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
数学教案-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学会应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余角和补角的定义。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3.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灵活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相交的直线和一个角。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角,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余角的定义(1)讲解余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余角等于9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30°的余角是60°,60°的余角是30°。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余角。
2.补角的定义(1)讲解补角的定义,即一个角的补角等于180°减去这个角的度数。
(2)举例说明,如:45°的补角是135°,135°的补角是45°。
(3)让学生尝试找出几个角的补角。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如: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2)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这些性质。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第四环节:拓展提高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哪些与余角和补角有关的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余角和补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余角和补角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家里的剪刀、直角三角板等物品,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角度关系,感受余角与补角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在几何图形中,如何利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角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余角与补角的存在,理解其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并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余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指的是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请看这个图示,角A和角B就是一对余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180度;角C和角D就是一对补角,因为它们的和等于90度。”
2.引导学生总结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如: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遵守数学规则,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如果一个图形中有两个角是余角或补角,它们之间有一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余角和补角》。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 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也会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2)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4. 余角和补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2. 学具:每人一本教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平面图,图中包含两个角,询问学生这两个角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从而引入余角的概念。
2.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1)教师讲解余角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余角的含义。
3.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1)教师讲解补角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补角的含义。
4. 余角和补角的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互为余角。
性质: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也会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2.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互为补角。
性质: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增大或减小,另一个角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3篇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3篇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形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获取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数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设情引入(1)(2)提问:怎样把角铁(1)变成角架(2)?教师展开模型角架(2),学生观察发现:要把角铁(1)变成角架(2),需在角架(1)上截出一个缺口。
如果要把角铁(1)弯成120°的角,你知道截去的缺口是多少度吗?要求截去的缺口是多少度,实质上是求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猜一猜,量一量,图中哪两个角的和是多少?1(答:∠1+∠2=90°,∠4+∠5=90°)象这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就称为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就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类似地,如下图,∠α+∠β=180°。
象这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就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就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想一想:(1)锐角的余角是什么角?锐角的补角是什么角?直角和余角吗?钝角呢?(2)如果∠1+∠2+∠3=90°,那么∠1、∠2、∠3互余,对吗?如果∠3+∠4=180°,那么∠3与∠4互余吗?(3)说说图中哪两个角互为余角?哪两个角互为补角(多媒体出示)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思考:(1)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得到什么结论?(2)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且∠1=∠3,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共同归纳出:由(1)可得:同角的余角相等;由(2)可得:等角的余角相等。
《余角和补角》精品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精品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角度与三角》,具体内容包括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重点章节为4.3节和4.4节,详细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求解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2.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例题讲解:求解具体角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的两个角;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的两个角。
2. 性质: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互余角的和为180°;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互补角的和为90°。
3. 计算方法:求解余角:180° 已知角度;求解补角:90° 已知角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角的余角和补角:40°,70°,120°;(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50°,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30°,求这个角的度数。
2. 答案:(1)余角分别为:140°,110°,60°;补角分别为:50°,20°,30°;(2)这个角的度数为130°;(3)这个角的度数为60°。
余角与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余角与补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九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性质及运用。
详细内容如下: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4. 应用余角与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及性质;2. 能够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度,引发学生对角度的思考;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余角与补角2. 定义:余角的定义、补角的定义3. 性质:余角的性质、补角的性质4. 例题:求解角的余角与补角的例题5. 练习: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角的余角与补角;(2)应用余角与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余角与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园林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应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自然过渡到余角与补角概念的情景。
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在运用余角和补角性质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倾听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适时指导;
2.针对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a.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是什么?
b.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有哪些?
c.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讨论的方向正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运用余角和补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互补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余角和补角知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余角和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余角和补角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归纳总结,梳理提升
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余角和补角》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余角的定义与性质,补角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 学会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三角板展示一个角的补角和余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角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讲解余角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求一个角的余角。
(2)讲解补角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求一个角的补角。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4. 小结5.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余角的定义及性质2. 补角的定义及性质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2倍,求这个角。
答案:(1)30°的余角为60°,补角为150°;45°的余角为135°,补角为135°;60°的余角为120°,补角为120°;90°的余角为0°,补角为90°。
(2)设这个角为x,则其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有180°x=2x,解得x=60°。
2. 拓展延伸(1)讨论余角和补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6.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6.3.3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通过探索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3.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重点难点重点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教学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指出:学完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高效课堂任务一: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概念问题:求下列各图中的两个角的和,并根据这些和把这四个图分成两组,你是怎么分的?每一组中的两个角的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①②③④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学情预设:通过计算,②④为一组,它们的和都是90°,①③为一组,它们的和都是180°.归纳概念:如图,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这两个角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符号语言:因为∠1+∠2=90∘,所以/1和/2互为余角.反之,因为/1和/2互为余角,所以∠1+∠2=90∘°(或∠1=90∘−∠2).如图,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这两个角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符号语言:因为∠3+∠4=180∘,所以<3和/4互为补角.反之,因为<3和/4互为补角,所以∠3+∠4=180∘(或∠3=180∘−∠4).【设计题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表述能力.练一练: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独立解决,并口答,教师评价.学情预设:互为余角有:①与④,②与③.互为补角有:①与⑧,②与⑦,③与⑥,④与⑤.小游戏: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说出一个角,让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余角和补角,说完之后交换角色.教师指出:同学说出的角,如果有余角和补角,则需注意这个角一定是小于90度的.【设计息图】通过练一练和小游戏,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余角和补角概念的理解,并能让学生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任务二: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问题1:/1与/2,<3都互为余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根据余角的概念,学生找出/1与<2,/3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自主探究/2与/3的大小关系,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学情预设:因为/1与<2,<3都互为余角,所以,所以∠2=∠3.师生共同归纳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问题2:∠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师生活动:根据刚才的经验,学生可讨论交流,并书写证明过程,教师关注学生推理是否规范严谨.解:∠2与<4相等,理由如下:因为<1与/2互余,所以∠1+∠2=90∘.因为∠3与∠4互余,所以∠3+∠4=90∘,所以∠1+∠2=∠3+∠4.又因为∠1=∠3,所以∠1+∠2=,∠1+∠4,,所以∠2=∠4.师生共同归纳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教师让学生类比探究余角性质的方法,来探究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学生积极探讨,教师适时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得出余角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说理,规范几何书写过程.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性质,并独立推导证明,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任务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1)图中相等的角有哪些?(2)求/DOE的度数.(3)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到图中角之间的关系,第(2)题注意几何书写过程.解:(1)根据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可得∠AOD=∠DOC,∠COE=∠BOE.(2∠DDD=∠DDD+∠DDD=12∠DDD+12∠DDD=12(∠DDD+∠DDD)=90∘.(3)由(2)知∠DDD=90∘,所以∠DOC和/COE互为余角.同理,∠AOD和∠BOE,,∠AOD和∠COE,,∠DOC和/BOE也互为余角.【设计意图】学生初学几何推理,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讲解巩固新知.任务四:回归情境,解决问题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师生活动:教师再出示情境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画出示意图,有两种方法可求得/AOB的度数.方法一:延长AO至D(或者延长BO至C),测得<AOC(或者<BOD)的度数,则∠AOB是它的补角.方法二: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只要测得<COD的度数,那么∠AOB=∠COD.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教材练习第1~3题.提高性作业:教材习题6.3第15题.板书设计6.3.3 余角和补角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这两个角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这两个角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3.应用新知例教学特色1.发展几何直观,深化数学理解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重视让学生从事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对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善交流,在活动中获得几何概念和性质,以及读图、表达、推理等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2.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概念理解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与性质较多,大多数几何图形与性质是学生初次接触,且比较抽象.作为几何入门阶段的学习,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揭示所学概念与性质同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在情境导入时,创设了生活中测量围墙内角的度数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几何探究的乐趣,成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3.多种教学活动,培养逻辑推理学习“图形与几何”与“数与代数”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练一练、小游戏等活动,加深对余角和补角概念的理解.对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角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性质.同时,要养成勇于质疑、善于说理和独立思考、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余角和补角的基本概念。余角是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它们互为余角;补角是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时,它们互为补角。它们在几何图形的拼接和角度计算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例子,展示如何利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来求解未知角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两个角互为余角或补角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强调当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它们是余角;当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时,它们是补角。
-重点二: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角度,计算其余角或补角。
-举例:如果已知一个角是60°,学生需要能够计算出它的余角是30°,补角是120°。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然而,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我意识到在解释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时,可能还需要更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这方面,我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使用更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模型等,以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能够将余角和补角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4.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需要逐步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在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角的基础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和直观感知学习数学,进入初中后,需要逐步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关于角度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拼图、折纸或者建筑设计中,都会遇到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与角度有关的余角和补角。”
2.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角度关系,从而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直角相邻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从而引出补角的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举例说明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b.说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c.如何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余角和补角的关系;能够求解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示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导图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练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能够判断余角和补角的关系。
3.能够求解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练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平面角,并提问:“这个角度大小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个角度的余角和补角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2.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示例,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余角:两角之和等于90°;两角之差等于90°。
补角:两角之和等于180°;两角之差等于180°。
3.理解和归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判断角的余角和补角。
4.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判断关系和求解方法整理分类。
5.小组合作演练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角度大小,要求分别求出余角和补角。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6.讲评讲解教师批评讲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答案,引导学生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正确定理。
7.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的深入巩固理解,让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应用更为熟练。
8.拓展练习如果还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求解任意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余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的两个角,而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的两个角。强调余角与补角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2.解释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余角与补角的和是固定的,分别为90度和180度。同时,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互为补角。
3.方位角的引入:介绍方位角的概念,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正北或正东为基准,逆时针旋转到某条线段或点的射线与基准方向的夹角。
4.讲解方位角的识别和运用:通过实际情境,如地图上的方向表示,让学生了解方位角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坐标系中表示方位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其中涉及到的余角与补角问题。
2.案例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纠正错误或解答疑问。(四 Nhomakorabea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余角与补角的计算、方位角的识别等知识点。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观察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与补角方位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出给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2.学会使用方位角描述物体位置,理解方位角与坐标的关系,能够运用坐标系和方位角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简化计算,解决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余角和补角》优质教案精品
《余角和补角》优质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1. 余角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余角的定义,掌握余角的性质,能够运用余角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补角的定义与性质:理解补角的定义,掌握补角的性质,能够运用补角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角度概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区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运用余角和补角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三角板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求两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以及如何利用余角和补角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2.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出下列各角的余角和补角:30°、45°、60°、90°。
(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和补角,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答案:(1)30°的余角:60°,补角:150°;45°的余角:45°,补角:135°;60°的余角:30°,补角:120°;90°的余角:0°,补角:9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强调重点和难点。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余角和补角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激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需要勤奋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
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
4.创新思维题: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巧妙应用,设计一道有趣的几何题目,并给出解答。
5.课后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以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2.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料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3.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a.基础练习:求给定角的余角和补角;
b.提高练习: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c.拓展练习:探讨余角和补角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6.3.3 余角和补角 教案
6.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掌握余角、补角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经历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互余、互补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识回顾
(1)叙述直角、平角的概念.
(2)画出直角、平角的图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典例 如图,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解析] 因为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AOC 和∠BOC 互为补角.
又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COD +∠COE =12∠AOC +12∠BOC =12(∠AOC +∠BOC )=90°.
所以,∠COD 和∠COE 互为余角.
同理,∠AOD 和∠BOE ,∠AOD 和∠COE ,∠COD 和∠BOE 也互为余角.
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2倍的差是平角的1
3
,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答案]60°
三、板书设计
余角和补角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余角、补角的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与性质,可借用一副三角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角的补角与余角教案
角的补角与余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补角和余角概念。
2.掌握角的补角与余角的计算方法。
3.能够利用角的补角与余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形成的图形。
射线的起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分别称为角的两腿。
2. 角度的度量单位角度的度量单位有度和弧度。
其中度是角度的经典度量单位,通常用符号°表示;弧度是角度的单位,常用符号rad表示。
3. 补角和余角补角和余角是角度的一种衡量方式。
两角互为补角的定义是它们的角度和为90度;两角互为余角的定义是它们的角度和为180度。
4. 角的补角与余角的计算方法(1)角的补角计算方法:假设角的度数为x度,则它的补角度数为90-x度。
(2)角的余角计算方法:假设角的度数为x度,则它的余角度数为180-x度。
三、教学重点1. 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补角和余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其应用。
2.灵活运用补角和余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条射线共同端点形成的图形,并请学生探究其中的角。
2.角的定义教师简单介绍角度的基本概念及角的定义。
3.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师讲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请学生在黑板上自己推导。
4.实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角的实例,让学生利用补角和余角的计算方法求解,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
5.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补角和余角的计算习题,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角的补角与余角的应用进行讲解。
同时,提醒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强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角度的基本概念,分别介绍了角的定义、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了补角和余角的应用。
同时,通过让学生练习解决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培养了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余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补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辨别并计算各种角度的余角和补角;2. 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计算及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时钟的指针分别指向3和9时,两个指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这个夹角与当时钟的指针指向12时,两个指针之间的夹角有何关系?2. 余角和补角的定义3.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余角和补角的性质:(1)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度;(2)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3)互余或互补的两个角的乘积相等;(4)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和等于这个角的2倍。
4. 例题讲解(1)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它的余角和补角;(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互余或互补的角,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5. 随堂练习(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为4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角的和为180度,求这两个角的补角。
六、板书设计1. 定义: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时,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时,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 性质:(1)互余角的和为90度;(2)互补角的和为180度;(3)互余或互补角的乘积相等;(4)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和等于这个角的2倍。
3. 例题解答步骤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为10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3)已知两个角的和为90度,求这两个角的余角。
《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三角板,并引导学生计算两个锐角之和. 问题1 图中的∠A和∠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A+∠B=90°.问题2 观察图中的∠1和∠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就给两个满足这种要求的角起个名字,叫作互为余角。
余角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图,因为∠1与∠2互为余角,所以∠1+∠2=90° .反之,因为∠1+∠2= 90°,所以∠1与∠2互为余角.1.类比余角的学习,自学补角部分内容,做好自学笔记;2. 数学书第140页:习题13(1).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3.已知,AOB是直线,∠AOC=∠EOD=90°,写出图中互余的角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将一副三角尺分别按图中甲至丁的位置摆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α与β相等B.乙图中α与β相等C.丙图中α与β互余D.丁图中α与β互补2.填写下表(若不存在,则填“无”):∠A∠A的余角∠A的补角4321DCEBOA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若∠A的余角是∠α,∠A的补角是∠β,则∠α和∠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二、能力提升4.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过点O作射线OC,OD,OE,OF,且∠AOC和∠BOD互余,∠AOE与∠BOF互余,OA平分∠COE.(1)判断∠COE和∠DO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OB是否平分∠DOF,并说明理由.三、思维拓展5.【探索与解决】如图1,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1)与∠AOD互余的角是________;(2)与∠AOD互补的角是________;(3)∠DOE是多少度?请简单写出理由.【拓展与延伸】如图2,点A,O,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请你直接写出∠DOE与∠AOB之间的数量关系.【课后·知能演练】1.B2.从左往右,第1行:55°,145°;第2行:65°,115°;第3行:无,90°;第4行:120°,无;第5行:(90-n)°,(180-n)°.3.解:(1)因为∠α=90°-∠A,∠β=180°-∠A,所以∠β-∠α=180°-∠A-(90°-∠A)=90°.(2)设这个角为x度,则它的余角为(90-x)度,它的补角为(180-x)度.根据题意可得180-x=4(90-x),解得x=60.答:这个角的度数为60度.4.解:(1)∠COE+∠DOF=180°,理由如下:因为∠AOC和∠BOD互余,∠AOE和∠BOF互余,所以∠AOC+∠BOD=90°,∠AOE+∠BOF=90°,所以∠COE+∠DOF=∠AOC+∠AOE+∠BOD+∠BOF=180°.(2)OB平分∠DOF,理由如下:因为OA平分∠COE,所以∠AOC=∠AOE.因为∠AOC和∠BOD互余,∠AOE与∠BOF互余,所以∠BOD=90°-∠AOC,∠BOF=90°-∠AOE ,即∠BOD=∠BOF .所以OB 平分∠DOF .5.解:[探索与解决](1)∠COE ,∠BOE 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所以∠AOD=∠COD=12∠AOC ,∠BOE=∠COE=12∠BOC.因为∠AOC+∠BOC=180°,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90°. 即∠AOD+∠COE=90°,∠AOD+∠BOE=90°, 所以与∠AOD 互余的角是∠COE 和∠BOE. (2)∠BOD 因为∠AOD+∠BOD=180°, 所以与∠AOD 互补的角是∠BOD. (3)∠DOE 是90°,理由如下: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COD=12∠AOC ,∠COE=12∠BOC.因为∠AOC+∠BOC=180°,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90°. [拓展与延伸] ∠DOE=12∠AOB.提示:因为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AOD=∠COD=12∠AOC ,∠BOE=∠COE=12∠BOC.因为∠AOB=∠AOC+∠BOC ,所以∠DOE=∠COD+∠COE=12∠AOC+12∠BOC=12∠AO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角与补角的教学设计
龙海长边中学----黄月红
课本要求
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通过直观感知而获得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内容分析
知识层面:
本节课内容选自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4节第3课时.通过欣赏比萨斜塔图片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然后通过“课堂找朋友活动”得到的结论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
能力层面: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再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思想层面:
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性质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
2.通过直观感知而获得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
角相等的性质
3.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过程及应用
教学策略
1.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性质
2.以问题窜的形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个人独立思考与师生沟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比萨斜塔图片、教具操作活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过意大利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肯定也没见过他们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比萨斜塔吧?
生:是的
师:老师也没见过,不过老师这边有两张比萨斜塔图片,跟大家一起欣赏欣
赏.从数学的角度看,比萨斜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垂直于地面,
而是与垂直方向还有一个小角。
那你知道这个小角与斜塔本身和地面
的夹角,这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和等于90°
师:请大家继续看第二张图片,这两个角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
生: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具体直观,引出余角概念.
二、新知探索
活动(一)概念
师:引出概念,1、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师:概念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即每一个角都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总是成对出现)
师:拿出直角教具剪开成两个互为余角,任意摆动位置,问这两个角还是互为余角
吗?
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角的位置无关.
活动(二)画图
师:如果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我们怎样画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生:动手画图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引出:1-902∠︒=∠
师:已知BOC ∠,在不能用量角器的条件下,你能画出BOC ∠的余角吗?
生:画
活动(三)几何语言
师:根据概念、结合图形,我们一起用几何语言....
表示. 活动(四):探究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余角和补角都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老师随口说出一个角,你能马上答出它的余角(补角)吗?
生: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活动”!
师生:一起互动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归纳出,余角的性质1:同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的性质1:同角的补角相等
活动(五)探究等角的余角相等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两对互余的角:21∠∠与,43∠∠与,如果31∠=∠,
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2
1
师生:一起证明
已知: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解:∠2与∠4相等
理由:∵∠1与∠2互余
∴∠1+∠2 = 90°,
∴∠2 = 90°─∠1,
∵∠3与∠4互余
∴∠3+∠4 = 90°
∴∠4 = 90°─∠3
∵∠1 =∠3
∴∠2 =∠4
生:归纳出,余角的性质2:等角的余角相等
活动(六)用类比的方法,探究补角的概念、性质
师:借助学生剪得纸片,找出互补的角,更改余角的概念,就得到补角的概念
生:请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更改余角的证明过程,就得到补角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探究补角的概念、性质,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学习例题
例3已知∠a=50°17′,求∠a的余角和补角.
教法:(1)什么是互为余角、补角?
(2)老师示范写出求∠a的余角的步骤,放手让学生自己求补角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余角、补角概念的实际应用
四、达标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90度的角叫余角,180度的角叫补角()
(2)若︒
3
2
∠90
∠互为余角.( )
1,则1
=
+
+
∠
∠
∠、3
∠、2
(3)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两个锐角一定互余.()
(4)如果,
︒
=
∠B
A那么A
∠
75
,
25︒
=
∠互为余角.( )
∠与B
2.若∠1+∠2=90°,∠2+∠3=90°,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
3.若∠3+∠4=180°,∠6+∠5=180°,且∠3=∠6, 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
4.(选择题)如图,直角三角尺AOB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CD上,若∠AOC=35°,则∠BOD的度数为()
A.65°B.55°
A O
B
C E
D 1234C .45° D .35°
5. 现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6.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如图,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OC 是∠ AOB 的平分线,∠DOE 是直角,图中哪些 角互余?哪些角互补?哪些角相等?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从易到难,深化对余角与补角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同时立足双基,强化学生熟练应用性质的能力,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也强化学生书写格式.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突出内容本质,复习巩固本课知识,对有疑惑学生及时给予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1.已知∠A=70°,则∠A 的补角为( )
A .110°
B .70°
C .30°
D .20°
2. 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 上,若∠1=70°,则∠2= .
3.如图,已知∠AOB=50°,OC 平分∠AOB .
(1)请在图中∠AOB 的外部画出它的一个余角∠BOD ;
(2)求∠COD 的度数.
选做题
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置于A 处(两块三角板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自由转动),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21几何语言:∵∠1+∠2=90°∴∠1与∠2互余43几何语言:∵∠3+∠4=180°∴∠3与∠4互补12C
O B A D A .∠BAD ≠∠EAC B .∠DAC ﹣∠BAE=45°
C .∠BAE +∠DAC=180°
D .∠DAC >∠BAE
【设计意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八、板书设计:
余角的概念: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余角,简称互余
反之也成立
∵∠1与∠2互余
∴︒=∠+∠9021
已知:如图,∠1与∠BOC 互余,
∠ 2与∠BOC 互余 求证:∠1=∠2.
证明: ∵ ∠1与∠BOC 互余 ∴∠1+ ∠BOC = 90 °
∴ ∠1= 90 °- ∠BOC ∵ ∠2与∠BOC 互余
∴∠2+ ∠BOC = 90 °
∴∠2= 90 ° - ∠BOC
∴∠1 = ∠2
余角的性质1:同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
相等吗?为什么?
解: ∠2与∠4相等
理由:∵∠1与∠2互余
∴∠1+∠2 = 90°,
∴ ∠2 = 90°─∠1,
∵∠3与∠4互余
∴∠3+∠4 = 90°
∴∠4 = 90°─∠3
∵∠1 =∠3
∴ ∠2 =∠4
余角的性质2:等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概念: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简称互补
补角的性质1:同角的补角相等
补角的性质2:等角的补角相等反之也成立
∵∠1与∠2互补
∴︒
2
1
∠18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