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恰利利恰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态度。
歌曲的结构简洁明了,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逐步提高。
然而,他们在音乐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上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和视觉辅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歌曲学习: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恰利利恰利》,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4.音乐理论知识:讲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
5.总结与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拓展活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图、歌词、节奏和音高变化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演唱、演奏、讨论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恰利利恰利》教案
03
音乐元素分析
旋律、节奏及和声特点
01
02
03
旋律
采用印尼民族调式,以级 进和小跳为主,营造出欢 快、热烈的气氛。
节奏
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使音乐更具动感和活力 。
和声
采用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 相结合的手法,丰富了和 声效果,增强了音乐的表 现力。
民族音乐元素运用
乐器
使用印尼传统乐器,如木 琴、竹笛等,为音乐增添 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歌唱表演
要求歌声优美、动听,能够传达出歌曲 的情感和意境。
乐器演奏
要求演奏准确、流畅,能够展现出印尼 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综合表现
要求小组在展示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 印尼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评价标准与反馈机制
评价标准
根据小组的表演技巧、创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 果性评价相结合。
05
小组合作与展示评价
小组分工与合作策略
分工明确
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和意愿,明确各自的职责,如舞蹈、乐器、 歌唱等。
有效沟通
鼓励小组成员积极交流想法和意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协作精神
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成果展示形式及要求
舞蹈表演
要求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表现出印尼舞 蹈的独特韵律和美感。
表演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恰利利恰利》的表演实践,包括演唱、演奏和舞蹈 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
交流与展示
搭建学生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 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THANKS
作者简介
该曲作者不详,但据说是一位印 度尼西亚民间艺人创作。这首歌 曲在印度尼西亚广为流传,并被 选入多本音乐教材。
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四年级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
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
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
回声模仿,强弱比照的.练习。
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
声音的比照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 你是谁----动作比照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刚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
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
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
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
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比照,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
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到达合唱的效果,我突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
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适宜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
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比照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缺乏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方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
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情分析: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
《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教学设计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此次教授的三年级二班学生音乐素质不错,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但是在表现力和胆量方面还需要老师多多鼓励。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策略: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
旅游地点分别从中印号游轮——印尼名胜——印尼农庄——歌舞游轮,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中印号游轮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基本节奏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在歌舞游轮上自学印尼舞蹈,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评价教学重点、难点: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老师说明自己今天导游的身份和今天的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恰利利恰利》
教材分析:
歌曲《恰利利恰利》是湘艺教材选唱内容,这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印尼民歌。
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以
X XX X X | X X X |的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
第五句分成2个声部,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
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听、拍、唱、演等形式来体验和表现印尼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学会用自然、活泼、欢快的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唱歌时能够控制音量的强弱,学会运用力度的变化处理、表现作品。
4.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型,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简单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在老师的手势教学中学会二声部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非洲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有节奏的语言问好:
×××××│×××│
2、律动导入
师:来,跟老师一起活动活动!(播放音乐《恰利利恰利》)
X X ︱X X ︱。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十二课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十二课恰利利恰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十二课恰利利恰利》是湘艺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歌曲《恰利利恰利》旋律简单、节奏明显,歌词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掌握。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轻快,旋律活泼;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整首歌曲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握,尤其是第二乐段的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图谱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结构。
3.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活泼的儿歌《小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新课教授:a.向学生介绍歌曲《恰利利恰利》的背景和作者。
b.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c.分组练习,让学生在集体中演唱歌曲,培养合作意识。
3.课堂实践:a.让学生自主创作歌曲表演动作,展示个性化的表现力。
b.学生进行班级表演,鼓励胆量,提高自信心。
4.总结与拓展:a.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节奏和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2024版《恰利利、恰利》教案
沟通交流技巧在团队协作中应用
1 2
有效沟通 传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如清晰表达、倾听和 理解他人观点,以促进团队内部的顺畅沟通。
冲突解决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通过协商、 妥协等方式达成共识,维护团队和谐。
3
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鼓励团队成员互相评价、提 出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团队协作策略。
舞蹈表现力培养与提升方法
观察与模仿
观看优秀的舞蹈表演, 学习其中的动作和表情, 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舞
蹈表现力。
练习与反思
反复练习舞蹈动作,不 断反思自己的表演,找 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情感投入
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 和故事,将自己的情感 融入到舞蹈中,使表演
更具感染力。
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表演者合作交流, 共同探讨舞蹈表演的技 巧和方法,互相学习、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文化 探讨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恰 利利、恰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分析恰利利、恰利作为印度尼西亚文化代表,在跨文化交 流中的影响力和融合情况。例如,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等。
当代音乐创新与发展 讨论当代音乐创作中如何借鉴和运用恰利利、恰利的元素 和技巧,以及这种传统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创新和发展趋 势。
互相促进。
05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分组合作完成任务策略分享
分组策略
01
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
具有互补性。
任务分配
02
明确小组任务目标,将任务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分配给每个
小组成员,确保人人有责。
2023年《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2023年《恰利利恰利》说课稿2023年《恰利利恰利》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题叫《恰利利恰利》。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采金秋”中的一首,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歌词形象地描绘了庄稼人在田间劳动时的热情景象。
歌曲有两部分组成(齐唱+合唱),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认识到的劳动的重要性,要热爱劳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
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并能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处理歌曲.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针对四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2、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创设劳动场景。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一等奖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一等奖1、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情分析: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
《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教学设计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以审美为目标。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此次教授的三年级二班学生音乐素质不错,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但是在表现力和胆量方面还需要老师多多鼓励。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策略: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
旅游地点分别从中印号游轮——印尼名胜——印尼农庄——歌舞游轮,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中印号游轮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基本节奏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在歌舞游轮上自学印尼舞蹈,为歌曲编舞蹈。
教学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评价教学重点、难点: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恰利利恰利》说课稿《恰利利恰利》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恰利利恰利》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恰利利恰利》说课稿1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
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注重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
首先,律动导入,营造气氛,通过《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音乐律动,学生消除紧张气氛,很快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第二,二声部轮唱是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印尼小朋友欢迎中国小朋友的一个对歌视唱,这样就把难点化简为易,学生也乐于接受,从而很快解决了难点。
第三:学唱歌曲,边歌边舞启发学生模仿庄稼人劳动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的辛苦,感悟曲情,实践音乐,丰富想象,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四:创编衬词快乐升华,我设计了一个为劳动人们加油的环节,可以在歌词中加入衬词,也可以用身体打击乐进行打击,还可以为他们唱歌跳舞等等,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也深切体会到:创作并非大家的专利,我们小学生同样能行!至于运用新理念去实施音乐教学,就再也不是强人所难的事了。
《恰利利恰利》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
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学习者是四年级学生。
该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不少同学把学会唱歌作为音乐课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
其它音乐素养如:欣赏、律动、演奏、创编、体验、感悟等被忽视。
为此在每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民歌,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掌握。
歌词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湖南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生动有趣的音乐课程充满热情,喜欢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对湖南方言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渗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培养学生对湖南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
2.湖南方言的听懂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草地上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节奏打击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方言教学法:穿插湖南方言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恰利利恰利》的相关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
3.乐器:准备打击乐器,如拍手板、铃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草地上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教师用普通话翻译歌词,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针对重难点,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歌曲旋律和节奏。
例如,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能够更快地完成歌曲演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湖南方言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方言的魅力。
《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设计•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音乐元素与表现技巧•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创意实践与成果展示•教学反思与总结课程介绍与背景《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印度尼西亚民歌。
歌曲表现了印尼农民在丰收季节边劳动边歌唱的欢乐情景。
作者不详,但歌曲在印尼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恰利利恰利》背景及作者简介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恰利利恰利》,并了解印尼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知识与技能通过模仿、听辨、视唱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印尼民歌背景及《恰利利恰利》歌曲特点;学习歌曲第一段歌词及旋律。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复习歌曲第一段;学习歌曲第二段歌词及旋律;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练习。
完整演唱《恰利利恰利》;欣赏其他印尼民歌,拓展学生视野。
030201课程安排与时间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简洁明快的叙述节奏通过短句和重复的词语,形成明快、有力的叙述节奏,使读者能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
生动的场景描绘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将故事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强阅读体验。
对话与行动的紧密结合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行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恰利利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人。
他勇敢、机智,善于解决问题,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
其他角色故事中还有其他一些角色,如恰利利的朋友、敌人等。
这些角色各具特点,通过与恰利利的互动,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
主题思想及文化内涵主题思想故事表达了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主题思想。
通过恰利利的冒险经历,鼓励读者勇于探索、追求梦想。
文化内涵故事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音乐元素与表现技巧节奏型态印尼传统音乐节奏复杂多变,教学中需详细解析歌曲的节奏型态,帮助学生掌握其独特的节奏感。
《恰利利,恰利》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恰利利,恰利》教案
教材分析
《恰利利,恰利》选自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四。
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曲调活泼欢快,分成两个部分,共有五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均采用了固定的节奏型,最后一句稍有变化,是一条二声部演唱旋律,运用了多种强弱的对比,好似山谷回声的回荡。
“恰利利恰利恰嘭嘭,沙啦啦咯吐沙托嘭”衬词,表现了印尼人民耕作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演唱出歌中欢快的劳动气氛。
2、通过学唱印尼民歌,学习简单的二声部,了解合唱知识。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
教学难点
1、掌握固定节奏型XXX XX XX X
2、学习二声部旋律,注意声音的和谐,力度的强弱。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热身环节
1、听一听
聆听印度尼西亚民歌《划船歌》(感受印尼音乐风格)。
2、唱一唱
手号练习(不仅让学生消除紧张气氛,很快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更让学生巩固柯达伊手势,练习好音准,为接下来的唱歌服务)
二、新授部分
1、学习固定节奏新型XXX XX XX X (通过填写报名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无形
中渗透节奏型并加以掌握)
2、播放《印尼风光》视频,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人文风情。
3、学习印尼语言“恰利利恰利恰嘭嘭,沙啦啦咯吐沙托嘭”并有节奏的朗读。
(教师解释
含义)
4、初次聆听,看看印尼劳动人民在干什么?
5、再次聆听,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歌曲的情感是怎么样?你觉得哪一句最有趣或是你
最喜欢的?
6、学唱第一部分旋律
7、学唱第二部分旋律
三、总结。
花城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歌曲《恰利利,恰利》
《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认知音乐节奏二》中的一首与劳动相关的印尼民歌。
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以X XX X X | X X X |的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
第五句分成2个声部,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
教学目标:1.通过听、拍、唱、演等各种形式来体验和表现印尼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唱歌时能够控制音量的强弱,学会运用力度的变化处理、表现作品。
4.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型,感受音响强弱。
2.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简单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在老师的手势教学中学会二声部演唱,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音阶手势律动。
二、游戏律动导入:1.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可是,我们没有火车票,老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要通过一个小游戏,大家一起完成后就可以获得火车票了。
(多媒体展示“帮音符找家”的游戏),找四个学生到白板上操作。
2.师带领学生“坐火车”,播放《开火车》一起律动。
三、新授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欣赏印度尼西亚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特产及货币。
2. 由印度尼西亚的人们和我们打招呼引出这节课的重点节奏---后十六节奏,并出示节奏条引导拍打:X XX X X | X X X |,先慢后快,再加入衬词。
3.学习歌曲:(1)引出课题,看视频听范唱,生思考:这首歌是在什么场景演唱的?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老师学生接龙唱(师唱1、3句,生唱2、4句)(3)生观察书上的色条,旋律一样的是一个颜色,师教唱一样的那句旋律,生填词。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 《恰利利,恰利》花城版
《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二年级教材版本花城版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C大调,2/4 拍。
这首歌曲音域很窄,结构短小,整首歌曲前八个乐句(每2小节一个乐句)只用了1、2、3、4、5、6六个音符,“××××××××”一个节奏型,就构成了歌曲的主体.。
尾声(最后5小节)部分用“啦”做衬词,表现了人们在劳动后的愉悦心情。
歌曲虽然短小,但是其内含着“×××”节奏、衬词、力度、二声部演唱的音乐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抽象的音乐艺术结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利用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语言和节奏入手,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能用风趣、活泼、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会歌曲《恰利利、恰利》,感受“”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能掌握音乐的力度并两个声部合作演唱这首歌曲。
3、通过观看甘美兰演奏视频,初步了解印尼最有特色的音乐是甘美兰音乐。
教学重点掌握“”节奏的拍、读与奏法,巩固4(fa)的音高观念。
教学难点1、能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力度,并声情并茂地演唱;2、感受和学习二部轮唱,以及用乐器进行二声部弹奏。
教学策略以当前音乐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伴奏、合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和表现,让学生在快乐参与的实践过程中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学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教学钢琴、多媒体、杯子、梳琴三、评价与发展合作表演1、师生接龙演唱。
2、生生接龙演唱。
通过各种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恰利利恰利》教案
《恰利利恰利》教案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第七册第三单元课题: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学内容:了解印尼风情、演唱《恰利利恰利》、欣赏印尼的歌舞。
教学目标:1、认知: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点。
学生在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印尼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2、能力:学生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培养学生二声部演唱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音准。
3、情感:培养学生对外国民歌的兴趣,充分感受歌曲中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印度尼西亚民歌。
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学生对秋收农忙等劳动生活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教师要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把握《恰利利恰利》中的交替合唱声部,并能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事先准备好印尼风光片课件,介绍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音乐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音乐为印尼乐曲《宝贝》)师:大家看过刚才的图片,似乎都被印尼美丽的风景给吸引了,请大家说一说印尼给你怎样的感觉呢?(生回答)二、新授歌曲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尼西亚,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音乐生活吧!(一)初听歌曲1、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间歌曲,你觉得歌曲的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兴趣?2、歌曲的情绪怎么样啊?一起说说看(欢快)3、那么你觉得哪个地方让你很感兴趣?(恰利利恰利恰蹦蹦,沙啦啦盖嘟沙多蹦)4、大家找的很准确,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师出示乐谱,放慢速度读出:恰利利恰利恰蹦蹦,沙啦啦盖嘟沙多蹦5、要求读的流畅一些,老师示范6、同学们读的非常好,你知道“恰利利恰利恰”什么意思吗?7、简介“恰利利恰利”:它是句印尼语,但它没有特殊的意义,就像我们以前学过衬词,表达印尼人们劳动是快乐的心情。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一、乐曲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名来自于印尼语的衬词。
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印尼农家人在田间劳动时的热闹景象。
歌曲氛围5句,两部分,除了第二部分是回声式的合唱、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均为ti li li ti ti ti ti ta,虽然节奏型相同,当时却给人纯朴欢快的感觉。
第二部分分为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与模仿,以回声的角度将第一声部的音量调至弱处理,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二、我的设计在课堂开始时,由伴奏导入新课,让学生跟歌曲伴奏跳起来,以律动方式,在最短的时间让所有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音乐学习状态,并在无形中给学生创造歌曲听觉环境。
然后进入回声练习阶段,练习回声时创设情境,以大山喊话为教学导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唱出回声来。
如“原声:你好么——?(回声:你好么——?)”紧接着直接进行回声部分音高音长练习,以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
这一部分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多次练习,为整首乐曲较长开好头。
第二部分是歌词与节奏练习,我先设计了一段印尼风景人文的介绍,由几张印尼图片与配音组成,最后一张图片定格在农民伯伯劳动的照片上,引入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
请几位同学试着做劳动的动作,在做动作的同时,请其他同学用“嘿~呦~”伴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情绪,也将二拍子的强弱在呐喊中体现出来。
紧接我加入念歌词,让学生一边呐喊一边听歌词内容。
了解歌词后,将最后需要的合作的动作在这一环节先准备好,做拍手拍腿的动作,后称为“伴奏队伍”。
第三部分请学生熟悉旋律,在这里依然以合作方式体现。
集体练声后,选出四位学生分别唱dol、re、mi、fa四个音,我先唱sssms,生唱f m r,每一句依次进行下去,依次让学生判断:有几句?哪一句有区别?以及旋律线条的走向。
全班跟图谱唱旋律并提醒第三句的变化。
最后加上歌词与回声部分一起喝成。
最后以安格隆的演奏视频导入,让学生也用打击乐器一起合作。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恰利利恰利》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印尼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感受、演唱、探究发现、合作表演等方法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情感
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尼民歌,歌曲名字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歌曲的节奏型是XXX XX XX X .全曲分为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节奏型贯穿全曲。
第五句分为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科尔文手势复习
三、练声
四、新课导入
1、游览印度尼西亚简介印尼,欣赏图片美景
他们在干什么?(播种、锄地、收割)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新课教学
1、节奏头脑风暴XXX XX XX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恰利利恰利》
【课程】三年级音乐课
【执教】唐瑞琦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恰利利恰利》
【教学理念】
花城版教材教学原则是把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知识与技能,音乐兴趣的培养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
要求教师以“听、唱、挥、奏、动、视、忆、写、创、议”等手段结合的方法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形成生动活泼、有趣有效的音乐课堂,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尼民歌,歌曲标题是印尼语中的衬词,歌曲的节奏型是2/4X XX X X| X X X|。
全曲共五句,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弱)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出印尼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知: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点。
学生在欣赏、演唱等音乐活
动中,接触印尼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
乐文化视野。
2、能力:学生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掌握
简单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表达出
歌曲的愉快情感。
3、情感:培养学生对外国民歌的兴趣,充分感受歌曲中勤劳、质朴、
善良的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用彩色卡纸写好相关闯关的节奏和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较好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并能用
f、p两种力度表歌曲,体会劳动的快乐。
2、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自然,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勇闯难关)
(设计理念:由于本歌曲2/4X XX X X| X X X|节奏最为突出,先从节奏开始直接进入主题,闯关是孩子们最为热衷的项目,在一开始就是让学生高度集中精神解决难点。
)
通过闯关进入歌曲学习环节
1、节奏关卡,出示2/4X XX X X| X X X|让一个学生先念,再带
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复习节奏
(设计理念:本课中衬词比较难唱,所以设计时把原有的拼音直接改为歌词,学生会更容易掌握衬词的发音。
)
2、记忆关卡:教师念歌词学生记,最后让学生先学会“恰利利恰
利恰蓬蓬,莎啦啦哥兔沙陀彭”这一句。
(设计理念: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什么是二声部,但通过回音的比喻和游戏能很好地体验二声部的一唱一和。
我们选择先解决本课中的难点进行先教学。
)
3、回音关卡:通过上一关得到通关密码,我们来到一个山谷,当
我向山谷喊话,学生做回声。
学会二声部
4、最后挑战:和回音唱合唱,。
回音后要和发出声音的我同时结束。
完整学会二声
二、歌曲学习
(设计理念:在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必须有所观察,给他们一个方向会更仔细地留意歌曲的风格。
)
1、看视频,思考通过听听、看看你觉得歌曲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
2、学生回答
3、师介绍歌曲表达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理念:默唱没学的部分试唱已学部分学生注意力会在音高和歌词的记忆上。
)
4、默唱歌词部分,唱衬词部分,选择二声部部分
(设计理念:师生接龙是学生很喜欢的环节,和老师合作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5、师生接龙唱,找出问题
(设计理念:乐器的音高一定比人声要稳定,所以坚持要学生多听键盘的旋律。
)
6、用琴带唱,处理歌曲
(设计理念:反复唱会让学生倦怠,设计属于自己的手势除了好玩以外还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提示该谁唱了上。
)
7、男女生接龙唱(学生设计手号提示)
三、了解印度尼西亚
(设计理念:通过直观视频图片等伴随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印度尼西亚的风情。
)
1、观看图片、聆听甘美兰音乐,通过观看进一步了解印度尼西亚
并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甘美兰。
2、观看印度尼西亚的舞蹈
四、课堂小结、下课。
1、生回顾本课收获
2、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印尼之旅到今天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习印尼人们快乐劳动的精神,快乐学习!”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人很喜欢的一课,除了欢快的音乐感觉还有一点二声部教学难度。
所以我设计了闯关游戏为导入。
不出我所料,学生各个聚精会神地拍念节奏。
在拿到歌曲看到乐谱中的拼音衬词时,我也废了一番劲才唱清楚歌词,由此我想如果换成文字应该会更容易掌握。
最后的效果确实也是如此,但个别学生也是容易出错。
用回声的方式
学生好像比较喜欢,一个是有强弱的对比,另一个是山谷深了就会出现重叠的声音,刚好对应了我们八分音符变为十六分音符的变化。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展现出对歌曲的热爱,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甚至有听了就想摆动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