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病人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385例,行CT增强扫描,对扫描后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导致造影剂外渗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临床发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患者不良反应。
结果:渗出>50ml2例,渗出20~50ml7例,渗出<20ml4例。
经积极处理恢复正常,肿胀消退。
结论: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与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患者自身、仪器、造影剂有关,发生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尽快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38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83例,均行CT增强扫描后,有13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外渗现象,发生率为3.3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6.8岁。
1.2检查方法造影剂采用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CT增强扫描仪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
双筒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浓度360g/mL。
注射速度为2.2ml/s,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按照每1.5mL/kg体重确定。
1.3护理措施首先,注射造影剂之前,要确保患者符合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指标,对于过敏患者,可考虑更换造影剂种类;另外,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要注意密切监测,一旦注射过程中发现有造影剂外渗情况时,需立即停止注射,并尽量回抽药液。
其次,注射结束后,拔针要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促进外渗的造影剂吸收,可采取抬高注射部位的方法,使其位于心脏水平以上,加速外渗药物的吸收[1]。
再次,可用高渗液湿敷,如20%甘露醇,增加局部渗透压,促进肿胀部位快速消肿,疼痛症状减轻快,可有效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导致对比剂外渗的原因
导致对比剂外渗的原因
1、注射工具选择:目前临床大多选用留置针进行穿刺,静脉留置针管壁软滑,对血管损伤小,在高压注射对比剂时对注射速度影响小,能够有效避免造影剂外渗。
2、对比剂注射速率:由于对比剂流速快,对血管冲击力强,易造成外渗。
用于CT增强的对比剂的注射方式为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由于对比剂的注射速率高且螺旋CT扫描速度快,短时间内即注射完毕,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对比剂外渗的几率。
3、操作人员:护理人员对穿刺技术掌握不娴熟,选择不恰当的如不能伸直的关节部位、前臂掌侧静脉以及手背静脉作为穿刺血管,或选择皮下松弛的部位进行穿刺等,都容易发生局部外渗。
再有就是操作者的责任心不强,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欠佳,导致选择血管不合适或是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等。
4、疾病因素:对于肿瘤病人,由于经过放、化疗,上肢血管往往条件较差,是最常见的外渗高危病人。
此外,皮肤病、消瘦、糖尿病及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的病人同样具有很高的外渗危险。
血管显露不明显的肥胖病人、病人在穿刺过程中的不配合、病人由于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等均是穿刺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
一例64排CT增强检查患者造影剂严重外渗的护理
一例64排CT增强检查患者造影剂严重外渗的护理64排CT扫描以其扫描速度快,无创伤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在影像诊断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运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是64排CT扫描检查中的重要方法,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具有注射速度快,能保证扫描与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同步进行,高压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可预先设置等优点,但因其单位时间内大量快速注入高浓度造影剂,使浅静脉压增高,对血管冲击力强,易发生静脉血管破裂,引起造影剂外渗,形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疼痛、肿胀[1]。
因造影剂的浓度高、剂量大,推注速度快,并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性[2],一旦发生外渗,不仅给检查带来麻烦,也增加了病人自身的痛苦。
因此,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014年3月我科发生一例因64排CT 增强检查时出现造影剂严重外渗,现报告如下:标签:造影剂;外渗;护理体会【Abstract】64-slice CT scan its scanning speed,high-resolution,non-invasive,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diagnostic imaging.The use of high-pressure syringe in 64-slice CT enhanced scan is an important ing high-pressure syringe in enhanced scan can ensure the speed of contrast agent injection and the scanning with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 simultaneously.Advantage of the high-pressure injection speed and injection dose can be pre-set and so on,but because of the rapid inj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in unit time,the superficial venous hypertension,the blood vessels of the strong impact,prone to vein rupture,causing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agent,form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soft tissue pain and swelling.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large dosage,injection speed,and a cert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rritant,once extravasation occurs,not only to take trouble in examination,but also increased their suffering patients.Therefore,the contrast agent extravasation care nurses must draw attention.March 2014 our department occur a case of contrast agent severe extravasation when taken 64-slice CT enhanced examination,as follows:【Key word】Contrast agent、extravasation、nursing experience1. 臨床资料患者,女,74岁,因恶心、呕吐一周而于2014年3月8日入住本院内二科病区,病人既往有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病史,于2014年3月17日16:15分由家属送入CT室行CT增强扫描(胸部)+CT增强扫描(上腹部),检查前家属告知护士患者血管情况不佳,检查前给予留置BD20 留置针,给予2ml生理盐水试推,回血好,进CT机房检查时给予每秒4.0ml的流速高压注入碘海醇80ml,当造影剂注入20ml左右时观察到显示屏抛物线不正确立即停止操作,进入机房查看患者穿刺部位,发现左腕部肿胀明显,诉疼痛,即给予回抽造影剂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封闭,拔针,同时给予冰敷,立即请静疗小组会诊,嘱给予呋喃西林500ml+地塞米松50mg湿敷,并送患者回病房,与主管护士交班给予呋喃西林500ml+地塞米松50mg湿敷,肢体制动抬高。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中静脉注射造影剂造成外渗的原因分析,制定有效措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减少对病人组织的损伤。
方法分析18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总结归纳发生原因。
结果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别是: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7例(38.89%)、患者因素5例(27.78%)、固定不良3例(16.67%)、其他因素3例(16.67%);在原因分析时还发现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与造影剂外渗也有一定关系。
结论严格落实静脉穿刺前对血管的正确评估,提高护士穿刺技能,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改进高压注射器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标签: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护理对策CT增强扫描是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检查的方法,是CT检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注射于体内的造影剂显影达到鉴别相应疾病的目的,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1]。
螺旋CT与专用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技术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多为经肾脏排泄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2]。
外渗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为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现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18例造影剂外渗案例,进行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资料来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8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26~86岁,平均52.1岁;扫描部位:头颅5例,胸部4例,上腹3例,下腹3例,全腹2例,颈部1例;留置部位:手腕静脉4例,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各3例,贵要静脉、头静脉各2例,桡侧静脉1例。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 R4 7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0 1 . 0 0 6
文苹 编 号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O 1一 O 0 1 3—0 3
血, 并伴 有 疼 痛感 。其 中外 渗 量 <2 0 mL病 人 1 8例 ,
外渗 1 4 . 8 mL±4 . 5 5 mI , 经密切 护理, 于 2 4 h内 消 肿, 淤血 也 于 3 d内消散 。另 外 l 3例 外渗 量 > 2 0 mI 的病 人 , 外渗 3 3 . 8 mL- 4 - 7 . 2 1 mL ; 经 密切护理 , 于2 d ~
强扫描 病人 2 8 9 4例 , 男 1 6 4 7例 , 女 1 2 4 7例 ; 年龄 6 岁~ 7 7岁 ( 4 2 . 7岁 ± 1 1 . 8岁 ) 。本 组 病 例均 采 用 非 离
子型 碘 造影 剂 , 增 强 扫 描 部位 包 括 腹 部 、 胸部、 颈 部 和 头部 , 共计 3 1例发 生造 影剂 外渗 。
有3 1例发 生造 影剂 外渗 。现 总结 其外 渗原 因 , 探 讨 防
范和 护理 措施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2 0 1 0年 6月一 2 0 1 3年 6月 行 C T 增
行 上肢扭 转 活动 , 促进 患肢 血流 代谢 和功 能恢 复 。 1 . 2 . 3 统计 学方 法 所有 数 据 均 采 用 S P S S 1 7 . 0进
全科 护 理 2 O l 5 年 1 月第 1 3卷 第 1期 ( 总第 3 4 6 期)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在进行CT增强造影时,造影剂渗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中,药物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包括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碘海醇是一种高渗性药物,具有强黏滞性,加之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进药速度达2-5.5ml/s,易对血管造成冲击力,导致造影剂外渗,从而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物理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药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舒缩状态是否相符等。
此外,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先按压,后拔针)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病人的自身条件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如老年病人的皮肤松弛,不易观察早期渗漏;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或变细变滑、穿刺不慎易刺破或部分穿透血管;长期放化疗病人,营养状态较差,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注入造影剂后,静脉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肥胖病人及幼儿的血管显露不明显,影响穿刺成功率;躁动病人及幼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针的移位而致造影剂外渗。
责任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包括操作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操作前未做好解释工作、过早地帮患者留置静脉针等。
此外,病人扫描结束后护士宣教不够、穿刺点压迫的时间不够、穿刺部位的肢体过早的用力等,也可能导致迟缓性渗漏,从而引起肢体肿胀。
最后,穿刺时的心理因素也是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之一。
操作者对患者不够认真负责,未能聚精会神,对疑难的患者,穿刺时没有足够耐心,未仔细观察血管的分布与走向,不能心平气和的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患者认识不到强化造影的重要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感,影响患者配合造影的成功。
因此,操作者在进行CT增强造影时,应该注意这些因素,以尽可能避免造影剂渗漏的问题的发生。
在检查前,护士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
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CT增强扫描是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检查的方法,是CT检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注射于体内的造影剂显影达到鉴别相应疾病的目的,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1]。
螺旋CT与专用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技术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多为经肾脏排泄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2]。
外渗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为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现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18例造影剂外渗案例,进行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资料来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8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26~86岁,平均52.1岁;扫描部位:头颅5例,胸部4例,上腹3例,下腹3例,全腹2例,颈部1例;留置部位:手腕静脉4例,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各3例,贵要静脉、头静脉各2例,桡侧静脉1例。
1.2方法1.2.1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造影剂患者外渗情况收集表。
项目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疾病诊断、留置针开始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是否配合、肿胀情况描述、外渗原因。
CT室护士发现患者肿胀后通知护士长,一起对患者进行处理,并收集资料。
1.2.2注射方法该院住院患者行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均要求在患者科室根据检查项目采用18G、20 G或22G静脉留置针提前穿刺后带到CT室。
进行CT 增强扫描的为GE公司lightspeed VCT64排螺旋CT,使用欧力奇高压注射器,常规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mL,注射流率根据检查部位为3~5mL/s。
2结果2.1外渗原因患者造影剂外渗原因分布构成比,见表1。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使用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有时会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即造影剂从静脉注射的部位外渗到周围组织中。
造影剂外渗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
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讨论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CT造影剂外渗的原因造影剂外渗是指在CT造影检查中,注射造影剂后造影剂未能完全停留在血管内,而是从注射部位渗出到周围的软组织中。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够娴熟。
静脉穿刺是注射造影剂的第一步,如果静脉穿刺技术不够娴熟,有可能会损伤血管壁,造成造影剂外渗。
2. 静脉通透性差。
有些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静脉通透性较差,造影剂注射后不易完全停留在血管内,容易造成外渗。
3. 造影剂注射速度过快。
造影剂注射速度过快,血管内部的压力将增大,容易造成造影剂外渗。
4. 造影剂的性质。
不同种类的造影剂其黏性和渗透性不同,某些特殊性质的造影剂更容易引起外渗。
1. 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因穿刺损伤导致的外渗情况。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患者的静脉通透性差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他静脉通路进行造影剂的注射,避免造成外渗。
4.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种类,避免因造影剂的特殊性质引起外渗。
5. 观察患者反应。
在注射造影剂后,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上述是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一些措施,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做好预防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难免会出现CT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目的讨论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进行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8462例,男性患者为10826例,女性患者为7636例。
平均年龄为(49.54±2.7)岁,统计发生渗漏的患者数量,并分析渗漏的原因。
结果经研究发现在18462患者中,出现渗漏的患者为36例,其中普通增强32例,血管增强为4例。
结论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在扫描过程中可以避免对比剂渗漏的情况。
标签: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CT增强扫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在进行此项检查的同时,需要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短时间的注射到患者的体内,但由于药物的浓度较高,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易发生对比剂渗漏的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1]。
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必须时刻预防对比剂的渗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8462例。
男性患者为10826例,女性患者为7636例。
平均年龄为(49.54±2.7)岁。
发生渗漏的患者为36例,发生率为0.19%。
其中普通增强32例发生渗漏,血管增强发生渗漏4例。
1.2方法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飞利浦双筒高压注射器,威海法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20~22G留置针,静脉内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碘佛醇或碘克沙醇,规格为300~350mg/ml,给药量按1.2ml/kg 计算,注射流率为2.5~5ml/s。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扫描部位的不同来确定高压注射器的各项参数。
在注射之前,仔细的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及禁忌症,通过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危险性,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并让患者签署碘剂使用知情书。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
2 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对比剂渗漏的人数有36例,发生率为0.19%,表现为不同程度肿胀,疼痛。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近几天,科室的一位年轻同事因为造影剂渗漏问题挨了患者的一顿骂,并且这件事还差点闹到医务处。
其实这类事件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即便遇到也无需过分紧张。
鉴于患者对于这类问题缺少正确的了解,因此笔者针对造影剂渗漏的具体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其分享给需要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
一、造影剂泄漏的原因第一,患者主观因素。
在检查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缺乏专业的CT检查常识,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担忧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肢体抗拒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
第二,患者自身血管条件。
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管硬化、变细的情况;肥胖患者还会因为体重原因导致血管不易显露;晚期癌症患者经过多次的化疗治疗后其血管弹性会逐渐变差,且变得越来越狭窄,这些都会增加造影剂泄漏的风险。
第三,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医护人员缺少责任心,诊疗前观察不仔细,再加上技术和经验问题,导致其在穿刺熟练度以及对血管的判断上不够精准,且穿刺后没有及时检查针头固定胶布是否牢固。
二、预防造影剂泄漏的有效措施第一,做好患者穿刺诊疗前的告知工作。
正式穿刺前,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造影剂的安全性,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要及时引导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影剂过敏症状与泄漏之间的本质区别,并说明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将药物注射过快可能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轻微恶心等负面症状告知到患者,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造影剂注射工作。
当患者注射位置出现疼痛或者针头上方出现轻微肿胀时,要提醒患者及时告知到医护人员,方便其加以处理。
第二,穿刺前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准确评估,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状况、配合依从度。
静脉炎、严重缺血性疾病、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是造影剂泄漏的高危人群,面对这些患者群体医护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于肿瘤或长期接受化疗的病人,因其血管弹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脆性,如果穿刺不慎很容易刺破血管,因此需要加强防范。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高压注射进行CT增强检查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病人对造影剂过敏或者造影剂发生渗漏,尽管发生造影剂渗漏的危险比较低,但是如果发生不仅影响病人的检查,引发医患纠纷,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该怎样护理?一、造影剂渗漏的原因1、造影剂药理作用造成的渗漏:①渗透压:当造影剂的渗透压比血液的渗透压高出2-5倍的时候,内皮和血就容易发生屏障损害、血管扩张、肾毒性、红细胞被破坏以及心脏产生毒性等。
②水溶性:造影剂与周围液体达到充分混合后,才不会与其他物质合成异物,但是造影剂中含有高度疏水性的碘原子,所以很难达到完全的水溶性。
③电荷:电荷会增强身体的传导性,干扰了电解质平衡与电离环境,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会受到破坏,同时电荷还会加大造影剂的疏水性,进而促进造影剂与蛋白结合。
④粘稠度:注射造影剂后,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减慢血流情况。
⑤化学毒性:造影剂的疏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产生化学毒素,影响到造影剂的正常功能与作用。
2、病人因素:如果病人的年龄比较大,血管就更易脆,所以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就会增多。
再加上长期化疗后,病人血管弹性差,还有就是小孩的血血管比较细。
3、医务人员造成的:如果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差,或者是穿刺的技术水平不佳都可能会发生造影剂渗漏。
4、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缺少沟通,所以进行检查时病人的配合度比较差,也会增加造影剂渗漏的风险。
5、合理选用留置针型号,选择耐高压留置针,型号,20号或者22号二、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的渗漏1、要认识到造影剂渗漏的危险:造影剂通常是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的,特别是重度反应与使用剂量有很大关系,如果发生渗漏会造成肉皮与血发生高血容量、肾毒性、红细胞受损以及心脏毒性等。
2、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可使用低量非离子型造影剂,也可在做CT增强扫描前先用抗组织胺药H1受体阻断药,预先用药稳定住心血管系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造成肾脏毒性的药物等。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造影剂外渗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与患者有关的因素、与检查相关的因素以及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1、与患者相关的因素:患者自身客观因素,如高龄、行放化疗、肥胖以及不配合的婴幼儿、烦躁患者等,易导致造影剂渗漏。
高龄患者血管内膜厚度以及粗糙程度提升,管腔宽度降低,管壁硬度变大,脆性大,弹性低,高压注射造影剂过程中血管的承受力减小,易造成血管破裂以及液体渗漏。
2、与检查相关的因素
(1)药物因素:造影剂渗透压高,黏滞性大。
高黏滞性的制剂同微循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能够对静脉内皮细胞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所以很可能造成外渗。
(2)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CT扫描时,高压注射器注射药物的速度快,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注射流速过快:选择高压注射的速度以及压力时应该依照患者血管的情况进行评估,流速为4~5ml /s为造影剂外渗的高发条件。
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血管条件差和注射速率过快,二者通常会同时出现。
3、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1)经验及技术不足:护理人员的经验以及与技术人员操作中的配合也可成为导致造影剂渗漏的原因。
年轻护士发生造影剂渗漏风险较大,大部分是因为缺乏经验及穿刺技术的不足,选择血管不科学,选择流速过快,没有提前做好评估工作,没有与技术人员
沟通。
高压给药时没有仔细观察,未能告知渗漏高危患者尽量避免活动穿刺部位等导致渗漏风险增高。
(2)及时发现外渗能力不足:护理人员在造影剂高压注射前没有提前注射生理盐水,又或者注射剂量过大,造成早期渗漏没有及早的发现。
高压注射过程内没有对压力曲线图以及穿刺局部皮肤的情况予以动态监测,没有尽早地发现药物外渗。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由于注射造影剂的位置不当或患者的生理状况等原因,造影剂从静脉内外渗出,导致周围组织损伤或不良反应的现象。
造影剂外渗不仅可能影响影像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预防和正确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肘窝静脉是最适合进行静脉注射的部位。
因为肘窝静脉通常较粗,位置较浅,易于找到和穿刺,同时也较为稳定,不易外渗。
2.检查静脉通畅情况: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进行充分的检查。
如果发现患者的静脉有明显的血栓、狭窄或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造影剂注射的通畅度。
3.确保注射技术娴熟: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造影剂注射时,应该确保自己具备娴熟的注射技术。
注射时应该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或周围组织,从而导致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4.提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造影剂注射的注意事项,告知他们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外渗的可能性。
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减少外渗的风险。
1.及时发现并停止注射: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避免造影剂继续外渗,造成更大的损害。
2.局部冷敷:在发生造影剂外渗的部位,可以采用冰袋或冷敷物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减缓外渗的速度。
3.局部按摩:适量的局部按摩可以帮助造影剂更快地被吸收,减少外渗引起的不适。
但是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4.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在处理造影剂外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5.根据情况处理: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酌情使用局部止痛药、局部肝素溶解等。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血管外渗的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非常精确 的方法 , 但 费用 高昂 , 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超声检查则 以其非 常经济 、 费用低 , 操作简 便可重 复进 行 , 易被患 者接受 ,
C 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血管外渗 的风险因素及 干预措施
结论 CT增 强扫描造影 剂外渗的风 险因素是 多方 面的 , 护理 人 员加 强责任 心 , 提 高业务 素质 , 主动 与患者及 家属沟通 , 做到
医技 密 切 配 合 , 切 实做 好 扫 描 前 、 中、 后 的护理 工作 , 以 预 防 为
1 .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1 2年 1月一2 0 1 3年 7月行 C T增
流信号 ,要综合分析 灰 阶和血 流 图的特 点再作 出正确超声诊 断。 另外 , 要注意与卵巢畸胎瘤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肿 的鉴别 , 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 肿的超声表现为囊 内密集点状 回声 , 但 当 其 内血液稠厚 、 机化 , 纤维素粘连及血凝块闭 。 总而言之 , 卵巢畸 胎瘤大多数生长是非 常缓慢 的 , 其 中油脂 和囊壁是增 长的主要 成分 。文献 报道 , 超声诊 断畸胎瘤符合率为 8 9 . 0 %v l , 所以 B超 检查对于要求不做手术保 守观察的患者是安全 、 有效 而且是必
主, 能有效避免和 减少碘造影 剂外渗 的发 生 , 降低造 影剂外渗 的程度 ; 外渗后 需积极采取 有效 的处理措施 , 及 时总结 经验教
训。
【 关键词 】C T增强扫描
措 施
造影剂 外渗
风 险因素
干预
1 8 G ( Y形 )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 造影剂选 择碘 帕醇注射液( 浓度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CT造影剂外渗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在注射CT造影剂后,造影剂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发生外渗至周围组织或皮下脂肪层的情况。
外渗不仅会降低造影剂的效果,影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至关重要。
CT(Computed Tomography)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CT影像对比度的药物,常用于血管、脑部、肝脏等部位的影像检查。
CT造影剂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管系统,然后才能在CT扫描中显现出血管结构和病变。
在注射过程中,由于一些特定原因,造影剂有可能发生外渗现象,导致影像质量下降。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注射技术不当、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药物性质等有关。
预防外渗的措施包括改善操作技术、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选择适当的造影剂等。
处理外渗时需要及时止血、局部冷敷等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监测外渗的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外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000字】2. 正文2.1 CT造影剂外渗的原因CT造影剂外渗是在CT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风险和不适。
造成CT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注射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患者血管壁的破损、局部组织炎症等因素。
注射过程中操作不当是造成CT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注射速度过快、针头插入位置不准确、注射压力过大等都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造影剂外渗。
患者血管壁的破损也会引起造影剂外渗,特别是在患者有血管病变或其他血管异常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血管壁的破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也会增加。
局部组织炎症也是造成CT造影剂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患者注射部位有局部组织感染、炎症等情况,会降低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壁的渗漏性,从而导致外渗的发生。
在CT检查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以上原因的发生,从而减少CT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的操作并发症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的操作并发症一、高压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一)原因1、高压注射速度快,造影剂浓度过高,冲击力强,血管阻力大。
2、年老体弱、肿瘤化疗、糖尿病等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不明显。
3、穿刺不当,针头刺破血管壁或固定不妥。
4、患者活动不能自控无法配合。
(二)机制和对策1、不同类型的造影剂因渗透压、粘稠度与溶液粒子的比率不同有密切关系,碘海醇和碘普罗胺属高渗性溶液,当渗漏到皮下间隙后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压可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席保平严重脱水。
所以,造影剂渗漏后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不适甚至水泡。
2、首先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
因利多卡因是局麻药,穿透力强,弥散广,对组织无刺激,有局部麻药和扩血管的作用,提高痛阈,加快吸收,还有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质释放,减轻炎症扩散,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其次硫酸镁冷湿敷,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因它属高渗溶液可产生渗透压,是肿胀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消肿,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损伤。
(三)处理流程二、注入空气(一)原因1、抽吸造影剂后针筒内空气排的不够彻底。
2、针筒与延长管连接的不够紧。
(二)机制和对策1、排气不当会导致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增强扫描时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操作时必须谨慎,各个接口必需拧紧,严防在高压下脱裂。
2、注射前一定要将针筒、连接管、导管针头中的空气排排空,注射时注射头朝下,使一些小气泡浮向针筒尾部,注射量小于吸入药量及0.9%氯化钠溶液量,针筒内应残留药液1~2ml,预防高压注射时将空气压入患者血管内。
(三)处理流程。
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25·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李 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 266071摘 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7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护理措施CT增强扫描是指通过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对患者进行CT扫描,CT增强扫描可以发现CT扫描中不能发现的问题,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造影剂通过注射器注入静脉,容易出现外渗的情况,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大。
我院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4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7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7±1.25)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7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1±1.36)岁;对比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
(1)预见性宣讲:对于年龄较大或年龄偏小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检查之前就要积极与患者交流,降低患者对于CT增强扫描的顾虑,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检查体位,固定好仪器,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存在疼痛感,造影剂具有高浓度、大分子量和低温下易结晶的特点,极易损伤血管壁。
放射科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干预措施分析田先爱
放射科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干预措施分析田先爱发布时间:2023-06-14T12:43:30.95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田先爱[导读] 目的 CT增强扫描是放射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存在造影剂渗漏的风险,本文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摘要:目的 CT增强扫描是放射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存在造影剂渗漏的风险,本文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在操作中均出现了造影剂渗漏的情况。
其中2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干预措施,作为干预组,对另外20例患者未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患者穿刺部位肿胀情况均在1d内消失,对照组患者该症状的消失时间不一,介于1-14d,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95.0%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0%),组间比较,P<0.05。
结论 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会引发不良症状,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让不良反应获得有效控制,减少患者痛苦,赢得患者的满意和信任。
关键词:放射科;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干预措施CT增强扫描是CT技术的一种类型,在放射科扫描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技术需要在使用血管造影剂的条件下进行,其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比CT平扫更大,可以使器官、病灶等的影像增强显示出来,清晰度更高,诊断效果更好。
尤其是对于一些早期的、普通影像学技术难以发现的病灶,CT增强扫描可以有效发现病变部位的异常,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可观可靠的依据[1]。
但是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技术,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时,要求医务人员有较好的穿刺技术,如果出现穿刺失败情况,或是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太差,容易导致造影剂渗漏情况的出现,进而引发皮下肿胀、水泡、溃烂等不良症状,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还可能由此引发医患纠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CT增强为一种连接高压注射器的快速注射方式,在注射过程中,发生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很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1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特别是黏滞性的药物可损伤微循环。
高压注射由碘海醇的药理性质决定,碘海醇是高渗性药物,黏滞性强,CT增强扫描时,由于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进药速度达2-5.5ml/s,对血管冲击力强,易导致造影剂外渗而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1.2 物理因素: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药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先按压,后拔针)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等。
1.3 病人的自身条件因素。
如老年病人的皮肤松弛,不易观察早期渗漏;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或变细变滑、穿刺不慎易刺破或部分穿透血管;长期放化疗病人,营养状态较差,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注入造影剂后,静脉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肥胖病人及幼儿的血管显露不明显,影响穿刺成功率;躁动病人及幼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针的移位而致造影剂外渗。
1.4 责任因素:操作者未能与患者进行足够的沟通与配合,操作前未做好解释工作,过早地帮患者留置静脉针;病人扫描结束后护士宣教不够,穿刺点压迫的时间不够,穿刺部位的肢体过早的用力,均可导致迟缓性渗漏,因而引起肢体肿胀;责任心不强,注药前未能仔细观察,麻痹大意,造影剂注射速率未认真评估,选择不合适,护士和技术员沟通欠佳,密切配合程度不够;穿刺前对血管无正确评价,选择血管的粗细度或位置不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头的胶布固定不牢固,尤其是穿刺针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高压注射时针头易移位、松脱造成造影剂外渗。
1.5 穿刺时的心理因素:对患者造影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使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影响工作。
操作者对患者不够认真负责,未能聚精会神,对疑难的患者,穿刺时没有足够耐心,未仔细观察血管的分布与走向,不能心平气和的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患者认识不到强化造影的重要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感,影响患者配合造影的成功。
1.6 检查室的环境和患者的心理因素:由于检查过程中机器的噪声较大,患者独自安置于检查床上,对环境的陌生,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无助的心理,而药物注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过性的发热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的恐惧感而不自主的移动肢体,导致穿刺针移位发生渗漏;患者进行胸、腹、盆腔检查,需要双上肢举起,前臂屈曲,肢体位置改变使许多老人无法适应,致扫描时针尖紧贴血管壁,高压注射时阻力大,易造成造影剂渗漏。
1.7 穿刺针因素:碟式头皮针穿刺也是发生渗漏的原因。
在高压注射过程中如果直接使用头皮针,因注射速度快,注射时从针头射入血管的液体不断冲击血管壁,引起血管蠕动,同时也引起针尖摆动,摆动针尖刺破血管壁,致造影剂快速外渗。
1.8 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护士经验不足、技术不精、穿刺不准确,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选择血管的粗细度或位置不当。
护士缺乏穿刺技巧,老年患者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皮肤松弛、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流动速度慢,选择皮肤部分相对较为松弛,穿刺过程中未准确把握时间,手法未做到快、准、稳。
腕部血管不易固定,因患者不自主活动易造成针头对血管壁的摩擦损伤血管,造影时易发生药液外渗,肘正中静脉尤其是肥胖及全身水肿患者血管较深,很难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即便穿刺成功抽吸回血不好,造影时由于用药速度快,注射压力高,药液渗漏时不易观察到。
1.9 其他原因: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血栓形成、局部放疗或血管手术后,淋巴结切除术后等病人,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及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足背、手背等。
2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由于造影剂渗漏不仅会影响检查效果,还会对病人的肢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预防渗漏是非常重要的。
2.1 穿刺前的护理评估穿刺前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一评估,包括病人的病情、全身情况、治疗情况、可合作程度等,对怀疑有血栓形成、静脉炎、严重缺血性疾病、肿瘤及长期化疗病人、局部感染或静脉系统严重阻塞的病人等,这些易引起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操作过程中提高警惕,尤其是肿瘤及长期化疗病人,由于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血管变细、变硬,穿刺不慎极易刺破或部分刺破血管,更应加强防范,所以检查前的护理评估,可以在心理上帮助操作者预防造影剂渗漏。
2.2 病人的心理护理出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心和碘造影剂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及药物渗漏的恐惧,几乎所有的CT增强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常导致身体僵硬,严重者可出现颤抖等,既给穿刺带来不便,也会造成扫描时针头的脱出,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交谈,耐心讲解检查方法及过程,使用造影剂的重要性,介绍造影剂的相关副作用,向病人解释注射药物时可能出现的感觉,通常会因快速加压注射引起血管急速扩张,血流加快,会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甚至全身发麻等所产生的一系列身体正常的反应,并告知严重的造影剂过敏极其罕见,告知渗漏发生率较低以及渗漏的处理及预后效果,宽慰病人不要紧张,检查中做好配合,更不能在加压注射过程中移动或弯曲穿刺肢体,若穿刺局部疼痛时,及时用手示意,以便技术员及时停止造影剂注射,减少渗漏。
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检查环境,让患者轻松愉悦地配合检查。
2.3 选择合适的静脉因造影剂浓度高、速度快、剂量大,需选择血流速度快、粗、直、充盈好且弹性好的血管,所以穿刺前要仔细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体位和穿刺针固定等因素,尽量避免选择四肢关节处、血管分叉、静脉窦、反复输液或长期化疗的静脉作为穿刺血管,对胸、腹、盆腔检查患者,避免正中静脉穿刺。
如果除了关节无别的静脉可选,可将患者位置摆好后再行穿刺,且穿刺后需始终保持穿刺时的姿势,否则稍活动极易引起渗漏;避免24h内在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
在找不到可行的静脉穿刺时,可选用颈静脉。
但颈静脉不适宜做胸部CT的增强扫描,只适合腹部、盆腔等胸颈部以外的增强扫描。
根据我们的经验,选择静脉一定要细心和耐心,切勿抱试一试和侥幸心理。
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10ml快速推注,并询问患者进针部位有无疼痛感,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肿胀,如果推药顺利,无不适且回血好后才能应用该血管,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肢体不动。
2.4 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李素芬认为,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尽量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B-D留置针外套管软,刺激性小,顺应性好,与穿刺点血管衔接紧密,可随血管形状歪曲,不会因体位改变而破坏血管。
避免了非技术因素造成的造影剂渗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方法据文献报道,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穿刺时针头进入静脉腔后,再进针1cm以上,以防止加压时针头斜面脱出血管造成外渗;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移位;使用新法拔针,先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头皮针,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延长按压静脉穿刺点时间,压迫时间应在10min以上;采用多手指压迫穿刺点,因不能忽略穿刺时已经形成的皮肤、血管两个穿刺点。
护士应熟悉注射药物的性质、注入造影剂的时间、速度及每个部位的扫描时间,提高注射液温度等措施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操作者一定要技术熟练并有足够的信心,穿刺完成后还要对穿刺针给予认真固定,避免高压注射时的反作用力使穿刺针移位。
2.5 加强观察在冬季造影剂可加温37度左右,以提高临床耐受性和减低粘稠度,减少渗漏发生。
在建立好静脉通路而等待检查时,要经常注意静脉通路的回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情况,静脉通路是否通畅,高压注射过程中的仔细观察是操作者责任心的直接体现,也是预防渗漏的最重要环节。
在生理盐水试推时,要仔细观察穿刺点附近有无轻微的肿胀及患者感觉有无疼痛,加压注射早期更要认真查看。
有部分老年病人皮肤松弛,早期渗漏不易发现,应该引起重视。
而且即使回血状况良好,但由于造影剂的快速注入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的耐受力减弱,导致造影剂渗漏。
有学者报道推注药液40 mL~50 mL后仍出现从血管薄弱处外渗,因此千万不能因为穿刺和预注的顺利而忽略观察,从而增加渗漏的发生。
所以笔者建议,对于可疑的渗漏病人,应该延长观察时间,一旦发现渗漏,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重新穿刺。
护士与技术人员沟通到位。
护士根据患者穿刺血管情况,建议技术人员给一定流率。
在CT增强扫描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若造影剂显影欠佳,应及时查看穿刺点部位有无肿胀,及早处理。
2.6造影剂外渗后的护理造影剂外渗到血管外,可直接刺激组织引起炎症介质释放,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使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改变。
因此对已发生的造影剂渗漏,应该提高认识、加强护理。
首先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虽然检查前已向患者及家属做了宣教,但由于肢体的肿胀和疼痛等因素,病人及家属一般较紧张,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告知和解释工作,详细介绍发生渗漏的机制,进展过程,对症处理及预后效果,消除病人顾虑,使其能接受并配合观察和治疗;其次是要尽快评价渗漏的程度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造影剂外渗量较少,局部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处理,长时间按压,按压方法:立即采用无名指、中指、食指与血管垂直,横压在穿刺处(包括穿刺点在内)以上,这样可以增大按压面积,需按压10min以上,最后再嘱咐患者或家属按压15min左右。
按压越早,恢复越快。
因局部加压会引起组织细胞内的物质运动,使其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离子活动度,促使新陈代谢,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通过周围组织液稀释,易于溶解局部膨胀,降低渗出造影剂浓度,减少刺激,加强弥散过程,使造影剂在组织中产生迅速解聚作用、局部肿胀组织软化、张力减小,从而减轻水肿,加速造影剂吸收和排出。
在造影剂外渗的48h内抬高肿胀部位,以促使局部造影剂的吸收,一般在1-2d局部症状可消。
造影剂外渗量稍大或较大的患者,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注药,保留针头回抽部分外渗的药液,根据渗漏的不同程度用0.1%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mg局部扇形封闭,早期宜局部冷敷,于50%硫酸镁湿冷敷,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被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减轻皮损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
24 h后改热敷加50%硫酸镁湿敷,热敷和硫酸镁都有扩张小血管的作用,可以加速肿胀部位渗出的吸收并能帮助炎症反应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