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病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粘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不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类型,均称为大肠息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8岁的儿童,占90%以上,大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五大类,即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其中新生物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且大肠腺瘤关系密切,为一重要癌前病变。

祖国医学对息肉早有认识,《灵枢·水胀篇》:“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博,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生。”《外科大成。痔》中说:“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明确指出了息肉的病名、形状和部位。

一、辩证治疗

(一)湿热下注

症状:大便粘湿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或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治秘要》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蓟、小蓟、枳壳

加减:若便秘加炒决明

(二)肠风下血

症状:大便下血,色鲜红或紫黑,量多,肛门不痛或;轻度不适感,肛内指诊可触及息肉样肿物,或无。舌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清肠疏风,清凉止血。

方药:便血合剂加减:炒槐花、地检炭、荆芥、黄芩炭、防风、仙鹤草、细生地黄、炒枳壳、生甘草、当归。

(三)气带血瘀

症状: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暗消瘦,舌质暗,苔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生黄芪、全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

加减: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木香、

(四)脾虚气滞

症状: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搏细弱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方药:良附丸加:高良姜、制香附、炙黄芪、炒枳实。

加减:便时带血加煅赤石脂、血余炭。

二、灌肠疗法

(一)6%明矾液

组成: 6%明矾溶液

作用:涩肠止血。

适用证:直肠息肉出血。

用法:5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二)王业皇经验方(江苏省名中医)

组成:乌梅12g、五倍子60g、煅牡蛎30g、夏枯草30g、海浮石12g、紫草15g、众15g。

作用:清热解毒,涩肠止血。

适用症:结直肠息肉出血。

用法:加水500ml,浓煎为160~200ml,每次用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三)复方青白散

组成:青黛3g、白芷6g、白术10g、白头翁15g、黄柏10g、薏苡仁10g。

作用:清热解毒除湿。

适用症:湿热下注之症。

用法:煎汤或研细末用。加水300ml,煎浓汁5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四)张庆儒(山西省名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乌梅、五倍子、夏枯草、紫草、白勺、苍术、莲藕各15g。

作用:清热解毒,涩肠止血。

适用症:结直肠息肉出血。

用法:加水300ml,浓煎汁60~80ml保留灌肠。

三、古今名家医案及论述

(一)马伯涵结肠息肉案

党×,男,27岁,1985年7月16日初诊。近两年来不规则腹痛,便时滴下鲜血,粪呈柏油状,腹查无阳性体征。肛门指征及肛门镜检排除内外环痔、肛门裂等。粪隐血试验(+++)X线钡餐检查小肠下段有带蒂状充盈, 损2处,均大于蚕豆,乙状结肠镜检:发现20厘米及22厘米处,各有广基息肉一个大如蚕豆,表面糜烂渗血。服活血消息汤;丹参30g,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g,桃仁15g、赤芍、炮山甲、皂角刺、三棱、丹皮、槐米、山慈姑、牛膝各12g,每日煎一剂,5剂后止血,腹痛减轻。服药48剂后症状全消,粪隐血试验(一),X线钡餐及乙状结肠镜检均未发现息肉存在。

[评案] 结肠息肉为发生于结肠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祖国医学以症状命名,如《疮疡经验全书。卷七》记载的“珊瑚痔”相当于多发性息肉,“樱痔”即单发息肉,还记有“息肉痔嫩鲜红,儿童多见”。但对于高位、不能脱出肛外息肉,大多以便血、肠风等症状命名。其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瘀血浊气凝集而成。或风客肠中,阻遏汁沫,气血搏结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低位息肉手术治疗颇易,但高位息肉治疗则相当难度。本案以祛风散结、化痰软坚立法,自创活血消息肠:以丹参、山甲、皂刺通经祛痰软坚;赤芍、丹皮、槐米、生地榆、活血凉血止血;半枝连、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全方共奏通经活络、消瘀软坚之效。但息肉系难顽痼疾,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才能获效。

(二)何公达江苏省中医专家治结肠息肉案

陈×,男,49岁。1994年3月24日初诊。胃脘肠痛10年余,大便日行3~5次2年。去年在某医院作纤维肠镜,发现结肠部绿豆大息肉两个。用微波摘除,术后大便好转,3个月后脘腹胀痛加剧,大便稀溏,日3~5次。复查胃镜及肠镜示:胃部浅表一萎缩性胃炎,结肠息肉6~7个,大小不等,最大如黄豆。现症: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四肢逆冷,浑身筋络拘急不舒,胃脘部胀痛窜及两胁,食后加重,腹胀时隐痛,苔薄黄,舌中裂,脉弦涩。病为肝郁气滞,饮食内伤,湿热氤氲,肠胃乃伤,痰瘀成积。中医论诊断:积聚,胃脘痛。拟息肉平汤加减治之。

处方:白花蛇舌草30g,虎杖根20g,芹菜花10g,生苡仁50g,猫人参60g,淡附片7g,猫爪草20g,石见穿20g,紫胡9g,清炙黄芪15g,八月札15g,清炙甘草6g,守宫3条。

上方略作加减,服用至10月份,胃镜复查示:轻度浅表性胃炎,肠镜(一)。继续服药一个多月,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

[评案]本案结肠息肉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湿热邪毒内侵,气滞痰湿瘀热蕴合成积,局部炎肿,组织细胞增生而形成息肉肿块,故见脘腹胀痛,窜及两胁,浑身筋络拘急不适,腹胀隐痛,脉弦涩等症。《神农本草经》曰:“柴胡推陈致新”“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是故以柴胡疏利肝脾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