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嗜酸性肉芽肿..

合集下载

骨嗜酸性肉芽肿16例放射学诊断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16例放射学诊断分析

骨 嗜 酸 性 肉 芽 肿 属 郎 汉 斯 细胞 组 织 细 胞 增 多 症 ( L C H) 的一 种 ,发 生 在 不 同 部 位 有 不 同 的影 像 表 现 ,笔 者 收 集 了 1 6 例 骨 嗜 酸 性 肉 芽 肿 ,结 合 有 关 文 献 ,着 重 分 析 其 在 不 同 部 位 的 影 像 特 点 ,旨在 提高 对本 病 的诊 断 及鉴 别诊 断水 平 。
1 临 床 资 料
病 灶 多 见 ,其 中 1 o 最 终发 展为 多发病 灶l _ 1 ] ,多 发 性 病 灶
常 有 此 起 彼 伏 的 特 点 。本 病 预 后 良好 ,病 灶 经 治 疗 后 可 修 复 ,也 可 自愈 。 3 . 1 病 理 和临 床 表 现 :病 理 上 早 期 为 囊 肿 ,含 软 而 易 碎 的 黄 棕 色 或 红 色 的 脂 肪 和 坏 死 组 织 , 中期 组 织 细 胞 增 多 ,晚 期 病 变 逐 渐 转化 为 灰 色 结 缔 组 织 ,最 后 可 骨 化 。临 床 一般 无 全 身 症 状 ,局 部 可感 肿 痛 ,多 发 者 可 有 低 热 、食 欲差 、体 重 减
匀强化。 ( 5 ) 累 及 长 骨 7例 ,其 中 累 及 肱 骨 2例 、股 骨 4
例 、胫 骨 1 例 。X 线 平 片 及 C T表现 为患 处 骨干 略有膨 胀 ,
破 坏 区 内 可 见 交叉 的 骨 嵴 。 病 变 扩展 使 骨 皮 质 受压 变 薄 ,轻
度 膨 胀 。病 变 部 位 大 多 见 层 状 骨 膜 增 生 ,骨 膜 增 生 范 围大 多 超 越 骨 破 坏 范 围 , 骨 膜 增 生 完 整 , 外 缘 光 滑 , 无 破 坏 及 断裂 。 3 . 2 . 3 脊 柱 :可侵 犯 单 个 或 多 个 椎 体 ,单 发 者 多 见 。 病 变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治疗后不同复发情况

骨嗜酸细胞肉芽肿治疗后不同复发情况

3700ms[1]。

灰质成像轴位扫描,TR为11000ms,TE为25ms,TI为3400ms。

白质成像冠状位置扫描,TR为18380ms,TE为25ms,TI为3700ms。

灰质成像冠状位置扫描,TR为13100ms,TE为25ms,TI为3400ms[2]。

2.结果12例脑灰质异位症患者病灶位置均位于大脑半球,其中5例病灶位置在顶叶,3例患者位置右顶叶,2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左顶叶,2例在双侧顶叶(详见表1)。

在脑灰白质成像方面,因为成像的特点,白质成像主要表现重点突出脑白质信号方面;灰白质成像中主要表现在重点突出脑灰质信号,对比较为显著。

异位的灰质灶在脑灰白质成像中能够有效展现出和脑表面正常灰质信号变化一致的特点,异位灰质信号特点比较明显,诊断较为明确。

表1 脑灰质异位症患者病灶位置类别顶叶右顶叶左顶叶双侧顶叶患者5322所占比例41.67%25%16.67%16.67%3.讨论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也可以称之为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借助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产生的电磁波绘制物体内部结构图像,是当前临床检查与诊断脑灰质异位症的主要方式[3-4]。

磁共振成像检测脑灰质异位症是临床检验的有效方式,能够直接展现出患者解剖结构,观察患者脑灰质异位具体发展情况。

在脑灰白质成像中,因为成像的特殊性特点,白质成像会将脑灰质和脂肪、水均变为低信号,清晰的展现出脑表面正常灰质信号和白质信号的不同,也能够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的数据支持。

在本次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在脑灰质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中,12例脑灰质异位症患者病灶位置均位于大脑半球,其中5例病灶位置在顶叶,3例患者位置右顶叶,2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左顶叶,2例在双侧顶叶。

在脑灰白质成像方面,因为成像的特点,白质成像主要表现重点突出脑白质信号方面;灰白质成像中主要表现在重点突出脑灰质信号,对比较为显著。

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治疗计划。
康复和预后
康复:在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后良好。然而,骨嗜酸性肉芽肿有时会复发,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PART SIX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迹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必要使用需定期检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情况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折:由于骨嗜酸性肉芽肿对骨骼的破坏,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
轻度症状: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肿胀
中度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和肿胀加重,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重度症状:严重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病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程通常较长,可数月至数年不等,且容易复发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PART FOUR
诊断方法和步骤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病理学诊断: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定病变性质。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以辅助诊断。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概述
PART TWO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

例 不 同程度侵 蚀硬 脑膜 。
1 . 2 治 疗
本病 多发于 J ] , J L 及青年 , 男性 多于 女性 , 病人 常有 头颅 局部 疼痛 、 肿胀, 低 热及 体重 减轻 。常 以 头部 出现 单 个 结 节 性 肿 块 为 首 发 症 状 , 额 骨最 多 见, 其次 为 顶 骨 和 枕 骨 。部 分 病 人 查 体 局 部 压 痛, 有 的局 部可 扪及 颅 骨 缺损 ; 部 分 病 例 可无 任何 症状 , 常 为体检 发现 。大部分 病人 血液 检查可 发现
颅 骨 嗜 酸 性 肉芽 肿 ( S k u l l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硬脑 膜局部 黏连受 侵蚀部 分 , 用筋膜 或人工 补片修 补, 无水 酒精 行 病 灶局 部 浸润 。颅 骨 内板 、 外 板均 破坏 > 3 c m 的颅骨缺损 , 同时行钛 网颅骨 修补术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7;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3
赵 向东 , 张 占普 , 窦长 武 , 刘 二兵 , 刘 巨。
( 1 . 内蒙古 医科 大学附属 医院 神经外科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5 0 ;2 . 内蒙古锡 林浩特盟 医院 神经外科) 关键词 : 颅骨嗜酸性 肉芽肿 ; 诊断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 6 5 1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1 2 X( 2 0 1 3 ) 0 l 一 0 0 9 8 — 0 2
3 . 5 c m ×1 . 2 — 4 . 5 c m, 其 中骨 质 轻 度 硬 化 改 变 6 例, 病灶 内残 留点状 小骨 片 3例 , 均 为单 发 , 其中 4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的征象
• • • • • • • • • 穿凿征或地图征 斜面征 纽扣征 扁平椎 小钻孔样骨质破坏(CT) 皮质内缘扇贝样压迹 颌骨浮牙征 袖套征(MRI+C) 影像检查不一致征象-----X线平片表现侵袭性较强, 似恶性肿瘤,而MRI表现似炎症 • 影像检查征象与临床表现不一致征
• 左侧额骨溶骨性骨质破 坏 • 内外板参差不齐 • 板障见“纽扣”样死骨
• 额顶骨多见 • 外观呈“车轮状” 或“日光状”
• 前者多发生于婴 幼儿期的颅骨线 性骨折 • 后者多见于产伤
血管瘤
生长性骨折
骨膜下血肿
颅骨LCH的鉴别诊断
骨髓瘤
• 中老年多发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 T1WI信号截然不 同
颅骨表皮样囊肿
• 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调节性疾病(与免疫 系统未成熟有关) •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疾病 可有所减轻或自愈
火箭军巨噬细 胞 吞噬 组织细胞清除
免疫系统监视到 组织细胞增生
派 遣 民兵预备役嗜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等
吞噬能力低
组织细胞堆积 影响周围正常 结构代谢
影像表现
颅骨 长骨 脊柱 (1)可单个或多个椎 体受累,椎体呈楔状或 平板状“扁平椎”,其 横径及矢状径均超过正 常椎体,上下椎间隙正 常; (2)椎旁局限性软组 织肿胀; (3)修复期椎体密度 增高,少数可以恢复正 常椎体大小形态。
MRI:T2WI右侧顶叶脑组织 向外膨隆,外侧蛛网膜下腔 变窄
颅骨生长性骨折:是婴幼儿特殊时期颅骨线样骨折后,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骨折不愈合,反而逐渐增宽,形成的颅骨缺损,属 于一种特殊类型骨折 CT:大小不等颅骨缺损,边缘规则
颅骨骨膜下血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有哪些症状?

骨嗜酸性肉芽肿有哪些症状?

骨嗜酸性肉芽肿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嗜酸性肉芽肿症状,尤其是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早期症状,骨嗜酸性肉芽肿有什么表现?得了骨嗜酸性肉芽肿会怎样?以及骨嗜酸性肉芽肿有哪些并发病症,骨嗜酸性肉芽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骨嗜酸性肉芽肿常见症状:
肉芽肿、脊柱侧弯、脊髓压迫、长骨肿胀疼痛、骨增粗
*一、症状:
1.自婴儿至老年均可发病,大多数病人为30岁以下男性,以5~10岁较多。

2.临床症状的变异较大。

一般发病较慢,发病属隐匿性,在发生症状之前,可有较长的病史,有的仅轻度疼痛,患部功能障碍。

位于浅表部位则肿胀明显。

各骨可触到骨质变化,长骨隆起肥厚,大范围的颅骨破坏,手摸可触到骨质凹陷。

位于脊椎的病变可并发侧弯或后凸,活动受限,少数在病理性骨折后可发生脊髓压迫症状。

二、诊断:
1.青少年及儿童患者,如患部有轻微疼痛,X线片上呈现边缘锐利的溶骨性破坏,有不规则的新生骨,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应考虑本病。

*以上是对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
下面再看下骨嗜酸性肉芽肿并发症,骨嗜酸性肉芽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骨嗜酸性肉芽肿常见并发症:
骨折
*一、并发病症
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椎体破坏后塌陷者,部分病例可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骨嗜酸性肉芽肿症状,骨嗜酸性
肉芽肿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骨嗜酸性肉芽肿”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概述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一种类型。

好发年龄为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颅骨、肋骨、脊柱、肩胛骨等。

长骨病损位于干骺端和骨干。

病因病因还未明确,可能对某种致敏原、寄生虫或异物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殖或对某种不明致敏原的免疫反应。

病理改变病变组织为肉芽组织,质软而脆,但也稍有韧性,边缘骨硬化。

镜下可见丰富的增生毛细血管,有许多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间杂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灶和坏死灶。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和肿块、压痛,患部功能障碍,位于浅表部位者可触及骨质变化。

如颅骨骨质缺损、长骨隆起、肥厚等,位于脊柱时可引起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也可产生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正常。

二、X线表现为孤立的、界限分明的溶骨性破坏,颅骨处边缘锐利而弯曲呈“地图颅”样改变,椎体部位可见前后一致的压缩,而椎间隙多正常,长管状骨的病变多不累及骨骺,表现为髓腔内溶骨性破坏,无死骨和钙化,骨膜可呈层状增生。

诊断诊断标准: 1.单发性骨病灶可见于长骨和扁骨,如颅骨、脊椎、四肢、肋骨等。

仅骨骼受累部位疼痛、肿胀及压痛,椎骨受累出现脊髓压迫征,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2.多发性病灶除手足骨外,其余骨均可发病,常伴发热、厌食、体重减轻等。

3.Ⅹ线检查可见骨质缺损呈局限性的透亮区。

4.受累部位组织活检呈典型嗜酸性肉芽肿改变。

鉴别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有时需与骨髓炎、尤文肉瘤、骨结核、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生、骨肉瘤等鉴别,故应作组织活检以确诊。

多发性病灶应与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鉴别。

治疗单发性病灶可行刮除植骨术,肋骨的病变可行切除术。

本病对放疗敏感,对不适宜手术的病例或术后复发的病例及对于术后加辅助治疗等,都可选用放疗。

多发性病灶可采用抗癌药物治疗,如氮芥、长春新碱、甲氨喋呤或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一、引言骨嗜酸性肉芽肿(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腔内,以嗜酸性多核巨细胞的大量增生为特征。

该疾病常见于青壮年,多发生在长骨的骨干部位,特别是膝关节和近端肱骨。

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且有明显的破坏性,容易产生骨折,并可引起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临床表现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而异。

一般来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和局部肿胀。

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特别在夜间或负重活动时更明显。

肿胀则是由于肿瘤内含有大量的增生性骨组织和出血组织所致。

除了疼痛和肿胀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功能障碍,包括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行走困难等。

当肿瘤生长到骨皮质下时,还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炎症表现。

三、病因目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其与债券生长因子(RANKL)及其受体(RANK)的过度表达有关。

该因子是由肉芽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能够促进骨吸收和多核巨细胞的增殖。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染色体异常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生相关,例如X染色体的17号编码区的染色体异常与该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四、病理特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核巨细胞的增生:病理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多核巨细胞的增生,这些细胞核多形性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

2.干酪样坏死:肿瘤中心常见干酪样坏死,其周围由大量多核巨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

3.骨组织破坏和出血:肿瘤生长速度快,容易使周围骨组织遭受破坏,甚至出现骨折。

肿瘤内还可有出血表现。

4.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积极的肉芽组织,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

五、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骨质吸收和骨破坏的特征。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治疗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治疗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讨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

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关键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治疗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通常为良性、局灶性病变,含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全身除指骨和趾骨外均可被侵犯,但多见于扁平骨,颅骨为好发部位,也可见于股骨、下颌骨、肋骨、盆骨和脊椎,多数病例为多发,单发于颅骨者预后较佳。

有人认为本病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或肉芽肿,亦称最轻微的组织细胞增多症X,它包括多发局灶嗜酸肉芽肿(Hand—Schuller Christian 病)和Letterer—Siwe综合征(婴儿爆发性、恶性淋巴瘤)。

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可侵犯全身骨骼系统的溶骨性疾病,可单发或多发,前者居多。

在单发病灶中以颅骨最多见。

我科收治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7例,现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其中男性4例、女3例,男。

年龄12~72岁,平均约29岁。

30岁以下5例,30岁以上2例。

病程20天~3年。

单发者6例,多发者1例。

全身症状轻,头痛4例、耳流脓、突眼各1例、发热,视力减退各1例,局部体征均有软性包块,伴轻度疼痛和压痛、大小2~6cm。

经过治疗本组患者基本痊愈。

1.2临床表现此病多发于小儿和青年,70%的患者小于20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人常有头痛、低热及体重减轻。

颅骨好发于额骨、顶骨及颞骨,而枕骨少见,顶骨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次为额骨。

颅盖部可发现温和,缓慢生长的颅骨肿物,可无症状,逐渐增大。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

10 3 ) 0 0 5
骨嗜 酸性 肉芽肿 ( oio hl rn lm f oe E s p icgauo ao n , n i b E B) G 是郎格 汉 细胞 组 织 细 胞 病 中最 常见 的一 种 , 约
占 7 % _ , 床 诊 断 较 为 困难 , 将 其 误 诊 为 骨 髓 0 】临 常
界清 , 密度较 高 ;2例 中骨皮 质压迫性 吸 收变 薄 6例 , 1 骨皮质 穿 破 1例 , 骨皮 质 完 整 ; 变 周 围软 组 织 5例 病 肿胀 7例 。② 7例 病 变 弥 漫 , 骨 干 蔓 延 , 度 > 沿 长 5C I骨 质 呈 地 图样 破 坏 , 界 多不 规则 , 皮 质 受 1; T 边 骨
累 , 中 5例 骨皮质 缺损 ; 其 骨质增 生 及骨 膜反 应 明显 , 周 围软 组织 明显肿 胀 ( 2 。 图 )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3 9例 , 性 2 男 6例 , 性 l 女 3例 。 年龄 2~ 6 5 岁 , 均 1. 平 1 5岁 , 中 2 其 0岁 以下者 3 4例 。经 手 术后 病理 确诊 3 1例 , 刺 活 检病 理 确 诊 8例 。病 程 2周 穿 至 5年 。主要 临床 表现 : 局部疼 痛 3 0例 , 局部 压痛 2 1
炎 、 wn E ig肉瘤等 病 变 。为提 高 临 床 医师 对本 病 的认
区周 围均见 明显 骨质增 生 、 硬化 , 边界 清楚 ( 1 。8 图 )
识, 降低误诊 率 , 笔者 回顾 性 分 析 了 3 9例 E B患 者 G
的C T资料 , 现总结报 告 如下 。
例可见 骨膜 反应 , 单 层 或 多层 连 续 性 骨膜 反 应 , 为 边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病因
目前尚不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免疫机制、感染 或过敏反应有关。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联。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流行病学
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年轻男性。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发病率较低,具体数字尚无 确切统计。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2.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3.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4.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定义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 影响骨骼和软组织。
其特征是局部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肉芽组织的增 生。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与重视 。
早期识别与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谢谢观看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
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定期评估疼痛程度。
可以辅以物理治疗,帮助减轻症状。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功能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定期进行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小组,分享经验。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增强免疫力。

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
女性 12岁 右膝疼痛伴活动障碍10天
女性 6岁 右髂骨疼痛伴活动障碍1月余
男性 11月 右髋疼痛伴活动障碍半月
男性 2岁 右大腿疼痛伴右下肢跛行10天
概述 骨嗜酸性肉芽肿属于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
生症(LCH)的良性型,约占70%
是一种以骨质破坏、良性局限性组织细胞 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疾病
病因不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LC细胞 异常克隆增生
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多为单骨受累,约占50%~75% 单骨病灶中发生率:颅骨(包括面颅骨)
、长骨、脊柱骨和骨盆
局部有疼痛、肿胀和肿块,可有病理性骨 折
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血沉加快 具有自限自愈和多发病变此起彼伏特点
尤文肉瘤
一般呈范围广泛、边界不清的虫蚀状和筛 孔状骨质破坏,病灶内可见反应性成骨,不 出现“小钻孔样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一般 不成熟,密度较低,肿瘤穿破骨皮质后在骨 质破损区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多为偏侧, 内可见瘤骨、钙化或放射状骨针。
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有急性炎症病史。表面红肿热痛 较明显,较容易鉴别。慢性骨髓炎有急性 发作病史,增生硬化,骨干变形明显,窦 道一般较宽,轮廓不规则,临床上皮肤有 脓液流出。而嗜酸性肉芽肿形成的“小钻 孔样骨质破坏”骨质缺损区较小而规则, 无脓液流出。
同时具有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X线、 CT表现侵袭性较强,似恶性肿瘤,而MRI表 现似炎症
谢谢!
灶范围,呈“袖套征”
G
T1W
T2W压脂
T1W
T1W C+
T1W压脂
T1W压脂C+
骨盆 发于髂骨翼、髋臼上区域
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可有反应性硬化
软组织肿胀、肿块

骨嗜酸性肉芽肿怎样治疗?

骨嗜酸性肉芽肿怎样治疗?

骨嗜酸性肉芽肿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治疗骨嗜酸性肉芽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骨嗜酸性肉芽肿应该吃什么药。

*骨嗜酸性肉芽肿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骨嗜酸性肉芽肿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在病灶内注射入缓慢吸收的泼尼松制剂,
2.包括已确诊、局部复发或继发病灶,注射疗法均有效。

通常只需注射1~3次,每次125~250mg,6~12个月内病变停止发展,然后完成病灶修复。

当放射线诊断有疑问时,可行冷冻切片活检术及病灶刮除术,同时局部注入泼尼松,必要时可进行植骨,多可治愈,极少复发,对某些部位功能次要的骨,如肋骨和腓骨等,可行边缘性瘤段切除术。

对特殊病例或不宜手术部位可行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20~30Gy(2000~3000rad)。

对于多发病不适于手术及放射治疗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泼尼松和制菌剂治疗。

*2、预后:
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骨嗜酸性肉芽肿怎么治疗,骨嗜酸性肉芽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骨嗜酸性肉芽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骨嗜酸性肉芽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脊柱结核
椎体破坏变形
椎间隙变窄 椎旁脓肿形成 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附件结核表现为附件的溶骨性破坏及脓肿形
成 瘘管形成,继发感染出现增生硬化表现
六、脊柱骨转移瘤
大部分发生于中年以上
常多发 可有恶性肿瘤病史,病情重 常早期侵犯椎弓根,虽然椎体也可变得很扁
X线表现
一、扁骨 易受累出现穿凿样或地图样(斑片状)骨质 破坏。 颅骨病变可不受颅缝限制,少数破坏区内可 见出现“纽扣状”死骨(此征亦可见于颅骨结 核、转移瘤及放射性骨坏死)。 扁骨的骨嗜酸性肉芽肿(如肩胛骨)修复期 为广泛硬化。
X线表现
二、长骨病变 多位于骨干或干骺端,不累及骨骺。 表现为长圆形中心性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膨 胀变薄或中段。 病灶周围硬化多较明显,骨膜反应明显,呈 平行或葱皮样,随病程延长愈加明显、浓密。 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骨嗜酸性肉芽肿
病理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网状内皮增生及嗜酸性 白细胞浸润。髓腔内形成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的肉 芽肿,压迫和破坏骨质,并可侵入软组织。 镜下: 1、早期: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和密切排列的 朗格罕细胞,并有出血坏死; 2、晚期:组织细胞充脂而成泡沫细胞,伴有非 特异性炎性细胞和日益增多的网状纤维,病变最终 可以骨化。

临床表现 来自 好发于小儿及青少年,多数发病于20岁以前,高峰期在 5~10岁(75%)。 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部位:扁骨,尤其以颅骨及肋骨多见;其次发生于长骨, 以股骨、肱骨、胫骨和尺骨多见;另外还多发于椎骨和下颌 骨。 病变多为单发(为多发者的2~3倍),但20%的单发可见演 变成多发。 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可有局部疼痛,头部可触及软组织肿 块。 化验可有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 单发者预后较好,部分病例可以自行愈合。
鉴别诊断
一、急性骨髓炎
临床症状较骨嗜酸性肉芽肿重。

X线表现:骨破坏随病程延长边缘变清楚、 硬化,破坏区内无死骨形成。
二、尤文肉瘤


10~15岁发病率最高,5岁以前极少发生。 约3/4病例发生在长骨和骨盆 主要症状:疼痛、局部肿胀,皮肤红热,可有低热,白细胞 增多 病变持续进展,无修复趋势 病变范围广 骨质破坏:虫蚀状或筛孔状骨质破坏,边缘模糊;大块状骨 质破坏少见;髓腔常扩大,但无明显膨胀,有时可见骨包壳。 骨膜增生:葱皮状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放射状骨针 几乎所有病例可见软组织肿块
但很少呈典型扁平椎表现 其密度往往减低
骨嗜酸性肉芽肿
病例
患儿,男,4岁,左上胸壁红肿五天入院。
体检:无发热,左胸锁关节处红肿、压痛+, 局部皮温稍高,可及2.5cm×2.5cm肿块,移 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WBC9×10 9/L, RBC3.0×1012/L, 血沉14mm/h。
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朗格罕氏细胞增生 或朗格罕氏细胞肉芽肿。 本病是骨嗜酸性肉芽肿、黄脂瘤病和 勒—薛病的总称。 三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骨嗜酸性肉芽 肿为最轻型;黄脂瘤病为慢性播散型;勒— 薛病为急性播散型,属恶性。
X线表现
三、椎体 多为溶骨性破坏; 椎体压缩变薄,椎间隙可稍变窄,椎体压缩 后前后径增大、致密,重者似硬币样改变。 15岁以下的扁平椎,除非证实有其他原因, 均应考虑为嗜酸性肉芽肿。
X线表现
四、其他 多数单发,且有自愈倾向,也可再出现新病 灶。 若单发病灶持续12月以上仍未出现新病灶, 则不可能有新病灶出现。
三、骨囊肿
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
呈边缘光滑锐利、界限清楚的囊状透亮区。 边缘有菲薄硬化,无骨膜反应。 病灶大小多较骨嗜酸性肉芽肿大。 常合并病理性骨折。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单骨或多骨病变
多为单侧性发病趋势 囊状骨纤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透亮区,边缘
明显硬化,其内有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 影或磨玻璃样密度为其特征 周围无骨膜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