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单元整组观照下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策略省市各级教研室在课程实施和疑难问题解决培训活动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并倡导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笔者通过对目前许多课堂练习现状的透视,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性的探索。

一、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对学校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四上册《搭石》一课时的课堂练习进行了记录:

【练习观察】

练习目标:以多种练习形式,初步习得有序紧密、能体现一定中心地表达的能力。

练习形式:课堂上安排了句子排序、概括过程、圈划关联词、体会关联词、伴乐朗读等等近20多项练习形式,其中动笔形式的练习占了60%的教学时间。

练习模式:“换之有序”和“让之有序”两部分设计的练习模式都是教师先教,然后学生练,练习形式过多又相近。

【透视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把练习融入了教学,突显了课堂练习,加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但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搭石》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少核心,目标面面俱到,形式五花八门

不可否认,这位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但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要达成练言之有序、言之紧密、言之有物三项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这些目标存在不少困难,最终练习的结果是学生一项能力也未能很好掌握。20多项练习形式,占课堂60%的动笔时间,将练习走向了另一个如“答数学题”一般的极端。究其原因是教师缺少对

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刻解读,为练而练,没有找到练习的核心目标和最佳练习形式,造成高耗低效。

(二)没有整体,模式如出一辙,训练单枪匹马

“换之有序”和“让之有序”两部分的设计的练习模式重复,缺少及时对学法进行巧妙迁移,学生多少会产生练习疲劳,练习的质量就可想而知。另外,《搭石》这一课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课堂练习,但是如果着眼一组教材、整册教材,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呢?是否存在缺位、越位,或者重复呢?

二、单元整组观照下课堂练习设计实践策略

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如何摆脱这些目标和形式缺乏核心、模式和训练没有整体的练习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设计。

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就是以语文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练习

单位,在紧扣学段目标、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立足学情等基础上,整合优化进行整体课堂练习的一种教学构想。

现以人教版四上册第六组和四上册第六组第21课《搭石》为例,来谈谈单元整组观照下的课堂练习如何开展。

(一)“风梳万缕亭前柳”——基于目标形成练习内容

一组课文的练习,应该有一个练习总目标使每篇课文的练习有机、系统的融合起来,并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去筛选核心练习内容。

1.弥补阅读目标,立足学生需要。四上册处在第二学段,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共有10条,但这些目标中并没有对自然段教学的明确要求。根据学生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普遍认为第二学段的自然段教学十分重要。它是介于词句教学和篇章教学的过渡环节,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都很重要。

2.理解习作目标,明确写作要点。第二学段课标习作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里的“见闻”、“想

(二)“立根原在语文中”——丰富形式运用最佳模式

语文是一门多姿多彩的学科,应该构建丰富的练习形式,恰当把握好每篇课文的练习时机,保证整组练习总目标的有效达成。

1.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科特点。单元整组课堂练习的形式需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实践式的练习设计,彰显整组练习的全面性。如第20课《古诗两首》安排

欣赏品读的练习形式,在读中展开想象,体会情感;第21课《搭石》采用扩写的形式,在写的过程中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23课《给予是快乐的》安排说画面的练习,旨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这样通过一组课文的练习使语文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2.匹配文本特色,形式内容适合。整组课文的练习不论采用何种练习形式,练习都要根基于文本特色,使练习形式与文本特色相匹配。如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情感性很浓的文章,采用品读的练习形式,就能更好地去体会文字深处蕴含的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第23课《卡罗纳》练习形式为写,是因为这篇课文还有好多段落,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进行补白迁移。

3.选择最佳模式,提升练习价值。一组课文的练习在练习模式上也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前置练习模式是教师导学,学生主动学的一种形式,如第23课《卡罗纳》的练习可以安排在研读课文之前,先引导学生补写一处同学们安慰卡罗纳的语句,然后与课文中作者的描写进行比较,再进行学习完善。交互练习模式边学边练,随学导练,如第21课《搭石》,就可以先温故已经学过的表达言之有序的方法,再学习课文中的新方法,最后内化吸收。先学后练的后置练习模式,在《语文园地·习作》中就是一次运用。

(三)“择其重者而评之”——根据类型加强练习评价

练习评价是课堂练习的一部分,没有评价的课堂练习是不完整的。课堂练习一般主要有积累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三种类型,这在单元整组课堂练习中都会出现。根据不同的练习类型,我们可以进行各有侧重的评价。

1.积累性练习,以评价是否会运用为主。积累的主要内容是记诵典范的言语作品,但有效的积累重在于运用,光会背,不会用,那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累,应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如第20课《古诗两首》的练习核心内容是读中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在其练习中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品读想象的基础上对诗文进行背诵积累。在评价这

项积累性练习时,就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会在一定的语境下去恰当地运用这些诗句。

2.理解性练习,以评价整体感知能力为主。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项能力。在初读第六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搭石》等课文后,教师可以着重评价学生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可以采用填空、填写文本“骨架关节”图等练习。

3.应用性练习,以评价写作能力为主。应用性练习在练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的组织和类型多以改写、续写、仿写、讨论等,也可以称为创造性写作。如《搭石》练习用关联词有序表达的方法扩写画面、《卡罗纳》用人物言行和神情补写画面等都是属于应用性练习,这类练习重点是对学生语言积累、文本情感的积累、文本写法的积累等写作能力的评价。

(四)“淘尽黄沙始见金”——切准单篇练习核心目标

单篇课文课堂练习核心目标要既有与总目标一致的共性,又有每课一得的个性,以改变单篇课堂练习目标中面面俱到、各自为政的弊病,避免“篇”和“组”脱节的弊端。

1.紧扣课程,发现特质,提升素养。课程内容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通过《搭石》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呢?细读《搭石》我们发现,这篇课文自然段以承接式段落为主,表达十分有序,而第二学段教学重点是自然段教学,学生更多的应该学习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另外有序表达又是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再加上,由于目前仍未真正走出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一些时候我们会更侧重于自然段“言之有物”方面的课堂练习,而不同程度忽略了“言之有序”。因此,《搭石》课堂练习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习有序表达,而不仅是感受家乡人的心灵美。

2.发现秘妙,立足语言,习得能力。文本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是确定单篇练习核心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的。从语言特点来说,《搭石》语言表达富有条理性,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如果……总会……”等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