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改变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改变教学行为

教师如何改变教学行为

如何改变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这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课改的需要,那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1、要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用师道尊严的架子要求学生,而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学困生”。

包含智力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不好、有过错或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等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学生的一些创新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面对学生暂时的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身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收集、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进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心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要加强与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新课程的认识(一)对教、学认识。

通过学习和实施新课程,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不言而喻!同样,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由相对独立的个体的学习,向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转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为多元评价体系,也非一蹴而就!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模仿到成形,在思想观念上,行为体现上总有一个过渡、培育形成的过程。

(二)对学校价值的再认识。

学校的现代价值是:学校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发展的场所,学校的功能是既成就了学生,又成就了老师。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其特点是:学习性,自主更新型及可持续能力增强性。

学校要关注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力量,要充分关注: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家长的期望,自身的期望。

(三)对课改的认识。

应该消除一种误解,认为课改是政府层面、社会方面的事,上面热热闹闹,而老师的课堂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担心成绩下降,升学率下降,学校排名落后……种种理由,担心、顾虑、导致心态保守。

课改,学校作为主战场,要学校的组织与领导、教师的热情与参与,教研组的合作、商讨、研究,平等交流,课堂改革做为主渠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专业的寻求与帮助,经验的推广与成果分享,体现分工协作民主意识,团队精神。

既有自我的反思,又有同伴合作和专业引领和示范性。

二、教师职业反思教师是一个期望值很高的职业,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它上升为事业。

表现在:不注重师德修养,不继续学习读书,不自觉的学习,进取,更少有创新,几十年如一日,惯性作为,没有新观念、好奇心,形成了封闭的,稳定的模式化状态,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几年后产生职业倦怠,磨炼到四五十岁后,就在光荣的等待中消沉下去,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应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史:适应期(1年─3年),崛起期(30岁之前),重复期(35岁左右),教学研究期(40岁以后)。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成为了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增强教学行为改进的意识。

一、什么是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往往是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A己先进的物理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个性、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的教学实践本领与物理课堂实践智慧,在具体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的教学要求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正如有学者言,”衡量一个变革的成败,最根本的是要看课堂中、教室里发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即物理课堂教学行为。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行为有哪些1.能够说清教师言语行为的具体要求。

2.基本学会呈示行为应用的要领。

3.能够掌握指导行为的应用范畴及基本要求。

4.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凸显规约行为的作用。

5.了解互动行为的内涵,掌握引发学生提问的技能。

三、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行为形式化首先,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其次,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关注的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

2.课堂教学组织随意化有的教师在安排讨论式学习时,没有进行精心的组织。

使课堂教学存在有形无神、主体游离等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3.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化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评价。

在实践中,对学生发言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基本上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遵循”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大多数老师简单的以答案的标准性为依据此外对于,缺乏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探究、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能力或素质的培养。

4.课堂教学手段片面化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性,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一、更新备课形式1、更新备课观念。

传统的教学设计(备课)可概括为“三备”和“三写”。

“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写”是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这种设计常常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上时,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把重点放在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新颖、独特、个性化,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组织者。

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2、创新备课思路。

把原来单一的个人备课改变为三种形式:第一,集体备课。

以学科组为单位(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学内容)组织讨论研究,强调教师的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第二,个人备课。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归纳、提升与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第三,跨年级,跨学科备课。

我从事农村教学多年,深知农村缺少专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所以我主张跨年级备课,就是要求教师统领教材,站位要高,以中考命题为导向,服务教学,引领教学;我还主张跨学科备课,就是鼓励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重视例习题的设计,灵活运用教材。

有效的例习题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改变。

改变教学行为4

改变教学行为4

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田秀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教育观念上要有新认识。

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2、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新转变。

改变重视优生忽视差生,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倾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新思路。

在原有学案基础上设计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分层提高的新学案。

4、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新举措。

打破教师满堂贯,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让学生尽情质疑,自主合作,使课堂创造充满生机。

5、在教学效率上有新提高。

改变过去低效的状况,生成和谐高效的课堂。

要达到以上目标,形成高效课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

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

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或者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统一思想。

强调终身学习。

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强调全过程学习。

即学习必须贯彻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

2、研究实践。

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总结反思。

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构建先进的校本教研文化,在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课改”的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关键的关键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没有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不可能有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的学习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

一、努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盼着你这个老师来上课,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有人说,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生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要素”。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去乐学。

还有,关心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喜欢你上的这门课,喜欢你来上课,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上最大的成就。

二、要明确是学生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怎样进行的。

我认为,从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琢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如何让学生去乐于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是谁在学习,你的回答肯定的。

问题在于,许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这一点。

经常想一想“体育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你见过体育老师说“同学们站好,我在跑道上跑五圈给你们看看”吗,没有,体育老师很清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有的老师说:“我都已经讲过n遍了,他们怎么还没有学会,”这正说明,他们要学会不是光靠教师去讲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会。

一名教师对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能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用的。

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

没有学习者的体验、感悟的概括是无效的概括,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

概念不能靠学生“复制”,概念需要的是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参与举例,参与概括,参与定义,参与对原理的解释。

只有设法使学生卷入其中,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教师永远是外因。

我觉得下面的一些教学行为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需要改善的:抢学生的话头,打断学生的发言,代替学生讲,代替学生学习想,这些都是不能搞好教学的。

浅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

浅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

浅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步入21世纪,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人们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教学应运而生,新的课堂评价标准为教育改革送来了新的东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这场春风中把语文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边学习,我也一边在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觉得新课程理念应该走进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我们要在教学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以“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往的教学设计老师以自我为主体,往往想到的是这一节课我怎样去教,而没有想到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老师觉得这节课我设计得很好,可是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效果没达到老师预期的那样,原因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不要把学生当成是听众,是记录者,真正好的课堂,老师和学生要有交流,在交流、在探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预设,同时又要注意生成和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把课堂给学生了,但不意味着老师完全的放手,象西瓜皮当滑板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

好的教学设计要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在什么地方能问出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

针对学生设计好教学内容,既要有教学目标,又要有留白,即要有让学生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理解。

对同一个问题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三、教师要离开教学参考书的束缚,对文本要有自己的解读在教授一篇新课之前,老师一定不要先看教参,一定要先读几遍文本,一定要多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学生容易发现问题的地方,这样就容易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在还没有讲课文之前就拿来参考书,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你就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提出好的解决办法,你和学生之间也不能有良好的沟通。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关键期,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不论智力发育如何,成绩是否良好,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过错、有缺点和缺陷,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和自己达成一致意见,我们都必须尊重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我们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得到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与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只要哪怕是一点点的优点,我们都要给予肯定。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想获得什么知识,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学。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第一篇: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必然又会引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新变革。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我,尽快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我,以便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变化。

(一)树立服务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教师要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任何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步服务的。

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形象,彻底摒弃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的单一“灌输式”教学。

主动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学习意义的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彻底释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引导、点拨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二)建立合作关系,积极调动多边互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建构知识的合作者。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积极的互动合作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等形式,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

让师生之间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坦诚沟通、广泛交流,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支持、团结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合作,共同交流,互为补充,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自主课堂的运用策略(精选五篇)

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自主课堂的运用策略(精选五篇)

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自主课堂的运用策略(精选五篇)第一篇: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自主课堂的运用策略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自主课堂的运用策略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因此,如何在这个统一体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自主课堂”,还要实施一定的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是先复习,再引入新课。

但这样做学生会喜欢吗?如果学生认为知识已经掌握,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因此,不拘一格、别开生面地引入知识点,这是我们在课堂改革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引起教学的做法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故事策略。

教师根据学习方法讲一个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可能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经过比较,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

所以,在学生听完故事之后,再让他们去计算梯形的面积,那就水到渠成了。

2.新颖性。

学生喜欢猎奇,新颖的做法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一位教师上课的时候在黑板挂了一幅中国地图,然后让学生谈谈广州至北京的风景名胜,学生可高兴了。

之后,话锋一转:“从地图你能知道广州到北京的旅程吗?”学生思考,在商量,到黑板来看地图,量地图,提出问题,尝试计算,并估算计算结果,成功地导入了“比例尺”一课。

3.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如果问题设计不当,也不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的时候,先在黑板写出1,10,100三个数字,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学生显然能马上说出来。

老师问:“你能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停住了,急速思考,出现了1米=10分米=100厘米,1元=10角=100分等。

老师继续问:“如果不添上单位,能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1=1.0=1.00。

关注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

关注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

关注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新课程施行以来,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学中不仅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的,还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然地融为一体。

仔细观察老师们的这些行为的变化,不难发现他们开场关注教学细节,因此教学效果得以改变.一、关注教学细节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所谓的“教学细节”,是指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如,“质疑问难”是一个教学细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老师不急不躁让学生充分质疑,最后发动学生把问题归纳成两个问题。

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主动围绕这两个问题进展考虑。

这一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很好地推动了教学课堂向纵深开展。

二、关注学生发言细节,促进师生互动开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如今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聆听"这一细节.以前有的老师不擅长听学生的发言,只一味地想自己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

倾听学生发言,从中找出生成点,推进课堂教学,这也是老师的根本功.细节一:从上述教学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非常尊重学生。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主动站起来提问,老师只在黑板上写出孩子们提出问题的关键词──样子、特点、建筑、情趣。

细节二:把归纳的权利还给学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通过归纳,知道同类事物应该放在一起去解决。

细节三:老师和学生一道归纳了全篇课文后,继续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和老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展“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该老师不但在鼓励学生自主性、促进教学互动方面做得好,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是个研究者,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教学细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教学细节、评价教学细节,才能真正促进老师专业开展.三、研究教学细节,写好教学预案写好预案、考虑教学细节是有经历的老师的做法。

论教学行为的改变

论教学行为的改变

从一节思品课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121团第一小学任艳各位老师,在新课改学习热潮中,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如沐春风,我们将新课改所学所悟大胆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屡创新意,逐渐,我们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春意盎然,大家都是推进新课改的实践者,我也有幸是其中一员。

为更加深入学习新课改,就此以我前不久上过的一节思品课《科技创造新生活之超越梦想》的教学,浅析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向老师们做汇报,望大家多多指教。

1.备课要具有主动性和挑战接受自己的胆量。

对于我来说长期是教语文的,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要求不懂得什么,但是,不去百度上搜教案,吃透手中本单元和本课的教材是我给自己的第一个要求。

经过反复读教材,熟悉内容,把我重难点,并理解为什么是重难点,思考怎么去突破。

这样,我可以主动确定素材,(机器人表演从学生兴趣和与时俱进的信息思想指导,神十靠新闻了解)选择了与时俱进的科学信息来建构教学内容,得力于我平时喜欢搜集教育教学素材的习惯。

然后再去看别人的教学过程以借鉴,但要坚定自己的备课思想,善于接受自己的设计,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去调整,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课改中说道教师教学中的预设能力和生成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备课时,就要多问自己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或他会怎么回答?教学中,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状态直接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不要逃避,不要敷衍,处理的好与不好都是对自己的挑战,而且会越来越好。

本册13课相声打电话,我的本意是让学生感受两个角色怎样捧和逗,于是问:本课体裁是相声,讲究捧和逗,那么课文里的互相捧与逗是怎样的效果呢?走进课文。

以学生举手我允许了,她说了说对相声的了解,非常全,我发现学生们在点头,又一个学生举手,我允许了,他说道相声的演变,学生挺感兴趣,再一个学生举手,他说了相声的分类,还例举了好几个名段相声的名称,并把《报菜名》学了几个,学生一下逗乐了,相声一下就悄然走进课堂,我听一个评价一个,发现差不多了,马上点到课文里也是个好段子,好笑的段子,好在哪?又好笑在哪?一起来学习。

教师培训的教学行为变化

教师培训的教学行为变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教师培训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培训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培训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分析教学行为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1.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教师培训使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从学科中心到学生中心在教师培训中,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从教师权威到合作学习教师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会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合作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1.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学会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3. 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师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教学行为的优化1. 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了课堂管理的基本技能,如课堂纪律的维护、学生行为的引导等。

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培训强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改变之总结

教学行为改变之总结

我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课标颁布十年来,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教学的深入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步骤地发生的变化,现结合实例就初中数学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我本人于2000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教学伊始,我的教学理念比较浅薄,总认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把我所知道的所有知识点都教给学生,比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我从让学生认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开始,每一种角的概念、识别均头头是道,有条不紊的介绍,然后是判定,从每一条判定定理到每一条判定定理的应用(即在题目中怎么做),都是课堂上我一点一点、一条一条面面俱到的教授给学生,往往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很是劳累,我发现学生每节课一开始都还听讲很认真,但往往课程进行到一半特别是快下课时,就很不在状态,效果也是一般。

后来逐渐参加了一些新课标培训的活动,听了专家教师的经验与介绍,课程理念与教学理念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了解并领悟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

再讲平行线的判定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探索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各自的位置关系及特点、有什么样的区别、如何利用他们去证明两直线平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带着问题去研究,极大地带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堂灌的教师并不是优秀的教师,而且这种教学行为的改变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效率,真可谓事半功倍。

近几年,随着教学经验的更多积累和自我教学工作的评价反思,学校组织了去昌乐二中学习的活动,更加促进了我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改变,再讲平行线的判定时,我按照班级事先划分的小组,利用课堂导学案,把本节知识点、教学目标、重难点列入导学案,学生分小组,有级别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学习,之后在班级中,在我的引领下,共同利用本节知识点解决习题,每一道习题由小组竞赛的方式,抢答式的由会的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讲解示范,听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与纠正问题,讲解成功给予小组加分,每月进行一下汇总,用代币奖励法进行奖励(比如徽章、小五星或者一起喝一杯咖啡)这种方法比之前的教学行为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大家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集思广益,通过沟通与交流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往往整堂课大家都兴致盎然,气氛热烈,不断的沉浸在解题成功的喜悦中。

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行为的转变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成才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探索、体验、感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把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与合作性。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与教育改革中,教师要把自己重新定位,对学生要有新的认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不是对学生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控制者。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器”。

从生活主体构建的角度来说,认知作为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不是接受式的,而应该是发现式的,创新式的。

认识心理表明:仅仅关注知识及其结构的获得,忽视智力技能获得和认知感受的接受式的认知,并不是认知活动的内涵。

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在反应和感受。

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人自身的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要克服求多求全求快的心理一些教师总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满堂灌,不给学生消化时间,一节课写了几黑板。

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师生都很疲惫,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

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老师讲了,并不等于学生懂了。

二、教学要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记下来,这样简单省事,一些学生甚至习惯于这种教学方式,上课就是记笔记,背结论。

但对教学而言,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行为改变发布者:曾业彬发布时间: 2012-3-23 11:02:43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

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

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评价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

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

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

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四、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

“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

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五、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学贵知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人生的积极态度“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

因此,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周卫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学中不仅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还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然地融为一体。

仔细观察教师们的这些行为的变化,不难发现他们开始关注教学细节,因此教学效果得以改变。

一、关注教学细节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所谓的“教学细节”,是指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如,“质疑问难”是一个教学细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案例1: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战争场面的图片),看了后,你们有什么想法?生:这些画面真恐怖。

生: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不会牺牲。

……师:是呀!看了这些照片,再看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他呼唤什么?生:他为什么要呼唤?……师:(教师板书这两个问题)是的,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

请大家打开书本××页,认真、仔细地把课文读一遍,看自己能不能弄懂上面的两个问题。

【细节分析与提升】教师不急不躁让学生充分质疑,最后发动学生把问题归纳成两个问题。

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主动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这一关注教学细节的设计很好地推动了教学课堂向纵深发展。

二、关注学生发言细节,促进师生互动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现在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聆听”这一细节。

以前有的教师不善于听学生的发言,只一味地想自己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

倾听学生发言,从中找出生成点,推进课堂教学,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案例2:这是《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的一个片断:细节一:师:通过小组学习,我们找到了不少问题。

现在请把你们的小问号提出来吧。

生1:为什么只写小艇?生2:小艇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生3:那么多水,建筑物是怎么建的?生4:这里的“情趣”指的是什么?生5:小艇有什么作用,与人的关系密切吗?生6:为什么不用快艇和游艇?生7: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生8:建筑物在水里不会被腐蚀吗?生9:小艇为什么是重要交通工具?生10:为什么不把小艇比喻成别的东西?……细节二: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能不能归纳成几个大问题呢?谁来归纳一下?生1:可以把小艇的样子和特点都归纳在一起。

生2:可以把样子、特点、作用归在一起。

生3:我感觉可以把建筑物和驾驶技术归在一起。

……细节三:师:好了,我们已经归纳了四大问题。

那么黑板上的四个问题,想最先解决哪一个呢?……【细节分析与提升】细节一:从上述教学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非常尊重学生。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

学生主动站起来提问,教师只在黑板上写出孩子们提出问题的关键词──样子、特点、建筑、情趣。

细节二:把归纳的权利还给学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学生通过归纳,知道同类事物应该放在一起去解决。

细节三:教师和学生一道归纳了全篇课文后,继续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和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该教师不但在鼓励学生自主性、促进教学互动方面做得好,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教学细节入手。

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教学细节、评价教学细节,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教学细节,写好教学预案写好预案、考虑教学细节是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能死搬教案,而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课程资源。

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动态生成”就不设计预案了。

备课是体现教学的预见性、保证教学生成性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特别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随时备好资料。

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两位学生上台做口头作文,因为他知道其中一个孩子平时作文干净利落,不会拖泥带水;而另一个孩子则比较啰嗦。

两个孩子的选择是教师预设的。

而“啰嗦、不得要领或过于简单”则是学生们写作中常见的毛病。

案例3:师:刚才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交流,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就《成功》这个话题做个口头作文。

生1:星期六,我和妈妈去体育中心做游戏:跳格子。

第一次,力度掌握不好,我跳出了格。

可是我不想输给妈妈,所以我就反复练,最后终于成功了,我会跳方格了。

生2:我是学太极的,后来改学剑了。

我必须练好,因为这些都是父母的钱呀。

特别是配合动作最难。

有一次,剑很重,我的手拿不动,我摔了剑不学了。

后来,妈妈教育我,让我在广州市武术馆练剑。

那里有很多教练身材高大,让我感觉心惊胆跳……后来,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舞剑。

师:听了她们俩的发言,你们感觉她们谁说得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3:××心理描述得非常清楚。

成功的喜悦也说得很具体。

生4:×××有的情节太啰嗦。

生5:×××啰嗦,艰辛练剑的过程没有说出来。

……师:你能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重新说一遍吗?注意要说得简洁具体。

【细节分析与提升】只有多考虑教学细节的人,才能驾驭开放的课堂。

课堂不能没有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

只有生成,而没有预设,那种课堂实质上是“放羊”的课堂,放弃了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久而久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光有预设,没有生成,也不行,严重束缚了课堂,扼杀了生成的空间,久而久之,也扼杀了师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