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55b85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e.png)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哎呀,说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玩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像小妖精一样在一旁偷偷捣乱。
如果你想把这些“小妖精”拦在门外,就得知道怎么去识别它们。
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保证让你听得开心又轻松。
1. 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那些可能让我们受伤或者生病的东西。
就像是你在厨房里,不小心把手伸到火炉子旁边,结果被烫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害,就像是在打怪升级一样,把那些潜在的“怪物”全都找出来,消灭它们,保护好自己。
1.1 识别危险的第一步:列清单好啦,首先你得列一个清单。
这就像是你整理房间的时候,先把要收拾的东西都列出来一样。
比如你在工地上工作,那就得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伤害的东西:机器设备、工具、化学品等等。
记住,清单得细致,像是“扫地僧”那样,什么都别放过。
1.2 了解这些因素的特性有了清单之后,还得进一步了解这些危险的特性。
就像是你要打游戏,得先了解敌人的技能和弱点。
每一个危险因素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有些化学品可能会着火,有些可能会挥发出有毒气体。
了解这些特性,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被打爆”。
2. 分析危险的潜在影响识别了危险因素之后,下一步就是分析这些危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这就像你在厨房里,不只是要知道火炉子是热的,还要知道如果不小心被烫到,会有什么后果。
比如,如果一个化学品泄漏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一步就像是在进行风险评估,看看这些“怪物”会有多厉害,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2.1 风险评估的步骤做风险评估的时候,有几个步骤你需要记住。
首先,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威胁等级”,就像是给敌人打分,看看谁最可怕。
其次,评估这些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就像是预测敌人的攻击频率。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4268da910ef12d2af9e7e0.png)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化工安全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化工安全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单元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a51422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7.png)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失控
(1)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 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 能)的现象。 (2) 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 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 的做法)
02
PART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 识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l3861--2009),将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 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 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 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 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 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 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a7cb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作业中危险化学因素盘点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难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危险因素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科学、准确、清楚: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况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等,对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相关危险:不同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同一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辨识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项目的特点,对于其它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3)防止遗漏: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避免惯性思维: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危险有害因素由于物理量不同,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相同。
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避免惯性思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依据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装置的特点,石油化工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体系将从工艺装置、场所、物质和能量、设备、事故类型和职业危害类型、事故直接原因六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工艺装置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
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设备、新材料、新型催化剂及高效节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备中,使得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393d3bb90d6c85ec3ac636.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某些固态化学物质一旦点燃将迅速燃烧,例如 镁,一旦燃烧将很难熄灭;某些固体对摩擦、撞击 特别敏感,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当受外来撞 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对该类物品 进行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 抛、掷等;某些固态物质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即能 发生自燃,如白磷若露置空气中可很快燃烧,因此 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要加强对该类物品的管理 ,这对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 为: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பைடு நூலகம்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
因此,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 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体系,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 61C°的都归类为易(可)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变化而变化。例如,乙醇水溶 液中乙醇含量为80%、40%、20%、5%时,其闪点分别为 19℃、26.75℃、36.75℃、62℃。当含量在3%时,没有闪燃 现象。 两种易燃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一般在这两种液体闪点之 间,并低于这两种物质闪点的平均值。 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 因此也有闪点。 闭杯法测定的是饱和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开杯法蒸气 与空气自由接触,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要比开杯法 低几度。基于以上原因,开杯法测定值比闭杯法更接近实 际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及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c0e5cb360cba1aa811dad5.png)
一、填空题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的原则是()、()、()和预测性。
2、对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分析()遭到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
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和()两大类。
二、判断题
1、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辨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制造危险源。
(×)
2、危险源辨识就是风险评估。
(×)
答案:
一、
1、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
2、设备、装置
3、直观检验分析法;安全系统分析法
二、
1、×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4fc3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e.png)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在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识别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地保障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希望您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1. 动态识别原则危险、有害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因素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不存在,但在另一个时间段内会突然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动态识别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更新,以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 主动识别原则除了动态识别原则,我们还需要采用主动识别原则,即在接触新环境时,应该主动了解其危险、有害因素,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主动识别原则包括对工作场所、家庭环境、食品、药品等方面进行识别,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的生命和健康。
3. 综合识别原则综合识别原则是指在进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例如,在某些场合,可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果只关注其中一种,将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造成意外伤害。
因此,在进行识别时,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可能存在的因素,避免遗漏导致风险的存在。
4. 专业识别原则对于某些领域,例如医疗、化学等,存在相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处理。
在这些领域中,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需要加强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防范能力。
5. 多方环节识别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预防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在多个环节中进行识别和控制。
从供货商、生产商到使用者,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控制和监管,防止危险、有害因素的侵害。
因此,在进行识别和防范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环节,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全面有效地保障健康和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1c9e6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4.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和可操作性:1.科学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以科学为基础,采用现有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2.全面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全面性。
3.客观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保持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或盲目相信。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采用客观的标准和依据,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和说明,确保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4.规范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分析结果合法、合规和可靠。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使用规范的术语、方法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分析结果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考虑实际操作可行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企业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防范措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需要遵循以上原则,才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能力和水平。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c659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3.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概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物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因素。
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中都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对它们进行识别和控制是保障人身安全和保护财产的重要措施。
在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注意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遵循的原则综合考虑危险有害因素是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因此在识别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确定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科学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可以更加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特点、危险性等因素,为有效的控制危险有害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标准和规定的遵循在制定安全标准和规定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该参照相似或类似的现有标准和规定进行识别。
针对性措施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事故和非正常事件的发生。
针对性措施需要基于充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应注意问题危险有害因素的变化危险有害因素是动态的,因素的变化可能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新的风险。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要考虑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影响,并及时更新和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信息的不确定性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经常会面临信息缺乏或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
因此,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时,必须收集和分析足够的信息,而且要避免片面主观地推论和判断。
相关人员的意见在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应该充分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危险有害因素的了解,还能够减轻识别过程中的漏检和误判现象。
明确责任和义务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工作的背后,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各个相关部门应当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相关制度的完善和配套措施的健全。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646d1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3.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办公环境、日常生活中,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无处不在的。
为了保护员工和公众免受这些因素的伤害,我们需要进行识别和管理。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识别所有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首先,我们需要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包括从设备和材料到环境和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
例如,机器损坏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使用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劳动疲劳,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职业病等等。
原则二:评估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严重程度接下来,针对每一个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评估其严重程度。
这包括估计可能导致的伤害的严重程度、出现该伤害的概率以及可能面临的损失。
对于评估,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如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或安全标准、评估问卷等等。
通过评估,可以根据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
原则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识别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预防控制、工程控制、行为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例如,对于化学品使用可能导致的中毒,可以通过更换低毒性的替代品、改变工艺流程减少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增加通风系统等方式进行预防控制;对于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设备,可以采用安全护罩、限位保护装置等工程控制措施;对于可能发生危险行为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制定规章制度等行为控制措施来减少意外风险。
原则四: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记录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过程应当建立有记录和追踪的机制。
记录应该包括识别到的有害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控制措施和实施情况等内容。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我们随时了解到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措施。
此外,记录也是审查和监督的基础,可以作为证据和参考。
原则五:持续更新和改进危险和有害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识别和管理也应该持续更新和改进。
我们应该定期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再次识别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控制措施进行更新和改进,确保安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1fdf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c.png)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db73c0db9d528ea80c77983.png)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4)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 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 于火药与炸药生产在配料、运输、贮藏、加 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明火、摩擦、静电作 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贮藏时间过长 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 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火药或炸 药引起的爆炸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5)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 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 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 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16)锅炉爆炸,指以水为介质的蒸汽 锅炉物理性爆炸事故(以下简称锅炉),但不 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 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环境的原因
1.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 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2.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 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 方面的缺陷。
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的职责:在各自的 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工作。
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织做好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 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 范围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b0c890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2.png)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前言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指对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价的过程。
识别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可以通过目视、红外线、紫外线、热辐射、超声波等各种检测手段来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通过仪器采样检测技术,可以对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放射性因素进行检测,进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
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包括工作领域、劳动对象、工作内容、作业方式等因素。
通过分析作业过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别。
对过往的工作场所和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经验总结,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是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区、分级、分项评价的过程,这是危险、有害因素管理工作的基础。
分区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区原则是将工作场所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针对性地管理、监测、评价。
分区原则应着眼于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如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尘土等,以及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级原则是根据危险度进行分级,以便施加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分级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危害程度、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项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项原则是指将危险、有害因素分成不同的子项进行评价,以便达到更加具体的管理和监测目的。
分项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性质、来源、作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16608cf5901020206409c97.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阱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2) 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 全面性。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
要从厂址、白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⑷预测隹。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
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5a2ad6b9f3f90f76c61b58.png)
中国水电三局海勃湾项目部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水电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应于项目部各所属部门及厂队和各协作队伍。
第三条安全风险评估是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或者施工队伍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辩识、分析和评估,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第四条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确定施工项目或者施工单位风险的大小或者发生事故概率的大小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改进,以降低风险,提高工程项目或者施工单位的安全可靠性。
第五条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评价四种。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预测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工程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施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特定的施工项目、施工工序、施工场所、施工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安全性自评价:(一)危险因素(危险源)、有害因素已构成重大威胁,现有的或者规划的控制措施不能保证其不会演变成事故;(二)对所承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者本单位经营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认识、掌握不清楚。
(三)不断改进、提高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的需要。
(四)施工环境、条件、方法、工艺、设备、设施以及劳动组织和人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五)新开工的工程项目。
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七条安全风险评估一般按照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评价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步骤进行。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dbb063e53a580217fcfeac.png)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1)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l)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险辨识方法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前者相对来说较容易,并由它确定后者的范围,所以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是很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
2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
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
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