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作者:黄平袁曙光宋中菊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2期【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护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治疗因“窦房结病变”或“房室结病变”引起的重症缓慢心律失常,方法有效、肯定,近年来应用于心力衰竭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部分取得了效果。
据统计,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17.4%[1]。
2010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共102例,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植入均成功。
102例患者中8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相关治疗和精心护理,并发症消失。
现将其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2例,男71例,女31例;年龄46~95岁,平均(71.4±6.8)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3例,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54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3例,心肌病合并频发室早1例,合并短阵室速1例;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器(VVI)21例,双腔起搏器(DDD)76例,三腔起搏器(CRT)3例,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ICD)2例。
102例患者中,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血肿4例,电极移位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膈肌肌肉跳动1例,起搏阈值升高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囊袋血肿囊袋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沙袋压迫位置不善或患肢过早活动有关。
该并发症4例均发生在老年患者,可能与患者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退、皮下肌肉松弛以及凝血机制异常有关。
4例患者均给予沙袋压迫48~72 h,换药1次/d,并给予静脉抗感染等处理,1例给予大黄芒硝局部湿敷,至1周切口血肿逐渐消退,温度恢复正常。
因此术前必须检查有无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了解出凝血时间有无异常,术后常规给予局部切口沙袋压迫24 h,患肢制动48~72 h,防止沙袋脱位[2]。
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多并发症及处理一例
连接临时起搏器保护 , 频率 5 次/ , 5 分 自主心室率 6 分。起 07 欠/
搏脉冲发生器给予戊二醛 、 呋反 复擦 洗 ( 碘 特别 是对螺丝 孔 冲洗 ) 并送入熏箱给予福尔 马林 +高锰 酸钾熏 1h , 。同时在
左侧胸壁另行制作起搏 器囊 袋 , 置稍高 于原囊袋 。检查见 位
1 病 例 资 料
患者男性 ,3 , “ 8 岁 因 头晕 、 闷、 胸 双下 肢浮 肿半 月余 , 加 重 1天” 20 于 06年 l 0月 1 9日入院。入 院诊断“ Ⅲ度房室传导 阻滞 , 交界性逸搏 心律 ” 心室率 4】 4 , (~ 3次/ 分。入院后 立 即 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治疗 , 术后 症状缓解 。次 日在局麻 下经 左锁骨下静脉置入 Bor i A i i o k x sD型 D D式 永久起搏 器 , tn o D 术 中顺利 , 心房起搏 阈值 :. 感知 :. V, 0 4V, 18m 阻抗 :0 50 Q; 心室起搏 阈值 :. 感知 : 1mV, 0 4V, 1 阻抗 :4 80n。术后患 者 症状 消失 , 精神 、 食好 转 , 饮 7天拆 线 。1 0天后 心 电图提示 : 频发房性早搏 , 心房感知 , 心室起搏心律 。第 1 1天出院。 出院后于 1 1月 1 日患 者复诊 , 在家期 间仍 问断出现 7 诉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C l i ni cal M edi ci ne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徐文吕立友高中度(上海同仁医院心内科)【摘要】目的为提高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43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对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243例中有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l例(0.41,1)电极微脱位,2例(0.92%)囊袋出血与感染,I n(0.41%)闽值增高,2例(0.82%)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0.41%)急性心包填塞和1例(0.41%)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可出现并发症,应加强术前准备,细心操作和术后严密观察.【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A bst ra ct]O bj e ct i ve To enhance t her apeut i c ef f i ci ency of t he i m pl ant ed pe r m a n e nc y c a rdi a c pa ce m a ker.M et bo da The r ec ords of243pa t i ent S r e ce i v i ng a per m ane ncy pac e m a k e r w er e r evi ew ed,a nd c om pl i ca t i on s a ft e r operat i on of pat i ent s a nd t he i r t r e at m ent S w e r e SU I]岫l ar i zed.R es ul t s Th e r e w e r e8c as es f or c o m pl i ca t i ons a ft e r t he per m ane n t c ar di a c pac e m a k e r i m pl ant at i on,1cas e(0.41%)of l e a d m i l dl Y di S10cat i on。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1.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气胸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
要求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甚至室颤。
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囊袋血肿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4)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方法分析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发生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有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
结论充分认识植入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随访,进行起搏器植入后知识健康教育,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有效的手段,因该类技术属有创性技术,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可一旦出现并发症,则会给患者健康甚至生命造成新的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加以总结预防。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1年-2011年我院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35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70例;年龄37-83岁,平均(62.33±8.27)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40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20例,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30例,窦房结合并房室结病变50例,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10例。
起搏电极:被动电极330例,主动电极20例。
起搏方式:单腔起搏器150例,双腔起搏器200例。
途径:均采用锁骨下静脉途径。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年会植入性器械指南中的Ⅰ类和Ⅱ类适应症。
基础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1.2方法对350例患者进行术后程控及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各项参数检测,包括起搏器的感知、起搏阈值、阻抗、起搏器切口和囊袋情况,1年后每年随访1次。
2 结果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共有26例,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
3 讨论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出现挽救了许多心动过缓患者的生命,但该项技术属有创性的治疗技术,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一、术中并发症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与头晕。
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与误入锁骨下动脉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得并发症时致命得。
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得表现就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
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得X线片以确诊。
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
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
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⑴血胸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得通道则可引起血胸。
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
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
⑵锁骨下动静脉瘘发生动静脉瘘得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得“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
⑶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
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这种少见得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
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
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⑸空气栓塞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
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
肺动脉气栓后得首发症状就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10min后即被吸收。
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
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得患者。
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⑺其她并发症较为少见得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
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⑴气胸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⑶胸导管损伤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⑷迷走神经损伤4、术中心律失常⑴室性心律失常在导线送入心室得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得机械性刺激,特别就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防治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防治一、术中并发症(一)与血管穿刺或切开有关的并发症1.气胸和血气胸预防措施包括:①尽可能选用头静脉切开术;②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③穿刺成功后,引入扩张鞘管前,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能经右房到达下腔静脉处,以证实指引导丝确实在静脉系统内;④如果有胸部畸形或穿刺标志异常患者,应先行外周静脉造影,使锁骨下静脉显影并指导穿刺。
2.误穿锁骨下动脉一定要确认指引导丝在静脉系统内才能引入扩张鞘管。
3.气体栓塞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是在拨出静脉鞘管内芯置换电极导线时发生。
此时应嘱病人屏气、或术者以手指堵闭静脉鞘尾端时可防止其发生。
4.动静脉瘘穿刺针尾端所接注射器应尽量处于排空状态,一旦进入锁骨下动脉或静脉时,可根据未被稀释的血液颜色来判断是否误入锁骨下动脉。
5.臂丛神经损伤与胸导管损伤两者均罕见,多因穿刺方法不当所引起,胸导管损伤可引起乳糜胸。
(二)与电极定位与置放有关的并发症1.心律失常在置放电极导线时动作必须尽可能轻柔,必须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并将备好一条静脉通道以利抢救。
对起搏依赖患者,最好术中开始时,即应放入一临时心内膜起搏电极。
2.心肌穿孔心肌穿孔可经过心电图、X光胸片、心脏超声加以确诊。
确诊后应立即拨出电极导线。
导线拨出后,一般不会产生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的后果。
因此术后置放电极时应尽可能动作轻柔。
3.电极导线损坏置入术中电极导线外绝缘层的破裂可即刻进行修补。
确定破损的部分后,将特殊粘合胶抹在破损处,外套一段塑料套管然后结扎两端。
对破损严重无法修复者,只有更换新的电极导线。
二、术后并发症(一)与囊袋有关的并发症1.囊袋出血或血肿经探查仅有暗红色的陈旧性血液或凝血块时,可用较大的注射针头抽吸或用手轻轻挤压囊袋,将积血从切口处挤出,然后行加压包扎。
囊袋积血不易消除时,可用中药芝硝外敷疗法,其方法为中药芝硝50~200g平铺于两层纱布上,然后贴于肿胀的皮肤上,每日更换一次,直至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为止。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
ONE
KEEP VIEW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
预防
REPORTING
2024-01-16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并发症概述 • 并发症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危 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G
优化术后护理与随访管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伤口护 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定期随访管理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长期 的随访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起搏器 相关并发症。
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 影响恢复过程,增加并发症风险。
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管理不当,如未按时服药、 未定期随访等,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 。
PART 04
预防措施与建议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严格手术适应症
确保手术适应症掌握得当,避免 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规范手术操作
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减少手术过程 中的损伤和并发症风险。
起搏器参数。
PART 02
并发症概述
常见并发症类型
01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L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⑴电极脱位: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目前临床中认为起搏电极脱位可能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
⑵电极断裂:电极断裂的发生并不常见,起搏电极断裂可引发起搏或感知功能异常。
初期断裂多由术者操作不合理所致,晚期断裂多由锁骨下间隙过小,肋骨、锁骨等和电极长时间摩擦引发。
另外,长期剧烈运动也是造成电极断裂的危险因素。
⑶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多由残留在囊袋中的细菌感染所致,常出现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2~4d。
其临床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迁延难愈或裂开部位渗出炎性分泌物,也可能导致囊袋处皮肤变薄,产生剧烈痛感,常并发全身症状。
罗军等⑺在研究中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⑷囊袋出血或血肿: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
其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暗。
⑸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在单腔心室起搏期间,于心房收缩过程中恰逢房室瓣关闭、心室起搏收缩,心房血至静脉返流,同时激发心房压力感受器,从而引起反射性血压降低等血流动力障碍。
⑹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见于起搏器安置的不同阶段,且于安置早期的发生风险。
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内膜感染与电极发生移位是其常见的影响因素,起搏器故障或电磁场影响其性能亦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家庭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家庭护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传导功能和起搏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标签:久性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家庭护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达到治疗目的。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50多年间,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其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技术,为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仍会出现以下并发症:1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1.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特别容易发生于安置久性性心脏起搏器的早期,常见原因多是由于起搏器故障、心内膜感染、电极移位等[1]。
由于心脏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而出现心室或心房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2]。
1.2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多发生于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7d内,其中术后第一天最容易发生。
原因常见于体位改变、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右心室过大、活动牵拉等[3]。
另外由于人在行走时上肢经常做摆动动作,这样可能会导致导线绝缘层破损或导线断裂,局部漏电,使心脏起搏器起搏失效。
1.3 起搏阈值增高安置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7~14d阈值可增高2倍左右,4w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4]。
若在此期后阈值仍很高,则多为不正常,原因常见于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良和电极位置不佳。
1.4 感染及皮肤坏死全身感染比较少见,局部感染多由于瘦弱及高龄患者因皮下组织菲薄,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或是由于埋藏囊腔脓肿形成、炎症感染、积血引起[5]。
原因多由于皮囊张力扩大,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引起。
1.5 心功能减退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如果本身就心功能比较差,安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心功能的问题,同时还会引起心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的可能[6]。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起搏器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并经导线电极传导来对相应的心肌产生刺激,进而使心脏产生激动以及收缩,使得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心功能障碍得以恢复。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以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新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起搏器的制造技术以及制作工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除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外,起搏器也逐渐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非心电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来。
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案,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手术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处理呢?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进行讲解。
目前,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几种:1、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此并发症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7天以内,尤其是术后1-3天是此并发症的高发期。
导致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是术前没有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术后压迫方法不当或是压迫时间不足也可导致此种现象发生。
若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局部压迫治疗(比如使用沙袋压迫)来改善此种情况。
若出血或血肿比较严重时则需要将缝合线拆开将血块取出并进行缝合、压迫止血。
2、起搏器导线移位,起搏器导线移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移位后的主要表现是起搏阀值不断上升或出现间断的情况,甚至可出现完全中断的情况。
而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即是头晕以及心悸气短、乏力等。
此时需要在X线透视的辅助下对导管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以使起搏器功能恢复。
此外,在术后72小时,要叮嘱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是略向左倾斜的左侧卧位,避免术侧上肢进行外展或外旋、上举等运动,此外,患者也不可进行剧烈的咳嗽或是深呼吸,若伴有咳嗽的患者应尽早为其使用镇咳药物进行干预,以此来降低导线移位的风险。
3、起搏器导线损坏,由于特殊情况导致起搏器导线弯曲、折叠后即可使导线损坏,导线损坏后会出现导电功能丧失或是导电功能不良的情况。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24]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3):47 57.[25]孙金明.中国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8,(5):25 31.[26]洪燕,蒋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26 29.[27]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 57.[28]QuailJM,WolfsonC,LippmanA.Unmetneedforassistancetoperform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community dwellingelderlywomen[J].CanJAging,2011,30(4):591 602.[29]医疗保险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Z].2016 7 14.[30]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400号建议的答复[Z].2019 7 17.(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05工作单位:201399 上海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傅咏华:女,本科,主管护师金敏真:通信作者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医院浦菁人才计划(PJ201602)收稿日期:2019-06-21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傅咏华 金敏真摘要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杨丽萍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㊂[方法]对129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措施㊂[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3例,切口感染1例,囊袋破溃1例,脂肪液化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病人均恢复正常㊂[结论]围术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㊂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5.29.01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29-2924-02 目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㊂但是,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出现的问题未明显减少㊂国内文献报道,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8.2%~17.4%[1]㊂现将我院2013年1月 2014年12月129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 2014年12月共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29例,其中男56例,女73例;年龄36岁~89岁(70.8岁ʃ10.8岁);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73例,病窦综合征25例,窦性停搏12例,心房颤动伴心室停搏10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B r u g a d a 综合征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起搏器类型:单腔起搏器(V V I 及V V I R )49例,双腔起搏器(D D D 及D D D R )73例,三腔起搏器(C R T P 及C R T D )4例,体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 C D )3例㊂129例病人均成功植入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3例,切口感染1例,囊袋破溃1例,脂肪液化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病人均恢复正常㊂2 原因分析和护理2.1 囊袋血肿2.1.1 原因分析 囊袋血肿多发生于起搏器植入1周~2周,表现为局部淤血,切口肿胀㊁疼痛㊂若处理不及时,血肿持续存在会增加囊袋感染的危险性[2]㊂发生原因有:年老体瘦,血管硬化㊁弹性差;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囊袋止血不彻底;术后术侧肢体过早过度活动等㊂2.1.2 护理 ①术前3d ~5d 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㊂②术后24h 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肩部制动3d ㊂③术后切口沙袋压迫6h ,部位在切口下方㊂④定期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㊁血肿,局部皮肤颜色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㊂本组5例囊袋血肿,2例采取延长沙袋压迫时间;2例经严格消毒㊁局部穿刺抽吸积血,加强抗感染治疗;1例经外科清创,加强抗感染㊁作者简介 杨丽萍,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300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㊂加强营养等处理,均痊愈㊂2.2 电极移位2.2.1 原因分析 电极移位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㊂发生原因有:高龄㊁心内膜条件差;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电极导线固定不良;电极导线顶端造型;术后过度活动术侧肢体等㊂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起搏器依赖者还可能会出现黑蒙㊁眩晕等症状[3]㊂2.2.2 护理 ①术后24h 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㊂由于起搏器电极安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向右侧翻身可导致电极浮动移位而致起搏功能不好㊂②术侧肩部制动3d,避免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㊂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㊁心率㊁心电图的变化,重视病人的主诉㊂如病人出现心悸㊁眩晕㊁黑蒙等不适,心率低于设定的起搏心率,心电图显示有起搏信号而无夺获起搏时,应考虑电极移位㊂④出院前常规协助病人行胸部X 线检查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起搏电极在位情况,观察起搏功能是否良好㊂⑤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侧上肢避免做大幅度的运动或提重物㊂⑥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如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㊂本组3例电极移位,分别发生在术后3d ㊁1个月㊁5个月,予行起搏电极重置术后均恢复正常㊂2.3 切口感染2.3.1 原因分析 切口感染表现为切口红肿,可伴有少量渗血渗液,囊袋局部红肿疼痛㊂发生原因有:老年人㊁营养不良㊁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愈合修复能力差;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等;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囊袋出血病人等㊂2.3.2 护理 ①营养不良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㊂②糖尿病病人监测㊁控制血糖㊂③术前手术部位备皮,更换清洁衣裤㊂④术前半小时㊁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㊂⑤术后保持伤口皮肤清洁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避免长时间暴露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㊁渗液㊁渗血等㊂⑥术后监测体温变化㊂⑦限制陪客探视,保证充分休息㊂本组1例切口感染,予加强伤口换药㊁抗感染治疗㊁延迟拆线处理后痊愈㊂㊃429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O c t o b e r ,2015V o l .13N o .292.4 囊袋破溃2.4.1 原因分析 囊袋破溃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囊袋慢性感染㊂营养状况差㊁囊袋过小㊁手术时间长㊁多次手术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破溃的危险因素[4]㊂2.4.2 护理 ①加强营养,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㊂②术后密切观察囊袋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㊂本组1例囊袋破溃,发生在术后20余天,予对囊袋彻底清创,拔除起搏电极,加强抗感染治疗,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㊂2.5 脂肪液化2.5.1 原因分析 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有黄色脂油样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㊂脂肪液化常见于外科手术,但起搏器术后较少见㊂脂肪液化机制尚不明确[5]㊂2.5.2 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渗出㊁渗出液的颜色和量,当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液体时应考虑有脂肪液化的可能㊂②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㊂③给予心理护理,病人因伤口未能愈合,起搏器外露,恢复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担忧㊁恐惧的心理,应耐心讲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增强病人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㊂本组1例脂肪液化,经反复抽液㊁换药㊁间隔拆线处理后伤口愈合㊂2.6 误穿锁骨下动脉2.6.1 原因分析 与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㊁穿刺时体位正确摆放有关㊂2.6.2 护理 ①和介入导管室护士详细交接术中情况㊂②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重视病人的主诉㊂③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㊂本组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C T 示局部轻度血肿,经止血治疗㊁适当补液㊁加强观察后好转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但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不可避免㊂除了术者要有熟练的操作和技能,护士必须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关理论,围术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 徐静,赵武.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A ):4446.[2] 张丹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上海护理,2012,12(1):6770.[3] 吴惠萍,侯章梅,冯云.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7071.[4] 苏小艳.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2021.[5] 杨杰,李巍,李运田,等.原起搏器再植入术后脂肪液化1例[J ].人民军医,2013,56(5):597.(收稿日期:20150803)(本文编辑卫竹翠)家庭支持对异位妊娠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夏 玲,黄根花,陆建华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异位妊娠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支持护理干预,采用Z u n 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 A S )和抑郁自评量表(S D S )㊁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 O L B R E F )评价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㊂[结果]观察组术后的S A S ㊁S D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因子㊁心理因子㊁环境因子㊁社会因子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家庭是异位妊娠病人强有力的支持者,家庭支持有利于改善异位妊娠病人术后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㊂关键词:异位妊娠;家庭支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4-4748.2015.29.02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29-2925-03 异位妊娠(E P )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妊娠过程,占妊娠的0.5%~1.0%,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㊂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手作者简介 夏玲,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黄根花㊁陆建华单位: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㊂术涉及病人的生殖器官,病人常合并有无助㊁抑郁㊁自责㊁恐惧等不良情绪[1]㊂社会支持是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可对病人提供保护,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㊂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支持对缓解病人焦虑㊁促进身心健康意义重大[2]㊂为改善异位妊娠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我科2013年2月 2014年2月对30例异位妊娠的病人实㊃5292㊃全科护理2015年10月第13卷第29期(总第374期)。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专家讲座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8页
5.胸大肌刺激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处绝缘不良或固定电极导线塑料螺帽脱落、起搏器 电极导线断裂引发电流泄露到周围组织、分离囊袋时太深至肌层、电极导 线起搏器正面朝下放置在囊袋{阳极直接接触胸部肌肉}内等原因均可引发 局部肌肉跳动。
处理:接触不良者或电极导线断裂着需重新手术,不然可调底起搏强度或 改用双极起搏。
预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保护囊袋处皮肤,一旦发觉局部异 常,如坏死等应尽快处理防止皮肤溃破、感染。
处理:炎症处于侵润期时可考虑全身用抗生素并局部用药外敷,一旦局 部有脓肿形成者保守治疗愈合机会极少,应尽早切开排脓、清创,拔出 创口内电极导线取出起搏器消毒,并应用足量抗生素。
除局部感染外,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发烧、寒战、血培养阳 性、心脏超生显示电极导线和{或}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肺动脉栓塞及 肺动脉高压等。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3页
4.电极导线尾端连接器与起搏器接触不良或松脱
表现为无或间歇出现刺激脉冲信号,与体 位或按压囊袋等相关,电极导线阻抗可随 二者接触情况可正常或很高。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4页
5.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阻塞
与起搏电极导线相关血栓形成通常是亚临床性。 静脉{通常为锁骨下静脉}阻塞后可出现同侧手臂 肿胀、面部肿胀或胸壁表浅静脉曲张。通常伴随 侧支循环建立水肿逐步消失。与起搏电极导线相 关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发肺栓塞、肺主动脉高压 甚至右心衰竭,但较少见。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9页
6.皮肤压迫性坏死
常见于手术时制作皮下囊袋过紧,张力过高或位置过浅,以及皮下隧道 过浅消瘦患者在电极导线跨越锁骨前对应部位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50例观察及护理
有无 起 搏 器综 合 征 的临 床表 现 ,认 真倾 听患者 的主 诉 ,一 旦发 生起搏器 综合征 ,立 即协 助 医生进行处 理 。
3 . 5 尿潴 留和便秘
该并 发症多 因手术后 卧床休息 ,改变 了原来 的生活 习惯
所 致 。 出现尿 潴 留,诱导 排 尿失 败 后 给予 保 留 导尿 ,便 秘
中为 了预 防 电极 脱位 ,术 前做 好健康 宣教 ,给 予心 理干 预 , 术 后 心 电监护 7 2小时 ,了解 起搏 效 果 ,术 后 2 4 ~4 8小 时 内术侧肢 体制动 ,勿上抬 , 外 展 ,避免右 侧卧位 ,不宜 咳嗽 , 如 咳嗽 用 手按 住 伤 口 ,教 会病 人 自测脉 搏 ,如 比原 脉 搏少 于 6次 / 分 ,或有胸 闷 、心悸等 症状 ,应 及 时告 知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 0 1 0年 1月至 今月 行 心脏 起搏 器植 入 术 5 0例 , 其 中临时起搏 器 3例 ,更换起搏 器 9例 ,新安 置永久性 起搏 器3 8 例 。男 3 0例( 6 0 %) , 女2 0例( 4 0 %) , 年龄( 4 2~7 6) 岁, 平均 ( 6 2 . 2±3 . 2 ) ,三度 房室 阻滞 1 6例 ,病态综合 征 l 4例 , 二 度房 室 阻 滞 9例 ,病窦 合 并 房 室传 导 阻 滞 6例 ,束支 阻 滞 5例 ,3例 临时起 搏器 为急性 心肌梗 塞 患者反 复 出现 室颤 反复发 生阿斯 综合症 进行急 诊 P C I 时抢 救所用 。
Hale Waihona Puke 0 引 言 心脏起搏 器植入 术是治疗 慢性心 律失 常的重要 方法 ,对 药物 治疗 无 效 或窦 房结 功 能 障碍 及传 导 障 碍 的患 者 尤为 重 要 【 】 】 。但 安装术 后可 能会 出现 一些并 发症 ,这是 患者最担 心 又是最 关 心 的问题 ,本文 分析 了 5 0例 起搏 器植 入术 后并 发 症发生 的原 因及 采取 的相应 护理干预 措施 ,现报告 如下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综 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姬燕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北京 100044)[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69(2008)03-0239-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迅速开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2]。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病人一旦安装,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
而在安装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是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并有效的防止这些并发症,是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在临床护理方面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1 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1.1 出血和感染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血肿和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若术时未能彻底止血、伤口处理不当等则术后可能产生起搏器囊袋的血肿,局部皮肤变暗发紫,有波动感,病人主诉疼痛[3]。
感染表现为起搏器部位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因埋藏囊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
消瘦及高龄病人因皮下组织菲薄,可引起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全身感染较少见,但由于心腔内电极易损伤内膜,故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4]。
1.2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4]。
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多伴有感知不足,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朦、眩晕等症状。
信号间断出现,心电图表现为无脉冲信号也无心室激动波,仅有低于起搏频率的自搏心律或有脉冲信号而无有效起搏波[5]。
此外,由于上肢经常做规律摆动,在锁骨下及第一肋处常可引起导线断裂及绝缘层破裂,以致产生局部肌肉因漏电而抽动,甚至完全起搏失效[4]。
1.3 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是在早期,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一、术中并发症1、麻醉过敏或利多卡因过量个别患者因利多卡因使用过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头晕。
2、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血气胸、神经损伤和误入锁骨下动脉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较为困难,有的并发症时致命的。
穿刺针误入胸腔时最早的表现是可抽出气体,或患者有咳嗽。
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 线片以确诊。
小量气胸不须特殊处理,气体可自行吸收。
少数患者为张力性气胸,则应行胸腔引流。
如果导入器误入动脉不要急于拔出扩张器,应在备有体外循环情况下拔出导入器较为安全。
⑴血胸穿刺时如血管破损且有流入到胸腔的通道则可引起血胸。
单纯血胸较为少见,常为血气胸。
一般刺破锁骨下动静脉而未伤及胸膜时,则不会引起血气胸。
⑵锁骨下动静脉瘘发生动静脉瘘的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状,但听诊时在锁骨下方可听到连续的“隆隆”样杂音,类似动脉导管未闭。
⑶喉返神经损伤可引起一侧声带永久性麻痹。
⑷插入导线时持续出血这种少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右心衰或静脉高压者。
导线入径处持续出血可导致囊袋积血。
可用缝线在导线周围组织作荷包缝合,两个线头穿过导管而勒紧,可防止持续出血。
⑸空气栓塞常发生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导线者。
当患者深吸气或咳嗽时,胸腔成为负压,如不慎易从静脉穿刺口吸入空气而致气栓。
肺动脉气栓后的首发症状是咳嗽,可有少许气急。
气体不多时,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5-10min后即被吸收。
如心室内空气较多,可紧急插入普通心导管将气体吸出。
重者还可形成急性肺栓塞。
⑹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极少发生,但可能发生于高凝状态的患者。
如术后发现手臂肿胀,应作静脉造影,及早发现并及早应用抗凝剂治疗。
⑺其他并发症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如胸导线损伤、皮下气肿、臂丛神经损伤等。
3、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⑴气胸⑵刺破颈动脉致气管压迫⑶胸导管损伤左侧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会损伤胸导管。
⑷迷走神经损伤4、术中心律失常⑴室性心律失常在导线送入心室的过程中,由于导线对心室壁的机械性刺激,特别是刺激右室流出道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一般经调整导线位置后室速即可纠正。
如室速发生频繁,导线难以定位,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50mg。
心室纤颤在导线植入过程中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大。
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过度紧张,电解质紊乱、心脏过分激惹或导线过多刺激心室壁有关。
预防办法:①术前向患者讲明植入起搏器的必要性,不过分渲染术中的危险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②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③术前或术中可用少量镇静剂,如地西泮10mg肌注或静注;④术中动作轻柔,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会撤导线,予心前区拳击或电复律。
⑵房性心律失常在心房导线植入过程中,由于导线反复刺激右房壁可导致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
房颤会给心房导线植入带来困难,无法测定心房电参数,不易观察导线在心房中的摆动情况。
只有根据经验来判断导线位置是否固定良好。
⑶心脏停搏停搏原因多与导线刺激心脏或在心房调搏过程中突然停止起搏,窦房结或异位节律点未能及时发出冲动有关。
为防止术中心脏停搏,在向心腔内送入导线时动作应轻柔,在停止起搏前应先减慢起搏频率,给窦房结一苏醒机会,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静滴以提高自身心率,但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对阿托品无反应,只有用异丙肾上腺素才能提高心率。
⑷心肌穿孔穿孔原因多与导线质地较硬,心肌梗死后心肌较薄及术中操作不当有关。
回撤导线入心腔内,穿孔心肌多可自行闭合。
撤回导线后应仔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必要时行心包引流。
5、出血术后并发症有切口出血、囊袋积血及感染。
术后压迫沙袋6-8小时,经常观察出血情况,如切口有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
囊袋积血时,如出血量少可自行吸收,如中等量积血,可采用抽吸方法清除囊内积血。
经严格消毒和局麻后,于囊袋上方用较粗针头(18F)进行抽血。
量多者或反复抽吸后仍有积血,应尽早进行清创和止血。
6、导线插入处固定不良引起移位现在所用导线均有固定外套,可用丝线将外套固定于肌膜上扎紧即可,连续固定2-3次,固定后在导线远端向外试拉导线是否有松动,可避免此并发症。
二、术后并发症1、导线移位现在所用导线的移位率较低,心房约5%,心室约1%,90%发生在术后一周内,10%在一周后。
移位原因:⑴导线植入位置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⑵心内膜结构光滑;⑶过早下床活动;⑷起搏器在囊袋内发生游走,严重下移;⑸双极导线移位率高于单极导线,可能因双极导线柔韧性差有关。
导线移位分亚脱位和完全脱位,前者在X光下不被发现,仅ECG发现起搏及感知不良,后者在X线下即可见导线脱离原位置,ECG可见不起搏及不感知。
导线移位的唯一办法是二次手术重新复位。
2、皮囊出血多出现在术后当天,也有出现在术后一周者。
临床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隆起,触诊可有波动感。
短时间较大量出血多为小动脉出血,应立即清创处理,结扎出血小动脉,逐层缝合,千万勿放置引流条。
慢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5-6天之内,可用12号穿刺针于囊袋上方进针抽吸,在压迫沙袋4-6小时,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必要时可连续抽吸2-3次。
3、术后阈值升高术后阈值升高是指术后1-3周导线和心脏接触面水肿造成电流传抵心肌受阻。
水肿期一般4-6周达最高峰,而后逐渐恢复到慢性阈值水平。
水肿期的阈值高于慢性起搏阈值3倍以上,有的可能达10倍,临床上可能出现间断起搏或不起搏。
如提高电压或脉宽后能起搏则表明起搏阈值升高,否则应行X线检查以确定是否导线脱位。
阈值升高的处理办法可予地塞米松10mg,氯化钾1g,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天,一般可降低起搏阈值。
近几年使用激素导线后,此种起搏阈值升高的现象极少见到。
4、膈神经刺激或腹肌刺激性收缩膈神经刺激多见于心房起搏,其临床表现随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腹肌抽搐,原因是导线位置靠近膈神经所致。
防治方法是术中进行电压升高刺激试验,将分析仪电压升高到10V,如有上述情况则调整导线位置,如无上述情况则术后一般不会出现膈肌抽搐。
如术后出现则只有降低输出能量的方法解决。
5、皮囊感染感染是起搏器术后不多见但最重要的并发症。
感染后处理较为困难,药物治疗常难奏效。
感染原因:⑴无菌操作不够;⑵物品消毒不彻底;⑶手术时间过长;⑷囊袋过小,起搏器压迫致局部皮肤血运不畅而愈合不好(起搏器放入囊袋后应距切口边缘1cm为好);⑸囊袋积血为细菌繁殖制造条件。
感染分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一般在术后3日至2周,少数在三个月后。
感染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
局部感染最常发生于埋藏脉冲发生器的部位(囊袋?),感染后局部肿胀变硬,有触痛,缝线处发红,继而有波动感。
发生在术后的急性感染可能和术中切口或所用器械污染有关。
处理方法:清除淤血并细菌培养,有脓肿时低位切开引流,反复冲洗囊袋,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生素,取出起搏器并改为体外佩带式临时起搏,感染痊愈后改道至对侧埋藏。
取出的起搏器经消毒后可再用。
细菌培养如为金葡菌(常见),更应及早切开,改道埋藏。
如为表皮葡萄球菌,则毒力不强,生长缓慢,甚至可能在术后一年才出现明显感染。
如术后发热达℃以上,白细胞明显升高,又排除其他原因者,应考虑全身性感染。
须积极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避免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
若有菌血症,通常至少使用抗生素4-6周左右。
必要时需拔除导线,否则感染无法控制。
慢性感染多发生在术后数年,起搏器囊袋处可无肿胀,无发热,全身症状不明显,当囊袋皮肤破溃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脓液培养多无细菌生长。
一旦感染经内科治疗多无效果,感染处理方法多按“清除异物”的原则进行清创。
必须取出起搏器,将感染导线消毒后剪断,再消毒,将导线断端密封,固定于伤口内,在囊袋下方置入引流条,每天换药和更换引流条,根据伤口情况,逐渐将引流条外撤,待伤口自行愈合时可用全身抗生素治疗。
6、感染性心内膜炎随着起搏器囊袋的感染,细菌可能经导线入侵到易损伤的心内膜,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必须着重于预防。
一旦发生SBE,应及早多次血培养并用大剂量抗生素,退热后再持续使用4-6周抗生素。
若无效,则必须拔除导线,改用药物维持心率,同时突击性地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
在初步控制感染后,如果患者不能离开起搏器,则用创伤性较小的方法。
7、血栓形成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常是晚期并发症(术后1个月以上),而栓塞可发生在起搏器植入术后任何时间。
原因有多种,如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高凝状态,起搏导线长期留置导致静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也是原因之一。
有报道其发生率可达39%,大多数无临床症状而未被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由于血栓形成缓慢,足以建立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大多数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无症状,而上肢深静脉或中心静脉出现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常常表明是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或是原有的局部血栓延展使静脉侧支完全阻塞。
8、皮肤压迫坏死指覆盖在起搏器表面的皮肤坏死、溃破。
60%由不明显的感染引起,20%由放置起搏器的技术性缺点所致,20%为皮肤过敏。
局部坏死的危险性在于感染可沿导线上升而致全身性感染或引起SBE,处理原则与囊袋感染相同。
如有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可作局部热敷以改善血循环。
倘若无效,最好在尚未溃破之前,及早在无菌条件下切开皮肤,将导线改道。
术后使用抗生素。
9、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10、VVI起搏导线张力对三尖瓣关闭的影响导线在心腔内张力较大会牵拉三尖瓣,对三尖瓣造成机械性压迫,使三尖瓣关闭不全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
导线张力过大引起的心衰与起搏器综合症的鉴别:起搏器综合症是房室不同步以及电生理异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而导线张力过大则由于导线对三尖瓣的牵拉致使三尖瓣无法正常关闭而影响血流动力学。
后者通过X线检查可显示导线跨三尖瓣处在心脏收缩时没有明显压迹(提示导线张力过高),超声可提示三尖瓣反流明显。
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时,应保证导线在心腔内有一定弯曲度,不可使导线张力过高。
三、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1、心室起搏引起的并发症⑴心房纤颤:房室非同步收缩,心房收缩可能发生于房室瓣关闭之际,心房压力增大,心房扩大,心房肌纤维化及电生理异常,形成折返机制;⑵脑梗塞: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房内血液不能全部注入心室,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增加血栓形成机会,房内血栓脱落经体循环进入脑血管而产生脑梗塞。
为防止血栓形成,建议尽量不用VVI起搏。
若不得不用时(如合并房颤),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有房颤时)。
⑶起搏器综合症与心室起搏后充血性心衰VVI起搏可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经血流动力学检查可见:①动脉压呈持续性降低超过30mmHg;②动脉压呈波动性变化,忽高忽低,波动范围较大;③肺楔压升高,呈“大炮”样变化;④心房压升高。
这4种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晕厥及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肺水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