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引言伴性遗传是人类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基因位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

通过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教学目标设定在开始设计伴性遗传教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 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在人类遗传中的重要性;- 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并能够利用相应的遗传图谱进行分析;- 理解伴性遗传的异常表现和相关的遗传疾病。

3. 教学内容安排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步骤一:概念引入和知识预备- 通过引入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习的相关知识。

- 简要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它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步骤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例,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因座上的遗传物质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传递方式。

步骤三:遗传图谱的绘制和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些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并引导他们绘制相应的遗传图谱。

- 让学生通过分析遗传图谱来推断特定基因座上的基因类型。

步骤四:伴性遗传的异常表现和遗传疾病- 介绍伴性遗传中的异常表现,如杂交限制和表观遗传现象。

- 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解与其相关的遗传疾病并引起学生的思考。

4.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教学引入部分需要更加生动有趣,可以使用教具或示意图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巩固对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理解。

- 在讲解伴性遗传的异常表现和遗传疾病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传递规律和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引入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实例,以及加强实际案例的引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于染色体上的一些特殊因素而导致的性别不平等的遗传现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伴性遗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深化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伴性遗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和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传授伴性遗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地传授伴性遗传知识。

【内容到此结束,总字数为203字】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探讨伴性遗传对个体特征的影响,以及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等内容。

教学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日后深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基础。

1.3 教学内容概述教学内容概述:本次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于伴性遗传的概念、规律和实验方法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学生将了解伴性基因与常染色体基因的关系,掌握性别决定和染色体遗传的差异,以及伴性遗传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将培养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也将突出生物技术领域中伴性遗传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创新实践。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在教学《伴性遗传》这一内容时,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加强学生对基础遗传学的掌握
伴性遗传是基于基础遗传学的遗传规律而言的,因此在讲解伴性遗传时,需要向学生
提供基础的遗传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

只有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
知识,才能对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现象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教学若仅停留在伴性遗
传的概念、现象和案例上,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讲解案例要与生活结合
在讲解伴性遗传的案例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小鼠的毛发颜色、果蝇翅膀的形态等实验
室案例上,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女性成年后出现某些疾病、色盲的遗传等实
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注重编排教学内容
在编排教学内容时,需要将基础的遗传学知识和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现象融为一体,从
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伴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充分理解伴性遗传与经典遗传的区别。

而在
讲解案例时,应该考虑到案例的难易程度,适合年龄段的学生,不要设置过于复杂的案例,以免影响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

四、巩固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掌握,需要通过检测、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巩固教学效果,以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课堂上通过练习题、口试等形式进行检测,定期进行作
业和考试,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和应用。

总之,伴性遗传是基础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应注意加强基础遗传学的掌握,加
强案例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编排教学内容,同时巩固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伴性
遗传的基本规律,增强其综合应用能力。

《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刘惠珍平远县平远中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知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人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分析问题木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规律的学习,关注遗传病的预防,初步形成科学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教学标准《伴性遗传》是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内容,学生学习了基因的两大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本节的学习更定了知识基础。

也是遗传规律不同形式传递特点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扩展、补充、深化和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教材中利用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因此“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和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己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发挥新教材中探究——讨论教学的优势,教学中一是注重创设情景,制造认知碰撞。

二是采用多媒体演示遗传图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强学生识图能力、观察能力。

三是“让学习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探究,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遗传特点。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遗传概念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指的是某一基因位点的性别上的表达差异,即该基因对雌雄性别具有不同的效应。

这个概念在生物界有很多实际应用,比如颜色盲和血友病等都是由伴性遗传引起的。

在教授伴性遗传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反思和改进。

我觉得在介绍伴性遗传的时候,需要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可以通过介绍颜色盲的遗传模式来说明伴性遗传的原理。

这样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觉得在讲解伴性遗传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图片或动画来帮助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模式进行可视化。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伴性遗传的过程和概念。

可以运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例如介绍一些著名的伴性遗传病例,如哈密尔顿的血友病。

这样的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认为在教授伴性遗传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进行果蝇的交配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因型果蝇的性状表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模式。

实验操作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在教授伴性遗传的过程中,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和考试样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

通过解题,学生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反思一:伴性遗传1、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

在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上,以探究性展开,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到系谱图的分析,最后自我各种遗传病的特点。

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上,由学生自学到教师的教学,再加以练习巩固。

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本节课开始的学生提问还有待加强,课后要强调学生多看书,多质疑,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另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整,问题要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更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反思二:伴性遗传教学反思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初我想让学生写出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但从前两个班的教学来看,很少能有同学自己总结出色盲遗传的规律,最好我只好直接告诉学生遗传特点是什么,这样就不能体现出新课改的探究学习精神。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调整了教学思路,不让学生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总结规律,而是教给他们分析的方法,把患病个体用红圈圈出,先从男性的致病基因出发,分析其来龙去脉,再从上下代的患病个体出发,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后代中所有患病个体分析,看男性与女性的患病几率怎样。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调整,我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浓了,学生也都能积极主动的思考,最终推导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情景设计、教学流程以及问题的提问时机等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要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三:伴性遗传教学反思本课“伴性遗传”是一节经典的传统老课,如何能上出新意,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导学”理念?我认为就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知识。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伴性遗传”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福清龙西中学高中生物教师向炎一、概述:教材分析本节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及其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学习,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

在学习了这节容后,既复习基因分离规律也总结出伴性遗传特点。

同时,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

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并且本节容如血友病形成原因等可为后面容“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材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的容,教材容主要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概念、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

备课时,我根据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红绿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应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

因此,教师创设实验、媒体情景、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

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2)“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

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

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与性别相关的遗传规律。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伴性遗传的理解。

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这可能与我在理论讲解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关。

下次在进行理论讲解时,我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我还可以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与伴性遗传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

在实验演示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理解不清楚,导致实验结果的分析与预期有一定的出入。

这可能与我在实验前没有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有关。

下次在进行实验演示时,我会提前准备好详细的实验流程,并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一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以便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我还发现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地描述实验结果,而缺乏对结果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可能与我在实验结果分析的讲解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

下次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的讲解时,我会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实验结果,并与伴性遗传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应用不够重视。

他们只是知道伴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但并不了解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举一些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理论知识往往是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基础,但实际操作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第一篇: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的教学反思如果让我给自己的《伴性遗传》这一节打个分,那应该是及格:如果叫我给自己一个评价,那应该叫“平淡”。

上课前和课上,除了紧张还是紧张。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就像一台机器,在背诵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

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情。

首先,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

但同时,还是有欠缺的,通过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的小故事,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道尔顿身上的精神和品质,比如:他敢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生活中小事深入思考及科学的调查方法,不断探究的精神以及孝敬父母的优良美德。

第二,关于男性患者为什么多于女性患者的问题,此内容应点到为止。

因为男性患者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患者需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存在色盲基因才是患者。

所以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

在这里不应提到比例问题,同时我认为,即使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也不应笼统地说3:1或1:2:1,因为在这里存在基因频率问题,只有亲代基因型确定的情况下,才能用概率进行计算。

第三,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一直讨论的都是人类红绿色盲,而很少提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把知识水平提到这一高度上来。

再有,应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讨论。

从而得出结论,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让学生既得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课,我领悟到其实上上课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应该是既轻松而又愉快的。

第二篇:《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汇总《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高中生物课程中,伴性遗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伴性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方式,它表现在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导致的特定遗传现象。

在生物学学科中,伴性遗传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基因遗传和性别遗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伴性遗传的概念和机制相对较为复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往往对伴性遗传的概念有所困难,尤其是对于遗传连锁和遗传偶然现象的理解。

这一方面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有一定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机制。

伴性遗传的案例不够生动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生动而具体的伴性遗传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的阐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理解效果都是有限的。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更丰富的伴性遗传案例,并通过学生们自己发现的案例,进行教学、讨论和分享,这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伴性遗传的应用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不够突出。

在教学中,学生们对于伴性遗传的应用意义和现实意义往往知之甚少。

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而对于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学、医学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伴性遗传的应用和现实意义的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们明白伴性遗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伴性遗传的教学单一性也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伴性遗传这一内容的学习往往缺乏足够的情感投入。

这一方面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优美的图片和视频、有趣的实验、贴近生活的案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伴性遗传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高中生物课程中,伴性遗传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也是学生们在生物学学习中会接触到的内容之一。

伴性遗传是指与性别染色体相关的一种遗传方式,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

伴性遗传是由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靠近,导致两种基因之间的连锁遗传,而且受到性别染色体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比如通过解释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连锁遗传和性别染色体在伴性遗传中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表和图像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谱和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伴性遗传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伴性遗传的教学内容中,除了理论知识外,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果蝇实验或者豌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实践中感悟伴性遗传的奥秘。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

伴性遗传是一个复杂的遗传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伴性遗传只发生在性染色体上,为什么伴性遗传具有性别偏向性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和探究伴性遗传在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

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应用不仅限于学科内部,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因的遗传规律。

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了解伴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经过本次教学的实施和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

在课前的预习作业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模糊,对伴性基因的遗传规律不了解。

这使得课堂上的讨论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掌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一次教学中,我打算在课前安排一些相关的预习材料,帮助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在课堂上,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我还会使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解释伴性遗传的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缺乏思路和方法。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了一些实例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很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次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掌握程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将提供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还会组织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缺乏积极的思考和发言。

这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次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

例如,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伴性遗传》,学生可以了解到性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性别对染色体的组成和基因的分布有何不同,还可以了解到伴性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相关的遗传疾病。

在教学中,我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我发现学生对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好地强调和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导致学生理解混乱。

下次在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地区分两者,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讲解染色体的结构和性别决定方面,我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下次在教学中,我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对于遗传疾病的讲解过于简单,没有充分展示其临床表现和对人类的影响。

这导致学生对于遗传疾病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下次在教学中,我要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和真实照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遗传疾病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关注遗传疾病,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我在教学中没有将伴性遗传和其他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结合。

在生物学科的其他内容中,如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方面,都涉及到了伴性遗传的知识,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进行串联和延伸。

下次在教学中,我要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和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伴性遗传》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将更加注重解释概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伴性遗传的应用和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相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概念,并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改进实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关键。

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并引导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还可以结合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伴性遗传在医学、农业、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是关键。

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我试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讨论、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点。

在讲解环节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

在讨论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实验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活跃、团结、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课堂管理方面,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要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全面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我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例如课堂小测验、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如观察、思考、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

在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上,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一种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上,不会以独立遗传的方式分离到子代中,而是与其他基因同时遗传。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机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希望能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准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对教材的详细研究不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机理和实践意义。

这导致我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例和案例,并且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是教学资源准备不足,我只是简单地准备了PPT和课堂练习,对于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的利用并不充分。

这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有些单调。

针对这些问题,我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准备水平,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

可以通过翻阅教材以外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

我还应该积极收集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实验、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规律。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打瞌睡现象。

听课效果和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个问题,我应该积极探索更加活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尝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构建一个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动机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概念还不够理解,觉得难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伴性遗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伴性遗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测反馈来进行难点突破。
得出XY型性别决定方式这一重点知识;通过对性别决
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
解,并通过书写 6 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
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这一难点内容;教学中应遵循
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
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
合应用;还要通过精选例题、讲清思路、重在过手和检
出伴性遗传具有什么特点?进入红绿色盲症知识点的
学习;结合形象的图片,并结合教材中探究题的详细的
分析对比,明确伴 X 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使内容呈现更
为清晰明了;接着讲解伴 X 显性性遗传病,用遗传图解
的方法进行推导;最后通过课堂总结及课堂检测,完善
课例研究综 内化课堂知识。

通过对人的染色体分组图和性别决定图解的介绍,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 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 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 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 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3、系谱展示了解特点 l 系谱作用:人类的遗传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 种,人类又不能利用杂交实验来检验,只能利用家系来 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人类遗传病研究的方法。 l 认识系谱: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 了解图示各部含义。 l 问题引导: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 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观察思考: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 4、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l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 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女 性多于男性。 l 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 联系? 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呢? l 分组讨论:每 4 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l 表达交流:以 4 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 其他各组同意哪组。 l 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包含了伴性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解答遗传综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教学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析人类伴性遗传实例,归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发展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性染色体与性别二、伴性遗传1.红绿色盲2.抗维生素D佝偻病3.外耳道多毛症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十、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图解的形式阐述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利用色肓育家族系谱图,引导学生绘制4种婚配方式的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总结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再通过比较、分析,进而推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图与文、图与图转换的能力。

适度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最后两个案例的展示,试图培养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高中生物课程中,伴性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人类遗传和进化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伴性遗传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并不如预期。

我对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进行了反思,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我认为在教学伴性遗传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

伴性遗传是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对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十分重要。

在教学开始前,我应该对学生进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复习,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伴性遗传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应该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伴性遗传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规律。

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家族遗传病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案例,从而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和生动化。

我还发现在教学伴性遗传时,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伴性遗传的理论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的引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认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能力也至关重要。

在教学伴性遗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一课课后反思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思考;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这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较浓,设计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

给学生一些伴性隐性遗传的素材,让学生分析思考,推导出伴性隐性遗传的规律,教师只做引导者和评价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最初我提出让学生从观察色盲检查图中导入新课,但是觉得后边提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会比较突然,而且过度的也不是很自然,所以在一开始就给同学们两个思考题,不多,但是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性染色体的提出做铺垫。

接着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色盲检查图中显示的数字和图案,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接着给出一段英文文章让同学们阅读,既能增加兴趣,又能从中学习新单词(但是该过程用时有些过多,若能再减少些时间会更好)。

然后引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向同学们提出疑。

让同学们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二、循循诱导,由浅入深在分析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是男性为什么高于女性时,学生很感兴趣,有各种猜想,但讲不清楚,于是我增设了以下问题作为辅垫:(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在哪一类染色体上?(2)在哪一条染色体上?(3)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很肯定,红绿色盲的遗传肯定和性别有关,色盲基因肯定在性染色体上。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思路很乱,如一位学生说,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所以男性患者多,很快他就不能自圆自其说,因为女性没有Y染色体,也有患者。

于是又有同学说,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性女性都有X染色体,都会患病。

第三个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显性遗传,因为男性有致病基因就表现出来了,很快学生进行推论,发现结论又错了,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携带致病基因,都表现为患病,那么女性患病的比例应该更高一些,这显然和男性患病高于女性的事实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说课环节: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伴性遗传》。

首先是我的说课环节,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

首先是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

它以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相关内容,掌握了基本的遗传规律。

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在此阶段,学生虽有一定认知能力、对事物探究有热情、但目的性不强,探究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3.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及其婚配方式。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情感目标:①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红绿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②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三、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①提问式教学②点拨式教学③探究式教学2.教法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①观察分析法②合作学习法③自主探究法④总结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和分析、讨论过程,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1.以高三学生毕业前要进行体检,其中一项便是色盲检查,从而引出红绿色盲。

2.盲图体验,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色盲的关注,引出学习的课题。

[二]合作探究演绎过程环节一:1.展示教材34页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

根据图谱设计相关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找出其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归纳中,对其解答不完整或错误之处,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采取点拔方式,使学生认识趋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旧知识,对掌握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环节二:1.展示遗传图解,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两图关系,总结出遗传特点。

2.随后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己填图,完成遗传图解,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问题的演绎推理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状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提出设想与方案,并且通过反复书写遗传图解得以突出本节重难点.环节三:1.填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并分析其遗传系谱图。

设计意图:对其他遗传实例的简单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伴性遗传规律,便于学生利用归纳法总结出伴性遗传概念特点。

2.根据前面分析,在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法,总结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特点,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三]小结知识巩固练习让学生归纳学到的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再一次评估。

[四]社会调查联系实际1.运用所学知识,调查学校色盲的发病情况,患病家庭色盲是如何遗传的?调查中你要注意什么?2.思考:如果是伴Y染色体上的遗传,又会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隐私)红绿色盲症简介: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在高考时也会影响专业的选择。

如:飞行员、电子工程、通讯工程等某些与辨色能力有关的专业都不能选择。

(投影展示正常人眼中的红绿灯和色盲患者眼中的红绿灯,说明红绿色盲患者是无法考取驾照的。

)过渡:早在18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了红绿色盲,那红绿色盲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教师请一位同学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

提出问题: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让学生体会道尔顿的精神。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尔顿的精神,对人类红绿色盲症来进行认真的分析,好不好?认真听讲学生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讨论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从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合作探究演绎过程〖环节一〗1.利用红绿色盲家系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

过渡:投影展示广大附中某三年红绿色盲学生人数统计表据统计: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

让学生看表,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红绿色盲遗传可能与什么相关?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对于学生的答案不急于给出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猜想进行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探究。

过渡:投影展示人类红绿色盲家系图。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培养运用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指导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介绍家系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Ⅰ、Ⅱ、Ⅲ等)代表代,以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个体,深颜色表示患者,两个个体之间用横线连接,表示婚配。

让学生看图思考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从哪些亲子代可以判断?2、家系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它在遗传上会有什么表现?4、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红绿色盲是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提出问题:怎么写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该如何去表示一个男性色盲患者呢?引导学生书写女性色盲患者和男性色盲患者基因型。

随后让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思考: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同学们从上表中找出人类人类有几种婚配方式?过渡:人类红绿色盲症主要有六种婚配方式,观察系谱图,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X b X b;男性色盲患者基因型:X b Y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据表回答采用点拨方式,使学生认识趋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让学生回忆和复习爱旧知识,对学习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人的红绿色盲性质——位于X染色体隐性基因的遗传〖环节二〗1.展示遗传图解,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遗传特点。

其中携带有四种:(1)正常女性纯合子×男性红绿色盲(2)女性携带者×正常男性(3)女性红绿色盲Х正常男性(4)女性携带者Х男性红绿色盲师生合作完成第(1)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特点:(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第(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过渡: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第(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类比第(1)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总结出遗传特点。

特点:(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过渡:投影展示第(1)(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提出问题:红绿色盲传递途径是怎样的?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途径:父亲——女儿——外孙子,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考讨论回答学生对比老师投影展示的遗传图解,看自己写的是否正确看图,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红绿色盲的遗传途径:父亲——女儿——外孙子分组完成第(3)培养运用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遗传图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交叉遗传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2.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完成遗传图解,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而提出“交叉遗传”——男性红绿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布置任务: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完成第(3)(4)中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过渡:投影展示第(3)(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特点:(3)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4)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过渡:展示动画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过渡:投影展示四种婚配方式子代基因型图,引导学生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次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小组代表发言,总结遗传特点观察遗传图解,思考,得出结论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环节三〗1.填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并分析其遗传系谱图。

③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教师补充: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也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学以致用〗请学生当医生,投影展示——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被诊断为是血友病患者。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

你会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介绍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患者的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此在造成轻微创伤时,也会流血不止。

)提出问题: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遗传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介绍抗维生素D佝偻病(D、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受X染色体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患者由于对P、Ca吸收不良导致骨发育不良,常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

(展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基因D和基因d的显隐性关系,填写人的正常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基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图。

尝试归纳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多于男性;②连续遗传(代代有患者);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