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总结.doc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表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曹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3)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3)3月25日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二、科目:数学三、授课教师:四、听课班级:一(3)班五、课题:复习认识人民币六、授课时长:00:45:56七、听课及评课人:陈增菊八、上课流程:1、(1)、课前小测。
(2)、针对课前小测进行逐题细致讲评。
(4)、复习: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5)、大额面值的人民币换小额面值的人民币(6)、视频播放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7)、当堂检测(8)、总结2、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怎么互动的?通过连麦和学生互动。
3、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如何落实学生的学的?教师通过连麦及观察群组内回答的消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适时提醒。
九、评价1、优点:(1)、讲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用语接近实际生活,通俗易懂。
(2)、视频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足:讲解较多,互动较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刘文静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结合第三单元学习的分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重新整合。
)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
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本节课的复习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勒俭节约的教育。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上下前后》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一、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向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上下、前后,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二、新课导入教师行为:1.情境创设:教师手持一个小熊玩偶,站在讲台上,提问:“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小熊,如果老师把小熊放在讲台上,那么小熊是在老师的哪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上面”。
2.引入课题:“非常好,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特别是上下和前后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进入《位置:上下前后》的学习吧!”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熊玩偶,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学生纷纷举手,尝试用“上面”来描述小熊的位置。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简单的提问,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示范讲解:教师使用教室内的物品(如黑板、课桌、椅子等)作为教具,边演示边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例如,指着黑板说:“黑板在教室的前面,我们的课桌在黑板的后面。
”2.互动练习: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根据教师的指令(如“站在老师的前面”、“走到椅子的后面”等)进行位置移动,同时要求其他学生用“上下前后”的词汇描述他们的位置变化。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包含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卡片,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摆放出具有上下、前后关系的图案,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互动练习,按照指令准确移动位置。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讨论,合作完成图案的摆放,并勇敢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解释。
过程点评:通过示范讲解、互动练习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方向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新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1:认识钟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同桌”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2:分类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1、引出机器人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生:机器人!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2、倾听机器人的“话”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特别努力、认真,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欢迎吗?生:欢迎!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新课标第一网1、感知分类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2、明确分类。
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小学听课记录
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小学听课记录篇一: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认识钟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9 :00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生:有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生:按 1 、 2 、 3 ?? 11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同桌”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听课人:时间:节次:下午第二节执教: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一、汇报预习交流“我会填”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可以写成()+()= (),还可以怎么写?二、谈话导入1.我们已经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现在老师说一个数,谁来说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17、14.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都表示十几,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这样的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10有关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新课教学1.出示例题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组成》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听课记录核心素养:•数的组成与分解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活动,掌握6和7的组成与分解,理解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索6和7的组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导入一、教师行为:1.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如6个苹果和7个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我把这些水果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呢?比如,我可以把6个苹果分成几部分?”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6和7的组成,看看它们可以怎样被分解成不同的部分。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实物或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积极准备参与新课学习。
过程点评:教师以实物或图片为载体,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顺利导入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二、教师行为:1.直观演示:使用教具(如小棒、圆片等)进行6和7的组成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明确组成的意义。
2.动手操作:分发教具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将6和7分解成不同的两部分,并记录下来。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组成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点。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所有组成方式,强调有序思考和全面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组成的意义。
2.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尝试将6和7分解成不同的两部分,并记录结果。
3.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组成方法,听取并学习他人的不同思路。
4.认真总结归纳6和7的所有组成方式,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掌握了6和7的组成方法。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今天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内容。
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加数,然后让我们算出它们的和。
我仔细地数了一下,然后大声回答说答案是7。
老师夸奖了我一下,接着又写下了一个减法运算。
我算了一下,得出的答案是4。
老师告诉我们,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而减法则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我听得很认真,觉得这个课程很有趣。
接下来,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自己做。
题目很简单,但是我还是很仔细地一步一步地计算,确保没有出错。
答题的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下课时间。
我觉得今天的数学课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加喜欢数学了!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二)今天我们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形状和图形的知识。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正方形,告诉我们它有四个边和四个角。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也是直角。
接着,老师教我们如何画一个正方形,并且要求我们按要求写下相应的图形名称。
我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步骤画了一个正方形,并在旁边写下了“正方形”这三个字。
随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圆形。
他说圆形没有直角,而是一个没有边的图形。
我仔细观察了圆形的形状,确实是没有直角的,看起来很圆润。
老师又要求我们用画图工具画一个圆形,并写下相应的图形名称。
我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感觉自己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
今天的数学课很有趣,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
我觉得数学不再是一门难懂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知识。
我期待着下一节数学课,希望能继续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几组加减法算式卡片,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一次总复习。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手中的卡片吸引,纷纷举手回答。
有学生举例说:“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比如3+4=7;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比如7-4=3。
”过程点评:教师以直观的教具和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续的复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出示一系列加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和进位加法,让学生快速口答答案。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加个位,满十进一”。
3.设计“加法小能手”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上台解答加法题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最后评出优胜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法口答和竞赛,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巩固了加法运算技能,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口答、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复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总结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思维框架。
二、复习减法教师行为:1.教师出示一系列减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减和退位减法,让学生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减个位,不够借一当十”。
3.设计“减法小达人”游戏,学生两两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答,答对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课题名称:分与合授课老师:XXX听课班级:一年级一班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地点:XX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分与合的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与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分与合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与合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分与合的关系。
故事内容如下: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了一个苹果。
小明吃了苹果的一半,小红也吃了苹果的一半。
那么这个苹果是怎么分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分与合的兴趣。
2. 呈现新知: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了分与合的基本概念。
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这个苹果可以分成两半,也可以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苹果。
然后老师又拿出两个苹果,告诉学生这两个苹果可以合成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四个苹果。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与合的过程。
3. 学生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组四个学生,每个学生手里有一个苹果。
老师要求学生将手中的苹果分成两半,然后再合在一起。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分与合的方法。
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分与合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老师布置了一些关于分与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练习题包括:有多少种分法?有多少种合法?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了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
5. 小结与反思:课程结束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首先,老师强调了分与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掌握。
其次,老师总结了分与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最后,老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听课记录及评析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找规律的活动,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堂记录:本节课的主题是找规律。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规律,并且给了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随后,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2,4,6,8,10,12,14,16,请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们开始思考,有些学生尝试加2,有些学生尝试乘以2,还有些学生将数字反过来进行观察。
教师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并且提供一些建议。
最后,学生们纷纷举手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是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加2,有的说是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
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两种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评析: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找规律的理解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师还及时记录学生的答案,这有助于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对比和分析不同的答案,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学思维。
总结: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找规律活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学生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让学生思考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上册)第一课:数的认识这节课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数。
她告诉我们,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然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物品,要我们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我们听了老师的解释后,都明白了数的概念。
第二课:数的序数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的序数。
她告诉我们,序数是用来表示事物在某个顺序中的位置的。
老师举了一些例子,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让我们明白了序数的概念。
我们随后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数的比较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数的比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课:数字0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字0。
她告诉我们,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表示没有物品或没有数量。
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让我们明白了0的意义。
我们随后做了一些练习,练习使用0进行计算。
第五课:加法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加法是两个数的合并,可以用加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加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很开心地发现,通过加法,我们可以得到更大的数。
第六课:减法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减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减法是找出两个数的差,可以用减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减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学会了用减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第七课:加减法的综合运用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她告诉我们,通过加减法,我们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带有加减法的综合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通过这次练习,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第八课:数的组成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数的组成。
她告诉我们,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字组成。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数字的组合,让我们找出组合后的数。
我们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一、教学内容:本课中,老师主要教授了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数字0-5的认知和认读,包括数字的写法、数量的理解以及数目的认读。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课后掌握数字0-5的外形及数量,并能够正确识读这些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5,并能够正确念出这些数字;2. 能够正确识读0-5的图形形式;3. 能够简单应用数字0-5进行数量的对比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在课前,老师进行了数字0-5的图像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图形来熟悉数字的形态。
2. 导入老师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熟悉数字0-5的外形,然后引导学生念出这些数字。
3. 新课呈现老师通过数字卡片逐个展示数字0-5,辅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或对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4. 讲解老师结合数字卡片和计数棒,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运算,并举例说明数字0-5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应用练习。
5. 练习老师设计了多样性的练习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能力。
6. 总结在课堂的老师进行了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以巩固知识。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老师通过数字卡片、计数棒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
五、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与建议:老师指出,学生对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练习,家长要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认读数字,并进行相关的锻炼练习。
老师也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化对数字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数字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课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曹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数学听课记录
教者
班别
一(2)
记录者
题目
认识图形
时间
第12周
第1节课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二、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物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表示并理解1-5这五个数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加减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1.情境创设:教师展示一幅包含1-5个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画(如1只小猫、2只小鸟、3朵花、4个苹果、5个气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每种物品的数量。
2.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图上有哪些东西?每种东西有多少呢?谁能用数字来表示它们?”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尝试用数字1-5来表示图画中的物品数量。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画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1-5数的认识这一新课内容,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逐一讲解: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5,结合实物或手势,详细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写法,引导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2.动手操作:分发小棒、积木等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摆放物品来加深对1-5数的理解。
3.游戏互动:设计“听数取物”、“数字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5数的认识和书写。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互动,通过多感官体验加深对1-5数的理解和记忆。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5数的认识和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1-5的认识- 1:表示一个物体(如1只小猫) - 2:表示两个物体(如2只小鸟) - 3:表示三个物体(如3朵花) - 4:表示四个物体(如4个苹果) - 5:表示五个物体(如5个气球)二、数字书写示范- 展示1-5的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模仿书写。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载:【1 】
熟悉钟表
师:同窗们,你们爱好猜谜语吗?如今先生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示你,时光要珍爱!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好猜谜语的特色,在上课伊始就采取谜语的情势导入新课,接洽学生的生涯现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修兴致.)
师:说对了,你们真愚蠢,同窗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涯中钟表有什么用途?生:能告知我们时光.
师:同窗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钟表.(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窗们拿出你们预备好的表,先本身不雅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概况,时光 9 : 00 )
师:谁能将你不雅察到的说给同窗们听?
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不雅察得真细心,你能告知同窗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今后再研讨.)
师:请同窗们卖力看先生手中的钟表,你细心不雅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次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次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次序本身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如今先生找一逻辑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窗拨,同窗们要卖力看他拨的对不合错误.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自动进修和小组合作进修的特色,请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白的请求,帮忙他们找到明白的留意偏向,让他们从“ 同桌” 这种一对一的明白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进修.。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听课记录一、导入阶段老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动态的桃子分给两个小猴子,然后引出“分与合”的主题。
这样的导入非常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分”的概念。
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明白“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强调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2. 老师接着引入“合”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合”就是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的意思。
老师再次强调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手势表达的方式理解“分”与“合”的互逆关系。
3. 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分与合”的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与合”的过程,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4. 老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
三、总结阶段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分与合”的概念和规律。
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分与合”的关系和规律,加深学生的记忆。
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的参与度高。
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直观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与合”的概念和规律。
同时老师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过程。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题的设置上还需要更加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同时老师也注重了教学反思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角。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折角的实践活动,探索角的本质特征和大小比较方法。
课堂上还进行了课本练和角的应用拓展,让学生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通过充分利用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让研究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通过总结全课和布置作业,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并在家中进一步探索。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他们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研究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3.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画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通过小组活动和汇报,引导学生分类图形,并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在小数乘法的课堂中,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其意义,进行小组讨论算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听课时间:1课时听课人:小学数学教师一、引入问题教师通过一道实际问题引入课题:“XXX买了1/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3元,他需要支付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一(2)记录者题目认识图形时间第12周第 1 节课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景导课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赶快行动吧!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
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
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
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
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
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 师: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同学知道叫圆柱)你们还想介绍哪位好朋友?生:我的好朋友它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
有的面小。
它很听话,它不会乱滚,我很喜欢它,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它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
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的同学知道它叫长方体)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它也不会滚。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
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同学知道叫正方体。
)生1:为什么球爱滚?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1:球没有平平的地方,所以爱滚。
生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生3:我知道,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所以能站稳,它的旁边是弯弯的所以会滚。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
(放实物投影上演示。
) 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四、应用拓展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
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六、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曹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寓教于乐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
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
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
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
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
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
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
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
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
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
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
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
先慢吸气,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
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
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