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石灰吟是我国民间创作的珍品,作为传统的曲艺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要让学生了解并喜欢上这个民间文艺形式,就需要我通过参与性、体验性和沉浸感来展开教学。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灰吟的定义和类型。
2.理解石灰吟的产生和意义。
3.通过学习石灰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启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石灰吟前,要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石灰吟,了解其表演形式。
我会与学生一起欣赏一些经典的石灰吟表演,例如《小桂枝》等。
二、导入石灰吟的定义和类型石灰吟是中国古老的曲艺形式之一,是广西壮族与苗族的民间艺术。
它是以葫芦丝和口弦为乐器伴奏的唱曲艺术。
石灰吟有南石灰吟和北石灰吟两种。
南石灰吟发源于广西梧州地区,但是现在已经流传到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而北石灰吟由于受到北京南部山区的影响,发源于河北交口、河间等地。
两种石灰吟的内容和表演风格略有不同。
三、阐述石灰吟的产生和发展石灰吟起源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广西壮族和苗族的传统曲艺。
石灰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它是壮族地区的一种民间乐曲。
之后石灰吟逐渐发展为一种包含了广泛社会、历史和生活等多个领域的曲艺形式,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掀起了一股石灰吟艺术的热潮。
四、学习石灰吟的表演技巧介绍完石灰吟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会逐一讲解每种石灰吟的表演技巧。
例如南石灰吟的歌词押韵难度高,需要讲究语音、语调上的音韵协调。
而北石灰吟的歌词中要讲究字余、字调上的转化,以及节奏掌握等。
五、启发学生对石灰吟表演的感悟在学习石灰吟的表演技巧之后,我会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例如,石灰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承载了一部分壮族和苗族的历史文化情感。
它不仅在艺术上展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也传承了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六、教学总结通过石灰吟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学生感性、审美和综合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第1篇】《石灰吟》说课稿一说教材《石灰吟》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
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价值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xx互动交流(三)情感与态度,价值1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2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古诗,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因此,这节课我注重学生的朗读。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多朗读诗歌,才能更好掌握古诗。
基于朗读,我设计了引用古诗导入-----初读古诗------再读古诗--------三读古诗--------四读古诗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根据《石灰吟》的诗歌体裁我引用同体裁的《游子吟》,《暮江吟》导入新课,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
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那就是《石灰吟》。
接着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与写这首古诗的背景。
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悟古诗。
首先,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抓住多朗读学习古诗方法提出朗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以及节奏,请生多读古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6年级各册书都有涉及。
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古诗《石灰吟》。
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真实写照,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句子“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古传诵,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需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自学《竹石》一课。
教学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说教学方法1、突出一个“读”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本课我以读为线,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引导学生循着“初读”、“解读”、“品读”、“研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2、体现一个“新”字: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本着激发自主、增强互动、提高效率,我采用我校研发的五问五环新课堂模式,以精炼的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逐层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拓展文本。
为辅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我准备了丰富的课堂链接,共四个主题:石灰生产;于谦生平;于谦故事和于谦诗词。
这些拓展性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将有效帮助学习深入文本,拓展思维。
三、说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石灰吟》(板书课题)。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古诗作者是(于谦)。
课前,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了解一下于谦。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哪些关于于谦的知识?预设找两到三个同学来回答。
(二)感知理解1.初读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将古诗朗读三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理解诗的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课文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石灰吟》,是一篇古代民歌。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意触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朗诵《石灰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表达《石灰吟》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劳动和智慧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石灰吟》词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的技巧。
2.教学难点•通过《石灰吟》了解古代劳动文化,并理解其中的智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导入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开展导入: - 你们经常听过古代民歌吗? - 这首民歌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 这首民歌是反映什么样的故事?2.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石灰吟》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 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解决生词和理解难点。
-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分析课文(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中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分析结果。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词中的‘石灰’象征着什么?”、“词中的‘胡马’意味着什么?”。
4.朗读练习(20分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分组进行朗读,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朗诵,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说课稿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
而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首名为《石灰吟》的古诗。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这首古诗的魅力所在,并通过适当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石灰吟》是唐代杨炯所作,是一首咏史古诗。
通过描绘中国古代石灰烧制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首古诗共有十四首,其中包含了许多描述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生动而有趣。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石灰吟·千古寒灰》。
这首诗以“千古寒灰”,描绘了石灰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久远的历史痕迹。
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古人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还用到了“焰尽而灰寒未冷”这样的形象语言,形容了石灰的持久性和不易磨灭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这首诗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开头,以一种铿锵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制作石灰的艰苦过程。
通过重复的声音效果和精准的押韵,使得整首诗字字珠玑,读来声情并茂,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有烈火熊熊的气势。
这首诗通过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表达了为了生活奋斗不息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首诗《石灰吟·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
这首诗通过对东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豪和坚守。
诗中用到了“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这样的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东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认同,使得诗歌充满了青春与朝气。
这首诗以独特的写法,发掘了东方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东方人民坚守传统,勇敢创新的精神。
通过对以上三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石灰吟》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和特点所在。
首先,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押韵来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其次,在内容上,诗人借助古人石灰烧制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赞美,并以东方文化为背景,传达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说课稿第【1】篇〗一、激情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
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
比如。
有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听录音朗读古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3、指名读。
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能读下来。
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教师及时的评价:(1)读下来了,而且还超越了老师的要求,谢谢你打响了头跑。
(2)符合要求,恭喜过关。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师范读。
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
教师评价:有板有眼。
已经不是在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
2023年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
2023年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石灰吟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决志向。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致和意境的美丽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依据理解须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干脆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来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个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很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
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
”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喜闻乐见的名篇佳句。
我们来看……3、请一位同学读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状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石灰吟》是部编本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本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请同学们齐声背诵这首诗。
2、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准备用洁白的粉笔写哪几个字呢?板书:石灰吟3、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吗?【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
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忠肃。
】4、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两遍之后停下来。
2、检查自读情况。
(1)在刚才读古诗时有没有字的读音或是难读的句子需要提醒大家的。
①师: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
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②“粉骨碎身”容易读成“粉身碎骨”。
《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灰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的赞颂,表达了诗人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这首诗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
在教材中,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以及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中深层的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学生对于石灰的生产过程可能不太熟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体会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石灰表达的高尚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之《石灰吟》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1)诗句解析:学生需要掌握《石灰吟》中每句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理解作者通过石灰比喻高尚品质的寓意。
举例:如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学生应理解其字面意为石灰的制作过程,深层含义则是表达一个人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的品格。
(2)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不足,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也提醒我今后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1.优化问题设置,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
2.加强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分享成果时更加清晰、自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石灰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石灰的制作过程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这首诗体现了古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解,以及对于坚贞不屈品格的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句,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这一过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举例:教师可结合历史故事、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石灰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石灰或是了解它的用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石灰的奥秘和它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化石吟》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的人类的伟大。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本诗,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置1、认知领域目标①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②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③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能力情感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确定的理由和根据]本课是一首以科学为题材的抒情诗,所以本课的教学,既要通过诗歌来让学生了解奇幻如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故将本课的能力情感领域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重难点确定的根据]在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一、教材分析《石灰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在于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高洁情操。
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其次,从教育意义上看,《石灰吟》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很大的收获空间。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可能难以直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组织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因此,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情分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也是对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石灰吟》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咏物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次课程所涉及的教材为《石灰吟》。
该教材是一首流传于海南岛美女山以及宣化县的中国民间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海南、宣化等地方的地域文化,并在学习曲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民俗的认知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石灰吟》的音乐和歌词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曲艺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1.听、唱《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中涉及到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通过关于《石灰吟》的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曲艺作品的来源和特点。
2.实物演示:通过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石灰吟的音乐和演唱方式,并介绍其中较为常见的曲艺表演形式。
3.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石灰吟》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4.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曲艺表演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批评、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1.情境引入:通过介绍《石灰吟》所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点,鼓励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和兴趣。
2.实物演示: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听到和看到《石灰吟》的表演过程,感受其中的音乐、舞蹈和唱腔形式。
3.问答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石灰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4.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曲艺表演形式,为全班同学表演,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5.总结提高: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所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了解中国传统曲艺文化。
六、师生角色1.老师: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和思维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石灰吟的表演形式和内涵。
2.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发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古诗三首石灰吟》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石灰吟》的知识点。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石灰吟》这首诗的文学形式和创作手法。
答案:这首诗的文学形式是七言绝句,创作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对比等,通过石灰的特点和品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追求。
5.请结合《石灰吟》这首诗,谈谈你对于谦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答案:于谦是明代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清白正直的品质。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更加了解了于谦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古诗三首石灰吟》面向的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知识方面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和阅读能力,对古诗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请分析《石灰吟》这首诗中石灰的特点和品质,以及这些特点和品质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答案:石灰的特点是坚硬、洁白、纯净,品质是坚贞不屈、清白正直。这些特点和品质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3.请结合《石灰吟》这首诗,谈谈你对石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石灰精神是指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品质。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明白了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定信念,清白正直,不屈不挠。
《石灰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石灰吟》说课稿《石灰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灰吟》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灰吟》说课稿1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
2. 诗歌解析:对《石灰吟》进行逐句解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写作手法:分析《石灰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解析内容。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诗歌解析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石灰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灰吟》的主题和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于谦3. 背景:明代4. 意境:高洁、不屈5. 写作手法:比喻、象征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2. 写作练习:仿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教案,实际教学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石灰吟》是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 的其中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真实、形象地描写了石灰从深山中经 过开凿、焚烧,又经过粉碎,然后被使用的全过程。诗人借咏叹石灰 不怕磨难,清白在世的形象,扦发了自己不畏艰难、不怕辆牲、忠诚 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板块五、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于谦多大时写的吗? 当他立了大功却被诬陷入狱时,他在牢房的墙上又写下了这首诗,谁愿 意代替于谦读一读? (或你读出了于谦的志向,他立志清白做人!板书:清白)
当他戴着脚镣走上刑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 我们仿佛就看见一个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于谦站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带着想象去领略诗人的志向。这也是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块二、初读诗句,感知意境 1.自由读诗 2.多种形式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1)指名读。(1—2名学生读) (2)教师范读。 (3)师生对读。 (4)全班齐读。 读古诗有不同的节奏,读是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块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一)了解古诗大意 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除此之外,借助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 诗。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3.学生汇报 当学生说到于谦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时,教师相机评价:“清白”的另 一个含义被你发现了。板书:清白 4.出示课件于谦的生平资料。 你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于于谦的故事吗?大家请看。
5.石灰与于谦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借助石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而在古诗中的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板块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总结:在这首诗中,于谦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烈火 焚烧、粉骨碎身变成石灰的过程,其实这也是于谦在写自己的人生经历, 于谦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吟诵石灰,表达出了自己立志清白做 人的志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说课稿第1篇】《石灰吟》优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2、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3、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一、前言《石灰吟》是一首经典的古代汉语诗歌,流传于民间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被选用的教材。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介绍如何通过《石灰吟》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石灰吟》的背景、历史和诗歌形式;•理解诗歌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手法;•掌握《石灰吟》的背诵技巧和韵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声音语感;•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将诗歌知识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兴趣和敬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文艺素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经典名言或小故事来引出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如可以与学生分享“一日之计在于晨”或者“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故事,引出本次课学习的《石灰吟》。
2.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介绍《石灰吟》的文化背景、创作历史和诗歌形式,通过情境还原和图片展示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詩歌背后的历史。
接下来,向学生解释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如“东篱菊花残,露华摧枯”等,教师可用示范、注释、比喻等方法说明这些难点和重点。
3.感性理解(20分钟)接下来通过范读和合唱来让学生更加体验《石灰吟》的情感与美的内涵。
教师可以自己率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合唱。
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声音的节奏和抑扬顿挫,让学生感受到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4.思考练习(20分钟)通过课堂反问和思考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通过随堂测验或组内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我检查、互相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自己的感想。
5.课堂总结(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归纳,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和梳理《石灰吟》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背诵《石灰吟》全文;•写一篇文章,谈谈《石灰吟》的内在内质和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6年级各册书都有涉及。
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古诗《石灰吟》。
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真实写照,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句子“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古传诵,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需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自学《竹石》一课。
教学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说教学方法
1、突出一个“读”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本课我以读为线,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引导学生循着“初读”、“解读”、“品读”、“研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2、体现一个“新”字: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本着激发自主、增强互动、提高效率,我采用我校研发的五问五环新课堂模式,以精炼的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逐层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拓展文本。
为辅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我准备了丰富的课堂链接,共四个主题:石灰生产;于谦生平;于谦故事和于谦诗词。
这些拓展性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将有效帮助学习深入文本,拓展思维。
三、说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石灰吟》(板书课题)。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古诗作者是(于谦)。
课前,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了解一下于谦。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哪些关于于谦的
知识?
预设找两到三个同学来回答。
(二)感知理解
1.初读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将古诗朗读三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理解诗的意义。
学生自由朗读
找三名同学示范读
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
2.理解
通过以上多次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所吟咏的对象是(石灰)。
那课前,老师还有一个小任务是搜集石灰的相关知识。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预设:说出古代和现代石灰的炼制方法。
石灰的组成成分。
石灰的特点。
那结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吟咏的事物就是石灰的呢?
预设:千锤万凿、烈火、粉骨碎身、清白。
是呀,就是这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吟咏的就是石灰。
那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两个人说说诗的大意。
同桌自由交流。
那谁愿意尝试着来说一下:采自深山的石灰石经过一次次锤打,经过烈火无情的焚烧,但他把这都看成是平常的事。
(同学集体读前两句)哪怕是让他粉骨碎身也不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同学集体读后两句)
3.感知
这首诗句意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点我比较疑惑,诗中很多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石灰是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你在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也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默读一下,找一找画一画。
预设:若等闲,全不怕,清白。
这是拟人化的表达,用石灰的特点,突出人的品质。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的是石灰更是作者。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那于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
老师给大家讲讲于谦小时候的故事:于谦像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他的学堂里挂着一幅画像。
有一天,他正出神的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教书先生问他这是何故呀?于
谦应声回答我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中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许给他的高官厚禄严词拒绝,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这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一次次在心里许下承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把文天祥视作自己的偶像。
于是在他17岁那年,他面对石灰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坚定的志向读(《石灰吟》全诗)。
那么,于谦在成年后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纸边读边想哪个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个诗句。
在旁边标注一下,读完可以交流一下,你对诗句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预设:清白、坚定的志向、誓死的决心……
配乐:这一天的北京乌云压城,北风凛冽。
但城中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为于谦送行。
此刻于谦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不禁感慨吟诵到:生读石灰吟。
于谦感慨此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
死亦何惧?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也在轻轻的吟诵着《石灰吟》。
生命一开始就是坚强的,完全战胜了对当权者的恐惧。
因为他,人越聚越多,那声音也越来越高昂(生再读《石灰吟》)。
于谦走了,他的鲜血洒在大地上。
他再也听不到了,但男女老少们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却仍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生再读《石灰吟》)。
那声音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远(生再读《石灰吟》)。
这声音成为天地间的回音,这声音永不消失。
几百年来,这声音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
(三)自学《竹石》
于谦的一生,正如他在诗中写的一样清清白白。
而石灰这种清白的特点,也借由这首托物言志的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的形象。
同学们在古诗当中还有许多托物言志的诗。
请你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这首诗与刚刚学的《石灰吟》在写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同学们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思维导图,向我们刚刚学习《石灰吟》一样,从词体会人的感情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诗一首是《石灰吟》,还有一首是《竹石》。
从中我们体会到清白是于谦之志,但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民族之魂。
艰苦卓绝是竹子的生存现状,更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根。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如石灰般坚忍不拔,像竹子那样不惧困苦,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