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
![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3d8f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2.png)
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项脊轩志①[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⑤婢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志,即“记”的意思。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
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
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③栏楯:栏杆。
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7428f6936294dd88d1d26b76.png)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B.客逾庖而宴逾:越过C.乳二世乳:喂养D.吾家读书久不效效:仿效1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然余居于此B.鸡栖于厅C.室西连于中闺D.而母立于兹1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答案:11.D 【解析】D项,“效”,结合“读书久”分析,应为“奏效”,这里指“获得功名”。
12.C 【解析】A项,介词,在;B项,介词,在;C项,此句中“于”为介词“和”;D项,介词,在。
13.D 【解析】D项,“母亲往日对自己的期待和叮嘱”说法有误,应是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f24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一)回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晒室,推吾德攀。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懦,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胜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项脊轩。
旧南闹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流,雨泽下注:每移震,顾视,无可置者。
叉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香。
余稍为修耳,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以当“曲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术于庭旧时程精“杰追增胜。
借书满架,但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注释:①垣墙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
②当:同“挡',遮挡。
③楯shǔn:栏杆。
④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2 分)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 日过午已昏②转转不已B.①室始洞然②康肃忿然日C.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不能得日D.①室仅方文②方歌行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4 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中都对居室环境做了描写,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市青”“杂榷兰桂竹木”“庭阶寂寂'等语句绘陋室之曲雅。
B.甲文描写室中之景。
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C.“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
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既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极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D.甲、乙两文都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
项脊轩志的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份
![项脊轩志的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份](https://img.taocdn.com/s3/m/8e80669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a.png)
项脊轩志的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份项脊轩志的阅读试题及答案 1【教学目标】1.积累“始”“顾”等文言实词及“以”“为”等文言虚词2.翻译重点句子【教学流程】一.字音辨识(每字0.5分,共10分)渗漉(shèn lù)修葺(qì)偃仰(yǎnyǎng)冥然(míng)万籁(lài)异爨(cuàn)先妣(bǐ)老妪(yù)阖门(hé)象笏(hù)扃牖(jiōngyǒu)枇杷(pí pá)栏楯(shǔn)呱呱而泣(gūgū)门扉(fēi)二.解释加点的字(每空0.5分,共9 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日)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凡再变矣(凡:共;再:两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书桌;顾:回头)久不见若影(你的)或凭几学书(或:有时;几:桌案)比去,以手阖门(等到)亦遂增胜(美)吾妻来归(女子出嫁)始为篱,已为墙(已而,然后)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从头至尾;大类:很像)且何谓阁子也(还有,表示进一层)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先妣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在这以前)迨诸父异爨(及,等到)殆有神护者(大概,表示揣测语气)三、一词多义(19分)始1.室始洞然(才)2.始为篱,已为墙(开始)3.始舍于其址。
(当初)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5.千呼万唤始出来(才)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当初)以1.以当南日(来)2.以手阖门(用)3.能以足音辨人(凭借)4.执此以朝(来)5.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把)6.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凭借)7.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一1.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体)2.先妣尝一至(一次)3.六王毕,四海一(统一)4.一觞一咏,亦已足以畅叙幽情(一边,一面)5.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看做一样)6.用心一也(专一)7.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全,一概)8.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一旦)顾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竟然,却)3.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bf8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4.png)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乙]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
![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81596f31b765ce050814a3.png)
篇一: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篇二: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篇四: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篇五:项脊轩志的阅读答案《项脊轩志》练习答案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项脊轩志》练习答案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练习讲评? ? ? ? ? ? ? ? ?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扃牖(jiōnɡ) 修葺(qì ) 栖息(xī) 旧时栏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扃牖(jiōnɡ) 修葺(qì ) 栖息(x ī) 旧时栏楯(shǔn)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呱呱而泣(ɡuā) c.冥然(mí nɡ)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尘泥渗漉(shèn) d.万籁(lài) 老妪(ōu) 逾庖(yú) 偃仰啸歌(yǎn)? 解析:a项,“栖”应读qī;b项,“呱”应读ɡū;d项,“妪”应读yù。
?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室始洞然始:才 ? b.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 c.大母过余曰过:看望 ? 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 解析:d项,宴:吃饭。
?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a组,名词,整体/数量词,一次。
b 组均为介词,在。
c组均为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d组均为代词,你的。
?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往往而是 b.桂影斑驳 ? c.室仅方丈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解析:a项“往往”,古义指到处、处处;今义指时常、经常。
c项“方丈”,古义指一丈见方;今义指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或寺院的住持。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9515710661ed9ad51f3dc.png)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答案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a744158fafab069dc0266.png)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答案 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20—22题。
(10分)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迨诸父异爨▲(2)往往而是▲(4)妪每谓余予曰▲(4)大母过余曰▲21.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22.“瞻顾遗迹”,作者为什幺“长号不自禁”?(2分)▲答案:20.(1)等到(2)到处(3)常常(4)探望(4分)21.(1)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
(2分)(2)这老婆婆,是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喂养了两代人。
(2分)22.感念祖母生前对“我”的殷切期望,而“我”却至今功名未成。
(2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猬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
《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348030722192e4536f6ac.png)
自读文本项脊轩志(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尘泥渗.漉(shèn)呱.呱而泣(ɡū)B.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阖.门(hé)C.偃.仰啸歌(yǎn) 垣.墙周庭(yuán)D.旧时栏楯.(dùn) 扃牖..而居(jiōnɡ yǒu)解析“楯”应读shǔn。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偃仰:俯仰,这里指休闲。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兀坐:坐在高高的凳子上。
C.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大哭。
D.后五年,吾妻来归..来归:女子嫁到男方家来。
解析兀坐:独自坐着。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解析 例句中“手”是名词用作状语,B 项中“垣墙”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 B.⎩⎨⎧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者 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解析 B .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A.①每逢,②常常;C.①设置,②安置、放置;D.①然后,②已经。
答案 B5.默写。
(6分)(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瞻顾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余居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2)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3)多可喜 亦多可悲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项脊轩志》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85c643c1ec5da50e27091.png)
项脊轩志[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始.洞然 始:才 B .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 .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D .客逾庖而宴.宴:宴请 【解析】 D 项,“宴”应为“吃饭”。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解析】 D 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
A 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B 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
C 项,介词,在/介词,和。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 B 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A 、C 、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意为向下,朝西,亲手。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 .室仅方丈..C.往往..而是D.三五..之夜【解析】A项,“修葺”,古今义皆为修补。
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C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项,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答案】 A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解析】D项,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答案】 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8a77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5.png)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1.《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亭亭几许,恍若旧时娇媚。
”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接着作者叙述了庭中的变迁和老妪的回忆,逐渐深入到心灵的痛苦。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关切子女的话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XXX的大小和面积,展现了这座百年老屋的规模。
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修葺之前的XXX的破旧景象,呈现出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厚重感。
6.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XXX采光不好的情况,突显了这座百年老屋的老旧之处。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XXX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展示了这座古老建筑的自然美感。
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明月之夜,XXX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9.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XXX里弥漫着书香之味,彰显了这座百年老屋的文化底蕴。
10.在《项脊轩志》中,作者XXX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时,通过改变房间的布局和增加采光,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1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情况,展现了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
1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一片萧条景象,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传统家庭的冲击。
13.在《项脊轩志》中,点明了家中老妪的身份,彰显了家庭中长辈的地位和重要性。
14.在《项脊轩志》中,点明了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情况,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
15.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项脊轩志》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1dd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2.png)
项脊轩志》练习及答案项脊轩志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始洞然始:才B.迨诸父异爨迨:等到C.大母过余曰过:看望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解析】D项,“宴”应为“吃饭”。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足音辨人久之,能以A.XXX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为墙庭中始为篱,已B.今已亭亭如盖矣.庭又杂植XXX竹木于C.室西连于中闺.再变矣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D.XXX四遭火,得不焚.解析】D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
A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B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
C项,介词,在/介词,和。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B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A、C、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意为向下,朝西,亲手。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室仅方丈C.往往而是D.三五之夜剖析】A项,“修葺”,古今义皆为修补。
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C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形在肯定条件下经常存在或经常产生。
D项,古义:指阴历每月十五;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答案】A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旧南阁子也B.又杂植XXX竹木于庭C.XXX发读书轩中D.且何谓XXX也判断句)状语后置)省略句)宾语前置)剖析】D项,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答案】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淀猴子,自郊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XXX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XXX然如积灰而烟云XXX在有无之间。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d2c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2.png)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而母立于兹B.汝姊在吾怀C.大母过余曰D.久不见若影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等到)B.客逾庖而宴(越过)C.凡再变矣(第二次)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项脊轩志》练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项脊轩志》练习检测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4965ca0116c175e0e483a.png)
《项脊轩志》练习检测及参考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始洞然始:才。
B.人至不去去:离开。
C.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D.吾妻来归归:投奔,回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室西连于中闺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而母立于兹而刘夙婴疾病C.儿之成内无应门五尺之僮D.能以足音辨人猥以微贱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妪,先大母婢也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日过午已昏4、下列句子中的“何”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形容词前怎么、多么、怎么这样)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复音虚词何如怎么样、什么样)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什么)D.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然而,转折连词)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是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B.“鸡栖于厅”中“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
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
6-4 项脊轩志(试题+答案+解析)
![6-4 项脊轩志(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5fb93302768e9951e73896.png)
课时作业(三十四)(对应学生用书P142)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尘泥渗.(shèn)漉 呱呱..(ɡū ɡū)而泣B .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阖.(hé)门C .偃.(yǎn)仰啸歌 垣.(yuán)墙周庭D .旧时栏楯.(dùn) 扃.(jiōn ɡ)牖.(yǒu)而居解析:D 项楯shǔn 。
答案:D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余稍为修葺.. 修葺:修补B .偃仰..啸歌 偃仰:安居,休息C .亭亭..如盖 亭亭:直立的样子D .珊珊..可爱 珊珊:婀娜的样子解析:D 项珊珊:美好的样子。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能得.日②得.不焚 ⎩⎪⎨⎪⎧ ③凡.再变矣④轩凡.四遭火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得:①得到,②能够。
凡:均为“总共”意。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解析:垣墙:名作动,砌上垣墙。
其他为名作状。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五年,吾妻来归.B.比.去,以手阖门C.妪每.谓余曰D.鸡栖.于厅解析:A项归:古义为“女子出嫁”,今义为“回”。
B项比:古义为“及、等到”,今义为“比较”。
C项每:古义为“经常、不止一次”,今义为“全体中的任何一个”。
答案:D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D.然.自后余多在外解析:D项表转折;其他为形容词词尾。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8ba766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3.png)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B.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C.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D.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与材料二中“吾妻来归”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B.“而必精以旨”与“夫夷以近”(《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是岁南方旱”与“是鸟也”(《逍遥游》)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述诸小妹语曰”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两句中的“诸”字含义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梅圣俞为了得到这篇悼妻的铭文,除了亲临欧阳修的家门,还一年中给欧阳修写了七八封信,非常执着。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又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堪称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谢氏关注百姓疾苦。
D.归有光亲手种下的枇杷树,现在已亭亭如盖,睹物思人,作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痛失爱妻之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①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追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完整版)《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项脊轩志》试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e4e7d89eb172dec63b75a.png)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图书馆
解析 与例句中的“比”同为“等到”之意。
答案 D
7.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能以足音辨人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3 分) A.其两膝相比者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个人图书馆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个人图书馆
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趣:兴趣。
D.乃如安吉见良淳
如:到。
解析 趣:催促。
答案 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4 分)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A.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B.代词,那些/代词,他;C.介词,
被/动词,成为;D.都是副词,就。
B.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阖门(hé)
C.偃仰啸歌(yǎn)
垣墙周庭(yuán)
D.旧时栏楯(dùn)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0cac310b4e767f5acfce6c.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节选61.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其制稍异于前6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节选
61.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其制稍异于前
6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三十岁)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归有光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其散文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B.“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
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C.《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五柳先生”“樊川先生”“临川先生”“聊斋先生”指的分别是东晋大诗人陶潜、唐代诗人杜牧、北宋文豪欧阳修、清代小说家蒲松龄。
6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答案】
61. A
62. C
63. D
64.(1)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2)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3)我常关着窗户住着,时间长了,我能够凭着人的足音,分辨出他们是谁。
【解析】
61.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题中A是省略句,B是判断句,C、D是状语后置句,例句是省略句。
故选A。
6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误,束发指十五岁,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才是。
故选C。
63.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题中D项,“北宋文豪欧阳修”错误,“临川先生”指北宋王安石。
故选D。
6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注意,迨:等到;异爨:别起炉灶;内外:里里外外;往往:到处;于:介词,跟;中闺:内室;先妣:过世的母亲;一至:来过一次;扃牖:关着窗户;以:凭着。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
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
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
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
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
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
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
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跑到西家
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
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
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
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
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
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
”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
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
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
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
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