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

合集下载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经常听老师们抱怨班里有一些“问题学生”,这些孩子缺点一大堆,优点不怎么明显,教育起来很费脑筋。

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站在教育的角度,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孩子想一想,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用一颗慈爱之心去帮助他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今年带的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叫葛瑞瑞,整天蓬头垢面;一到下课就吃零食;经常不写作业……在同学们眼里缺点太多,因此孩子们都不和她,连排座位都没人愿意和她坐一起。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如果我不采取措施这孩子在班里就没法呆了,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

怎么办呢?我先通过去家访了解到:她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要照顾好几个孩子,因此对她关心较少,年幼的她只有自己洗衣洗澡,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缺少应有的照顾。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步:树立新形象。

我把女儿穿小的几件好看的衣服着凉出来送给她,把她带到我家帮她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并让她自己照一照镜子,悄悄告诉她其实她很漂亮,如果每天都这样会有很多同学喜欢她。

后来我发现她每天穿戴的都很整齐,朋友也多了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第二步建立自信心。

上课时,我经常用眼神鼓励她大胆发言,开始有些不敢说,渐渐地声音大了,语气也坚定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不少,谈吐之间洋溢着自信与喜悦。

第三步发现闪光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她的朗读能力进步很快,我推荐她参加今年教育局举办的古诗文朗诵比赛。

从那以后,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她努力练习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参加的朗诵小组顺利通过岳坊赛区预赛,冲进决赛,并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学们向她表示祝贺,我分明看到她含着泪看着我。

那一刻我也很激动。

我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陶行知教育箴言

陶行知教育箴言

陶行知教育箴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教学做事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始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

分开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力丰富不丰富。

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活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

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教育学家陶行知的名言

教育学家陶行知的名言

教育学家陶行知的名言教育学家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名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许多观点和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陶行知的几句名言,并解释它们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启示。

首先,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点,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句话强调了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和良好人格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然而,陶行知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比学术成绩更为重要。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

最后,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句话强调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特点。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被一视同仁地对待,忽视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然而,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的名言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思考和指导。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箴言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箴言不仅仅是一些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更是对人生的智慧和思考。

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箴言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陶行知在他的教育箴言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当今社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的教育箴言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另外,陶行知在他的教育箴言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能来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能一刀切。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此外,陶行知在他的教育箴言中还提到了教育者的品格和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教育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教育箴言,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教育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希望我们能够在实际的教育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设置。

以下是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解析和对我们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陶行知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要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以积极、诚实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困难。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包括道德和品格的培养。

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做一个良好的公民。

二、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主张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兴趣为中心,而不是强制性地学习某些课程。

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学科,并且也应该有足够的自发能力来学习。

陶行知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三、课程设置陶行知主张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各个方面能力。

除了学科之外,还包括艺术、体育、实践等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

针对困难学生,陶行知更是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应强制让他们参加课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创造是⼈类发展的强⼤动⼒。

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找出种种借⼝。

陶⾏知先⽣⽤教育家的⼝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让我们⾄少⾛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创造主未完成之⼯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崇拜。

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地公、⼟地婆来供⾃⼰崇拜,省事者把别⼈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上主义者造出爱⼈来崇拜。

笨⼈借恋爱之名把爱⼈造成丑恶⽆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者不是奉⾏恋爱⽆上主义,⽽是奉⾏万恶⽆底主义的魔⿁,因为他把爱⼈造成魔⿁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造⽯像,⼀⾯崇拜⾃⼰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像,不是造爱⼈。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

真善美的活⼈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像,是我们的爱⼈。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

先⽣之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

说得正确些,先⽣创造学⽣,学⽣也创造先⽣,学⽣先⽣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不是个⼈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不是仅仅属于个⼈。

在⼀个集体当中,每⼀个活⼈之塑像,是这个⼈来⼀⼑,那个⼈来⼀⼑,有时是万⼑齐发。

倘使⼑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法之交响中,投⼊⼀丝⼀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的塑像和⼤理⽯的塑像有⼀点不同,⼑法如果⽤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法如果⽤得对,则⼀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过于⼀张⽩纸,⼋⼤⼭⼈挥毫画他⼏笔,便成为⼀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过于⼀块⽯头,到了飞帝亚斯,⽶开朗基罗的⼿⾥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说:⽣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陶行知的关于教师的名言

陶行知的关于教师的名言

陶行知的关于教师的名言文章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陶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者。

他提出的许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

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初为人师者,必先自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先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思考和创新,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陶先生所强调的是教育者要具备自学的能力。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有能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因此,教育者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目的。

总而言之,陶先生所说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学习陶先生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教育者,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写作重点:介绍陶行知,解读陶先生的名言,分析教育者的素质和要求。

用词分析: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教育者的要求,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

同时,串联起句子,使文章结构紧凑有力。

文章二: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谈一谈陶行知先生的另一句著名名言:“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断教自己。

”这句话或许不如前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同样道出了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在我看来,这句话反映了陶先生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陶先生所强调的是教育者的不断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将教育教学工作理解为一种更深刻、更广阔的个人成才过程。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其实质是要实现自我完成的同时,引导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与成长的潜能,促进学生成“学以致用”的知识体验。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体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生活即教育。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而且必须让生活教育学生。

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课堂在学校中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空间,然而正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空间却是学生和教师的重要生活空间,在这个极为平常的空间里,教师与学生都在展示着他们的生命存在,都在生活着。

因而重构课堂,首先应把课堂建立在生活意义之上,树立生活的课堂这样一个理念。

通过对陶行知思想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常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是从事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

在这里,一切都为着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活着,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整个课堂,课堂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教师与学生“买卖”知识的“交易所”。

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之,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动作所有的生活工具。

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

……只有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的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

”所以,生活的课堂把课堂看作是生活的,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生活的课堂能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供坚实的基地,使得原本平凡无奇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理由、有意义、有价值。

二、课堂是由儿童拥有的生活世界。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陶行知读后感8篇

陶行知读后感8篇

陶行知读后感8篇陶行知读后感篇1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读了这段话,我的感悟很深。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用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最终形成的结论。

“鱼”指的是固有的现有的方法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欲”学习的兴趣。

欲是学习的内驱力。

给人几条鱼,不如教给他们钓鱼的方法,但若是没有吃鱼的欲望,也是于事无补的。

但若有了吃鱼的`欲望,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学钓鱼。

所以不要为了喂给孩子几条死鱼,而损伤他一辈子吃鱼的愿望。

而如今,我们的家长,老师不是正在给孩子喂死鱼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

爱学生,学生就会老师,爱屋及乌,就会爱上这门课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陶行知读后感篇2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

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追求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和综合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工作之外,应该要有一个精神空间来安顿自己的心与身;应该学会享受生活,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和自己的需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能时刻保持爱心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当学生的朋友,又愉悦自己的身心,下面就教师要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向往,让生活充满乐趣。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端正心态,搞好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爱和宽容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教师在真诚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同时,也接纳、尊重和善待了自己,既使学生健康成长,也使自己快乐生活。

教师更应象阳光,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愉快、富有成效感的心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不仅照亮别人,也要温暖自己,并使自己有更大的活力和不竭的能量。

只有教师心中充满阳光,才可能把阳光播撒在学生心上。

二,情绪要稳定,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

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平凡的生活需要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门职业,就要为之奋斗到底。

每位教师都有他自己调节自我心理心态的方式与方法。

不光光是从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上来调节,也可以进行自己解压方式等等。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好,才能全身心的投身到教学教育事业当中去。

才能更好的与学生相处。

当然,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源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收入,要改变教师的基本过度焦虑问题,应加强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全社会都要对教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让老师最起码应该无需兼职,仅靠学术工作所得就可以让他们在本地区过上中等收入水平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语中的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

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当时年仅8岁被老师斥为“低能儿”的爱迪生就无异于我们今天教育中的“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的告诫启迪我们:“教鞭”、“冷眼”、“讥笑”并非学生教育的良策;爱迪生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渴望和进步的可能,教师应循序渐进、全身心投入,忌因“学困”而对其产生厌烦情绪,忌因“太差了”、“先天是呆子”、“朽木不可雕也”之流而对其不闻不问,这样长此下去,学困生就会因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讨厌自己而变得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甚至破罐破摔。

那么,应该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呢?反思20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以为首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也只有落实好这“四个培养”,学困生才可能走向阳光地带。

一、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是学生成才的内动力。

自觉性意志品质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意志倾向。

学困生的自觉性意志品质较差,往往与其相反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动摇性。

他们做事情常常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所有这些都会对其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他们的学习进步。

学困生意志品质的磨砺可着手于:1、从思想上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理想前途教育,让其明确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调动其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激发其实现目标的强烈责任感,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名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名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名言文章一:陶行知名言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让我们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他几句名言的理解。

“做事情,要先做最简单的,弄清楚最基本的,成功才有可能。

”我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分析了解问题的最基本环节。

只有弄明白了根本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并最终成功。

“不要把锅都甩给教育,素质教育能教孩子快乐,而不能教会孩子做人。

”我认为,这句话提醒我们,教育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

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做人品质,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摄取,还包括阅读、思考、表达的全过程。

读书可以让我们丰富内涵,讨论可以使我们学会思考,写作则是锻炼我们精准表达的途径。

文章二: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的名言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让每一个人的尊严都有阳光。

”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关爱,不应该因为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或其他原因而失去自己的尊严。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身边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嘲笑、冷漠,而是给他们一些帮助和关爱。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尊严。

无论自己处在何种环境中,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任何外界因素所左右。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名言不仅仅是对教育领域的贡献,更是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启示。

这些话让我们看到了价值观、人性关怀、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心得体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

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箴言对于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箴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箴言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陶行知强调“以爱为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对我的爱和支持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陶行知强调“以实践为教育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陶行知强调“以自由为教育的原则”,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和老师给予了我足够的自由空间,让我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最后,陶行知强调“以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他认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这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应该只是追求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从而培养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教育箴言,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的内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秉承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师,就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

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孩子的成长。

1. 爱在平凡里刚到新学校的那一年,我接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

当我走进教室,眼前是黑压压的一片小脑袋和一双双圆溜溜的眼睛,有的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有的东倒西歪的爬在桌子上,还有的甚至躲到了桌子下。

我知道,孩子还小,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

我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给予帮助,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小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抓学生的特点,培养能力。

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课堂上我是孩子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课堂外我是孩子们的同伴,和他们一起玩耍。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告诉我,和我交流、谈心,连不愿意告诉父母的话,都能和我分享,我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在那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难忘的礼物。

中午,当我跨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着六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下面是孩子们画的一幅幅画。

平时摆放杂乱的雨伞,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排,我当时就问道:“谁教你们的?”其中一位孩子回答说:“我们自己想的,老师平时教我们这么辛苦,我们是想给老师惊喜!”我一听,感动极了。

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呀!从他们一双双小眼睛里,一声声祝福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老师的爱。

2. 爱在个别中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

班既有优生,又有后进生,千万因为后进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对这样“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刚到教室门外,就听见男生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其他的同学都在静息,安安静静的等老师来上课。

陶行知的心得8篇

陶行知的心得8篇

陶行知的心得8篇写心得时要真诚,不要为了写而写,才能打动读者,当我们有丰富的心得时,写篇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和分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陶行知的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的心得篇1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聆听杨瑞清教授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讲座,使我对教师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

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

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比如: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好学,可是我常常问自己:你自己是真正严谨好学的吗?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随性敷衍之时?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我常常问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许多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我的心目中,有时候可能只是教条,甚至只是一个美丽的包装,而非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既不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优良品性。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他的教育箴言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经典,对后人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陶行知教育箴言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陶行知教育箴言中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准备生活”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更多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育应该是贯穿我们整个生活的一种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而进行的机械式的学习。

这种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让我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陶行知教育箴言中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格,而不在于传授知识”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陶行知却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品格。

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一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意义远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最后,陶行知教育箴言中的“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

一个好的教育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技术,更要有深厚的爱心。

只有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种理念让我更加重视教育者的品质,明白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箴言,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教育的品质,用爱心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21课《创造宣言》-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第21课《创造宣言》-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这一部分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来驳 斥错误认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又使文章气势充沛。提出的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13段中“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四个词语的
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
平凡 树苗觉得自己很平常,没有特别之处。 单调 树苗终年在这里,没有任何变化。 烦闷 树苗因为觉得自己太“平凡”“单调”而心情不畅快。 动摇 树苗思想动摇,产生了换环境的念头。
提总论点 证分论点 先驳后立 发出呼吁
我们要创造。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 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处 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 之人”的观点。
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发出“创造宣言”。
比喻 论证
如将教育比喻成雕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 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 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 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 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本文先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 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使得 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为“创造”;再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列举例子批评一些人的错误 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有 了这样的理念,进一步指出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 造之神常驻心中;最后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 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生活太单调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

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

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

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一、因材施教,效果显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

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

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

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

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

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语中的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

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当时年仅8岁被老师斥为“低能儿”的爱迪生就无异于我们今天教育中的“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的告诫启迪我们:“教鞭”、“冷眼”、“讥笑”并非学生教育的良策;爱迪生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渴望和进步的可能,教师应循序渐进、全身心投入,忌因“学困”而对其产生厌烦情绪,忌因“太差了”、“先天是呆子”、“朽木不可雕也”之流而对其不闻不问,这样长此下去,学困生就会因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讨厌自己而变得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甚至破罐破摔。

那么,应该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呢?反思20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以为首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也只有落实好这“四个培养”,学困生才可能走向阳光地带。

一、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是学生成才的内动力。

自觉性意志品质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意志倾向。

学困生的自觉性意志品质较差,往往与其相反表现出意志品质的动摇性。

他们做事情常常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所有这些都会对其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他们的学习进步。

学困生意志品质的磨砺可着手于:1、从思想上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理想前途教育,让其明确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调动其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激发其实现目标的强烈责任感,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2、在实践中锻炼学困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创设特定情境,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变成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实践场所,引导他们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作斗争,如从上课专心学习到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活动,从德育活动到劳动、体育活动、生活作息等,都要针对其特点培养和锻炼其优良的意志品质。

3、引导学困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与锻炼。

启发他们认识意志锻炼的重要意义,为他们提供意志坚强的榜样,激发他们产生自我锻炼的强烈愿望;教育他们思考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从小立志成才;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掌握自己的欲求和愿望,树立生活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制定意志锻炼的计划,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进行锻炼。

4、培养学困生的挫折耐受力。

要让他们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的,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让他们明确“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道理,真切感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内涵,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战困难,激发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为此要经常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以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其抗挫能力。

5、榜样激励铸造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尤其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榜样力量,如果教师、家长、同学懒懒散散,生活懈怠,做事没有信心,经常半途而废,是难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的。

在学困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多鼓励他们的闪光点,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就不相信我不能改正缺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让他们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

二、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和强化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变量。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缺乏强烈的进取精神,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培养一个积极的自我,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

因此学习动机培养,力求做到:1、尊重赏识,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心理学指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实际上,学困生比优等生更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更需要扫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接触,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多跟他们谈心,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感觉到教师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期望的眼光多投向学困生,适当创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参与回答,然后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满足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的心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2、表扬激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实验发现,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可见,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

许多学困生,并不是差在先天素质上,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

学困生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明确肯定、扶植,适当加以表杨、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努力创设情景让他们展示其“闪光点”,发扬其“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脱困”信心。

3、运用反馈原理,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教师对学困生学习活动所作出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行为都是一种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其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加强,而且又能从中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克服缺点、为争取更好成绩而努力的积极性。

教师要运用反馈信息坚持正面教育和表扬,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多发现他们学习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赞赏,但对其学习结果所作的反馈信息必须客观、公正、及时。

4、引导自我调节,稳定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从外部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诱发他们的自我激励,平时经常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因素,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判断,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引起积极的自我反应,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则可能引起消极的反应,这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利用正确的归因理论来分析问题,以求下次的成功,同时鼓励他们通过评价、判断自我反应,把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相联系,使良好的自我的有效感成为学习动机的有效调节器,稳定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5、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强化学习动机。

在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只有当他们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拟订出落实计划的具体措施,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成功,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心,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这样让其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改变其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缺乏兴趣是学困生的首要表现,他们往往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焦虑,或者恐惧,或者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只要能够激发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其厌学情绪就会缓解。

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关爱帮助,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B.S.布卢姆实验证明: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施以帮助,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让他们由“厌学”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比如,多找他们谈心、编座位照顾他们、上课提问不忽视他们、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等。

2、发掘学科知识兴趣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困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他们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

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所教知识新颖、奇妙,学困生也心弛神往地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创设学习情境,强化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创设让学生参与并能使其体验掌握知识乐趣的学习情境,强化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相连的,如果学困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师要不断向他们提出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学会”与“会学”的成功感受,要运用新课程理念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让其带着问题去学习或质疑,从而产生追根求源、渴望求解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5、改进教学方法,稳定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教法灵活多变,授课时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尽量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加强变式训练,使学困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讲授时,教师的语速应尽量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水平,必要时放慢速度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困生的闪光点,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