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1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导课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应用
小结
达标
作业
走进生活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的条件
2、防爆的措施
达标练习题
师:列举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如:铁丝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燃烧等。
总结知识,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知识提升能力
查缺补漏
教学反思
科目
化学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2)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科组长签字
教案编号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易燃物和易爆物
3、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产生的原因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列举生活中爆炸的现象及燃烧与爆炸的图示生:提出解决办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结防爆的措施
生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独立完成并组内解决疑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炔的燃烧有一定的危险,只能通过图片认识现象。
由现象到结论符合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氢气的爆炸初步认识的爆炸发生的条件
师:引导学生观察86活动天地的实验现象
生: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燃烧现象,并分析它们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体现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方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器材选择与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
要求:方案具体、可行,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灭火?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3.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反应1: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反应2:CH4 + 2O2 → CO2 + 2H2O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解释热值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4.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案例一: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具体,体现绿色化学观念。
5.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情景,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情景一: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与灭火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1、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约15 min]
1、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3、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 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门见山,引入新课。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 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5习题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 ,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一、目标解读1、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识记与燃烧、爆炸的图标学习重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学习难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燃烧的条件分别是:1. 2. 3.下列灭火的措施,分别运用了哪些灭火的原理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木材或纸箱起火时,用水浇灭釜底抽薪【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探究:爆炸的条件1、实验一:火药的爆炸和燃烧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用排水法收集一塑料瓶的氢气,点燃,观察现象。
用火柴点燃后开始看到,之后看到讨论: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在小孔处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呢?3、分析现象:氢气从小孔处跑出,点燃后能燃烧是因为氢气具有性,且。
这时瓶内的氢气(燃烧或不燃烧)。
随着氢气的燃烧,瓶内氢气减少而进入,这时瓶内的氢气_________________(燃烧或不燃烧)。
这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爆炸。
总结: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
如:鞭炮燃放、煤气爆炸等。
可燃物既可以是可燃性的,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也可以是可燃的,如面粉、煤粉。
【拓展】1、从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若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可能引起,或爆鸣。
因此使用氢气前必须验纯。
其他可燃性的气体也一样使用前要。
2、爆炸有两种:_____爆炸、_____爆炸,如汽车爆胎属于_____变化。
分析粉尘爆炸试验装置,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罐?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点燃的蜡烛起什么作用?3、阅读“多识一点”了解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1、面粉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使用多媒体和动画演示,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
(二)问题导向
1.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
2.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火灾风险。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2.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2.实验演示与小组讨论: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同时,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教学重点: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学难点: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上节课讲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那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投影】图片,并讲述: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
小组讨论回答: 主要有两方面:利和弊。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转折】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供选用的仪器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其他同学观察并倾听,提出异议并改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表达能力;养成既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讲述】当然,这些灭火方法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31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为什么?【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自救,如何逃生?对,火警没来之前呢?【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爆炸的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爆炸的原理;
②通过小组活动和探究,掌握各种情况下逃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爆炸的原理逃生的方法
难点爆炸的原理。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探究
仪器、药品
小蜡烛(2支)、干燥面粉、镊子、酒精灯、石棉网、面粉爆炸简易装置、灭火器。
教学过程:。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在活动和探究中,能够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的危害,培养安全用火的意识,掌握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燃烧的用途和危害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同学们,燃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避免火灾的危害,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
”学生活动:听并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学好本节知识的决心和信心。
二、活动探究(1)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们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回答并总结燃烧的定义。
教师活动: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活动: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然后同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得出燃烧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实验7―1,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并分析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燃烧的三个条件;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四、活动探究(2)教师活动: 请利用桌面上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使用的仪器:蜡烛、玻璃杯、剪刀、湿布;药品:食醋、碳酸钠粉末。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实验。
教师活动: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你能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方法,以及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了解遇到火情、被困火场的处理自救措施;⑵了解爆炸的产生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实验7-2实验用品:开口的塑料油桶、小塑料瓶、橡胶管、棉球、镊子、酒精灯、酒精、面粉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要需要哪些条件?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灭火措施又有哪些?2、引入展示火情处理和火场逃生的卡通图片,播放加油站爆炸视频;我们遇到了火情该如何做?被困火场又该如何逃生自救?爆炸是怎样产生的?生产中如何注意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在生活中,若遇到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做哪些事?⑵引导学生讨论并播放相关视频。
⑶根据讨论和视频归纳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发生火险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①如果火势很小,可根据起火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火扑灭;②如果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
⑷讨论:如果我们被困火场,又应该如何逃生自救?⑸引导学生讨论并动画展示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
⑹根据讨论和动画展示内容归纳火场逃生的措施:被困火区时,要冷静采取自救措施:①如果火势很大,可根据楼层的高低,或到窗口呼救,或结绳自救;②如果火势不大,不要开门窗,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不能乘坐电梯。
2、探究活动二⑴学生阅读P132-133实验7-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⑵播放爆炸视频及慢镜头,观察爆炸产生的过程。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教案
课时计划授课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题目课题3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成果展示:1、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2、二氧化碳能灭火三、创情激趣: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四、合作探究[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
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
第一小组:降低温度。
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
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
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
第五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
第五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
同学们好复习提问:[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2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灭火的材料的应用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平安知识。
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能有效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
本课题所学化学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闻、录像视频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平安教育,认识生活中的化学;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心,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灭火防火平安知识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灭火材料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演示、新闻穿插、现实案例分析,分小组收集材料汇报。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观察教师的录像视频:昆山粉尘爆炸新闻。
思考:由上述的事例和新闻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学生总结: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某些在敞开的体系中,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较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产生爆炸,请列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爆炸?学生:比拟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面粉厂、炮竹厂……教师引导:从爆炸产生的原因来看,某些是物理变化,某些是化学变化,请列举!学生: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化学变化〔如氢气球爆炸,炸药爆炸等〕。
学生快速记忆:自主学习课本P133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平安图标,请学生凭借记忆上黑板写出图标对应事项。
学生汇报活动一: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哪些?〔具体见第一小组汇报文档〕严禁烟火,在墙壁上要有严禁烟火图标,离开厂房后要及时断电,经常性检查工厂通风条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爆炸的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爆炸的原理;
②通过小组活动和探究,掌握各种情况下逃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爆炸的原理逃生的方法
难点爆炸的原理。
教学方法分组活动探究
仪器、药品
小蜡烛(2支)、干燥面粉、镊子、酒精灯、石棉网、面粉爆炸简易装置、灭火器。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