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抑郁进食障碍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珍贵儿”孕产妇产后抑郁及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

“珍贵儿”孕产妇产后抑郁及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

《“珍贵儿”孕产妇产后抑郁及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摘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20例孕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表现为11例(9.17%),对照组80例孕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表现为17例(21.25%),对照组孕产妇抑郁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经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孕产妇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产后一周进行宗化抑郁自评表(SDS)筛查,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孕产妇心理情绪表现[3-4],此种方法为4级评分,包括A(没有时间出现)、B(小部分时间)、C(一大部分时间)、D(绝大部分时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20例孕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表现为11例(9.17%),对照组80例孕产妇中,产后发生抑郁表现为17例(21.25%),对照组孕产妇抑郁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5.82,P0.05)郭伟魏海霞陆燕【摘要】目的研究对于“珍贵儿”孕产妇提供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15.1月-2016.12月期间在我院孕检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划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80例,其中对照组孕产妇接受临床提供的一般心理支持、孕检及产前健康宣教,我科联合孕妇学校医护人员共同为观察组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疗法、心理疏导法、认知疗法、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并进行催眠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等干预措施,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内生理功能改变信息,通过以上综合心理护理和干预措施,解决影响生理活动或病理过程的紧张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结两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20例孕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表现为11例(9.17%),对照组80例孕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表现为17例(21.25%),对照组孕产妇抑郁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关键词】抑郁“珍贵儿” 围生期心理护理孕产妇存在第一胎死亡、常年不孕、习惯性流产、高龄等病史情况,再次怀孕胎儿即为“珍贵儿”,而“珍贵儿”孕产妇需在生产前住院接受精心护理,保证胎儿顺利分娩,且围生期间孕产妇会出现严重焦虑表现,担忧分娩结局、胎儿情况等因素均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表现。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产后抑郁症分析论文

产后抑郁症分析论文

产后抑郁症分析论文摘要: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护理等方面已有诸多报道[1,2],但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案例分析或者统计调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报道,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病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介绍了常用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手段,提出了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策,旨在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诊断;分析;治疗1诊断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订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在产后两周内出现下列5条或5条以上的症状,首先必须具备(1)、(2)两条。

(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感;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8)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9)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目前国内运用较多的产后抑郁症筛选诊断方法主要有有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Zung抑郁自评量表是一个20道题的自评调查表,将抑郁程度分为4个等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10)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即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抑郁症状存在)。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可用于孕期筛查可能患有抑郁症的妇女,也可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粗略诊断,EPDS为自评量表,共有10个项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得分范围0~30分,9~13分作为诊断标准。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观察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观察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观察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

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况上的评估差异。

结果:在焦虑与抑郁评估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做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抑郁严重程度,提升产妇心理质量。

标签:围产期;护理干预;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属于产妇常见的精神综合征,其发病率在我国在10%至38%,而在国外在30%左右,同时主要在产后的2周时间发生,需要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有对生活的绝望、自杀与他杀的可能,部分患者会处于昏睡或精神错乱的状态。

因此,围产期做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调整产妇精神状态【1-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产妇,年龄范围为22岁至42岁,平均年龄为(33.2±2.1)岁;孕周范围在37至41周,平均为(39.2±1.1)周;其中经产妇为31例,初产妇为49例;所有产妇均没有相关精神病史,没有严重的脏器功能异常,颅脑不存在占位性异常;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抑郁相关情况,对生活活动缺乏参与热情和愉快感,体重有异常波动变化,睡眠有过长或者少眠,身体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在基本信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产前做健康宣教,建立产妇相关档案,让产妇与伴侣进行健康宣教讲堂,将围产期相关知识做有效传导,同时强调做好产妇的情绪管理,避免产妇情绪的异常波动协助产妇做产后的新生儿护理,降低产妇产后精神和身体压力,提升产妇的乐观心态和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

同时积极促进产妇间做沟通交流,让产妇情绪与压力能够得到宣泄和纾解。

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产妇接受围生期心理护理对其产后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我院接诊的产妇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有效运用数字表法对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组产妇进行围生期心理护理,参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好于参照组,且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产妇在围生期接受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其妊娠结局得到明显改善,且有效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

关键词: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妊娠结局;抑郁产妇在分娩期间极易受到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产后抑郁[1],因此护理人员在围生期准确掌握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并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确保产妇的生理心理健康。

本次研究中对25例产妇实施围生期心理护理,现将研究内容与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我院接诊的产妇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有效运用数字表法对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参照组为两组组别,两组中各有25例患者。

研究组产妇的年龄处于22-32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25.82±1.16)岁。

参照组产妇的年龄处于21-33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26.03±1.24)岁。

对比以上两组产妇的基础数据,p>0.05。

1.2方法参照组产妇在围生期只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讲解分娩前准备以及分娩时配合的注意事项、给予产妇常规照料、告知产妇新生儿喂养知识与出院指导等。

研究组产妇在围生期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加以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进行产前心理护理。

初产妇在分娩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担忧、焦虑与恐惧等负面心理,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在产妇刚入院时便以热情的态度进行接待,积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告知产妇分娩的知识,帮助产妇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使得产妇的分娩安全感出现明显提高,使得产妇能够从容应对分娩。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百家论点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张瑜吕慧明宁来祥(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减少孕妇产后抑郁提供依据。

通过按照入院手续对两所医院产科一年内择期分娩213例产妇进行编号、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人员于孕28周及产后1周分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干预组在孕28周到产后1周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做常规产前健康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围产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干预组,产后抑郁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据此得出围产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产后抑郁的发生的结论。

关键词:产后抑郁;围产期;心理护理干预1引言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影响女性产后精神状况的主要疾病,是女性分娩后,由于激素水平、家庭状况等的变化,引起产妇心理的变化。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些人甚至到孩子上幼儿园后不接受专业的治疗都无法缓解。

据调查,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15%~30%。

再次妊娠产后抑郁比率上升,有20%~30%的复发率。

研究发现,50%~75%的女性都会在产后经历一段“Ba⁃by blues”期(产后抑郁期),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段时间内可自行缓解,但有些女性则会出现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偏激,消极等负性情绪。

若不得以及时干预,产妇的社会功能将会受到损害,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本文主要研究在围产期对产妇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2研究资料和分析2.1人口资料对两所医院产科一年内择期分娩的213例产妇进行编号、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人员于孕28周及产后1周分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干预组在孕28周到产后1周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做常规产前健康教育。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健康状况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孕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孕妇产后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母婴健康及家庭和谐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据研究显示,孕妇在产后阶段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其中,产后抑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10%-15%的孕妇在产后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影响因素研究(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孕妇,其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

此外,孕期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孕妇的情绪稳定性,增加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二)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包括婚恋关系、家庭环境、经济压力等。

婚姻不和谐、缺乏家庭支持等因素都可能使孕妇在产后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增加患上抑郁的风险。

此外,经济压力过大也可能使孕妇在孕期和产后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孕妇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包括文化传统、社会支持等。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缺乏自主权和决策权,可能导致她们在产后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此外,社会支持不足也可能使孕妇在面对产后抑郁时感到无助和孤独。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针对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孕期健康教育活动,向孕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她们了解产后抑郁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

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目录前言1 临床表现1. 1 核心症状1.1.1 情绪低落1.1.2 兴趣缺乏1.1.3乐趣丧失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2.2 自卑观念明显1.2.3 认知症状1.2.4多疑敏感1.2.5自杀观念和行为1.3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1.3.2 食欲紊乱1.3.3 精力下降1.3.4 昼重夜轻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1.4.1生物方面的病因1.4.2遗传1.4.3心理因素1.4.4 身体因素1.4.5 社会因素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2.1一般护理2.1.1 睡眠护理2.1.2 饮食护理2.1.3 安全护理 v2.2 心理护理2.2.1倾听2.2.2 倾诉2.2.3家庭干预3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前言]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

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摘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成长和家庭关系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从心理护理、音乐护理、饮食护理、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等五个方面介绍护理知识。

【关键词】心理护理;对症配乐;饮食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2]。

文献报道[3,4],国外发病率为%~%,国内为%~%。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5]。

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本文将对产后抑郁产妇的护理做一简述。

1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

做好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经常心理咨询,掌握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讲解有关分娩常识,使其正确认识分娩。

产时进行全程心理支持,提供导乐陪伴[6],使其顺利分娩,以减少因难产等因素而发生的心里精神应激。

产后护士应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巧,使其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帮助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产妇提供多方面指导,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

2 音乐护理临床实践证明,适宜的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手术、分娩等过程中,使患者呼吸平稳,血压、心率稳定,有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可通过脑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作用[7]。

有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状患者情绪起调节作用[8]。

音乐能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对客观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态度,明确人生意义,提高自信心,使心身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护士要全面评估并“对症配乐”,使音乐风格与患者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让患者先试听不同的音乐,以确定最合适的,给患者最喜欢的音乐集锦,这就是“对症配乐”[9]。

孕妇产前抑郁症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孕妇产前抑郁症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孕妇产前抑郁症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简介孕妇在怀孕期间往往需要面对一系列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压力,其中产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孕妇产前抑郁症是指孕妇在生育前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

如果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孕妇会面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母婴健康。

本文将分析孕妇产前抑郁症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产前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孕妇身体发生了大量的生理变化,如荷尔蒙水平的改变、体重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等。

这些生理变化对孕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心理因素孕妇面对的生活压力和各种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比如经济压力、家庭矛盾、工作压力、胎儿畸形等都会引起孕妇的心理状况的改变。

孕妇产前抑郁症的心理问题情绪低落产前抑郁症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孕妇可能会感到焦虑、疲劳、无助、无从下手。

失眠失眠是产前抑郁症的一个常见症状。

孕妇可能会经常熬夜,或者因为焦虑而无法入睡。

食欲减退孕妇产前抑郁症还表现为食欲减退,孕妇可能会出现食少、纳差、甚至拒食等症状。

护理对策健康的生活方式孕妇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营养均衡,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心理治疗对于孕妇产前抑郁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孕妇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孕妇可以选择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去参加心理疏导训练课程。

家庭和社会支持孕妇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家人可以给予孕妇温暖的关怀,理解孕妇的处境,帮助孕妇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社会组织可以为孕妇开展一些利于孕妇健康的活动,如孕妇瑜伽等。

结论孕妇产前抑郁症是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的问题。

孕妇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心理治疗,获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帮助孕妇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孕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孕妇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不仅对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孕妇产后抑郁提供参考依据。

二、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据统计,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母婴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婴儿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产前风险因素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因素:如妊娠期并发症、分娩疼痛、产后身体恢复等。

2. 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波动,以及性格特点、应对方式等。

3. 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经济压力等。

三、孕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1. 生理因素妊娠期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都可能增加孕妇产后抑郁的风险。

此外,产后身体的恢复情况也会影响孕妇的心理状态。

2. 心理因素孕妇在孕期和产后的情绪波动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可能导致孕妇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此外,孕妇的性格特点、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3. 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经济压力等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家庭氛围不和谐、夫妻关系紧张、经济压力过大等都可能使孕妇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设计一份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卷,对孕妇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产前风险因素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部分孕妇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

围产期情感障碍

围产期情感障碍

一位有着双向情感障碍的女人,在严重抑郁期间成为孕妇,她描述了一个围产期团队的支持在她产后康复中的重要性。

我在十几岁时患抑郁症,三十岁出头时因为躁狂发作治疗住院,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

出院后不久,我进入抑郁期。

那种痛苦难以言表。

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成为了孕妇。

几乎不能下床的我怎么能照顾一个小孩?我告诉我的精神科社康护士,在小孩出生之后我就计划直接自杀。

那时候,我正在服用锂剂,它会带来胎儿心脏畸形的高风险。

因为我有强烈的自杀倾向,我的精神科医生推荐我继续使用它。

产前计划在我孕32周时,围产期团队召开了由多学科组成的一个的产前规划会议,包括我和我的丈夫及所有相关的卫生专业人员,社区心理卫生团队,全科医生以及相关的助产士。

会议的结果是一个分娩计划,包括一些我发病时的应急计划,以及一些预警信号,使我可以得到来自我丈夫的帮助。

这个分娩计划在我产后被证实非常重要,我发现我对于预警信号的早期认识是成功的一半。

分娩我在经历了大约30小时的引产之后,最终急诊剖宫产结束分娩。

我的宝宝得了胎粪吸入综合征,进行了新生儿科重症监护。

生完小孩之后的第一感觉是我想死,因为我相信我的小孩要死了。

我变得歇斯底里。

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变得冷漠,完全关注于自己的感受。

尽管感觉非常疲惫,但我不能入睡,我不得不借助安眠药。

我的狂燥症加重了。

我非常激动并且发短信向我姐姐陈述说,你不得不像个疯子那样表现或者杀死你自己,才能使人们感觉到你是严重的。

产后调养我的产后护理涉及了很多种不同的保健专业人员。

每天都要接触陌生人,这有害我的心理健康。

周末是由那些精神科联系小组提供服务,他们不熟悉我的病史。

我将我的分娩故事告诉那两个护士。

然而,在我完成讲述之前,其中一个护士的传呼机响起来,然后她什么都没说就走出了房间。

随后不久,另一个护士也出去了,也没有解释。

我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变得越来越焦虑。

联络小组的看护加剧了我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最终,真正帮助我的是持续照顾我的专业团队,他们了解我的病史并且能评估我的精神心理健康。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临产前焦虑抑郁学位论文_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临产前焦虑抑郁学位论文_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临产前焦虑抑郁学位论文_孕妇临产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作为测评工具,对736名临产前孕妇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对孕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结果孕妇临产前,焦虑发生率为26.90%,抑郁发生率18.75%,与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P0.05). Conclusion Anxiety and depres sion occur in some part o f prelabor women; Age, education degree and occupation play a main rolein develop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ul tation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ela bor pregnant women.【Key words】Pregnant woman; Anxiety; Depression妊娠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学现象,但整个过程可能会引起一些妊娠妇女生理及心理的异常变化,因此,要求我们在妊娠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孕产妇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妊娠和分娩过程的影响。

为了解孕妇临产前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孕妇产前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本文对736例待产孕妇进行了测评。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待产,无精神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无明显合并症的736例初产孕妇作为调查对象。

年龄20~43岁,平均25.6±3.1岁;硕士及以上64例,大专与本科268例,高中与中专254例,小学108例,文盲42例;干部284例,工人136例,职员82例,农民58例,个体104例,无业者72例。

孕妇饮食与孕期心理抑郁

孕妇饮食与孕期心理抑郁

孕妇饮食与孕期心理抑郁孕期是每个女性生命中的至关重要的阶段。

在怀孕期间,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外,女性还会经历着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孕期心理抑郁是一种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

而孕妇的饮食也被认为与孕期心理抑郁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讨论孕妇饮食与孕期心理抑郁之间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孕期心理抑郁的影响孕期心理抑郁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痛苦等心理问题。

这对孕妇本人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孕期心理抑郁不仅会增加孕妇患上产后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出生后的行为、认知能力等方面。

2. 孕妇饮食与孕期心理抑郁关联机制孕妇的饮食习惯与孕期心理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首先,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额外的营养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孕妇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进而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

其次,由于孕期荷尔蒙的波动和身体变化,孕妇的食欲和味觉也会发生改变。

如果孕妇长期面对食欲不振、进食困难等问题,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压力和消沉,从而增加孕期心理抑郁的风险。

3. 营养均衡的饮食建议为了预防孕期心理抑郁,孕妈妈需要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

以下是一些建议:3.1 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

蛋白质是孕妇和胎儿的主要构成物质,可以通过摄入肉类、鱼类、豆类、坚果等食物来获得足够的蛋白质。

3.2 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持孕妇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3.3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孕期特别需要注意补充叶酸、铁、钙、锌等营养素,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或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实现。

3.4 均衡摄入优质碳水化合物。

优质碳水化合物是孕妇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它们可以通过摄入全谷类、马铃薯、豆类等食物来获得。

4. 心理健康的饮食建议除了营养均衡外,孕妇还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降低孕期心理抑郁的风险。

4.1 避免饮食限制。

围产期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

围产期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

围产期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能否减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并探讨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的干预方法。

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中,随机抽取300名孕妇,其中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

对照组在常规围产期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以“产后抑郁的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常规进行围产期保健。

采用产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

结论围产期保健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产期干预产后抑郁影响近几年,产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通过对本院300名孕妇中的150名进行围产期“产后抑郁的预防”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中,随机抽取300名孕妇,其中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

抽取对象为:⑴知情自愿;⑵初产妇;⑶既往无精神病史;⑷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产妇年龄最大36岁,最小20岁,平均24.8岁。

1.2方法1.2.1分组和干预将随机抽取的300名孕妇,按产前保健时的编号分成: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

对单号孕妇进行常规围产期保健,对观察组在常规围产期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以“产后抑郁的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

1.2.2评价方法对调查组孕妇产后第14天采用产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 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评。

SDS标准分≥50,判定为该孕妇存在抑郁,SDS标准分<50,判定为该孕妇正常。

1.2.3统计学处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评结果资料输入Excel2003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

2 结果产后14天两组发生产后精神抑郁症人数差异具有显著性(X2=7.26,P<0.01),见表1。

表1 产后14天发生产后精神抑郁情况3 讨论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

该病多在产妇生产后2周内发生,4~6周内该病症状逐渐加重。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摘要:本篇论文将详细分析孕妇在产后易患抑郁的现状及其在产前阶段的风险因素。

本文首先阐述产后抑郁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接着分析影响孕妇在产前阶段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期望为孕妇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孕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产后抑郁不仅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和家庭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产后抑郁的普遍性与危害性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等症状。

据统计,约10%-15%的孕妇在分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若持续不减或加重,可能会引发自责、绝望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三、产前风险因素分析(一)生物因素遗传、生理及神经因素是产后抑郁的主要生物风险因素。

如家族史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孕妇更易患上产后抑郁。

此外,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孕期及产后的荷尔蒙变化可能引发或加重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心理因素孕期的心理状态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如对分娩过程的恐惧、对婴儿健康的担忧、对家庭和工作的压力等,都可能导致孕妇在产前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此外,性格特点、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也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系统不足、婚姻关系紧张、经济压力等都可能成为孕产妇心理压力的来源,从而增加其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特别是缺乏家人关爱和支持的孕妇,其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四、预防与干预措施(一)加强产前心理保健在孕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孕妇了解孕期心理变化和应对策略,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加强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支持力度,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

围产期护理干预在控制产后抑郁症上的效果分析

围产期护理干预在控制产后抑郁症上的效果分析

围产期护理干预在控制产后抑郁症上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产后抑郁症上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产妇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等,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强化围产期知识宣教效果,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有效的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标签:产后抑郁;围产期;护理干预產后抑郁症(PPD)是常见的当女性精神障碍疾病,多发生于产后2w内,患者在产后4~6w内症状逐渐加重,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激怒、悲观绝望等,病情严重的产妇甚至难以照顾自己及新生儿,出现自杀轻生等行为。

有文献指出[1],产前实施必要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笔者近年来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来进行产后抑郁的预防,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4.3±2.7)岁,孕周(40.9±1.1)w;对照组产妇年龄(24.5±2.5)岁,孕周(40.9±1.4)w。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定期产科检查、简单宣教、不同产程护理以及产后母婴护理等;观察组则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产前护理产前主要重视产妇的资料统计,有针对性的实施宣教及心理护理,消除护患之间的隔阂:①利用相关量表对产妇的家族史、个人性格、焦虑抑郁倾向、家庭关系、对婴儿性别的期望、孕期合并症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高危孕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必要时由心理医生提供咨询和治疗;②做好针对性宣教,根据产妇的个人资料,在实施治疗、护理操作时有技巧的向产妇进行宣教,让产妇了解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更好的把握自身的状况,消除孕妇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影响;③要做好产妇的生活护理,提供更加细腻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产妇熟悉分娩流程,最大程度缓解产妇产前的负面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产期抑郁与进食障碍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404-02
【摘要】围产期抑郁是孕产妇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不仅对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能够影响孕产妇的家庭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从围产期抑郁和进食障碍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更好的护理围产期女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围产期抑郁进食障碍影响因素关系
英国学者pett于1978年首次提出了“产后抑郁”这一名词,并由此开始了孕产妇心理健康的研究。

虽然妊娠和分娩几乎是每个女性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大多数女性对其都持有不同程度的恐惧,随着产期的临近,孕妇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逐渐增加,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激烈,严重者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伴随围产期抑郁,孕妇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进食障碍,进而影响了胎儿的成长与出生,甚至有碍于婴儿的日后发展。

因此,了解围产期抑郁与进食障碍的关系,找出其影响因素,对日后护理围产期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围产期抑郁
1.1 围产期抑郁的定义: 围产期通常是指女性妊娠期和产后恢复期(产后28天)。

在这段时期内,女性经历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变化。

一方面,她们体内
激素不断变化,如雌激素降低、孕激素和泌乳激素增高等,内部环境不断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她们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成为人妇、人母,这一角色不断的与其原有角色(比如工作角色、儿女角色)发生冲突,心理问题也随之而生。

与此同时,如果家庭、丈夫没有及时给予其必要的关怀和抚慰,再加上经济状况及物质需求等诸多压力,这一时期的女性往往会出现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失调,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进而形成抑郁。

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围产期抑郁,其具体可以分为妊娠期抑郁和产后抑郁。

1.2 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原因。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分别探讨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妊娠期抑郁,顾名思义就是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的抑郁,但其并不是持续整个妊娠期,常见于怀孕3个月内的女性。

①怀孕初三个月,女性体内孕激素迅速上升,神经介质分泌也开始发生变化。

伴随这些生理变化,女性常常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这时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抑郁。

这是其生理原因;
②一些女性在怀孕后常常过于关注胎儿正常与否、营养是否得当,并常常患得患失,担心自己过于肥胖,丈夫移情别恋等,这些担忧使得女性情绪低落,产生抑郁。

这是其心理原因;
③女性怀孕后,角色转换、家庭期望、经济准备、家庭关系等多方面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常常使孕妇焦头烂额,以致态度消极、拒绝应对,进而导致女性心理抵抗力下降,而形成抑郁。

这是
其社会原因。

此外,曾经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妇女在妊娠期时更易复发,形成抑郁。

产后抑郁,通常发生在产后6周内。

其发病率较高,约10%~16%,并有50%的产后抑郁症没能被发现。

①分娩后,体内性激素及内分泌发生了改变、泌乳激素增高、维生素b6减少等是其产后抑郁的生理因素;
②产妇第一次做母亲,在照顾婴儿方面缺乏必要的经验,过分关心婴儿是否睡眠良好、营养是否均衡等问题,常常感到疲劳和无力应对婴儿的照顾问题,从而产生自责和负面的想法,这是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
③分娩后,婴儿获得了家人更多的关注,产妇容易产生社会隔离感,感到缺乏家庭的关怀和温暖,特别是感觉缺乏丈夫的抚慰。

为抚养婴儿,家庭财产支出常常大于收入,面对这些生活压力,产妇常常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这是产后抑郁的社会因素。

此外,那些经历了不良分娩结局的产妇,如死胎、死产、畸形儿等,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和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望与实际
情况不一致也常常会促发产后抑郁的发生。

2 进食障碍
2.1 进食障碍的定义: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不典型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拒绝保持其年龄及其身高所应有的最低限度
的体重,且存在严重的体象感知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反复发作的暴食,患者失去了对进食行为的控制而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的食物。

暴食过后,又通过使用“清除术”来抵消可能的体重增加。

2.2 进食障碍的影响因素
(下转第40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