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病人常见心理变化与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2019年精选文档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2019年精选文档

住院病人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护理患病后,由于角色、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护士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

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

1 人一旦患病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1.1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

因为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多数病人都会产生抑郁情绪。

不过,表现方式是多样的。

如,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少言寡语,对任何事物都不感性趣;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1.2焦虑:病人患病避免不了焦虑情绪。

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

这种威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一是个性受到威胁。

对病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1.3 怀疑:病人的怀疑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患病后常变的异常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

对别人的相劝半信半疑,疑虑重重,担心误诊。

有的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预后。

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1.4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单位,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

医生只在每天查房时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少。

很易产生孤独感。

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

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结识病友,还希望亲友的陪伴。

长期住院的病人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病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

1.5被动依赖:病人进入角色后,大都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

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被动、顺从、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

这时他们的爱和归属感到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关心,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
有部分病人由正常的心理变化转换成心 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焦虑心理 恐惧心理 抑郁心理 孤独感 依赖心理 退化心理 猜疑与怀疑 愤怒 否认心理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过高的期待 遵医行为问题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 是过分担心
第三节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
病人患病后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精神上的 痛苦,常产生许多心理反应。
如:痛苦、焦虑、恐惧等。
一、常见的心理变化
认知变化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 以及判断力等。
情绪变化 包括压抑、低沉以及抑郁情绪 记忆变化 包括近记忆障碍等。 思维变化 判断力下降、做事犹豫不决、
甚至对简单的治疗方案亦表示怀疑。 护理 应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耐心细
致地给与疏导解释,支持和帮助。
人格变化和意志行为变化 人格表现不稳定 过多的依赖性 意志行为减退 自制力下降 护理 支持、疏导、干预治疗。
二、常见心理问题
有些病人经过心理正常变化后,一部分 病人可以尽快恢复角色,接受正常的治 疗。
(十二)遵医行为
当病人对医嘱内容未能理解或记住,会 给治疗带来困难,产生不良后果。
如药物服法、剂量记忆不清、药物服用 时间、服药禁忌、合并用药的禁忌症等。
(二)恐惧心理
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 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的行为。
生理方面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呼吸 加快、尿急、尿频和厌食等。
某些检查和治疗,如剖腹检查、腰穿、 骨穿、放射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都可能 成为导致恐惧心理的原因。
(三)抑郁心理
表现为情绪低落、压抑、悲观等。 多见于: 1、重危病人 2、病情不断加重 3、易感素质 4、病理生理因素(如绝经期) 5、目前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情(包括治疗效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心理护理理论和心理护理技术,为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人心理变化的观察、评估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处理护患关系和与病人交往的技巧。

3、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自我实现的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护士角色规范,更有效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讲授为主,结合挂图、实物及事例,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章节内容及相关专业课学习情况,安排实验、见习,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适当安排自学内容。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心理现象的实质。

2、熟悉: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及护理心理学的任务。

3、了解:现代护理学发展和特征。

【教学内容】1、心理学概述。

2、心理学与护理学。

3、护理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情绪、情感、人格、气质、性格、能力及需要的概念、分类。

2、熟悉: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气质及性格的基本特征,记忆、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形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需要的层次。

3、了解:记忆、注意、情绪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思维、注意、情绪、人格的障碍表现。

【教学内容】1、感觉、知觉的概念、分类、感知障碍。

2、记忆的概念、分类、过程、系统,衡量记忆力的指标。

记忆成功的条件,记忆障碍。

3、思维、想象的概念、分类、思维障碍。

4、注意的概念、分类,衡量注意力的标准,注意障碍。

5、情绪、情感的概念、状态,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障碍。

6、人格、气质、性格、能力、自我和自我意识的概念,健康人格的特点,人格障碍。

7、需要的概念、性质、类别和层次。

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心理挫折、应激、应对、心身障碍的概念,应对方式的种类,护理工作应激及处理方法。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的有关内容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的有关内容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的有关内容当人在患病时,常常把自己当做弱者,他们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极为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非常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如果这种需要没有满足,病人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的的情感,甚至会出现不满和愤怒的情绪。

病人也会因为患病,产生不安全感。

所以对于病人的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了。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一看病人会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护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病人由于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而产生焦虑,或者由于手术问题而产生焦虑,还可能是因为患的疾病本身会产生焦虑的症状。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有利于人摆脱困境,但长期的过度焦虑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二)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反应,常见于危重病人,或者是普通病人的病情加重时,或者是有些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并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抑郁。

(三)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病人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事事依赖别人去做,情感非常脆弱,一向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的人也变得畏缩不前。

严重的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

(四)孤独感表现为病人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不与病友交谈,病没有痊愈时就想回家。

(五)否认心理表现为病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否认疾病的存在或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

不顾事实的否认,会对疾病起到贻误和消极的作用。

二、心理护理作为护士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他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使病人达到一个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有益心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1.我们要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的环境;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4.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病人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多与病人沟通。

5.在病人疾病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主动,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病人适当的采取心理治疗方法。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否认
自尊紊乱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 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 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 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 内驱力。
意识 弗洛伊德把潜 意识形容成浮 在海里而沉入 海水中的冰山 的主体部分。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氛
临床处置、特殊检查、手术所致
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消极暗示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应的原因
知识缺乏、病情变化
疾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 特质性焦虑,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 社会支持资源不足……
(三)病人行为变化
不合作
>> 心海导航 <<
我的想法
我必须与周围 每一个人搞好 关系。 一个人犯了错 误,那一辈子 也无法抹掉。
我的情绪
换个想法
我的情绪
>> 心海导航 <<
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各种压力会 不同程度的向你袭来,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 节了。不是生活给了你喜怒哀乐,而是你对待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 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前意识
潜意识
>> 心海导航 <<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 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 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学说以潜 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 他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使潜意识的东西进 入意识中,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 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 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 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心理学资料)

病人心理一、病人角色的概念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康复和治疗的需要和行为。

二、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1 、角色行为阙如:患者未能进入病人角色。

2 、角色行为冲突:当个体患病并且需要从其他角色转换为病人角色时,不同角色要求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导致个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3 、角色行为减弱:已经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由于更强烈的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不从心的活动,表现出对疾病不够重视或考虑不充分,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 、角色行为强化:病人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在疾病已经基本康复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病人角色向正常角色转换的过程。

5 、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疾病折磨,经常会感受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病人受到不良心境的影响,出现出人意料、异乎寻常的行为,表现为角色行为异常。

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1 、对认知的影响病人会把注意力才能够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的改变,病人对疾病的各种症状的敏感性都会增强,对症状的反应也更加明显,对任何的点滴变化都会顾虑重重。

2 、对情绪的影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表现出各种症状和体征。

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尤为突出。

3 、对意志特征的影响病人患病后体力下降,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以及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病人往往感到软弱无力、情感脆弱,甚至一反常态,变得特别被动、顺从和依赖,做事犹豫不决,各种意志品质都受到影响,希望更多的亲人朋友的探视。

4 、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患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他对疾病的反应,而疾病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暂时或长久的影响,甚至使患者表现出原本没有的人格特征。

四、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悲哀、孤独、绝望、不合作、否认、自尊紊乱、疼痛等。

五、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1 、否认期:病人对自己得病感到震惊和否认,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2 、愤怒期: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时,感到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同时可能无意识地迁怒于他人。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三节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三节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疾病边缘状态是指个体的心理失衡处于其能够承受的边缘 状态,情绪反应强烈,有时会出现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导致社 会功能的暂时缺损,但尚未达到精神疾病的程度。
1.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
心理问题的判断有时也相当困难、一般说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具有明显的现实应激事件刺激因素,该因素对当事人来说 相当意外,难以接受令当事人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愤怒等情 绪,且反应较强烈;多数人对该刺激尚能承受,对当事人的反 应也能理解。
6)当事人不够保持理性的思考,难以接受发生应激事件的现 实。
7)应激事件刺激前后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及行为模式常会发生 一定的改变。
8)周围人对当事人在应激事件中的态度和感受多数不能理解 和接受。
不利于健康的危害行为的主要特点: 1)危害性:行为对人、对已、对社会的健康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危害作用,如吸烟; 2)稳定性:行为并非偶然发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 3)习得性:有损健康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中 习得的,有“自我制造危害因素"之嫌。
网络成瘾特征: 1)痴迷状态:成瘾者沉溺于网络活动,其思维、情绪和行为 都被上网活动 所控制,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一旦上网就会出现时间失控。
2)欣快感与虚空状态: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 观体验的 一 种策略。通过上网成瘾者可暂时摆脱现实的焦 虑,体验到一种因自我错位带来的欣快感和解脱感,获得一 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对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一过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一般持 续数日或数周;但连续发生的应激事件,或事件持续存在难以 脱离或改变,明显的心理反应可以持续较长达3个月。
4)强烈的心理反应往往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职业工作、人际关 系等方面,因而其社会活动或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造 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技巧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技巧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孤 独
孤独
住院病人远离亲人,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 谈机会较少,有度日如年之感,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 感。 医护人员应关心理解病人,耐心安慰病人,多与病人 沟通。 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安排亲人探访或陪伴,组 织病友间交谈,如病友会等。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建立 信任关系
鼓励 患者表达
指导 患者练习
主动热情服务 应用陪伴技巧 非语言行为技 术: 默默陪伴、 触摸安抚、 任其哭泣或诉 说,不要阻止。
以倾听为主: 指导患者用语 言来表达感受
肌肉放松训练 或深呼吸练习 消除紧张情绪 消遣活动:散步 打太极拳、 听音乐等, 转移注意力, 降低紧张程度。
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有时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Page
51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Page 46
肿瘤 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病期心理:
未确诊前---焦虑反应
确诊之后---震惊否认、愤怒、磋商、忧郁、接受
治病期心理:
开始治疗---犹豫、害怕
效果不佳--- 恐惧、绝望
Page 47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具有心理障碍 80%
18% 33~4心理应激反应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愤 怒
愤怒
愤怒多发生于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 碍、受到挫折的情况下。病人往往认为自己得 病是不公平的、倒霉的,加上疾病的折磨,常 常感到愤怒。 心理护理方法:以倾听为主,为病人提供发泄 的机会从而了解病人的感受和愤怒的原因,不 采取任何攻击性和指责性的行为。
愤怒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1)倾听患者述说,保持安静 (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3)对可能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充分评估 (4)去除有威胁性的刺激 (5)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有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
病人患病后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精神上的
痛苦,常产生许多心理反应。 如:痛苦、焦虑、恐惧等。
一、常见的心理变化
认知变化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
以及判断力等。 情绪变化 包括压抑、低沉以及抑郁情绪 记忆变化 包括近记忆障碍等。 思维变化 判断力下降、做事犹豫不决、 甚至对简单的治疗方案亦表示怀疑。 护理 应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耐心细 致地给与疏导解释,支持和帮助。
(七)猜疑与怀疑
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缺乏根据的
猜测,有时会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客观事 物的直接认识。 怀疑包括对医生的诊断、治疗、用药、 检验、他人的言语等。
(八)愤怒
当一个人在某一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遇到
障碍时会产生愤怒或敌意。 原因可能有环境不利、社会心理问题、 疾病自身原因、医患关系等。
(十一)过高期望
患病者希望尽快治愈疾病,往往对医护
人员产生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可能导致病人对治疗提出新药 物、新方法。当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与 病人期待值不相符时,病人有时会产生 挫折感。
(十二)遵医行为
当病人对医嘱内容未能理解或记住,会
给治疗带来困难,产生不良后果。 如药物服法、剂量记忆不清、药物服用 时间、服药禁忌、合并用药的禁忌症等。
(九)否认心理
表现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
否认疾病的存在 否认病情的严重性。
(十)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自我概念对个人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监控作
用。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监控。 原因有 疾病所造成的应急反应会损害病人的自主感和 自负感,使病人控制生命的能力缺乏信心,从 而产生无助和依赖感。 疾病使病人丧失包括健康在内的许多东西。 疾病的应激影响病人对外界的挑战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引发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
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
是过分担心 对某些对机体有威胁的特殊检查不理解 或不接受 手术的成功、预后等 医院的特殊环境影响 像甲亢、更年期综合症同时伴有焦虑 特质性焦虑都可以引起焦虑
(一)焦虑心理
期代性焦虑感到行将发生但不能预定的
人格变化和意志行为变化
人格表现不稳定 过多的依赖性 意志行为减退 自制力下降
护理
支持、疏导、干预治疗。
二、常见心理问题
有些病人经过心理正常变化后,一部分
病人可以尽快恢复角色,接受正常的治 疗。 有部分病人由正常的心理变化转换成心 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焦虑心理 恐惧心理 抑郁心理 孤独感 依赖心理 退化心理 猜疑与怀疑 愤怒 否认心理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过高的期待 遵医行为问题
(三)抑郁心理
表现为情绪低落、压抑、悲观等。 多见于:
1、重危病人 2、病情不断加重 3、易感素质 4、病理生理因素(如绝经期) 5、目前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情(包括治疗效 果不良和无满意治疗方案的疾病)
(四)孤独感
孤独感或称社会隔离
住院病人远离亲人、与医护人员交谈机
会少、病房的单调、其他病人的病情变 化都可能成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病人感到百无聊赖、度日如年、无安全 感、事事小心、不与人接触、盼望亲人 探望以及急于出院等。
重大事件的不安反应。 分离性焦虑与家人朋友分离的焦虑 阉割性焦虑一种自我完整性的破坏和威 胁时产生的心理反应。
(二)恐惧心理
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
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的行为。 生理方面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呼吸 加快、尿急、尿频和厌食等。 某些检查和治疗,如剖腹检查、腰穿、 骨穿、放射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都可能 成为导致恐惧心理的原因。
(五)依赖心理
患病后大多数人会产生依赖心理。病人
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 事事依赖他人去做,行为变得退缩、被 动、顺从;感情脆弱;一项独立、意志 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项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退缩不前。
(六)退化心理
退化心理或称退化状态。行为表现与年
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合,突出表现为孩 子似的行为。 具体表现如: 高度的自我中心 兴趣狭窄 依赖他人 对自身状况全神贯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