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分析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分析比较

徐立章

081132209 19世纪中叶,发生在日本的“黑船事件”,打破了日本的国门。西方列强的

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同时,也是日本人被迫面向世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实现国家的民主独立!日本支持维新变法的有志之士决定推翻腐朽的德川幕府的独裁统治统治,建立新的新的政府,实行明治维新变法。他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发展工业,建立现代化国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运,从而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19世纪末,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打败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的中国,,日本从此确立了亚洲强国的地位。,被迫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使得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面临着民族的生死存亡,开始进行深刻反思,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象日本那样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然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却没有改变现实!

两国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危机;从运动性质看,在本质上都是从半殖民地化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从改革的内容上看,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解决的,都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从运动的方式上看,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从影响来看,都促使社会风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近代化。但是是什么原因使得两国都实行变法改变民族的命运,却又不同的结果呢?

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

虽然日本和中国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但两国历史差别很大,维新前夕的政局也截然不同。在日本全国分为大大小小200多个藩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革新势力的活动。由于幕府统治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性,因此天皇一旦号召,便能聚集许许多多愿意为天皇效力的人。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虽然腐朽,但持久而顽固,将全国的统治牢牢抓住不放。晚清时期的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的效忠慈禧。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

第二,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

第 1 页共2 页

明治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已摇摇欲坠,以中、小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也展开了积极的倒幕活动。而戊戌变法前,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只强大的政治力量,宣传变法的仅仅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必定失败。

第三,国际环境不同。

纵观明治维新前夕,英国正忙于在中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期间,而法国则处于普法战争的前夕。这一切都给明治维新以极好的机遇。沙俄则因1865年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可见,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戊戌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则不同。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争夺白热化,瓜分中国和武力干涉的叫嚣甚嚣尘上,实际危险也严重存在。而且,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迅速加深,列强在华势力和对华政治、经济、军事的控制力,都与当年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不能相提并论。

第四,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只政治力量,而且不断扩大,他们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决定了其力量薄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他们提不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在新政改革中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第五,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不一样。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废除封建俸禄、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等,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我认为这些因素是造成两国都变法却有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第 2 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