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在心理学研究中,情感的概念与个性形成、理性与非理性思维、以及认知动机有关。[1]

尽管许多分类法已被提出,但目前尚不存在明确的情绪分类法。一些分类包括:∙认知情绪对应非认知情绪

∙本能情绪(源于杏仁核),对应认知情绪(源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

∙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导致复杂情绪

∙基于情绪存续时间长短:一些持续一段较短的(数秒钟)情绪(如吃惊),也有持续数年的(如爱情)

情绪和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相关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和情绪的表达方面。人们某些行为(如哭泣、争斗及逃避)的直接原因往往源自于他们的情绪状态。然而,一个人如果出现没有与之相对应行为的情绪,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的行为对情绪来说不那么至关重要。詹兰理论指出,情绪体验主要是由于生理变化的体验。

库伯勒-罗丝模型(Kübler-Ross model)描述了人对待哀伤与灾难过程中的5

个独立阶段。绝症患者被认为会经历这些阶段。这一模型是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模型中的阶段后来广泛流传,被称作“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

库伯勒-罗丝模型五个阶段包括:

1.“否认”:“不会吧,不可能会是这样。我感觉没什么事啊。”

2.“愤怒”:“干嘛啊,这不公平!这怎么可能让人接受!”

3.“讨价还价”:“让我活着看到我的儿子毕业就好。求你了,再给我几年

时间。我什么都愿意做。”

4.“抑郁”:“唉,干嘛还要管这些事啊?反正我都要死了。也没什么意义

了。”

5.“接受”:“我没问题的。既然我已经没法改变这件事了,我就好好准备

吧。”

库伯勒-罗丝把该模型应用到所有灾难性的个人损失上(工作、收入、自由),也包括家人的逝去,甚至离婚。她也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

悲伤是种情绪反应,多数高等哺乳均有此反应,其中,人类对此最为显著。

人类的悲伤来源通常来自经历上的挫折失败,如:无法抗拒的住所改变,亲友死亡,离婚,毕业,或失业。另外,这类生物反应又会因生活经验与文化特质而异。举例来说,失去亲人往往让人觉得悲伤,但悲伤的表达方式或是失去哪些人发生,则因当事者年龄,经历而有所不同。

悲伤表现在外即为沮丧心情,落泪与沉默。若悲伤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即为一般来说的忧郁,甚至临床病症上的忧郁症。引起悲伤的因素既然来自环境,心理因素或生理,也因此,在悲伤之余,能够让当事者纾解心情以重新适应新环境或身体变化,这也是悲伤的最大好处之一。

愤怒(anger)指不满或敌意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愤怒时,自律神经系统会产生作用,进而引发生理反应,并且使人表现出特有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姿势[1],往往会做出一些发泄的行为,而严重者更会失去理智。愤怒可能引发耳朵产生幻觉,如幻听、视幻觉,医学上也写有内分泌失调等等。也可能有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对机械、交通工具应特别小心操作。

理智(英语:Reason),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类似于直觉、感觉。它被认为是一种思考、计算、衡量、推理与逻辑的能力,通常被当成形容词来使用。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智的,代表他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考虑过对错、前因后果,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我们会说他是理性的。

思维或思想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内隐或外隐的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思维是由复杂的脑机制所赋予的。思维对客观的关系、联系进行着多层加工,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由生命进化而产生。物质的化学反应构建生命,生命在生存过程中进化出意识、思维。

思维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人才能思考,或者说有名方能思;无名,则实无所指,思无所用,也就无法转换成言语来表述。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独的分离开的过程。

∙综合:综合就是分析的逆向过程,它是把事件里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事件。

∙抽象:抽象是把事件的共有的特征,共有的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内容进行舍弃。

∙概括:概括是以比较作为其前提条件的,比较各种事件的共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对其进行同一归纳。

以上几种大概包含了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思维是一抽象名词及含蕴了思考的能力的总称。

思考是对事物有极高的自信的自省能力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对问题有客观的批判和建言能力,当面临问题时,能洞悉真正问题之所在,适宜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思考的能力包括"批判思考"、"系统思考"、"创意思考"、"逻辑思考"、"水平思考"、"垂直思考"、"图像思考"、"逆向思考"、"正面思考"、"负面思考"...等

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成:“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1],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现在对意识这一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问题涉及到的学科有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这些领域在不同的角度对意识进行的研究对于澄清意识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意识是高等生物的神经现象,是个体生理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了对自身本体认知(自我意识)、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认可、对自身行使能力的认可的综合。因此产生一个疑问,我认为我的意识存在,我就是有意识,我认为我的意识不存在或未必存在,我就没有意识吗?由于人类意识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不论自身是否感知到,无论自身是否认可,意识均存在。如何界定意识是否存在呢?具有自我内省能力和行使能力,就是意识存在的标志。

痛苦,一种广泛的而复杂的人类感受,意指会让人经验到到不舒服、不快乐等负面情绪的任何事物,它通常与受伤,或会让你受到伤害的威胁连结在一起。因为肉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痛苦感受,通常被称为疼痛。

痛苦与人类的意识有关。

在汉语中,痛,是指肉体上的疼痛,而苦,则是来自于味觉上的苦涩感觉,将这两种感觉结合,就形成痛苦这个词。痛苦是一个概括性的形容语,肉体上产生的疼痛感受,可以称为痛苦,而心灵上的烦恼挣扎,也可以称为痛苦。

烦恼(英语:Annoyance),一种正常的人类内在情绪,但是过度的烦恼,可能是因为心理疾病引起。它通常起源于对过去的后悔,对现在状况的不满,或与对未来的期望。因为有意识的思考,造成个人产生烦躁、忧郁、痛苦、不安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焦虑(anxiety)意指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焦虑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产生;也有可能是惯性或是常见与普遍的一种感受。焦虑通常与佛洛伊德对于压抑感受与冲动所提出的论点有关;此外,亦与习得或制约反应机制的概念相关。反应机制的概念提到,某些事件或刺激如果在过去曾经造成恐怖或紧张的经验,就会引发焦虑。

失败主义是一种思想,认定未来注定失败而放弃一切改变现状的行动。这个词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1]。在日常用途中“失败主义”一词带有负面涵义,通常与叛国和悲观主义连结在一起;或是用于描述类似第22条军规之类注定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