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物理一班第 组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自制玩具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玩具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各种新型玩具。
然而,这些玩具往往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决定开展自制玩具实验,通过实践探索,制作出既安全又有趣的玩具。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思维。
2. 学习基本的物理原理,了解玩具制作的基本方法。
3. 制作安全、环保、有趣的玩具,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三、实验材料1. 塑料瓶(1个)2. 纸杯(1个)3. 纸条(若干)4. 彩色卡纸(1张)5. 双面胶(1卷)6. 彩色笔(1支)7. 小木棍(1根)8. 剪刀(1把)9. 胶水(1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有材料准备好,并确保安全。
2. 制作纸杯手电筒:(1)将纸杯剪成两个半圆,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纸杯。
(2)将彩色卡纸剪成条状,用双面胶粘在纸杯上,作为装饰。
(3)将小木棍插入纸杯底部,作为手电筒的支架。
(4)用彩色笔在纸杯上画出眼睛、嘴巴等表情,使手电筒更具趣味性。
3. 制作塑料瓶保龄球:(1)将塑料瓶剪成两个部分,一个作为保龄球,另一个作为球道。
(2)在保龄球上用彩色笔画出条纹,增加美观度。
(3)将球道固定在桌面上,确保平稳。
4. 制作纸条钓鱼游戏:(1)将纸条剪成适当长度,用双面胶固定在木棍上,作为鱼线。
(2)将彩色卡纸剪成鱼形,用胶水粘在鱼线上。
(3)将鱼线固定在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放在水中,模拟钓鱼场景。
五、实验结果1. 纸杯手电筒: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玩具学习到电路的基本原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2. 塑料瓶保龄球: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纸条钓鱼游戏:孩子们可以体验到钓鱼的乐趣,同时锻炼耐心和观察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自制玩具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对本次实验的总结:1. 实验过程安全、环保,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自制教具活动实践报告范文

自制教具活动实践报告范文本次活动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项自制教具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教具,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选择的教具是一个用纸板和颜料制作的迷宫游戏。
首先,我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纸板,然后给他们提供了各种颜色的颜料和画笔。
我们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绘制迷宫的图案,可以是直线、曲线、弯曲等各种形状,让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接着,我们让孩子们用剪刀将绘制好的迷宫图案剪下来,并将其折叠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可以让小球滚动的迷宫。
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迷宫的通道宽窄、弯曲和转角等因素,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小球,让他们在制作好的迷宫上测试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非常兴奋地把小球放入迷宫中,然后尝试控制小球通过迷宫的各个通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相互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和技巧,非常享受这个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学会了制作迷宫游戏,并且在玩耍中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的自制教具活动既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
通过这个自制教具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制作迷宫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在迷宫游戏中,孩子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和调整,直到成功让小球通过整个迷宫,这让他们学会了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品质。
此外,这个自制教具活动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在制作迷宫图案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设计,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美术审美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在完成迷宫制作后,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种乐趣也让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孩子们在游戏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感应的原理。
2. 掌握自制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感应现象。
二、实验原理静电感应是指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时,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荷,从而在导体表面形成电荷分布。
当导体与另一导体接触时,电荷会转移,导致两个导体分别带上正、负电荷。
本实验通过制作简易静电感应起电机,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三、实验器材1. 导线(约1米)2. 铁钉(长约10厘米)3. 玻璃棒(长约10厘米)4. 木棒(长约10厘米)5. 绝缘胶带6. 电源(直流电源,电压约为5V)7. 电压表(量程为0~20V)8. 电容表(量程为0.1~1000pF)9. 开关10. 支架四、实验步骤1. 将铁钉的一端弯曲成U形,作为电极。
2. 将U形电极固定在支架上,确保电极与支架绝缘。
3. 将玻璃棒的一端也弯曲成U形,与铁钉的U形电极平行放置,并用绝缘胶带固定。
4. 将木棒的一端与玻璃棒的U形电极相连,另一端与铁钉的U形电极相连,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5. 将电源的正极与铁钉的U形电极相连,负极与木棒的另一端相连。
6. 开启电源,观察玻璃棒与铁钉之间的静电感应现象。
7. 使用电压表测量玻璃棒与铁钉之间的电压。
8. 使用电容表测量玻璃棒与铁钉之间的电容。
9. 关闭电源,观察静电感应现象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电源开启后,玻璃棒与铁钉之间出现明显的静电感应现象,玻璃棒表面产生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2. 电压测量:电压表显示玻璃棒与铁钉之间的电压约为2V。
3. 电容测量:电容表显示玻璃棒与铁钉之间的电容约为100pF。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静电感应现象确实存在,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时,会产生感应电荷。
2. 通过制作简易静电感应起电机,可以观察到静电感应现象,验证了静电感应原理。
3. 实验中测得的电压和电容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作简易静电感应起电机,成功观察到了静电感应现象,验证了静电感应原理。
嗯物理教具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学校引进了一系列新型物理教具。
本次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这些新型物理教具的功能特点,探讨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新型物理教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探讨新型物理教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分析新型物理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实验器材1. 新型物理教具:力传感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实验平台等。
2. 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
四、实验步骤1. 了解新型物理教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新型物理教具的性能和准确性。
3. 分析新型物理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2)使用标准砝码对力传感器进行校准;(3)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传感器的输出值。
实验结果: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施加的力,且输出值与实际力值基本一致。
分析:力传感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于测量物体受力情况,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力的概念。
2. 电压表、电流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压表、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2)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电压表、电流表能够准确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且读数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分析:电压表、电流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有助于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 万用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挡;(2)使用标准电压源对万用表进行校准;(3)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实验结果:万用表能够准确测量电路中的各项参数,且读数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自制教具(浮力)

一人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新知改进设想当饮料瓶装满水时把两个藿香正气液瓶装不同量的水半瓶左右倒立放置在饮料瓶里把饮料瓶盖子盖紧此时两个小瓶均浮于饮料瓶顶部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里的水进入藿香正气液瓶里导致其重力增大所以小瓶先后下沉小瓶里装水多的先下沉当手松开时小瓶先后上浮小瓶里装水少的先上浮
改进设想
当饮料瓶装满水时,把两个藿香正气液瓶装不同量的水(半瓶左右),倒立放置在饮料瓶里,把饮料瓶盖子盖紧,此时两个小瓶均浮于饮料瓶顶部,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里的水进入藿香正气液瓶里,导致其重力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以小瓶先后下沉(小瓶里装水多的先下沉),当手松开时小瓶先后上浮(小瓶里装水少的先上浮)。
实验日期
x年x月x日
传统的浮力实验相对有点复杂,不简易,而这个浮力实验简易,并且通过装有不同量的水的两个小瓶的对比,更容易观察影响小瓶下沉与上升的因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F浮>mg,物体上浮;F浮<mg,物体下沉.
自制教具的特色
这个教具设计具有简单性、易行性、美观性,操作起来方便、可行,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化。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新知识。
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浮力
实验目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物理学的兴趣。
实验器材
饮料瓶一个,藿香正气液瓶2个
实验原理
当装有少量水的小瓶装入更多水时,其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所以下沉,当送手时,小瓶里水流出,其重力小于浮力,所以上升。即。
自制教具的思想
教具制作实训报告(3篇)

第1篇一、实训背景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展了教具制作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教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教具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内容包括:1. 教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材料选择。
2. 常用教具的制作方法,如模型、挂图、实物教具等。
3. 教具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范。
4. 教具的应用与评价。
四、实训过程(一)前期准备1. 教师根据实训内容,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包括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时间等。
2. 教师准备实训所需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3. 学生了解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
(二)实训实施1. 教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材料选择:教师讲解教具制作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教具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选择标准。
2. 常用教具的制作方法:模型制作:以生物细胞模型为例,讲解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挂图制作:以地理地图为例,讲解挂图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物教具制作:以物理实验器材为例,讲解实物教具的制作过程。
3. 教具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范:强调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如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材料的储存等。
4. 教具的应用与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制作的教具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对教具进行评价。
(三)实训总结1. 学生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以下技能:1. 教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材料选择。
2. 常用教具的制作方法。
3. 教具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范。
4. 教具的应用与评价。
部分学生的实训成果展示如下:1. 生物细胞模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了生物细胞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具自制实践研究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开始关注教具的研制和开发。
自制教具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辅助工具,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本文旨在通过对自制教具的实践研究,探讨其制作方法、应用效果及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领域对教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然而,市场上的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且往往与教学内容不符。
自制教具具有以下优势:(1)经济实惠:自制教具利用废旧物品或低成本材料,降低了教学成本。
(2)针对性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具。
(3)激发兴趣:新颖的教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1)探讨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具制作能力。
(2)分析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参考。
(3)总结自制教具的实践经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应用效果及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2. 实验法:以某一学科为例,制作相应的自制教具,观察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自制教具的认知、态度及使用情况。
4. 经验总结法: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应用效果及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内容1. 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1)收集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或低成本材料。
(2)设计制作:根据教具功能,进行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
(3)制作与调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和调试,确保教具的实用性。
2. 自制教具的应用效果(1)提高教学质量:自制教具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自制教具物理实验报告

自制教具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制作一种自制教具,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原理自制教具是通过物理原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该教具的设计基于以下物理原理: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弹簧恢复力:弹簧恢复力与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3. 斜面运动:斜面运动中,物体受到分解后的重力和斜面法向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木板- 弹簧- 小车- 斜面实验步骤1. 制作小车:将一个小木块钉在木板上,使其可以自由移动。
2. 添加弹簧:在小车的前方固定一根弹簧。
确保弹簧的一端和小车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木板上。
3. 制作斜面:用木板制作一个斜面,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固定在木板上。
4. 进行实验: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使其可以沿斜面自由滑动。
观察小车受到的力和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未受任何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 当斜面的角度增大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增大,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3. 当斜面的角度减小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也随之减小。
4. 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伸长或压缩的长度对恢复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固定长度并改变弹簧的弹性系数,或保持弹性系数不变并改变长度,来观察恢复力的变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小车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
2. 斜面的角度对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产生影响,角度越大,合外力和加速度越大。
实验应用这种自制教具可以广泛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通过这种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物理实验中的相关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制教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制作平衡教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衡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制作平衡教具,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器材1. 木条(约1米长,直径1厘米)2. 锤子、钉子3. 螺丝、螺母4. 弹簧测力计5. 钢尺6. 细线7. 水彩笔、剪刀等辅助材料三、实验步骤1. 制作杠杆(1)选取一根合适的木条作为杠杆,一端作为支点。
(2)在木条中间位置用锤子钉入一个钉子,作为支点。
(3)在木条两端各钉入一个钉子,用于悬挂重物。
2. 制作平衡砝码(1)用剪刀将细线剪成长度适宜的线段。
(2)在线段两端分别系上小铁块,作为平衡砝码。
(3)用螺丝和螺母将平衡砝码固定在木条两端。
3. 检验平衡条件(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平衡砝码的重力。
(2)将平衡砝码挂在木条两端,观察杠杆是否平衡。
(3)调整平衡砝码的位置,使杠杆达到平衡。
4. 改变条件,观察平衡变化(1)在杠杆一端增加砝码,观察杠杆是否失去平衡。
(2)改变平衡砝码的位置,观察杠杆是否重新达到平衡。
(3)改变杠杆的长度,观察平衡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衡条件:当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时,杠杆达到平衡。
即F1×l1 =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两端所受的力,l1和l2分别为两端力臂的长度。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1)增加一端的砝码,会使杠杆失去平衡,说明力矩的变化会影响平衡状态。
(2)改变平衡砝码的位置,可以调整杠杆的平衡状态,使杠杆重新达到平衡。
(3)改变杠杆的长度,会影响力臂的长度,从而影响平衡条件。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平衡教具,并验证了平衡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与力矩有关,即力矩相等时,杠杆达到平衡。
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平衡砝码的位置和改变杠杆长度,以观察平衡状态的变化。
六、实验心得1. 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平衡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我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物理小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硬纸板2. 透明胶带3. 小木棍4. 金属钩5. 重物6. 纸杯7. 秒表8. 刻度尺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模拟一个简单的力学实验,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硬纸板平铺在桌面上。
2. 在硬纸板的一端固定金属钩,将小木棍的一端穿过金属钩,使木棍水平。
3. 在木棍的另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纸杯,确保纸杯能够承受重物的重量。
4. 在纸杯内放置重物,记录重物的重量。
5. 使用秒表记录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6.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
7.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重物重量(g) | 运动时间(s) | 位移(cm)--- | --- | --- | ---1 | 100 | 3.5 | 202 | 100 | 3.6 | 213 | 100 | 3.4 | 194 | 200 | 4.2 | 225 | 200 | 4.3 | 236 | 200 | 4.1 | 21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与重物的重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重物的重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
2.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位移与重物的重量无直接关系,即重物的重量变化时,位移变化不大。
3.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运动时间略长于理论值。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显著影响,重物的重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
2. 物体的运动位移与重物的重量无直接关系。
3. 空气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导致运动时间略长于理论值。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水流顶球的制作实验器材:农夫果园瓶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塞一个,自行车轮胎的气门嘴一个,小软管、一根笔芯.乒乓球一个,打气筒一只。
实验原理:伯努利原理,在高速水流中,压强小于水流周围大气的压强,乒乓球被四周大气压簇拥着,又受水柱的托力,所以不会滑下,只能一个劲的旋转球身,就带动水柱也旋转,周围的空气也旋转,水流过两边的速度不一样,引起对球的压力不一样,因此球能稳稳的站在水束的顶端。
实验过程:1、准备与制作:找一个硬度和容量都较大的瓶子是实验的关键,瓶子太软容易打爆瓶子,容量小,要频繁装水,演示过程也短;橡皮塞、瓶子、瓶盖的打孔要注意适中;要使气门嘴从瓶子内穿出来是很困难的,我用一根长一点的铁丝从小孔伸到瓶口,让气门嘴顺着铁丝进入瓶内再穿过小孔,然后装上胶圈和铁圈拧紧螺丝并装好气门嘴。
最后把所有器材组装,一个水顶球的装置就完成了。
2、操作:向瓶子里打气,使之向上喷出水柱,然后把一个兵乓球放进水柱里,兵乓球就停留在水柱里不掉下来。
3、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结论是根据搜集资料以及我和组员讨论得出的)1)玩过以后你们是否会想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因为小球处于动态平衡可知小球所受的外力和为零,由此得出水对小球施加的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2)被顶起的小球为什么不在水柱的中线运动,而是在侧面?在中学时,我们知道在纸之间吹气则纸之间的压强比周围小。
所以纸两边就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使纸靠拢。
在车站人不能离火车道太近,因为火车开过时很快,带动附近气流使火车道的压强很小,吸引周围的气流,这跟水顶球实验是同一个原理。
水向上冲,同时带动气流,吸引球在旁边。
小球偏离水束中线以后就会产生旋转,球附近的水滴也被带着旋转散开,从而使两侧的流速不等,中线的一侧速度较大,压强减小,因此产生了向中线合拢的趋势。
故小球基本上能稳定在水流上方。
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原理。
3)知道为什么被顶起的小球是旋转的吗?因为水的冲力沿切线作用于球。
在使球保持上下衡的同时使球自转。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自制小教具、小制作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物理课题申报《初中物理自制小教具、小制作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物理自制小教具、小制作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编号:125YWX-180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综述该课题于202X年36月申报,12月批复,课题编号125YWX-1801课题组接到批复以后于202X年3月进行了课题开题会,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以及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于202X年6月30日,进行了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课题阶段性展示,此次阶段性总结,确立了进一步研究的重心是培养学生自制小教、小制作学习并在自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该课题可在二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师生自制的小教具、小制作进行学习,二是如何创造条件,自制小教具、小制作。
课题经过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阶段性成果:(一)学生初步形成“生活中的物品”说明物理问题的理念。
(二)一些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标义务教材为线索的优秀科学探究精点教案,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并借鉴。
(三)制作了一批简单、廉价、实用的小教具和小制作。
课题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已经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二、课题的提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教育。
正如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以下几点与我们的课题吻合:理念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理念三: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学发展。
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了解周围的世界,并用所学的知识来对世界进行改造,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争取做到以下几点:(一)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教师只有使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使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了,学生才能学好它,对于学习物理来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也处处与生活相联系的,自然之谜中物理可以解释很多,物理对生产、生活,对社会有巨大的作用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的。
自制道具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特效道具在影视制作、舞台表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丰富专业技能,我们小组决定开展自制道具实验,通过亲手制作道具,深入了解道具制作工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道具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2.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设计思维。
3. 了解道具在影视、舞台等领域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道具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效果评估。
1. 道具设计在设计阶段,我们小组对所需道具的功能、外观、材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确定了以下设计方案:(1)道具名称:科幻机器人(2)道具功能:模拟机器人行走、手臂运动等动作(3)道具外观:金属质感,整体呈流线型(4)道具材质:选用轻质塑料、金属、布料等2.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小组选择了以下材料:(1)轻质塑料:用于制作机器人主体结构(2)金属:用于制作关节、手臂等可动部分(3)布料:用于制作机器人服装(4)电子元件:用于实现机器人动作控制3. 制作工艺在制作工艺方面,我们小组遵循以下步骤:(1)主体结构制作:使用轻质塑料制作机器人主体结构,包括头部、身体、腿部等部分。
(2)关节制作:使用金属制作关节,确保机器人动作灵活。
(3)手臂制作:使用金属和塑料制作手臂,连接关节,实现手臂运动。
(4)服装制作:使用布料制作机器人服装,增强道具外观质感。
(5)动作控制:连接电子元件,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动作控制。
4. 效果评估完成道具制作后,我们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评估:(1)外观:道具外观符合设计方案,具有科幻感。
(2)功能:机器人能够实现行走、手臂运动等动作,功能完善。
(3)稳定性:道具结构稳固,不易损坏。
(4)创新性: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工艺,提高了道具的创新性。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自制道具实验,我们小组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道具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物理科学小制作的报告

物理科学小制作的报告为了更好地探索物理科学的奥秘,我选择了进行一个小制作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展示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物理现象,同时也帮助加深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
实验背景和目的:实验背景:本实验涉及到一个物理现象——静电排斥。
当两个物体带有同种电荷时,它们会相互排斥。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小装置,展示静电排斥现象,并观察其产生的效果,并借此进一步认识静电力和电荷的相关概念。
实验材料:1. 两个空心金属球2. 一个塑料管(可作为球的支架)3. 一个小塑料棍实验步骤:1. 将两个空心金属球分别固定在塑料管的两端,使其呈现平行排列的状态。
确保球体和塑料管之间不会有摩擦。
2. 将一根小塑料棍放置于管的中间,使其与球体相隔一定距离。
3. 在室内环境中,可以使用室温下的干燥空气,将两个金属球分别带电,使它们带有相同的电荷(如均带正电荷或均带负电荷)。
4. 将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金属球分别接近小塑料棍的两端而不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分析:当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金属球靠近小塑料棍时,观察到以下现象:1. 小塑料棍发生偏转: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金属球相互排斥,产生一个静电力的作用,导致小塑料棍发生偏转,被推开。
2. 偏转程度与电荷量成正比:如果在制作过程中能够调整电荷量,我们会发现当电荷量增加时,小塑料棍的偏转程度也会增加。
这正是静电力与电荷量成正比的体现。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小制作实验,我们简单而有趣地展示了静电排斥的现象。
我们发现,当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金属球靠近时,它们会产生一个相互排斥的力,推开位于它们中间的小塑料棍。
这样的实验不仅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静电力的存在,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对电荷和静电力相关概念的理解。
这个小制作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更是为了激发对物理科学的探索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并观察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希望这个小制作实验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并为他们的科学探索之旅带来启发。
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自制教具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戴老师实验地点:第一实验楼北118 姓名:任明学号:2013070116一,实验计划1.摇摇亮摇摇亮的制作原理:在闭合的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在线圈中接入一个LED灯,LED灯会发光。
制作首先要制作一个可以缠绕线圈的透明胶管,在胶管的两端加上两块挡板,制作完成之后再向透明胶管上缠绕铜线,缠绕铜线之后,在铜线的两端焊接在接线柱上,在接线柱上接两只LED灯,一只发红光,一只发绿光,制作完成之后,用两块磁钢置于线圈透明管中,用手指堵住透明管的两端,摇动透明管,让磁钢在管内晃动,从而使得螺线管内的磁通量改变,从而使得线圈中产生电流,使得LED灯发出一闪一闪的光。
2.探究导线的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在初中物理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探究导线的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在实验当中会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情况,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就会用到三种规格的电阻丝,第一种铁丝,第二种铜丝,第三种镍铬合金,其中镍铬合金丝有两种规格,一种是直径0.5mm,一种是直径1mm。
所以就设计出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次就是第二部分如何判定两种对象的电阻大小关系,我采用的是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判断的,我采用的方法是把两种对象分别串联接入两颗相同的并联的小灯泡当中,比较两颗灯泡的亮暗程度,来比较两个对象的电阻大小,这两套装置是完全独立的两套,并且还可以用来做其他的实验探究,如灯泡的U—I图像等二、制作过程1.摇摇亮1)制作两边的挡板采用的是9厘米长有机玻璃板,首先在有机玻璃板上画出加工线,分成两块4X4cm和一块1X4cm区域,并且找出两块相同的正方形的中心。
然后再开始打孔,分别在两块正方形的中心打一个6mm的空,并且在1x4的板子上打两个同样大的孔,最后在两块打了孔的正方形上在打一个2cm的孔。
2)、制作线圈绕轴采用的是透明管,用锯子锯下一段9cm的管子3)、绕铜线把安装好挡板的绕轴置于铜线的绕线机上,摇动机器,使铜线均匀的缠绕在绕轴上,大概绕八千转就可以了。
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7篇

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7篇教学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教学总结吧。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1一个学期以来,初二物理备课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体成员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目的明确,圆满地完成了学部交给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目标管理为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目标明确化,思路清晰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原则,初二物理备课组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
备课组根据学部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初二物理的教学目标。
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保证了学部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2、抓好备考工作贯彻落了初二年级组“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的工作思路,牢记学校对初二年级提出的“为育才70周年校庆锦上添花”重托,备课组一直以来将眼光盯在中考上,牢固树立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着中考这一中心展开的意识。
协助班主任加强班风、学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
备课组成员尽早地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
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抓好优秀率和合格率。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制度大力配合学部,进行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
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初中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5篇

初中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5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物理自制器材实验教学总结1这学期我担任九(1)、(2)、(4)三个班的物理教学。
一学期来,我坚持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和领导,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情况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物理教学研究工作。
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备优秀案例,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少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物理小制作_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报告旨在记录一次物理小制作实践过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自己的物理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1. 透明塑料瓶2. 橡皮筋3. 铅笔4. 小木棍5. 纸条6. 水盆7. 计时器四、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杠杆原理,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跷跷板,观察物体在杠杆作用下力的平衡现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透明塑料瓶、橡皮筋、铅笔、小木棍、纸条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制作跷跷板:将橡皮筋套在铅笔上,将铅笔放在透明塑料瓶的瓶口处,使铅笔的一端紧贴瓶口,另一端悬挂小木棍作为杠杆。
3. 悬挂物体:在杠杆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如小木棍或橡皮筋。
4. 调整平衡:通过调整悬挂物体的位置,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5. 观察现象:观察在杠杆作用下,悬挂物体与重物之间的力平衡现象。
6. 记录数据:使用计时器记录实验过程中悬挂物体与重物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7.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杠杆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悬挂物体与重物在杠杆作用下达到平衡,悬挂物体静止不动。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杠杆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2)悬挂物体的位置与重物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悬挂物体的位置与重物的位置满足杠杆平衡条件;(3)实验过程中,悬挂物体与重物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与悬挂物体的重量和重物的重量有关。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尝试了多种方法来调整悬挂物体的位置,以达到平衡。
3. 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认识到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今后的物理实验提供了借鉴。
自制教具技术报告范文

自制教具技术报告范文自制教具技术报告原文1. 引言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对于教具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自制教具的技术方案,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实际教学操作中的需求。
2. 设计理念自制教具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意和创新,将学习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提供交互和参与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积极学习和理解。
3. 教具选材教具的选材十分关键,需要考虑其安全性、耐用性和成本。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环保无毒的塑料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同时结合一些金属零部件以增加稳定性和持久性。
4. 教具设计与制作4.1 教具设计本次自制教具的设计主要基于模块化的原则。
我们通过将教具划分为模块,在设计上增加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具的可存储性,并设计了可叠放和收纳的结构,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存教具。
4.2 教具制作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工具和机械设备,如电钻、剪刀、焊接等。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操作,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熟悉所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5. 教具应用实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了自制教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使用了自制的摆锤装置,可以通过改变摆锤的高度和角度来研究摆锤的摆动规律。
这样的教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原理。
6. 结论自制教具的设计和制作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和生动的教学手段。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创新性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制教具,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为自制教具技术报告的内容范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物理一班第5组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小孔成像实验人员:本小组所有人员,主
要由兰健、谭金勇。
实验目的把小孔成像直观的展示给同学,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物理学的兴趣。
实验器材一个运动鞋包装盒大小的盒子,一个雀巢咖啡盒大小的盒子
,一块保鲜膜(蓝色),胶布,蜡烛(光源)。
一、把小的盒子的宽的一个侧面裁掉,用保鲜膜封好(作为光屏);实验改进
或自制教
具的思想
二、在小盒子的另一边,戳一个小孔(关键);
三、同样把大盒子的一边裁掉,在另一边开一个和小盒子的侧面同
大的洞,吧有保鲜膜的一边塞到大盒子里(大盒子是为了遮蔽其他
光线,让实验更加明显);
四、密封其他的孔洞。
实验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如图,当光罩在一挡板上时,挡板有个小孔,其他光线会被挡板挡
住,只有沿小孔的光线才能通过,在挡板后会成一倒立的实像。
实验步骤在自制小孔成像的道具一端,和小孔同一直线上放一点燃的蜡烛,在保鲜膜一侧能观察到倒立的实像。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
实验总结与收获一、自制教具的材料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
二、制作过程简易,安全;
三、实验现象明显;
四、让我们认识到物理就在生活中;
五、开发了我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六、使我们以后做老师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教导学生。
实验分工谭金勇负责理论,兰健负责制作。
实验日期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