能和应用更靠近,并易懂易记。

随着植入数量的剧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为临床并非少见的新问题。

针对植入装置的感染问题,国际心律学会(NASPE、HRS)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分别制定了各自学会的专家共识。

NASPE 于1999年第18届学术年会上启动了“电极导线拔除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并耗时3年于2000年4月正式颁布。

10年后,HRS(NASPE 的新名称)在第29届学术年会(2009)进行了修订与修订版的颁布。

AHA 在2003年制定并发表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专家共识”,7年后(2010)原专家共识的修定版发表。

显然,与1958年第一台起搏器首次植入人体相比,植入装置感染的专家共识的制定滞后了40年(1997)。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该领域的关注又推后近10年。

1 感染的发生率及危害日趋严重尽管心律植入装置的设计、制造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一直都在迅速发展,使各种植入装置的体积逐渐缩小,植入技术日趋简化、省时和方便,而植入装置(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各种绝缘材料等)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尽管心律植入装置的围术期几乎都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但令人忧心忡忡的感染发生率不是在下降,反而在升高,造成的临床危害日趋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起搏器型号选择与植入方法
• 起搏器型号选择 •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等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型号 • 根据不同厂家和型号的起搏器,其功能和使用寿命也有所不同,应综合评估选择 • 植入方法 • 经皮穿刺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导线 • 经胸小切口植入起搏器主体 • 起搏器与导线连接、测试、调整参数等操作需专业医生进行
推动学科发展
鼓励医生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相关的科研工作,推动学科的不 断发展。
07
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将不断革新,包括材料、工艺、功 能等方面的改进,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发展趋势预测
预计未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将向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该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急诊科专家
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 处理和急救流程。
心血管外科专 家
具备心血管外科手术经验 ,熟悉心脏起搏器的植入 技术和术后管理。
心血管介入治 疗专家
具备心血管介入治疗经验 ,熟悉临时心脏起搏器的 植入技术和相关并发症的 处理。
临床流行病与 循证医学专家
具备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 医学知识,能够评估文献 质量和推荐意见的临床效 果。
04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制定方 法
制定流程
文献回顾
专家讨论
制定推荐意见
修订与审核
发布与推广
搜集与床旁临时心脏起 搏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对当前的研究和临床实 践进行全面的了解。
组织心血管领域专家进 行深入讨论,对文献进 行细致分析,提炼出临 床实践中的关键点和争 议点。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其术前筛选、植入术式等与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同。

为规范与推广S-ICD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共同组织了多名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就S-ICD的发展历程、适应证、术前筛选及准备、植入流程、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

1 f,一、即丢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突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SCD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经静脉ICD (TV-ICD)应用千临床已有40余年,有效地预防了SCD。

然而,TV-ICD 需要通过静脉将除颤导线送入右心系统,存在静脉通路狭窄/闭塞导致植入困难,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导线断裂、感染、三尖瓣反流等导线相关并发症和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应运而生。

S-ICD是不需要在心腔内放置导线而具有感知和除颤功能的新型除颤治疗系统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无需经静脉路径,均埋千皮下,可避免TV-ICD所面临的导线相关并发症,也降低了系统性感染的风险。

导线具有近、远端两个感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之间可组合成为3种感知向量。

S-ICD可提供高达80J的除颤能量,并在除颤后提供30s的经胸起搏。

二、临床试验临床研究为S-ICD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不恰当电击(IAS)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证实S-ICD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SCD 高危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而且克服了TV-ICD的部分并发症(表1�(一)S-ICD的有效性(二)S-ICD的安全性(三)S-ICD的参数优化设置研究(四)S-ICD与其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城的兼容性和交互性研究三、适应证(一)S-ICD适应证的发展历程(二)我国S-ICD适应证的建议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的适应证[推荐说明(推荐等级,证据等级))符合ICD植入适应证,没有合适的静脉通路,推荐植入S-ICD(I B-NR)符合ICD植入适应证,不需要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同时有高感染风险,推荐植入S-ICD(I I B-NR)符合ICD植入适应证,不需要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选择植入S-ICD是合理的(a,B-NR)符合ICD植入适应证,有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不应该植入S-ICD(I B-NR)四、患者筛选及术前准备(一)患者筛选(二)术前准备五、植入步骤及操作(一)S-ICD植入的麻醉选择(二)术中植入规范(三)更换注意事项六、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囊袋)血肿(二)感染和移除器械(三)导线相关并发症(四)不恰当电击七、程控和随访(一)S-ICD的参数设置(二)S-ICD的故障识别及处理八、问题及展望目前S-ICD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提供常规心动过缓起搏及VT的ATP治疗,所以尚不适用于起搏依赖和有ATP治疗需求的患者。

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杨青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进行起搏器安置的5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抽查他们的临床医护资料,并对这些资料汇总、整理、分析。

结果经过分析之后,发生囊袋感染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1.4%;手术结束之后的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患者有300例,发生率为60%。

同时相同部位的手术次数、起搏器更换次数、囊袋皮肤破溃、手术时间、切口脂肪液化、囊袋血肿及导管室有没有细菌的环境都是与起搏器囊袋的感染展现明显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起搏器囊袋;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因素;抗栓药;囊袋血肿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0-02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起搏器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工具。

但临床上也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事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临床医学界积极探索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心内科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进行起搏器安置的5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我院心内科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进行起搏器安置的5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以上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3-77岁,平均年龄为(67.9±3.6)岁;男280例,女220例,男女比例为14:11。

1.2 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我院病例数据库进行检索进行起搏器安置的5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及相关的随访调查资料,调查的内容由本院自拟,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基础病、营养情形、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具体调查以上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的次数、感染时间、术后是否出现囊袋血肿、有没有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抗菌药物应用情形、细菌培养的结果等。

最新: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

最新: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

最新: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摘要临时心脏起搏是涉及危急心律失常诊治的一项必要技术,由于其紧急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制订基于循证医学的急诊操作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的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起草了《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以期规范与引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操作与应用。

共识的制订采用共识会议法及美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和推荐依据,从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式、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穿刺部位、导线的选择、置入位置、置入方式、起搏器参数设置、适应证、并发症及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共提炼出13条推荐意见。

共识推荐包括:经胸壁起搏与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选择;穿刺首选静脉;床旁起搏电极植入的靶目标及最佳引导方式;起搏器默认设置推荐;对于窦房结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推荐;超声引导与缩短临时起搏时间以降低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并发症;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术后卧床及抗凝推荐;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总体安全有效;准确的病情评估;选择正确的急诊床旁临时起搏方案;及时的床旁临时心脏起搏能进一步提高急诊相关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

临时心脏起搏是一项传统的急救技术,也是涉及高危心律失常救治的一项必要技能⑴。

然而鉴于救治的紧迫性,很多情况下心脏起搏技术前移方能挽救患者生命。

目前非透视下的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已成为发达国家包括急诊科、内科、全科在内的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院前急救与急诊的基本技术[2-4]。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床旁临时心脏起搏逐渐在急诊普及。

与择期心脏起搏不同,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往往具有紧急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基于循证医学的急诊操作规范。

目前我国关于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大多根据临床经验,尚无专门的指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急诊医学科、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制订了《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以期规范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操作与应用。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起搏器植入术的抗生素应用时机类型及疗程

16
中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Science》关注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
17
中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8
CIED手术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原则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 84号)规定(2012年5月8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 起施行):
对青霉素过敏或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属(MRSA)
万古霉素 + 庆大霉素 30mg/kg/d iv 分2次给药 3mg/kg/d iv或im 分2—6 次给药 4-6 3-5天
Gilbert Habib, et al. Eur H J. 2009;30:2369-2413
ⅠB
27
CIED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选择
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介入手术等) Ⅰ类切口(CIED等)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 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预防使 用抗菌药物时限不超过24小时
19
Efficacy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Before the Implantation of Pacemakers and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抗生素 剂量及用法 使用时间(周)证据水平
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标准方案)
青霉素G/ 阿莫西林 + 庆大霉素
对β类酰胺类过敏者 万古霉素 + 庆大霉素
240万U/d iv 分6次 200mg/kg/d iv 分4-6次
3mg/kg/d iv或im 分1次
4 4
2
ⅠB
30mg/kg/d iv 分2次 3mg/kg/d iv或im 分1次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1
共识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
1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紧急治疗措施,对于 某些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2
在中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床旁临时 心脏起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 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3
为了规范和促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急诊应用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2023 版)应运而生。
目的意义
规范和指导临床医 生在急诊情况下正 确应用床旁临时心 脏起搏技术。
推动中国心血管领 域的发展和进步。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02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严重心动过缓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中毒
外科手术
其他适应症
当患者由于心脏传导系 统异常导致严重心动过 缓时,床旁临时心脏起 搏器可以作为一种紧急 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稳 定心律。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 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可 以起到救命的作用,帮 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当患者由于药物中毒导 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时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 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心律 ,并给予进一步的治疗 。
在某些外科手术中,如 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 可以帮助患者度过手术 危险期。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技术在急诊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技术的认知 度和接受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注意事项
在植入过程中,应确保病人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正常,同时注意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技术要点
设备选择
根据病人病情和医生经验,选择合 适的临时心脏起搏器设备。

1例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病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例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病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 例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病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囊袋感染的原因,给予护理对策进行预防,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感染;原因分析;护理预防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囊袋感染的诊断标准:局部疼痛、红肿、皮肤温度高、有液体波动感,囊袋抽液做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或大量白细胞。

一经诊断应立即处理,否则将导致囊袋破溃,严重者出现感染全身播散,甚至合并感染心内膜炎,其死亡率可高达10%-30%【1】。

现就囊袋感染的原因与预防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囊袋感染原因分析1.1手术相关因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伤口处理不当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原因。

囊袋的大小、位置不合适,植入装置的类型,手术时间长,都为囊袋感染的原因【2】。

囊袋制作偏小或形状不匹配引起皮肤缺血,激发无菌性炎症导致皮肤破溃,位置表浅影响皮肤血供,或囊袋过于偏外侧,肢体活动时带动起搏器与局部组织摩擦而造成皮肤坏死;植入CRT体积大,创面大,囊袋大而深,更易引起出血,造成愈合延期、囊袋感染【3】;由于手术时间长,切开分离操作过程中损伤血管,造成脂肪缺血,引起脂肪液化增加囊袋感染的发生【4】;多次行植入手术,囊袋周围组织瘢痕形成,造成愈合不良,其感染的危险性是初次手术患者的2.94倍【5】。

1.2患者因素高龄、消瘦、营养不良是起搏器感染的危险因素。

高龄患者血管弹性降低、鞘管撤出后静脉不易回缩,导致微血管渗血,囊袋内血肿持续存在,引起继发感染。

消瘦患者皮下组织菲薄;起搏器囊袋大小与脉冲发生器不相匹配,脉冲发生器置入后局部皮肤张力大,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影响愈合,导致皮肤破溃与电极外露【6】。

若合并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局部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含量高于正常,适合细菌生长容易引起感染。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版)

中国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急诊专家共识(版)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等组成,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电刺激可以影响心脏电生理,从而调节心脏节律。
心肌收缩
心脏肌肉在受到电刺激后会产生收缩力,推动血液循环。适当的电刺激可以恢复 或维持心肌收缩功能。
临时心脏起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以及某些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临时心脏支持的情况。
作,确保电极导线位置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以上内容仅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内容,实际应用中还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03
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和评估
术前评估
在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 电图、心脏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起搏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选择合适的起搏方式。
禁忌症
包括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等,以及存 在出血倾向、感染等禁忌症的患者。
临时心脏起搏的设备和植入技术
设备:包括起搏器、电极导线、电池等。起搏器可以发出电脉冲,通过 电极导线传递到心脏,使其产生收缩。电池提供能量,维持起搏器的正 常工作。
植入技术:床旁临时心脏发出电脉冲。植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
原因
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壁或者穿刺后压迫不充分导致。
处理
应立即局部压迫止血,重新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出血量大,应及时输血补液,防 止休克发生。
电极脱位和心律失常
原因
电极位置放置不当、固定不牢或者电极 移位,也可能由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导 致。
VS
处理
应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或者更换电极,确保 电极稳定。针对心律失常,可以根据具体 情况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者调整 起搏参数,恢复正常心律。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的诊断、预防和处理指南(全文)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的诊断、预防和处理指南(全文)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的诊断、预防和处理指南(全文)英国抗感染治疗学会(BSAC),英国心律学会(BHRS),英国心血管学会(BCS),英国心脏瓣膜学会(BHVS)及英国心脏超声学会联合发布近年来随着心脏植入器械的植入数量的不断增长,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包括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CRT-D)的感染发生率在美国及英国都在不断上升。

CIED感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与心腔内感染相关的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具有致命危险。

据相关文献报道,其全因死亡率可能高达35%。

因此CIED感染具有难以诊断、难以管理的特点。

本指南的目的在于:(1)提高CIED植入患者的护理质量;(2)为相关医疗从业人员提供教育资源,(3)鼓励多学科协作共同应对CIED感染;(4)通过临床证据相关建议提出对CIED感染诊断、治疗、管控和预防的标准方法;(5)为未来研究和监控提供建议。

本指南旨在协助对于英国疑似或确定CIED感染患者的临床处理,并用于未来相关专业学会的教育发展。

本指南中涉及的问题将在每一章节的开始提出。

目录1. 简介2. 方法2.1 研究方向及目的2.2 利益相关方阐述2.3 文献综述2.4 意见达成及指南制定3. 流行病学3.1 英国CIED感染的发生率3.2 CIED感染是否可以衡量并报道3.3 CIED感染的危险因素有3.4 与CIED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为3.5 CIED感染的死亡风险3.6 CIED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3.7 最敏感的抗感染物质为3.8 植入后不同时期感染的病因是否相同4.发病机理5. 临床诊断5.1 CIED感染的临床特点5.2 血液感染的CIED感染患者风险如何6. CIED感染的心脏超声及其他影像表现6.1 胸部放射影像的作用6.2 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性6.3 如何进行心脏超声检查6.4 FDG-PET/CT扫描的作用7. 微生物采样及处理7.1 确定CIED感染需要收集那些样品7.2 何时进行血液培养7.3 移除时如何进行囊袋培养7.4 处理时该使用何种实验室方法8. 定义8.1 植入早期感染8.2 简单囊袋感染8.3 复杂囊袋感染8.4 CIED导线感染(CIED-LI)8.5 CIED相关自身或异体瓣膜心内膜炎9. CIED感染的处理9.1 如何处理感染器械9.1.1 植入后早期感染9.1.2 囊袋感染、导线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9.1.3 何时倾向于器械移除9.1.4 不建议或拒绝移除CIED患者的比例9.1.5 若不能移除,CIED感染患者如何处理9.1.6 如何处理移除的CIEDs9.1.7 囊袋皮肤破溃后如何处理9.1.8 何时进行再植入9.1.9 如何进行临时起搏9.2 抗感染处理原则9.2.1 生物膜与CIED感染9.2.2 早期感染选择何种抗生素9.2.3 简单囊袋感染推荐使用何种抗菌药9.2.4 复杂囊袋感染推荐使用何种抗菌药9.2.5 CIED-LI或CIED-IE推荐使用何种抗菌药9.2.6 CIED挽救尝试后的生活方式9.2.7 CIED感染抗菌治疗的最佳途径9.2.8 CIED感染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9.2.9 CIED无法移除时,应如何治疗10.感染预防10.1 CIED植入的手术场所10.2 术者经验是否影响感染概率10.3 是否应该减少临时起搏以减少感染10.4 有感染征象的患者是否应该进行CIED手术10.5 患者在植入CIED前是否应该排除葡萄球菌感染10.6 CIED植入术如何进行抗凝治疗10.7 CIED植入前需要进行哪些感染防控措施10.8 CIED植入术前如何进行备皮10.9 抗生素应用10.9.1 CIED植入术是否应该进行系统性抗生素预防10.9.2 何时进行预防抗生素治疗10.9.3 内容包括哪些10.9.4 植入后囊袋是否应该进行抗生素冲洗10.10 哪些手术因素会影响感染风险10.11 术后伤口的处理1.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CIEDs问世以来,心脏永久起搏器(PPMs)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CRTD)就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

器械植入后感染的处理原则-指南推荐

器械植入后感染的处理原则-指南推荐

器械植入后感染的处理原则-指南推荐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CIED)感染的发生率迅速增长。

美国的资料显示,CIED感染自2004年的1.53%上升为2008年的2.41%。

新近Mittal S等的研究(Heart Rhythm. 2014 Apr;11(4):595-601)显示,1651例患者术后6月感染发病率为1.5%,器械类型与手术方式对感染发病率具有明显影响,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组合是CRT-D术后1月内再行导线重置或囊袋血肿清除者,高达33%,其次是ICD升级治疗,为18%。

感染率增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CRT/CRTD及ICD的广泛应用:患者多为心衰,需要植入多根导线,手术时间长,再次手术可能性大(脱位等)等;②.长寿:一方面高龄伴发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高龄致更换次数增加,而更换感染率高于初装3倍;③.患者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增加,如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致囊袋积血可能性增加等。

1 感染的表现形式及诊断感染表现形式有四种:①.囊袋浅表皮肤感染:仅限于皮肤或切口,少见。

②.单纯囊袋感染:无全身反应,最常见。

③.血行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少见,可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

④.IE:可有全身反应,多为囊袋感染沿着导线累及到心腔内,也可能为血行播散所致。

IE明显恶化预后。

CIED感染的诊断并不困难。

大部分囊袋呈局部炎症反应或皮肤破溃暴露出脉冲发生器和/或电极导线。

全身发热或中毒症状少见。

血培养可阳性,白细胞可增多。

在局限囊袋内感染时心脏超声检查多为正常。

心脏超声不能区分异常团块为血栓还是赘生物,应结合临床及血培养结果。

经食管超声(TEE)更确切,但TEE未观察到附着物并不能排除感染累及电极导线。

2 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危害囊袋感染常见的原因包括:①.消毒不严格,如腋下未消毒、多种原因需转移至对侧手术时;②.手术操作不谨慎,如术者手套碰到助手后背、指引钢丝的更换过程中碰到其他非消毒物体等;③.导管室空气消毒不严格;④.术中出现紧急临床事件时,如CRT/CRTD术中发生左心衰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rculation》杂志上再次公布了CIED感染及处理最新专家共识,大家按图索骥就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起搏系统感染和相关并发症诊断的推荐建议:
I类:
1、所有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至少进行2次培养(证据水平:C);
2、起搏系统移除时进行囊袋组织和电极导线顶端培养和革兰氏染色(证据水平:C);
3、疑似起搏系统感染的患者,无论血培养阳性还是阴性,如果血培养前近期使用抗生;素,应针对起搏系统感染或瓣膜心内膜炎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据水平:C);
4、所有疑似起搏系统相关的心内膜炎的成人患者,即使经胸超声已证实存在电极导线赘生物,还应进行TEE检查以评价左心瓣膜。

超声心动图视野清晰的儿科患者,经胸超声可能足以证实(证据水平:B)。

IIa类:
患者如果发生无明确原因的发热或血行感染,应该由心血管病医师或感染科医师进行评估。

起搏系统感染后的处理
(一)移除起搏系统
1、适应证
囊袋处浅表或切口感染如不累及装置则不需要移除起搏系统。

适当的处理方法是口服抗葡萄球菌的抗生素7~10天。

感染后移除起搏系统的推荐建议:
I类:
1)有起搏系统感染(瓣膜或电极导线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的证据,必须完全取出装置及电极导线(证据等级:A);
2)有起搏系统囊袋感染(脓肿、装置腐蚀、皮肤粘连、非静脉系统的慢性渗出窦道)的证据,必须完全取出装置及电极导线(证据等线:B);
3)即使没有明确的电极导线或装置感染,但有心内内膜炎,必须完全取出装置及电极导线(证据等级:B);
4)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败血症,必须完全取出装置及电极导线(证据等级:B)。

IIa类:
经过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后,仍然出现持续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取出装置及电极导线是合理的(证据等级:B);
III类:
1)无累及装置和电极导线的表皮或切口感染,不需要取出起搏系统(证据等级:C);
2)其他原因导致的反复血行感染,不需要取出起搏系统,但需长期服用抗生素(证据等级:C)。

2、移除起搏系统的方法:
经皮电极导线拔除,为首选方法,但需有经验的操作者或中心。

外科手术移
除电极导线,仅限于经皮拔除后有明显残留的患者;如电极导线的赘生物直径>2cm优先选择外科手术。

(二)抗生素的应用
起搏系统感染抗生素使用推荐建议:
I类:
1)通过对病原菌体外敏感性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证据等级:B);
2)囊袋感染导致起搏系统取出,抗生素应持续使用10~14天(证据等级:C);
3)血行感染导致的起搏系统取出,抗生素应至少持续使用14天(证据等级:C);
4)对于复杂的感染,抗生素至少使用4~6周(例如:心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骨髓炎,或者是置入器械取出后使用合适抗生素后仍然出现血行感染)(证据等级:C)。

(三)起搏系统的再置入
移除感染的起搏系统后,重新置入新的起搏系统建议:
I类:
1)每位患者都需仔细评估,确定是否置入新的起搏系统(证据等级:C)
2)重新置入的位置不应该在取出起搏系统的同侧面胸部,优生选择的位置包括对侧胸部,髂静脉和心外膜途径(证据等级:C)
IIa类:
1)如果取出装置的血培养阳性,应在装置取出后继续血培养,直至阴性至少72小时后才能置入新的装置(证据等级:C)
2)当有证据表明瓣膜感染后,至少应该在起搏系统取出14天后进行新的静脉内电极导线置入(证据等级:C)
(四)起搏系统感染导致的并发症
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装置周围或解剖部位较远的地方。

1、周围并发症包括胸壁脓肿、血栓性静脉炎和右侧心内膜炎。

2、远离部位的并发症包括骨骼系统并发症,局部的锁骨骨髓炎,胸锁关
节炎;远处并发症包括转移性骨髓炎,并节盘炎,败血症性关节炎。

3、心肺并发症包括肺栓塞,真菌性主肺动脉瘤,左侧心内膜炎。

4、转移性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器官或肌肉脓肿,败血症以及潜在的并发症。

有报道,起搏系统感染6个月内全因死亡率为18%。

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有:体循环血栓、中至重度三尖瓣返流、右室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

电极导线赘生物大小和移动性不是死亡率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对于lz的这个患者,术后3各月囊袋红肿,超声示有血肿,但无发热等感染征象,穿刺液为血性,目前最主要还是血培养和抗感染治疗,暂不适合起搏系统移除。

但需注意随访!!
但是就本人对起搏器患者感染经验:1.时间3个月不能作为排除感染因素,根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的感染属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2.培养阴性不能排除没有感染。

我就确实遇到一位起搏器数月后的患者表现为囊带肿胀,无明显发热,血象9千,培养(-),给予泰能1周症状消失。

半年后又来了,还是类似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药物治疗好转。

半年后又来了,这次来院已经是起搏器外露了。

最后还是拔除导线,更换起搏器异位安装。

当然这是少数。

但是只要有明确感染征象一定要果断移除整个起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