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雷荣军

2010-7-3

目录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

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2)

2.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大 (6)

3.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7)

4. 小结 (10)

二、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前景分析 (11)

1.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现状 (11)

2.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方向探悉 (11)

3. 我国养老社区投资收益情况 (14)

4.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潜力分析 (16)

5. 小结 (17)

三、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方式研究 (17)

1.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可行性 (17)

2. 投资方式探悉 (18)

3. 投资面临的挑战 (20)

四、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重要意义 (21)

1. 投资养老社区可以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压力 (21)

2. 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完善保险公司运营的产业链 (21)

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内容摘要:

1)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大、养老社区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我国即将进入到人口快速老龄化、老龄人口急剧增多的阶段,养老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政府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来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养老社区作为“机构养老”重要的发展形式,在养老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将迎来快速发展。

2)养老社区在快速发展背景下具有投资价值

当前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包括在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等;参照先进国家或地区养老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前景看好,投资收益率处在固定收益投资和权益投资收益率之间,具有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意义。

3)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

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行业发展规律上,保险公司投资参与养老社区的模式仍处在试验阶段;参照国外成熟的投资模式,股权合作模式、股权投资模式、发行类REITS的投资计划模式等将是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较为理想模式。

4)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养老社区既可以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压力,也可以完善保险公司运营的产业链。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养老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以满足高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营利事业活动的总称,亦称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

根据日本的发展经验来看,养老产业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老年人口的规模

(2)经济发展水平

(3)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1.1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社会中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一种人口结构状况。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定量标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7%,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那么该社会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9年,全国人口达到13.35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8.5%,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5%,1.67亿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从2000年起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告》,可以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从2001年至2100年期间划分为三段:1)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到2020年)

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2)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到2050年)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迅速增长,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O-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 21.78%。

3)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到 2100年)

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年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1.2 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

60岁以上人口占比人均GDP(美元)日本(1980年)13.0% 8682

中国(2009年)12.5% 3684

在国外,通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阶段。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中国目前人均GDP不到 4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可以说,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中国则是“未富先老”。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给中国养老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1.3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养老产业开始社会化

养老机构正由单纯的事业型福利型向事业型与产业型互相结合、福利型与效益型互为补充的方向转变。养老体系建设的投资主体由单一的国有投资向多种所有制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2)养老产业逐步受到重视,管理逐步规范

从1994 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民政部先后颁布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依据国际标准化模式和国家标准,一些省市相应制定了养老服务业的地方标准,如《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感染控制规范》等。

3)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

基本上形成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许多地方政府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将一部分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有些地方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街企联办和股份制等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