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冀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五
八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素材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十年(shínián)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 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 500多个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包兰等
科技
“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1960年初,当王进喜带着腿伤、拄着拐杖在现场指
“铁人 ”王进喜 (tiě rén)
挥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井喷的迹象,如不及 时压住,不仅会机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
到地层里去。他当机立断,果断地采取措施,用水泥代
替重晶石粉调泥浆压井,自己毫不迟疑地扔掉双拐,纵
进(hùn jìn)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 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 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 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 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 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 领导权”。
12/9/2021
第一页,共十九页。
12/9/2021
中共八大主席台
第二页,共十九页。
12/9/2021
第三页,共十九页。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ɡǔ zú ɡàn jìn)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2/9/2021
第四页,共十九页。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
9 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身跳进了池内,用身体去搅拦泥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共33张PPT)

化中坚持这一科学论断,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新课探究
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经过认真讨论,指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任 务的提出,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旨在解决当时的主要矛 盾,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国情,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所以说中共八大是探 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 义建设。
中共八大会址
新课探究
从国内方面讲,我国面临着新形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初步奠定 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从国际方面讲,我国也同样面临着新形势。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 迅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开始注意总结本国经验;帝国主义 也在不停地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中共八大在
有些重要问题上也还有不足之处主义的科学论断,但是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所
要求的党的指导方针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转变,对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
新课探究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是我党在
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是:总结七大
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展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成就。
简短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历程和成就。
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历程和成就。
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难点细节:学生难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
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三次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三大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三条铁路: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三位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随堂检测·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2.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信息有()①经济高速发展②人民生活困难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右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
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4.“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公私合营B.第一个五年计划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
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
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7.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大跃进”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8.对联是时代的反映。
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主题,说明其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建立的?”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单元主题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过程。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从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理解。
5、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6、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备课资料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
这是我们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总之,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问题上也还有不足之处。
例如,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虽然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但是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所要求的党的指导方针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转变,对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坚持这一科学论断,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又如,正确地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但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出更有效的防备和制止个人崇拜发展的措施,没有形成完备而牢固的党内民主制度。
八大以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大跃进”运动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英国。
这年12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了这个口号。
1958年1月,中央又提出,我们要在15年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这以后,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以便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同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
会议完全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运动,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
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同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 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运动的重要步骤。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新人教版

结晶牛胰岛素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 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 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 工业 体系和__________ 国民经济 体系,为 比较完整的_____ 现代化建设 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___________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 大庆 石油工 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_____ 焦裕禄 、解放军 人“铁人”______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________ 雷锋 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好战士______
江青 反 1976 年9月,_______ 4.______ 毛泽东 与世长辞。______ 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华国锋 、_______ 叶剑英 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 10月,______ 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十 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结束了长达____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时间、会议、 内容及评价分别是什么?
时间:1958年。 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 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 经济规律。
二、“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什 么?“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指挥机 构分别什么? 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开始时间:__ _____会议提出 1958 年,中共 八大二次 鼓足干劲 、________ 力争上游 、________ 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 “_______ 大跃进 ” 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__ 人民公社化 的高潮和___ ___ 运动。 3.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 国民经济 ,提出了“ 调整 、 巩固 、 充实、 提高 ” 的八字方针,于 1961 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工农业 生产得 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 物价 稳定、 市场 繁荣 的新面貌。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__1956__年,北京。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农业__国变为先进的__工业__国。
(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提出:__1958__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多快好省__地建设社会主义。
(2)发动“__大跃进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后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方针:__调整__、__巩固__、充实、提高。
(2)时间: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__1965__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影响: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关系。
(×)提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但又有一定的联系,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问题思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是什么?(1)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
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资本主义复辟__的危险。
2.开始:__1966__年,全面发动。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4.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刘少奇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了残酷迫害。
5.重大胜利(1)__1971__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选择题专项练习
21.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
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C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选择题专项练习
2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选择题专项练习
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 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是在( D )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成就
工业 交通 科技
模范人物
时代精神
文革 时期 科技 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
教训: ②要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③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1章 填空题—快问快答
时间 1966年—1976年
: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
原因
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概:
;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
二
择
章
题
选择题专项练习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 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B )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5)
1957年 1965年 2.3 1223 1.3 535 钢(万吨) 146 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度) 193 1132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676
我国初步形 成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 系,为现代 化建设打下 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D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
4.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 A.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15年内赶超英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 化的需要
是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 良好开端
反映广大群 众迫切要求 改变经济落 后的愿望
成绩令人瞩目。 并涌现出许多模 新中国成立后 范人物 最严重的挫折 建设成就
八大召开
探索之路
“大跃 进”、人 民公社
“文化 大革命”
“总路线”
国民经 济调整
缺少经验,急于求 成,忽视经济规律
是一次严重失误,给国 国民经济逐步得 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到恢复和发展
D
5.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 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
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 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 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③文化大革命: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破除“四旧”,实行“革命化”。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两弹一星,高考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重点句:
①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②文化大革命:社会动荡,经济受到极大影响,文化、教育、科技事业遭受破坏。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重视对学生预习的引导,通过发布预习资料和问题,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任务不够重视,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今后我需要加强对学生预习进度的监控,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件和பைடு நூலகம்就,还学会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析历史事件。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视频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像资料,更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历史照片:展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生活照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019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共9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大跃进
农业各种“人间奇迹”开始出现
农业大跃进
虚
报 产
量
1958年8月27日,一篇名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赫 然出现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 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 纪录相夸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大跃进
农业大跃进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国内:三大改造基本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 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 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 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 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 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虚
报 产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量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大跃进
农业大跃进
虚
报 产
量
这块亩产万斤的地,稻子实际是从各处移来的
刘少奇引用并肯定农民说法“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方针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1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 经济实行八字方针。
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会从国内 和国际等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归纳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提高归纳概 括能力;
(4)通过讲述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锻炼口头 语言表达能力。 (5)注意史政的结合,培养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国内 结束了…… 实现了…… 中国人民……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基本胜利,是现代史的开端。
意义
国际
壮大了…… 鼓舞了……
西藏和平解放
为 巩 固 政 权 而 奋 斗
时间:1951 意义:祖国大陆实现解放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1950年 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 抗 绿江,开赴朝鲜。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 苏联 系的国家是——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的人——
10.在学完第二单元后,李华同学对本单元做了 如下的总结,因为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导致总结中错 误百出,请你帮助她把错误一一找出来,并纠正。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涉及课程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第9课 历史影视片赏析
单元综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 中国历史新的篇章。此后, 轰轰烈烈的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的开展,巩 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外交的起 步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外 部环境。伴随者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确立,中国实现了20世纪第二次历 史性的巨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1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1)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授新课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1956年底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
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
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人民政府对这种旧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
据材料二,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写出国家对农业的改造方式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个失误?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具体的方针是什么?
据材料三,歌谣赞扬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材料二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交售粮食1976年35000斤230斤1979年132300斤800斤30000斤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改变了土地性质的是哪次?
【答案】:
【解析】: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什么会议?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答案】: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
""
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四:
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答案】:
【解析】:
下列运动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①土地改革运动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解析】:
1950年国家决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
A、新解放区
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答案】:
【解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答案】:
【解析】:
建国后,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生产合作化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重大措施有( )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冀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五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
①进行土地改革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农村社会调查,就l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