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常见心理

合集下载

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

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 任关系,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
惧。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使患者Leabharlann 到被理解和 接纳。提供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 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
加强健康教育
01
02
03
提高疾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 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 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 能,如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适当运动等。
应对方式教育
向患者传授应对疾病的策 略和技巧,如放松训练、 积极应对等,以增强其应 对能力。
减轻医疗费用压力
完善医保制度
通过完善医保制度,降低 患者自付比例,减轻经济 负担。
医疗救助体系
建立医疗救助体系,为经 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医疗援 助和资金支持。
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患者常见心理 • 患者心理产生的原因 • 应对患者心理的措施 • 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 • 患者心理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患者常见心理
恐惧心理
总结词
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产生的不 安和惊恐情绪。
详细描述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感到 无助和害怕,对未知的治疗过程 和可能的并发症产生恐惧感。
焦虑心理
总结词
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感和 担忧。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会对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效 果以及自身的生活质量产生焦虑,这 种情绪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 康复效果。
抑郁心理
总结词
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悲伤、失落和绝望的情绪。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1 临床常见心理特点1.1 恐惧、焦虑、抑郁由于身体的老化、疾病的痛苦、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老年人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1.2 敏感、多疑敏感多疑,富于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与自己联系起来,怀疑和猜测医护人员及亲友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惫,影响治疗[1]。

1.3 孤单、寂寞抱病在身,子女自立而纷纷离开家庭,老伴年迈体弱或去世,使老人倍感孤独、寂寞,有被抛弃感。

1.4 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多疑或有绝望心理老年病人,情绪多不稳定、幼稚,心胸较狭窄,好猜疑,好妒忌,自尊心强,易激惹。

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因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甚至蛮不讲理。

受到不良刺激立即情绪激动,跟人大吵大闹。

1.5 自卑、自弃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复者。

这类病人常较悲观,不愿与人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治疗,有的病人甚至有自杀念头。

1.6 偏执、暴燥、自持心理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心胸狭窄、好妒忌、脾气暴燥;过强自信心,认为自己年岁大、阅历深,不愿接受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的指导。

1.7 过强依赖心理情感变得脆弱、敏感,顺从依赖,喜欢周围人对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来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对医护人员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

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关心理学的手段,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

2.1 护理措施2.1.1 收集资料全面评估患者,详细收集资料,特别是患者的经历、生活时代背景、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态,才能与老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出个体的心理问题。

2.1.2 环境要求洁净、清新的物理环境;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恢复环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心理护理技巧:
关键点是给予病人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 让病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急病人所急的态度 尤其注意不要有看似冷漠的神情、态度或语气
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术前: 1.害怕:疼痛与死亡 2.担心,是否会出意外、残废等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害怕与担心做好解释 工作,减轻焦虑使其合作 术后:常常为手术结果焦虑,或因疼痛而生抑郁 心理护理: 1.及时告知手术结果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4.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指导或者康复操等练习
尊重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分析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 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1
举例: 气管插管呼吸 机辅助呼Biblioteka 时自我实现 的需要尊重

呼吸顺畅 饮食的供给 温度适宜 缓解疼痛 保障休息和睡眠等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给予和帮助,满足患者需要
其 他
依赖
依赖心理
患病例后病人大都有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病人 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确良自信心不足,事 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情感脆弱;一 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畏缩不前等。 病人的严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姑息迁就 病人的依赖心理难以培养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 念。 医护人员应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 为治疗等。
Page 43
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心理过程分期
1.否认期 2.愤怒期
心理护理要点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简述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改善他们的病情。

本文就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指的是处于长期的高度焦虑状态,并伴有多种不适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心慌、想不起深呼吸、感到紧张、担心,以及反复地思考恐惧的事。

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应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处理。

2.抑郁症抑郁症是指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表现为精神疲乏、抑郁、体重减轻、睡眠不佳、自责、饮食不振等。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措施,以帮助他们摆脱抑郁情绪,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3.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指患者对特定环境或情况的反应过度,表现为情绪大起大落、睡眠不佳、胃肠症状加重或体重波动、记忆力减退、感到孤独或不安等。

患有应激障碍的患者,应采取放松和心理治疗,以减轻压力,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心理护理的方法1.建立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感受到安慰和支持,从而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2.创造安全的环境护士需要通过调节病房温度和光线、移动家具等方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3.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日常对话、阅读故事书等方式,护士应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4.采用心理干预技术心理干预技术是指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定性分析、改善技能等,以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疾病。

护士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技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士应关注和解决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建立信任关系、创造安全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心理干预技术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治疗结果。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否认
自尊紊乱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 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 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 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 内驱力。
意识 弗洛伊德把潜 意识形容成浮 在海里而沉入 海水中的冰山 的主体部分。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氛
临床处置、特殊检查、手术所致
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消极暗示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应的原因
知识缺乏、病情变化
疾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 特质性焦虑,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 社会支持资源不足……
(三)病人行为变化
不合作
>> 心海导航 <<
我的想法
我必须与周围 每一个人搞好 关系。 一个人犯了错 误,那一辈子 也无法抹掉。
我的情绪
换个想法
我的情绪
>> 心海导航 <<
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各种压力会 不同程度的向你袭来,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 节了。不是生活给了你喜怒哀乐,而是你对待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 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前意识
潜意识
>> 心海导航 <<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 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 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学说以潜 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 他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使潜意识的东西进 入意识中,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 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 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 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一、病人角色的概念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康复和治疗的需要和行为。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1 、角色行为阙如: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

2 、角色行为冲突:当个体患病并且需要从其他角色转换为病人角色时,不同角色要求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导致个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3 、角色行为减弱:已经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由于更强烈的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不从心的活动,表现出对疾病不够重视或考虑不充分,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 、角色行为强化:病人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在疾病已经基本康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病人角色向正常角色转换的过程。

5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疾病折磨,经常会感受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病人受到不良心境的影响,出现出人意料、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为角色行为异常。

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1 、对认知的影响病人会把注意力才能够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的改变,病人对疾病的各种症状的敏感性都会增强,对症状的反应也更加明显,对任何的点滴变化都会顾虑重重。

2 、对情绪的影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

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尤为突出。

3 、对意志特征的影响病人患病后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病人往往感到软弱无力、情感脆弱,甚至一反常态,变得特别被动、顺从和依赖,做事犹豫不决,各种意志品质都受到影响,希望更多的亲人朋友的探视。

4 、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他对疾病的反应,而疾病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暂时或长久的影响,甚至使患者表现出原本没有的人格特征。

四、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哀、孤独、绝望、不合作、否认、自尊紊乱、疼痛等。

五、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1 、否认期:病人对自己得病感到震惊和否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2 、愤怒期: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时,感到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同时可能无意识地迁怒于他人。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心理主要内容患病、病感与病人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常见心理变化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一、患病、病感与病人1、患病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

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

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

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

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角色假冒为摆脱某种社会责任而诈病;角色认同差异医护人员与病人对对角色行为认同矛盾。

五、病人的心理需要需要尊重、需要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病人心理需要的特点:需要层次降低需要内容集中需要种类多变病人需要的特殊性:需要的不可预测性需要的不稳定性需要的情绪化、掩饰性六、病人常见心理变化认知功能的变化情绪活动的变化意志行为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七、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心理分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恐惧心理见于有较具体的危险和威胁时抑郁心理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关联孤独感社会的隔离,伴有不安全感的陌生心理依赖心理处理日常事物时表现出的信心不足退化心理行为表现与年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猜疑与怀疑缺乏根据的猜测和对事实的不认可愤怒见于目标行为遇到不公平的阻碍时否认心理指病人怀疑和否认患病事实自我概念紊乱对自身在认识上表现出的消极改变或不适应过高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期望过高遵医行为问题自我形成的过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认识表现为对自己稳定的恰当的认识。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患者心理问题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患者心理问题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患者心
理问题
引言
心理问题在患者中非常常见,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额外的困扰。

因此,了解并解决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常见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焦虑和恐惧: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害怕,特别是在面对未知的病情或治疗过程时。

2. 抑郁:一些患者可能经历抑郁情绪,感到无助、消沉和失去兴趣。

3. 自尊心受损:患者可能因为疾病或身体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4. 孤独感:长期住院或疾病期间的社交限制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孤独和与世隔绝。

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解决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案:
1. 心理辅导:提供患者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和
其他负面情绪。

2.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提供情感上的支
持和陪伴。

3. 教育和信息: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疾病和治疗信息,消除他们
的焦虑和恐惧感。

4. 心理支持小组:组织心理支持小组,让患者可以彼此分享经
验和情感,缓解孤独感。

5.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目标
和兴趣,提高自尊心。

结论
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但通过心理辅导、社交支持、教育和信息、心理支持小组以及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他们所需的支持和关怀,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恢复
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方式: 每题从中选择1项 (1)A. 能(82.9%)
B. 不能(2.8%) C. 不清楚(14.3%) (2)A. 是(91%)
B. 否(1%) C. 无所谓(8%)
第一节 疾病行为 与患者角色
患者的疾病行为
是指患者显示其病感的行为。 病感:个体感到有病的主观体 验,既可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 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
异体同化期的心理反应
忐忑不安:一个月的医院生活显得格外漫长,但 经过一个低潮之后,希望的火光又时隐时现,大 夫终于给我预约了透视复查的时间,以检查食道 恢复的情况。我当然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但心 情是忐忑不安的,惟恐检查未愈而遭遇新的挫折, 也许这就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悲观的因素似 乎想得更多一些,甚至检查结果是基本好转,可 以从口中进食时,我仍然对此持慎重的态度,生 怕乐极生悲。
患者心理概述
问题一:
在评价患者心理状况时,您是
否常用以下词汇进行描述?其中使 用频度最高的是:
A. 焦虑 B. 忧郁 C. 担忧 D. 恐惧 E. 自行补充
答题方式: (1)是或否 (2)按照使用频度排序选项
问题二:
在对患者心态做出“焦虑”等评价 后,对您实施心理护理能否提供指导?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客观 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的工具及其标准?
患者人格性心理偏差 的常见类型
过度内向人格的沟通障碍 过度抑郁人格的期望障碍 过度焦躁人格的过程障碍
过度依存人格的自主障碍
第三节 患者不良心理 反应的常见形式
患者的主要负性情绪反应
恐惧
抑郁
愤怒
焦虑
特殊情境下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急 危 重 症
意 外 创 伤
癌 症 患
器 官 移 植
患者情境性心理失调 的常见类型
相对病情的认知反应:高敏、迟滞 面临治疗的角色反应:依赖、恐惧 躯体残缺的防卫反应:攻击、自怜、自闭 久病不愈的消极反应:内向、外向、依赖
第二节 患者的人格性心理偏差
人格偏差人格障碍
人格偏差,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结 构中存在一些情境适应方面的人格缺陷。 正常情况下无明显表现,一旦遇到突发 事件等特定应激情境,就会因不适应而 发生心理活动的异常或偏差。
特别是在病情尚无眉目时,更觉得类似无 期徒刑,心境是欠佳的。
而我们最大的享受,大概就是能够走到医 院大门口,透过小小的门窗,看看来往的车辆 和川流不息的行人,以此来联系外面那么颇有 生机的世界,而这些作为一个常人是难以感受 的。正如我们常看到小孩趴在窗前向外眺望时 那种活泼乱跳的举止和欢乐,作为一个成年却 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一样。人,怎能脱离现实世 界呢?
尽管患者对医学可能不甚了解,但也并非全 然不知,大概也就是这种朦胧,往往导致患者往 坏处联想,造成思想上的紧张:什么静脉会不会 进空气啊?肌肉注射会不会误过规定区域啊?有 些护士往往限于机械地工作,而对患者的思虑和 要求不大注意。
由于许多护士轮番上阵,即便是一般患者, 时间一长也能悟出,哪些护士技艺比较高明,相 应地产生信任感,无疑也是患者心中最受欢迎的。 当然减少痛苦、尽快出院,这是患者的一种希望。
白色监狱:
两周过去了,我越发觉得在医院里天长夜 更长,似乎就是道地的瑞士表,在这里也要运 转得异乎慢了,日复一日,实在难熬。特别是 本院,既无病人散步休息的活动场所,又严禁 患者外出,犹如将患者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 里,颇有丧失自由之感。尽管这种自由的获得, 将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好转, 如果硬要打个比喻的话,就象一座“白色监 狱”,所不同的无非我们属于两种性质的人, 但在形式上不能不说有某种相似之处。
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严重程度

的 强 度
者 心 理 活

认知的疾病 严重程度
实际的疾病 严重程度
正比关系
人们对痛苦的体验,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痛苦体验的强弱,常与个体认知有关。
患者心理活动与不同年龄阶段
患者心理活动 的复杂性
患者心理活动 的外显性


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此规律适用于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理 发展过程,不包括“老年退行性幼稚”。
茶余饭后:
尽管天地是狭小的,禁锢在这里的病人由于 朝夕相处,逐渐也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情谊,平日 里除了一些小型的游艺活动外,就是天南海北的 讨论。讨论中占相当比重的,大概就是对医护人 员的评论了,这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说来 说去,患者的共同希望,就是能为遇上艺高、胆 大、心细的大夫和热情、和蔼、护理周全的护士 而感到幸运,特别是对那些技艺超群的医护人员, 患者传奇般地广为传诵,有的甚至像对江河侠客 般的爱慕和敬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是发 自内心的,也是真挚的。







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 治疗所致的心理反应 病室环境所致的心理反应
意外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
❖ 创伤早期的心理反早期的心理反应 癌症晚期的心理反应
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反应
异体物质期的心理反应
(罪恶感、排斥感)
充满希望:
苏醒后,获悉异物已顺利取出,随之我心 里的一块石头落地,尽管伤口很痛,但毕竟脱 离了危险,而转入护理治疗阶段,于是跟护士 打交道的机率多了。当然无非是打针、吃药, 而我最怕的大概就算打针了,特别是静脉点滴。 由于初次接触,心中多少带些恐惧,特别是有 些护士一针要扎上好几次,扎得我鲜血直流时, 我更觉得发怵。诚然痛不痛已不是主要问题, 而更多的担心是会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会不会 留下什么后遗症?
尽管事先我向一些护士打听过,她们都说 “不痛”。但实际操作中,我实在难以忍受, 无法抑制地痛哭流涕(过后回忆,真有些失 态)。我越发怀疑人家不痛而我却觉得这样痛, 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呢?无奈只好将管子拔出。 好在后来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给我做了必要的说 明和解释,消除了我许多疑虑,加上她熟练的 技术,终于顺利完成了插管。我似乎觉得,在 “华山自古一条路”的情况下,她救了我一条 命似的。在我看来,若能消除患者的一些疑虑, 并不亚于给他们服一副良药。
幻想破灭:
一周后,我自觉许多异常症状逐步消失, 真高兴马上会出院了,但经透视后发现我食道 仍有问题,这就意味着:出院幻想破灭了。我 将要再继续住上相当一段时间,我泄气了,悲 观的情绪占了上风,有时甚至失去了治疗的勇 气。这一突变不能不算一个挫折,而对我更大 的挫折,莫过于插鼻饲管了。从直观上感觉, 从鼻中插管到胃里。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它改 变了进食的正常渠道。由于思想上先有了想法, 是造成我紧张的一个原因。
疾病的自我判断和临床诊断
自 相符 临


判 断
☺ 不符
诊 断
疾病行为的类型
医源性疾病行为 被动疾病行为 主动疾病行为
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
社 自 求 康强 会 制 助 复调 角 能 愿 动人 色 力 望 机际 退 减 增 强合 位 弱 强 烈作
患者角色模式的主要类型
强 化
淡 化
隐 瞒
牵 强
患 1.疾病认知
者 就
2.就医条件
医 行
3.就医经历
为 的
4.医疗经费
影 响
5.社会支持
因 素
6.个体人格
第二节 患者需要 的一般规律
患者需要的基本特点
患者需要的错综复杂性 患者需要的不可预料性
患者需要的不稳定性
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与案例分析
一位患者的点滴感受(摘要)
凶吉未卜:
人们一旦住上医院,就意味着从正常生活的轨 道上甩出去了,而将人们推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生 活角度去对待一切,即便是健康时的平凡小事,也 都归结到“活”还是“死”这样一个哲理中去了。 我由于偶然不慎,误将假牙吞入,疼痛不已, 随即急诊入院我心急如焚地期待着尽快手术, 同时反复思索着:手术能成功吗?会不会遇到万一 呢?也许弄不好很快就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 愿上帝保佑我能遇上一个认真负责又医术高明 的大夫,这种凶吉未卜的忧虑,一直到我被完全麻 醉后,才消失殆尽。
走向生活:作为一个即将出院的患者,经过一 段偏离正常轨道的生活后,又要恢复到原来的 运行轨迹,不能不说是令人高兴的,因为又要 走向了生活。在此期间似乎不再觉得时间难熬, 急于出院的心情亦有所淡漠。说也奇怪,当与 人间隔离的无形薄幕即将揭开的时候,我反倒 对医院的生活有些留恋,其中包含着对医护人 员的精心治疗和辛勤劳动所表示的深深的谢意, 是他们给予我重新生活创造了条件。我们不禁 有些喜形于色,因为生活并没有抛弃我,经历 了一段艰辛后,我更热爱生活。
患者心理活动与疾病治疗方式

的 强 度
者 心 理 活

治疗方式的 认知危险程度
治疗方式的 实际危险程度
正比关系
患者的临床常见心理问题
病痛
第一节 患者的情境性心理失调
情境性心理失调
特指以情境性因素为主要影响而导 致个体发生心理失调的一类常见心理问 题。
情境性心理失调,是任何一个正常 人都可能发生的一种因周围情境刺激而 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的情绪反应。
1984.3
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
尊重 健康 安全
刺激
适应
信息 安抚
归属
患者需要的案例分析
某顺利分娩的农村产妇 某缺乏疾病常识的胃大部切除患者
第三节 患者心理活动 的一般规律
患者心理活动
患者心理活动,亦称患者心理现象 或患者心理反应。一般是指个体在取得 患者身份期间,围绕着“患者”这个特 定概念及其周围事物而产生的各种心理 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