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换届

合集下载

实验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 权龙教授

实验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 权龙教授

智能识别联合实验室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刘成林研究员权龙教授一、背景介绍自2004年起,为了推动双方的研究合作和学术交流,推动长期互利的合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在模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

在基础研究方面,权龙教授2004年起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员;谭铁牛研究员和权龙教授的合作研究项目“三维场景建模与运动理解”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的支持;双方还于2005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联合科研基金资助,完成“人脸识别中的机器学习和信息融合方法研究”课题。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无线通讯领域。

在无线传感网络和RFID领域,自2004年底开始相关研究人员就通过多次交流确定了合作意向。

2006年10月,中科院自动化所与香港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在此基础上,香港科技大学于2006年底获得到香港政府支持(ITC&LSCM),承担课题“RFID Benchmarking Test Methodology ”(RFID基准测试方法学,ITP/022/07LP);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也于2006年11月获批科技部863计划支持,承担课题“射频识别基础测试技术研究及测试系统的开发”(2006AA04A103)。

此外,双方还是Global RF Labs Alliance(GRFLA,,国际上主要RFID联盟之一)的创始人。

合作双方在模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等领域均拥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团队。

其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还拥有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中心与RFID研究中心等所级创新单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还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课题,联合实验室成员谭铁牛研究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谭铁牛、刘成林、李子青研究员分别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北交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交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交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7-20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信息表示、收发、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计算机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8个研究方向: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01机器学习与认知计算02数据与知识工程03高性能计算04移动与互联网络05轨道交通信息技术06计算机安全07医学信息处理08人工智能及应用二、综合考核及分数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五个阶段。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一)外国语水平考核符合学校要求的英语考试成绩证明或在英语国家、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证明(参见一.(二)1)可免试外国语水平考核。

学院根据学生英语成绩证明确定考生外国语水平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给出“通过”和“不通过”两级制成绩。

外国语成绩为“不通过”的考生将无法获得后续考核资格。

(二)基础水平测试考核专家组结合考生学术研究经历、学科综述与研究设想、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论文目录、详细摘要和主要成果)、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给出对应成绩及书面评价,成绩满分100分。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本文由renlian11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介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84 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 1987 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 所.实验室第一任主任是现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的马颂德研究员,现 任主任为谭铁牛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 22 人,平均年龄 37.8 岁,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在读博 士生与硕士生,高级访问学者及客座研究人员.实验室计划发展规模 为固定人员 25-30 人,流动人员 100 人左右. 实验室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展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立足国内, 面对现实,推进定向性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发展战略,追求个人事 业与集体事业共同协调发展,力争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科学研究,技术 创新和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 图形学,口语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模式识别应用与系统等.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三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规划"973"项目(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发掘),国家基金 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 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 实验室成员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论文百余篇,其中不少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与国际重要会议上,如 IEEE 汇刊(PAMI 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Automatica, EuroSpeech, ICSLP, ICASSP, ICCV, ICPR, ACCV 等. 近年来,实验室已获准和申请发明专利 26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 1 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其它部委级三等奖 3 项,国 际发明金奖与世界知识产权专项奖各 1 项. 实验室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 实验室借各种机会,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每年一批在美国,法国,德 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地工作的优秀中国留学生,定期到实验室 从事短期客座研究,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二十多 个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学者到实验室做学术报告达几十人次.实验室通 过中科院自动化所和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成立了 "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 了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组织的工 作,担任许多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国际重要 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或程序委员会委员等. 实验室十分重视与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与社会 资源的有效组合,促进成果转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 研究方向与目标 人类具有很强的模式识别能力.通过视觉信息识别文字,图片和周围的环 境,通过听觉信息识别与理解语言.模式识别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搞清它的机理,研究它的计算理论与算法,以使计算机 来实现人的视觉,听觉等模式识别能力,是人类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中面临 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用计算机实现模式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 关键的突破口(如果机器不能自动感知与识别周围环境,机器智能也就无从谈 起!).它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推动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拓广计算机与各种自 动机器的应用范围.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 已 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何用智能化的手段处理和识别网上的海量信息(包括 文字,图像,语音等)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解决 这个问题,使普通百姓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将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转 换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 一个重大需求. 特别是从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研究有害网络信息过 滤和有用信息检索中的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信息技术向全社会的渗透,消除所 谓的"数字鸿沟",就必须研究友好适人化的人机交互技术,以克服传统的人机 交互手段的弊端,提高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友善性和好用性.人机交互技术的 发展将支持用户通过各种手持式设备,传统 PC 终端和固定电话等形式来安全可 靠地检索各种媒体信息.美国微软公司比尔.盖茨认为人类计算的未来就是要让 比尔. 比尔 计算机会看,会听,会说,会思考("The future of computing is to make 计算机会看,会听,会说,会思考 computers see,hear,speak and think."?Bill Gates).1999 年,美国总统 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 PITAC(President 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在其提交给联邦政府关于"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研究"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vesting in Our Future)的咨询报告 中,建议联邦政府将人机界面和交互技术的基础研究作为优先资助的重点,并 强调模式识别和感知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将极大地改善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模式识别和感知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将极大地改善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human sensory-motor systems, perception, atten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decision-making has the potential recognition, to make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and machines."- PITAC).因此,模式识别不仅是一个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研究领 模式识别不仅是一个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研究领 也是网络数字化时代诸多实际应用中需要突破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 域,也是网络数字化时代诸多实际应用中需要突破的一项重大关键技术. 针对上述的重大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围绕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 全的战略需求,结合已有的基础和学科优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 导思想,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研究方向聚焦在模式识别领域的几个有限目 标上.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语音与语言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开展模式识别其它方向研究的基础,此方向主要研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 究内容包括脑功能成像数据分析,计算视觉理论与模型,选择性注意与主动视 觉,图像与语音识别的认知机理,机器学习与分类器设计等.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实验室在此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图像水印, 基于内容的图像与视频检索,三维视觉和物体识别,运动分析与理解以及生特 征识别. 语音与语言信息处理是改善人机界面和交互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国民经济 语音与语言信息处理 和社会信息化,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全球自由通讯的重大关键技术.实验室在 此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词汇量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高鲁棒性语音识 别,分布式与嵌入式语音识别,口语翻译以及中文语言处理. 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在上述三个方向提出创新的理论与算法,攻克关键技术, 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在上述三个方向提出创新的理论与算法,攻克关键技术, 积累基础性数据资源,集成实用的或接近实用的原型示范系统, 积累基础性数据资源,集成实用的或接近实用的原型示范系统,并努力实现技 术转移,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术转移,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实验室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模式 识别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家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 国内外著名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信息高科技的发展 提供知识,技术与人才储备" . 在研项目 序 项目名称 号 1 图像理解与图像库检索 2 口语翻译导向的高性能语音识别和理解的研究 负责人 项目来源 谭铁牛 973 计划 徐波 973 计划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基于空间数据融合的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普林特 不变性知觉信息表达的计算理论与计算机实验 谭铁牛 模糊 PID 控制器的系统化研究 胡包钢 视觉信息的群体动态时空编码和选择性注意机制 马颂德 视觉监控 谭铁牛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动画 田英利 汉语话语翻译关键技术的研究 黄泰翼 几何基元提取与参数空间分解法 胡占义 单株植物生长的计算机建模与三维可视化仿真 胡包钢 虚拟现实中基于基因图象的建模和绘制 胡占义 中法联合实验室项目 胡包钢 基于卫星图象处理方法的环境监测及水灾估计的应用 马颂德 植物生长过程及其构造形态的随机功能与交互式 胡包钢 数字博物馆景物的几何,光度模型建立 王向东 对话系统的可移植性问题 徐波 CSTAR-III 框架下中法口语翻译研究 徐波 水灾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数据融合 蒲林特 水灾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数据融合-应用 马颂德 汉语会话系统 徐波 中文非特定人数字语音识别 徐波 口语语料处理 宗成庆 基于计算机三维景象重构和可视化 胡占义 Pepole modeling 谭铁牛 生态系统优化决策支持系统 蒲林特 基于 C-STAR III 多语种框架的中法口语翻译系统设计 宗成庆 与实践 人脑选择性注意和计算机主动视觉的跨学科研究 胡占义 语音网络服务器 王阳生 生物特征信息处理与识别 谭铁牛 运动图象理解与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 卢汉清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语音识别 徐波 医用虚拟内窥镜系统 卢汉清 LAMOST 天体光谱自动识别系统的预研 胡占义 能听会说的机器人 李成荣 弹上惯测组合自主导北时间序列分析与误差模式识别 台宪青 IC 卡用指纹识别算法 蒋田仔 交通场景的视觉监控 胡卫明 几何特征提取与参数空间分析法 李泉林 语音导航 GIS/GPS 集成系统研究及其在 PDA 上的实现 刘文举 强杂波背景中红外弱小目标探测与识别关键技术 唐明 863 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合作 国际重大项目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 院创新重大项目 省部委项目 院创新方向项目 院创新方向项目 院创新方向项目 横向合作 横向合作 横向合作 横向合作 横向合作 院其它项目 院其它项目 院其它项目 其它项目 42 43 44 45 46 基于图象序列的机器人工作环境重建 天体光谱数据自动分类和识别 动态场景的视觉监控技术 面向多国语言的电视语音自动翻译技术研究 医学成像与计算 胡占义 胡占义 胡卫明 宗成庆 蒋田仔 院其它项目 院其它项目 院其它项目 院其它项目 院"百人计划" 姓名 马颂德(主任) 黄熙涛(协主任) 谭铁牛 蒋田仔 张钹 李德毅 袁保宗 贾云得 李子青 陈霖 冯志伟 罗述谦 查红彬 陈武凡 徐波 王珏 任福继 Anil Jain Alex Waibel 权龙 庄炳湟 学术委员会 职称 E-mail 地址 masongde@yahoo.com.cn 研究员 huang@ifp.uiuc.edu 教授 tnt@nlpr.ia.ac.cn 研究员 Tianzi.jiang@nlpr.ia.ac.cn 研究员 dcszb@mail.tsinghua.edu.cn 教授 leedeyi@nlsde.buaa.edu.cn 教授 bzyuan@center.njtu.edu.cn 教授 jiayunde@bit.edu.cn 教授 szli@microsoft.com 教授 lchen@cogsci.ibt.ac.cn 研究员 zwfengde@public.bta.net.cn 教授 cumsz@public.bta.net.cn 教授 zha@cis.pku.edu.cn 教授 chenwf@fimmu.com 教授 Bo.xu@nlpr.ia.ac.cn 研究员 Jue.wang@mail.ia.ac.cn 研究员 ren@is.tokushima-u.ac.jp 教授 jain@cse.msu.edu 教授 waibel@cs.cmu.edu 教授 quan@cs.ust.hk 教授 juang@ece.gatech.edu 教授 工作人员 E-Mail tnt@nlpr.ia.ac.cn xubo@nlpr.ia.ac.cn huzy@nlpr.ia.ac.cn luhq@nlpr.ia.ac.cn jiangtz@nlpr.ia.ac.cn hubg@nlpr.ia.ac.cn fcwu@nlpr.ia.ac.cn szli@nlpr.ia.ac.cn 姓名 谭铁牛 徐波 胡占义 卢汉清 蒋田仔 胡包钢 吴福朝 李子青 职称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电话 62545671 62616623 62616540 82614465 82614469 62647318 62542944 82626787 杨青 刘成林 刘文举 宗成庆 胡卫明 王蕴红 普琳特 陶建华 吴毅红 唐明 臧玉峰 张晓鹏 潘春洪 侯新文 陈志义 朱朝喆 范勇 刘青山 赵微 连国臻 马丽霞 研究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工程师 助理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工程师 工程师 秘书 qyang@nlpr.ia.ac.cn liucl@nlpr.ia.ac.cn lwj@nlpr.ia.ac.cn cqzong@nlpr.ia.ac.cn wmhu@nlpr.ia.ac.cn wangyh@nlpr.ia.ac.cn prinet@nlpr.ia.ac.cn jhtao@nlpr.ia.ac.cn yhwu@nlpr.ia.ac.cn tangm@nlpr.ia.ac.cn yfzang@nlpr.ia.ac.cn xpzhang@nlpr.ia.ac.cn chpan@nlpr.ia.ac.cn xwhou@nlpr.ia.ac.cn zychen@nlpr.ia.ac.cn czzhu@nlpr.ia.ac.cn yfan@nlpr.ia.ac.cn qsliu@nlpr.ia.ac.cn zhao@nlpr.ia.ac.cn gzlian@nlpr.ia.ac.cn lxma@nlpr.ia.ac.cn 82614505 82614505 62542944 62542944 62542944 82614523 62542946 62527720 62555513 82629803 62542943 62555513 62659278 62542971 62545671 62545671 62545671 Tieniu Tan Professor National Lab of Pattern Recognition Email: tnt@nlpr.ia.ac.cn Phone: 86-10-82614515 Fax: 86-10-62551993 Tieniu Tan graduated with a BSc fro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1984, and obtained his MSc (in 1986) and PhD (in 1989) degrees from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 London, UK. Prior to his return to China in 1998, He worked at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UK as Research Fellow,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nd Lecturer. He currently serve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as well as the Director of the NLPR. He lead the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 Digital Security Group of the NLPR. His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visual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of dynamic scenes (for example,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abnormal behaviors or other specific events),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biometric features such as face, iris, fingerprint, handwriting and gait, and watermarking of digital multimedia data such as digital static images and digital video. He also have research projects on image and video databases, invariant visual perception and mobilerobot navigation (especially for intelligent wheelchairs).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Y. Zhu, T. N. Tan and Y. Wang, Font Recognition Based on Global Texture Analysis,IEEE T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Oct. 2001. 2. J. G. Wang and T. N. Tan, A New Fa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hape Informa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vol.21, pp463-471. 2000. 3. T.N.Tan and K.D.Baker,Efficient Image Gradient-Based Vehicle Localisation,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vol.9, no.8, pp.1343-1356, August 2000. 4. H. E. S. Said, T. N. Tan and K. D. Baker, Wri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Pattern Recognition , vol.33, no.1, 2000, pp.133-148. 5. S. J. Maybank and T. N. T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on Visual Surveillance, Inter. J. Computer Vision, vol.37, no.2, June 2000.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1. SPI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2-24 October 2001,Wuhan,China(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2. The 2nd IEEE Inter. Workshop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cking and Surveillance,December2001,USA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3. The Perceptive User Interfaces Workshop(PUI'2001),November15-16,2001,Orlando, USA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4. The 3rd In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Sciences(ICCS2001),27-31 August 2001,Beijing,China (Program Committee Co-chair) 5.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ICYCS'2001), 23-25 October 2001,Hangzhou,China(Member of Steering Committee) 6. Associate Editor, Pattern Recognition(1997-),Pergamon/Elsevier 7. Asia Editor,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1998-),Elsevier 8.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2000-), World Scientific 9.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Making(2001-),World Scientific. 10. Associate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2-) Research Mission Conduct quality research in the broad fiel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Establish a center of excell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mot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Research Directions NLPR's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 Computer and Robot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Graphic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and Systems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Selected Publications Shape Recvery From a Color Image for Non-Lambertian Surfaces, Yingli 1 Tian, H.T.Tsui, J.Opt.Soc .Am.A . 14(2):397-404,1997 Model-Independent Object Orientation Determination, Tieniu Tan, K. D. 2 Baker, G. D. Sullivan, IEEE Trans.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13(4):602606,1997 Noise Robustness of Texture Features, Tieniu Tan, Image and Vision 3 Computing 15(11):115-118,1997 A Tabu Search Method for Geometric Primitive Extraction, Qifa Ke, 4 Tianzi Jiang,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19(14):14431452,1997 Dyadic Scale Space, Ge Cong,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5 30(2):339-352,1997 The United Adaptive Learning Algorithm for The Link Weights and Shape Parameter in Rbf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Deshuan Huang, Inter. 6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1(6):873888,1997 A New Eigenstructure Method for Sinusoidal Signal Retrieval in A Broad 7 Band Noise - Estima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aogang Hu, Gosine, R.G.,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45(12):3073-3083,1997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the Hough Transform, Zhanyi Hu, Songde Ma, 8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1):49-57,1997 Contour Matching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and Multigrid Methods, 9 Tianzi Jiang, Songde M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6):564-570,1997 A Parallel Information-Based Complexity Approa-ch to Visual Surface 10 Recog-nition, Tianzi Jiang,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and Mathematics 68(3-4):165-177,1998 Derivative Computation by Multiscale Filters, Songde Ma, Bingcheng Li, 11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6:43-53,1998 Robust Epipolar Geometry Estimation From Two Uncalibrated Images, 12 Jinxiang Chai ,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 19(9),1998 Multi-Agent Visual Surveillance of Dynamic Scenes, P.Remagnino, 13 Tieniu Tan, A.D.Worrall K.D.Baker,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6(8):529-532,1998 Model-Based Localiz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oad Vehicles, Tieniu 14 Tan, G. D. Sullivan, K. D. Baker, Int. J. Computer Vision 27(1):525,1998 From Image Quadrilaterals to Bilateral Symmetric Trapezia, Tieniu Tan, 15 Pattern Recognition 31(8):1117,1998 Locating and Recognising Road Vehicles, Tieniu Tan, Optical 16 Engineering 37(1):202-207,1998 Application of Fuzzy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in Computer Grading of 17 Fish Product, Baogang Hu, Gosine, R.G., Cao L.X 等,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6(1): 144-152,1998 Efficient Rotation Invariant Texture Features for Content-Based Image 18 Retrieval, Tieniu Tan, S.R.Fountain, Pattern Recognition 31(11):17251732, 1998 Rotation Invariant Texture Features and Their Use in Automatic Script 19 Identification, Tieniu Ta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7):751-756,1998 Corner Enhancement in Curvature Scale Space, Ge Cong, Songde Ma, 20 Pattern Recognition 31(10):1491-1501,1998 A List-Processing Approach to Compute Voronoi Diagrams and the Euclidean Distance Transform, weiguang Guan, Songde Ma, IEEE 21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7):757761,1998 Local Interaction Fields and Adaptive Regularizers for Surface 22 Reconstruction and Images Relaxation, ZhiyongYang , Songde Ma, Network: Comput. Neural Syst 9:19-37,1998 The Average Case Complexity of the Shift-Invariant Problem, T.Z.Jiang, 23 ArthurG.Werschulz, Approx. Theory & its Appl. 14(1):1-7,1998 The Worst Case Complexity of the Fredholm Equation with Non-Periodic 24 Free Term and Noise Information, T.Z.Jiang, Numer. Funct. Anal. and Optimiz 19(3&4):329-343,1998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Galerkin-like Methods for the Fredholm 25 Equation, T.Z.Jiang,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16(5):445456,1998 On Multivariate Approximation by Mejer-Konig-Zeller Type 26 Polynomials, T.Z.Jiang, Southwest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7):1-8,1998 Deformable Registration of Digital Images, Weiguang Guan, Xie Lin , 27 Songde M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3):246260,1998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Hough Transform, Zhanyi Hu, Wei Wang, Yi 28 Yang , Songde M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5): 385-392, 1998 Analysis on Attribute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Rough Set, J.Wang, 29 D.Q.Miao,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2):189193,1998 New Methodology for Analytical and Optimal Design of Fuzzy PID 30 Controllers, B.-G. Hu, G.K.I. Mann, R.G. Gos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7: 521-539, 1999 Analysis of Direct Action Fuzzy PID Controller Structures, G.K.I. Mann, 31 B.-G. Hu, R.G Gos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29(3): 371-388,1999 A Tabu Search Approach to Optimal Structuring Element Extraction for 32 MST-Based Shapes Description, Tianzi Jiang,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Mathematics 71:437-4451999 The Worst Case Complexity of The Fredholm Equation with Periodic 33 Free Term and Noisy Information, Tianzi Jiang,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Mathematics 73(1-2):1-14,1999 The Worst Case Complexity of The Fredholm Equation with Periodic 33 Free Term and Noisy Information, Tianzi Jiang, International J. Computer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Mathematics Matching Using Schwarz Integrals, QingYang ,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6: 1039-1047,1999 Intrinsic Multiscale Representation Using Optical Flow in the ScaleSpace, Qing Yang, Songde Ma,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3: 444447, 1999 Conditional Stochastic Decompositions in the M/M/c Queue with Server Vacations, Naishuo Tian, quanlin Li, Jinhua Cao, Stochastic Models 15(2):367 ̄378,1999 Geometric Primitive Extrac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Tabu Search and Subpixel Accuracy, T. Jiang, 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1):74-80,1999 An Inherent Probabilistic Aspect of the Hough Transform, ZhanyiHu, Changjiang Yang, Yi Yang , Songde M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1):44-48,1999 Bayesian Learning, Global Competition and Unsupervised Image Segmentation, Guodong Guo,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 21:107-116,2000 A Generalization of 2-Periodic Trigonometric Interpolation, Tianzi Jiang, Southwest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5(1):74-81,2000 Medical 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tic Local Search Algorithm, Xiaodong Li, Tianzi Jiang, Davi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74:301-314,2000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on Visual Surveillance, S.J.Maybank, T.N.Tan, Inter. J. Computer Vision 37(2):173,2000 Efficient Image Gradient-Based Vehicle Localisation, T. N. Tan, K. D. Baker,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9(8):1343-1356,2000 Personal In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H.E.S.Said, T.N.Tan , K.D.Baker, Pattern Recognition 33(1):149-159,2000 A New Fa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hape Information, J.G.Wang T.N.Tan,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1(6-7):463-471,2000 Embedding Image Watermarks in DC Components, Jiwu Huang, Yun Q. Shi, Yi Shi,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10(6): 974-979,2000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Symmetry in CBED Patterns: A Genetic Approach, G.B. HU, L.-M. Peng, Q.F. Yu, H.Q. LU, Ultramicroscopy 84:47-56,2000 Model-based Adaptive Enhancement of Far Infrared Image Sequences, Ming Tang, Songde Ma, Jing Xiao,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1:827835,2001 General Scheme of Region Competition Based on Scale Space, Ming Tang, Songde Ma,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3(12):1366-1378,2001 Font Recognition Based on Global Texture Analysis, Y. Zhu, T. Tan, Y. Wang, IEEE T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23(10):1192-1200,2001 Spatio-temporal Segmentation for video surveillance, H. Z. Sun, T. N. Tan, Electronics Letters 37(1):20-21,2001 A Discrete Trigonometric Interpolation Method, Tianzi Jiang D.J. Ev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78(3-4):13-22,2001 Cell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Kernel-Based Dynamic Clustering and an Ellipsoidal Cell Shape Model, Faguo Yang , Tianzi Jiang,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34(2):67-73,2001 Pixon-Based Image Denoising with Markov Random Fields, Qing Lu, Tianzi Jiang, Pattern Recognition 34(10):2029-2039,2001 Image Restoration by Combining Local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daptive Pre-conditioning, Tianzi Jiang , D. J. Ev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76(3):279-295,2001 An Evolutionary Tabu Saerch Approach to Optimal Structuring Element Extraction for MST-Based Shapes Description, Tianzi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76(3):307-315,2001 Time-domain Bas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New PID Tuning Rules, Mann, G.K.I., Hu, B.-G., Gosine, R.G., IEE Proceedings -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48(3):251- 262,2001 Two-level tuning of fuzzy PID controllers, Mann, G.K.I., Hu, B.-G. , Gosine, R.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3(2):263-269,2001 A systematic study of fuzzy PID controllers? Function-based evaluation approach, Hu, B.-G., Mann, G.K.I., Gosine, R.G.,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7(5): 699-712,2001 Robot Self-Location by Line Correspondences, Zhanyi Hu, Chen Lei, H.T. Tsui,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2):97113,2001 A SVD-Based Watermarking Scheme for Protecting Rightful Ownership, R. Z. Liu and T. N. Tan,, IEEE Trans.on Multimedia Volume: 4 Issue: 1, pp.121-128,March 2002. Brief Review of Invariant Texture Analysis Methods, Jianguo Zhang and Tieniu Tan, Pattern Recognition Vol.35, No.3, pp.735-744, 2002. A Note on the Number of Solutions of the Non-Coplanar P4P Problem, Z. Y. HU and F. C. WU, IEEE-Trans. PAMI, Vol.24, No.4, pp.550-555, 2002 Visual Vehicle Tracking Algorithm, Jianguang Lou, Tieniu Tan and Weiming Hu, Electronic letters Vol.38 No.18, 2002. Mosaic Representations of Video Sequences based on Slice Image Analysis, Saolei Feng, Hanqing Lu and Songde M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 Vol.23.pp.513-521, 2002. Head tracking Using Shape and adaptive color histogram, Qingshan Liu, Songed Ma and Hanqing Lu,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 2002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Shape from Shading, Tianzi Jiang, Bing 69 70 71 72 73 Liu, Yingli Lu and David J. Ev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Vol. 80, No. 5/6, pp.1-6, 2002. A?Comparative Study of Global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to MEG Source Localization, Tianzi Jiang, An Luo, Xiaodong Li and Frithjof Krugg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Vol. 80, No. 3/4, pp.1-20, 2002. An Evolutionary Tabu Search for Cell Image Segmentation, Tianzi Jiang and Faguo Ya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Vol. 32, No.5, pp. 675-678, 2002. On the Accelerated Richardson Method (ARM) for Solving Positive Definite Linear Systems, David J. Evans, Yong Fan and Tianzi Jiang, Neural, Parallel & Scientific Computations Vol. 10, No. 2, 2002. The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for Electromagnetic Inverse Scattering of a Conductor, Yong Fan, Tianzi Jiang and David J. Ev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Vol. 79, No. 5, pp. 573-586, 2002. Volumetric Segmentation of the Ventricles From Brain MRI Using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Yong Fan, Tianzi Jiang and David J. Eva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Vol. 21, No.8, pp.904-909, 2002. 面向口语翻译的汉语语句改写方法, 宗成庆, 张玉洁, 山本和英, 坂本 74 仁, 白井谕,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Vol.12, No.1, pp63-67, 2002. Chairman Songde MA Professor Professor Co-Chairman Thomas S Huang Members Tieniu TAN Tianzi JIANG Bo ZHANG Deyi LI Baozong YUAN Yunde JIA Ziqing LI Lin CHEN Zhiwei FENG Shuqian LUO Hongbin Zha Wufan CHEN Bo XU Jue WANG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Fuji REN Anil Jain Alex Waibel Long QUAN Binghuang ZHUANG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Professor Director Tieniu Tan Deputy Directors Tianzi Jiang Hanqing Lu Bo Xu Researchers Zhanyi Hu Chengqing Zong Weimin Hu Jianhua Tao Xiaopeng Zhang Baogang Hu Ziqing Li Yunhong Wang Yihong Wu Chunhong Pan Fuchao Wu Qing Yang Veronique Prinet Yufeng Zang Qingshan Liu Wenju Liu Chenglin Liu Ming Tang Xinwen Hou Caozhe Zhu Technician Zhiyi Chen Secretaries Guozhen Lian Wei Zhao Lixia Ma Post-Doctors Xing Zhao Chunhong Pan Zhigang Zhan Ruizhen Zhao Gexian Hou Yihong Wu Xiangdong Wang1。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学术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为高校学术繁荣做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召开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选举新一届委员会成员。

这是对我们学术委员会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大家智慧的一次集聚。

同时也是对新一届委员会的期望和托付。

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我们将选出一支有前瞻性、有战斗力、有使命感的学术委员会团队,推进学术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

作为高校的学术委员会,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于学术繁荣、学术进步,提高学院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增强学术自主发展动力,推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

换届是我们委员会的一次新起点,新一届委员会要全面总结过去的工作,明确团队建设和工作目标,凝聚工作力量、推动学术工作深入开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学术委员会是由各个学科的专家说到他们的学科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一个集体智慧的产物。

高校是学问和思考的殿堂,委员们都有着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经验,在学术领域拥有自己的见解。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应当拓宽思路,积极参与探讨国内外学术发展趋势和动态,汇集先进思想和理念,引领学科发展;加强跨学科、跨领域交流,拓展学科研究的视野和广度,引领学科发展。

团队精神是学术委员会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要强化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不同专业领域、学科、方向的优势,形成协力推进学术工作的合力。

委员会之内,同仁之间还应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学术研究中彼此互补,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集体合作撑起学术研究的金字招牌。

创新是学术委员会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推动高校学术发展的要素,是学术委员会工作的生命力。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要加强学术研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创新,组织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探索思维培训,不断探索学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注重学术成果的创新和造福人类的实际效益。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佚名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批建成、对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于1984年创建,1987年建成。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相对独立进行。

实行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评审制,自主地开展研究和学术活动。

实验室主任为自动化所马颂德教授(法国国家博士);
【总页数】5页(P98-101,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
【相关文献】
1."慧眼"识别世界——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成林研究员
2.仿生模式识别(拓扑模式识别)——一种模式识别新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3.“以人为本”:新一代生物识别核心理念--专访国际模式识别学会第一副主席、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铁牛研究员
4.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5.我国虹膜识别技术取得新进展——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哲南博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大学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程序

浙江大学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程序

附件浙江大学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程序(试行)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关于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换届程序。

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任期五年,任期届满参加评估后进入换届程序。

重点实验室主任原则上不连任,特殊情况连任不超过两届。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学校组织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重点实验室推荐。

浙江大学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进行换届审议。

具体程序如下:一、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程序1. 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条件的要求,由科学技术研究院会同重点实验室面向海内外发布招聘信息;2. 候选人可由重点实验室推荐或个人自荐。

重点实验室推荐候选人需经重点实验室及依托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报科学技术研究院,个人自荐材料直接报送科学技术研究院;3. 科学技术研究院对候选人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召集进行换届遴选面试,审议其科研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及实验室工作设想,研究确定拟推荐人选,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由学校发文聘任)。

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程序1.重点实验室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推荐条件的要求,结合重点实验室发展需要组织推荐候选人,候选人材料经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报科学技术研究院;2.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形式审查,提请管理委员会审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由学校发文聘任)。

三、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成员聘任程序1.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成员聘任推荐条件的要求,由重点实验室组织推荐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成员候选人选,经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将候选人材料报送科学技术研究院;2.科学技术研究院对候选人选进行形式审查,报分管校领导审定,由学校发文聘任。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第23卷第3期光电工程V ol.23, No.3 1996年6月Opto-Electro nic Engineering June,1996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of Precision Measuring Technology&Instruments,Tianjin University1 概 况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计划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经国家计委于1990年批准建立,集中了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在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领域的优势学科联合组建,于1995年建成。

实验室覆盖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有关的“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光学仪器”与“精密机械仪器”三个硕士点、三个博士点及“仪器仪表”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2 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科研工作是以国民经济建设中在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方面的关键技术为重点,以研究光、机、电及微机等各种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测试技术为特色。

(1)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主要研究应用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的无接触、在线与动态检测的原理、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视觉三维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现代质量工程理论与技术。

(2)误差补偿、修正及分离技术与精密测量主要研究误差自动补偿、修正及分离技术,空间三维坐标与形位精密测量。

(3)非接触智能传感技术及智能仪器主要研究新型非接触智能传感器(如全息光学头、激光光触针、电容传感器、光栅多普勒传感器、半导体调频光纤位移传感器、超低频测振传感器等)及其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

(4)纳米测量技术主要研究纳米测量与超微加工技术。

(5)微细尺寸的高精度测量主要研究微细尺寸测量、定位、位移、对准及微图形测量等。

包括激光外差干涉技术、激光频率分裂测量技术、红外傅里叶光谱技术等。

(6)大型机械的机械量和几何量测量及运行中的动态监测主要研究大型机械的机械量和几何量测量及运行中的动态监测、预报、包括误差分离技2光电工程 第23卷第3期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浙大)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浙大)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研究领域。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七五”计划建设项目,一九八九年开始建设,一九九O年对外开放。

一九九二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

实验室的基本定位是: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交流的基地和高技术的辐射基地。

十余年来,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数学、机械等学科,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基础研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奖励,形成了一支学风正派、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展开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和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曾被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列为中国TOP-LEVEL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CAVE等先进设备和良好的研究环境,热忱欢迎国内外研究人员来室工作和交流。

潘云鹤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鲍虎军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主任鲍虎军教授副主任谭建荣教授耿卫东教授研究方向:交互式时空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与多媒体,图像合成与融合,计算机动画与游戏,可视计算学术委员会:主席:潘云鹤教授副主任:郑南宁教授副主任:彭群生教授委员:冯培恩教授石教英教授吴恩华教授齐东旭教授戴国忠教授赵沁平教授孙家广教授陈力平教授杨海成教授胡占义教授查红彬教授鲍虎军教授鲍虎军教授,实验室主任电话: (0086)571-88206679 传真: (0086) 571-88206680地址: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310027Email: bao@个人主页: /home/bao研究组: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Interactive Graphics 个人简介:Prof.Bao is a professor of State Key Lab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Graphic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 and PhD in Applied Mathematics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in 1987 and 1993. In 1993, he joined the lab and began his academic career there. In the early 1990’s, he worked on computer graphics, developing algorithms for synthesizing realistic images, such as shading models for extended light sources, radiosity algorithms for generalized environments and fast ray tracing algorithms. In the late 1990’s, he worked on digital geometry processing and realtime rendering technique, devising a framework for processing geometric signals by introducing parameterization and Fourier analysis into discrete geometry, and a compact representation called global occlusion map for visibility pre-computation. He was awarde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or Excellent Young Investigators in 1999.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odeling and rendering techniques for large scale of virtual environ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tainment, and city layout. He i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virtual reality project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ince September 2003, Prof.Bao is currently the director of State Key Lab of CAD&CG, Zhejiang University.新近项目:∙Fundamental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Jan. 2003- Dec.2007. It is granted by national 973 fundamental science programs and has beensponsored by 3M USD. The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 BAO Hunjun consists ofabout thirty senior members from top-level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in computer graphics around China, includ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etc. The fundamental scientific problem aimed bythe project is the theory and relevant methodology for realistic perception andnatural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project isdeployed by three basic principles, two key architectures and a platform forapplication, and consists of six sub projects.∙Fundamental Theory and Algorithms Research for Network Vision Computation, from Jan. 2001- Dec.2003 sponsored by 435K USD.∙Vision Based Graphic Interactive Technique and System in Real-time, from Jan.2001- Dec.2003 sponsored by 96K USD.谭建荣教授,实验室副主任电话: (0086)571-88206681/88206682/88206683-504 传真: (0086) 571-88206680地址: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310027Email: egi@个人主页: /home/jrtan项目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人简介:现任实验室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

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

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学术管理,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作用,依据根据教育部35号令和《学术委员会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机构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办公室学术委员会设立秘书处挂靠科研处,处理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二、委员名额(一)人员组成根据《学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与实际工作需要,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数暂定为17人,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

学术委员会设立秘书处挂靠科研处,处理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学校学术委员会设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教学指导委员会两个专门委员会,各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I人,委员人数暂定为9T3人。

(二)结构比例校学术委员会由学校不同专业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根据我校实际可适当放宽至讲师资格)。

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二级学院(部)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

三、候选人须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宪法法律,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公道正派;(二)学术造诣高,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公认的学术成果;(三)关心学校建设和发展,有参与学术议事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正常履行职责;(四)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省级及以上学术荣誉(指在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或指导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指导教师,或在省级教学成果获奖,或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课题)的讲师;(五)学校规定的其他条件。

候选人推选原则、条件、产生程序及委员的产生与聘任,按照《学术委员会章程》执行。

四、候选人名额分配暂定学术委员会候选人27人。

按照“根据专业构成确定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委员名额”的原则,将候选人名额分配到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

五、时间安排(一)初步人选的推选:5月10—5月12日上午二级学院、各处室采用民主公开原则推选初步人选,并于5月12日上午放学前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初步人选信息表》、《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初步人选汇总表》报送科研处。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发展趋势和区域产业布局为指引,长期规划基础研究方向,积极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坚持资源开放与创新驱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并举,拟在视觉信息处理、系统模拟与优化、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信息系统设计四个方向上开展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通过建设,以视觉信息处理和系统模拟与优化两个方向为重点,在图像分析与模式识别、图像语义分割与标注、复杂系统模拟仿真与优化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显著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地位,力争跻身国家级平台。

瞄准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工业制造和大数据五大应用领域,促进实验室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研协作,实施一批有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工程实践项目,创建本区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创新联盟,提供技术服务,培育领军企业,切实推动区域内社会治理智能化与企业智能化升级,助力区域内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孵化,形成省内示范引领。

实验室在本区域内有效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战略决策部署,促进我省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学科发展水平;为本区域尤其是宝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等支持,有效提升宝鸡市城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推进区域内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升级;将深度激活宝鸡文理学院学科发展与实践创新潜能,有利于学校依托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加强校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极大助力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占地面积510平米,其中实验用房占地400平米,管理用房占地80平米,资料室占地30平米。

重点实验室配套设施包括计算机学院已建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

云计算服务平台:于2015年3月搭建了云计算服务平台,占地面积80平米,该平台涵盖了网络、云软件、计算、存储四大类应用服务。

(完整)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完整)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完整)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全部内容。

学校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会议纪要时间:2014年7月1日上午地点:1号楼10楼会议室会议类别: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人员:李江、、王建根、卢修敏、刘超球、闫新丽(公假)、何丰如、贺桂英、蓝天、田静(公假)、刘骏跃、周凌、彭伟强。

列席人员: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全体人员主持人:李江记录人:吴喜怡议题:1、评选2013年度校内优秀论文;2、评审2014年度校内科研课题立项;3、评审2014年度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立项。

会议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校长李江研究员主持.会议认真学习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校内优秀论文评选办法》、《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内优秀论文评选办法》.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吴喜怡汇报了优秀论文申报情况,经过科技处初审,8篇论文参与优秀论文评选。

经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讨论、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13年度校内优秀论文4篇,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具体名单如下: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一类离散时滞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计算机仿真》,2013年6月,作者:刘娜)。

三等奖:1、《“211"高校图书馆新浪认证微博服务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年4月,作者:康思本);2、《从送别诗观照盛唐社会》(《深圳大学学报》,2013年7月,作者:陈婉娴);3、《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脉络》(《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7月,作者:凌玲)。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我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非常荣幸地主持这次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

首先,我代表学校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学术委员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也代表学校向即将卸任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回顾过去的三年,学术委员会凭借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此向即将卸任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向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和期待!三年来,学术委员会牢记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不断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核心的委员会理念,以促进学术研究为首要任务,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学术研究项目,努力构建学术研究体系。

同时,我们重视教学改革创新,推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养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回顾过去的三年,我们坚持把主动作为作为工作的核心理念,从推进学科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术青年人才等多个方面着手,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整合院系间的学术资源,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鼓励教师探索教学创新,支持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培养学术青年人才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学术委员会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规范,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我们要加强学术交流的策划和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全体教师的学术素养。

最后,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学术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学校学术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即将迎来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这是学术委员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一次考验。

学术委员换届实施方案

学术委员换届实施方案

学术委员换届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术委员会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根据学术委员会章程,制定本换届实施方案。

一、换届程序。

1. 选举程序,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两年,每两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

选举程序包括提名候选人、公示候选人名单、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2. 选举对象,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每届委员会成员不超过15人。

3. 选举标准,候选人需为本单位在职教师或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二、换届程序。

1. 提名阶段,提名候选人由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提出,提名人需提交提名书面材料,包括被提名人的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等资料。

2. 公示阶段,提名候选人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包括候选人的基本信息、学术成就等。

3. 投票选举,在公示期结束后,进行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

投票方式可以采用线上投票或者线下投票,确保选举公平、公正。

4. 结果公布,选举结果由选举管理委员会公布,公布结果包括当选人名单、得票情况等。

三、换届安排。

1.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后,由主任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并分工安排工作。

2. 学术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学术研究课题、学术交流活动等事项,推动学术研究和交流。

3. 学术委员会应当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换届保障。

1. 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由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确保选举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2. 学术委员会成立后,相关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保障学术委员会的工作顺利开展。

3. 学术委员会成员应当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换届评估。

1. 每届学术委员会任期结束后,进行换届工作评估,总结换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届换届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2. 学术委员会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学术研究工作进行评估,推动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_D_36889120952776849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_D_368891209527768499

(一)拟报考高校实力剖析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 1958年11月。

1962年前的名称为沈阳电子技术研究所,1962年至1972年的名称为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72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1年5月前,研究所的中心区域在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90号。

2001年后,全部迁移到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14号。

现任所长王越超。

目前,全所有正式员工500多人,流动人员250人左右,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包括客座导师)人,研究员45人,副研究员55人,高级工程师82人。

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

在读硕士研究生126人,博士研究生83人,在站博士后9人。

全所设有2个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室,2、光电信息研究室,3、自动化装备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科研信息、文献、网络等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

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条件处、财务中心。

沈阳自动化所自建所起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作。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

获得大量国家、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值得信赖的一支攻坚力量。

自1985年起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

现在这里是“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沈阳自动化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

创新试点中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全面建立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们:大家好!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大家对本届学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也特别感谢各位同仁在过去的几年里为学术委员会付出的辛勤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我们终于迎来了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会议,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一起回顾过去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回顾过去,学术委员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

在本学期,我们成功举办了两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报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拓宽了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

此外,学术委员会还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评审工作,确保了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这一切的成绩离不开各位委员和同仁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网络,加强学科研究的整合与协调,推动学科发展的错位竞争。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学术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术伦理和学风建设,加强科研诚信意识,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

最后,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学术委员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我想谈谈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推动师资力量的整合与合作,促进学术交流的深层次合作与合作创新。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术诚信建设。

通过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学术纪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最后,我们要推动学科发展和建设。

加强学科的整合与协同发展,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教育部关于集成光电子学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集成光电子学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集成光电子学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8.05.21
•【文号】教技函[2008]103号
•【施行日期】2008.05.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教育部关于集成光电子学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
委员会主任聘任的通知
(教技函〔2008〕103号)
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和严格评审,有关高校确定了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推荐人选,并推荐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选。

经研究,我部同意聘任罗毅等14位专家分别担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应实验室主任,聘任黄永箴等14位专家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校努力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进一步明确实验室主任在任期内的职责,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各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原始性创新和竞争前高技术研究,攀登
世界科技高峰;大力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实验室学术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附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教育部
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附件:。

一、简表-南昌航空大学

一、简表-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申请者: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申请日期: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填表说明1、申请项目需符合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指南;2、项目经费限于在本中心内使用;3、项目周期一般 2年,除重大课题外,经费一般2—4万元;4、请按格式要求认真填写并按A4纸打印,一式三份;5、课题管理和研究成果按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基金管理条例执行;6、江西省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重点实验室委员审查意见栏、重点实验室主任批示栏无需填写;7、申请者应有博士学位或具备高级职称。

简表填写要求一、简表内容将输入计算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采用国家公布的标准简化汉字。

表中所有代码以最新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分类目录及代码》为准填写。

高技术探索课题主题号按《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项目指南》中主题号填写,申请其重点项目时项目类别也填写B,并在申请书封面右上角加注“高技术探索课题重点项目”。

二、凡选择性项目,将相应提示符A、B等之一填入该栏的右下角。

三、部分栏目填写要求: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申报学科──申请项目所属的最基础学科。

如涉及多学科可填写两个,先填为主学科。

申请金额──以万元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注意小数点。

起止年月──起始时间从申请的次年1月算起。

终止时间为完成年度的12月。

所用实验室──系指研究项目将利用的实验室,仅填写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所在单位名称及代码──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全称中的数字,一律写中文,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单位,尚未编入单位代码,其代码暂不填写。

谭铁牛 “彻底革命”后的起跳

谭铁牛 “彻底革命”后的起跳

谭铁牛“彻底革命”后的起跳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14期谭铁牛,八届全国青联委员,九届、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现为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院士、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回国后心里踏实了,因为是为自己的国家奋斗,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干事。

文本刊记者李菡丹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类脑智能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院士、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谭铁牛的一番话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他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人+机器”组合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记者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专访到刚从天津回来的谭铁牛院士。

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面带微笑地说:“1997年7月1日,我就是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只身回国,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报到。

1998年初,我举家回国,并在回国当年我就被增选为全国青联委员。

可以说,祖国的大门和青联的大门是同时向我敞开的。

我在青联的怀抱中走过了10多年,我受益于青联,成长于青联,感恩于青联,依恋于青联。

”“地下党”的彻底革命1980年,16岁的谭铁牛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

1983年,还是学生的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21岁的他获得国家教育部的资助,远渡重洋到英国求学,深造于世界著名的帝国理工学院。

此后,虽身处异国他乡,他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十几年如一日,想方设法坚持缴纳党费。

回首青春,如今已过51岁的谭铁牛的眼眶里不禁泛着泪花。

“很多年后,我曾开玩笑说自己刚到英国时是一名‘地下党’,因为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在英国不是对外公开的,但是慢慢地我发觉身边的许多外国人,包括一些海外华人,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多误解。

有一次,我说,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们说,很好呀。

于是我就清楚地告诉他们,我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之后,他更以实际行动向身边的外国人证明中共党员的人格魅力。

谭铁牛于1986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帝国理工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换届

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换届

1996年1月5日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换届。

1月6日中自集团董事会会议召开,会议由董事长吴峰风同志主持,一致同意免去钮芟同志副总裁职务。

根据吴峰风总裁的提议,决定任命顾学真、宋心发、胡海涛、单大为、邱建辉五位同志为集团副总裁,岳子平同志为集团总工程师。

3月22日所四届二次职代会召开,吴峰风所长做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1995年中,为实施92年制定的总体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坚持“两种机制”,实现“一条龙”的“三、二、一”体制框架,目前已基本形成。

中自集团进行战略调整,使1994年的亏损到1995年盈利130万,为“九五”期间发展打下基础。

3月27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对“八六三”计划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我所刘迎建、李耀通二同志名列其中。

4月2日马颂德和边肇祺同志分别被中科院聘任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委会主任。

4月5日中自集团下发《关于集团经营部门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经营部门除一门市外,从4月起经营部门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组成。

4月8日经院领导批准,同意我所与法国国家信息自动化研究院共同在北京创建中法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的任务是从事高技术信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并积极与工业界开展合作。

4月23日行政处下发《自动化所房产管理的暂行规定》。

5月5日中自集团被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产业实验区评为1995年度优秀新技术企业,变频调速器控制系统被评为拳头产品。

5月21日中自集团办公室下发《自动化所、中自集团干部守则》。

6月3日我所季殿昌同志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丁爱萍同志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

6月14日中自集团成立智能建筑总体部。

6月17日任命王东琳同志为中自集成技术公司总经理,王庆育同志为中自奈特信息工程公司总经理。

7月4日任命刘迎建为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总经理,陈良怀为中自三博控制工程公司总经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1月5日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换届。

1月6日中自集团董事会会议召开,会议由董事长吴峰风同志主持,一致同意免去钮芟同志副总裁职务。

根据吴峰风总裁的提议,决定任命顾学真、宋心发、胡海涛、单大为、邱建辉五位同志为集团副总裁,岳子平同志为集团总工程师。

3月22日所四届二次职代会召开,吴峰风所长做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1995年中,为实施92年制定的总体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坚持“两种机制”,实现“一条龙”的“三、二、一”体制框架,目前已基本形成。

中自集团进行战略调整,使1994年的亏损到1995年盈利130万,为“九五”期间发展打下基础。

3月27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对“八六三”计划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我所刘迎建、李耀通二同志名列其中。

4月2日马颂德和边肇祺同志分别被中科院聘任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委会主任。

4月5日中自集团下发《关于集团经营部门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经营部门除一门市外,从4月起经营部门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组成。

4月8日经院领导批准,同意我所与法国国家信息自动化研究院共同在北京创建中法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的任务是从事高技术信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并积极与工业界开展合作。

4月23日行政处下发《自动化所房产管理的暂行规定》。

5月5日中自集团被北京市海淀区新技术产业实验区评为1995年度优秀新技术企业,变频调速器控制系统被评为拳头产品。

5月21日中自集团办公室下发《自动化所、中自集团干部守则》。

6月3日我所季殿昌同志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丁爱萍同志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

6月14日中自集团成立智能建筑总体部。

6月17日任命王东琳同志为中自集成技术公司总经理,王庆育同志为中自奈特信息工程公司总经理。

7月4日任命刘迎建为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总经理,陈良怀为中自三博控制工程公司总经理。

任命各开发部门经理。

7月8日院审计局派审计组对我所、集团进行所长离任审计,18日审计结束。

7月8日我所的《自动化学报》、《自动化博览》获一九九六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7月17日根据科发建字[1996]0287号文件要求,经所领导研究决定成立我所“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领导小组”,负责我所建设工程项目的执法监察的自查自纠和制定整改措施的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宋心发。

8月2日院审计局下达我所、集团审计的结论。

8月15日根据科发人任字[1996]075号文,同意免去单大为同志自动化所副所长职务,调中信技术公司工作。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实施。

10月12日自动化所在海淀区工人文化宫召开建所四十周年大会暨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所领导及中自汉王科技公司等部门的代表先后发言。

《中国科学报》专版刊登了他们的发言提纲。

10月28日集团办公室下发《禁止擅自使用中科院、自动化所、集团名义进行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通知。

11月20日根据科发人任字[1996]096号文,由马颂德同志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免去吴峰风同志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职务。

根据科发人任字[1996]095号文,吴峰风同志任科技政策局巡视员(正局级)。

11月27日中自集团董事会改组,由顾学真任董事长,马颂德、宋心发、胡海涛任董事。

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任命胡海涛同志为中自集团总裁,法人代表。

免去吴峰风同志中自集团董事长与总裁职务,免去吴峰风、单大为同志的董事职务。

12月6日任命所各办负责人,所长办公室:朱宗林;党群办公室:刘茹兰;人教办公室:杨军;业务办公室:张恭清;计财办公室:乔均录;行政办公室:肖峰立。

12月9日中自集团任命钮芟、张宾如为中自集团副总裁,赵红岩、王长林为总裁助理。

12月17日经所务会议决定,成立医疗保险工作小组,由朱宗林任组长。

12月19日研究所下发三个实验室干部任免的通知,复杂系统实验室主任:谭民,副主任:欧阳秋,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应平;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田捷;模式识别实验室副主任:胡占义、徐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罗曼丽。

12月26日经所务会议决定,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所长办公室,李玉楼同志为综合档案室主任。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验收组在自动化所召开实验楼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会议,验收组认为自动化所实验楼项目符合竣工验收要求,通过验收,并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移交手续。

1996年自动化所的科技建制为国家模式识别开放实验室、院复杂系统工程学开放实验室、所人工智能开放实验室三个开放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自动化工程中心和拟建的汉字识别工程中心、智能建筑工程中心四个工程中心和控制工程、信息工程、机电仪表三个开发部;一个技、工、贸一体的中自集团。

1996年科研成果:(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闭路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由陈龙、娄廷珍、李玲等完成。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由王建和、许政兰、张晓冬等完成。

(3)甬江隧道监控系统,由祝正春、李琼、孙祖龙等完成。

(4)智能多媒体通讯系统,由田捷、戴汝为、诸葛婴等完成。

(5)宏观经济智能决策系统中的知识开发环境及可视建模,由戴汝为、庞真、杨一平等完成。

(6)思维与智能的模拟,由戴汝为、张钹、李国杰、潘云鹤、李德华等完成。

(7)汉语综合资料库及信息处理系统评价方法(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992年-1996年,与声学所共同负责)于97年7月通过国家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认为:“该项研究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汉语语言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评价为:“A”。

由黄泰翼、王仁华、曲菲等完成。

(8)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由郑应平、蒋昌俊、康一梅等完成。

(9)面向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研究的超级计算机及软件工具,由戴冠中、郑应平、叶庆凯、张新家、徐乃平等完成。

(10)计算机优化控制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由张一刚、陈良怀、林红权等完成。

(11)CIMS总体集成分析与设计环境的研究,由郑应平、沈小笛等完成。

(12)钢琴键尾锯床数控系统,由胡志林、刘庆莲、陈方丞等完成。

(13)PG-1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由董松樵、张祖本、杨承勋等完成。

(14)振动探测器,由朱大万等完成。

(15)声报警及报警时间控制器,由朱大万等完成。

(16)系列防区扩展器,由朱大万等完成。

(17)防区报警控制器,由朱大万等完成。

(18)听写机及其语言模型的研究,由黄泰翼、徐波、宗成庆等完成。

(19)汉语人――机对话系统工程(中科院八五重大科研项目,1991年-1995 年,与声学所共同负责),1996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组织鉴定和验收。

由黄泰翼、陈道文、徐波等完成。

1996年度获奖的科研项目:(1)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研究,由马颂德、胡占义、李炳成、蒋田仔、罗曼丽等完成,获1996年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秦皇岛)引青水利自动化系统工程(院大恒公司与自动化所合作),由陶学禹等完成,获1996年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聋儿微机可视语言训练系统,由陈道文、杨子东、陆嘤、万选蓉(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张玲(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等完成,获1996年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防盗报警控制器系列,由朱大万、陈昌彦、朱湘莲、刘国庆等完成,获1996年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7年1月7日-12日我所马颂德等5人赴香港参加“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大会”。

1月8日《自动化所职工离退休的几点规定》实施。

1月16日经所务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筹建北京金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经所务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北京中自集团智能建筑工程总体部改制成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北京华夏正邦科技有限公司”。

1月21日颁发《自动化所通讯管理暂行规定》。

1月27日我所和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联合筹建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成立签字仪式在北京西苑饭店隆重举行。

中法双方近七十位宾客出席了签字仪式。

1月31日胡海涛同志任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2月2日颁发《关于加强财务预算、借支、报销管理的规定》。

2月3日日本富士通研究所副所长高梨裕文先生一行七人访问了自动化所,马颂德所长和顾学真副所长接待。

此次访问目的是计划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大力开展在科研和开发方面的合作。

2月20日成立自动化所智能建筑工程中心筹备组、北京金奥科科技有限公司筹备组。

2月24日兰超文任自动化所技术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3月27日颁发《自动化所接受事业编制试行办法》。

3月31日-4月1日我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评估。

在全国18个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中名列第七,获得了700万元的设备更新费;国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通过了国家验收。

3月30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顾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八六三”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届、六届副理事长蒋新松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97年3月30日15时29分在沈阳逝世,享年66岁。

我所马颂德所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凌惟侯秘书长、李爱国副秘书长前往沈阳参与遗体告别仪式。

3月31日-4月5日在北展参加了为期六天的第五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展览期间,北京电视台对汉王笔做了专访,并在“北京您早”节目中播放。

由宋健和戴汝为两位院士任执行主席的第68次香山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主题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这一理论是钱学森院士在80年代末提出与倡导的,我所有4位同志参加。

我所新一届妇女工作委员会由七人组成,主任:丁爱萍,副主任:兰超文,委员:李玉楼、张美玉、葛翠萍、索红、刘庆莲。

4月2日-4日我所戴汝为等2人前往香港参加第17届国际东方语言处理会议。

4月3日模式识别实验室举办了所内开放日。

4月8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原代理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出版社原党的领导小组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武汝扬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4月8日上午10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我所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凌惟侯代表所和学会参与了遗体告别仪式。

4月10日“九五”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总体组在我所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5月份将在长汽集团再次举行会议,进一步检查工作,布置计划和落实监理制度。

4月1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量管理领导小组。

顾学真为组长,钮芟为副组长。

4月16日我所建立所科学器材专家技术鉴定组科学器材处置组。

组长:顾学真;副组长:张恭清4月22日我所被院评为中科院(京区)“八五”期间工会文体工作先进单位。

4月24日成立“消灭无标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顾学真任组长,张宾如任副组长。

4月26日中科院公布我所获院工会1996年度财务竞赛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