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DOC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133c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b.png)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如下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量长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1~3题。
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和分米,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尺子(厘米和米两种尺子)2. 铅笔3. 练习本4. 数学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试着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来量一量。
2. 新课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会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让学生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讲解如何用厘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身边的事物,如自己的手指、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用厘米量长度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大门、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厘米来量长度,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5dc16c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4.png)
二年级上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测量书本的长度、桌子的宽度,还是衣服的尺寸,都需要用到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用厘米来测量。
一、认识厘米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尺子。
你们看,尺子上有很多小刻度和数字。
尺子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是用来帮助我们测量长度的。
在尺子上,从 0 到 1 这一段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大家可以用手指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
是不是很短呀?那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比如说,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图钉的长度也大约是 1 厘米。
为了更清楚地感受 1 厘米,大家可以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到 1 厘米的长度,然后闭上眼睛,用手指记住这个长度。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尺子上从 1 到 2 这一段的长度,这也是 1 厘米。
从 2 到 3 呢?对,还是 1 厘米。
所以呀,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从尺子上的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是 1 厘米。
二、用厘米量认识了厘米,那我们该怎么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比如说,我们要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首先,我们要把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然后,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数字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大家注意哦,如果铅笔的一端没有对准 0 刻度线,而是对准了其他刻度,那就要用铅笔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得到的差就是铅笔的长度。
我们来实际测量一下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谁想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这位同学测量得非常认真。
他把纸条的一端对准了 0 刻度线,另一端对着 5 厘米,所以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 5 厘米。
同学们,现在你们自己拿出身边的物体,比如铅笔、橡皮、书本,用厘米来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吧。
(同学们开始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测量,相信大家对厘米和用厘米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2132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4.png)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和记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与实际长度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和记录长度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如绳子、铅笔等。
2. 准备尺子和直尺。
3. 准备记录表格。
学生准备:1. 准备好课本和相关学习用品。
2.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板书课题。
2. 探究: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拿出尺子和直尺,试着测量一下课本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厘米与实际长度之间的联系。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一的物品,让学生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让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看看谁测量得最准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厘米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厘米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加深对厘米概念的理解。
2. 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433156e05022aaea998f0fb8.png)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新人)二上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新人)二上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bc51691e0975f46526d3e1b3.png)
纸条长( 4)厘米。 纸条长( 5)厘米。 铅笔长( 8)厘米。
7-2=5
下列测量纸条的长正确的是( ② )。
纸条的左端没对 准尺子的刻度0
尺子是斜着放的
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尺子 的刻度0对齐,测量时尺子应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量一量①
1.你的一拃长( 2.你的手掌宽( 3.数学书长(
数学书宽(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大约”是什么意思?
食指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田字格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长度 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几厘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厘米 3厘米 4厘米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4厘米多 5厘米
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把尺子的刻度 0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 对着几。
很久以前,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 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5拃(zhǎ)
2庹(tuǒ)
1拃(zhǎ)
把手张开,大拇指和中指
1庹(tuǒ)
之间的长度叫一拃
两臂伸长的长度叫1庹
4脚
பைடு நூலகம்
1脚
1个脚印
大家和老师一起用拃(zhǎ) 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度。
量的都是课桌面的长度,为 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统一长度单位
课桌的桌面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尺 卷尺
皮尺 米尺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有什么?
起点 刻度
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
刻度线 3种长度不一样的竖线
格
大格、小格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449f2ff4be1e650e53ea9954.png)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
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9101d2f2f18583d04864591c.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田小学:李萍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量课桌的宽)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学生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为今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量物质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1、创设情景。
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前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b201fe2bd960590c677cc.png)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
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
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
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a458ac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9.png)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dab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8.png)
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在 ( )里。[教材P9 练习一 第8题]
(1)数学书长26 米。
( 厘米 )
(2) 灯管长50 厘米。 ( √ )
(3) 房间高3 厘米。 ( 米 )
(4) 字典厚6 米。 ( 厘米 )
(5) 大树高8 米。
(√)
(6) 教室长10 厘米。 ( 米 )
3.圈出合适的答案。[教材P10 练习一 第9题]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 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教材P5 做一做 第2题]
画出了3条线段。 画出的是帆船上的帆。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3.画出一条和下面一样长的线段。[教材P6 做一做 第1题]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4.在距离 3厘米处画一朵 ,5厘米处画一
棵 ,10厘米处画一个 。 [教材P6 做一做 第2题]
95厘米○> 89厘米 9米○> 90厘米
长度单位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教材P5 例6]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
直的 有两个端点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
黑板的边、桌子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学习单 问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厘 米”?哪些地方用到了“米”? 回答:
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 是13米?[教材P7 例8]
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要解决什么问题?
判断旗杆高13 厘米还是13米。
依据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空 间观念,可以结合物体的实际长 度,选用正确的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厘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3e1c226f1aff00bfd51e20.png)
第___ 周星期_____ 第 __ 节 _____年___ 月 ___ 日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尺子、纸条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说说自己认识的单位。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探究新知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四)、当堂练习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7a212284ac850ac024266.png)
f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朵立国协小牛初改Eli义务较育i果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墀& 0制硏丸*呂莠7个1角硬币伽.仏伍电伍u 孑丽小石缴机•定亦•»cc:^ttjnrsii义务救育课穆标隹实验教利书二年级上册澤总0 *胡克所惋養偉啊稈St 柚丸帰平 个小正方体4个三角形 5枚回形针弦乞时 小停録怖USE 么员・ 环初我们所选的实 物不同,也就是 测量标准不同。
义务救育课fg 标隹实验教科书 \HUXU 匕 它们一样长吗? 停片測删*m 忆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叫一2估一估。
大约(3)个O蜡笔大约(4)个大约(2)个DedeCms1认识直尺I啊岬I啊删卩||| || ||| || I卩|||||| I 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刻度 刻度线0刻度竖线一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数字一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0刻度一标志着开始cm ------厘米认识1厘米你还能找出1厘米吗?岬啊唧I ||丨卩|||| I 1厘米1厘米你能找出1厘米吗?ill 11 ill I I mill i| 丨卩i|i 叩| 丨卩I□L3这都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oCm读作:厘米1厘米可以表示成:lcm1cm读作:1厘米4 厘米2 3 456789 10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cm、5cm、9cm 的长度。
生活中的1厘米KH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卩mi呷删啊呷啊卩啊卩啊懈卿MI卩删啊岬M呷J rs a 30 :小正方体的边长1厘米IIIIIIIII|IIIIII 叫IIIIIIII 屮I川llll|llllllll 屮11111山|111川111|111111训5I 1 3 4 5 6 7 8约1厘米小正方体的边长1厘米小正方体的边长1厘米卩IIIIIII屮IIIIIII||||||||||||| |||||||||||||||||||||1111111)11||||||||||||||||||0 1 3 4 5 6 7 €小正方体的边长1厘米约]厘米约2厘米6厘米6个1厘米DedeCmsVS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4-2=2 (厘米)-iiii|iin iiii|iiii iiii|iiiriiii|i 2 3 4 5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5-2=3 (厘米)1厘米 23llllllllpll 4看一看,铅笔有多长?( (&厘》[rrnwnpHnnniHKWimnHnpinwiw mfnjinnjinwpw0 1纬朮2 3 4i S 6 7 flI厘米2 3 4 58-2=6 (厘米)认识几厘米|啊删III 即 ||||||||||||||||||||||J S 3. P S> 30怎样量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__ ■!三 a 导S. 30 □(6)厘米(4)厘米00 5 )厘米辨一辨,这样測量魏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詔长(5)厘米-[IIII1IIII朴III朋曲I岬II卅III]汕I训删II艸II曲呷EII側|斶0 1 ■ r ::<: 2 3 4 S 6 7 flI—.二二二长(6)厘米jnnnmjinnnnpinnjinnnnjnnin屮同川料洲呼川训i町0 1 淮潭 2 3 4 S E 7 fl长(6)厘米[IIIIIHII卩III朋阿II岬II1IHII护III训丽III艸III朋申IIH:•叩忙0 1 雀窄234S676/!■::< :r.-T :■MMM->:>: --: -<>:Z5=-=::?:XX三二•二>:・:-::< :-:"< Z-XX-Z• ■■■■■■■■■■■ ■ ■■■■■■ ■■■ ■■■ ■■■ ■■■:>-:岬I岬I III Illi III I Illi:-:?:SXXX!XX :•::<:■::-:>::<-*IM:-:.-:! :!-:::•.■訂■■■■□■■・・■.% ・・・.•■.%X■^(2)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 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岀儿厘米。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
![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宝锋](https://img.taocdn.com/s3/m/248f8a15a2161479171128bd.png)
4、课件演示错误和正确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去判断,加深正确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回家后找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加深认识,再次感知1厘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取整厘米)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https://img.taocdn.com/s3/m/9b616181a8956bec0875e359.png)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2)刻度线有长有短。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教学新知前,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出示的两根不同颜色线绳的长短,从而引出带有刻度的尺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用厘米量时,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最后让学生量自己带的线绳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时
计划
1课时
主备人
回小.徐玉
复备人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07ac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c.png)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参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拃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
指生说是多少?生:5拃生:3拃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实物演示)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