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
高中社科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社科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文章一:《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融合,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某些文化特征的丧失。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本土文化的一些策略。
问题:1. 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文章提出了哪些策略来保护本土文化?答案:1. 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可能导致某些文化特征的丧失。
2. 文章提出的保护本土文化的策略包括:加强本土文化的教育,鼓励本土文化的创新,以及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本土文化遗产。
二、判断题文章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1. 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导致了信息安全问题的增加?2. 文章是否提出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措施?答案:1. 正确。
互联网的普及确实导致了信息安全问题的增加。
2. 正确。
文章提出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措施。
三、简答题文章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实践。
问题: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2. 可持续发展在哪些领域有实践?答案: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等领域都有实践。
结束语:通过本次阅读试题,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全球化、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社会议题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安全、可持续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科文阅读

根据 文章 内容进行推 断和想 象等 社科类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 性和语 言பைடு நூலகம்明的特 点 .这就要求考 生在认
真 阅读 和 思 考 的 基 础 之 上 , 确 理 解 所 选 文段 的 中心 内容 。 确把 握 主 要 信 正 准 息 . 面领 会 作 者 的观 点 。 全
解 答 此 类 试题 的 一般 思路 是 :首 先 快 速 阅读 全 文 .能从 总 体 上 把 握 大
意 .尤 其要 关 注 首尾 两段 和每 一段 的 首尾 句 。 然后 再 依 据 题 干 和题 支的 要
求 .在原文 中找 到有效的阅读 区间 。看题 支中的说 法是 否与原文的意思一
致 与 此 同 时 , 应 关注 各 题 之 间的联 系 , 还 从题 中所 给 的 信 息 里 挖掘 一 些答
一
一 鼾春 =
比 如 季 羡林 谈 及 给 鲁 迅 儿 子 监 过 考 , 录 者 问 : 他 是 鲁 迅 的第 几 个 儿 子 ? ” 记 “
作 者对 这 种 冒昧 的 问 话 也 未 作 修 改 。对 丁 玲 、 也 频 、 从 文 、 熹 、 友 兰 胡 沈 朱 冯
等很多人 的问题都反复涉及 , 却未见深入 。在我看来 , 这本 书如果 叫《 与季羡 林 先生闲聊》 季羡林先生闲聊录》 就 比较 名副其实 了。一直有 新闻报道 或《 , 说 张艺 谋拜 访 过 季 羡 林 。 羡 林 在 谈 话 中 明确 否 定 了 这 点 :他 没 有 来 过 。 ” 季 “
“ 识 分 子 ” 浅 薄 了 . 为 知 识 分 子 除 了要 有 知 识 , 重 要 的是 要 有 骨 气 。 知 太 认 更
孟子说 “ 天下有道 . 以道殉身 天下无道 。 以身殉道 ”强调 的也是季羡林所说 ,
社科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社科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社科类文本阅读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节社科类文本阅读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社科类文本的主旨和要点;2. 学生具备辨别文本中事实信息和观点观察信息的能力;3. 学生能够分析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过程;4. 学生通过社科类文本的阅读,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5. 学生通过社科类文本的阅读,增加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
三、课程准备1. 确定教材:选择一篇适合年级的社科类文本,如《中国古代科技发明》;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教材PPT、学生学习手册;3. 定义课程重点:确定文本中的主旨和要点,以及需要学生分析和讨论的问题;4. 教师备课:针对教材和教学目标,准备教案和教学步骤。
四、课程设计步骤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趣,并与学生展开简短的讨论。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标题《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本可能涉及的内容和观点。
3. 逐段解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并逐段解读。
使用教材PPT辅助讲解,通过解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每段的主旨和要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文本,自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段文本的主旨是什么?- 文本中有哪些重要观点和事实信息?- 该观点或信息是否具备客观性和可靠性?5. 小组总结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6. 认识论证教师指导学生识别文本中的论证过程,并分析论证方法和效果。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论证与观点的关系。
7. 展示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鼓励学生找到类似的实例和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社科文阅读(10篇最新热点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进阶练04 社科文阅读10篇(最新热点题)(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社科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球不断升温,打开了装满极端天气的“潘多拉魔盒”。
越来越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副行长雷切尔·凯特曾表示:“21世纪的前十年,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这其中四分之三是由极端天气造成的。
”报告《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
其中,横扫澳大利亚约20%土地的山火,不仅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各类损失保守估计为50亿美元。
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气候变迁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属于“敏感脆弱”型产业,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农业生产,这使得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处于“同一安全体”之中。
具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粮食供给层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
全球变暖导致的旱灾频发,不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短缺,也因水分的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破坏了土壤肥力。
而沙尘暴和洪水的暴发,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造成庄稼枯萎或粮食质量下降。
同时,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易诱发虫害等次生危机。
此外,出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在粮食歉收时,产粮国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粮食政策,这威胁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完整。
其次,在粮食获取层面,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导致其粮食购买力下降。
判断一国粮食安全与否,仅从供给端考察远远不够,还需关注获取端。
因为即便全球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但如果国民无法获取,则仍将被视为粮食不安全。
连续干旱或特大洪涝的暴发易使农民一年的耕种毁于一旦,没有可供外销的粮食,其经济收入必将受损,进而削弱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
社科文阅读指津

考生有可能在读 完文 章后 , 就凭印象答题 。因此要 理 问题” 而不是“ 健康 问题 ” 原文第⑤段后面说 其对健 。
注意与原文进行严 格 比对 , 范围 、 看 轻重 、 因果 、 件 、 康 的危害的是加州会议 的与会者 。此项张冠李戴 。D 条 项
对象和已然与未 然等方 面是否 出现 了偏差 。
安徽卷 、 国卷 I、 国卷 Ⅱ、 国卷 Ⅲ、 宁、 全 全 全 辽 天津 的 要有分想作用就可 以作成 。 原文是“ 只是选择有时就 已 高考试卷 中是客观题 , 而北京 卷则 既有 主观的简答题 , 经是创造 ”这 一项偷换 了概 念 , 成 “ , 说 选择 就是创造 ”
又有 客观性选择题 。考查 的内容一般为对文 中重要 词 是不正确 的。
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 的想象做成 的” 由此可判断A , 概念 , 而得 出一个不符合实 际的结论 。 0 9 从 20 全国卷 Ⅱ 句 , 第6 : 题 下列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 左传》 项是不正确 的。
《 公羊传》毂梁传》 《 是解经 的书 , 以尽管很重要 , 所 也只
景, 内容有积极意义 , 幅一般在6 0 8 0 篇 0 — 0 字左右 , 有一 对王 昌龄 《 长信怨》 一诗的理解和分析 , 确的是 : . 不正 A 定文化底蕴 , 内容上有一定 的理解难度 。
找 出 陷 阱
诗 中“ 奉帚” 金殿” 玉颜 ”寒鸦 ” 日影” 团扇” 徘徊 ” “ “ “ “ “ “
等, 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 的想象 , 可见《 长信怨》 的创作
不一定用创造 的想象。
社科 文阅读题常见错项设 置的特 点 : ① 以偏概全 : 对部分信息 的片面理解 , 或对整 体材
社科文阅读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阅读一、考试要求1.选材特点(1)文章的内容“新”(2)文章的语言“专”(3)文章的行文“简”2.题目设置(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3)筛选相关信息(4)信息整合与推断二、阅读要领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重下列几点: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阅读社科文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总是要运用材料的。
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
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
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譬如陶行知《创造宣言》引用了歌德一句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有人误认为引这句话的意思说,有了勇气,便能创造。
这就错了。
因为作者接着说:“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的,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可见“勇气”只是能创造的条件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弄清作者引用的意图,分析引用前后各说了哪些话,这样才能根据试题的要求正确答题。
4.注意表达技巧社科文运用表达技巧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
鉴赏此类表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社科文阅读答题策略例说

音 编 石 萌 4 7 9 @ 16 3 c o
.
n r
凝嘲 黼懋 辫 溉 憋 懑 赫 社 科 文 阅读 答题 策略例 说
孟 晓东
至 年来 高考科 学 类 文 章 的阅读 考 查 中 社 科 文 所
,
,
设 问 句 反 问 句等 勾 画 就 是 先将 文章 中的 这 些 重 点 词
、
。
哪 大 内容 则涉 及 历 史 学 地 理 学 考 古 学 人 类 较
体 味 民 俗 文 化 进 而 经 营 民 俗 文化 正 在 成 为 时 下 的
,
。
个热点
。
十 关注心 理 文化
创 【 新 示 例 】2 0 0 8 (
,
-
2009
学年 度 南 通 市 高三 期 初
,
每个 民 族都 有 自己 长期 形 成 的 文 化 心 理
心 理 学 的独 特视 角
,
从文化
调 研 试 题 )在 国 际 民俗 交 流 会 上
;
(2 ) 对 新 中
是 中华 民 族 文 化 中不 可 缺 少 的
。
一
部
、
戮 t 新 时 代 的 赞 美 和 热 爱 ; (3 ) 对 政 治 运
动 的追随和狂
分 蕴 涵 着 中华 民 族 特有 的 精神 价 值
、
关注 民俗 文 化
一
弑i (4)对 外 来 文 化
变 迁 息 息相 关
、
的 仰 慕 和 偏 爱 ; 5 )姓 名 的 选 择 与 社 会 (
示 例
:
。
。
美 ;或 寄情 寺 观 寻 古 猎奇 旅游 文 化 张扬 个性 充 满 活
,
社科文阅读解题六则

社科文阅读解题六则王吾堂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所作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中的社科类文章,一般包括哲学、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伦理学、民俗学、宗教研究和美学原理等学科的论文或事理说明文,一些哲理性议论散文也可归入此类。
命题所选文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它的命题指向,既考查“抽取、提炼、概括”的一般阅读能力,又考核“联想、转化、拓展”的较高阅读品质,还引导考生注重“深入思考、探幽发微”,在答题过程中“延展发挥,创造补充”地培养创造性阅读习惯,以实现创造性阅读结果。
所以,社科文阅读命题,具有注重语境、整体统揽、变换角度、逐层引导、推敲因果、多项干扰等六大特点,由此也便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六大解题原则。
一. 语境着手原则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现实环境,包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以及说话和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语体环境等因素。
社科文阅读命题,有意识地利用语境因素设计信息抽取与筛选、重组与转化的题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语境意识和习惯,这便是命题的语境策略。
因此,明确命题策略,利用上下文(狭义语境)和有关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广义语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答题原则。
其运用方法如下:第一,寻找有效的阅读区间抽选有关信息。
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卷第26题问文中所说的“…三个向度‟是指”什么?要求分条回答。
通读全文,先找“三个向度”所在段落是第四自然段,再找阐述“三个向度”的有关语句作为“有效阅读区间”:吉尔富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结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
其中在“三个向度”前有个指代词定语“这样”,抽选它的指代对象——“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便可得出“三个向度”的具体答案是:①运作向度;②内容向度;③结果向度。
【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及考题梳理

【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及考题梳理壹~知识梳理~一、社科文考情梳理:(一)考纲中对社科文阅读的要求I.识记与理解I.2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I.3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II.分析与综合II.8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II.9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II.10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II.11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II.12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
II.1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社科文侧重的是社会科学,即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艺术学、逻辑学、语言学、史学、军事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在内的社会学科。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二)题型与题量选择题:关联词、排序、文意理解简答题:词语含义,词、句、段作用题,语法、修辞在表达效果题,概括题,思路、结构题等等【6道题目左右】(三)分值(16分--18分)二、社科文考点及答题方式梳理:(一)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一、词语的含义1、总述:高考常见题型,社科文阅读出现频率很高,考察的形式变化不大,基本以“词语含义”为常见考察点,分值为2分。
2、答题格式归纳:对词语的理解,要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分析文章总体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科学类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有认真分析全文的内容,以面代点,从对文章全面理解的角度上,把握词语在整体意义中的个性含义。
注意三点:Ⅰ、分析词语的原意,联系语境,联系文章背景等。
Ⅱ、原意必须结合语境,才是王道!1: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要看词语前后文的内容,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词语的前面(也有个别在代词的后面)。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①理解,能力层级为B。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Ⅰ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Ⅱ卷的大阅读。
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
01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
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
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
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
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社科类文本的有效阅读

诗与直觉
一多选 一单选 两问答 三选择
自由与科 学
海南 宁夏 湖北 湖南
当代中国缺 少伟大作家 彩陶 嗜盐菌
变形
诗与歌词
四选择 四选择
关于湿地 人类大脑不对 称
四选择 四选择
数字海洋 对于科学 的思考
四选择 三选择
江苏
汉学
四选择
晚清学人 杨守敬 白日梦 宋代书院教育
两选择 两问答 三选择 三选择
说“异”
“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 包豪斯” 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 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 国魏玛。 国魏玛。 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 “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 指建造和建设。“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 指建造和建设。 haus 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 的意思很多 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 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 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 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 设者之家”的意思, 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传统的经院式的 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 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 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 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 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 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 17岁到40岁都有 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 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 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 学习内容。( 年上海) 。(07年上海 学习内容。( 年上海)
回顾重庆三年来的考题
2009年,重庆卷 年 1.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 ’”表述准确的一项 是( )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是( )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社科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做题之一,也是高考生失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那么这道题目该怎么做,有什么答题技巧或模板套路吗?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1社科文阅读怎么答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三、解题方法: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题干与题枝比较题枝与题枝比较④题枝与文本比较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
思考方向大体如下:①或然还是必然②将然还是已然③个别还是一般④部分还是整体⑤是否强加因果⑥是否无中生有⑦是否张冠李戴2高考社科文阅读做题方法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近年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
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
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
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 的主题和内容;其次,根据题目 的要求,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 息;最后,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 整理和归纳。
注意事项
要避免筛选出无关或错误的信息 ,要准确把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
句子理解题
01
总结词
考查对文章中特定句子的理解能力。
02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 题和内容;其次,找到题目中指定的 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上下文关系;最 后,根据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归纳和 总结。
特点
社科文阅读题通常涉及社会、历史、 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需 要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点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对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PART 02
解题方法与技巧
判断作者观点态度
注意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助于理 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性
扩大词汇量
增加词汇量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和理解能力,减少阅读障碍。
练习阅读技巧
通过练习阅读技巧,如略读、 跳读、寻读等,提高阅读速度 和准确性。
多读社科类文章
多读社科类文章可以培养阅读 习惯和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 速度。
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 法和技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REPORTING
• 社科文阅读题概述 • 解题方法与技巧 • 常见题型解析 • 实战演练与解析 • 总结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社科文阅读题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社科文阅读题通常是指社会科学类文 章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 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社科文阅读方法

选文特点
1、选文时代感强
(1)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 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 治形势等。
(2)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
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
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
前沿成果。
2021/5/18
3
选文特点
2、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
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 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弄清:
[对应原文]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 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
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
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2021/5/18
14
2、不辨肯否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
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 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即变肯定为否 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2021/5/18
21
[题目选项]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广东卷第6题)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 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对应原文]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 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人们之所以不 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 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 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 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
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
信2021/息5/18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
考试题型
设题类型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基本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 根据内容合理推断ຫໍສະໝຸດ 2021/5/186
社科类短文阅读三篇

社科类短文阅读训练三篇一、《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袁新文不把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也不侧重高中阶段学业成绩排名,中山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新举措,引起社会的关注。
近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对学科特长生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怪才”学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物理、计算机、文学、语言等学科方面和领域具有明显特长及培养潜质,可不侧重高中阶段学业成绩排名。
”这些规定对学科特长生无疑是一种“福音”。
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有所长的“偏才”、“怪才”脱颖而出,更在于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规则,为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另辟蹊径。
用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衡量,那些“偏才”、“怪才”难以中规中矩;在“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环境里,他们常常被淘汰、被埋没。
如果给他们一片沃土,创新的种子也许会开奇花结异果。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在高考“独木桥”之外,高校能给那些“偏才”、“怪才”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受益的也许不只是这些莘莘学子。
高考势在必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坦陈,目前高考制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调查显示,58.6%的考生在高考之前曾经紧张、焦虑或失眠,70.8%的考生家长在孩子高考时感到焦虑。
二是由于高考与大学录取相联系,成为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尺度,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一张高考试卷使层次、类型各异的高校无法根据自己的定位和需要选拔人才;录取标准单一则忽视了学生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品行修养及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改革是一根极其敏感的社会神经。
每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台,都会引来褒贬不一的反应。
在毁誉声中,高考改革虽然一直没有停滞,但与人们的期待相比,步履仍显得缓慢和沉重。
就拿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来说,不把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有利于探索和完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文阅读一、又见文理之争石野樵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来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来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_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
“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学科背景者越来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新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
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
但反过来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
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3期)<>6.对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来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7.第四段首句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来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参考答案:6.D(A.主要目的是呼唤人文教育。
B.文中表述是“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钱教授的建议并非“无稽之谈”。
)7.A(A项表述见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是中国的个性状况。
)8.D(原文表述见文章最后一段,应为“这些都见仁见智”。
)二、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
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东亚大陆之上,是典型的“大陆型文化”。
大陆型文化的观点主要是冯天瑜提出来的。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区别于海洋文化的大陆民族文化,相比而言,西方文化属海洋文化,古希腊人依赖海洋,穿梭于海洋之上,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文化类型。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东面毗邻浩淼的太平洋,西北横亘着漫漫的戈壁,西南耸立着险峻的青藏高原,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中国陆地国界线东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南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总长达22,800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陆界基本上以河流、山川、戈壁等自然物作为分界。
如东北的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及黑龙江;北面有沙漠及戈壁;西面和西南面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脉等。
中国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交通不便,产生了相互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古语所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从而为封建割据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特别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所以,从秦汉到隋唐,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匈奴为代表的草原文化以及南亚大陆的佛教文化进行过颇有深度的交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的风格和系统,没有出现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被摧毁,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尔希拉华,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南侵而中断那样的“断层”。
同时,辽阔的地理空间也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强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东南方向是广阔的太平洋,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有专家研究表明: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饭稻羹鱼”的古越人,在六七千年前即敢于以轻舟航海。
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了木桨、舟的模型与许多鲸鱼、鲨鱼的骨骼。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越族,古越人早已融合于汉族或某些少数民族。
同时,中国沿海一带的先民和后来的渔民很早就向海外迁移,台湾先民高山族也是古越人的一支。
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的地理状况,使版图辽阔的中国,形成了其内部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又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形成了与海洋文化、其他大陆型文化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社会、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农业社会文化,是一种与中世纪亚欧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并列的宗法制度的文化。
14.下列各句的表达意思与原文相符的一句话是(3分)A.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特别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文化系统生成的先决条件。
B.中国文化没有断层完全是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古印度、古埃及、古罗马一样的外族入侵的现象。
C.尽管中国沿海一带的先民很早就敢于轻舟渡海向外迁移,但在中国并没有形成典型的海洋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兼具海洋文化、游牧文化、工业文化特点,是一种宗法制文化,但又与中世纪亚欧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同15.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形成大陆型文化的原因。
(5分)成语运用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代表关于钓鱼岛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C.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
B.(A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错了对象。
C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
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1.A(A项“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用在此处恰当。
B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
C项“如影随形”意为“比喻两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不合语境。
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B.在海子留存的300多首抒情诗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诗篇,同时也是被人们极容易误读的诗篇。
C.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
D.尽管目前金融危机让部分企业减少了人才的需求量,但一些大中型企业从长计议,借机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吸纳专业后备人才。
3.C(鸟枪换炮:比喻情况有很大的好转或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A不耻:不以……为可耻,应用“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表示鄙视。
B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应用“传诵”。
D从长计议:指慢慢儿地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
此处应用“长计远虑”。
)句子扩展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调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