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现象,了解物体的属性和特征,并能够归纳总结。

3. 培养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观察性研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物质的观察和认识2.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4. 物体的属性和特征5. 科学杂谈三、教学组织与方法1. 教学组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参与和贡献。

2. 教学方法:注重观察和实验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教具,提供相关实物和样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对于每个模块的重点概念进行简单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3.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4. 讨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的规律和特征。

5. 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拓展的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能力。

6. 小结复习: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概括,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实验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检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六、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教材、实验器材、教具以及所需的实物和样品,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我们将能够达到“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要求。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微观观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物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观察,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

探究活动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知识讲解1. 讲解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的构成。

2.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题2: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性质,知道物质的不同性质。

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实验。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

探究活动1. 分组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表现。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知识讲解1. 讲解物质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表现。

2.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物质的性质规律。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二单元:生物的世界课题3: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的基本属性。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1、播撒希望的种子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 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1. 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第1课时学习过程一.学习导入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二.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观察发现(图)。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⑶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师: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办?(用种植的方法验证)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试验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2. 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当天的课程内容,并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课堂讲解(10分钟):依次介绍当天的课程知识点,并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辅助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组讨论的案例,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展示给全班。

4. 实践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简短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所学内容的框架和逻辑,巩固课堂所学。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巩固和拓展学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2. 实物和图示: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物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参与度以及实践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采用开放性问题和小组展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及时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知识的快乐。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一 .教学导入: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二 .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局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保护植物.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局部的名称.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 根和茎的奥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一.教学导入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一一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 .活动观察植物的根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2.学生仔细观察: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熟悉直根和须根〕三 .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1.我们熟悉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3.设计实验证实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5.组装实验装置.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样运输水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 水到哪去了?2.学生猜测.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4.设计实验: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6.回家做实验.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熟悉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五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3.神奇的叶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一.教学导入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答复〕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己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二 .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三 .活动1植物与阳光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拟,交流.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根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考前须知.〕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动物的特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楚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一、教学导入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 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二、活动1 模仿动物的运动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选.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三、活动2 比拟动物的生活环境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拟其不同.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四、小结:今天,我们熟悉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2、水族的公民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熟悉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一 .活动1 观察鱼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鱼鳍:游泳鱼鲤:呼吸鱼鳞:保护二 .活动2 研究鱼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2.讨论实验设计.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5.进行实验6.汇报实验发现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鲍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鲤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三 .拓展局部:1.欣赏金鱼2.拓展作业: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3.吃奶长大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一 .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二 .活动1 观察兔子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三.活动2、哪些是哺乳动物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答复〕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鳄鱼海豚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4、飞翔的精灵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比照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一 .教学导入: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板书:飞翔的精灵〕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二 .活动1 观察翅膀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而有密密麻麻的绒羽.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3.研究鸽子的羽毛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三、活动2 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四、总结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5、珍稀动物的保护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己有保护举措的资料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一.教学导入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二.活动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3.学生熟悉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三.活动2 保护动物1. 了解保护举措: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2.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4.张贴简报.第3单元声音1 辨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上下一.教学导入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二.分辨声音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上下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上下之间的差异.2.让局部学生想出方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上下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比照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比照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大小।司低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上下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上下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一.教学导入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 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三.观察发声的物体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清楚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方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表达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4.学生动手探究.5.汇报、交流.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2.气体发声实验.五 .归纳概括〔物体振动产生声音.〕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测与假设.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比照实验和分析推理的水平.一.导入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二 .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2.学生猜测: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3.对每类猜测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4.学生进行实验.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比照实验作为范例〕一选定探究材料一按小组制定实验方案f小组合作实验一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X X物体中传播〕 f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一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一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一发放实验材料一实验一汇报交流一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一提出探究问题一假设一师生共同制订比照实验方案〔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比照〕一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 f学生解释实验现象f得出实验结论.〔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一假设一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师生共同制订比照实验方案〔比照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 f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一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一得出实验结论.三 .小结4.限制声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限制声音的研究,提升搜集信息的水平,提出自己在限制声音方面的想法.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限制〔放大和减小〕问题.一.谈话导入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限制声音呢?二 .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方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方法.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比照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三 .阅读材料:噪声1.阅读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限制噪声的意义.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四.活动2 限制噪声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来减少噪声?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减少噪声.第四单元信息的传递1、信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2.能够制作资料卡片.一 .教学导入:1.谈话: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 表达自己的意思.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吧!二 .活动1 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1.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找, 信息传递方式.2.进行资料的汇报: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3,交流: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吧?4.课后完善:除了刚刚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在课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或书籍名〕5.指导制作资料卡: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6.布置任务: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卡.2.书信和标志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二 .活动1 写密信1.过渡:教师提问:假假设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 要预防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2.古人很聪明,他们创造了一个好方法一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过程〕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5.活动根本完成时,教师问: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三 .指南车信箱1.阅读.2. 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四.搜集资料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3、电报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搜集电信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一.导入电报和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电报和的历史.二 .活动1 搜集电报和资料1.出示“信息〞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资料卡,根据时间整理出与电抱、有关的资料.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亨利、莫尔斯创造电报的故事.3.科学是开展的,只有短短100来年, 就有如此快速的更新换代,你能回家再查查资料,了解现在最新奇的移动有什么特点吗?〔第二节课时进行简单汇报〕三 .了解专用号.1. 了解专用号,及其使用的情形.2.教师讲解随意拨打专用号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使用 .4 信息时代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搜集有关信息应用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2.能合理想象并描绘未来通信.一.谈话导入:L讨论:信息传递的技术在工作、军事、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课件出示相应场景〕2.现在,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3.学生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第5单元水的变化1.不翼而飞的水一烧开水科学研究1.会做水沸腾的实验.2.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科学知识1.熟悉沸腾现象.2.知道水的沸点及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汽.一.导入我们天天喝开水,烧开水在家熟悉吗?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指名让学生答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可是只有这样一些变化吗?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今天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也来烧一次开水,好不好?〔板书:烧开水〕二.活动烧开水1.定性观察.〔1〕明确实验目的〔2〕熟悉实验装置〔3〕动手前的提示:1、静静观察记录变化. 2、注意平安〔4〕学生实验〔5〕根据记录汇报2.定量观察〔1〕提出问题:水沸腾后温度是多少?温度会继续升高吗?水会少吗?〔2〕设计实验方案〔3〕交待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沸腾时的度数, 水有没有变化,注意平安.〔4〕学生实验〔5〕停止实验:水少了吗?少了的水哪儿去了?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飞了呢?三.分析析整理:1.教给学生分析方法2.学生讨论,交流3.总结:今天,我们烧了两次开水,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汽, 同时,我们也熟悉了沸腾这一现象,知道水沸腾后尽管再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 四.拓展:回家用纸杯烧开水2.飞回来的小水珠科学探究1.能制定较标准的研究方案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学习比照实验的设计方法,会限制实验变量.3.会分析比照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4.3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设计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4.3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设计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4.3 岩石、矿物和我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3 岩石、矿物和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岩石和矿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较高,可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岩石和矿物标本、实验器材、PPT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的物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通过实例说明岩石和矿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鉴别岩石和矿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岩石和矿物的鉴别方法。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岩石和矿物资源。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1.2 蜡的有趣变化 》教学设计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1.2 蜡的有趣变化 》教学设计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1.2 蜡的有趣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蜡的有趣变化》这一课是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蜡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有趣变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蜡的特性和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熔化”、“凝固”等还不太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性质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性质和变化。

2.难点:对蜡的性质和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蜡烛、显微镜、试管、烧杯、热水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巩固对蜡的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的性质和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的熔化、凝固、溶解和乳化等变化的特点。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1、一滴油的动力科学概念:明白油比水轻,水具有表面张力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材料:一盆水、油、滴油的工具、一张吹塑纸实验过程:一、导入,小鱼的鳍动一动,水中身体游一游泳;我的小鱼真奇妙,向前游泳鳍不动。

噫!这是为什么呢?秘密我来探一探。

二、准备活动在吹塑纸上画一条一小鱼,剪下来,然后在它的中间开一个圆孔,再剪开一条“水道”与鱼相通。

三、小组活动让每小组准备一盆水,把剪好的“小鱼”轻轻地平放在水盆里,下面帖着水,保持上面干燥。

然后小心地把一滴油滴在圆孔里。

“小鱼就开始向前运动。

注意:一盆水只能做一次实验。

四、研究研究小鱼可以前进,它还可以后退和拐弯吗?请重新设计制作一些可以后退和拐弯的小鱼,再试试。

五、记录六、这是为什么呢?结论:滴一滴油在水面,油总是向水面四周扩散,而小鱼里面的油只能沿着“水道”向外扩散。

油比水轻,所以总是漂在水面,并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推动小鱼的运动。

其实一些洗涤用品也可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使小鱼运动。

七、课后研究在没有风的日子里,约几个好伙伴,一起到池塘边:(1)观察一滴油能扩散成多大的面积?(2)举行一个小鱼游泳比赛,看看谁的小鱼游得最快。

注意安全!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2、缤纷万花筒一、教学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二、教学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篇一: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 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3. 能够利用对比试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 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1. 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 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重、难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搜集并认识种子1. 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1) 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种子的结构,并猜想种子内部每一结构有什么作用?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植的内部结构3) 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 教师按照P3准备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2. 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3. 向学生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4. 最后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课后反思:2课时活动一:播种1. 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播一颗种子?请学生起来回答2. 学生观察书上的播种方法,将自己刚才描述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对比,发现有何不同?3. 教师提出书上播种方法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垫瓦片有什么作用?使盆底的洞不会被里面的泥土堵死,多余的水分能够流出盆内及空气的的流通4. 联系上一节课种子萌发的条件,思考当我们把种子播下之后,应该为种子的萌发创造哪些条件?活动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 当种子播下去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我们要清楚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想一些什么办法呢?P5用透明玻璃杯来种一颗种子,从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 2. 将这个观察的作业布置给同学,回家观察这个过程,做好记录; 3. 结合书上的图片,请学生描述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胚轴→根(胚根)→出土→叶(胚芽)→长大注意真叶4. 特别提醒: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把已经萌发的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1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1

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1、一滴油的动力科学概念:明白油比水轻,水具有表面张力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材料:一盆水、油、滴油的工具、一张吹塑纸实验过程:一、导入,小鱼的鳍动一动,水中身体游一游泳;我的小鱼真奇妙,向前游泳鳍不动。

噫!这是为什么呢?秘密我来探一探。

二、准备活动在吹塑纸上画一条一小鱼,剪下来,然后在它的中间开一个圆孔,再剪开一条“水道”与鱼相通。

三、小组活动让每小组准备一盆水,把剪好的“小鱼”轻轻地平放在水盆里,下面帖着水,保持上面干燥。

然后小心地把一滴油滴在圆孔里。

“小鱼就开始向前运动。

注意:一盆水只能做一次实验。

四、研究研究小鱼可以前进,它还可以后退和拐弯吗?请重新设计制作一些可以后退和拐弯的小鱼,再试试。

五、记录六、这是为什么呢?结论:滴一滴油在水面,油总是向水面四周扩散,而小鱼里面的油只能沿着“水道”向外扩散。

油比水轻,所以总是漂在水面,并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推动小鱼的运动。

其实一些洗涤用品也可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使小鱼运动。

七、课后研究在没有风的日子里,约几个好伙伴,一起到池塘边:(1)观察一滴油能扩散成多大的面积?(2)举行一个小鱼游泳比赛,看看谁的小鱼游得最快。

注意安全!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2、缤纷万花筒一、教学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二、教学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湘教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要素;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 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材;2.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纸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科技活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科技活动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个简单的科技活动案例,例如制作纸飞机或简单的电路实验。

2. 分析案例中的科技活动步骤和要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技活动。

Step 4: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活动项目进行探究。

2. 学生根据所学的科技活动步骤和要素,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Step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展示他们的科技活动成果和实验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技活动的要点和经验。

Step 6:拓展活动(5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开展科技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科技活动经历,并在下节课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科技企业,了解更多科技活动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情况,评估其团队合作能力;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展示成果,评估其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3.3自制日晷(教案)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3.3自制日晷(教案)
提问4: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人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倾斜程度。这个合适的倾斜程度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5:我国处于地球纬度大约多少度?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看似简单的日晷,凝结了好几代古人的心血。小小的日晷,不仅有太阳与影子的关系,还有影子与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关系。
2.自制日晷
提问1:自制日晷需要哪些材料?
3.立杆日影,每天正午时刻都指向正南方向。( )
4.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竖直立杆的日影都不会有偏差( )
5.日晷的晷针上端总是指向北极星。( )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1.× 2.√ 3.× 4.× 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1.善于观察比较,发现现象中的本质。
2.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3.具有持续观察的耐心和毅力。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日晷对应当地时间的调整方法。
教学 准备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日晷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不同的位置,物体落在地球上影子的方向、长短的变化来制作的。它是一个精密的时间计时器,因此,在使用时如果摆放不平、朝向不正、角度不准都会影响计时的准确。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
2.提问:日晷为什么要朝向北方?
3.提问:日晷针与日晷盘的倾斜度会影响什么?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识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能够正确描述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生长的条件;
3. 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培养孩子们的自然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正确认识植物的生长;
2. 正确描述植物的生长;
3. 理解植物的生长。

四、教学准备:
1. 植物的图片或模型;
2. 植物生长的实验材料;
3. 植物生长的实验指导书;
4. 植物生长的实验图片;
5. 植物生长的实验报告书。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植物的生长,引入植物生长的概念;
2. 讨论:通过讨论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3. 实验:实验植物的生长,实践植物生长的条件;
4. 总结:总结植物生长的经验,提高孩子们的自然观察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自然观察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可能是因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概念缺乏理解,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概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四年级学生爱动脑、爱动手,对实验感兴趣,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经过一年的科技活动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技校本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技,学生必将对科技校本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科技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

创造性开展普及科技知识的教学,其目的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三、教学目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日趋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我校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丰富内涵,创造品牌,充分体现科技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双重教育意义。

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活动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学措施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通过播放幻灯片、观看科普图片展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技发展话克隆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技发展话克隆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技发展话克隆教案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的进展。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阻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进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阻碍。

2、关注与克隆技术有关的生物繁育技术问题。

科学知识
1、明白克隆是生命科学中一项庞大的技术工程。

2、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阻碍。

教学预备
有关克隆技术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学生谈:“克隆技术知多少”?
二.阅读了解克隆技术
1、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克隆技术
2、组织小型辩论会:主题: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阻碍。

(约20分钟)
正方:正面﹥负面反方:负面﹥正面
要求双方在简要提出本方观点后,进入辩论时期,用3分钟时刻做总结陈词。

教师简要评述辩论会学生的表现
教师向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

提出期望:今后保持对生物繁育技术进展的关注,注意资料的搜集。

本课教学反思:
单元总结与评判:(一课时)
和学生一道翻阅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回忆,重点强调。

完成单元评判的指南车竞赛场题目。

领学生完成单元的自我评判。

组织学生完成小组评判的同时,教师快速完成教师评判。

布置学生请家长给出评判,要紧针对在家实践完成的部分如:扦插是否成功,克隆资料的查阅情形等。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全面掌握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点概述本教案涵盖以下科学知识点: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提问、实验、记录、总结等。

2. 物理学:声音、光、力、电等基本知识。

3. 化学:物质与变化、空气与水的运动等基本知识。

4. 生物学:植物、动物、人体等基本知识。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包含多个课时,每个课时的内容安排如下:课时一:科学探究方法- 主要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实验、记录和总结。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时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主要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包括声源、媒质和接收器等基本概念。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课时三:光的传播和折射- 主要内容:介绍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在不同媒质中的折射现象。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和折射现象。

课时四:力的作用和测量- 主要内容:介绍力的作用和测量方法,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力的作用方式,了解常见的力的测量方法。

课时五:电的产生和传导- 主要内容:介绍电的产生和传导原理,包括电的产生方式和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了解电的基本性质和安全用电知识。

课时六:物质与变化- 主要内容:介绍物质与变化的关系,包括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常见物质的变化过程。

课时七:空气与水的运动- 主要内容:介绍空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包括风、气压和水的循环等基本概念。

- 研究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与水的运动规律,了解气候和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课时八: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主要内容:介绍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试验教案名目:1、观看种子怎样长成小苗2、观看小苗的生长3、观看花、观看果实4、观看鸡卵5、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6、力的作用7、蜡烛熔化试验8、初探金属生锈的试验9、金属与锈试验一、观看种子怎样长成小苗试验预备:种子——小苗——大树——果实幻灯片试验过程:1、生疏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观看激发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幻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异?试验二、观看小苗的生长试验过程:1、课堂指导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争辩:小苗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争辩,使学生明确观看内容。

其次,组织学生争辩观看方法。

教材第 6 页出示的观看方法是用直尺测量小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大小、宽窄。

最终,提示大家观看的同时要记录下观看数据。

2、课后观看、记录留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教师适时提示同学观看、记录、沟通小苗的生长数据。

鼓舞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看的兴趣。

留意: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肯定阶段之后,开花结果之前,结合本单元第 3 课内容进展教学。

试验三、观看花,观看果实试验预备: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试验过程:1、花的记录(1)生沟通第一次觉察花蕾的日期,观看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填写种植记录三。

(3)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4)学生争辩沟通,填写种植记录四。

2、观看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看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看后沟通,并画出辣椒果实。

3、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数种子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预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损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界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颜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中的颜色,学会合理利用自然界中的颜色来装饰自己;
3.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利用自然界中的颜色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彩色纸张、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本课时的课本、笔记本、彩色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
1. 活动一:开场热身
(1)给学生准备一些彩色纸张,让学生自己把它们按颜色分类;
(2)让学生把分好的纸张摆成一张彩色的图案,让学生自己体会分类和摆放的乐趣;
2. 活动二:讲解
(1)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投影仪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颜色;
(2)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不同颜色,并且让学生知道各种颜色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颜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3. 活动三:实践
(1)让学生用彩色粉笔在纸上画出自然界中的颜色;
(2)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把自己画出来的图案装饰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课题:软管抽水第一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目标:1、关注虹吸现象2、了解虹吸原理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虹吸原理,培养学生认真,细腻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

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渴乌”等。

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又称漏刻、漏壶。

其中的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出示“今制肃定”)刻漏图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虹吸原理的介绍二、动手实践,了解虹吸原理1、做一做准备材料:清水软管水盆水桶注意事项:1、保持管内的水不外流2、保持软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2、试一试用软管抽水时,观察出水口的水流变化,并制作表格条件出水口水流变化情况3、想一想师:如果用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像软管抽水那样把池塘里的水抽到山上去浇树,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三、小结教学反思:课题:不怕热的小鱼第二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批注:1、让学生注意平常生活和思考2、明白热水往上走,冷水往下沉教学重难点:玻璃和水不善于传热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将一碗凉粥倒入锅内,然后加热。

不一会,锅内的粥就会冒出气泡并发出声音,粥似乎已经很热了。

可是,当你用汤勺舀一点上面的粥尝尝,却会发现粥并不热。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师:因为,凉粥加热与烧开水不一样,粥没有水那样好的流动性,不容易形成对流并传导热量。

当锅底的凉粥受热后,温度很快上升,但热量却不能很快地向上传导,而是集中在锅底,直至将锅底的粥烧焦,而上面的粥却依然还是凉的导入新课《不怕热的小鱼》二、动手实践(一)不怕热的小鱼1、做一做师:我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温度适宜的凉水中的,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魔术,让小鱼苗在沸水下游动而又不会受到伤害。

准备材料:酒精灯、试管、烧杯、小鱼苗1、在一个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清水。

然后在试管中放入一条小鱼苗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保持试管倾斜,用酒精灯正确加热靠近试管口且盛有水的部位3、直到试管上端的水沸腾起来师:试验完后你会发现,试管底部的小鱼依然安然无恙。

师:小鱼真的不怕热吗?生:师:当然不是!检验一下试管底部的温度你就会明白,原来水和玻璃都是不善于传热的物质,试管上端的水虽然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却还是凉的(二)水中火焰1、做一做师:水传热的本领虽然不强,但它也并不是完全隔热的。

下面,我们来制造一个“水中火焰”奇观,继续进行研究。

准备材料:水、蜡烛、烧杯等师:找一支比较粗的蜡烛,先将蜡烛底部在火上烧一烧,然后趁热将它竖立在烧杯中并固定好。

师:往烧杯内倒入冰水,使水面的高度稍低于蜡烛上缘。

师:点燃蜡烛,然后观察。

在蜡烛顶端被烧成向下凹陷的形状后,你会发现蜡烛会继续燃烧到水平面一下,尽管此时蜡烛壁已变得很薄很薄,但蜡烛仍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于是就出现了“水中火焰”的奇观生:师:烛焰能在水面下燃烧,这是因为水被烛焰周围薄薄的蜡烛壁挡住了。

可是这层蜡烛壁为什么没有被火焰熔化呢?生:师:这是是水的“功劳”。

因为蜡烛周围的水带走了火焰产生的热量,才使得这层薄薄的蜡烛壁没有被熔化。

2、广角镜师:“水的热对流”,平时烧开水的时候,火焰在水的下部,底部的水受热后变得较轻,于是向上升,与此同时,上部的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容器内的水就会被整体加热。

如果只加热水的上部,这些水受热变轻,继续浮在上部,不会和下部的水形成对流,所以即使上部的水沸腾了,下部的水温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百变化。

3、课后作业①“不怕热的小鱼”的试验中,如果把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结果会怎样?为什么?②你能用一张纸和酒精灯,来加热冷水吗?画出你的设想教学反思:课题:用玻璃杯做的实验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善于利用生活的常用的物品做实验2、善于总结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教学重难点:善于总结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教学准备:玻璃杯、玻璃片、筷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师:普普通通的玻璃杯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有趣的实验,今天就让我们动手试试吧。

揭示课题《用玻璃杯做的实验》二、做一做1、筷子“弯折”了师:往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清水,将筷子插入水中,这时,筷子似乎发生弯折了。

取出筷子检查,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弯折。

这时什么原因?生:2、自制露珠师:取2个玻璃杯、2块玻璃片,分别用于毛巾擦干净。

师:往其中的一个玻璃杯内倒入小半杯热水,然后在杯口盖上玻璃片。

师:在另一个玻璃杯内放入几块冰块,然后在杯口也盖上玻璃片师:过一段时间再观察,两个玻璃杯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盛热水的玻璃杯哪里出现了水珠?盛冰块的玻璃杯又在哪里出现了水珠?)生:师: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出现水珠的部位不一样?形成水珠的条件是怎样的?请将你的思考写下来。

三、想一想①在几个玻璃杯内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可以做出一组小乐器,想想这是怎么回事。

回去之后你们也试试吧。

②用玻璃杯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呢?请写出你的设计后在动手试试。

批注:实验中水珠的来由: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现象也是这样形成的。

我的设计三、广角镜筷子“弯折”的原理: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方向会发生变化。

我们因此产生错觉,感觉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和在空气中的部分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似乎“弯折”了。

“雨的形成”:雨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形成了云,云层里的小水珠遇到冷空气后,形成大水滴,当水滴达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层中掉了下来,形成了雨。

四、扩展活动用玻璃杯做几个实验(1)做放大镜器材:玻璃杯、水等方法:在玻璃杯中装满水,透过玻璃杯看物体(如书上的字),可以看到放大的像(2)验证大气压强器材:玻璃杯、水、纸片等方法: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子轻轻倒过来,杯内的水不会流出。

(3)探究浮力器材:重物、水、玻璃杯等方法:把空玻璃杯口朝上竖直放入水中,使它浮在水面上,轻轻地往杯子里面放一些重物,玻璃杯会略微下沉一些。

不断往杯子里放重物,直至完全沉入水中。

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课题:自制自动饮水机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动手制作饮水机2、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大气压强原理。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平底盆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可爱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在炎热的夏天,干渴的鸟儿为了找水喝四处乱飞,实在太辛苦了。

让我们为鸟儿做一个自动找饮水机吧。

揭示课题《自制自动饮水机》二、做中学1、水控制了水的流动想一想,下面几种情况,饮料瓶中的水不会完全流出来。

①瓶中暴露在空气中 ②瓶口浸没在水中 ③瓶底打一个小孔,瓶口浸没在水中三、自制自动饮水机过程请翻开课本P17四、测与评师:制作自动饮水机使用效果如何?为了使这个饮水机使用更为方便,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完成下图:五、拓展活动P19批注:教学反思:使用效果:我的改进示意图:课题:制作叶脉书签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叶脉书签怎么制作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练习动手能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树叶、软毛牙刷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平常我们的书签都要去书店买,今天我们来自己制作书签揭示课题《制作叶脉书签》二、做中学1、观察叶脉将树叶浸没在漂白液中,经过一晚后取出,再用水洗净后夹在卫生纸中,并用熨斗烫干。

2、收集树叶,并观察记录收集树叶的异同植物名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表面叶柄硬度叶脉纹路叶脉密度桂花树白杨树樟树师:你认为用哪种树叶制作的叶脉书签会比较漂亮?将其取出备用。

3、制作叶脉书签请翻开书P22-23测与评:①通过制作,你发现哪种树叶制作的叶脉书签质量最好?你发现书签质量的好坏与树叶本身质地有什么关系?②通过制作,你发现用碱水煮制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③想一想,为什么不能选用嫩叶或叶脉稀少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三、拓展活动采摘多种不同叶形的树叶,试着用不同的办法制作一套不同叶形的叶脉标本,并将它们贴在卡片上与同伴交流。

批注: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课题:激光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激光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激光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节日的晚,一道道彩色的激光束将天空点缀得异常美丽,一圈圈绚丽的激光环把舞台衬托得分外迷人。

我们知道日光是太阳发出的光,普通的灯光是灯丝通电后发出的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激光世界。

导入新课:激光二、看一看1、激光:是科学家用专门的设备激发出来的一种性能非常独特的光。

在农业生产中,激光可用于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在医学上,激光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刀”。

激光在军事上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三、试一试1、列举你知道的生活中与激光有关的活动,把他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活动用到的有关材料、设备(与激光有关)四、广角镜(激光的发现)P34教学反思:课题:生物治虫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目标:1、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2、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教学重难点:1、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2、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生产和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化物农药(剧毒杀虫剂)。

师:到了50年代,这些有机氯化物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

这些剧毒的确在短期内起到了杀虫的效果,因此,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生物治虫》这一课二、看一看师:生物治虫是一种利用害虫天敌消灭害虫的治虫方法。

采用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还可节省农药开支。

下面介绍几种生物治虫的新技术:1、自然防治法P362、微生物防治法P373、激素防治法P384、基因控制技术P38三、试一试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2、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四、广角镜(生物治虫)P39教学反思:课题:城市交通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道路交通标准2、了解行人安全具体要做到什么教学重难点:认识交通标志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师:城市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