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戴望舒
+ + + + + + + + + +
生平简介 代表作品 诗歌创作历程 名作赏析 雨巷 雨巷》 《雨巷》赏析 诗歌艺术特点 诗歌中的不足 望舒之死 后人评价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戴望舒( ~ )现代诗人、 文学家 。又称“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 又称 雨巷诗人”, 雨巷诗人 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 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 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 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杭州市余杭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 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 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 前望舒使先驱兮, 意 前望舒使先驱兮 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 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 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 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 后面由风神飞 廉作跟班。 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 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 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诗歌创作,大体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早期的 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 的感伤气息。他的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中,收录的作品大 多都是情诗和愁诗。尤其是“旧锦囊”辑中留存的12首诗作, 大体都是抒发这种个人哀愁感伤情绪的作品。1928年发表于 《小说月报》的《雨巷》,标志着诗人在新月派的影响之下由 浪漫式抒情向象征式表现的一个转折,戴望舒也因此而赢得了 “雨巷诗人”的美誉。
语言的音乐美
戴望舒曾说:“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 戴望舒曾说: 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 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 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这里所说的 “巧妙的笔触”就是用艺术的语言筑造诗歌。 巧妙的笔触”就是用艺术的语言筑造诗歌。
戴望舒生平简短介绍及一件重大事件的概括300字以内,谢谢
戴望舒生平简短介绍及一件重大事件的概括300字以内,谢谢戴望舒(19121964),原名余季骐,谱名青崖,笔名戴望舒、英椽,祖籍湖南醴陵,著名诗人,华语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戴望舒的生平和受教育经历,可以说是极为艰苦的,他小时候生活贫困,上学穷,凭借聪明才智,勤学苦练,获得奖学金,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小孩,变成了一位有渊博知识的人。
1929年末,他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毕业时,他的诗作《临江仙》被朱自清选入著名的《诗钞》中。
赴港任教后,戴望舒开始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他倡导追求真正的人文关怀,反对狭隘的本土主义;他追求独立的艺术风格,开拓新的表现手法,为华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努力地推动新文学的进程,成为新文艺运动的一大领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先驱”。
戴望舒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受教育经历,他的文作集美学探讨,社会反映以及哲理思维,深深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中不可磨灭的英雄,他的前卫思想,让中国文学走出了传统的文艺形式,走向了更高的层次。
1934年,戴望舒发起了一场中国新文学运动,也就是2004年中国国家文化部提出的“认识新文学史”活动的开端,他还发表了众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管锥》、《茅山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里程碑。
此外,戴望舒还参与创作了第一部中国近现代自传体小说《今日之昔》,这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名作,被称为“国家级名作”,描写了他的同时代中国人的悲壮历史,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在1964年3月2日,戴望舒因患了重病,在美国纽约与世长辞,他的葬礼上,聚集了国内外很多著名文人,女婿余光中站出来宣布了他一件重大事件,这就是戴望舒自己创作的百余篇诗歌和散文,在他病逝后,由余光中把他的作品公开出版,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
至此,戴望舒的精神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他努力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他为当代文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文化,他的一生,是一种忠贞不渝的追求,是一种为祖国文学发展的革命精神的象征。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简介学习总结(1):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
3。
5——1950。
2。
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学习总结(2):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1950)诗人。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等人的影响。
1929年出版的诗集《我底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
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好处,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戴望舒的诗及赏析大全
戴望舒的诗及赏析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戴望舒的诗及赏析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戴望舒的诗及赏析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戴望舒的诗及赏析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ppt
他在等待, 等一朵丁香花的开放
黄 瑶
1006040254
戴望舒(1905.3.5—1950.,原 名戴朝安,又名戴 梦鸥。笔名艾昂甫、 江思等。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 替月亮驾车的女神, 美丽温柔,纯洁幽 雅,所以也是月亮 的别称。
这幢粉墙黛瓦、泥壁木 窗的中式里弄楼房,为 著名诗人戴望舒故居, 著名诗篇《雨巷》之 “原型”。诗中的雨巷 有大塔儿巷的影子,小 巷的幽静悠长和略带忧 郁的气质给了童年、少 年和青年都在此生活的 戴望舒创作的灵感。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 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 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 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 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 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三、诗体的散文美
戴望舒从《我的记忆》开始,逐渐摆脱 格律诗的樊篱,开始为自己制造“最适 合自己走路的鞋子”,即以自由的散文 化手法传达感情。这种现代口语形式的 自由诗体,显示出了戴望舒诗歌所具有 的另一种艺术美——散文美,这种创作 风格也确立了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地位。
谢谢大家!
。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
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 “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 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 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行走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 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 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 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 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戴望舒是什么派诗人
戴望舒是什么派诗人
戴望舒属于现代诗派。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扩展资料
作品
诗歌合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后人辑);《戴望舒诗集》(戴望舒生前版本已轶);《戴望舒诗存》
理论合集:《小说戏曲论集》;《读李娃传》
翻译作品:《少女之誓》法国沙多勃易盎著、《鹅妈妈的故事》法国沙.贝洛尔著、《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两次战争间法国短篇小说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小城》等作品。
戴望舒最好的十首诗
1、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2、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3、偶成【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4、烦忧【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5、狱中题壁【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戴望舒主要作品
戴望舒主要作品戴望舒(1905.3.5—1950.2.28) 主要作品原名戴朝?,笔名有戴梦鸥、江思、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蜇存、杜衡、冯雪风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优美、哀感、惆怅、朦胧,富有音乐美,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蜇存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等》等诗篇,抒发了视死如归的豪情和祖国、人民的怀念。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在创作的同时,他翻译了大量诗歌和30余部外国文学作品。
[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现代土耳其政治编,1937,商务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豆棚闲话校点,(清)艾衲句土著,1935,上杂[翻译书目]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李锦明合译,1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屋卡珊和尼各菜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汶合译,1930水沫西万提斯的未婚妻西班牙阿克林著,与徐霞村合译,1930,神州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铁甲车苏联伊凡诺夫著,1932,现代青色鸟法国弥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择)1934,天马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35,中华书局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紫恋法国该莱特著,1935,光明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弟子法国保尔·蒲尔惹著,1936,中华苏联诗坛逸话苏联本约明·高力里著,1936,上杂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择,1936,商务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1947,怀正鹅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法国贝洛尔著,1915,儿童读物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施蛰存编,1956,作家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西班牙伊巴涅思著,1956,新文艺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1958,人文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戴望舒简介及作品.
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以下是戴望舒最经典的十首诗。
1.《假如我是真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心情,展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2.《夜行》:这首诗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一个夜晚里的旅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3.《夜行船》:这首诗借助夜晚的景象和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自由、逃离现实束缚的渴望,同时也折射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夜的东方》:这首诗以东方文化的符号和意象,描绘了一个幻想的夜晚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5.《古田军号》:这首诗以对古田军号的赞颂,歌颂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和英雄的形象,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6.《踏青》: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踏青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欢乐的向往。
7.《浮生六记》:这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和命运的感慨。
8.《送行》: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9.《暮夜行船》:这首诗以夜行船的形象,描述了一个向未知前进的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探索与追求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10.《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以明月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在后世也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戴望舒以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塑造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戴望舒的生平简介
戴望舒的生平简介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戴望舒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原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余杭市)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 纯洁幽雅。
生平简历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1938年春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寂寞》戴望舒 原文及赏析
《寂寞》戴望舒原文及赏析戴望舒,这位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思索的世界。
他的诗作《寂寞》,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人生的体悟。
我们先来欣赏《寂寞》的原文: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孤寂的氛围。
诗的开头,“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诗人将目光投向园中渐长渐茂的野草,那些野草仿佛依托着自己过去留下的脚印生长。
这里的“野草”或许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记忆和经历,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生长。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赋予野草青春的彩衣,然而曾经在星下的徘徊却已消失不见,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留下的是淡淡的惆怅。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日子一天天过去,寂寞却始终存在,它寄身于茂盛的野草之中。
诗人将寂寞具象化,使其如同那些野草一般,与自己一同生长,愈发强烈。
这种寂寞仿佛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灵魂,紧紧缠绕着诗人。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诗人不再前往那充满回忆的园子,然而寂寞却已经长得和自己一样高。
这里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寂寞的深重和无法逃避。
“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在日夜的交替中,诗人倾听着风与雨,思考着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从月的阴晴圆缺、天的衰老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首先,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以野草象征着寂寞和过往的记忆,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其次,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用朴素的文字传达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者,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戴望舒现代诗歌(精选6首)
戴望舒现代诗歌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1905年11月15日(农历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诗人,翻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戴望舒现代诗歌(精选6首)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戴望舒现代诗歌1《古神祠前》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底轻轻的脚迹,比长脚的水蜘蛛,更轻更快的脚迹。
从苍翠的槐树叶上,它轻轻地跃到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它掠过涟漪,踏过荇藻,跨着小小的,小小的轻快的步子走。
然后,踌躇着,生出了翼翅……它飞上去了,这小小的蜉蝣,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它高升上去了,化作一只云雀,把清音撒到地上……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在苍茫的青天上,它展开翼翅慢慢地,作九万里的翱翔,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它盘旋着,孤独地,在迢遥的云山上,在人间世的边际;长久地,固执到可怜。
终于,绝望地它疾飞回到我心头在那儿忧愁地蛰伏。
《秋夜思》谁家动刀尺?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听木叶的呼息!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偷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为天籁之凭托——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夜蛾》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
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们的不幸,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被记忆所逼,离开了寂寂的夜台来。
戴望舒 诗歌
戴望舒诗歌
【实用版】
目录
1.戴望舒简介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特点
3.戴望舒的代表作品及其内涵
4.戴望舒诗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正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安,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他生于 20 世纪初,是一个活跃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家。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以表达个人情感、追求自由、抒发民族精神为主要特点,其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波折。
其次,戴望舒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感,他以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再次,戴望舒的诗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以诗歌探讨人生价值、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戴望舒的代表作品有《雨巷》、《狱中题壁》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雨巷》通过描绘一个雨夜里静谧而又萧条的小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狱中题壁》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民族英雄的气节和情怀。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作品以优美的诗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戴望舒的诗歌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传颂一时,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总之,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魅力。
现代派诗人 戴望舒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一)写作背景
主要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法国 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书店 《鹅妈妈的故事》法国 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书 店 《天女玉丽》法国 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 伊可维支着,1930,水 沫书店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 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 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书店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 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 局 《比较文学论》法国 提格亨著,1937,商务印书馆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 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 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 的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 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 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 己的手掌已,从而感觉到祖 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一)写作背景及情感
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这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黑暗的时代。反动派血腥屠杀革命者,造成 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 年,一下子堕入了夜的深渊。相当一部分青年, 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 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情感: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 苦,作者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对这种心情的宣泄,其中交 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 情怀在当时还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
《寂寞》戴望舒 原文及赏析
《寂寞》戴望舒原文及赏析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细腻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寂寞》这首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如下: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如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这首诗以“寂寞”为主题,贯穿始终。
诗的开篇描绘了园中野草的生长,它们依托于诗人旧时的脚印,仿佛是过去时光的见证。
诗人赋予野草青春的彩衣,然而曾经在星下的盘桓却已消逝。
这里的野草不仅是自然的植物,更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和情感。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和感慨。
时间不断流逝,但寂寞的感觉却始终萦绕心头,无法消散。
而将寂寞寄魂于野草,更突出了寂寞的持久和深沉,如同野草一般顽强生长。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这一句极具形象感,将寂寞具象化,仿佛寂寞是一个有形的存在,与诗人并肩而立。
这种独特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之深重。
诗的结尾,“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倾听和感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沉思。
听风听雨的举动,看似平静,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忧愁和思考。
而对月缺天老的领悟,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深叹息。
从整体上看,《寂寞》这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戴望舒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寂寞情感具象化,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同时,诗中的节奏和韵律也十分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人生的迷茫、对时光的无奈以及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孤独。
它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从野草的生长到寂寞的永存,再到寂寞的具象化,最后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诗歌
【导语】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称“⾬巷诗⼈”,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
代表作有《⾬巷》、《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戴望舒的诗歌,欢迎阅读!【篇⼀】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戴望舒的诗歌:《⾬巷》 撑着油纸伞,独⾃ 彷徨在悠长,悠长 ⼜寂寥的⾬巷, 我希望逢着 ⼀个丁⾹⼀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样的颜⾊, 丁⾹⼀样的芬芳, 丁⾹⼀样的忧愁, 在⾬中哀怨, 哀怨⼜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样, 像我⼀样地, 默默⾏着, 冷漠,凄清,⼜惆怅。
她静默地⾛近 ⾛近,⼜投出 太息⼀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般的 像梦⼀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丁⾹地, 我⾝旁飘过这⼥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尽这⾬巷。
在⾬的哀曲⾥, 消了她的颜⾊,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 彷徨在悠长,悠长 ⼜寂寥的⾬巷, 我希望飘过 ⼀个丁⾹⼀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篇⼆】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戴望舒的诗歌:《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价的珍宝吧。
在青⾊的⼤海⾥, 在青⾊的⼤海的底⾥, 深藏着⾦⾊的贝⼀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沉醉。
把它在海⽔⾥养九年, 把它在天⽔⾥养九年, 然后,它在⼀个暗夜⾥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的贝吐出桃⾊的珠。
把桃⾊的珠放在你怀⾥, 把桃⾊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了的时候。
【篇三】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戴望舒的诗歌:《⼣阳下》 晚云在暮天上撒锦, 溪⽔在残⽇⾥流⾦; 我瘦长的影⼦飘在地上, 像⼭间古树的寂寞的幽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
出身于职员家庭。
在杭州宗文中学求学时即喜爱文学,与杜衡、施蛰存一起切磋诗歌艺术、办文艺刊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
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
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
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
其中《唯物史观的文学论》一书,为鲁迅、冯雪峰合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即为成员。
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诗作及此后所发表的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
1934年曾去西班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
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
他未及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
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
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
1949年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
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明显具有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
《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
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
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等人的影响,经过创作实践,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
诗集《望舒草》中的《诗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
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即不同于他第一阶段的创作,不同于魏尔伦,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又如对待韵律和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独创。
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艺术倾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此时的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
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还有较明显的局限。
一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极”、“狭窄”、“幻灭”、“陶醉”等因素。
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徊和忧郁,也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
抗战开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都转向积极明朗。
1939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
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深情。
现在见到的最后一首诗《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像花一样重开”。
这三个阶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戴望舒文艺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
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
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谈了三次恋爱,离了两次婚,解放了该过好日子了,又得哮喘病死了命运多舛的戴望舒一直在曲折中行走,当曙光照耀他时又过早离世。
卞之琳在悼念文章中说:“望舒的忽然逝世最令我觉得悼惜的是:他在旧社会未能把他的才能好好施展。
现在正要为新社会大大施展他的才能,却忽然来不及了。
”戴望舒: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蓝棣之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
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
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
他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
尽管他很快就抛开了浪漫派,而倾向于象征派,甚至后来还倾心于后期象征派,但他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
他的《诗论零札》认为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
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
如果拿40年代成长起来的穆旦的诗加以比较,一个重知性,一个重感情,区别是很显然的。
番草在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当时他们那一批诗人所喜爱的诗,是兼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与象征主义的意象。
戴望舒的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能的游戏。
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
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
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
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
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
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
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
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
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
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选自《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有删节“雨巷诗人”戴望舒和他的《雨巷》尹在勤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行着一位姑娘。
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
这景,这情,诱使过多少读者遐想幽思!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且让我们来细细探寻。
戴望舒之所以写下这《雨巷》,从身世考察,他的降生以及他的早年生活,似乎都与“雨巷”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如这位诗人故乡的有的学者所考证的:1905年3月5日,戴望舒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诞生。
他家的周围都是悠长的小巷,大塔儿巷和小塔儿巷从东向西蜿蜒,皮市巷和华光巷横贯南北。
他八岁入杭州鹾务小学读书。
这所学校在他家西南方向的珠宝巷内。
他14岁入杭州宗文中学,这所学校又在他家东北方向的皮市巷内。
他上小学和中学,都得走过好几条长巷。
戴望舒发表《雨巷》,时年22岁。
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这位诗人对当时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所走过的江南雨巷,一条又一条,一程复一程,该为他灵感的得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多么厚实的生活基础。
许是他太熟悉雨巷了,太系念雨巷了,于是往昔在雨巷的足迹,便像梦一般地飘来,涌来,这便是他写《雨巷》的原因,或者换言之,这便是他灵感的触发点。
戴望舒之所以写下这《雨巷》,自然更有他提笔的当时所特有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心境。
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
然而,为他所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
据施蛰存回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望舒、杜衡,都隐迹在我松江家里的小楼上。
闲居无事,就以译书消遣。
”“望舒译诗的过程,正是他创作诗的过程。
译魏尔伦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因而,这《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反复吟咏这几个诗行,闭目回味,浮现于我们脑海的是这样的情与景: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
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这是孤独的袒露吗?这是爱情的渴求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我们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
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