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高中数学 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师生共用)

高中数学 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师生共用)

高一数学第一章总复习导学案师生共用学习要求:1.掌握集合的有关基本概念,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问题;2.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3.掌握集合的运算(交、并、补);4.再解决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各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补集思想、分类讨论)的运用.学习重难点:1.集合的运算2.各种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学法指导:1.对于集合的问题:要确定属于哪一类集合(数集,点集,或某类图形集),然后再确定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2.关于集合中的运算,一般应把各参与运算的集合化到最简形式,然后再进行运算.3.含参数的集合问题,多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处理,有时需要用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4.集合问题多与函数、方程有关,要注意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前准备: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希望同学们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自主学习:1.下列各种对象的全体,可以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1)某班身高超过1.8米的女学生(2)某校比较聪明的男学生(3)教材中的难题(4)使232-+最小的x的值.x x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π____Q , 0_____{}0,φ_____{}φ,{}21,x x k k z =+∈_____{}21,x x k k z =-∈.4.用描述法表示由直线1y x =+上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5.集合A={},,a b c 的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6.若A B B =,则A ____B ;若A B B =,则A ____B ,若A B =A B ,则A__B.7.设全集{}22,3,23U a a =+-,{}21,2A a =-,{}5U C A =,求实数a 的值.师生互动:1.已知集合{},,2A a a b a b =++ ,{}2,,B a ac ac =,若A B =,求c 的值.2.已知集合{}4,7,8M ⊆,并且M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_个.引申:满足{}a ⊆M {},,,a b c d ⊆的集合M 共有____个.3.已知全集{}321,3,32S x x x =++,集合{}1,21A x =-,如果{}0S C A =,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10,B x x ax a =-+-=且A B A =,则a 的值_____.5.已知集合{}21,M y y x x R ==+∈,{}1,N y y x x R ==+∈,则M N =___综合●创新●实践1.为完成一项实地测量任务,夏令营的同学们成立了一支测绘队,需要24人参加测量,20人参加计算,16人参加绘图,测绘队的成员中有8人既参加测量又参加计算,有6人既参加测量又绘图,有4人既参加计算又参加绘图,另有一些人三项工作都参加,请问这个测绘队至少有多少人?2.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校团委号召全校学生将自己多余的课外学习用书捐给贫困地区学生,已知某班有50名学生,没人都至少捐了3本书,全班共捐了160本书,求证:该班学生中至多有10名学生所捐书的本数超过3本.课堂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它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学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4.布置练笔仿写:用上文中的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融情想象。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 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复习侵略与反抗1、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学会归纳对比:四次战争、三个条约、数次罪行、民族英雄、两次农民运动等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运动达到高潮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3日国际禁烟日 6月26日国际反毒日)过程:1839年3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P3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2.鸦片战争的爆发(道光帝)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借口:保护鸦片走私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P3—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赔款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英商的税款,中国须同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社会逐步沦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鸦片战争成为是中国史的开端。

P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制度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原因: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导学案撰写:张岭审核:曹六平使用时间:12月10日班级: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复习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情况。

3.复习炎帝、黄帝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二、复习巩固⑴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⑵火的作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⑶黄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①部落联合部落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②黄帝建,制,,发明。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因此人们尊称黄帝为“”。

⑷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⑸公元前2070年,建立朝,定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堂清测试1.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居民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A.烧烤食物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D.懂得人工取火5.在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7.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C.黄帝、炎帝部落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8.“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A.黄帝B.炎帝C.舜D.禹9.黄帝之后,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近代外国略强对中国的四次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事实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能知道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3、学习重点:条约的具体内容及从条约中得出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

4、学习难点:中国是如何沦为两半社会的深渊的基本线索。

二、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期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及对中国的严重影响,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断抗争使中国免于亡国的境地.三、定标引领独立自学:根据教材独立复习并在次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四、合作互学:两人一小组相互检查复习效果。

五、点拨释疑精讲导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六、反馈练习深化固学: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说明马士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C 、为英国侵略作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3、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西班牙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5、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7、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8、近几个月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和创新 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和创新  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重点知识回顾1、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极大增强。

②通过改革,我国逐步确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

2、中国腾飞的具体表现: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中国是工业国;中国是货物贸易国;嫦娥探月;高铁成为中国名片;“一带一路”得以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服务等。

3、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有①极大解放和发展了。

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②中国人民通过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不仅深刻改变了,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3、在我国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的社会地位。

5、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的法定义务。

二、例题剖析:共同探究:自来水提价,谁说了算?(1)图中A是精英决策——自上而下的决策,B是民主决策——自下而上的决策。

通过对比,试对精英决策做出评价: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不足?(2)怎样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三、跟踪练习:1、如何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达标检测:2018年“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开通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专栏。

广大网友纷纷就自己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7.72亿人,其中97.5%是通过手机上网,网络问政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上网了解民意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截止到3月2日,本次活动共收到31.7万条建言,中国政府网把精选出来的1000多条优秀建言转给《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这说明网民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越来越广泛。

问题探究:(1)你如何看待广大网友的行为?(2).请你选举一个你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答案:二、(1)长处: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效率。

第一单元 认识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 认识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章 认识运动 单元总复习题纲知识结构一、质点(A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这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 的点,称为质点。

质点是一种 模型。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当物体的 和 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 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针对训练】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能看成质点的是 ( )A .研究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减小水花的方法B .研究10000米长跑时运动员的速度C .研究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和停靠位置D .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优美舞姿二、参考系(A )1.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 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结果 ,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 或者 不动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比较方便。

【针对训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乘客以自己所乘的车作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他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公路两旁的树木是不动的B .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运动C .道路两旁的房屋是运动的D .有一辆卡车总在自己车前不动中学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 高 一 年级 物 理 科 第 周导学案周编号____导学案学期总编号__________ 主编教师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时刻和时间——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表示。

例如:第3秒末、第4秒初指时刻,第3秒内指到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前3秒内指到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周伦懿班级姓名分数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字词基础复习复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词语的掌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单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复习重点:掌握第一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积累现代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复习难点:重点词语的拼写。

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复习情况(三)合作交流、练习反馈一、音汉互写:(33分)()áo nèn shà( ) qūqí散.步( )过去( )芽一( )时拆.散委( ) 分( ) Lín lín ( ) ()dūn tān huàn水波()()各得其所.桑.树( )下来( ) ( ) ( ) ( ) chuíjì()()qiáo暴怒.无常砸碎.( )打沉()侍弄( )悴fù( ) yāng ( ) ( )()翻来( )去整宿.整宿( )求喜出望.外絮絮.叨.叨()jué()jié( ) ( ) ( ) 豌.豆( )别淡雅.高( ) 烂.漫泼泼洒.洒怦.怦( ) zhàng ( ) ( ) dǎi ( )不可抗.拒( )义允.许形影.不离( )着玩树杈.( ) jiá()zuàn ( ) zhàn无可挽.回脸( ) 挨揍.()着羚.羊寒()gēxīxīnìbàn dǎo xiù泰( )尔笑( )( ) ( )笑花( ) ( )告( )到()()()dìzǐ()()罗摩衍.那沐.浴.并()( )妹花瑞.繁杂.Péng hàn dàn ( ) qī()zhēyìn莲( ) ( )()徘徊.( )斜慈.怜( )拦( )蔽二、找出错别字并改正:(6分)委曲_____ 鱼粼_____ 取诀_____ 决别_____ 折散_____ 拆叠_____三、形近字组词:(9分)悴_____ 瓣_____待_____捶_____仗_____ 徘_____ 荫_____ 瑞_____ 拟_____碎_____ 辫_____侍_____锤_____杖_____ 绯_____ 阴_____ 端_____ 似_____四.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3分):()A 分歧铺垫拆散各得其所B 桑树渔塘诀别水波粼粼C 瘫痪捶打憔悴翻来腹去D 严历挨凑仗义形影不离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4分)1.那里有金色的_______,两行______的桑树,尽头一口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0~9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  0~9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课题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第 2 课时主备人内容出处教科书第28-29页第1,2,3,4,6题。

学习目标1.巩固对 0-9的认识,加深对数的大小顺序、区别与联系以及分解与组成的理解和认知。

2.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

评估任务1.巩固对 0-9的认识,加深对数的大小顺序、区别与联系以及分解与组成的理解和认知。

(检测目标1)2.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

(检测目标2)教学重点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顺序和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内容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环节一:导入一、激趣引入,勾起回忆教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走迷宫吗?请按照越来越大的顺序走出这个迷宫。

教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0-9这些数字,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相关的知识。

以游戏激趣,在游戏情境中巩固对数的认识,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的能力。

环节二:(检测目标1)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一)看图填数教师:同学们,能快速填空吗?学生经历将数量抽象成数的形成过程,再学生完成得有快有慢。

教师:为什么有些同学填得这么快?能说说你的诀窍吗?学生甲:我是这样填的,我先填第一个空,数了数是9个,填9;再看后面每一列都比前一列少 1个,比 9少 1是 8,比 8少 1是7……所以后面的不用数,直接就可以填出来了。

教师:不仅会准确地数数,还会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教师:填得快的同学都是用的这样的诀窍吗?学生乙:我是这样填的,我先填最后一个空,是 1,再看前面每一列都比后一列多 1 个,比 1 多 1 是 2,比 2 多 1 是3……所以后面的不用数,也可以直接填出来了。

教师:会数数,会观察,还能找到更便捷的方法,你非常会思考!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学生不同的填空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不仅为之后学习数的运算做好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二、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三、课前整理:▲目标: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复习旧知,加深情感。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1.找出读音容易出错的词语多读几遍,掌握读读记记部分词语。

2.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自由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目标:①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交流,提高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方法与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1)独立完成以下填空题。

1.‚记住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其中‚吃饭长大‛指的是______________,‚读书长大‛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大树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他说21世纪的青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_______,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_______。

‛在这里作者将_______比作_______,作者读书犹如_______,更能表达出_______。

4.‚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关于读书的名言,我还积累了许多这样的话,如_______的‚______________‛(2)小组长检查、订正答案。

(3)随机抽取2-3组,班内展示。

复习导学案1

复习导学案1

永和中学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我们享有人身权利备制人:王芳【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背诵相应的人身权利的知识点,能够判断出各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重难点】重点:侵犯各种人身权利的行为。

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是()①杀人②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③教室里的日光灯自然脱落砸伤了学生④排污使人中毒致残⑤当众辱骂他人⑥故意把公民照片当枪靶子射击⑦捏造事实中伤他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⑥D.④⑤⑥⑦2.村民胡某嗜酒成性,每次酗酒后,就殴打家人及其他村民。

一天,胡某酗酒后又殴打母亲。

胡某的父亲忍无可忍,将其捆绑起来用棍子暴打,结果将胡某打死。

胡亲的行为()A.属于大义灭亲,无可非议B.是正义行为,应予以提倡C.违背道德的要求,但不违法D.侵犯了胡某的生命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小云的母亲发现小云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

为了解真实情况,便于做好小云的思想工作,母亲私自偷看女儿的日记。

小云母亲的这种做法,从法律角度看,是侵犯了小云的()A.人身自由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4.下列不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的是()A.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B.将同学送给自己的相片贴在居室墙上C.未经本人同意,将其相片印在挂历上D.丑化公民肖像以此取乐5.某歌星因殴打他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这表明()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B.歌星打人影响恶劣,应从严从重处罚C.歌星打人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所以依法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D.歌星作为公众人物,应该顾及自己的名誉6. 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要进入公民的住宅时()A.只要需要就可以进入B.只要与案件有关都可以进入C.只要说明理由就可以进入D.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程序进行,出示有关证件7. 下列各项,没有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有()A.假冒他人名字签订合同B.两个同学同名同姓,其中一名同学强行让另一位同学改名C.假冒有困难的战士姓名往其家里寄钱D.李某以同事田某的名义写信,诬告其单位领导有贪污行为8.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A.新闻报道中合理使用领导人的肖像B.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分子在报刊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C.某商场为增加销售额,擅自使用某明星的肖像进行宣传D.寻人启事上使用失踪者的肖像9. 某大学生嫌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A.他可以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B.他无权改变自己的姓名C.只有父母才能改变他的姓名D.只有老师才能改变他的姓名10. 我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同样,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 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3. 简便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简便运算:讲解简便运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 解决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百万五千九百
三亿八千四百零八万
一千零三亿三千九百万
分析:先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带零的数再进行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起一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答案:
4005900≈401万
384080000≈4亿
100339000000≈1003亿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999×2=1998
999×3=2997
999×4=3996
999×5=4995
999×6=
999×7=
999×8=
999×9=
分析:先观察总结出前面四个算式结果的规律,根据规律写出后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计算检验。
答案:5994 6993 7992 8991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道题的结果,找出规律后再完成最后一道题。
答案:
(1)百万位亿位
(2)一百万一千万
(3)七百万万9个万百万
2个百万
知识点2:大数的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5题。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260800○27万
500000000○5亿
4000000○40万
297860000○3亿
分析:先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带零的数再进行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起一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

山东省肥城六中高三复习必修一(鲁人版)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 劝学》

劝学【制作】王长宏【课型】复习课【学案序号】1【审核】孔令海【使用日期】 9月6日【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

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

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自学达标1.掌握常见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差别,主要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扩大为“河流”的通名。

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练习: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标注重点读音:木直【中】绳金就【砺】则利须【臾】之所学而闻者【彰】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金石可【镂】用心【躁】也【假舆】马者【跂】而望矣虽有【槁】【暴】蟹六跪而二【螯】日【参】【省】乎己【輮】以为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解释重点实词:劝学()不可以已()木直中绳()槁暴()不复挺者()金就砺()跂而望()博见()声非加疾()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圣心备焉()锲而舍之()用心躁也()4、辨析重点虚词:而: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蟹六跪而二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焉:风雨兴焉()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通假字:指出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6、活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7、特殊句式:指出句式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内容:(一)重要字词:、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二)、作家作品: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孙犁雨果西蒙诺夫(三)、课文比较:课文主要内容作品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四)、阅读叙事记叙文的一般方法:1、事件及主要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主题揭示:事件意义的挖掘及作者写作的动机。

单元达标训练题90分钟 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舀水(yǎ0)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拂晓(fú)颤巍巍(chàn)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数的认识
•数的符号、名称及数表的认识。

•数的分类:自然数、零、整数。

2. 数的比较和顺序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符号。

•大小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法、间接比较法。

3. 数的表示
•用数字、图形、文字、计数器等方式来表示数的大小。

二、复习练习
1. 选择题
1.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零是自然数吗? A. 是 B. 否
2.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 B. 1 C. -1
3.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A. 8 B. -2 C. 5
4.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大于”:“小于”:“等于” A. >:<:=
2. 计算题
1.比一比:5和3,哪个数大?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4,1,0,-1
3.猜数字:我想一个数,它比5小,比2大,这个数是几?
三、思考题
1.写出5个小于10的自然数。

2.小智和小美在比赛,小智跳了3米,小美跳了4米,谁跳的远?
3.用计数器数一数教室里有几个同学?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复习练习,我们巩固了数的认识和比较,能更加熟练地分辨大小和顺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的大小。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们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活动方案
识梳理。

(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
(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
创立殿试和武举;
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
(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
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
(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2)前往地点:天竺(今印度半岛)。

(3)过程:历经艰险前往,后来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专心翻译佛经,他以亲身见闻写成,成为研究中亚、印度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八)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品是唐朝的。

(九)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
等三位诗人。

其中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被人们称之为;杜甫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被称之为。

(十)大运河
公元605年,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以为中心,北达,南至的大运河,全长两千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十一)赵州桥
朝杰出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十二)艺术
书法: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又一高峰,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和。

颜真卿的字雄浑敦厚,人称”“;柳公权的字,人称”“。

绘画: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著名的画家有、等。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画艺高超,人称”“。

石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全面了解唐朝各方面情况后,请回答:
(1)唐朝的繁荣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其出现了两个盛世、两位明君,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政策等方面阐述)
(2)促使唐朝繁荣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3)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对促进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何种作用?
(4)从大唐盛世产生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解隋唐社会开放的情况
材料一: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
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鲜明对比。

——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二: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都。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李太白全集》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2)唐代中外交流的特点有哪些?
(3)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活跃的交流情况?对唐代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三、当堂巩固
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得”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富商巨贾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
A.唐朝太宗注意吸起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
D.唐朝太宗提拔了姚崇等名臣
4、”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反映了唐太宗() A.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B.从隋亡中吸起教训
C.吸起有才能的人参与中央政权
D.继续使用权用大运河。

5、科举考试中采用殿试始于()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隋炀帝
6、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摇篮
B.中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C.中华民族的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7、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辟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通济渠
B.永济渠
D.江南河
8、被藏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
B.文成公主
C.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0、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不同
B.所受教育不同
C.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D.仕途不同
当堂巩固答案:
1.A
2.B
3.C
4.B
5.C
6.B
7.B
8.B
9.A
1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