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课后练习卷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课后练习卷(解析版)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B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略:简略,与“详”相对C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D .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解析:选B B 项,略:大概,大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 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 ①与可无以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选B B 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A 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 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 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C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解析:选A A 项,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B 项,为:动词,画。
C 项,熟:形容词,熟练。
D 项,尝:副词,曾经。
这三项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解析:选C C项,省略句: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译文:(2)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文:(3)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文:参考答案:(1)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
(2)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3)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训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留)B.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解析】A项,“遗”读wèi,给予,馈赠。
【答案】 A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筼筜谷》其.一也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把。
C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其中的。
D项,①②都是介词,到。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D.初不自贵重..【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项,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D项,“贵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余因而..实之D.吾将以为..袜【解析】A项,“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咽,哭不成声。
B项,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因而”古义为“于是”;今义:表结果。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 A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足相蹑于其门⑦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⑧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②⑦/⑤⑧/③④⑥C.①⑧/⑦/②④⑥/③⑤D.①⑧/②⑦/④⑥/③⑤【解析】①⑧判断句,②⑦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③⑤定语后置。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 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案
篇目三文与可画谷偃竹记说作者苏轼(见第四单元《方山子传》的相关介绍)寻背景文与可与苏轼为中表兄弟。
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西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
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出任洋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后改知徐州(今江苏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
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真意切的优秀散文。
链常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整体宏观把握]看结构知文意文章紧扣题目,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用诙谐和妙趣横生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的感情,以及对文与可亡故的悲痛之情。
赏技巧1.挥洒自如,章法严谨本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
文中有正论,有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
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纵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始终紧扣主题,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来展开: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偃竹图”的基础;接着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最后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
通篇以画贯穿,以怀念友情为中心,形散神不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美结合。
2.说理形象,富于理趣这篇杂记兼有记人散文和文艺随笔的双重特征。
文中,作者阐述了相当深奥的绘画理论和自己的独到理解,但却能把“理”说得活泼,充满趣味,可谓既富于理趣,又不失情趣。
文章头两句描写竹子生长的形象,读之如见其形。
继而笔锋一转,以反问勾画出当时作画者只求形似、缺乏神似的情形,从而巧妙地总结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流转自如,丝毫不见说理的乏味。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时同步练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曝.晒(bào)缣.素(jiān)箨.龙(tuò)亲厚无间.(jiàn)B.相蹑.(niè)筼.筜(yún)荟萃.(cuì)兔起鹘.落(gǔ)C.赦.免(shè)砍斫.(zhuó)绢.丝(juàn)庖.丁解牛(páo)D.偃.竹(yǎn)捕蜩.(zhōu)蛇蚹.(fù)喷.饭满案(pēn)【答案】C【解析】A项,曝,应读“pù”。
B项,鹘,应读“hú”。
D项,蜩,应读“t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穷匮攀缘蘖根祸胎始作俑者B.深挚惶恐幅员辽阔法网恢恢C.报道部署伶牙利齿随声附合D.亵黩装祯功亏一匮倜傥不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蘖—孽;B.无错别字;C.利—俐,合—和;D.黩—渎,祯—帧,匮—篑。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临事忽焉丧.之丧:亡失B.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D.予不能然.也然:赞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清题目,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结合语境,并借助语法知识辨析正误。
D项,“予不能然也”,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我不能做到这样”,“然”应解释为“这样”,此处解释为“赞同”错误。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C.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D.与可以.书遗余曰【答案】B【解析】B项,以:连词,来。
A、C、D三项的“以”均为介词,把。
高中语文 专题2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2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____。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__________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____”,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文同(1018~1079),字____,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
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湖州竹派”。
“________”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2.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筼筜..()蜩.腹蛇蚹.()剑拔.十寻.()相蹑.()荟萃.()寒梢.()缣.素()兔起鹘.落()亲厚无间.()箨.龙()偃.竹()笔砚.()烧笋.()轮扁斫..轮()遗.之千金()畴.昔()曝.晒()喷.饭()3.解释文中所含的成语的含义。
(1)兔起鹘落:(2)稍纵即逝:(3)庖丁解牛:(4)胸有成竹: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3)而节叶具焉: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并作解释。
(1)初不自贵重古:今:(2)月落庭空影许长古:今:(3)废卷而哭失声古:今:(4)吾将以为袜古:今:(5)发函得诗古:今:(6)而读书者与之古:今:(7)以书遗余曰古:今:6.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4)初不自贵重:1.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唐宋八大家苏辛与可胸有成竹2.注音略。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坊(zuō)蜩.腹(tiáo)心广体胖.(pán)给.予帮助(jǐ)B.偃.竹(yǎn)落.枕(lào)越俎代庖.(pá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饮.马(yìn)兔起鹘.落(hú)供不应.求(yīnɡ)D.筼.筜(yún)空.余(kòng)济济一堂(jǐ)亲厚无间.(jiān)解析:B项,“分”应读“fèn”;C项,“应”应读“yìnɡ”;D项,“间”应读“jiàn”。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均为“馈赠”的意思。
B项,践踏/跟踪,追随。
C项,均为“没有用来”的意思。
D项,均为“打开”的意思。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停顿/兼词,相当于“于之”。
B项,副词,竟然、却/副词,于是、就。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D项,均为介词,把。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将买田而归老.焉②余因而实.之③毛血日.益衰④至于剑.拔十寻者⑤初不自贵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③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也许 B .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 C .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同意 D .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搁下答案 A解析 许:如此的,这样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予不能然.也平居自视了然.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与可之.教予如此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答案 C解析 A 项,从/自己;B 项,这样/……的样子;C 项,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当作/画。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废卷而哭失声..B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C .初不自贵重..D .吾将以为..袜 答案 A解析“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B项,“所以”,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贵重”,古义:以……为贵重,看重;今义:价值大。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③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⑥足相蹑于其门⑦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③①/④⑥B.①②/⑤⑦/③④⑥C.①⑦/③/②④⑥/⑤D.①⑦/②/③④⑥/⑤答案 D解析①⑦句为判断句,②句为省略句,③④⑥句为状语后置句,⑤句为定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与可没.于陈州(mò) 与可以书遗.余曰(wèi) B .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hú) 斤斧何曾赦箨.龙(tuò) C .予在湖州曝.书画(pù) 近语.士大夫(yù) D .而临事忽焉丧.之(sànɡ) 吾将以为.袜(wèi) 解析: D .“为”读wéi。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也许 B .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 C .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D .予不能然.也 然:这样 解析: A .许:如此。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予不能然.也平居自视了然. C.⎩⎪⎨⎪⎧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与可之.教予如此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解析:C.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从鞘中抽出一样贵重:使动用法,使……变得贵重B.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C.余因而实.之实:用作动词,证实D.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解析:B.意动用法,以……为贵重。
答案:B5.下列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以(之)为口实B.吾将以(之)为袜C.投(之)诸地而骂曰D.《筼筜谷》(为)其一也解析:C.“诸”兼词,译为“之于”。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
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
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乃尽畀以术。
迁长安令。
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曝晒(bào)缣素(jiān)箨龙(tuò)亲厚无间(ji àn)B . 相蹑(niè)筼筜(yún)荟萃(cuì)兔起鹘落(gǔ)C . 赦免(shè)砍斫(zhuó)绢丝(juàn)庖丁解牛(p áo)D . 偃竹(yǎn)捕蜩(zhōu)蛇蚹(fù)喷饭满案(pē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穷匮攀缘蘖根祸胎始作俑者B . 深挚惶恐幅员辽阔法网恢恢C . 报道部署伶牙利齿随声附合D . 亵黩装祯功亏一匮倜傥不羁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B .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C .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 .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B .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C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D . 与可以书遗余曰5. 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 .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 .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 .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 .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6.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如今您把精神寄托在画墨竹上面,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B .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C .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所以凡是心里意识到,但作起画来不熟练的,平时创作,自己看得很完整,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D .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文与可画谷偃竹记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赦.免(shè)笔砚.(yàn)蜩.腹蛇蚹(tiǎo)B.砍斫.(zhuó)曝.晒(bào)庖.丁解牛(páo)C.沦丧.(sāng)蹑.足(niè)兔起鹘.落(ɡǔ)D.缣.素(jiān)畴.昔(chóu)偃.仰啸歌(yǎn)项,“蜩”应读“tiáo”。
B项,“曝”应读“pù”。
C项,“丧”应读“sàng”,“鹘”应读“h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熟:仔细。
B.不学之过.也过:过错。
C.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毁坏。
项,废:废置、搁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吾将以为..袜D.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项,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投诸.渤海之尾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诸.郡县苦秦吏者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
B、C两项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乎”;D项,形容词,众多,各个。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斫.轮(zhuó)曝.晒(bào)遂.心(suì) 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 荟萃.(cuì)蜩.腹(tiáo)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 筼.筜(yún)诸.君(zhū)亲厚无间.(jiàn)D.箨.龙(tuò) 偃.竹(yǎn)笔砚.(yàn) 蹑.手蹑脚(niè)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可厌之.士大夫传之.B.投诸.地而骂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吾将以为..口实..袜士大夫传之,以为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深追先帝遗.诏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像剑出鞘一样B.余因而实.之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一狼洞.其中洞:洞口5.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以(之)为口实B.吾将以(之)为袜C.斤斧何曾赦(之)箨龙D.《筼筜谷》(为)其一也6.下列关于苏轼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考中进士。
B.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
C.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D.他的词开“豪放"一宗,并最终将豪放词的创作推上了巅峰。
7.课文中的以下词语能体现艺术创作规律的有()A.胸有成竹B.庖丁解牛C.心手相应D.轮扁斫轮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曝晒(bào) 缣.素(jiān)箨.龙(tuò) 亲厚无间.(jiàn)B .相蹑.(niè) 筼.筜(yún)荟萃.(cuì) 兔起鹘.落(ɡǔ)C .赦.免(shè) 砍斫.(zhuó)绢.丝(juàn) 庖.丁解牛(páo)D .偃.竹(yǎn) 捕蜩.(zhōu)蛇蚹.(fù) 喷.饭满案(pēn)答案 C解析 A .曝pù。
B.鹘hú。
D.蜩tiá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而操之不熟.者 熟:熟练B .不学之过.也 过:过错C .近语.士大夫 语:告诉D .岂独得其意. 意:意图,想法答案 D解析 意:意蕴,道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车过腹痛之.语B.⎩⎪⎨⎪⎧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 乃见其.所欲画者《筼筜谷》其.一也D.⎩⎪⎨⎪⎧ 足相蹑于.其门袜材当萃于.子矣答案 D解析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
C.代词,他;代词,其中的。
D.都是介词,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D.初不自贵重..答案 B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宋代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都是宋代优秀散文的代表。
B .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C .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D . “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2. 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虽然总是而且必然会遭到虚伪的卑鄙性质所玷污,然而,却常常很受许多见识不凡的人物推崇。
②然而,它们有时候是受很不一样的动机指使的,在这种场合,它们虽然仍旧是伟大与可敬的,不过,却可能是极端危险的。
③对恐惧的克制力和对愤怒的克制力,总是伟大高贵的力量。
④最大无畏的勇气也许会被利用来进行最不正当的阴谋。
⑤在重大的挑拨激怒中,表面的平静与好脾气有时候也许隐藏着最坚定与最残忍的复仇雪耻的决心⑥当它们是受正义感和慈悲心指使时,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美德,而且也增添其他那些美德的光辉。
A . ③①④⑤⑥②B . ③⑥②④⑤①C . ④⑤①②⑥③D . ④⑤⑥③②①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树林终归是自然的儿子,不管春秋寒暑,它依旧有它的那一份天真与可爱,谁也偷它不得。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
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
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
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
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毕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苏轼曾在《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诗中描写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画的过程,“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龟壁。
”意思是说喝下一点酒后,情绪兴奋起来,引起了作画的兴致,好像肚子里生长了竹子、石头,横七竖八地往外冒,非表现出来不可,于是就把它们画在友人雪白的墙壁上。
这是在讲“胸有成竹”,而且有创作冲动,灵感所至,不能自已。
[适用话题]可用于“胸有成竹”“善于抓住时机”“灵感”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苏轼说过“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认为写诗要像追赶逃犯那样紧急,迅速把眼前景色描绘下来,略有迟缓,景色一消失,就没法描画了。
这如同画竹的“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一样,必须善于捕捉形象,并且及时加以表现。
其实绘画作诗,原理本来相同,都讲求形象的气韵生动,而不追求外在体貌的形似。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他指出绘画上注重外形相似,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见识。
如果写诗也这么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懂得诗。
画竹的勾勒法,“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画法的主张“胸有成竹”,抓住灵感,然后一挥而就,则是力求神似,通过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现出竹子的神态来。
【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筼筜..谷(yún dānɡ)(2)蜩.腹蛇蚹.(tiáo fù)(3)兔起鹘.落(hú) (4)庖.丁解牛(páo)(5)斫.轮者也(zhuó) (6)持缣.素(jiān)(7)相蹑.(niè) (8)箨.龙(tuò)(9)曝.书画(pù) (10)畴.昔(chóu)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解释成语(1)成竹于胸:原指画竹时心里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2)兔起鹘落:兔的跃起、鹘鸟(属鹰类)的降落。
二者都是迅疾的动作,用以形容运笔的神速。
(3)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4)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期齐国的造车工人;斫轮,砍木料制车轮。
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2.通假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3.古今异义(1)废.卷而哭失声古义:废置、搁下。
今义: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
(2)余因而..实之古义:因,于是;而,连词。
今义:表示结果,连词。
4.一词多义(1)遗与可以书遗.余:给予,赠送小学而大遗.:遗失、遗漏涂不拾遗.:遗失、遗漏的东西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诸投诸.地而骂曰:相当于“之于”子闻诸.:相当于“之乎”(3)间亲厚无间.:隔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秘密地(4)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竟然、却,副词乃.见其所欲画者:于是、就,连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代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仅仅,副词(5)其乃见其.所欲画者:自己的,代词岂独得其.意:他的,代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5.词类活用(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名词作状语,如剑从鞘中抽出一样。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1+.doc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D.而临事忽焉丧.之丧:亡失解析:选A A项,“许”,如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予不能然.也然.二百五十匹绢B.以.追其所见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C.生而有之.也而读书者与之.D.而.节叶具焉而.养生者取之解析:选D D项“而”,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然”,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以”,连词,来/介词,把;C项“之”,代词,指节、叶/代词,指“轮扁斫轮”的道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然..B.而心识其所以C.吾将以为....袜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选D 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足相蹑于其门解析:选B 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译文:(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
(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新)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留)B.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解析】A项,“遗”读wèi,给予,馈赠。
【答案】 A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筼筜谷》其.一也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B 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把。
C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其中的。
D项,①②都是介词,到。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D.初不自贵重..【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项,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D项,“贵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余因而..实之D.吾将以为..袜【解析】A项,“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咽,哭不成声。
B项,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因而”古义为“于是”;今义:表结果。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 A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足相蹑于其门⑦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⑧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②⑦/⑤⑧/③④⑥C.①⑧/⑦/②④⑥/③⑤D.①⑧/②⑦/④⑥/③⑤【解析】①⑧判断句,②⑦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③⑤定语后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4 自主赏析 篇目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读书者与.
之 与:许可,同意 B .袜材当萃.
于子矣 萃:聚集 C .苏子辩.
矣 辩:辩驳 D .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搁下
解析:选C 。
C.辩:能说会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今少卿乃.
教以推贤进士 B.⎩⎪⎨⎪⎧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吾将买田而.
归老焉 C.⎩⎪⎨⎪⎧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
俗人言也 D.⎩⎪⎨⎪⎧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因以.
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解析:选A 。
A.竟然、却。
B.表转折/表顺承。
C.任职/对。
D.连词,来/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之”字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代“所欲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
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
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
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
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毕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喜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苏轼曾在《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诗中描写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画的过程,“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龟壁。
”意思是说喝下一点酒后,情绪兴奋起来,引起了作画的兴致,好像肚子里生长了竹子、石头,横七竖八地往外冒,非表现出来不可,于是就把它们画在友人雪白的墙壁上。
这是在讲“胸有成竹”,而且有创作冲动,灵感所至,不能自已。
[适用话题]可用于“胸有成竹”“善于抓住时机”“灵感”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精彩运用苏轼说过“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认为写诗要像追赶逃犯那样紧急,迅速把眼前景色描绘下来,略有迟缓,景色一消失,就没法描画了。
这如同画竹的“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一样,必须善于捕捉形象,并且及时加以表现。
其实绘画作诗,原理本来相同,都讲求形象的气韵生动,而不追求外在体貌的形似。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他指出绘画上注重外形相似,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见识。
如果写诗也这么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懂得诗。
画竹的勾勒法,“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画法的主张“胸有成竹”,抓住灵感,然后一挥而就,则是力求神似,通过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现出竹子的神态来。
【课外应用】飘逝的灵感灵感一点一点地飞走,慢慢升上天空,成为了流浪的快乐灵魂。
而我,却很哀伤,缺少了他,我如同行尸走肉,手中的笔也如同丢了魂。
——题记别说我,就是作家,也是靠灵感吃饭的。
只有灵感来临时,他们才有资格成为作家,而灵感一旦消逝,他们都是普通人,一个个没有语言天赋的家伙,只能愁闷地在家坐着,俗称“坐家”。
以前我总是希望能驾驭我的笔,而现在,我更希望能够驾驭我的灵感。
他就是我的最忠诚最知心的朋友,随时随刻陪伴我,使我快乐地表达一切……——可是,他现在在哪里?灵感啊!你为什么飘浮不定呢?你为什么淘气得像个小孩子,随去随来,什么都依着自己的性子?你为什么总是偷偷溜走,把我一个人扔在惨白的日光下、可怕的黑暗中?你为什么那么顽皮,那么顽皮……灵感,你是个快乐的孩子,当你快乐时,一切都是快乐的——不管别人快不快乐,你都要给他们以快乐的微笑。
你漫步过的地方,河水叮咚快乐——“叮——咚——”小鸟叽喳快乐——“叽——喳——”,青蛙咕呱快乐——“咕——呱——”,蜜蜂嘤嗡快乐——“嘤——嗡——”在你飞过的地方,开心的笑在天空荡漾。
白浪云儿飘悠飘悠,红血日儿闪光闪光,蓝镜天儿清净清净……在你游梭过的地方,快乐如天堂。
人鱼儿在唱着快乐的歌,蝌蚪们在水中快乐地游戏,蜻蜓们电起水花烂漫,牙鲆变换身体的色彩……灵感,你是个忧伤的孩子。
当你忧伤时,一切都是忧伤的——不管别人忧不忧伤,你都会落泪。
你记得人鱼儿在湖畔哀怜的唱婉,你记得枯花伤逝落地的孤寂,你记得飞鸟被雨珠打伤翅膀的无助,你记得乌云遮日时田地的混沌无光……在云端看日出,你会想起日落的哀伤,看到一个朝代的繁荣强盛,你会想起它有一天必定会衰落灭亡,听到新生命诞生的啼哭,带给你的却是死亡的愁苦……你是一个快乐又忧愁的幽魂,游荡在生死之间,穿梭在阴阳界的罅隙中,徘徊在梦境与现实的时光隧道里。
你的化身是蝶,也只有你才会化为蝶,因为你拥有蝶的魅力。
当我还是幼童的时候时常追逐蝴蝶,那美丽的小生灵给了我无尽的遐想。
蝶拍动翅膀,起舞在空中,幼小的我奔跑,捕捉那娇小的倩影。
蝶,如梦,如魂,如歌,如画……现如今,十七岁的我又要重复四岁时所做的事。
我追寻的是一只更大的蝴蝶。
我又抬起手,抓蝶,触到的不是华丽的翅膀,而是悬在空中的忧伤……蝶,如梦,如影,如酒,如茶……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①与可无以..至千里..答,则曰②故不积跬步,无以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②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项,“蹑”①“踩”,②“跟踪,追随”。
A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④解析: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答案:A4.下列对《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素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解析: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超然台记苏 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则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②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③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④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
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糟啜醨:食酒糟、饮淡酒。
②卢敖:燕国隐士。
③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
④淮阴:指韩信,曾封淮阴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如果 B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把守 C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 D .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登:丰收解析:B 项,守:任职。
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B.⎩⎪⎨⎪⎧而去取之.择交乎前人固疑余之.不乐也C.⎩⎪⎨⎪⎧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处之期年,而.貌加丰 D.⎩⎪⎨⎪⎧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人之所.欲无穷 解析:A 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来。
B 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C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D 项,与“者”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东西”。
答案:C7.下列各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 ) ①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②斋厨索然,日食杞菊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④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A .①②④⑥B .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⑤D .①④⑤⑥解析:①总说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②是说明条件的艰苦,是客观事实。
③是“超然物外”的结果。
④⑤⑥句是“超然物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
答案:D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