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堂教案:鲁迅散文《野草》的文化内涵解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堂教案:鲁迅散文《野草》的文化内涵解读一、《野草》的概述和鲁迅散文的特点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态度。
《野草》是鲁迅创作于1927年至1935年的一部散文作品集。
本文旨在探讨《野草》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野草》所属的时期背景和创作环境。
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混乱之际,国家面临着危机与困境。
这个社会背景为鲁迅提供了揭露社会黑暗、关注人类苦难的题材基础,也成为他在《野草》中传达自己思想观点与情感抒发的契机。
其次,《野草》是由大量短篇散文组成,形式多样但主题紧密相连。
与其他古典散文相比,《野草》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直接简练,在措辞上更加坚决有力。
它呈现了鲁迅独特的批判视角和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具有深入民众生活并关心人民疾苦的特点。
二、《野草》揭示的文化内涵1. 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反思在《野草》中,鲁迅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指出其腐败、虛伪和逆德向背。
他以平实而振聋发聩的笔触描述了"行藏教口"等社会弊端,并呼吁摒弃腐朽传统,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文明。
2. 彰显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鲁迅对受压迫、贫困和不幸命运的人们表达了深切关怀。
他用尖锐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并呼唤广大群众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3. 批判个人主义和道德沦丧《野草》中不乏以讽刺手法处理个体主义问题,在细节中浸透着深刻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鲁迅之笔以哂弄和戏谑的方式描绘出浮夸、自私、得利忘义的形象,直击人性中那些消极、贪婪与狭隘的面孔。
4. 为民族振兴呼唤觉醒《野草》是鲁迅民族意识觉醒的写照。
“拥抱现实,关怀生活,努力进取”这一基调贯穿整个作品。
他通过对自身及大众生活状态揭示,体现了对于中国社会深深关切,为中国文化与国家走向振兴奋斗。
三、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鲁迅和《野草》对学生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心理。
《草》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 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02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
1 3
历史背景
介绍《草》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作者介绍
2
简要介绍《草》的作者,以及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创作背景
阐述《草》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课文内容解析
主题解析
分析《草》的主题,包括主要思想和情感表达。
人物形象
解析《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情节结构
解析《草》的情节结构,包括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指出《草》的教学重点,如重要 段落、关键词句、主题思想等。
难点
指出《草》的教学难点,如难以 理解的人物心理、复杂的情节结 构等。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草》的情节和人物。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品味《草》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评价《草》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情感目标
01
02
03
引导学生感受《草》中的人物 情感和人性光辉,培养人文关 怀精神。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情 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 追求。
《草》教案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草》的文学背景、作者概况和创作过程 。
0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篇一:26.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的作品)二、检查预习1.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
(1)教师提示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2)关联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回顾理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猜测,再借助注释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只需知道大意;在无法理解的词语旁作记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按下图提示找出相应的段落。
2.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课件出示句子:◇我闭了眼睛……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学生合作交流: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来理解。
)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
《野草》小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野草》这篇课文中的各种野草,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野草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野草》这篇课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各种野草,如“小麦草、稻草、茅草、艾草、蒲草”等。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幼儿了解野草的外形特点,如“高矮、长短、叶子的形状、颜色”等。
3. 学习野草的用途,如“蒲草可以编织成蒲团、艾草可以驱蚊”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野草》课文PPT,展示各种野草的图片和文字。
2. 准备各种野草实物或图片,供幼儿观察和描述。
3. 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 学习课文:教师通过PPT展示《野草》课文,让幼儿跟随课文一起认识各种野草。
3. 观察和描述:教师分发野草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野草的外形特点。
4. 学习野草的用途:教师通过PPT或讲解,让幼儿了解野草的用途。
5.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野草手工作品。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植物,描述植物的特点,并拍照记录。
2.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关于野草的资料,了解野草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野草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观察和描述野草时的表达能力,看幼儿是否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野草的特点。
3. 检查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动手能力,看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野草手工作品。
七、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各种野草,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认识野草。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野草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素养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新词。
会写“毯、裳”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领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并学习作者在写景叙事中融入感受和想象的表达方法。
能从作者描写的四个画面想开去,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体会蒙汉民族情谊,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通过揣摩优美的语段,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会情景交融地抒发情感,形成审美品位。
新课导入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教师谈话: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能谈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尽情描述: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那儿牛羊成群。
还可以说说那里的民族风俗等等。
)3.板书课题:草原阅读鉴赏任务一:自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草原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说说作者按照什么表达顺序?本文围绕草原描写了哪几个画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描写草原秀丽的景色,再描写蒙古人民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依次描绘了四个画面,分别是“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依依惜别图”。
任务三:1、读读下面的一段话,思考: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1野草》PPT课件 (2)
2019/5/20
11
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 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019/5/20
12
2019/5/20
13
2019/5/20
7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2019/5/20
8
• 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透
钻
挺
20是怎样解读的呢?
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 的不止的力。
2019/5/20
10
资料补充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 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 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 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 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 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 草》。
2
学习目标 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4.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2019/5/20
3
2019/5/20
4
2019/5/20
5
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
印象?
2019/5/20
6
课文中哪些例子描写了种子力大?
•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2019/5/20
1
2019/5/20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 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 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之一。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 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 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 艺产生巨大影响。创作有电影剧本《狂 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 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 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 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荣誉称号。
《野草》教学设计
作者用两个故事,一个生长现象,清楚地告诉我们:植物的种子一一 力量 大,野草的生命 一一力量大,多么让人敬畏的生命,指读一一野草,多么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夏衍先生的呼声都是正义的呼声,都道出了生命 的价值。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呼声吧。(七、八自然段) 四、学习深化,拓展延伸1、品味题目
感谢这小草吧,它给了我们这么多的领悟。
齐读课题一野草,“草”前带一个“野”字,怎样品味?
“野”展示的是不可控制,不可抵抗的顽强的生命力。这“野”是赞美, 是个性,是当时的中国大地需要的豪情。只要拥有这种豪情就可以(板书:顽 强不屈战胜一切)。文中,有太多的句子,在赞美野草,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高声地赞美吧!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小草的生长,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它为着向往
阳光……如此如此”。师:种子的力量,它还能一一 掀翻石块。
师:这一段,作者写得特别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咀嚼。请自由小声地读一 读,去体会作者在表达方法、用词用句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 勾画下来,在旁边写下你的个性化感悟。(同桌交流、讨论)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力量大)因为它能(板书:分 植物种子的力量是如此的一(一个词儿:……)
两个不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同一个事实,那就是(植物种子----力量 大)。
3、过渡:前面两个故事,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
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标题:《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草,它们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
小班的幼儿园生活中,了解野草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野草的生长环境。
2.了解野草的种类及区分野草。
3.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
4.感受野草的美丽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野草的生长环境。
野草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地上生长和繁殖,有些野草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喜欢干燥的气候。
为了了解野草的生长环境,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看看野草所生长的地方。
观察一下生长在沙滩上、公园中、草地上的野草有什么样的变化。
2.野草的种类及区分野草。
幼儿园孩子们可以从自然的角度去观察野草的不同之处。
老师可以与学生们分享野草的学名、特征和形态。
让幼儿园生们去认识和区分不同的野草。
3.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
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幼儿园生们了解野草的生命周期。
老师可以从收集野草的种子开始,然后观察幼苗成长,看看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4.感受野草的美丽和价值。
令人惊奇的是,野草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幼儿园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画画或者用摄影机记录下它们的美丽。
孩子们也可以了解野草对我们生活的一些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保持空气、水、土壤质量。
三、教学方法1.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野草》的科学教材为主要素材,融合幼儿园的特殊性,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更快地了解野草的生长和变化。
2.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和视频演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便于理解各种野草的图像、种类和特征。
3.情景教学引导幼儿园孩子们创造真实的情境,在户外或校内野外旅行中进行采集、野外学习和科学实验,让他们更好的了解野草的实际生态环境。
4.团队合作老师可以将幼儿园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增加小班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_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
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草》这首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共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
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1.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
2.理解诗意: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草的生长过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1 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
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
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野草》这篇课文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4.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需求。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4.作业拓展:
a.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增加作业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b.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c.组织学生参加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开展环保行动等,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如填空、改写句子等。
(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深入挖掘文章主题。
《野草》教案
《野草》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学生进行《野草》的阅读和学习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诗人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2. 分析《野草》的主题和文学特点;3. 鉴赏《野草》中的经典诗作;4. 深入了解《野草》中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5.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野草》中的主旨和思想内涵;2. 鉴赏《野草》中的诗作和文章;3. 分析《野草》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探索。
教学难点:1. 解读《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 掌握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思维;3. 协助学生建立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野草》的文本和诗作;2. 鲁迅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3. 阅读指导和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和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享《野草》的主题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3. 提出问题:你认为鲁迅为什么要选择《野草》这个题目?他想用这本书表达什么?第二课时:诗歌鉴赏1. 选择《野草》中的几首诗歌,让学生进行个人阅读。
2. 分小组讨论,归纳每首诗歌的主题和特点,以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小组代表展示归纳的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三课时:文学批判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批判的定义和方法,例如主题解构、人物分析和情感反应等。
2. 老师选择《野草》中的一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批判分析。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四课时: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1. 分析《野草》中揭示的社会问题,例如封建制度、教育问题和人性的扭曲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存在,并展开思辨和辩论。
3.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成为有思想的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和研究,并展开相关主题的讨论。
小学六年级语文《野草》经典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1.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2.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小草》,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播放《小草》)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感受)
2.是的,低矮柔弱,极其普通的小草是那么渺小,可这不能阻止人们对它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这样赞美小草--学生背诵有关的古诗。
3.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现代作家夏衍的一篇杂文,看看他是怎样赞美野草的呢。
(2)学生汇报
①概述两个故事。
②读你划出的词句,品读体验。
出示1: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学生说说对象和狮的认识,它们力大无穷,金刚坚硬无比。然而它们却不是最有力的)读出你的感受。
《野草》教案
《野草》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以及《野草》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的生平,引发学生对《野草》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 介绍《野草》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如野草、枣树等。
- 引导学生理解《野草》的主题思想,如抗争、希望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野草》的创作背景、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野草》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研究作者美好的人生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小我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XXX笔下产生了如何的梦境?作者要表达如何的情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XXX,走进XXX的思想深处,走进XXX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展开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能够多种方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XXX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野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野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链接时代背景,深度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了解象征这一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主旨。
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法:启发、引导、质疑学法:感悟、朗读、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野草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野草图片)学生欣赏完后,师问:欣赏完这些野草图片,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2、师导入:野草不仅装点着大地,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更让人钦佩不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夏衍写的一篇散文《野草》,看看他笔下的野草具有怎样的力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然后用文中的词语说说野草具有怎样的力量。
(充分交流)2、划出最能表现野草坚忍不拔、力不可挡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3、细读感悟重点段。
(1)学习第六自然段①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②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野草的生长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同学们想象一下,除了这些,野草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冰冷的土地、干旱缺水、黑暗、大风大雨等。
)③野草的生长充满了艰辛,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曲曲折折、顽强不屈、透、钻、听、掀翻)④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⑤不管生长在何处,不管周边的环境如何恶劣,野草总是那么坚忍不拔,力不可挡。
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作者:王舒成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8期[高中学员课例]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王舒成【教学背景和前期准备】1.扬州中学经典阅读工程已经进行至第二轮,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高一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的第二本(本学期必读的三本书为《红楼梦》《野草》《经典常谈》)。
2.在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用两周时间完成了《野草》这本书的阅读,教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成果(以读书笔记为主要形式)作了初步检查和交流。
具体过程如下:①学生用10天时间阅读《野草》,在不参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对里面的每一篇提出猜想,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回答,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②教师检查笔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针对部分笔记做出点评。
③教师推荐两篇论文,分别为孙玉石的《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和江弱水的《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让学生在精读论文的基础上,对之前自己的阅读结论进行补充、修正和思辨。
3.教师根据之前的学情反馈,在《野草》里精选了六篇文章,分为A、B两组(A组《秋夜》《影的告别》和《复仇》,B组《希望》《过客》和《墓碣文》),由两个同学自发领取任务并组队,每组三人,对这三篇文章进行精读并形成初步结论,准备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做读书汇报,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
【教学目标】1.借助两个小组同学的读书汇报,形成对《野草》里六部作品阅读过程和结论的感知,并进行讨论。
2.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野草》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野草》是可以“猜”的,因为它是诗歌。
而中国诗歌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具有“隐”(谜语)的特质,诗歌里面使用的形象,形象带来的丰富意蕴,都使得我们的解读有众多空间。
鲁迅的《野草》,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整体上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了新文化运动遇挫之后那一段时间,他内心的阴郁、孤独和苦闷。
(展示龚乐怡读书笔记)刚读《野草》就深觉其意象与《朝花夕拾》截然不同,用的词语都类似于死亡一类,文字中透出的绝望令人压抑、烦闷、窒息。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
野草本文是关于野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野草》教学反思《野草》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好多次,每次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然而,却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学习课文,体味情感。
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开课伊始,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
然而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于是,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
小草,轻;石块,重。
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
我适时地问道:“种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
可是,它为了阳光,为了生之意志,在顽强不屈的挺出地面来,你们想说些什么。
”于是,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开始加深,朗读也自然很有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听着你们的朗读,刘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草的能屈能伸,看到了小草顽强不屈的身影。
我想,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生命力!”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
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教案
本文是关于《野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并背诵跟小草有关的名诗名句,哪位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能谈谈你对这个诗句的理解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看看我们还能读懂怎样美丽的生命。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形象是不同的。
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2、谁来谈谈作者的观点,野草是怎样的?
三、品析“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课文用哪些例子来证明“种子的力”力大无比?
分开头盖骨掀翻重压
2、请从两个事例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例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一下,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
把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阅读感受:
(1)谁细细品读了“分开头盖骨”这部分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2)很多同学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种子力大无比,课件出示“一发芽……如此如此”,请大家大声读,你从
这段话中还能读懂什么?
画出“完整分开”,什么是“完整分开”?
(3)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感情朗读,让我们就把这种震撼大声地表达出来。
4、我们用了惯用的“读-品-议-读”的方式读懂“分开头盖骨”部分课文。
哪位同学品读了“掀翻重压”这个事例?谈谈你的阅读感悟,把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1)学生汇报
抓“挺、钻、透、掀翻”这四个描写野草动作的词语感受了石块下的小草的生命力。
这四个词都有“长”的意思,如果我换掉,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画出,品悟“曲曲折折、顽强不屈”。
想象一下,石块下的小草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顽强不屈地面对这些困难的?看看图能不能受到什么启发?
(3)这顽强不屈得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你想不想会野草说点什么?带着我们的敬意和赞叹通过读表达出来。
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联系背景,深度感悟。
1、我们看着石块下生长的小草,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期抗战的力,什么是能屈能伸的力,什么是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感受了种子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在震惊之余,如果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
出示写作背景:
2、读了那段文字,你是不是对“长期抗战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能屈能伸的力”深度理解?
3、扩说内涵,激情诵读。
这种子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而是一个一个有生命力的
中国人,一位位关心祖国命运的人。
同时“石块”“花房里的盆花”也不是在指石块和盆花,是指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党派。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写作意图)
把文章当作抗战的号角,为英雄的中华儿女呐喊助威,只要生命在,我们革命必胜!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总结板书。
2、学习了这篇文章,感受了顽强的生命力,你都想到了谁?
学生发言
祝愿每个同学都拥有跟野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去拼搏、去营造祖国更美丽的未来和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