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主题: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证面试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的概念;(2)掌握整数四舍五入法;(3)学会使用近似数计算积。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兴趣,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积的近似数》,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积的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用两个小正方形表示数字“2”、“3”,然后让学生将两个小正方形排成长方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积。

学生可以自己亲手尝试做出不同数字的小正方形,并通过拼接成长方形来理解积的概念。

2. 整数四舍五入法介绍了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如何进行四舍五入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整数四舍五入法。

3. 积的近似数引导学生通过某些整数的积来认识近似数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积的近似数,让学生掌握使用近似数来计算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积的概念;2. 掌握整数四舍五入法;3. 学会使用近似数计算积。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积的概念的理解;2. 整数四舍五入法的掌握;3. 近似数在计算积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2. 运用教具;3. 课堂问答法;4. 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营造让学生看一个“2021”和一个“7”两个数字,然后教师问道:“把它们俩放在一起,你知道它们的积是多少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此课的学习主题,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1. 理解积的概念教师用两个小正方形表示数字“2”、“3”,然后让学生将两个小正方形排成长方形,并介绍积的概念。

2. 整数四舍五入法介绍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如何进行四舍五入法,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整数四舍五入法。

3. 积的近似数引导学生通过某些整数的积来认识近似数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积的近似数,让学生掌握使用近似数来计算积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1. 课堂问答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做题等方式来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中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8篇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同学对书中情境的观测,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技能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同学充分观测,沟通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按顺次数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伙伴们,从今日开始,你们就是学校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许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二、探究新知1、查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快找一找,说一说!(同学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

只要说得对,老师就应当予以确定,同时要留意让同学把话说完整。

)2、查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得!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觉哪些数?(同学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同学……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同学要实时鼓舞。

)3、查找学校里的数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学校”中的数。

4、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觉什么呢?三、课堂总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聪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伙伴吗?你打算怎么做?学校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内容:十几减9第1———2页。

教学目的:1、让同学经受从实际状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精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2、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进展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培育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预备: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学试讲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试讲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年级】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知识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

2. 技能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2. 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小黑板等。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

2.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直观理解。

3. 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解答,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4. 及时总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板书设计】(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一、导入二、新课讲授1. 核心概念2. 原理3. 运算方法三、合作探究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课后总结】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乘法的运算,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1、正确、熟练的计算2、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画好表格,写清组别。

)红花。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二。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4页。

这节课我们来一次夺红花比赛。

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专心聆听、遵守纪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花。

二、完成练习1、完成第1题。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1题(读题):小明到商店买了下列商品。

谁来说一说都有什么,花了多少钱呢生:小明买了一根跳绳,花了3元,一个铅笔盒5元,一辆玩具车8元,还有笔记本5元,布娃娃8元……(因为物品较多,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说一半。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

)师:很好!你的表达能力很强。

下面谁来把小明买的物品归类一下(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回答。

)生: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是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和钢笔三样;另一类是体育用品,有跳绳、羽毛球、毽子;第三类是玩具,有玩具车和布娃娃。

(师对回答得有条理的学生予以表扬。

)(2)回答问题。

①师:看清了小明买的物品,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交流反馈。

a、交流问题(1)。

师:谁来说说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怎么做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钱(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呢生:因为学习用品有铅笔盒、笔记本、钢笔,它们的价格都是5元,有3个5元。

所以这样列式。

师:说得真好。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生:还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师;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生:我认为用乘法算更加简便。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案例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案例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案例尊敬的评委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小学数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认识时钟”。

【引入】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是早上7点,你起床准备上学。

然后是中午12点,你和家人一起吃饭。

最后是晚上9点,你准备上床睡觉。

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告诉我,你们刚才想象的时间,都是用什么东西来表示的?【新课讲解】对,是时钟。

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时间,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认识时钟。

【基础知识点】在时钟上,我们可以看到12个数字,它们代表小时。

时钟的指针有三根,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最短,分针次之,秒针最长。

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而秒针走一圈则是60秒。

【互动环节】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手表或者手机,观察一下,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

然后,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如果现在是3点15分,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练习题】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加深对时钟的认识。

1. 如果现在是8点30分,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2. 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一共经过了多少小时?3. 如果现在是下午3点45分,那么再过15分钟是几点几分?【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钟的基本构造和如何读时。

时钟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如何读时,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时钟。

【作业布置】今天的作业是,请大家回家后,观察一下家里的时钟,记录下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写下你观察到的时间。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认真听讲和积极参与,今天的试讲就到这里。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再次感谢大家,祝你们学习愉快!【结束】。

试讲小学数学万能模板教案

试讲小学数学万能模板教案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年级: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具体知识点)教学难点:(具体知识点)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白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 回顾旧知:回顾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引入新课:结合导入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知识点:- 讲解具体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教具,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印象。

2.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学方法:评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试讲比赛小学数学教案

试讲比赛小学数学教案

试讲比赛小学数学教案
试讲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加法方法解决简单加法题目。

所需材料:白板、马克笔、加法题目卡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一下加法的概念,例子如何用加法解决日常问题。

2. 请学生一起做一个认知小练习,以复习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二、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加法题目,例如:36 + 17 = ?
2. 请学生举手回答这个题目,并解释他们的答案是如何得出来的。

3. 给学生分发一些加法题目的卡片,让他们互相合作解决这些题目。

4.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加法方法,例如竖式加法、补数法等。

三、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互相交换他们所解决的题目,并向他们提出一些扩展问题。

2. 给学生几个挑战题目,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知识解决这些更复杂的问题。

3. 让学生举手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不同的解题方式。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及应用场景。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加法计算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父母分享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次试讲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

但是在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巩固加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加法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数学试讲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试讲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分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基本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中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具(如分数卡片、分数棒等)、黑板。

2. 学生:准备分数卡片、分数棒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分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哪些分数?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其中一部分用分数表示。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分数合并或分割成一个新的分数。

2. 教师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frac{1}{3} + \frac{2}{3} = \frac{3}{3}$。

3. 教师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frac{1}{2} + \frac{1}{4} = \frac{2}{4} + \frac{1}{4} = \frac{3}{4}$。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2.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在生活中寻找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

试讲5分钟小学数学教案

试讲5分钟小学数学教案

试讲5分钟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整数加减运算;
2. 能够准确地做出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 整数的加法运算;
2. 整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 能够正确地运用规则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整数的概念、加减法的规则;
2. 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组整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引出整数的概念。

二、整数加法运算
1. 让学生复习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老师出示几道整数加法的算式,让学生逐个解答;
3. 学生互相核对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三、整数减法运算
1. 让学生回顾整数减法的规则;
2. 出示几道整数减法的算式,让学生逐个解答;
3. 学生互相核对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四、练习
1.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老师抽查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五、总结
老师总结整数加减法的规则,让学生复习并掌握。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整数加减法的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规则完成。

教学反思: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好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稳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计算过程中进位问题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回顾一下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1:先算个位数,再算十位数。

生2:如果个位数乘以十位数有进位,就要把进位加到十位数上。

师:非常好!那么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否会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有相似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2.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例题:23×12。

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生1: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然后分别相乘。

生2:也可以先算23乘以10,再算23乘以2。

师: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棒!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计算。

(2)讲解计算方法师:下面,我以23×12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计算过程。

我们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

然后,我们先算20乘以10,得到200。

接着,我们算20乘以2,得到40。

再算3乘以10,得到30。

算3乘以2,得到6。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结果加起来,200+40+30+6,得到266。

所以,23×12=266。

3.练习巩固(1)计算:15×24(2)计算:36×17(3)计算:25×321.拆分两位数时,要清楚地标出十位数和个位数。

2.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位问题。

3.计算完成后,要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篇一: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做高三、说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但是对于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还需学生动手、动脑多方面结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2、列竖式计算4、65×24=6、25×35=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二)探究新知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0分钟。

四、授课教师XXX(姓名),具有小学数学教师资格及教学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如计算、图形、逻辑分析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生动的例子、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拓展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引导、讨论、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结论本节课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数学素养。

十二、教学反思授课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校园生活场景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如校门口的树木、教室里的桌子等,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这些树木围成的一圈有多长,应该怎么办?”- 通过简短的小故事或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古代数学家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圆周率的学习兴趣。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具体数学知识点,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或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某个数学概念、定理或方法2、教学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如对复杂问题的理解、数学方法的运用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的导入方式,如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

有一堆苹果,小明拿走了一半多一个,小红又拿走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最后还剩下 5 个苹果。

那么,原来这堆苹果有多少个呢?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2、讲授新课(1)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定义和性质,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比如:“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它体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的哪些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例如:“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第X页第X题,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具体知识点,大家要记住它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认识分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1. 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 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板书:一个整体)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

(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 )是( )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出示例2情境图:?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对比辨析:刚才两次分桃,都是把4个桃子平均分,可是为什么一个用表示其中的1份,一个却用表示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2只小猴分6个桃:?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呢? ?交流反馈: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这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中的1份呢?(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 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1. 说一说。

(想想做做1)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2. 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 涂一涂。

(想想做做3)(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认识百分数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

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

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

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1、教学例1(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姓名投中的次数李星明 16张小华 13吴力军 18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2)教师将表格完整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李星明 25 16张小华 20 13吴力军 30 18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

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

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2)全班交流: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

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 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