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件PPT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件PPT课件

预防保健作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治疗 疾病,还注重预防和保健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抵 抗力,预防疾病发生。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疗 效缺乏科学依据,其作用 机制和原理尚不明确。
治疗过程长
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过程 相对较长,需要患者有耐 心和积极配合,不利于急 性病症的治疗。
规范管理
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规范管理 ,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提高其在医 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PART 04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 应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
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中医药 服务覆盖率。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农村中医药人 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联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阐述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及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PART 03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与 局限性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01
02
03
临床疗效显著
中医药适宜技术通常在临 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疗 效,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 疾病的治疗方面。
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强调个体 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体 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城市中医药特色医院建设
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院,提供高 品质的中医药服务。
城市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城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城市中医药健康产业
发展城市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动中医 药与养老、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国际市场调研与开发

中医适宜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13
贴敷疗法治疗疾病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等肺系疾病, 每年农历三伏期间使用。
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喘息 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 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 者加天突。
14
贴敷疗法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辩证与治则
中药涂擦治疗 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炎、化疗药外 邪毒侵淫:清热解毒,凉血活
渗导致组织损伤

中药熏药治疗
超短波短波治 疗 中药热奄包治 疗 灸法/隔物灸
1.放化疗所致食欲不振,营养失衡, 1.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脾胃
恶心,呕吐,呃逆,上腹部不适; 虚弱;和胃止吐,降逆
2.失眠、疲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泌失调等;
21
常用人体穴位
7、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 腰背痛、遗尿、耳鸣等。 8、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9、肺俞: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呼吸道疾病、咳嗽、 气喘等。 10、膏盲穴:第4胸椎棘突旁开3寸,主治:咳嗽、气喘、肺 痨等。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PPT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PPT
火罐疗法
通络止痛 解表除湿 提高免疫力
火罐疗法必须掌握的技巧
火罐的选取
根据使用的部位的不同选择的火罐大小也不一样,使 用适当的火罐对对于身体的健康以及一些疾病的康复 有更大的益处,在面积比较大的地方可以选取比较大 的火罐,面积小的地方相应的选择小一点的火罐,一 般的火罐都是在背部拔,所以选择普通大小的火罐。
4、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 位周围进行补刮。 5、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艾灸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能直接灸,以防 形成疤痕,影响美观。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能灸。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 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能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 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 部位不能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 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 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 形瘦骨立者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 患者等忌灸。
拔火罐留灌期间的护理
将罐子拔住在拔罐的人身体上面以后,一般留罐时间 是5到15分钟,在此期间不时检查罐子是否与皮肤紧密 吸住,并防止罐子的掉落
拔罐结束后的护理
拔罐后的护理,取罐是用一指轻压灌口皮肤,使空气 进入罐内,轻轻取下罐子,之后,将皮肤表面用纱布 块擦拭干净,皮肤在24小时内不要沾水。将罐口擦洗 干净,放在合适的地方,以备后用
2.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 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 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 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3.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 部位。4.四肢部位:从大腿开始,向下刮,每次只能刮一个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静脉曲张者则需由下往上刮。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精品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精品课件

持续更新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
定期更新课件内容
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定期更新课件内容,保持课件 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 力。
CHAPTER 06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精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 常见中医适宜技术介绍 • 临床应用与实践经验分享 • 安全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措施 •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01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安全、有效、简 便、经济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注意事项
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刮痧 ;注意刮痧禁忌症,如孕妇、血小 板减少等。
推拿按摩手法与技巧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滚法、揉法、推法、拿法等多种 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 用。
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推拿按摩前需评估患者病情和体质, 避免在炎症、肿瘤等部位进行推拿按 摩;注意推拿按摩禁忌症,如骨折、 结核等。
立即停止操作,观察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清洁创面、涂擦药膏等。
拔罐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处理
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要求
0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针灸前必须做好针具、皮肤等的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02
一次性使用的针灸针具不得重复使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课件
.
• 4.指导诊断治疗
• 诊断:用于归纳疾病的属性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 治疗:调整阴阳、泻有余,补不足
.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自然界的五种物质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将自然界的事物 分别归属于五行
.
• 解释、归纳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特点

木—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
脏腑(像)—中医解剖学
五脏—心、肺、脾、肝、肾 脏腑—内脏器官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
.
脏腑的功能特点
五脏:生化,贮藏精、气、 血、津液(藏精气而不泻)
六腑:受纳、腐熟水谷, 传化、
排泄糟粕(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形态、功能与脏腑相
• 正气气候变化—六气—不观病
• 异常气候变化—六淫—双病—六@
• 双病条件 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人体适

应能力

人体体质变化,抵抗力不足
.
• 六淫的双病特点
• 1、与季节、气候及居处环境有关
• 例:春天多风病,夏天梅雨季节多暑湿,秋 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
• 2,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同时致病。
• 例:风寒,风热,暑湿,寒湿,风寒湿等。

布,调节体液的分泌排泄
• 5、气化:促进体内各种事物的化生和相互

转化
• 6、营养:中医学中气的含义有两种
• 物质之气:营养肺腑、组织器官
• 功能之气:脏腑功能活动的具体体现
.
•血
• 来源:脾胃所运化吸收的水谷转微
• 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2024)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2024)

2024/1/30
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罐体及拔罐部位,用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燃烧 数秒,迅速将罐体扣在选定部位,留置一定时间后起罐。注 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烧伤、选择合适拔罐部位 等。
16
艾灸疗法介绍与操作指南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 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 种治法。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 训课件
2024/1/30
1
目 录
2024/1/30
• 适宜技术概述与意义 • 针灸推拿类适宜技术 • 中药外治类适宜技术 • 拔罐艾灸类适宜技术 • 饮食调养类适宜技术 • 情志调护类适宜技术
2
01
适宜技术概述与意义
2024/1/30
3
中医药适宜技术定义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 ,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中
艾灸在养生保健中应用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有一定效果。适 用于阳虚体质、寒性病症等人群的养生保健。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 减肥瘦身等方面。
18
05
饮食调养类适宜技术
2024/1/30
19
药膳同源理念解读
1 2
药食同源理论
阐述中药与食物在来源、性味、功效等方面的共 同点和差异。
02
药膳在慢性病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探讨药膳在辅助治疗慢性病中的作用,如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
2024/1/30
03
药膳在慢性病康复中的调理作用
阐述药膳在慢性病康复期中的调理作用,如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增强免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ppt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ppt课件


ppt课件
6
痧象的判断

痧:体表局部组织潮红、紫红、紫黑色瘀斑或者点状紫红色小疹子,并 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感。
如果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良好:若痧 色暗红呈片状或者瘀块,多为里证,病情中,病程长,预后差。随着刮 痧的治疗,痧痕的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这就说明病情正在 好转,治疗时十分有效的。
ppt课件
18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1)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 处方。 (2) 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 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ppt课件
19

2.患者体位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 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 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 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 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 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 皮损处周围刮拭。
ppt课件 14
拔罐疗法
ppt课件
15
拔罐疗法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 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 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 的一种治疗方法。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刮痧的方法

刮痧的顺序:按身体的部位,依序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 部及腿部。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
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 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 3.环境: 温暖适宜
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
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 2.操作:艾条灸
注意事项
1.时间:下午、晚上 2.患者体位:仰卧位 3.环境:不宜太热
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少商
少商 (手太阴肺经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
耳尖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
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
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
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 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 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 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2024/8/7
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课件】中医适宜技术培训PPT

【课件】中医适宜技术培训PPT
黄酒调成糊状,帖双涌泉穴 膏药底布覆盖,热水袋加温 风寒感冒发热效果较好 一般两天内见效
急性 气管

宁嗽软膏
药物:白芥子、杏仁、半夏等份 制备方法:研细末,30%二甲基
亚砜适量调成软膏 用法:晚洗脚擦干,帖双涌泉
穴,次晨取下,每日一次 白芥子、半夏生用效果较好
生白芥子刺激性强,注意不良 反应
注意 事项
发泡 膏的 使用 注意 事项
帖药一定选准穴位,药物不要 扩散
如感觉疼痛,及时取下
揭下后起水泡,通常2-3天逐渐 干瘪
起泡后尽量不要碰破,破后消 毒
发泡膏麦粒大帖敷,三小时后 取下(儿童两小时)
热性病、急性病期间禁用
哮喘
定喘膏
药物:生麻黄10g 生半夏20g 吴茱萸20g 炒白芥子40g 明矾20g 杏仁30g
二甲基亚砜具有挥发性 调软膏后注意密封
慢性 气管

止咳方
药物:生百部、五倍子等份
制备方法:研细末,30%二甲基 亚砜适量调成软膏备用
用法:贴脐
用前洗净脐眼,软膏填满, 膏药底布覆盖,可用热水袋温 覆片刻,每晚换药一次
此方新旧咳嗽均可使用,安全有
效,对肺结核、百日咳有较好 疗效
三伏 三九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 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 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 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 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 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 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 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 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 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 病率。
制备方法:研细末,30%二甲基 亚砜调成膏状备用
用法:蚕豆大一团,帖双涌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 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 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
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 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 脾胃阳虚→胃下垂。 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火针促进气血进行, 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 破溃已成脓肿。
枢、长强。
12、补益脾气、通抻筋脉 火针能助阳化气,使脾胃气 盛,则气血化生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
治疗痿证。
❖ 三、针具: ❖ 1、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 ❖ 材料:钨锰合金 ❖ 2、结构:针尖---尖而路锐针体---坚硬挺直针柄---隔
热不烫手 ❖ 3、型号: ❖ 型号 直径 适应范围 ❖ 细火针 0.5mm 面部、老人、儿童 ❖ 中粗火针 0.8mm 四肢躯干、压痛点、病灶周围 ❖ 粗火针 1.1mm 病灶部位如窦道、臁疮等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
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 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 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 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 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 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 约每分针 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 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 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 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 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 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 行。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 火针可温通阳气,攻 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 火针能温通助阳,引 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
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 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 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 点刺局部。 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ppt)
(优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 件
❖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 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 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 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 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 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 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 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 “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 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5、出针后处理: 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 保护针孔。
6、医嘱: 火针当天的正常反应为针孔发红、发痒,注 意不能搔抓,当天不能洗澡。
五、注意事项:
(1)操作要点:红、准、快。 (2)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火灾的发生。 (3)体质虚弱者采取卧位。 (4)糖尿病者慎用火针。
六、适应证:
内科: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 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 外
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 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位,去除疾病的一种刺方法。 ❖ 二、功效: ❖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 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
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 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 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 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二、艾灸的总类
1.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
一端而施灸。 2.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
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 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10、引热外达、清热解毒 根据“以热阴热”,“火郁 发之”的理论,火针可治疗因热毒内蕴,拒寒凉药而不受之热 证如乳腺炎、带状疱疹和腮腺炎。
11、健脾利湿、温中止泻 火针具有增强阳气,调节脏 腑、收摄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疗慢性肠炎。 取穴:中脘、天
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 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子斑 皮科:
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牛皮癣。
(三) 艾灸法
❖ 一、概述 ❖ 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疗法简称
“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 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 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 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 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痛点、病灶局部 方法:拇指 掐“+”字
2、消毒:75%酒精 3、体针加热: 酒精灯点烯,右手以握笔式持针,针尖 和部分针体插入火焰中,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体针烧红 的长度,烧针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
4、进针: 趁着针红,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 敏捷的将针拔出,全过程二分之一秒。
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
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 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 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 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二)火针疗法
❖ 一、概述: ❖ 火针疗法是将体针烧红,刺入人体的部位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