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
营销不可能三角形
营销战略不可能三角形论——营销迷茫时期的理论说前言规律有时候会迟到,但早晚会到来,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客观规律决定了我们所能取得的结果事实。
我们不可能同时追逐多个目标,就如大家都熟知的二律背反定律,我们的先贤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之后的二十多个世纪后,18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i进一步证实了此定律。
“毋太过”就成了儒、道两家的共同格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它山之石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三元悖论定律,那就是“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
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ii。
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三角”。
克鲁格曼在1999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也谈到“蒙代尔三角”的问题,他称之为“The eternal triangle”(永恒的三角形);国内学者易纲总结为“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并且提出X+Y+M=2定理。
理论说其实营销领域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形”,也就是在营销战略制定时必须要考虑的三元悖论,营销不可能三角形是指: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品牌高度、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三个要素,不可能同时兼得。
三种组合的使用说明第一, 保持高端品牌定位和较高的利润率,如奢侈品品牌大多如此,不断的迭代升级,占据同行业的高价格定位,牢牢占据金字塔的顶端,获取较高的利润率。
第二, 仍然保持高端品牌定位,利用品牌号召力,不断的放大市场规模,同时利用规模优势不断降低价格,拉低行业利润,进而阻止其他资本进入此行业,形成行业寡头垄断地位,在20世纪的北美市场,这种案例较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但随着各国政府《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出台,这种营销战略较难长时间维持。
第三, 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的同时,追逐市场占有率最大化,这是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采取的营销战略方向,这样势必导致品牌大众化,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势必会有新的高端细分品牌的出现。
不可能三角原则
不可能三角原则
不可能三角原则是指项目管理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时间、成本和范围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因此成为了不可能三角。
简单来说,就是在项目管理中要求实现快、好、省三个目标,但只能达成其中两个,无法同时实现三个目标。
时间、成本和范围是项目管理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时间是指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成本是指项目完成所需的费用,范围是指项目完成的具体内容。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如图所示:
当时间缩短时,成本会增加,范围也会缩小;当成本减少时,时间会延长,范围也会缩小;当范围增加时,时间和成本都会增加。
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三个要素之间做出权衡,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优先级,并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不可能三角原则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快速完成、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必须在三个要素之间做出取舍。
如果时间紧迫,需要在成本和范围上做出一些妥协;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就需要增加成本和时间;如果要控制成本,就需要缩小范围或延长时间。
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目标和优
先级,制定合理的计划和预算,及时调整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不可能三角原则是项目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它告诉我们在项目管理中要做出取舍,权衡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项目目标。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必须灵活运用不可能三角原则,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实现项目的成功。
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一、三元悖论概念在上世纪中期,米德在研究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问题(即米德冲突)时就已经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也存在着冲突现象,他认为如果要实现固定汇率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国家要实行资本管制。
如果国家允许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就会影响该国的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追求更高利益的行为将会使得固定汇率制度难以持续。
[1]三元悖论,也叫不可能三角,是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入货币政策因素后,由二元冲突演化来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势必会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活动,同时也会面临着选择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还是对资本流动进行严格管制以及实现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货币政策是保持独立性还是跟随他国货币政策方向的选择困境。
一个国家只能在上述三者中选两个,即政府只能选择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实现固定汇率的稳定效益以及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来保证内部经济稳定的其中两者。
[5]图1 三元悖论示意图三元悖论的具体含义可以由上图来解释。
在图1中,三角形的三条边表示三个宏观经济目标,三个角表示实现相邻两边的目标,政府需要做出的制度安排。
比如说,如果要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在要采取浮动汇率的形式,但必须要放弃固定汇率制,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代表是美国;若要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固定汇率制度,就必须采取货币联盟或者货币局制度安排,但这会导致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再比如,如果要想实现汇率稳定以及使货币政策具备独立性,政府就需要对资本流动加以限制,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代表是中国。
二、811汇改后中国的三元悖论状况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当日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之前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的汇率。
在宣布汇改当日,人民币中间价就大幅下降了1000多基点,创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收盘也下跌1.87%,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降幅。
东财国际金融学第十一章开放经济宏观政策中长期分析、不可能三角
一、基础内容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在短期宏观政策分析中,采用凯恩斯的价格粘性理论,不考虑价格水平的改变。
而且假设了总供给弹性无穷大,需求的改变会马上使总供给发生变化。
2.在中长期内,需求变化会带来价格水平的改变。
所以,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要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两部分,他们同时决定了一国的总产出和一般价格水平。
3.所以,模型应该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即AD-AS模型,横轴产出水平Y,纵轴价格水平P。
AD是总需求,AS是总供给。
均衡状态下,总需求AD、短期总供给SAS、长期总供给LAS交于一点。
此时的产出水平Y0是自然产出或者潜在产出水平,价格水平P0是均衡状态下的价格。
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短期供给曲线SAS水平,即短期供给有无限弹性条件下的AD-AS模型的特例。
因此,只考虑总需求的问题,IS和LM的因素都对总需求AD产生相同影响。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宏观政策中长期效应分析按照资本完全流动情况分析(因为是长期)(1)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
同时,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IS曲线右移,总需求曲线AD曲线再次向右移动。
此时,物价上升,产出水平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端工人、企业要求更高的价格水平,短期供给曲线SAS向左移动。
最终,AD、SAS、LAS相交,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产出水平回复到初始水平,物价水平高于初始状态。
(2)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IS曲线右移,导致利率水平上升,AD曲线也右移。
国内利率提高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导致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净出口减少,使得IS曲线和AD曲线回到原来的位置。
结果是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都没变化。
(3)总结:浮动汇率制度下,中长期条件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无效的。
短期内,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宏观政策中长期效应按照资本完全流动分析(因为是长期)(1)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AD曲线向右移动。
“不可能三角”——1元硬币与5元纸币
因素 中的 一 个 。
A或 B新的 “ 货币政策”是为 了保证 自己国家 的经济稳定时 , 比方说 ,出现 了不可预见的因素 ,如天灾或政治变动时 ,它们会
只能实现这三个 目标 中的两个。
世界上 国家都有 自己的货币 ,这些货币可 自由流通 ,但跨越 选择稳定的 “ 汇率” ,较少的 “ 资本流动 ” ,来达到这种 目标 。这 货币政 策”与 “ 汇率” ,而满 足不 了 “ 资本流动” 。 国界便失去 了自由流通的特性。由于世界上没有统一的货 币,国 时满足了 “
货 ,满 而满足不了 “ 汇率” 。一旦发现 “ 汇率”的 “ 不公平”时 ,会减少 动 ”与 “ 币 政 策 ”
“ 资本流动 ”与其认为不得不 接受的 “ 率” 汇 ,但满足 不了 “ 货
币政 策 ” 。 当 A或 B觉 得 自身 的 “ 资本 流动 ” 过快 或 已经 达 到 想要 的 “ 资 本流 动 ”水 平 时 ,会 为 了 自身 的 发 展 来 改 变 “ 币 政 策 ” 货 ,制 定
货 。这时 ,可能会减少 1 这种 “ :5 不 也就是说 ,以前 “ 不公平”的交换即我们假设的 “ 汇率” 导 完全满足 内部的 “ 币政策” ,
很 好 的 “ 本 流 动 ”性 问 题 ,而 有 了 “ 本 流 动 ”后 ,A 与 B要 是,这两种情况的结果都是同时满足 “ 资 资 货币政策”与 “ 汇率”或 货 资 。 针对这种 “ 资本流动 ”或保持这种 “ 资本流动”要制定 出各 自的 同时 满 足 “ 币政 策 ” 与 “ 本 流 动 ” “ 币政 策 ” 货 。 角 ” 。 当 有一 天 A 或 B其 中 一人 发 现 ,这 种 1 :5的 “ 率 ”过 高 , 汇
这种情况与上一种情况相似 ,只是在引起变动的因素上不同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钟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2018-09-07 ]在国际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
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
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
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
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
005---人生智慧小课堂---不可能三角
0915---生命中的“不可能三角”
人生智慧小课堂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又最简单的结构。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事业
人生
家庭
健康
人生的【不可能三角】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人生智慧小课堂
钱多
职业
事少
离家近
职业的【不可能三角】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一起学习 一起努力 一起成长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人生智慧小课堂
收益性
投资
安全性
流动性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人生智慧小课堂
独立 货币政策
金融
稳定的 汇率
自由流动 的资本
金融的【不可能三角】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智慧小课堂
人生智慧小课堂
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智慧小课堂
不可能三角及其政策含义
不可能三角及其政策含义☉执笔人:武传德本文发表于《金融博览》2016年第3期曾经的光伏行业巨擘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超日)日前发布公告称,“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仅能够按期支付400万元。
3月10日晚,公司又公告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ST超日“11超日债”的债券受托管理人,通知于2014年3月26日下午14:00时召集“11超日债”2014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
会议将审议《关于提请债券持有人会议授权受托管理人就逾期付息对超日太阳提起民事诉讼等的议案》、《关于提请债券持有人会议授权受托管理人有权依法处置“11超日债”担保物用于付息的议案》等4个议案。
随着*ST超日偿债进入法定程序,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现象就此打破。
需要指出的是“超日债”违约是打破刚性兑付的标志性事件。
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中,内外均衡是政策的理想目标,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在对于内外均衡的分析中,学术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米德冲突,一个是不可能三角。
两个相关的概念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政策价值。
米德冲突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早在1951年就提出的。
其核心就是在开放经济体中,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
一个经济体的政策目标一般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要实现内外均衡,就会增加一个外部均衡目标,主要体现为国际收支均衡。
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政府一般主要用总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但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中汇率已经不能成为一个政策工具,相当于是一个外生变量,那么,政府政策最后可能无法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
米德冲突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内外失衡的政策探索。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模型之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有意思的是这个模型不是蒙代尔和弗莱明合作建立的,而是独立研究获得的相似结论。
全球经济的“不可能三角”真的不可能吗——对丹尼·罗德里克全球
学术争鸣232019.9 | SOCIAL SCIENCES DIGEST全球经济的“不可能三角”真的不可能吗——对丹尼 · 罗德里克全球化理论的批判性考察文/葛浩阳全球经济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全球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又称“全球经济的三元悖论”(Trilemma of Global Economy),该理论假说最早由国际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提出,该理论指出:一国政府只能在经济全球化、政策主权和民主政体三者之中任选两个,而无法做到三个同时选择。
“我们不能在拥有超级全球化的同时拥有民主制度和国家自主权。
我们最多能在三者中取二。
如果我们想要超级全球化和民主制度,我们就要放弃国家主权。
如果我们想要保住国家主权,也想要超级全球化,我们就必须放弃民主制度。
如果我们想要将民主制度和国家主权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要和超级全球化说再见。
”该理论所蕴含的经济学逻辑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资本的逐利动机则会使得本国资本流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生产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都更为低廉的国家,这样一来,无法自由流动或者说自由流动性极低的本国劳动者势必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更高的失业风险。
所以,利益受损的本国劳动力就会利用民主政体通过相应的程序来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政策,使得自身的意愿通过国家主权来得到表达,逆经济全球化或者受限的经济全球化也就不可避免。
当然,政府也可以不顾本国劳动力群体的诉求,牺牲民主制度,强制推行一种不利于本国大多数民众的经济全球化,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是民主制度本身遭到破坏,长期来看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也会岌岌可危。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或其他手段对本国劳动者做出相应的风险补偿,从而让占多数的选民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政策,但政府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已经部分地放弃了政策上的主权,也就是说,服务于全球资本的跨国公司其实已经具有了某种“超国家”的权力并和国家主权发生冲突。
从“不可能三角”理论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95从“不可能三角”理论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邵琪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应用“不可能三角”理论,从其三个顶点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的金融现状,认为我国现阶段实际上处于不稳定的“可能三角”状态。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将会遇到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浮动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并提出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性、建立汇率管理长效机制、增强人民币的信用基础等措施,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三角;美元霸权当前,无论是贸易领域还是投资领域,中国都是毋庸置疑的大国。
同时,中国以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日本贡献率总和。
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与此不相匹配。
以2016年为例,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的15%,但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的全球份额还不到2%,这使得中国有着“经济大国、货币小国 ”的特点。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日益增长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需求使人民币越来越受推崇,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不可能三角”理论出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近几年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量日渐增加,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近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人民币走向世界显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2008年12月,中俄磋商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中韩签署18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1年9月,尼日利亚计划将10%的外汇储备投资人民币,智利,泰国,巴西和委内瑞拉将人民币纳入央行储备;2011年12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计划相关规则发布;2012年10月开启日元/人民币直接报价;2013年6月,中英签署200亿英镑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不断提高。
三角不可能定理
三角不可能定理
三角不可能定理:
(1)定义
三角不可能定理是三角形中,任何一点都不能同时是三条边的外公分
点或者内公分点。
(2)原理
三角不可能定理的原理主要系统的表达了三角形面积的“右手定律”,
即右手定律A=1/2 ab sin C,(A为三角形面积,a和b为两边长,C为
对角角度)。
对于这条定律,如果某个点可以同时是三条边的公分点,
或者内部的公分点,就会出现A=0,最终证明三角形的面积为0,这显然矛盾,就不可能出现三角形的公分点和内部公分点同时存在的情况。
(3)运用
(1)三角形的公分求法:三角不可能定理可以用于确定和求解具体三
角形的外公分点,来表示某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位置关系,或者表示
此直线与另一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
(2)锐角三角形:三角不可能定理还可以应用来判别和求解特殊三角
形是否为锐角三角形,是根据“右手定律”来判断,如果满足sin C >0,
则是锐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
(4)常见的形式
三角不可能定理一般用下面几种形式来表达:
(1)任意三角形中一点不能同时为三条边的外公分点或者内公分点;(2)在任何三角形中,任何一点都不能同时是此三角形的外分点和内分点;
(3)任意三角形中,不存在共同的外公分点或内公分点的情况;(4)在三条边的交点(夹角点)以外,任何一点都不能同时是外公分点和内公分点。
三元悖论的不可能三角
三元悖论的不可能三角1. 什么是三元悖论三元悖论是指存在三个互相矛盾的陈述或条件,使得这三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的情况。
在逻辑上,当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条件成立时,第三个条件就会被否定。
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三元悖论成为一个不可能被满足的情况。
2. 三元悖论的不可能三角形是什么在逻辑学中,不可能三角形是指三个互相矛盾的条件,无法同时满足。
这个概念最早由哲学家克里普克尔(Johann Fichte Kripk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用这个概念来证明三元悖论的存在。
不可能三角形的三个条件分别是:- 一致性:如果一个条件在一个情况下成立,那么它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 完全性:一个条件要么成立,要么不成立,不存在中间状态。
- 稳定性:一个条件的状态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不可能三角形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我们假设这三个条件同时成立,就会出现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不可能三角形证明了存在一些陈述或条件,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同时存在。
3. 不可能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是什么不可能三角形的概念在逻辑学和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研究形式化系统和证明理论时。
它向我们展示了存在一些情况或条件是无法被满足的,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真实世界中。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不可能三角形的概念也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设计和分析计算机算法和系统时,需要注意存在一些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的,或者存在一些性质是无法同时满足的。
此外,不可能三角形还提醒我们在思考和讨论复杂问题时要慎重。
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时,要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避免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
总之,不可能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概念,它向我们展示了存在一些情况或条件是无法同时满足的,并在逻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它提醒我们思考问题时要注意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以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和永恒三角型课件
2. 资本流动
资本自由流动,使得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充分一 体化。
不可能三角的案例分析
• 汇率稳定:货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过度波动。
不可能三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
以中国为例,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会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然而,这种干预可 能会影响独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中国在独立、 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之间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因此,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实现独立 货币政策的目标。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
02
形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形的定义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形是指一 个国家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 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进行选 择时,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两个目标, 而无法实现第三个目标。
指一国资本能够自由地流 入流出,不受政府干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永恒三角形的原理
当一个国家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时,其汇 率将面临贬值压力,因为资本自由流动使得国内货币供应 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
当一个国家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时,其国内经 济将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需 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要求货币政策受到约束,而独立货币政策则要求汇率浮动或 资本管制,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的三个要素
01 独立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 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02 固定汇率
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 通常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维持汇率稳定。
浅析“不可能三角”理论视角下的亚洲金融危机
浅析“不可能三角”理论视角下的亚洲金融危机【摘要】在最近一次金融大萧条之后,随着沈联涛先生著写的《十年轮回》的问世,我们将刚转移到经济复兴的视野再次切换到经济危机背后的思考中。
诚然如书名所称,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全球金融危机,足足十年我们是否能将危机看的真正透彻清晰。
【关键词】金融危机三角理论资本汇率货币“我们会以历史还有一个更加严肃的目的,思故忆旧有助于防止产生金融幻觉或失常……为了保护人们免受别人和他们自己的贪婪的伤害,历史的经验是极具实用价值的”[1],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无疑已经指明回顾历史的重要性,他更指出历史的教训甚至重于法例。
由于我们当时处于惊恐的情境中,当局者深受其惑,恰在时过境迁后我们才能更冷静的思索当时的事件,这就有了沈联涛先生的“十年轮回”之说。
所以,我们在事后很久才能真正按他所说的方法进行历史的回顾,“从3万英尺的高度看全局问题,再不断调整到3000英尺,看一些宏观问题,至于具体情况怎样,再到地面上观察”[2]。
历经10年之殇,我们对危机的感性经历才能渐升理性。
我想正是这种历史性承继的眼光,推动了沈联涛先生此书的问世。
而本人的目的,则是借用沈先生对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的事实介绍和分析,套入“不可能三角理论”,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此次危机。
一、“不可能三角理论”的简介(一)“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内容“不可能三角理论”来源于“欧元之父”蒙代尔,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家本人是当今世界主张固定汇率、世界货币、世界中央银行、反对浮动汇率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领袖,是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
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国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制度之间只能任意择其中之二,也就是出现以下三种选择:一是保持资本的完全流动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要放弃固定汇率即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蒙代尔不可调和的铁三角 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允许资本流动,又要维持汇率相对稳定,就很难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其他回答: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在这三个目标之间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如果放弃资本流动,将退回到闭关锁国的封闭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增长。
如果放弃汇率稳定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两害相较取其轻”,只有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比较可行。
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向单一的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过渡。
于是,人们在贸易全球化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金融全球化,如果货币统一了,就不存在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的各种弊病了。
斯蒂格里茨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小型开放经济就如同在狂风大浪中的小船一样,不论驾驶船的技术怎么样,虽然我们不知道船在什么时候被倾覆,但是,毫无疑问,船最终会被大浪打翻。
”在货币市场上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经济规模对稳定性的重要影响。
经济规模越大,投机炒作的风险就越小。
统一货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渡部分货币主权,换取金融体制的稳定,能够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某个经济地区实现了单一货币,还可以提高货币体系的透明性。
由于统一货币区内各国都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某个国家突然增发货币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
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一、概念不可能三角,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1997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汇率。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
二、三种组合根据"不可能三角",一国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之间只能选择以下三种政策组合。
第一,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牺牲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
比如,巴西、加拿大大体如此,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频繁进出的国内外资金将会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
第二,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保持对外经济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助于调控国内宏观经济。
第三,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
比如,阿根廷或2000年前的许多欧洲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果将被引发的资本流动的变化所抵消。
三、理论启示做为一个大国经济体,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对于实现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至关重要,这应当作为政策选择的首要目标。
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不可能三角原则
不可能三角原则不可能三角原则是一种逻辑原则,指的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不能任意取值,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
这个原则在几何学中被广泛应用,是基本的三角形性质之一。
但是,不可能三角原则在生活中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引申。
不可能三角原则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同时兼顾的。
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一样,有些目标或选择是互相矛盾的,无法同时实现。
比如,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时间和金钱的分配,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的权衡等等。
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做出取舍,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利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
不可能三角原则也提醒我们要审时度势,避免盲目乐观或自不量力。
就像一个不可能的三角形一样,有些目标或计划在当前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变。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或幻想蒙蔽了双眼。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陷入不可能的困境中。
不可能三角原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和转变思维。
人生就像是一场不断变化的旅程,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有时候,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变得可能起来,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去尝试和探索。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或他人的可能性,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总的来说,不可能三角原则不仅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原理,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和哲学。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审时度势,适应变化,避免盲目乐观或自不量力。
只有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原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根据不可能三角原则,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和契合点,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不可能三角形
资本自由进出(Capital)
固定汇率(Exchange)
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而货币政策是用来控制利率,故在一个资本自由进出的国家或者地区(如香港特区),政府是不能控制双率的。
为何不Hale Waihona Puke 能 资本自由进出且固定汇率
在资本自由进出及固定汇率之下,政府无法钉住货币供给,也不能钉住利率,于是资本的流动将使利率趋向于国际利率水平,失去货币政策自主性。像是香港资本自由进出,且港币在1983年10月17日采联系汇率制度钉住美元。故香港利率水平完全由美国主导。
资本自由进出且自主的货币政策
在资本自由进出且自主的货币政策之下,利率变化造成的资本流动会被汇率的反向变动所抵销,使资本的进出不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国家可以拥有货币政策自主性,却不能钉住汇率。已开发之大型开放经济体多采用此种制度。(开放指资本自由进出)
自主的货币政策与固定汇率
在上面两个情况皆为资本流动造成双率只能择一控管,于是在管制资本流动后,便可控制双率。如亚洲金融危机后采金融锁国之马来西亚。
“不可能三角”理论及其扩展研究综述
“不可能三角”理论及其扩展研究综述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传统课题,也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问题,“不可能三角”理论作为该问题的一个经典分析工具常被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并整理了“不可能三角”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理论内涵等,并对若干主要的扩展理论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标签: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三元悖论;扩展三角理论;四面体假说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不可能三角”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经典的理论分析,国际上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常以此为依据。
在我国,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以此理论作为主要参考。
为了克服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对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分析局限,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它影响因素来分析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
1 “不可能三角”理论的发展历程1.1 米德冲突(Meada Conflict)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弗里德曼在《浮动汇率论》中指出固定汇率制的弊端,认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能有效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随后,米德于1951年在《国际收支》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主要运用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影响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无法兼顾内外均衡,难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
米德所分析的冲突通常是指以下两种:固定汇率下失业率上升同时经常账户逆差、通货膨胀与经常账户盈余并存。
由于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政策制定将陷入左右为难。
因此他认为,固定汇率制要求对资本进行管制,控制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
1.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20世纪60年代,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争论集中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经济学家提出浮动汇率有利于吸收外部冲击,而以蒙代尔、金德尔伯格等人则认为固定汇率制促进各国联成稳定的经济体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能三角1997年,泰国、印尼、韩国等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这些原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了固定利率。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
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或“不相容三位一体”之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其一、货币政策必须独立于财政政策,即二者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
惟其如此,两个货币政策工具才能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
假若财政政策决定货币政策或服从于财政政策,二者本质上就成为一个政策工具,无法独立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也就是空中楼阁了。
事实上,当代大行其道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其智慧源泉正是蒙代尔的开创性论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之颁奖词说:“通过仔细分析政策当局分权的条件,蒙代尔率先提出了这个思想,中央银行应当被赋予实现价格稳定的独立权威。
许多年以后,中央银行独立的思想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其二、本国必须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个人和企业能够以本币进行国际借贷和汇率风险对冲。
假若本国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本国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无法有效对冲汇率风险,那么,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投机热钱)对本国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必将造成巨大冲击,从而极大地削弱宏观政策效果,“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的基本结论亦就不再成立。
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当然不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自然不能简单照搬“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来分析和制定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本国不具备发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自然需要不同的分析架构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我国学者千万不要忽视。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运用和滥用默认分类2008-03-12 09:37:56 阅读3617 评论23 字号:大中小“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的运用和滥用纵观今日围绕人民币汇率政策之争论,所谓“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之论断,触目皆是;好些论者奉之为金科玉律,成为他们主张浮动汇率和汇率升值、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之基本依据;更有学人兴师动众,以复杂数学来演绎“不可能三角”,推理繁复,故扮高深,读之让人如坠五里云雾。
此乃有趣现象也,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中国学者关于汇率政策之辩论,终于进入最本质、最基本的理论逻辑层面;忧的是:好些学者对诸多理论食洋不化、生搬硬套,被貌似高深的术语误导了。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简要阐释所谓“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如何恰当运用该理论。
基本结论如下。
其一、所谓“不可能三角”之术语并不恰当,较好的术语应该是“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incompatible trinity),建议我国学者改正。
本文从此即统一改用“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
其二、“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并不是支持浮动汇率制度、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之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不相容三位一体”之始创者乃是“欧元之父”蒙代尔,他是当代主张固定汇率制度、世界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反对浮动汇率体系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从来没有运用该学说来为浮动汇率体系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张目。
恰恰相反,蒙代尔本人从来不认为“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蒙代尔-弗莱民模型”等易于流行的术语,能够准确刻画他的思想,他甚至反对学者们使用此类术语。
其三、“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或“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并不适合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蒙代尔本人曾经明确指出:“我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民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不要这样做。
”其四、蒙代尔所开创的国际宏观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辩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具有特殊重要的启发。
然而,我们必须完整准确把握蒙代尔的全部经济思想,尤其是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洞彻。
其五、分析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必须超越或抛弃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开启崭新的经济学思维一、“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学术起源1960年,年仅28岁的蒙代尔发表著名论文《固定及浮动汇率下国际调节的货币动态机制》(以下简称《动态机制》),是现代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要透彻理解“不相容三位一体”或“蒙代尔-弗莱民模型”,我们必须从这篇经典论文开始。
《动态机制》的批评对象,正是弗里德曼的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学说。
1951年,弗里德曼发表著名论文《支持浮动汇率》,重新唤起凯恩斯的“内部平衡目标-外部平衡目标冲突论”,宣称为了确保经济之内部平衡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必须放弃某个外部平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或汇率稳定)。
然而,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绝对优先,国际收支平衡必不可少,必须放弃的当然就只有汇率稳定了。
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似乎成为天然的“孪生子”,不可分离,更不可舍弃。
《支持浮动汇率》一文,实乃后世一切主张浮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中流砥柱。
蒙代尔以数学方程严格定义经济体系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建立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证明:“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固定汇率批评者的论点对静态经济有效,但是对动态经济却错得离谱。
”《动态机制》模型简洁,内涵却异常丰富。
最重要的结论有三:(1)它首次证明汇率制度选择对宏观经济政策之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2)它首次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政策之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3)它首次明确提出宏观政策组合理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蒙代尔“有效市场划分原理”:政策工具之个数必须等于政策目标之个数,哪个政策能最有效地实现某个目标,就应该让该政策针对该目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
具体地说,为实现经济体系的外部平衡(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为实现经济体系的内部平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货币政策来维持外部平衡,使用财政政策来实现内部平衡。
《动态机制》是划时代的经典之作,推理紧张刺激,逻辑无懈可击,涵义精彩纷呈,开启了国际经济学的崭新时代,充分展示了蒙代尔撼人心魄的经济学天才。
40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赞该文是“国际经济学的分水岭”。
《动态机制》实际上彻底摧毁了弗里德曼的封闭经济政策思维,为我们透彻把握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动态机制》之后,蒙代尔连续发表多篇著名论文:1961年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年的《国际非均衡体系》,1962年的《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1963年的《资本流动与固定及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
(所有论文的中译,参见向松祚译《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六卷本)《最优货币区理论》深刻揭示货币和汇率制度最本质的含义,是欧元诞生的理论基石,亦是蒙代尔毕生主张固定汇率制度最基本的逻辑出发点。
《国际非均衡体系》首次将外部平衡方程引入经典的凯恩斯-希克斯IS-IM模型,以分析国际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内在机制。
《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是蒙代尔经济政策组合理论的美妙运用,论文分别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横坐标和纵坐标,建立一个“内部平衡-外部平衡”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之简洁、优雅、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该文写作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1960年代初期、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难题。
当时美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基本困难是经济萎缩和国际收支恶化。
蒙代尔回忆说:“那时,美国政府正在就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激烈辩论,各方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有美国商会的方案、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主张。
凯恩斯主义者希望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商会建议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受到萨穆尔森(他是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首要人选)和托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的强大影响,主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不同方向发挥作用:即用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用预算赢余来吸收经济体系的过度流动性。
经济顾问委员会政策主张背后的理论被称为萨穆尔森-托宾的“新古典综合学说”。
“我的论文提供了宏观经济政策崭新的思维方式。
起初它并不广受欢迎。
这在意料之中,因为它建议的政策组合与当时流行的政策组合完全背道而驰。
萨穆尔森-托宾的新古典综合对封闭经济体系可能有某些可用之处,但对于采取固定汇率的开放经济,它却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
美国(还有我)应该庆幸的是:肯尼迪总统改变了政策组合,转而用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保证国际收支均衡。
结果创造了(到那时为止)美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经济扩张,直到1980年代里根总统的经济扩张才超过它。
”蒙代尔的分析逻辑和政策建议,引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为回应批评意见,蒙代尔发表《资本流动与固定及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
该论文是国际经济学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亦是“蒙代尔-弗莱民模型”和“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发祥之地。
论文最大的创新是:它引入资本完全流动假设(本国利率水平自始至终与国际利率水平一致,本国货币当局无力改变本国利率水平),结果令人异常吃惊:“稳定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
特别是,蒙代尔证明了汇率制度的深远重要性: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强而有力,财政政策无能为力;固定汇率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
”(引自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
这就是今天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上触目皆是的“蒙代尔-弗莱民模型”。
后来学者从该论文的分析逻辑里,总结出著名的“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关于货币政策的条件,蒙代尔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探询到了最基础的结论。
在(i)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能够用于实现(ii)某个外部目标,如汇率,或者(iii)某个内部(国内)目标,如价格水平,但无法同时用来实现内外两个目标。
这就是著名的不相容三位一体(incompatible trinity)。
职业经济学家对蒙代尔的这个基本结论早已烂熟于心、不言自明。
今天,多数真实经济政策的辩论者同样接受了蒙代尔的卓越见解。
” (引自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二、蒙代尔从来没有运用所谓“不相容三位一体”来主张浮动汇率许多论者对“蒙代尔不相容三位一体”津津乐道,以为它就是支持浮动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金科玉律。
更有人煞有介事,将不相容三位一体的各种可能性排列组合出来,还给出一些数字,玩玩数学游戏,然后就宣称:为了神圣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抛弃固定汇率;为了捍卫神圣的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抛弃固定汇率,必须让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的确,你可以玩玩简单的排列组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