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文学理论入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有理论是什么,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意义和解读,修辞,诗学和诗歌,叙述,述行语言,身份,认同和主题等内容。理论是什么

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意义和解读、修辞、诗学和诗歌、叙述、述行语言、身份,认同和主题、附录:理论学派和流派、索引、英文原文

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这本入门读物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很难想象会有另一本文学理论简述比这一本更加明晰,也不会有另一本在这样有限的篇幅内能囊括更多的内容。卡勒的阐述技巧一直备受赞誉。在这本书里卡勒找到了讲述文学理论的最佳方式和风格。

——英国批评家Frank Kermode

《文学理论入门》读书笔记

——叙述问题之焦距

本学期的文学概论课,常老师让我们阅读了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并试图给我们信心去阅读:“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其实我觉得大多的理论书对我而言都差不多,有趣不有趣取决于我能够从其中的理论部分所联想到的感性部分的多少。

读完这本小书,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作者对于讲述故事的聚焦的分析。

可能是与我们的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关系比较近的缘故吧,我看到这部分的时候一下子想到了很多东西。

【聚焦】

关于聚焦,无非是谁再看?关于叙述的论述经常提到“一个故事是从什么视角讲述的”,而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或者做阅读题的时候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那我们就会说,这篇xx 是从一个小孩儿或者一个成人的角度论述的,这就够了。但其实这是两个问题:谁在讲话?所表述的是谁的看法?通常而言,应该是作者通过某个笔下的某个角色进行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者代表一个阶层的看法。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说《梅西所知道的》里用了一个叙述者,他不是一个儿童,但他却是通过一个儿童的感觉来讲述故事的。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梅西不是叙述者,叙述者是作者,是亨利·詹姆斯,梅西只是他选择的一个角度,以此来讲述书中的许多事情。而在对梅西的描写时,作者也用了第三人称“她”。举例说来,梅西并不完全懂的她身边的那些成年人之间的性关系。这个故事通过她来聚焦,这是两位叙述理论家米克·巴尔和热拉尔·热内特发明的术语。通过梅西的意识或者位置对事件进行聚焦。日本小说《恋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部小说分为两部,一本是从女孩子的角度写的,一本则是从男孩子的角度。同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者对此的不同的或相同的感觉和反应。但是这两本书都是作者美嘉,美嘉才是叙述者。不过这部作品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这是作者本人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说,美嘉既是他们的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他们的故事的聚焦人。

讲这么多,这个问题就可以简化为“谁说”“谁看”两个独立存在的问题。那么事情通过谁

的看法聚焦并得以表述的?聚焦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叙述者。这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变化因素。

【时间的因素】

叙述可以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聚焦这些事件,可以是事件发生后不久,也可以是时间过后很久。它可以集中在聚焦人在事件发生时知道些什么、想些什么,也可以集中在时间过后他们如何看待那些事情,事后总会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还是《梅西所知道的》,梅西是个孩子,在描述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时,叙述者可以根据她这个孩子的角度去看事件,把叙述限制在她当时的想法和感觉上,或者由她自己根据在叙述当时她的只是和理解去看事件。当然她还可以把这些感觉看法结合起来,在她当时的所知所感和现在的认识之间转换。当第三人称叙述是通过某个具体任务看待事件时,它可以运用类似的变换手法,描述对这个人物来说,事情当时是怎样的,之后他又是如何理解这些事情的。聚焦时间的选择可以创造出极为不同的叙述效果。作者举例说侦探故事就是只描述聚焦人在每一个调查阶段所了解的事情,而把所知的结果留到高潮时托出。

电影《赎罪》中也是从一个小女孩Briony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小时候是个喜欢生活在自己幻想中的小女孩,看到自己暗恋的人和自己的姐姐在一起,心生嫉妒,说了一句颠覆姐姐和那个男人命运话。长大的过程中,她开始知道自己的嫉妒心及其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便开始赎罪。这是一个由心理和认知的成熟所带来的同一个叙述者的不同的时间段对事物的认识。另外在叙述的手法上,在《赎罪》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闪回镜头,每一次的闪回镜头都对前面的镜头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导演通过正叙来设置悬念,随后通过闪回来给出答案,从而推动着整部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这种叙事方式在开头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极不自然,前20分钟里,剧情具体要讲的是什么完全不知所云。随着剧情的发展,谜题开始不断地被揭开,对剧情的了解也就更加地深入起来。在结尾的时候却又给了观众当头一棒,原来前面两人团聚的剧情完全是Briony所杜撰的,故事瞬间变成了凄美的爱情悲剧。

这就是时间因素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距离和速度】

在某种程度上,故事可以用显微镜来看,也可以从望远镜来看,可以缓缓地详细道来,也可以很快地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书中举例说“感激万分的国王把女儿嫁给了王子,国王去世后,王子继承了王位,统治着这个国家,幸福地过了许多年”。而我所理解的这段大概就是我们在写作中所指的详略问题吧。讲述一个故事,不需要每个细节都讲得那么详尽,太过详尽让人觉得流水账或者无重点,那样不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缺少那种起伏跌宕的感觉而觉得索然无味。你可以像鲁迅先生在《社戏》中以缓慢细腻的笔调去描写前往看社戏的路途中的风景和伙伴们的言谈,你也可以选择用戛然而止的方式去结束一个故事。在电影《霸王别姬》(啊啊啊啊啊,我又提到霸王别姬了,怎么办!我摆脱不掉程蝶衣啊摆脱不掉张国荣啊!)的结尾,陈凯歌就是以段小楼的面部表情的定格结束了整个故事,其后的发展由我们自行想象。这种空间让人十分留恋,有种不可言说的吸引力。

但千万不要乱了对节奏的把握。不要在该慢的时候快,而在该略写的地方流连许久。那样整个故事的叙述会让人觉得很软很无力。

与速度有关的是各种不同的频率:比如可以告诉我们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发生了什么,或者每个星期二发生了什么。最独特的是热拉尔·热内特称之为“伪重复”的频率,某些事情非常特殊,以至于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而这种事却被描述成定期发生的。

【知识的局限】

卡勒说,在一个极端,一次叙述可能会通过一个非常有限的视角调节故事的视点——从“摄像机镜头”或者是从一只“墙头上的苍蝇”的角度,只描述行为,而不向我们提供任何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